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08673U - 一种车辆鞍形横梁总成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鞍形横梁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008673U CN209008673U CN201821860691.2U CN201821860691U CN209008673U CN 209008673 U CN209008673 U CN 209008673U CN 201821860691 U CN201821860691 U CN 201821860691U CN 209008673 U CN209008673 U CN 2090086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plate
- supporting beam
- saddle type
- type cro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鞍形横梁总成,包括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梁中间位置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端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与第一固定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梁中间位置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端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班上端与第二固定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套与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横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鞍形横梁总成。
背景技术
重型汽车鞍形横梁为中重型卡车横梁连接前钢板簧后支架的中间件,但现有技术中的鞍形横梁为一体式结构,在承受作用力时,两端承受的力比较大,容易断裂,影响汽车的正常作业,而且维修起来非常地费时费力,若需更换新的鞍形横梁,只能将整个的鞍形横梁进行更换,导致维修成本加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鞍形横梁总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鞍形横梁总成,包括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梁中间位置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端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与第一固定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梁中间位置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端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班上端与第二固定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套与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为空心方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为L型板,且所述第一固定板紧贴第一支撑梁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板紧贴第二支撑梁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均设有两条交叉的加强筋,所述之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还设有若干减重槽。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上均设有若干减重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一螺栓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第二螺栓孔。
有益之处: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支撑梁和一个连接杆的设置,并通过连接板实现了三者的可拆卸连接,则改变了原有的一体式鞍形横梁的受力情况,将原有的两侧受力变为两侧、中间同时受力,使应力得到缓解和分散,减小了横梁发生断裂的可能性,而且在鞍形横梁受到损坏需要更换时,只需更换其中损坏的部件即可,无需将其整体进行更换,从而不仅维修方便,而且大大减小了鞍形横梁的维修费用,减小了成本投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梁,2第一固定板,3第一连接板,4第一支撑板,5第一固定套,6连接杆,7第二支撑梁,8第二固定板,9第二连接板,10第二支撑板,11第二固定套,12加强筋,13减重槽,14减重孔,15第一螺栓孔,16第二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4,一种车辆鞍形横梁总成,包括第一支撑梁1和第二支撑梁7,所述第一支撑梁1和所述第二支撑梁7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梁1中间位置与第一固定板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2上端与第一连接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与第一支撑板4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4上端与第一固定套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梁7和所述第二支撑梁7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梁7中间位置与第二固定板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8上端与第二连接板9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9与第二支撑板1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班上端与第二固定套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5与连接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套11与连接杆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为空心方管。所述第一固定板2和第二固定板8均为L型板,且所述第一固定板2紧贴第一支撑梁1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板8紧贴第二支撑梁7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板4和所述第二支撑板10上均设有两条交叉的加强筋12,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10上还设有若干减重槽13。所述第一支撑梁1和第二支撑梁7上均设有若干减重孔14。所述第一固定板2上设有第一螺栓孔15。所述第二固定板8上设有第二螺栓孔16。
通过两个支撑梁和一个连接杆6的设置,并通过连接板实现了三者的可拆卸连接,则改变了原有的一体式鞍形横梁的受力情况,将原有的两侧受力变为两侧、中间同时受力,使应力得到缓解和分散,减小了横梁发生断裂的可能性,而且在鞍形横梁受到损坏需要更换时,只需更换其中损坏的部件即可,无需将其整体进行更换,从而不仅维修方便,而且大大减小了鞍形横梁的维修费用,减小了成本投入。
两个支撑梁采用冲压成型,支撑梁的水平面开有连接孔,用于与固定板连接。固定板采用冲压折弯成型;所述的固定板呈L型,分为横向固定板和竖向固定板,上横梁连接板与槽型横梁上部固定,竖向固定板与支撑梁的竖直面下部固定;竖向固定板的水平面的面积大于横向固定板的水平面的面积;本实用新型减少整车零部件数量,减少整车的重量和成本,节省整车布置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车辆鞍形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梁中间位置与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上端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上端与第一固定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梁和所述第二支撑梁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梁中间位置与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上端与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班上端与第二固定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套与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套与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鞍形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空心方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鞍形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均为L型板,且所述第一固定板紧贴第一支撑梁固定,所述第二固定板紧贴第二支撑梁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鞍形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均设有两条交叉的加强筋,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还设有若干减重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鞍形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上均设有若干减重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鞍形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一螺栓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鞍形横梁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第二螺栓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60691.2U CN209008673U (zh) | 2018-11-13 | 2018-11-13 | 一种车辆鞍形横梁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860691.2U CN209008673U (zh) | 2018-11-13 | 2018-11-13 | 一种车辆鞍形横梁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008673U true CN209008673U (zh) | 2019-06-21 |
Family
ID=66842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860691.2U Active CN209008673U (zh) | 2018-11-13 | 2018-11-13 | 一种车辆鞍形横梁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008673U (zh) |
-
2018
- 2018-11-13 CN CN201821860691.2U patent/CN20900867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020994U (zh) | 一种底盘车架及使用该底盘车架的车辆 | |
CN201338520Y (zh) | 双面支撑平衡轴悬架 | |
CN204197030U (zh) | 一种矿用自卸车铆接车架 | |
CN209008673U (zh) | 一种车辆鞍形横梁总成 | |
CN201031113Y (zh) | 一种塔式起重机片式标准节 | |
CN201423899Y (zh) | 重型汽车铰接拉杆式平衡悬架总成 | |
KR20210063839A (ko) | 차량용 모듈형 샤시 프레임 | |
CN215322867U (zh) | 车架和全地形车 | |
CN104554444A (zh) | 汽车后副车架 | |
CN205149979U (zh) | 一种客车用多功能横梁总成 | |
CN204077809U (zh) | 一种车架及其横梁结构 | |
CN205010324U (zh) | 一种用于电动客车的打气泵托架 | |
CN201423900Y (zh) | 重型汽车横梁式平衡悬架总成 | |
CN105501298A (zh) | 一种车架 | |
CN202242846U (zh) | 钢板弹簧固定端支架 | |
CN104527789A (zh) | 一种多连杆悬架系统的副车架 | |
CN210946939U (zh) | 一种后车架及其平地机 | |
CN201729191U (zh) | 微型货车车架总成 | |
CN211869510U (zh) | 一种微型电动汽车车架 | |
CN204263864U (zh) | 公路车用后橡胶弹簧平衡悬架系统 | |
CN211442480U (zh) | 一种重型汽车的车架横梁 | |
CN221188755U (zh) | 一种分段式车架上龙门圈梁及宽体自卸车 | |
CN103158813B (zh) | 一种正三轮摩托车变截面双梁车架 | |
CN219295510U (zh) | 一种刚柔性车架 | |
CN218431418U (zh) | 一种可拆卸式客车底部横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