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98915U - 底盘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底盘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98915U
CN215398915U CN202120990290.4U CN202120990290U CN215398915U CN 215398915 U CN215398915 U CN 215398915U CN 202120990290 U CN202120990290 U CN 202120990290U CN 215398915 U CN215398915 U CN 215398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structure
motor assembly
structure according
suspension
longitudinal bea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9029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9029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98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98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98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部件领域,公开了一种底盘结构及车辆,其中,所述底盘结构包括两个纵梁(1)和前横梁(2),两个所述纵梁(1)的前端通过所述前横梁(2)连接以围成门形结构,所述门形结构中能够容纳电机组件(9),并且所述电机组件(9)能够连接于两个所述纵梁(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取消了后横梁结构,可以允许电机组件向后延伸,以为动力电池的布置提供更多的空间,并且通过电机组件将两个纵梁连接,以替代原有的后横梁来满足整车横向支撑要求。

Description

底盘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部件,具体地涉及一种底盘结构,还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资源节约化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电动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目前,电动车续航里程仍是制约电动车广泛推广的关键问题之一。增大电池体积,是增加电动车续航里程的解决方案之一,电池加大之后,对于传统的整车底盘布置提出了新的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底盘结构,以解决底盘结构为电机组件所提供的布置空间有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底盘结构,其中,所述底盘结构包括两个纵梁和前横梁,两个所述纵梁的前端通过所述前横梁连接以围成门形结构,所述门形结构中能够容纳电机组件,并且所述电机组件能够连接于两个所述纵梁。
可选择的,所述底盘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纵梁的后端的支架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架的后部安装套管,两个所述支架彼此间隔。
可选择的,所述底盘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纵梁上的侧部悬置,所述侧部悬置能够安装所述电机组件。
可选择的,所述纵梁包括分别位于上侧和下侧的两个支撑臂,所述侧部悬置夹持在两个所述支撑臂之间。
可选择的,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有与所述侧部悬置贴合的弧形面。
可选择的,所述底盘结构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贴合连接于所述侧部悬置并焊接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臂。
可选择的,上侧的所述支撑臂的中间部分向上弯曲,下侧的所述支撑臂的中间部分向下弯曲。
可选择的,所述底盘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前横梁上的前部安装套管。
可选择的,所述底盘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前横梁上的前部悬置,所述前部悬置能够安装所述电机组件。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底盘结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取消了后横梁结构,可以允许电机组件向后延伸,以为动力电池的布置提供更多的空间,并且通过电机组件将两个纵梁连接,以替代原有的后横梁来满足整车横向支撑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底盘结构及电机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底盘结构及电机组件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臂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前横梁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侧部悬置和加强板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电机组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纵梁 2 前横梁
3 支架 4 前部安装套管
5 后部安装套管 6 前部悬置
7 后部悬置 8 加强板
9 电机组件
11 支撑臂 12 弧形面
21 插接孔 22 第二焊接搭接孔
23 第二搭接面
31 第一焊接搭接孔 32 第一搭接面
91 前部安装臂 92 后部安装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车辆的相对方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盘结构,其中,所述底盘结构包括两个纵梁1和前横梁2,两个所述纵梁1的前端通过所述前横梁2连接以围成门形结构,所述门形结构中能够容纳电机组件9,并且所述电机组件9能够连接于两个所述纵梁1。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底盘结构包括两个纵梁1和前横梁2,两个纵梁1位于两侧,其前端通过前横梁2连接而形成门形结构,也就是说,两个纵梁1的后端处并没有通过其他横梁结构连接,这为容纳在门形结构中的电机组件9在后部留出了更多的空间,允许电机组件9向后延伸,为动力电池或其他结构提供了更多的布置空间。
另外,电机组件9可以连接于两个纵梁1,即在其他位置将两个纵梁1连接在一起,并且电机组件9也可以连接于前横梁2,电机组件9、前横梁2以及纵梁1共同形成稳定的连接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未设置后横梁导致的强度不足,可以满足整车的横向支撑要求。
在本方案中,取消了后横梁结构,可以允许电机组件向后延伸,以为动力电池的布置提供更多的空间,并且通过电机组件将两个纵梁连接,以替代原有的后横梁来满足整车横向支撑要求。
其中,所述底盘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纵梁1的后端的支架3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架3的后部安装套管5,两个所述支架3彼此间隔。如图1和图2所示,支架3连接于纵梁1的后端,并且支架3连接有后部安装套管5,后部安装套管5可以连接于车身,以将底盘结构连接于车身。如图5所示,支架3上设置有第一焊接搭接孔31,纵梁1可以插入第一焊接搭接孔31中,以与支架3焊接,并且支架3的端部设置有弧形的第一搭接面32,该第一搭接面32可以焊接连接于所述的后部安装套管5。两个纵梁1上所连接的支架3相当于原有的后横梁,只是两个支架3保持断开间隔,相当于将后横梁的中间部分截掉,以允许电机组件9向后延伸。
另外,所述底盘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纵梁1上的侧部悬置7,所述侧部悬置7能够安装所述电机组件9。如图1所示,侧部悬置7设置在纵梁1上,如图7所示,电机组件9包括后部安装臂92,后部安装臂92可以插入侧部悬置7,通过电机组件9将两侧的纵梁1连接在一起,同时,侧部悬置7具有缓冲减震作用,实现纵梁1与电机组件9之间的缓冲,以缓冲行车时产生的震动。
具体的,所述纵梁1包括分别位于上侧和下侧的两个支撑臂11,所述侧部悬置7夹持在两个所述支撑臂11之间。如图1和图2所示,纵梁1由两个支撑臂11并排连接组成,侧部悬置7夹持并连接在两个支撑臂11之间,也就是说,侧部悬置7与纵梁1的连接,并没有在纵梁1上做打孔处理,以保证纵梁1本身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臂11上设置有与所述侧部悬置7贴合的弧形面12。如图3所示,支撑臂11朝向侧部悬置7的位置形成弧形面12,以与圆柱形的侧部悬置7充分地贴合,并且由于弧形面12的存在,两个支撑臂11也不需要保持过大的间隔;另外,支撑臂11的两端部分分别形成平坦表面,以与另一支撑臂11充分贴合连接。
另外,所述底盘结构包括加强板8,所述加强板8贴合连接于所述侧部悬置7并焊接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臂11。加强板8可以贴合于侧部悬置7的前侧或后侧,优选为前侧,并且加强板8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分别焊接连接于支撑臂11,通过加强板8可以提高侧部悬置7与支撑臂11的连接强度,避免在震动作用下侧部悬置7与支撑臂11脱焊。
其中,上侧的所述支撑臂11的中间部分向上弯曲,下侧的所述支撑臂11的中间部分向下弯曲。如图1-图3所示,支撑臂11的中间部分大致包括向上翘或向下翘的两段,以形成弯曲结构,两个支撑臂11的中间部分之间形成空间,以允许电机通过传动轴与车轮传动连接,并且可以增加支撑臂11的刚度,避免支撑臂11在竖直方向的作用力下意外地变形。
另外,所述底盘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前横梁2上的前部安装套管4。如图1所示,前横梁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前部安装套管4,如图4所示,前横梁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弧形的第二搭接面23,第二搭接面23可以与前部安装套管4充分贴合并焊接连接。
另外,所述底盘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前横梁2上的前部悬置6,所述前部悬置6能够安装所述电机组件9。如图1所示,前横梁2上设置有两个前部悬置6,当然也可以设置其他数量的前部悬置6,前部悬置6可以允许电机组件9的前部安装臂91插入,实现电机组件9与前横梁2的连接。前部悬置6可以插入并焊接在前横梁2的插接孔21中;前横梁2还设置有容纳纵梁1插入并焊接的第二焊接搭接孔22。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底盘结构。所述底盘结构可以容纳并安装电机组件9,可以适用于电动车辆。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结构包括两个纵梁(1)和前横梁(2),两个所述纵梁(1)的前端通过所述前横梁(2)连接以围成门形结构,所述门形结构中能够容纳电机组件(9),并且所述电机组件(9)能够连接于两个所述纵梁(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纵梁(1)的后端的支架(3)以及连接于所述支架(3)的后部安装套管(5),两个所述支架(3)彼此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纵梁(1)上的侧部悬置(7),所述侧部悬置(7)能够安装所述电机组件(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1)包括沿分别位于上侧和下侧的两个支撑臂(11),所述侧部悬置(7)夹持在两个所述支撑臂(1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11)上设置有与所述侧部悬置(7)贴合的弧形面(1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结构包括加强板(8),所述加强板(8)贴合连接于所述侧部悬置(7)并焊接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臂(1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上侧的所述支撑臂(11)的中间部分向上弯曲,下侧的所述支撑臂(11)的中间部分向下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前横梁(2)上的前部安装套管(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前横梁(2)上的前部悬置(6),所述前部悬置(6)能够安装所述电机组件(9)。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底盘结构。
CN202120990290.4U 2021-05-10 2021-05-10 底盘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5398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0290.4U CN215398915U (zh) 2021-05-10 2021-05-10 底盘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0290.4U CN215398915U (zh) 2021-05-10 2021-05-10 底盘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98915U true CN215398915U (zh) 2022-01-04

Family

ID=79674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90290.4U Active CN215398915U (zh) 2021-05-10 2021-05-10 底盘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989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94134B2 (en) Front body of vehicle
KR20120110134A (ko) 서스펜션 서브 프레임
JP3809583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ギヤフレームを利用した前輪懸架装置
CN112124427A (zh) 车架式车辆的车辆结构
CN108974125B (zh) 悬架臂支承构造
CN108502027B (zh) 车身后部传力结构及汽车车身
CN215398915U (zh) 底盘结构及车辆
JP2009166796A (ja) 車両の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215097819U (zh) 后副车架
CN211107698U (zh) 用于增程汽车的后副车架及车辆
CN209814099U (zh) 一种前副车架
CN110949521B (zh) 前副车架结构
CN208978585U (zh) 一种汽车后扭力梁
CN210653310U (zh) 一种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和一种汽车
CN210680918U (zh) 一种增程汽车后副车架
CN210126555U (zh) 铝合金前副车架
CN210941959U (zh) 一种纯电动乘用车后驱副车架
CN210970635U (zh) 电动汽车电机固定组合横梁
CN215398051U (zh) 摆臂组件、悬架结构及车辆
CN210116344U (zh) 悬架及其下控制臂、车辆
CN201923217U (zh) 汽车前副车架总成
CN209972577U (zh) 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5436611U (zh) 一种横梁总成、车架及车辆
CN211765860U (zh) 副车架加强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0912613U (zh) 具有吸能功能的前副车架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