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00904U - 移动终端支架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00904U
CN209100904U CN201821687106.3U CN201821687106U CN209100904U CN 209100904 U CN209100904 U CN 209100904U CN 201821687106 U CN201821687106 U CN 201821687106U CN 209100904 U CN209100904 U CN 2091009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limb
flexible connector
fixed ring
lower clamping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8710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德利
潘龙
余健顺
黄习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8710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009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009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009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包括壳体,分别设置在壳体两侧的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以及设置在壳体下方的下夹持臂,还包括连接在左夹持臂和下夹持臂之间的第一弹性连接件,以及连接在右夹持臂和下夹持臂之间的第二弹性连接件;第一弹性连接件的上端与左夹持臂连接,第二弹性连接件的上端与右夹持臂连接,第一弹性连接件的下端和第二弹性连接件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下夹持臂的上端;当下夹持臂受力向下移动时,下夹持臂通过第一弹性连接件、第二弹性连接件分别带动左夹持臂、右夹持臂朝彼此靠近,第一弹性连接件与第二弹性连接件发生形变;当外力消失时,第一弹性连接件和第二弹性连接件在弹力作用下恢复原状,并使左夹持臂、右夹持臂和下夹持臂复位。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机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智能化的发展,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就常常需要使用手机进行导航,而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震动,因此需要通过手机支架对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进行安装固定。
现有常见的车载手机支架为重力支架,即利用手机自身的重力,使放置手机的底部支撑臂通过齿轮与齿条等传动结构带动两侧的夹臂移动,从而将手机夹持固定,并通过弹簧实现夹臂的复位。但是,现有的重力支架都是将弹簧连接在底部支撑臂与支架的壳体之间,由弹簧带动底部支撑臂复位、再通过传动结构带动两侧的夹臂复位,即弹簧是间接地使支架两侧的夹臂复位,这样的结构会让两侧夹臂过于松动,使得手机支架整体的稳定性较差、手机易脱落,而且这样的手机支架内部部件数量较多,会导致装配困难、生产制作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支架,稳定性高且部件数量少、结构简单,方便装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动终端支架,用于支撑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的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下方的下夹持臂,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左夹持臂和所述下夹持臂之间的第一弹性连接件,以及连接在所述右夹持臂和所述下夹持臂之间的第二弹性连接件;所述壳体内沿其中轴线设有竖直延伸的下滑槽,以及沿所述壳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的左滑槽与右滑槽,所述左夹持臂、所述右夹持臂、所述下夹持臂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左滑槽、所述右滑槽、所述下滑槽中;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左夹持臂连接,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右夹持臂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的下端沿所述下夹持臂的中轴线对称地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夹持臂的上端;当所述下夹持臂受到外力作用向下移动时,所述下夹持臂通过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分别带动所述左夹持臂、所述右夹持臂朝彼此靠近,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发生形变;当作用在所述下夹持臂的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在弹力作用下恢复原状,并使所述左夹持臂、所述右夹持臂和所述下夹持臂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支架通过第一弹性连接件和第二弹性连接件使下夹持臂分别与左夹持臂、右夹持臂连接,使下夹持臂在外力作用下向下运动时能够带动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朝彼此靠近,由于第一弹性连接件和第二弹性连接件两者都具备弹性,当外力消失时,第一弹性连接件和第二弹性连接件的弹力会驱动左夹持臂、右夹持臂和下夹持臂复位,因此,第一弹性连接件和第二弹性连接件集成了传动与复位的功能,不仅提高了移动终端支架的稳定性,还能精简其内部的组成部件,并降低了生产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移动终端支架夹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移动终端支架打开状态的局部拆分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移动终端支架夹持状态的局部拆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打开状态的局部拆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第一弹性连接件和第二弹性连接件另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移动终端支架夹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移动终端支架打开状态的局部拆分示意图,图4是图1中移动终端支架夹持状态的局部拆分示意图。
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支架100,用于支撑手机等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分别设置在壳体1两侧的左夹持臂2和右夹持臂3,以及设置在壳体1下方的下夹持臂4,还包括第一弹性连接件51和第二弹性连接件52,第一弹性连接件51连接在左夹持臂2和下夹持臂4之间,第二弹性连接件52连接在右夹持臂3和下夹持臂4之间;当下夹持臂4受到外力作用向下移动时,下夹持臂4通过第一弹性连接件51、第二弹性连接件52分别带动左夹持臂2、右夹持臂3朝彼此靠近,第一弹性连接件51与第二弹性连接件 52发生形变;当作用在下夹持臂4的外力消失时,第一弹性连接件51和第二弹性连接件52在弹力作用下恢复原状,并使左夹持臂2、右夹持臂3和下夹持臂4复位。
壳体1内设有沿其中轴线竖直延伸的下滑槽123,以及沿壳体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的左滑槽121与右滑槽122。具体地,壳体1包括前壳11以及与前壳11连接的后壳12,前壳11与后壳12之间形成容置腔13;壳体1的两侧设有与容置腔13连通的第一过孔14和第二过孔15,壳体1的下方则设有与容置腔13连通的第三过孔16;下滑槽123在后壳12上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第三过孔16连通,左滑槽121与右滑槽122沿壳体1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左滑槽121、右滑槽122分别与第一过孔14、第二过孔15连通,左滑槽 121和右滑槽122分别与下滑槽123在竖直方向上呈一定夹角。左滑槽121、右滑槽122和下滑槽123分别设有限位部60,限位部60呈柱状并沿垂直于后壳12所在平面的方向朝容置腔13内延伸。值得一提的是,左滑槽121、右滑槽122及下滑槽123也可以设置在前壳11上。后壳12的外表面设有接合部124,接合部124可与外部固定装置101连接以将移动终端支架100固定到特定位置,例如将移动终端支架100固定到汽车的空调出风口或中控台上。
左夹持臂2、右夹持臂3、下夹持臂4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左滑槽121、右滑槽122、下滑槽123中。具体地,左夹持臂2的右端从第一过孔14伸入容置腔13并滑动连接在左滑槽121中,而左夹持臂2的左端位于容置腔13 外并朝前壳11方向弯折形成左勾部22,左夹持臂2设有左容置槽21、以及将左容置槽21连通到左夹持臂2外侧的第一让位槽211,第一让位槽211与左容置槽21连接处的宽度小于左容置槽21的宽度;右夹持臂3的左端从第二过孔15伸入容置腔13并滑动连接在右滑槽122中,而右夹持臂3的右端位于容置腔13外并朝前壳11方向弯折形成右勾部32,右夹持臂3设有右容置槽31、以及将右容置槽31连通到右夹持臂3外侧的第二让位槽311,第二让位槽311与右容置槽31连接处的宽度小于右容置槽31的宽度;下夹持臂4 的上端从第三过孔16伸入容置腔13并滑动连接在下滑槽123中,而下夹持臂4的下端位于容置腔13外并朝前壳11方向弯折形成下勾部43,下夹持臂 4沿其中轴线对称设有左卡合槽41和右卡合槽42,且下夹持臂4的上端设有与左卡合槽41连通的第一缺口411、以及与右卡合槽42连通的第二缺口421,第一缺口411的宽度小于左卡合槽41的宽度、第二缺口421的宽度小于右卡合槽42的宽度,下夹持臂4的中轴线与壳体1的中轴线重合。左勾部22、右勾部32和下勾部43形成用于放置移动终端的夹持空间。在本实施例中,左容置槽21和右容置槽31为圆形槽,而左卡合槽41和右卡合槽42为非圆形槽,如三角形槽、矩形槽或多边形槽等。
在本实施例中,左夹持臂2、右夹持臂3和下夹持臂4对应于限位部60 分别设有限位槽70,且各自的限位槽70分别沿各自的长度方向延伸。限位部 60与限位槽70滑动连接,以限制左夹持臂2、右夹持臂3和下夹持臂4的滑动方向或距离。在其他实施例中,左滑槽121、右滑槽122和下滑槽123也可以分别设有限位槽70,相应的,左夹持臂2、右夹持臂3和下夹持臂4对应于限位槽70分别设有限位部60。
第一弹性连接件51的上端与左夹持臂2连接,第二弹性连接件52的上端与右夹持臂3连接,第一弹性连接件51的下端和第二弹性连接件52的下端沿下夹持臂4的中轴线对称地固定连接在下夹持臂4的上端。具体地,第一弹性连接件51和第二弹性连接件52呈长薄片状,优选地,第一弹性连接件51和第二弹性连接件52为金属弹片,第一弹性连接件51的上端弯折形成圆形的第一固定环511,且第一固定环511可转动地容纳在左容置槽21中,第二弹性连接件52的上端弯折形成圆形的第二固定环521,且第二固定环521 可转动地容纳在右容置槽31中。第一弹性连接件51的下端设有形状与左卡合槽41相匹配的第三固定环512,第三固定环512固定地连接在左卡合槽41 中;第二弹性连接件52的下端设有形状与右卡合槽42相匹配的第四固定环 522,第四固定环522固定地连接在右卡合槽42中,第三固定环512和第四固定环522的形状为非圆形。其中,第一固定环511容纳在左容置槽21时,第一弹性连接件51穿设在第一让位槽211中,第二固定环521容纳在右容置槽32时,第二弹性连接件52穿设在第二让位槽311中,第三固定环512固定在左卡合槽41时,第一弹性连接件51穿设在第一缺口411中,第四固定环522固定在右卡合槽42时,第二弹性连接件52穿设在第二缺口421中,因此,在移动终端支架100的装配过程中,第一弹性连接件51和第二弹性连接件52的两端非常轻易就能安装到左夹持臂2、右夹持臂3和下夹持臂4上对应的槽位中,从而极大的提升了移动终端支架100的生产效率。由于第一弹性连接件51的下端和第一弹性连接件52的下端都固定连接在下夹持臂4 上,使第一弹性连接件51和第二弹性连接件52发生弹性变形时,下夹持臂4 能够为两者提供一个稳固的变形支点,从而使第一弹性连接件51和第二弹性连接件52始终保持一定弹力。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固定环512也可以与右卡合槽42固定连接,而第四固定环522可以与左卡合槽41固定连接,使得第一弹性连接件51与第二弹性连接件52呈交叉设置,从而增加两者的变形幅度以进一步提升弹性回复力。
请结合参考图2至图4,当放置移动终端到下勾部43时,下夹持臂4受到移动终端重力的作用向下移动,下夹持臂4通过第一弹性连接件51、第二弹性连接件52分别带动左夹持臂2、右夹持臂3朝彼此靠近,且左夹持臂2 和右夹持臂3分别沿左滑槽121、右滑槽122朝容置腔13内移动,第一弹性连接件51与第二弹性连接件52两者的上端朝彼此相互靠近而发生形变;当左勾部22和右勾部32分别抵接在移动终端的两侧时,下夹持臂4停止移动,左夹持臂2、右夹持臂3及下夹持臂4共同对移动终端进行夹持,此时移动终端支架100为夹持状态;当拿取移动终端时,作用在下夹持臂4的外力消失,第一弹性连接件51和第二弹性连接件52在弹力作用下恢复原状,即第一弹性连接件51和第二弹性连接件52两者的上端彼此相互远离,从而带动左夹持臂2和右夹持臂3分别沿左滑槽121、右滑槽122朝容置腔13外移动,同时带动下夹持臂4沿下滑槽123朝容置腔13内移动,使左夹持臂2、右夹持臂3和下夹持臂4复位到打开状态。
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支架100通过第一弹性连接件51和第二弹性连接件52使下夹持臂4分别与左夹持臂2、右夹持臂3连接,使下夹持臂4在外力作用下向下运动时能够带动左夹持臂2和右夹持臂3朝彼此靠近,由于第一弹性连接件51和第二弹性连接件52两者都具备弹性,当外力消失时,第一弹性连接件51和第二弹性连接件52的弹力会驱动左夹持臂2、右夹持臂3 和下夹持臂4复位,因此,第一弹性连接件51和第二弹性连接件52集成了传动与复位的功能,不仅提高了移动终端支架100的稳定性,还能精简其内部的组成部件,并降低了制作生产成本。
第二实施例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支架打开状态的局部拆分示意图,图6是图5中第一弹性连接件和第二弹性连接件另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区别在于第一弹性连接件51和第二弹性连接件52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不同。
请参考图5和图6,第一弹性连接件51和第二弹性连接件52呈长细条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连接件51和第二弹性件52为金属钢丝,且第一弹性连接件51的上端、第二弹性连接件52的上端分别弯绕形成第一固定环511a、第二固定环521a,左夹持臂2和右夹持臂3分别设有左容置槽21a和右容置槽31a,通过销钉穿过第一固定环511a并插设在左容置槽21a中,使第一固定环511a固定连接在左夹持臂2上,通过销钉穿过第二固定环521a并插设在右容置槽3中,使第二固定环521a固定连接在右夹持臂3上。
第一弹性连接件51的下端、第二弹性连接件52的下端分别弯绕形成第三固定环512a、第四固定环522a,下夹持臂4沿其中轴线对称设有左卡合槽 41a和右卡合槽42a,通过销钉穿过第三固定环512a并插设在左卡合槽41a 中,使第三固定环512a与下夹持臂4固定连接,通过销钉穿过第四固定环522a 并插设在右卡合槽42a中,使第四固定环522a与下夹持臂4固定连接。
由于第一弹性连接件5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左夹持臂2和下夹持臂4 之间、第二弹性连接件5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右夹持臂3和下夹持臂4之间,使得第一弹性连接件51和第二弹性连接件52的弹性回复力得到加强,便于对左夹持臂2、右夹持臂3及下夹持臂4进行快速复位。
为了提高第一弹性连接件51、第二弹性连接件52的连接稳固性,第一固定环511a、第二固定环521a、第三固定环512a、所述第四固定环522a分别延伸形成有加固端80,所述左夹持臂2、所述右夹持臂3和所述下夹持臂4 上对应于加固端80分别设有加固孔90,加固端80沿垂直于壳体1中轴线的方向插设在加固孔90中,从而确保移动终端支架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弹性连接件51的两端分别与左夹持臂2、下夹持臂4固定连接且不会发生转动,第二弹性连接件52的两端分别与右夹持臂3、下夹持臂4固定连接且不会发生转动,进而提高移动终端支架100在夹持移动终端时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6,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固定环512a通过销钉与右卡合槽42a 插接而固定在下夹持臂4上,第四固定环522a通过销钉与左卡合槽41a插接而固定在下夹持臂4上,使第一弹性连接件51与第二弹性连接件52呈交叉设置以提高弹性回复力。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支架,用于支撑移动终端,包括壳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两侧的左夹持臂和右夹持臂,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下方的下夹持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左夹持臂和所述下夹持臂之间的第一弹性连接件,以及连接在所述右夹持臂和所述下夹持臂之间的第二弹性连接件;
所述壳体内沿其中轴线设有竖直延伸的下滑槽,以及沿所述壳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的左滑槽与右滑槽,所述左夹持臂、所述右夹持臂、所述下夹持臂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左滑槽、所述右滑槽、所述下滑槽中;
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左夹持臂连接,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的上端与所述右夹持臂连接,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的下端和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的下端沿所述下夹持臂的中轴线对称地固定连接在所述下夹持臂的上端;
当所述下夹持臂受到外力作用向下移动时,所述下夹持臂通过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分别带动所述左夹持臂、所述右夹持臂朝彼此靠近,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发生形变;
当作用在所述下夹持臂的外力消失时,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在弹力作用下恢复原状,并使所述左夹持臂、所述右夹持臂和所述下夹持臂复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持臂、所述右夹持臂分别设有圆形的左容置槽、右容置槽,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呈长薄片状,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的上端弯折形成圆形的第一固定环,且所述第一固定环可转动地容纳在所述左容置槽中,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的上端弯折形成圆形的第二固定环,且所述第二固定环可转动地容纳在所述右容置槽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持臂沿其中轴线对称设有非圆形的左卡合槽和右卡合槽,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的下端设有形状与所述左卡合槽相匹配的第三固定环,所述第三固定环固定地连接在所述左卡合槽中;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的下端设有形状与所述右卡合槽相匹配的第四固定环,所述第四固定环固定地连接在所述右卡合槽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持臂设有将所述左容置槽连通到所述左夹持臂外侧的第一让位槽,所述第一固定环容纳在所述左容置槽时,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穿设在所述第一让位槽中;所述右夹持臂设有将所述右容置槽连通到所述右夹持臂外侧的第二让位槽,所述第二固定环容纳在所述右容置槽时,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穿设在所述第二让位槽中;所述第一让位槽与所述左容置槽连接处的宽度小于所述左容置槽的宽度,所述第二让位槽与所述右容置槽连接处的宽度小于所述右容置槽的宽度。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夹持臂的上端设有与所述左卡合槽连通的第一缺口、以及与所述右卡合槽连通的第二缺口;所述第三固定环固定在左卡合槽时,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穿设在所述第一缺口中,所述第四固定环固定在所述右卡合槽时,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穿设在所述第二缺口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和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呈长细条状,且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的上端、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的上端分别弯绕形成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所述左夹持臂和所述右夹持臂分别设有左容置槽和右容置槽,通过销钉穿过所述第一固定环并插设在所述左容置槽中,使所述第一固定环固定连接在所述左夹持臂上,通过销钉穿过所述第二固定环并插设在所述右容置槽中,使所述第二固定环固定连接在所述右夹持臂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的下端、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的下端分别弯绕形成第三固定环、第四固定环,所述下夹持臂沿其中轴线对称设有左卡合槽和右卡合槽,通过销钉穿过所述第三固定环并插设在所述左卡合槽中,使所述第三固定环与所述下夹持臂固定连接,通过销钉穿过所述第四固定环并插设在所述右卡合槽中,使所述第四固定环与所述下夹持臂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环、所述第二固定环、所述第三固定环、所述第四固定环分别延伸形成有加固端,所述左夹持臂、所述右夹持臂和所述下夹持臂上对应于所述加固端分别设有加固孔,所述加固端插设在所述加固孔中。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环通过销钉与所述右卡合槽插接而固定在所述下夹持臂上,所述第四固定环通过销钉与所述左卡合槽插接而固定在所述下夹持臂上,使所述第一弹性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弹性连接件呈交叉设置以提高弹性回复力。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滑槽、所述右滑槽和所述下滑槽分别设有限位部,所述左夹持臂、所述右夹持臂和所述下夹持臂对应于所述限位部分别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滑动连接;或者,所述左滑槽、所述右滑槽和所述下滑槽分别设有限位槽,所述左夹持臂、所述右夹持臂和所述下夹持臂对应于所述限位槽分别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限位槽滑动连接。
CN201821687106.3U 2018-10-17 2018-10-17 移动终端支架 Active CN2091009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87106.3U CN209100904U (zh) 2018-10-17 2018-10-17 移动终端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87106.3U CN209100904U (zh) 2018-10-17 2018-10-17 移动终端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00904U true CN209100904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55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87106.3U Active CN209100904U (zh) 2018-10-17 2018-10-17 移动终端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009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66314U (zh) 全自动夹紧式车载支架
CN208291107U (zh) 车载无线充电支架
CN107087046B (zh) 车载手机支架
CN210518469U (zh) 一种导槽式车载手机支架
CN209354892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09100904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105610217B (zh) 一种车载移动电源装置
CA2565946A1 (en) Contact termination member for a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N209626488U (zh) 电连接器
CN209399056U (zh) 移动终端支架
WO2018120505A1 (zh) 一种弹片和终端
CN118158308A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09120252U (zh) 移动终端支架座
CN109151129B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09213328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17134709U (zh) 电网线路接线夹
CN207183739U (zh) 一种线材收纳车载充电器
CN207835546U (zh) 手机支架
CN211670881U (zh) 一种车用重力式手机支架
CN209692388U (zh) 一种车用无线充电装置
CN209389371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多功能插座
CN209710146U (zh) 一种可折叠伸缩的便携式手机支架
CN208423858U (zh) 一种自动夹持的车载无线充电器
CN208457476U (zh) 移动终端支架
CN205720888U (zh) Vr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