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51513U - 组合台车 - Google Patents

组合台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51513U
CN209051513U CN201821900672.8U CN201821900672U CN209051513U CN 209051513 U CN209051513 U CN 209051513U CN 201821900672 U CN201821900672 U CN 201821900672U CN 209051513 U CN209051513 U CN 2090515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olley
vehicle frame
universal wheel
wheel
directional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0067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英
龙建维
石毅
柴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AC Toyot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Toyot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Toyot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Toyota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0067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515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515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515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台车,用于双向切换牵引卸货,所述组合台车包括至少两个互相连接的台车,任意一个所述台车包括车架、第一万向轮、定向轮和第二万向轮,所述第一万向轮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的一端,所述第二万向轮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的另一端,所述定向轮位于所述第一万向轮和所述第二万向轮之间,所述定向轮与所述车架可滑动连接,当所述组合台车被牵引拉动时,两个相邻的台车中前部台车的定向轮至连接点的距离小于后部台车的定向轮至所述连接点的距离,所述连接点为所述两个相邻的台车的连接位置。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台车可以进行双向牵引,反方向牵引时可自动调整定向轮位置,相互连接的台车摆动幅度小,使得双向牵引更顺利。

Description

组合台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卸货台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台车。
背景技术
现有物流台车主要应用于制造工厂零部件物流周转,主要采用前侧两个万向轮、后侧两个万向轮的四轮结构样式,或者前侧两个万向轮、中间两个定向轮、后侧两个万向轮的六轮结构样式,台车之间通过牵引棒连接后,利用牵引车在前侧牵引,将零件周转到指定区域。
但是现有的多个台车连接后进行双向牵引时,向反方向牵引会出现台车容易摆动的现象,给双向牵引造成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台车,旨在解决现有的组合台车连接后双向牵引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组合台车,用于双向切换牵引卸货,所述组合台车包括至少两个互相连接的台车,任意一个所述台车均包括车架、第一万向轮、定向轮和第二万向轮,所述第一万向轮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的一端,所述第二万向轮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的另一端,所述定向轮位于所述第一万向轮和所述第二万向轮之间,所述定向轮与所述车架可滑动连接,当所述组合台车被牵引拉动时,两个相邻的台车中前部台车的定向轮至连接点的距离小于后部台车的定向轮至所述连接点的距离,所述连接点为两个相邻的所述台车的连接位置。
优选地,任意一个所述台车上的所述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的数量均为两个,任意一个所述台车上的所述定向轮的数量为两个。
优选地,任意一个所述台车还包括两个支架,所述定向轮安装在所述支架的底部,所述车架的底部固定有滑槽,所述滑槽沿任意一个所述台车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架上安装有与所述滑槽可滑动连接的滑轮。
优选地,每个所述支架上对称设置四个所述滑轮,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其中两个所述滑轮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另外两个所述滑轮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之间设有两个限位杆,所述支架位于所述两个限位杆之间。
优选地,任意一个所述台车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支架上,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所述支架上。
优选地,两个相邻的所述台车之间通过伸缩牵引杆连接,所述伸缩牵引杆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台车上,另一个所述台车的车架底部设有导向槽,所述伸缩牵引棒在所述导向槽中可滑动。
优选地,所述导向槽上设有限位轴,所述车架的底部设有弹板,所述伸缩牵引杆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凸块,所述台车被牵引拉动时,所述凸块挤压所述弹板后抵靠在所述限位轴与所述弹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弹板与所述凸块作用的一侧为斜面,所述弹板靠近所述限位轴的一侧的长度大于远离所述限位轴的一侧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车架的底部还设有与所述弹板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有撞击块,所述撞击块被撞击后带动所述连杆拉动所述弹板沿远离所述导向槽的方向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台车通过设置台车上的定向轮与车架滑动连接,当所述组合台车被牵引车牵引拉动时,定向轮相对于其所在的台车向后滑动,使得两个相邻的台车中前部台车的定向轮至连接点的距离小于后部台车的定向轮至所述连接点的距离。当所述组合台车被双向牵引时,都满足前部所述前部台车的定向轮至连接点的力矩小于所述后部台车的定向轮至连接点的力矩,减小了摆动幅度,使得双向牵引更顺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任一台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任一台车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任一台车的定向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任一台车的伸缩牵引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任一台车的连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车架 11 第一万向轮
12 第二万向轮 13 定向轮
14 滑槽 141 第一滑槽
142 第二滑槽 15 限位杆
2 支架 21 滑轮
22 滑轮轴 3 连接板
4 套杆 5 伸缩牵引杆
51 牵引孔 6 导向槽
61 弹板 611 斜面
612 长螺杆 62 凸块
63 限位轴 71 第一杆
72 第二杆 73 第三杆
74 第四杆 75 第五杆
76 固定杆 77 中间杆
78 弹簧 79 撞击块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所指的“上下”、“左右”及“前后”是以图1所示的方位为基准。即本实用新型所指的“上下”对应图1的上下方位,本实用新型所指的“左”对应图1所示的左下方向,本实用新型所指的“右”对应图1所示的右上方向。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组合台车,用于双向切换牵引卸货,组合台车包括至少两个互相连接的台车,任意一个台车均包括车架1、第一万向轮11、定向轮13和第二万向轮12,第一万向轮11安装在车架1的底部的一端,第二万向轮12安装在车架1的底部的另一端,定向轮13位于第一万向轮11和第二万向轮12之间,定向轮13与车架1可滑动连接,当组合台车被牵引拉动时,两个相邻的台车中前部台车的定向轮13至连接点的距离小于后部台车的定向轮13至连接点的距离,连接点为两个相邻的台车的连接位置。
只有当前部台车的定向轮13至两相邻台车连接处的距离小于后部台车的定向轮13至上述连接处的距离,组合台车前进时,才不会有很大的摆动,而现有技术中的定向轮相对车架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在本实用新型中,定向轮13可在车架1底部滑动,双向牵引时都能满足前部台车定向轮13至连接点的距离小于后部台车定向轮13至连接点的距离的条件,保证双向牵引时组合台车的摆动幅度小,使得双向牵引顺利进行。
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验证,当两相邻台车中前部台车定向轮13至连接点的距离与后部台车定向轮13至连接点的距离的比例≤1:1时,组合台车前进时不会出现较大的晃动,且上述比例越小,摆动幅度越小。但考虑到组合台车转弯半径的影响,上述比例为1:1.4~1:1.6时最合理。
具体地,任意一个台车上的第一万向轮11和第二万向轮12的数量均为两个,任意一个台车上的定向轮13的数量为两个。且第一万向轮11和第二万向轮12分别固定在车架1底部的四角上。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万向轮及第二万向轮的数量均设计为一个,定向轮的数量设计为两个,或者将第一万向轮及第二万向轮的数量均设计为两个,定向轮的数量设计为一个。但本实施例中将第一万向轮11及第二万向轮12的数量均设计为为两个,定向轮13的数量设计为两个,使得本实施例的台车更安全平稳。
更具体地,任意一个台车还包括两个支架2,定向轮13安装在支架2的底部,车架1的底部固定有滑槽14,滑槽14沿任意一个台车的长度方向延伸,支架2上安装有与滑槽14可滑动连接的滑轮21。其中滑槽14的形状为 U形,开口方向朝向与滑槽14滑动连接的滑轮21。为了防止定向轮13在滑动过程中出现卡死现象,将滑轮21设计为圆台形状,如图3所示,滑轮21 外侧圆的半径小于内侧圆的半径。滑槽14的结构与滑轮21的结构相适应,也设计有一定锥度。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每个支架2上对称设置四个滑轮21,滑槽14包括第一滑槽141和第二滑槽142,其中两个滑轮21与第一滑槽141滑动连接,另外两个滑轮21与第二滑槽142滑动连接。第一滑槽141和第二滑槽142 的开口相对设置,支架2上设有滑轮轴22,两个滑轮21分别位于滑轮轴22 的端部。在支架2上侧设置四个对称的滑轮21,然后与两个滑槽14配合滑动,增加了定向轮13相对车架1滑动的稳定性。
此外,第一滑槽141和第二滑槽142之间设有两个限位杆15,支架2位于两个限位杆15之间。当定向轮13滑至靠近限位杆15的位置时,支架2 抵靠在限位杆15上,使得滑轮21不再继续沿滑槽14滑动,定向轮13相对车架1的位置不再变动。
本实施例的任意一个台车还包括连接板3,连接板3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支架2上,连接板3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支架2上。通过连接板3将两个支架2连接起来,使得两个定向轮13能相对于滑槽14同步滑动。
再者,两个相邻的台车之间通过伸缩牵引杆5连接,伸缩牵引杆5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台车上,另一个台车的车架1底部设有导向槽6,伸缩牵引棒在导向槽6中可滑动。在现有技术中,台车之间都会通过牵引杆或牵引棒连接,但是本实施例中的组合台车在装载或卸货时,伸缩牵引杆5可滑至两个相邻台车中的后部台车的导向槽6中,节约了空间。如图4所示,伸缩牵引杆5的一端设有牵引孔51,牵引孔51可套设在与其相邻台车上的套杆4 上,上述套杆4竖直固定在任一台车的端部。导向槽6沿任一台车的长度方向沿伸,使得伸缩牵引杆5沿台车的长度方向滑动。
导向槽6上设有限位轴63,车架1的底部设有弹板61,伸缩牵引杆5 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凸块62,台车被牵引拉动时,凸块62挤压弹板61后抵靠在限位轴63与弹板61之间。凸块62为圆钢,可顺利解锁弹板61。弹板61 的伸缩方向与导向槽6的长度方向垂直,当组合台车被牵引拉动时,凸块62 挤压弹板61并抵靠在限位轴63的一侧。
弹板61与凸块62作用的一侧为斜面611,弹板61靠近限位轴63的一侧的长度大于远离限位轴63的一侧的长度。上述弹板61结构可使凸块62 挤压弹板61并到达弹板61的左侧继续向左移动,直至抵靠在限位轴63的右侧。
车架1的底部还设有与弹板61连接的连杆,连杆的一端固定在车架1上,连杆的另一端设有撞击块79,撞击块79被撞击后带动连杆拉动弹板61沿远离导向槽6的方向移动。如图5所示,撞击块79与连杆之间设有弹簧78,当撞击块79被后部的台车或者牵引车撞击时,弹簧78可以有缓冲的作用,防止撞击力过大损坏连杆。连杆包括第一杆71、第二杆72、第三杆73、第四杆74和第五杆75,第一杆71的一端与固定在车架1上的固定杆76铰接,另一端与第二杆 72和第三杆73通过螺钉固定,第二杆72和与弹簧78连接的中间杆77铰接,第三杆73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杆71与第二杆72的连接位置,另一端通过螺钉与第四杆74固定,第四杆74与第五杆75通过螺钉固定,第五杆75上设有螺孔,弹板61上设有与上述螺孔配合安装的长螺杆612,第二杆72与中间杆77 之间的角度小于90度,第三杆73和第四杆74之间的角度小于90度。上述连杆结构使得当撞击块79被撞击后将力传导至第五杆75,并拉动弹板61缩回,可使伸缩牵引杆5收缩至导向槽6中。
现有技术中的伸缩牵引杆5需靠人工开启开关,控制伸缩牵引杆5的伸出和收缩。本实用新型中的伸缩牵引杆5伸出时,凸块62挤压弹板61解锁,收缩时只需撞击撞击块79,节省了人力,减少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组合台车,其特征在于,用于双向切换牵引卸货,所述组合台车包括至少两个互相连接的台车,任意一个所述台车均包括车架、第一万向轮、定向轮和第二万向轮,所述第一万向轮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的一端,所述第二万向轮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底部的另一端,所述定向轮位于所述第一万向轮和所述第二万向轮之间,所述定向轮与所述车架可滑动连接,当所述组合台车被牵引拉动时,两个相邻的台车中前部台车的定向轮至连接点的距离小于后部台车的定向轮至所述连接点的距离,所述连接点为两个相邻的所述台车的连接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台车,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所述台车上的所述第一万向轮和第二万向轮的数量均为两个,任意一个所述台车上的所述定向轮的数量为两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台车,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所述台车还包括两个支架,所述定向轮安装在所述支架的底部,所述车架的底部固定有滑槽,所述滑槽沿任意一个所述台车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架上安装有与所述滑槽可滑动连接的滑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台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架上对称设置四个所述滑轮,所述滑槽包括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其中两个所述滑轮与所述第一滑槽滑动连接,另外两个所述滑轮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之间设有两个限位杆,所述支架位于所述两个限位杆之间。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台车,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所述台车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支架上,所述连接板的另一端固定在另一个所述支架上。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台车,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台车之间通过伸缩牵引杆连接,所述伸缩牵引杆的一端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台车上,另一个所述台车的车架底部设有导向槽,所述伸缩牵引棒在所述导向槽中可滑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槽上设有限位轴,所述车架的底部设有弹板,所述伸缩牵引杆上设有向下延伸的凸块,所述台车被牵引拉动时,所述凸块挤压所述弹板后抵靠在所述限位轴与所述弹板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板与所述凸块作用的一侧为斜面,所述弹板靠近所述限位轴的一侧的长度大于远离所述限位轴的一侧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底部还设有与所述弹板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有撞击块,所述撞击块被撞击后带动所述连杆拉动所述弹板沿远离所述导向槽的方向移动。
CN201821900672.8U 2018-11-16 2018-11-16 组合台车 Active CN2090515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00672.8U CN209051513U (zh) 2018-11-16 2018-11-16 组合台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00672.8U CN209051513U (zh) 2018-11-16 2018-11-16 组合台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51513U true CN209051513U (zh) 2019-07-02

Family

ID=67053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00672.8U Active CN209051513U (zh) 2018-11-16 2018-11-16 组合台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515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35179U (zh) 一种机柜
CN209051513U (zh) 组合台车
CN201236594Y (zh) 一种车间移动门
CN217999281U (zh) 一种货箱后门杠杆开启装置
CN208160210U (zh) 一种安全带
CN203261963U (zh) 折叠式铁线笼
CN206719212U (zh) 一种高铁车门门框
CN201235833Y (zh) 无轨悬臂自动门
CN205445034U (zh) 一种立体停车车库承载板导向机构
CN209009499U (zh) 一种高吊生产线装置
CN211846807U (zh) 一种电梯翻转门及电梯
CN204482373U (zh) 一种侧翼展开式小型林果收集装置
CN208646711U (zh) 一种仓栏车棚杆篷布自动伸缩装置
CN211058602U (zh) 一种高强度推拉门
CN208203020U (zh) 液晶屏包装用的轿厢自动门
CN207617768U (zh) 一种卤煮舱室输送固定结构
CN208376614U (zh) 一种仓栏车棚杆篷布自动伸缩装置
CN207979390U (zh) 一种防卡死联动装置
CN205588906U (zh) 物料车牵引机构及物料车
CN220434537U (zh) 无人商超进出门控制装置
CN110242015A (zh) 一种共挤木塑挂扣式无螺钉转角收口条
CN219241122U (zh) 自动回收牵引结构
CN208763462U (zh) 一种用于活动看台的锁紧机构
CN108402606A (zh) 一种安全带
CN110080650A (zh) 一种平移门防脱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