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79608U - 车辆及其车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车辆及其车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79608U
CN209079608U CN201821937619.5U CN201821937619U CN209079608U CN 209079608 U CN209079608 U CN 209079608U CN 201821937619 U CN201821937619 U CN 201821937619U CN 209079608 U CN209079608 U CN 209079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door
metal plate
bound edge
plaque
fl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3761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东辉
张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3761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79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79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79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及其车门组件,车门组件包括:车门钣金、包边密封胶和车门下饰板。车门钣金的下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包边;包边密封胶至少包覆包边的上端,并粘接于车门钣金;车门下饰板与车门钣金相连,车门下饰板的下端设有翻边,翻边与包边密封胶之间设有装配间隙,且翻边至少部分遮盖包边密封胶,车门下饰板还具有支撑筋,支撑筋与车门钣金搭接配合。本申请提供的车门组件,有效地改善了车门下饰板翻边的自身强度,并遮蔽了车门钣金,保证了车门下饰板与车门钣金的装配质量和感官质量。

Description

车辆及其车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及其车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车门下饰板翻边与车门钣金下包边的装配方式不够合理,要么存在因下饰板翻边刚性较弱导致端部外露的装配质量问题,要么存在车门下饰板翻边不能完全遮蔽车门钣金包边导致钣金包边外露影响美观的感官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保证不产生额外投入又能保证车门下饰板的装配质量和感官质量的车门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车门组件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车门组件,包括:车门钣金,其下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包边;包边密封胶,至少包覆所述包边的上端,并粘接于所述车门钣金;和车门下饰板,与所述车门钣金相连,所述车门下饰板的下端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包边密封胶之间设有装配间隙,且所述翻边至少部分遮盖所述包边密封胶,所述车门下饰板还具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与所述车门钣金抵接配合。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车门组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筋沿着靠近所述车门钣金的方向横向延伸。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筋的厚度沿着靠近所述车门钣金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筋沿所述车门组件的前后方向延伸形成支撑板;和/或,所述支撑筋的一端与所述翻边的上端相连,另一端位于所述包边的上方并与所述车门钣金抵接配合;和/或,所述翻边与所述包边之间的距离在1.5mm-3mm的范围内;和/或,所述包边位于所述车门钣金的内侧,所述车门下饰板位于所述车门钣金的内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车门下饰板还具有加强筋。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筋沿着靠近所述车门钣金的方向延伸,并延伸至与所述支撑筋抵接于所述车门钣金的一端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支撑筋的一端的侧边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与所述支撑筋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之间形成锐角;和/或,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车门组件的前后方向均匀分布。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翻边的下端向靠近所述车门钣金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折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折边与所述包边之间具有间隙;和/或,所述折边的位置高于所述包边的下端;和/或,所述翻边的主体部分由上向下逐渐靠近所述车门钣金。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主体;和如第一方面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组件,安装在所述车身主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有效地改善了车门下饰板翻边的自身强度,并遮蔽了车门钣金,保证了车门下饰板与车门钣金的装配质量和感官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第一种车门组件的局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第二种车门组件的局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和图2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车门下饰板翻边,20’车门钣金包边,30’包边密封胶。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车门组件的局部装配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车门下饰板,11翻边,111折边,12支撑筋,13加强筋,20车门钣金,21车门外板,211包边,22车门内板,30包边密封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一些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的具体结构,并与现有技术进行对比。
目前,车门下饰板翻边与车门钣金下包边的装配方式一般有以下两种方案:
现有方案一(如图1所示):
车门下饰板翻边10’与车门下包边搭接配合,因为车门下饰板材料为改性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材料刚性差,零件壁厚为2.5mm,而且为了保证与车门搭接装配的质量,以及翻边端部要与包边密封胶30’留有足够的安全间隙,翻边端部需要减薄处理到1.5mm,这样就导致车门下饰板翻边10’的强度薄弱,容易在整车Z方向(图中箭头方向)发生变形。再加上车门下饰板与车门装配公差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车门下饰板的翻边端部露出车门的下包边,影响整车的装配质量。
现有方案二(如图2所示):
车门下饰板翻边10’沿Z向向上挪动,让翻边端部搭接再包边密封胶30’之上,这样就不会出现因车门下饰板翻边10’的强度薄弱以及装配公差因素的影响,导致车门下饰板的翻边端部露出车门包边以下的问题。但此方案会导致车门钣金包边20’及包边密封胶30’(图中圈示部位)完全外露出来,因为车门下饰板颜色为黑色,门钣金为车身色,当驾驶员或乘客打开车门时会感觉装配的整体性不好,感官质量差。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车门下饰板与车门钣金的装配问题,主要针对车门下饰板翻边刚性较弱导致端部外露的装配质量问题或车门下饰板翻边不能完全遮蔽车门钣金包边导致钣金包边外露影响美观的感官质量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车门下饰板的翻边结构,如图3所示。
具体地,车门下饰板翻边11设计向下翻折整体遮蔽车门钣金包边211及包边密封胶30,因为要与包边密封胶30留有足够的安全装配间隙,所以下饰板翻边11与车门钣金包边211有一定的距离,因此设计翻边支撑筋12用于支撑车门下饰板翻边11防止其悬空装配不牢,另外设计有翻边结构加强筋13用于进一步加强车门下饰板翻边11与翻边支撑筋12的强度,防止车门下饰板10变形。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全新的车门下饰板的翻边结构有效地改善了翻边的自身强度并遮蔽了车门钣金,既保证不产生额外投入又能保证车门下饰板的装配质量和感官质量。
下面参照图3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所述的车门组件及车辆。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组件,包括:车门钣金20、包边密封胶30和车门下饰板10。
具体地,车门钣金20的下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包边211;包边密封胶30至少包覆包边211的上端,并粘接于车门钣金20;车门下饰板10与车门钣金20相连,车门下饰板10的下端设有翻边11,翻边11与包边密封胶30之间设有装配间隙,且翻边11至少部分遮盖包边密封胶30,车门下饰板10还具有支撑筋12,支撑筋12与车门钣金20抵接配合。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车门组件,其车门下饰板10的翻边11至少部分遮盖包边密封胶30(即:可以仅仅遮挡包边密封胶30的一部分,也可以完全遮挡住包边密封胶30),保证了翻边11能够起到有效的遮挡作用,从而保证了产品的感官质量;且翻边11与包边密封胶30之间留有装配间隙,保证了车门下饰板10与车门钣金20搭接的装配质量;同时,在车门下饰板10上增设了支撑筋12,且使支撑筋12与车门钣金20抵接配合,既有效提高了翻边11的强度,降低了车门下饰板10发生变形的概率,又防止了车门下饰板10悬空装配不牢,从而有效保证了整车的装配质量;且无需额外设置其他部件,即只是对车门下饰板10的结构进行适当改进,因而也不会产生额外的投入。
下面结合一些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申请提供的车门组件的具体结构。
实施例一
支撑筋12沿着靠近车门钣金20的方向横向延伸,如图3所示。
使支撑筋12沿着靠近车门钣金20的方向横向延伸(即:沿水平方向或者近似水平方向延伸),是由于车门下饰板10一般为注塑件且沿着该方向脱模,因而这样设置使得支撑筋12的延伸方向与车门下饰板10的脱模方向相一致,故而便于车门下饰板10按照原有的方式顺利脱模,从而降低了车门下饰板10的加工难度。
优选地,支撑筋12的厚度沿着靠近车门钣金20的方向逐渐减小,如图3所示。
由于支撑筋12靠近车门钣金20的一端为自由端,故而支撑筋12的厚度越靠近自由端越小,更有利于车门下饰板10顺利脱模,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车门下饰板10的加工难度。
进一步地,支撑筋12沿车门组件的前后方向延伸形成支撑板。
支撑筋12沿车门组件的前后方向延伸形成支撑板,相当于支撑筋12的数量为一个,这显著增加了支撑筋12的尺寸,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车门下饰板10的强度;同时也显著增加了支撑筋12与车门钣金20搭接配合的尺寸,从而提高了支撑筋12与车门钣金20的搭接装配的质量;同时也简化了车门下饰板10的结构,便于加工成型。
当然,支撑筋1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支撑筋12沿车门组件的前后方向间隔排布。
优选地,支撑筋12的一端与翻边11的上端相连,另一端位于包边211的上方并与车门钣金20抵接配合,如图3所示。
支撑筋12的一端与翻边11的上端相连,另一端位于包边211的上方并与车门钣金20抵接配合,即:支撑筋12设置在翻边11相对靠上的位置,具体为车门下饰板10弯折形成翻边11的弯折部位处,这样有效提高了弯折部位处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车门下饰板10及翻边11的强度;同时,由于车门下饰板10与车门钣金20包边211上方的空间相对较大,因而这样设置有利于增加支撑筋12的尺寸,从而进一步提高车门下饰板10的强度,也有利于保证翻边11与包边密封胶30之间留有充足的安全装配间隙,从而进一步保证整车的装配质量。
优选地,翻边11与包边211之间的距离在1.5mm-3mm的范围内。
将翻边11与包边211之间的距离限定在1.5mm-3mm的范围内,既保证了翻边11与包边密封胶30之间能够留有足够的装配间隙,又避免了翻边11与车门钣金20之间的距离过大导致车门下饰板10过于悬空,从而提高了车门下饰板10的装配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整车的装配质量。
进一步地,包边211位于车门钣金20的内侧,车门下饰板10位于车门钣金20的内侧,如图3所示。
包边211位于车门钣金20的内侧,车门下饰板10位于车门钣金20的内侧,即:车门下饰板10为内饰板,由于车门内饰板与车门钣金20之间存在较多的装配问题,难以兼顾装配质量和感官质量,因而应用本申请的装配结构,具有很大的意义。
其中,车门钣金20包括车门外板21和车门内板22,车门外板21的下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包边211,包边211包覆车门内板22的底部区域,车门内板22与车门下饰板10固定连接,并与支撑筋12搭接配合,包边密封胶30包覆包边211的上端部分,并与车门外板21的包边211的上部及车门内板22粘接固定。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车门下饰板10还具有加强筋13,如图3所示。
在车门下饰板10上增设加强筋13,进一步提高了车门下饰板10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车门下饰板10发生变形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整车的装配质量和感官质量。
进一步地,加强筋13沿着靠近车门钣金20的方向延伸,并延伸至与支撑筋12抵接于车门钣金20的一端相连,如图3所示。
加强筋13沿着靠近车门钣金20的方向延伸,并延伸至与支撑筋12抵接于车门钣金20的一端相连,因而加强筋13也对支撑筋12起到了良好的加强作用,从而提高了加强筋13与车门钣金20搭接配合的装配质量,进一步提高了整车的装配质量。
优选地,加强筋13连接支撑筋12相连的一端的侧边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与支撑筋12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之间形成锐角,如图3所示。
在车门组件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中,加强筋13与支撑筋12相连的一端的侧边与支撑筋12之间形成锐角,使得加强筋13位于支撑筋12上的部分形成了类似于三角加强筋13的结构,从而有效提高了支撑筋12的强度,同时也便于加强筋13避让车门钣金20,以降低车门组件的装配难度。
优选地,加强筋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加强筋13沿车门组件的前后方向均匀分布。
加强筋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加强筋13沿车门组件的前后方向均匀分布,实现了车门下饰板10的多部位加强,从而有效提高了车门下饰板10的强度,也使得车门下饰板10受力相对均衡,有利于提高车门下饰板10的稳定性。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翻边11的下端向靠近车门钣金20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折边111,如图3所示。
翻边11的下端向靠近车门钣金20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折边111,折边111进一步提高了翻边11的强度,从而进一步降低了车门下饰板10发生变形的概率,进一步提高了整车的装配质量。
优选地,折边111与包边211之间具有间隙,如图3所示。
在折边111与车门钣金20的包边211之间设置间隙,进一步确保了车门下饰板10的翻边11与包边密封胶30之间留有充足的安全装配间隙,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车的装配质量。
优选地,折边111的位置高于包边211的下端,如图3所示。
由于车门下饰板10为注塑件,因而还是可能沿整车Z向向下发生变形,故而使折边111的位置高于包边211的下端,保证了翻边11整体略高于包边211的下端,既保证了翻边11能够遮蔽车门钣金20的下包边211,又能够防止车门下饰板10的翻边11端部露出车门的下包边211而影响整车的装配质量。
进一步地,翻边11的主体部分由上向下逐渐靠近车门钣金20,如图3所示。
翻边11的主体部分由上向下逐渐靠近车门钣金20,有利于缩小折边111的宽度从而提高折边111的强度,且避免了翻边11与车门钣金20之间的距离过大导致车门下饰板10过于悬空,从而提高了车门下饰板10的装配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了整车的装配质量。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车身主体和如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车门组件,安装在车身主体上。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因包括第一方面实施例中任一项的车门组件,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所具有的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门组件,将车门下饰板的翻边的下端下移,使其至少部分遮盖包边密封胶,保证了翻边能够起到有效的遮挡作用,从而保证了产品的感官质量;且翻边与包边密封胶之间留有装配间隙,保证了车门下饰板与车门钣金搭接的装配质量;同时,在车门下饰板翻边上增设了支撑筋,且使支撑筋与车门钣金搭接配合,既有效提高了翻边的强度,降低了车门下饰板发生变形的概率,又防止了车门下饰板悬空装配不牢,从而有效保证了整车的装配质量;且无需额外设置其他部件,即只是对车门下饰板的结构进行适当改进,因而也不会产生额外的投入。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门钣金,其下端向上弯折延伸形成包边;
包边密封胶,至少包覆所述包边的上端,并粘接于所述车门钣金;和
车门下饰板,与所述车门钣金相连,所述车门下饰板的下端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包边密封胶之间设有装配间隙,且所述翻边至少部分遮盖所述包边密封胶,所述车门下饰板还具有支撑筋,所述支撑筋与所述车门钣金抵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筋沿着靠近所述车门钣金的方向横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筋的厚度沿着靠近所述车门钣金的方向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筋沿所述车门组件的前后方向延伸形成支撑板;和/或
所述支撑筋的一端与所述翻边的上端相连,另一端位于所述包边的上方并与所述车门钣金抵接配合;和/或
所述翻边与所述包边之间的距离在1.5mm-3mm的范围内;和/或
所述包边位于所述车门钣金的内侧,所述车门下饰板位于所述车门钣金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门下饰板还具有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筋沿着靠近所述车门钣金的方向延伸,并延伸至与所述支撑筋抵接于所述车门钣金的一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强筋连接所述支撑筋的一端的侧边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与所述支撑筋在竖直面上的投影之间形成锐角;和/或
所述加强筋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加强筋沿所述车门组件的前后方向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边的下端向靠近所述车门钣金的方向弯折延伸形成折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门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边与所述包边之间具有间隙;和/或
所述折边的位置高于所述包边的下端;和/或
所述翻边的主体部分由上向下逐渐靠近所述车门钣金。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主体;和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门组件,安装在所述车身主体上。
CN201821937619.5U 2018-11-23 2018-11-23 车辆及其车门组件 Active CN209079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7619.5U CN209079608U (zh) 2018-11-23 2018-11-23 车辆及其车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37619.5U CN209079608U (zh) 2018-11-23 2018-11-23 车辆及其车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79608U true CN209079608U (zh) 2019-07-09

Family

ID=67125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37619.5U Active CN209079608U (zh) 2018-11-23 2018-11-23 车辆及其车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7960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1592A (zh) * 2019-10-28 2021-04-30 株式会社瑞延理化 一种车辆用后挡板的内侧板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1592A (zh) * 2019-10-28 2021-04-30 株式会社瑞延理化 一种车辆用后挡板的内侧板结构
CN112721592B (zh) * 2019-10-28 2023-12-22 株式会社瑞延理化 一种车辆用后挡板的内侧板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4409B (zh) 车身侧部结构
CN209079608U (zh) 车辆及其车门组件
CN105522896A (zh) 用于车辆的车门结构
US8123285B2 (en) Upper pillar structure of vehicle
CN103043107A (zh) 一种汽车特别是轿车
WO2013094314A1 (ja) 車体側部構造
CN209634246U (zh) 一种汽车尾门及汽车尾门组件
CN209833779U (zh) 支架、侧围内板、c柱和车身结构
JP2001515822A (ja) 車両用の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を製造する方法
CN114620143A (zh) 一种车体侧围总成、车身总成和车辆
US10969079B1 (en) Vehicle taillamp assembly
CN210439853U (zh) 一种车门铰链的加强结构
CN210706840U (zh) 一种玻璃天窗骨架结构
CN210062636U (zh) 汽车尾门锁加强板及具有该加强板的尾门结构
CN208134440U (zh) 发动机罩铰链护罩和车辆的车身结构
CN218716018U (zh) 一种背门铰链安装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4396967U (zh) 带有加强筋的后备箱盖及汽车尾部结构
CN220220910U (zh) 侧围结构总成及车辆
CN209535216U (zh) 半承载式车身的车身结构
CN203063875U (zh) 汽车保险杠固定结构
CN215553573U (zh) 一种新型行李箱外板总成结构
CN106166953B (zh) 仪表板的端部的构造
CN113335385B (zh) 一种汽车a柱结构
CN207859917U (zh) 汽车玻璃导槽密封条及汽车窗框组合结构
CN205239307U (zh) 汽车后牌照灯盖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22

Address after: 101300 room 107, building 1, courtyard 4, Hengxing Road, Gaoliying Town, Shunyi District, Beij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unctional area)

Patentee after: Beijing chehejia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01, 8 / F, building 3, No.10 courtyard, Wangjing street,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100102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CHJ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