CN209158583U - 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58583U
CN209158583U CN201821630873.0U CN201821630873U CN209158583U CN 209158583 U CN209158583 U CN 209158583U CN 201821630873 U CN201821630873 U CN 201821630873U CN 209158583 U CN209158583 U CN 209158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or
die
controller
printed material
trac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308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栖
张占平
李建国
徐大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ity Desheng Precision Kazakhsta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ity Desheng Precision Kazakhsta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ity Desheng Precision Kazakhsta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ity Desheng Precision Kazakhstan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18216308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58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58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58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当控制器先接收第一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牵引装置暂停,直到控制器接收第二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控制器才控制第一牵引装置工作;当控制器先接收第二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牵引装置暂停,直到控制器接收第一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控制器才控制第二牵引装置工作。即使上层印刷料和下层印刷料在移动过程出现不同步的现象,也可以通过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和控制器调整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的工作状态,使下层印刷料和上层印刷料在复合时,两层印刷料上的图案始终吻合,从而提高图案的复合精度,使得产品的良品率提高。

Description

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切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
背景技术
模切机主要用于相应的一些非金属材料、不干胶、双面胶、电子或手机胶垫、商标标签等的模切(全断、半断)、压痕和烫金作业,是印后包装加工成型的重要设备。
现有技术中的模切机一般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内的模切工位、负压吸附传送装置、第一牵引装置、第二牵引装置以及第三牵引装置。启动模切机,第一牵引装置牵引物料移动,当物料移动至模切工位时,物料上的芯片被模切工位上的刀轴裁切。裁切后的芯片被负压吸附传送装置吸附,并随着负压吸附传送装置转动。当芯片与第二牵引装置上的下层印刷料接触时,芯片被下层印刷料上的胶层粘住,并在第二牵引装置的牵引下移动;与此同时,第三牵引装置牵引上层印刷料移动,当下层印刷料和上层印刷料到达某一特定位置时,上层印刷料和下层印刷料接触,使芯片位于上层印刷料和下层印刷料之间,经过复合机复合后,使三者粘合成为一体,形成最终的产品。
印刷料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和工艺的缺陷,导致印刷料上的图案间距不一致;而且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第二牵引装置和第三牵引装置会出现不同步的现象;因此,当下层印刷料和上层印刷料复合时,下层印刷料和上层印刷料上的图案容易发生错位,导致复合后的产品报废。
此外,物料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和工艺的缺陷,导致物料上的芯片间距不一致;当物料进行模切时,刀轴容易切到芯片,导致芯片报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通过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以及控制器,使下层印刷料和上层印刷料在复合时,两层印刷料上的图案能够始终吻合,从而提高复合时的精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包括机架以及安装于机架上的第一牵引装置、第二牵引装置、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牵引装置用于牵引下层印刷料移动,所述第二牵引装置用于牵引上层印刷料移动,所述第一感应器用于感应下层印刷料上的MARK点并将感应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所述第二感应器用于感应上层印刷料上的MARK点并将感应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发送信号的快慢控制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进行相应的操作,使下层印刷料和上层印刷料上的图案在复合时相吻合。
其中,还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模切工位、第三牵引装置以及第三感应器,所述模切工位用于裁切物料上的芯片,所述第三牵引装置用于牵引物料移动,所述第三感应器用于感应物料上的MARK点并将感应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三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控制第三牵引装置移动相应的距离,使芯片在裁切时与模切工位上的刀片相吻合。
其中,所述模切工位包括刀轴以及设置在刀轴下方的托板,所述刀轴上安装有多组刀片,多组刀片均布在刀轴的外周面上,所述托板上开设有适配所述刀片的凹槽。
其中,还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负压吸附传送装置,所述负压吸附传送装置位于模切工位的下方,所述负压吸附传送装置用于吸附芯片并使芯片随之转动。
其中,所述负压吸附传送装置包括空心轴:所述空心轴包括轴身以及位于轴身两侧的轴头,所述轴身上开设有负压风道;套设在轴身上的轴套,所述轴套上开设有多个通孔;贯穿空心轴的负压轴:所述负压轴为中空结构,所述负压轴上开设有开口;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旋钮、连接杆以及第一齿轮,所述连接杆穿过负压轴的第一端部,一侧与负压轴外部的旋钮固连,另一侧与负压轴内部的第一齿轮固连;设置在空心轴内的螺杆:所述螺杆上设有第二齿轮;以及套设在螺杆上的调压板;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在开口处齿合,所述负压风道和开口之间的气流相连通;旋转旋钮,可使调压板在空心轴内部做直线密封滑动,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材料的直径。
其中,所述调压板和空心轴的内壁紧密配合,所述调压板和负压轴的外壁紧密配合。
其中,所述负压轴包括两块固定板,两块固定板位于空心轴内,所述螺杆固定在两块固定板之间。
其中,所述负压轴还包括两根支撑杆,两根支撑杆固定在两块固定板之间,所述调压板套设在两根支撑杆上。
其中,所述螺杆上设有两块调压板,两块调压板分别位于开口的两侧。
其中,所述第二齿轮上设有第一锁紧块,所述第一锁紧块用于将第二齿轮固定到螺杆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以及控制器,当控制器先接收第一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时,控制器控制第一牵引装置暂停,直到控制器接收第二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控制器才控制第一牵引装置工作;当控制器先接收第二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牵引装置暂停,直到控制器接收第一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控制器才控制第二牵引装置工作。即使上层印刷料和下层印刷料在移动过程出现不同步的现象,也可以通过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和控制器调整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的工作状态,使下层印刷料和上层印刷料在复合时,两层印刷料上的图案始终吻合,从而提高图案的复合精度,使得产品的良品率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模切工位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负压吸附传送装置的剖视图;
1、机架;2、模切工位;21、刀轴;211、刀片;22、托板;221、凹槽;3、负压吸附传送装置;31、空心轴;311、轴身;312、第一轴头;313、第二轴头;314、第一连接块;315、第三齿轮;316、齿轮;32、轴套;321、通孔;33、负压轴;331、固定板;332、开口;333、负压轴的第一端部;334、负压轴的第二端部;335、第二连接块;336、第二锁紧块;34、螺杆;341、第二齿轮;342、第一锁紧块;35、调压板;36、支撑杆;37、调节组件;371、旋钮;372、连接杆;373、第一齿轮;4、第一牵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图1中的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模切工位的示意性立体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切机包括机架1以及安装在机架1上的模切工位2,模切工位2包括刀轴21以及设置在刀轴21下方的托板22,刀轴21上安装有四组刀片211,四组刀片211均布在刀轴21的外周面上,托板22上开设有适配刀片211的凹槽221。刀轴21在电机的驱动下旋转,使刀片211压入凹槽221内从而裁切物料上的芯片。可以了解,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刀轴21的数量也可以小于四组或者多于四组。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模切机还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第三牵引装置(图未示出)、第三感应器(图未示出)以及控制器(图未示出),第三感应器和控制器电路连接,第三牵引装置牵引物料移动,第三感应器感应物料上的MARK点,当第三感应器感应到物料上的MARK点时,第三感应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第三感应器发送的信号并控制第三牵引装置牵引物料移动相应的距离。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感应器和控制器还可以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更具体地,当模切工位2在裁切第一芯片时,如果控制器正好接收第三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此时表示两芯片的间距等于正常值,控制器无操作;当模切工位2在裁切第一芯片时,如果控制器未接收第三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此时表示两芯片的间距大于正常值,由于第三感应器到模切工位2的距离是固定的,因此,当控制器接收第三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时,控制器控制第三牵引装置移动固定的距离,使第二芯片在裁切时正好和刀片211相吻合,从而提高芯片的裁切精度。当模切工位2在裁切第一芯片之前,如果控制器已接收第三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此时表示两芯片的间距小于正常值,当模切工位2裁切第一芯片后,控制器计算第二芯片到模切工位2的距离,通过固定距离减去第二芯片移动的距离得出,控制器控制第三牵引装置移动得出的距离,使第二芯片在裁切时正好和刀片211相吻合,从而提高芯片的裁切精度。通过第三感应器和控制器调整物料移动的距离,即使物料上的芯片间距不一致,也可以使第二芯片在裁切时始终和刀片211相吻合,从而提高芯片的裁切精度,使得产品的良品率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模切机还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负压吸附传送装置3和第一牵引装置4,负压吸附传送装置3吸附模切工位2裁切下来的芯片,并使芯片随之转动。第一牵引装置4牵引下层印刷料移动,当芯片和下层印刷料接触时,芯片被下层印刷料上的胶层粘住并随之移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模切机还包括安装在机架1上的第二牵引装置(图未示出)、第一感应器(图未示出)以及第二感应器(图未示出),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分别和控制器电路连接,第二牵引装置牵引上层印刷料移动;第一感应器感应下层印刷料上的MARK点,当第一感应器感应到下层印刷料上的MARK点时,第一感应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第一感应器发送的信号并控制第一牵引装置4进行相应的操作;第二感应器感应上层印刷料上的MARK点,当第二感应器感应到下层印刷料上的MARK点时,第二感应器发送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第二感应器发送的信号并控制第二牵引装置进行相应的操作。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也可以分别和控制器通过无线网络连接。
更具体地,当控制器同时接收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时,控制器无操作;当控制器先接收第一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时,此时表示下层印刷料快于上层印刷料,控制器控制第一牵引装置4暂停,直到控制器接收第二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控制器才控制第一牵引装置4工作,使下层印刷料和上层印刷料在复合时,两层印刷料上的图案相吻合,从而提高图案的复合精度;当控制器先接收第二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时,此时表示下层印刷料慢于上层印刷料,控制器控制第二牵引装置暂停,直到控制器接收第一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控制器才控制第二牵引装置工作,使下层印刷料和上层印刷料在复合时,两层印刷料上的图案相吻合,从而提高图案的复合精度。通过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和控制调整第一牵引装置4和第二牵引装置的工作状态,即使上层印刷料和下层印刷料在移动过程出现不同步的现象,也可以使下层印刷料和上层印刷料在复合时,两层印刷料上的图案始终吻合,从而提高图案的复合精度,使得产品的良品率提高。当下层印刷料和上层印刷料到达某一特定位置时,上层印刷料和下层印刷料接触,使芯片位于上层印刷料和下层印刷料之间,经过复合机复合后,使三者粘合成为一体,形成最终的产品。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负压吸附传送装置的剖视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负压吸附传送装置3包括空心轴31,空心轴31包括轴身331以及位于轴身331两侧的第一轴头312和第二轴头313,轴身331的中间位置开设有负压风道(图未示出),第二轴头313上设有第一连接块314,通过第一连接块314可以将第一轴头312固定到相应的设备上,第二轴头313可相对于第一连接块314旋转,第二轴头313上还设有第三齿轮315,第三齿轮315位于第一连接块314的右侧,第三齿轮315和电机上的齿轮316齿合。通过电机驱动齿轮316转动,齿轮316驱动第三齿轮315转动,第三齿轮315驱动第二轴头313转动,从而使空心轴31转动。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负压吸附传送装置3还包括套设在轴身331上的轴套32,轴套32上开设有阵列布置的通孔321,通孔321的直径小于材料的直径,在图示实施方式中,通孔321为圆形。轴套32和轴身331之间存在间隙,轴套32和轴身331固定连接,当空心轴31转动时,轴套32也会随之转动。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下层印刷料上设有胶层,轴套32和胶层接触后,胶层上的胶容易粘到轴套32上,导致芯片很难从轴套32上被下层印刷料粘住,致使最终的产品出现无芯的现象。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轴套32的外表面上涂覆有一层特氟龙涂层,当轴套32和下层印刷料接触时,特氟龙涂层能够防止下层印刷料上的胶粘到轴套32的外表面上。由于轴套32的外表面进行了防粘处理,因此,能够防止胶层上的胶粘到轴套32上,使芯片容易被下层印刷料粘住,从而提高产品的良品率。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负压吸附传送装置3还包括贯穿空心轴31的负压轴33,负压轴33为中空结构,负压轴33包括两块固定板331,其中一块固定板331临近轴身331的第一端部,另一块固定板331临近轴身331的第二端部。在本实施方式中,负压轴33的中间位置开设有一开口332,负压轴的第二端部334可以连接外部的负压风机。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空心轴31的内部设有螺杆34和两块调压板35,螺杆34固定在两块固定板331之间,两块调压板35分别套设在螺杆34上,两块调压板35在螺杆34的转动下同时向内或者向外移动,从而改变两块调压板35之间的气体体积。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空心轴31的内部还设有两根支撑杆36,两根支撑杆36分别固定在两块固定板331之间,两块调压板35分别套设在两根支撑杆36上,两根支撑杆36能够支撑调压板35,使调压板35在螺杆34的转动下能够平稳的移动。
在图示实施方式中,调压板35和空心轴31的内壁紧密配合,调压板35和负压轴33的外壁紧密配合。当旋转旋钮371时,两块调压板35同时沿空心轴31的内壁以及负压轴33的外壁密封滑动,相当于活塞原理一样,使得调压板35两侧的气体不发生流通,从而改变两块调压板35之间的气体体积。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负压吸附传送装置3还包括调节组件37,调节组件37包括旋钮371、连接杆372以及第一齿轮373,连接杆372穿过负压轴的第一端部333,一部分伸入负压轴33的内部,另一部分留在负压轴33的外部。连接杆372留在负压轴33外部的一侧和旋钮371固定连接,伸入负压轴33内部的另一侧和第一齿轮373固定连接。
从图中可以看出,螺杆34上套设有第二齿轮341,第一齿轮373和第二齿轮341齿合,当旋转旋钮371时,旋钮371带动连接杆372转动,连接杆372带动第一齿轮373转动,第一齿轮373带动第二齿轮341转动,第二齿轮341带动螺杆34转动,螺杆34使两块调压板35同时向内或者同时向外移动。负压吸附传送装置3是通过降低空心轴31内部的压强,使轴套32外部的压强大于空心轴31内部的压强,从而使材料吸附到轴套32上。根据流体力学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气体的体积越小,真空度越大。因此,当需要增加轴套32的吸力时,旋转旋钮371,使两块调压板35之间的距离变小,使得两块调压板35之间的气体体积变小,从而使空心轴31内部的真空度变大;反之亦然。
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二齿轮341上设有第一锁紧块342,通过第一锁紧块342可以调整第二齿轮341在螺杆34上的位置,从而能够灵活匹配第一齿轮373的位置。
从图中可以看出,负压轴的第一端部333上套设有第二连接块335,第二连接块335和相应的设备固定连接。负压轴的第一端部333上还套设有第二锁紧块336,第二锁紧块336位于第二连接块335的左侧,第二锁紧块336和第二连接块335固定连接,通过锁紧第二锁紧块336,从而防止负压轴33旋转。因此,当空心轴31旋转时,负压轴33保存静止不动。
工作过程:
启动负压风机,通过开口332使空心轴31和负压轴33之间的气流相连通,使空心轴31内部产生负压,再通过负压风道使通孔321和空心轴31之间气流相连通,使通孔321产生负压,从而使得材料被吸附到轴套32上。启动电机,电机上的齿轮316带动第三齿轮315转动,第三齿轮315带动第二轴头313转动,第二轴头313带动空心轴31转动。当需要增加轴套32的吸力时,通过旋转旋钮371,使两块调压板35之间的距离变小即可;反之亦然。
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旋钮371,改变两块调压板35之间的气体体积,从而改变空心轴31内部的真空度,使得负压吸附传送装置3能够吸附不同的材料。该结构设计巧妙,充分利用了空心轴31的内部空间,使得负压吸附传送装置3的结构紧凑;同时该结构操作简单、方便,即使在生产的状态下,也可以旋转旋钮371快速调整空心轴31内部的真空度;因此,避免了因更换负压风机而导致的成本高、更换麻烦、生产线无法正常生产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以及安装于机架上的第一牵引装置、第二牵引装置、第一感应器、第二感应器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牵引装置用于牵引下层印刷料移动,所述第二牵引装置用于牵引上层印刷料移动,所述第一感应器用于感应下层印刷料上的MARK点并将感应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所述第二感应器用于感应上层印刷料上的MARK点并将感应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感应器和第二感应器发送信号的快慢控制第一牵引装置和第二牵引装置进行相应的操作,使下层印刷料和上层印刷料上的图案在复合时相吻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模切工位、第三牵引装置以及第三感应器,所述模切工位用于裁切物料上的芯片,所述第三牵引装置用于牵引物料移动,所述第三感应器用于感应物料上的MARK点并将感应的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三感应器发送的信号控制第三牵引装置移动相应的距离,使芯片在裁切时与模切工位上的刀片相吻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切工位包括刀轴以及设置在刀轴下方的托板,所述刀轴上安装有多组刀片,多组刀片均布在刀轴的外周面上,所述托板上开设有适配所述刀片的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切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于机架上的负压吸附传送装置,所述负压吸附传送装置位于模切工位的下方,所述负压吸附传送装置用于吸附芯片并使芯片随之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吸附传送装置包括空心轴:所述空心轴包括轴身以及位于轴身两侧的轴头,所述轴身上开设有负压风道;
套设在轴身上的轴套,所述轴套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贯穿空心轴的负压轴:所述负压轴为中空结构,所述负压轴上开设有开口;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旋钮、连接杆以及第一齿轮,所述连接杆穿过负压轴的第一端部,一侧与负压轴外部的旋钮固连,另一侧与负压轴内部的第一齿轮固连;
设置在空心轴内的螺杆:所述螺杆上设有第二齿轮;以及套设在螺杆上的调压板;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在开口处齿合,所述负压风道和开口之间的气流相连通;旋转旋钮,可使调压板在空心轴内部做直线密封滑动,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材料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板和空心轴的内壁紧密配合,所述调压板和负压轴的外壁紧密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轴包括两块固定板,两块固定板位于空心轴内,所述螺杆固定在两块固定板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轴还包括两根支撑杆,两根支撑杆固定在两块固定板之间,所述调压板套设在两根支撑杆上。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上设有两块调压板,两块调压板分别位于开口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上设有第一锁紧块,所述第一锁紧块用于将第二齿轮固定到螺杆上。
CN201821630873.0U 2018-10-08 2018-10-08 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 Active CN209158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30873.0U CN209158583U (zh) 2018-10-08 2018-10-08 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30873.0U CN209158583U (zh) 2018-10-08 2018-10-08 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58583U true CN209158583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33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30873.0U Active CN209158583U (zh) 2018-10-08 2018-10-08 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585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6608A (zh) * 2018-10-08 2019-02-22 深圳市哈德胜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66608A (zh) * 2018-10-08 2019-02-22 深圳市哈德胜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
CN109366608B (zh) * 2018-10-08 2024-02-06 深圳市哈德胜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478268B (zh) 一种数控机床用夹持装置
CN209158583U (zh) 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
CN207872548U (zh) 一种多角度点胶的多头点胶机
CN109366608A (zh) 具有复合功能的模切机
CN207787988U (zh) 激光加工设备
CN111590918B (zh) 一种纤维制品制备用装置
CN105381928A (zh) 具有吹胶功能的点胶机
CN209161030U (zh) 负压吸附传送装置
CN206466310U (zh) 高精度贴覆机
CN211684160U (zh) 多曲面头盔图案多轴喷印机
TWM334600U (en) Vacuum sucking device used in cutting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215699000U (zh) 一种高效镭雕工装
CN210675800U (zh) 一种工业纺织喷绘机的传送带自动上胶装置
CN201017868Y (zh) 基板分割机
CN209772591U (zh) 一种双工位智能自动点胶机构
CN208612926U (zh) 一种倾斜旋转点胶装置
CN202412806U (zh) 单张式自动进料半断压痕或划切装置
CN111497349A (zh) 一种薄料折边机及用于薄料折边机的折边方法
CN206883142U (zh) 氧气呼吸面罩中空上盖组装设备
CN211993089U (zh) 一种刀具高度可调的自动贴胶机
CN217342117U (zh) 一种热熔胶自动喷胶机
CN204991661U (zh) 一种新型芯片自动粘片机
CN211225459U (zh) 可调吸盘机构
CN217849787U (zh) 一种电路板表面的涂敷机构
CN209583014U (zh) 一种伸缩抓取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