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51918U - 分拣机 - Google Patents
分拣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051918U CN209051918U CN201821623635.7U CN201821623635U CN209051918U CN 209051918 U CN209051918 U CN 209051918U CN 201821623635 U CN201821623635 U CN 201821623635U CN 209051918 U CN209051918 U CN 2090519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belt
- rack
- sorter
- driv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IYLGZMTXKJYONK-ACLXAEORSA-N (12s,15r)-15-hydroxy-11,16-dioxo-15,20-dihydrosenecionan-12-yl 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O1C(=O)[C@](CC)(O)C[C@@H](C)[C@](C)(OC(C)=O)C(=O)OCC2=CCN3[C@H]2[C@H]1CC3 IYLGZMTXKJYONK-ACLXAEOR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拣机,涉及物流设备技术领域,为解决相关技术提供的分拣机中用于实现输送目的的驱动机构结构复杂且不便于维护的问题而设计。该分拣机包括机架、第一驱动机构和多个输送机构;沿物品输送方向,多个输送机构成排地设置于机架;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设置于机架的多个辊轴、固定套设在电机输出轴上的主动轮、一一对应地固定套设在多个辊轴上的多个带轮、位于多个带轮同一侧的多个支撑轮以及同时套设于主动轮、多个带轮和多个支撑轮的第一传动带,多个辊轴与多个输送机构一一对应地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拣机改善了因相关技术中的分拣机需要交错设置多根传动带而导致的布置难度较高的弊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拣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物流行业发展迅速,为了提高物品的分拣效率,通常会采用分拣机来实现物品的分拣操作。其通过对不同物品进行分拣,并将分拣完成的物品输送至指定位置,不仅实现了分拣效率的大幅提升,还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分拣机通常利用滚轮来输送物品,其输送动力来自于电机。其中,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带传动组件与辊轴相连,以驱动辊轴转动,进而将动力输出至滚轮,从而实现对滚轮的驱动。然而,相关技术提供的分拣机,其带传动组件中包括多根交错设置的传动带,传动带数量较多,不仅安装不便,而且,还会为工作人员的维护带来较大的难度,非常不便于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拣机,以解决相关技术提供的分拣机中用于实现输送目的的驱动机构结构复杂且不便于安装维护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拣机,包括机架、第一驱动机构和多个输送机构;沿物品输送方向,多个所述输送机构成排地设置于所述机架;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设置于所述机架的多个辊轴,其中,多个所述辊轴与多个所述输送机构一一对应地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主动轮、第一传动带、多个带轮和多个支撑轮,所述主动轮固定套设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多个所述带轮一一对应地固定套设在多个所述辊轴上,多个所述支撑轮间隔设置于所述机架且位于多个所述带轮的同一侧,所述第一传动带同时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多个所述带轮和多个所述支撑轮,以使所述电机可同时驱动多个所述辊轴转动。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辊轴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支撑轮均位于多个所述带轮的下方。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带轮两两一组,相邻两组所述带轮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支撑轮,所述第一传动带绕设于前一组所述带轮后,经过所述支撑轮后再绕设于后一组所述带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张紧轮,所述第一传动带同时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多个所述带轮、多个所述支撑轮以及所述张紧轮。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上枢接有活动架,所述张紧轮设置于所述活动架,所述活动架与所述机架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为使所述活动架始终具有带动所述张紧轮张紧所述第一传动带的运动趋势。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安装在安装板上,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机架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用于对所述电机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以使所述主动轮张紧所述第一传动带。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包括固定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固定板间隔设置,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板的螺柱以及旋接于所述螺柱的两个螺母,其中,所述安装板位于两个所述螺母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呈直线排列的多个滚轮组件,每个所述滚轮组件包括用于输送物品的滚轮,各所述滚轮组件中的所述滚轮分别通过一个第二传动带与对应的所述辊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滚轮开设有环绕其周向的凹槽,所述第二传动带为O形带,所述O形带位于所述凹槽中。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滚轮组件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机架活动连接,所述滚轮由所述支架支撑,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支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支架摆动。
本实用新型分拣机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分拣机工作时,电机启动,将转动动力输出至主动轮以驱动其转动,进而带动套设于主动轮的第一传动带运动,在支撑轮的支撑作用下,实现对各带轮的驱动,从而实现各辊轴的转动;辊轴转动时,将动力输出至与其一一对应地传动连接的输送机构,以驱动各输送机构转动,从而实现物品的向前输送。
该分拣机通过设置一根传动带,便实现了对多根辊轴的同时驱动,不仅改善了因相关技术中的分拣机需要交错设置多根传动带而导致的安装不便的弊端,而且,还为工作人员的维护过程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安装及维护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机中的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拣机中的滚轮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机架;200-控制柜;300-滚轮组件;400-第一驱动机构;500-调节组件;
110-顶板;120-固定板;130-安装板;140-固定架;
310-滚轮;320-支架;330-盖板;340-第一转轴;350-第二转轴;
311-凹槽;
410-电机;420-主动轮;430-带轮;440-支撑轮;450-张紧轮;460-第一传动带;470-辊轴;
610-动力杆;620-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水平”、“竖直”、“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安装”、“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拣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拣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拣机中的第一驱动机构4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拣机,包括机架100、第一驱动机构400和多个输送机构,其中,沿输送方向,多个输送机构成排地设置于机架100。
请继续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一驱动机构400包括电机410和设置于机架100的多个辊轴470,其中,多个辊轴470与多个输送机构一一对应地传动连接。并且,第一驱动机构400还包括主动轮420、第一传动带460、多个带轮430和多个支撑轮440,其中,主动轮420固定套设在电机410的输出轴上,多个带轮430一一对应地固定套设在多个辊轴470上,多个支撑轮440间隔设置于机架100且位于多个带轮430的同一侧,第一传动带460同时套设于主动轮420、多个带轮430和多个支撑轮440,以使电机410可同时驱动多个辊轴470转动。
该分拣机工作时,电机410启动,将转动动力输出至主动轮420以驱动其转动,进而带动套设于主动轮420的第一传动带460运动,在支撑轮440的支撑作用下,实现对各带轮430的驱动,从而实现各辊轴470的转动;辊轴470转动时,将动力输出至与其一一对应地传动连接的输送机构,以驱动各输送机构转动,从而实现物品的向前输送。
该分拣机通过设置一根传动带,便实现了对多根辊轴470的同时驱动,不仅改善了因相关技术中的分拣机需要交错设置多根传动带而导致的安装不便的弊端,而且,还为工作人员的维护过程提供了便利,提高了安装及维护效率,并降低了成本。此外,这种设置形式,还保证了辊轴470转动的同步性,从而保证了输送机构的同步转动,进而达到了物品稳定向前输送的目的。
此外,支撑轮440的设置,为第一传动带460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力,使得第一传动带460能够保持与各带轮430的紧密接触,从而使得第一传动带460能够将主动轮420的转动动力有效地输出至各带轮430。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拣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分拣机中的滚轮组件3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4和图5,输送机构包括呈直线排列的多个滚轮组件300,每个滚轮组件300包括用于输送物品的滚轮310,各滚轮组件300中的滚轮310分别通过一个第二传动带与对应的辊轴470传动连接。
该分拣机工作时,电机410启动,驱动辊轴470转动(电机410驱动辊轴470转动的原理在上述文字中已经详细说明,故不再赘述),在第二传动带的动力传递下,带动滚轮组件300中的各滚轮310自转,实现滚轮310上物品向前输送的目的。
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该分拣机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滚轮组件300还可以包括支架320,其中,支架320与机架100活动连接,滚轮310由支架320支撑,第二驱动机构与支架320传动连接,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支架320摆动。
第二驱动机构的设置,实现了支架320的摆动运动。当支架320摆动时,滚轮310跟随支架320摆动,从而实现滚轮310上方物品的转向,从而可输送至指定的位置。
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滚轮组件300还可以包括第一转轴340和第二转轴350。具体地,支架320呈“U”形,并通过轴线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转轴350枢接于机架100,第一转轴340的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并枢接于支架320的相对边,滚轮310套设于第一转轴340,以在第二传动带的带动下实现绕第一转轴340的转动。
请继续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滚轮310可以开设环绕其周向的凹槽311,其中,第二传动带为O形带,并位于凹槽311中。这样的设置,不仅降低了滚轮310转动过程中因第二传动带过度凸出于轮面而导致的第二传动带磨损以及对待分拣物品的干涉影响,而且,凹槽311对第二传动带的容置作用,使得第二传动带能够稳定地处于凹槽311中而不致沿第一转轴340的轴线方向滑移,从而保证了辊轴470动力向滚轮310的可靠传递。
具体地,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第二驱动机构可以包括、连接件620、驱动组件和多个动力杆610,其中,多个动力杆610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每排输送机构对应有一个动力杆610,动力杆610传动连接至驱动组件,连接件620的数量与滚轮组件300的数量相同,且与各滚轮组件300一一对应设置,连接件620的第一端与第二转轴350固定连接,第二端铰接在动力杆610上;使得每一排输送机构中的各滚轮组件300均通过连接件620枢接于对应的动力杆610。
当需要滚轮组件300上的物品转向时,驱动组件带动动力杆610运动,以将动力输出至连接件620;此时,连接件620的第一端保持在原位置,而第二端受力,从而使连接件620带动与其第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350转动,以实现支架320的转动,进而带动滚轮310绕第二转轴350转动,从而将物品输送至指定的位置。
这样的设置,实现了转向过程中每一排滚轮组件300的整体转动,转动可靠。而且,这种利用悬臂式的动力杆610实现动力输入的形式,节省空间,设置成本大大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动力杆610”指的是:能够在驱动部件的驱动下沿辊轴470长度方向运动的杆件。具体地,用于驱动动力杆610运动的驱动组件可以为电动推杆等直线驱动件,还可以为驱动电机等转动驱动件。当采用电动推杆时,可以直接将电动推杆的动力输出端与动力杆610的一端相连,从而实现动力杆610的直线运动;当采用驱动电机时,可以将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竖直向上设置,并在输出轴上固定套设摆杆,当摆杆转动至与动力杆610的端部接触时,驱动动力杆610沿直线方向运动。故其只要是通过这种设置形式的驱动部件,能够实现动力杆610沿辊轴470方向的直线运动即可,本实施例并不对驱动部件的具体形式进行限制。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机架100还可以包括顶板110,具体地,顶板110上开设有与滚轮310的位置一一对应的多个槽孔,滚轮310凸出于槽孔。
当滚轮组件300安装在机架100上之后,各滚轮组件300中的滚轮310自槽孔凸出,从而在顶板110的上方形成用于输送物品的输送面,该输送面为水平面,以实现物品的向前输送与分拣操作。
顶板110的设置,使得机架100成为相对密封的壳体结构,保证了滚轮组件300所处环境的封闭性,不仅降低了外界环境对机架100内部零件造成的不必要损坏,延长了本实施例分拣机的工作寿命,而且,还避免了物品卡入相邻两排滚轮组件300之间,甚至掉入至机架100的腔体中,从而保证了物品输送与分拣的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中,滚轮组件300还可以包括嵌设在槽孔中的盖板330,具体地,盖板330上开设有用于使滚轮310露出的开口,支架320固定连接在盖板330上且滚轮310自开口露出。
这样的设置,有效地减少了滚轮310与顶板110之间的间隙,从而降低了因小件物品或者软性物品卡入至滚轮310与顶板110之间而导致的滚轮310无法正常转动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分拣机的工作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多个辊轴470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支撑轮440均位于多个带轮430的下方。这种将支撑轮440设置于带轮430的下方的形式,使得第一驱动机构400的结构更加紧凑,动力传递的可靠性更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支撑轮440可以是上述设置在带轮430的下方的布局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布局形式,如:将支撑轮440设置在带轮430的上方,其只要是通过支撑轮440的这种设置形式,能够实现对第一传动带460的可靠支撑,以保证动力的有效传递即可。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多个带轮430两两一组,具体地,相邻两组带轮430之间设置有一个支撑轮440,第一传动带460绕设于前一组带轮430后,经过支撑轮440后再绕设于后一组带轮430。
这种将支撑轮440交错地设置于相邻两组带轮430之间的设置形式,保证了每组两个带轮430与第一传动带460的充分接触,避免了因装配误差导致的某一带轮430与第一传动带460之间存在间隙的情形,使得第一传动带460的动力能够有效地传递至各带轮430,进而传递至各辊轴470处,保证了本实施例分拣机的工作可靠性。而且,这种在每组带轮430之间设置一个支撑轮440的布局方式,在保证动力可靠传递的同时,还节约了支撑轮440的设置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支撑轮440可以是上述在每组带轮430之间设置一个的布局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他布局形式,如:在相邻两个带轮430之间均设置一个支撑轮440,也就是一个带轮430与一个支撑轮440交错布置。第一传动带460自主动轮420绕出后,再绕设于交错设置的带轮430和支撑轮440,实现第一传动带460的装配。故其只要是通过这种支撑轮440的布局形式,能够实现对第一传动带460的支撑进而保证动力向辊轴470的可靠传递即可。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机构400还可以包括张紧轮450,其中,第一传动带460同时套设于主动轮420、多个带轮430、多个支撑轮440以及张紧轮450。
张紧轮450的设置,使得第一传动带460能够时刻保持在张紧状态,有效地改善了因第一传动带460松动而导致的带轮430打滑现象,从而保证了辊轴470的转动可靠性。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机架100上枢接有活动架,张紧轮450设置于活动架,其中,活动架与机架100之间连接有弹性件,弹性件被配置为使活动架始终具有带动张紧轮450张紧第一传动带460的运动趋势。
这样的设置,实现了对第一传动带460张紧程度的自适应调节,使得在分拣机工作状态下,张紧轮450能够根据第一传动带460的运行工况将其始终保持在张紧状态,张紧可靠。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电机410安装在安装板130上,其中,安装板130与机架100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500,调节组件500用于对电机410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以使主动轮420张紧第一传动带460。
该分拣机在装配前,可以利用调节组件500对安装板130所处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使主动轮420能够将第一传动带460张紧,从而满足第一传动带460初始状态下的张紧需求。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500用于对电机410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具体地,机架100包括固定板120,其中,固定板120与安装板130在上下方向间隔设置。调节组件500包括设置于固定板120的螺柱以及旋接于螺柱的上螺母和下螺母,其中,安装板130位于上螺母与下螺母之间,并与二者相抵接。
当需要使电机410的位置上升时,可以通过旋动上螺母使其上升,以使安装板130与上螺母之间形成调整间隔,然后,再旋动下螺母至与安装板130的下表面相抵接,从而将安装板130固定,达到使电机410的位置上升的目的;当需要使电机410的位置下降时,可以通过旋动下螺母使其下降,以使安装板130与下螺母之间形成调整间隔,安装板130在电机410及自身的重力作用下顺势下降至与下螺母相抵接,之后再旋动上螺母至与安装板130的上表面相抵接,从而将安装板130固定。优选地,本实施例设置四个调节组件500,四个调节组件500呈矩形排布于固定板120和安装板130的四个角。
这种调节组件500的设置形式,结构简单,易于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500可以是上述对电机410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的设置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还可以将调节组件500设置成对电机410的水平位置进行调整的形式,此时,安装板130与固定板120在左右方向相间隔,螺柱的轴线沿水平方向,且其上旋接分设于安装板130左右两侧的左螺母和右螺母。其水平位置调整过程与上述高度位置调整过程类似,不再赘述。故其只要是通过电机410的这种安装形式,能够实现对主动轮420的位置调整以在初始状态下将第一传动带460张紧即可。
此外,请继续参照图1,该分拣机还可以包括安装于机架100的控制柜200,其中,第一驱动机构400和第二驱动机构中的驱动组件可以与控制柜200相连,以通过控制柜200实现对第一驱动机构400和第二驱动机构的自动控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分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00)、第一驱动机构(400)和多个输送机构;沿物品输送方向,多个所述输送机构成排地设置于所述机架(100);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0)包括电机(410)和设置于所述机架(100)的多个辊轴(470),其中,多个所述辊轴(470)与多个所述输送机构一一对应地传动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0)还包括主动轮(420)、第一传动带(460)、多个带轮(430)和多个支撑轮(440),所述主动轮(420)固定套设在所述电机(410)的输出轴上,多个所述带轮(430)一一对应地固定套设在多个所述辊轴(470)上,多个所述支撑轮(440)间隔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且位于多个所述带轮(430)的同一侧,所述第一传动带(460)同时套设于所述主动轮(420)、多个所述带轮(430)和多个所述支撑轮(440),以使所述电机(410)可同时驱动多个所述辊轴(470)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拣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辊轴(470)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且多个所述支撑轮(440)均位于多个所述带轮(430)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拣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带轮(430)两两一组,相邻两组所述带轮(430)之间设置有一个所述支撑轮(440),所述第一传动带(460)绕设于前一组所述带轮(430)后,经过所述支撑轮(440)后再绕设于后一组所述带轮(43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00)还包括张紧轮(450),所述第一传动带(460)同时套设于所述主动轮(420)、多个所述带轮(430)、多个所述支撑轮(440)以及所述张紧轮(4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0)上枢接有活动架,所述张紧轮(450)设置于所述活动架,所述活动架与所述机架(100)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被配置为使所述活动架始终具有带动所述张紧轮(450)张紧所述第一传动带(460)的运动趋势。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410)安装在安装板(130)上,所述安装板(130)与所述机架(100)之间设置有调节组件(500),所述调节组件(500)用于对所述电机(410)的安装位置进行调整,以使所述主动轮(420)张紧所述第一传动带(46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0)包括固定板(120),所述安装板(130)与所述固定板(120)间隔设置,所述调节组件(500)包括设置于所述固定板(120)的螺柱以及旋接于所述螺柱的两个螺母,其中,所述安装板(130)位于两个所述螺母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呈直线排列的多个滚轮组件(300),每个所述滚轮组件(300)包括用于输送物品的滚轮(310),各所述滚轮组件(300)中的所述滚轮(310)分别通过一个第二传动带与对应的所述辊轴(470)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310)开设有环绕其周向的凹槽(311),所述第二传动带为O形带,所述O形带位于所述凹槽(311)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拣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机构,所述滚轮组件(300)还包括支架(320),所述支架(320)与所述机架(100)活动连接,所述滚轮(310)由所述支架(320)支撑,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支架(320)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带动所述支架(320)摆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23635.7U CN209051918U (zh) | 2018-09-30 | 2018-09-30 | 分拣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23635.7U CN209051918U (zh) | 2018-09-30 | 2018-09-30 | 分拣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051918U true CN209051918U (zh) | 2019-07-02 |
Family
ID=67050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623635.7U Active CN209051918U (zh) | 2018-09-30 | 2018-09-30 | 分拣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05191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29715A (zh) * | 2019-07-11 | 2019-10-15 | 中集德立物流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 摆轮分拣机 |
-
2018
- 2018-09-30 CN CN201821623635.7U patent/CN20905191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29715A (zh) * | 2019-07-11 | 2019-10-15 | 中集德立物流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 摆轮分拣机 |
CN110329715B (zh) * | 2019-07-11 | 2022-04-08 | 中集德立物流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 摆轮分拣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721189U (zh) | 一种线缆输送装置 | |
CN204399994U (zh) | 自动纠偏及张紧的行李安检输送机 | |
CN108082902B (zh) | 一种用于传输柔性条形物体的传输定位装置 | |
CN209051918U (zh) | 分拣机 | |
CN209350173U (zh) | 一种胶带输送机在线托辊更换装置 | |
CN206203260U (zh) | 一种皮带输送机 | |
CN104773434B (zh) | 输送装置 | |
CN209177400U (zh) | 一种提升机链板输送机构 | |
CN209643839U (zh) | 一种用于卷烟机蜘蛛手总成的维修检测装置 | |
CN205529300U (zh) | 自动穿经机综丝运作装置 | |
CN106695435A (zh) | 一种棒料送料装置 | |
CN107620787B (zh) | 一种循环喷釉线动力装置及使用其的循环喷釉线基座 | |
CN209192890U (zh) | 一种皮带机皮带松紧调节机构及其皮带机 | |
CN208979607U (zh) | 一种可控制上线和下线的输送机 | |
CN209338851U (zh) | 一种棉纤维布生产装置 | |
CN208951241U (zh) | 一种同步带摇摆装置 | |
CN206218633U (zh) | 电路板运输机 | |
CN205968427U (zh) | 一种视觉检测清铜屑机构 | |
CN110134059A (zh) | 一种新型输送链同步控制装置 | |
CN208907169U (zh) | 一种布套架 | |
CN209635208U (zh) | 一种高效率稳定型链传动模组 | |
CN106494820A (zh) | 一种电路板运输机 | |
CN208307710U (zh) | 一种免维护窑车轮运输装置 | |
CN208022258U (zh) | 一种单列输送皮带线及可调节的双列输送皮带线 | |
CN217075765U (zh) | 一种摆动式传送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