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78585U - 一种汽车后扭力梁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后扭力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78585U
CN208978585U CN201821497194.0U CN201821497194U CN208978585U CN 208978585 U CN208978585 U CN 208978585U CN 201821497194 U CN201821497194 U CN 201821497194U CN 208978585 U CN208978585 U CN 208978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ffening plate
stringer
plate
wheel hub
connecting p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9719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发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WM Smart Mobilit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9719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78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78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785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后扭力梁,包括横梁和连接在所述横梁的端部上的纵梁;在所述纵梁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套筒,在所述纵梁的另一端安装有轮毂安装板;在所述纵梁上靠近所述轮毂安装板的端部上设置有安装孔;在所述纵梁与所述轮毂安装板之间连接有加强板。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后扭力梁,通过在纵梁与轮毂安装板之间连接有加强板,提高了纵梁与轮毂安装板处的连接强度,降低了纵梁与轮毂安装板连接处的集中应力,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后扭力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底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扭力梁。
背景技术
汽车后扭力梁为是汽车后悬挂类型的一种,是通过一个扭力梁来平衡左右车轮的上下跳动,以减小车辆的摇晃,保持车辆的平稳。
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后扭力梁主要包括横梁和设置横梁两侧的纵梁。
在纵梁的一端设置有轮毂安装板,轮毂安装板与纵梁的焊接接头部位形成了一尖角(锐角),在力的传递路径中,该处易形成应力集中现象,在纵梁上还设置有安装孔,削弱了纵梁与轮毂安装板处的连接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扭力梁,其能够提高纵梁与轮毂安装板处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汽车后扭力梁,包括横梁和连接在所述横梁的端部上的纵梁;
在所述纵梁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套筒,在所述纵梁的另一端安装有轮毂安装板;
在所述纵梁上靠近所述轮毂安装板的端部上设置有安装孔;
在所述纵梁与所述轮毂安装板之间连接有加强板。
加强板焊接在纵梁的端部与轮毂安装板之间,其用于加强纵梁与轮毂安装板连接处的结构强度,提高结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纵梁包括纵梁外侧部和与所述纵梁外侧部一体成型的纵梁内侧部;
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
所述第一加强板焊接在所述纵梁外侧部与所述轮毂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板焊接在所述纵梁内侧部与所述轮毂安装板之间。如此设置,方便加强板的布置和焊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在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在对第一加强板焊接时,可以通过定位件插入在第一定位孔中对第一加强板进行定位,方便焊接。在对第二加强板焊接时,可以通过定位件插入在第二定位孔中对第二加强板进行定位,方便焊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在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通过在第一加强板上设置第一凸起部,一方面提高了第一加强板的结构强度,还可以在布置第一加强板时方便握持第一凸起部移动第一加强板;通过在第二加强板上设置第二凸起部,一方面提高了第二加强板的结构强度,还可以在布置第二加强板时方便握持第二凸起部移动第二加强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板包括弧形的第一加强板主体、连接在所述第一加强板主体上端的第一加强板上连接端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加强板主体下端的第一加强板下连接端;
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连接端焊接在所述纵梁外侧部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加强板下连接端焊接在所述纵梁外侧部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加强板主体焊接在所述纵梁外侧部的弧形外表面上;
所述轮毂安装板与所述纵梁外侧部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加强板主体圆滑过渡连接。
将第一加强板设置为弧形,分别与纵梁与轮毂安装板形成满焊,第一加强板主体形成斜支撑,使纵梁与轮毂安装板的接头处平缓过渡,降低原结构在该处的应力集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连接端、所述第一加强板主体和所述第一加强板下连接端一体成型,提高了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板包括弧形的第二加强板主体、连接在所述第二加强板主体上端的第二加强板上连接端和连接在所述第二加强板主体下端的第二加强板下连接端;
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连接端焊接在所述纵梁内侧部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加强板下连接端焊接在所述纵梁内侧部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加强板主体焊接在所述纵梁内侧部的弧形内表面上;
所述轮毂安装板与所述纵梁内侧部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加强板主体圆滑过渡连接。
将第二加强板设置为弧形,分别与纵梁与轮毂安装板形成满焊,第二加强板主体形成斜支撑,使纵梁与轮毂安装板的接头处平缓过渡,降低原结构在该处的应力集中。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连接端、所述第二加强板主体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下连接端一体成型,提高了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端部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安装孔的第一凹部,在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端部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安装孔的第二凹部。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可以避让安装孔,并可以对安装孔处的结构强度进行加强,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之间安装有弹簧安装座,在所述弹簧安装座与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之间连接有加固板。通过设置加固板,提高了纵梁和横梁的连接稳定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扭力梁,通过在纵梁与轮毂安装板之间连接有加强板,提高了纵梁与轮毂安装板处的连接强度,降低了纵梁与轮毂安装板连接处的集中应力,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提供的汽车后扭力梁的立体图;
图2为纵梁与轮毂安装板之间设置有加强板的示意图;
图3为第一加强板安装示意图;
图4为第一加强板的立体图;
图5为第二加强板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扭力梁,包括横梁1和连接在横梁1的端部上的纵梁2。在纵梁2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套筒3,在纵梁2的另一端安装有轮毂安装板4。在纵梁2上靠近轮毂安装板4的端部上设置有安装孔。其中,在纵梁2与轮毂安装板4之间连接有加强板8。
在纵梁2的一端连接有连接套筒3,其另一端连接有轮毂安装板4。轮毂安装板4用于安装轮毂,连接套筒3用于与车架上的零件连接。连接套筒3位于横梁1的前侧,轮毂安装板4位于横梁1的背侧。安装孔其设置在纵梁2上,用于在安装轮毂时使用。
加强板8焊接在纵梁2的端部与轮毂安装板4之间,其用于加强纵梁2与轮毂安装板4连接处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扭力梁,通过在纵梁2与轮毂安装板4之间连接有加强板8,提高了纵梁2与轮毂安装板4处的连接强度,降低了纵梁2与轮毂安装板4连接处的集中应力,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
较佳地,如图2-3所示,纵梁2包括纵梁外侧部21和与纵梁外侧部21一体成型的纵梁内侧部22。加强板8包括第一加强板81和第二加强板82。第一加强板81焊接在纵梁外侧部21与轮毂安装板4之间,第二加强板82焊接在纵梁内侧部22与轮毂安装板4之间。如此设置,方便加强板8的布置和焊接,还可以对安装孔进行避让。
较佳地,如图4-5所示,在第一加强板81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814,在第二加强板8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824。在对第一加强板81焊接时,可以通过定位件插入在第一定位孔814中对第一加强板81进行定位,方便焊接。在对第二加强板82焊接时,可以通过定位件插入在第二定位孔824中对第二加强板82进行定位,方便焊接。
较佳地,如图4-5所示,在第一加强板81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815,在第二加强板82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825。通过在第一加强板81上设置第一凸起部815,一方面提高了第一加强板81的结构强度,还可以在布置第一加强板81时方便握持第一凸起部815移动第一加强板81;通过在第二加强板82上设置第二凸起部825,一方面提高了第二加强板82的结构强度,还可以在布置第二加强板82时方便握持第二凸起部825移动第二加强板82。
较佳地,如图3-5所示,第一加强板81包括弧形的第一加强板主体811、连接在第一加强板主体811上端的第一加强板上连接端812和连接在第一加强板主体811下端的第一加强板下连接端813。
第一加强板上连接端812焊接在纵梁外侧部21的上表面211上,第一加强板下连接端813焊接在纵梁外侧部21的下表面上,第一加强板主体811焊接在纵梁外侧部21的弧形外表面上212。
轮毂安装板4与纵梁外侧部21之间通过第一加强板主体811圆滑过渡连接。
将第一加强板81设置为弧形,分别与纵梁2与轮毂安装板4形成满焊,第一加强板主体811形成斜支撑,使纵梁2与轮毂安装板4的接头处平缓过渡,降低原结构在该处的应力集中。
较佳地,第一加强板上连接端812、第一加强板主体811和第一加强板下连接端813一体成型,提高了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较佳地,如图3-5所示,第二加强板82包括弧形的第二加强板主体821、连接在第二加强板主体821上端的第二加强板上连接端822和连接在第二加强板主体821下端的第二加强板下连接端823。
第二加强板上连接端822焊接在纵梁内侧部22的上表面221上,第二加强板下连接端823焊接在纵梁内侧部22的下表面上,第二加强板主体821焊接在纵梁内侧部22的弧形内表面222上。
轮毂安装板4与纵梁内侧部22之间通过第二加强板主体821圆滑过渡连接。
将第二加强板82设置为弧形,分别与纵梁2与轮毂安装板4形成满焊,第二加强板主体821形成斜支撑,使纵梁2与轮毂安装板4的接头处平缓过渡,降低原结构在该处的应力集中。
较佳地,第二加强板上连接端822、第二加强板主体821和第二加强板下连接端823一体成型,提高了结构强度,延长了使用寿命。
较佳地,如图4-5所示,在第一加强板81的端部上设置有用于避让安装孔的第一凹部816,在第二加强板82的端部上设置有用于避让安装孔的第二凹部826。第一凹部816设置在第一加强板上连接端812上,第二凹部826设置在第二加强板上连接端822上。
第一凹部816和第二凹部826可以避让安装孔,并可以对安装孔处的结构强度进行加强,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较佳地,如图1所示,在纵梁2与横梁1之间安装有弹簧安装座5,在弹簧安装座5与横梁1和纵梁2之间连接有加固板6。通过设置加固板6,提高了纵梁2和横梁1的连接稳定性。
弹簧安装座5用于安装减振弹簧。在纵梁2的内侧设置有减振器安装支架7。减振器安装支架7用于安装减振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后扭力梁,在纵梁与轮毂安装板的焊接接头部位的应力显著降低,降幅达40%以上,在改善焊接接头部位受力的效果明显。
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各技术方案进行结合,以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和连接在所述横梁的端部上的纵梁;
在所述纵梁的一端安装有连接套筒,在所述纵梁的另一端安装有轮毂安装板;
在所述纵梁上靠近所述轮毂安装板的端部上设置有安装孔;
在所述纵梁与所述轮毂安装板之间连接有加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包括纵梁外侧部和与所述纵梁外侧部一体成型的纵梁内侧部;
所述加强板包括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
所述第一加强板焊接在所述纵梁外侧部与所述轮毂安装板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板焊接在所述纵梁内侧部与所述轮毂安装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汽车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在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汽车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一凸起部,在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设置有第二凸起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汽车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包括弧形的第一加强板主体、连接在所述第一加强板主体上端的第一加强板上连接端和连接在所述第一加强板主体下端的第一加强板下连接端;
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连接端焊接在所述纵梁外侧部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一加强板下连接端焊接在所述纵梁外侧部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一加强板主体焊接在所述纵梁外侧部的弧形外表面上;
所述轮毂安装板与所述纵梁外侧部之间通过所述第一加强板主体圆滑过渡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汽车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上连接端、所述第一加强板主体和所述第一加强板下连接端一体成型。
7.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汽车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包括弧形的第二加强板主体、连接在所述第二加强板主体上端的第二加强板上连接端和连接在所述第二加强板主体下端的第二加强板下连接端;
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连接端焊接在所述纵梁内侧部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加强板下连接端焊接在所述纵梁内侧部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加强板主体焊接在所述纵梁内侧部的弧形内表面上;
所述轮毂安装板与所述纵梁内侧部之间通过所述第二加强板主体圆滑过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汽车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上连接端、所述第二加强板主体和所述第二加强板下连接端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汽车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加强板的端部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安装孔的第一凹部,在所述第二加强板的端部上设置有用于避让所述安装孔的第二凹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后扭力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纵梁与所述横梁之间安装有弹簧安装座,在所述弹簧安装座与所述横梁和所述纵梁之间连接有加固板。
CN201821497194.0U 2018-09-13 2018-09-13 一种汽车后扭力梁 Active CN208978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97194.0U CN208978585U (zh) 2018-09-13 2018-09-13 一种汽车后扭力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97194.0U CN208978585U (zh) 2018-09-13 2018-09-13 一种汽车后扭力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78585U true CN208978585U (zh) 2019-06-14

Family

ID=66784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97194.0U Active CN208978585U (zh) 2018-09-13 2018-09-13 一种汽车后扭力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7858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9302A (zh) * 2020-06-01 2020-09-0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扭力梁结构
EP4275929A1 (de) * 2022-05-12 2023-11-15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Verbundlenkerachs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9302A (zh) * 2020-06-01 2020-09-04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扭力梁结构
CN111619302B (zh) * 2020-06-01 2022-06-10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扭力梁结构
EP4275929A1 (de) * 2022-05-12 2023-11-15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Verbundlenkerachse
DE102022111981A1 (de) 2022-05-12 2023-11-16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Verbundlenkerachs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00029463A (ko) 자동차의 토션 빔 타입 현가장치
CN205044824U (zh) 电动汽车后悬架弹簧座与车身连接加强结构
CN208978585U (zh) 一种汽车后扭力梁
KR102166872B1 (ko) 차량용 토션빔 액슬장치
CN210852642U (zh) 一种后副车架结构
CN202242847U (zh) 一种汽车减震弹簧安装结构
CN110588798A (zh) 后缓震座及汽车
CN201646995U (zh) 一种摩托车车架
CN202782564U (zh) 一种扭力梁后桥
CN206086264U (zh) 扭转梁式半独立悬架
CN205098174U (zh) 一种手制动拉索安装支架结构
CN205202650U (zh) 一种轻量化的后扭力梁
CN210116342U (zh) 一种高强轻量化后下控制臂
CN210653310U (zh) 一种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和一种汽车
CN208931127U (zh) 轮毂电机摆臂连接装置及轮毂电机总成
CN210680918U (zh) 一种增程汽车后副车架
CN201604694U (zh) 一种汽车后副车架
CN205311262U (zh) 一种扭力梁式后桥
CN214728009U (zh) 一种加强结构的商用车摆臂安装支架
CN205396350U (zh) 一种震动幅度小的三轮车
CN215398915U (zh) 底盘结构及车辆
CN211764762U (zh) 一种汽车下摆臂
CN216834106U (zh) 一种用于电动自行车架中的减震安装座
CN212447027U (zh) 一种摩擦焊结构后稳定杆总成及应用该总成的车辆
CN202782550U (zh) 扭力梁后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