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66135U - 帐篷 - Google Patents
帐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966135U CN208966135U CN201821391763.3U CN201821391763U CN208966135U CN 208966135 U CN208966135 U CN 208966135U CN 201821391763 U CN201821391763 U CN 201821391763U CN 208966135 U CN208966135 U CN 2089661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umn
- ridgeline
- sleeve
- tent
- cor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5/00—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5/32—Parts, components, construction details, accessories, interior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nts, e.g. guy-line equipment, skirts, thresholds
- E04H15/34—Supporting means, e.g. frames
- E04H15/42—Supporting means, e.g. frames external type, e.g. frame outside cove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5/00—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5/32—Parts, components, construction details, accessories, interior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nts, e.g. guy-line equipment, skirts, thresholds
- E04H15/34—Supporting means, e.g. frames
- E04H15/42—Supporting means, e.g. frames external type, e.g. frame outside cover
- E04H15/425—Flexible supporting mea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5/00—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5/32—Parts, components, construction details, accessories, interior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nts, e.g. guy-line equipment, skirts, thresholds
- E04H15/54—Covers of tents or canopi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5/00—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15/32—Parts, components, construction details, accessories, interior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nts, e.g. guy-line equipment, skirts, thresholds
- E04H15/64—Tent or canopy cover fasten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帐篷,帐篷的搭建变得容易。帐篷(T1)具有帐篷罩布(100)、套筒(200a)、卡定部(300a)以及柱(400a)。帐篷罩布的屋顶部(110)具有隔着顶部(112)位于对角处的角部(111a、111b)。套筒从角部(111a)延伸至到顶部(112)的中间地点(114a)。卡定部设置于角部(111b)。柱的插入部(410a)从套筒的开放端部(220a)插入套筒内,插入部(410a)的第1端(411a)与套筒的密封端部(220a)抵接,柱呈圆弧状弯曲,且柱的第2端(421a)与卡定部卡定,由此,插入部(410a)将套筒提起并支承,且柱的露出部(420a)露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帐篷。
背景技术
以往的帐篷具有:帐篷罩布,其具有能够向上侧膨胀的屋顶部;多个套筒;多个辅助带;以及多个柱。套筒分别从屋顶部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呈圆弧状延伸。各套筒的一端被密封,另一方面,各套筒的另一端开放。辅助带分别设置于套筒的另一端。柱分别插入套筒中,柱的一端与套筒的一端的底抵接,并且柱的另一端与辅助带卡合。由此,柱呈圆弧状弯曲,使屋顶部向上方膨胀。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3-46670号公报
由于套筒分别从屋顶部的宽度方向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因此,必须一边使柱插入套筒,一边使柱呈圆弧状弯曲,并且,在使柱的另一端(终端)侧的部分插入套筒时,几乎没有对柱进行把持的部分。此外,由于辅助带分别设置于套筒的另一端,因此,只有在将柱全部插入套筒内之后,才能够使柱的另一端与辅助带卡合。因此,在上述以往的帐篷中,将柱插入套筒的作业比较困难,从而该帐篷的搭建比较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搭建的帐篷。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帐篷具有:帐篷罩布,其具有能够向上侧膨胀的屋顶部;套筒;第1卡定部;以及柱。帐篷罩布的屋顶部具有:顶部;第1部和第2部,它们分别设置于屋顶部的端部,并且在俯视时隔着顶部而彼此位于相反侧;从第1部到顶部的第1棱线部;以及从顶部到第2部的第2棱线部。套筒从第1部沿着第1棱线部延伸至第1中间地点。第1中间地点设置于第1棱线部上的第1部与顶部之间。套筒具有第1部侧的密封端部、和密封端部的相反侧的开放端部。第1卡定部设置于第2部。柱具有:插入部,其具有第1端;以及露出部,其具有第1端的相反侧的第2端。柱的插入部从开放端部插入到套筒内,插入部的第1端与套筒的密封端部抵接,柱弯曲成圆弧状,并且柱的第2端被卡定于第1卡定部,由此,柱的插入部将套筒提起并支承,并且柱的露出部在套筒的开放端部与第1卡定部之间露出。
这样的方式的帐篷能够容易地搭建。其理由如下。第1,仅是套筒从第1部沿着第1棱线部延伸至第1中间地点,而无需将柱的露出部插入套筒,因此,能够把持柱的露出部容易地将柱的插入部插入套筒。第2,仅通过使柱的插入部插入套筒,并在使该柱的第1端与套筒的密封端部抵接的状态下,以该抵接部为支点使柱呈圆弧状弯曲,并使柱的第2端与第1卡定部卡定,柱就能够将套筒提起并支承。根据第1理由和第2理由,柱相对于帐篷罩布的安装变得简单。
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套筒从第1部沿着第1棱线部和第2棱线部延伸至第2中间地点。可以是,第2中间地点设置于第2棱线部上的顶部与第2部之间。
上述任意方式的帐篷可以还具有至少一个悬吊部。能够采用如下结构:至少一个悬吊部设置于屋顶部的第2棱线部上的、套筒的开放端部与第1卡定部之间,并且可装卸地悬吊于柱的露出部。在这样的方式的帐篷的情况下,仅通过将至少一个悬吊部悬吊于柱的露出部,就能够将第2棱线部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支承于柱。
能够采用如下结构:上述任意方式的帐篷还具有设置于套筒的密封端部的第2卡定部。能够采用如下结构:第1卡定部和第2卡定部能够通过卡定器具而卡定于地面。在这样的方式的帐篷的情况下,第1卡定部和第2卡定部通过卡定器具而卡定于地面。
所述第2中间地点设置于所述第2棱线部上的所述顶部与如下地点之间,其中,所述地点是该顶部和所述第2部之间的大致一半的地点。
所述屋顶部具有多个角部,所述第1部是所述多个角部中的一个角部,所述第2部是所述多个角部中的另一个角部。
所述屋顶部具有多个角部,所述第1部和所述第2部中的任意一方是所述多个角部中的一个角部,所述第1部和所述第2部中的另一方是所述多个角部中的相邻的两个角部之间的中间部。
附图说明
图1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帐篷的主视图。
图1B是所述帐篷的后视图。
图1C是所述帐篷的俯视图。
图1D是所述帐篷的仰视图。
图1E是所述帐篷的右视图。
图1F是所述帐篷的左视图。
图2A是所述实施例1的帐篷的第1设计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2B是所述第1设计变形例帐篷的后视图。
图2C是所述第1设计变形例帐篷的俯视图。
图2D是所述第1设计变形例帐篷的仰视图。
图2E是所述第1设计变形例帐篷的右视图。
图2F是所述第1设计变形例帐篷的左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帐篷的主视图。
图3B是所述帐篷的后视图。
图3C是所述帐篷的俯视图。
图3D是所述帐篷的仰视图。
图3E是所述帐篷的右视图。
图3F是所述帐篷的左视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帐篷的主视图。
图4B是所述帐篷的后视图。
图4C是所述帐篷的俯视图。
图4D是所述帐篷的仰视图。
图4E是所述帐篷的右视图。
图4F是所述帐篷的左视图。
标号说明
T1:帐篷;100:帐篷罩布;110:屋顶部;111a:角部;111b:角部;111c:角部;111d:角部;112:顶部;113a:棱线部;113b:棱线部;113c:棱线部;113d:棱线部;114a:中间地点;114b:中间地点;120:底部;200a、200b:套筒;210a、210b:密封端部;220a、220b:开放端部;300a、300b:第1卡定部;400a、400b:柱;410a、410b:插入部;411a、411b:第1端;420a、420b:露出部;421a、421b:第2端;500a:悬吊部;500b:悬吊部;600:悬吊部;700a:第2卡定部;700b:第2卡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3进行说明。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A~图2F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帐篷T1及其设计变形例进行说明。在图1A~图1F中示出了实施例1的帐篷T1,在图2A~图2F中示出了实施例1的帐篷T1的第1设计变形例。
帐篷T1具有帐篷罩布100。帐篷罩布100具有屋顶部110。屋顶部110是在俯视时呈大致矩形形状的、能够向上侧膨胀的具有挠性的罩布。在图1C中,屋顶部110在膨胀状态下在俯视时呈大致正方形,在图2C中,屋顶部110在膨胀状态下在俯视时呈大致长方形。
屋顶部110具有四个角部111a(第1部)、111b(第2部)、111c(第2部)、111d(第1部)、顶部112以及四个棱线部113a(第1棱线部)、113b(第2棱线部)、113c(第2棱线部)、113d(第1棱线部)。角部111a、111d设置于屋顶部110的一端,角部111c、111b设置于屋顶部110的一端的相反侧的另一端。角部111a与角部111b隔着顶部112而彼此位于对角的位置(彼此位于相反侧),角部111c与角部111d隔着顶部112而彼此位于对角的位置(彼此位于相反侧)。棱线部113a是从屋顶部110的角部111a到顶部112的部分。棱线部113b是从屋顶部110的顶部112到角部111b的部分,并与棱线部113a连续地延伸。棱线部113c是从屋顶部110的角部111c到顶部112的部分。棱线部113d是从屋顶部110的顶部112到角部111d的部分,并与棱线部113c连续地延伸。棱线部113a、113b与棱线部113c、113d在俯视时在顶部112处互相交叉。
屋顶部110还具有第1面、第2面、第3面以及第4面。第1面由棱线部113a和棱线部113c划分。第2面由棱线部113b和棱线部113d划分。第3面由棱线部113a和棱线部113d划分。第4面由棱线部113c和棱线部113b划分。可以在第1面~第4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出入口。可以在第1面~第4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通气窗,但不限于此。
帐篷罩布100可以还具有底部120。底部120是在俯视时呈现与屋顶部110大致相同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具有挠性的罩布。底部120的各边与屋顶部110的各边彼此连接。另外,能够省略底部120。
帐篷T1还具有两个套筒200a、200b。套筒200a是从角部111a沿着棱线部113a延伸至中间地点114a(第1中间地点)的、由具有挠性的罩布构成的筒体,并且与棱线部113a连接。中间地点114a设置于棱线部113a上的第1地点(从角部111a到顶部112的大致2/3的地点)与顶部112之间。套筒200a具有角部111a侧的密封端部210a及其相反侧的开放端部220a。密封端部210a被密封,并且具有底。该密封端部210a被加强。例如,密封端部210a可以由强度比套筒200a的密封端部210a以外的部分高的布料构成,密封端部210a也可以是两层,可以在密封端部210a的底设置有弹性体。开放端部220a在顶部112侧开放。
套筒200b是从角部111d沿着棱线部113d延伸至中间地点114b的、由具有挠性的罩布构成的筒体,并且与棱线部113d连接。中间地点114b设置于棱线部113d上的第2地点(从角部111d到顶部112的大致2/3的地点)与顶部112之间。套筒200b具有角部111d侧的密封端部210b及其相反侧的开放端部220b。密封端部210b被密封,并且具有底。该密封端部210b与密封端部210a同样地被加强。开放端部220b在顶部112侧开放。
帐篷T1还具有两个第1卡定部300a、300b。第1卡定部300a、300b设置于角部111b、111c。第1卡定部300a、300b可以至少具有卡定环。也能够采用如下结构:第1卡定部300a、300b具有:带,其以从角部111b、111c离开的方式延伸;以及卡定环,其设置于该带。
帐篷T1还具有两个柱400a、400b。柱400a、400b具有沿其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柱部,该多个柱部的相邻的两个柱部彼此可装卸地连接。
柱400a具有插入部410a和露出部420a。插入部410a具有柱400a的第1端411a,露出部420a具有柱400a的第1端411a的相反侧的第2端421a。插入部410a从开放端部220a插入套筒200a内,第1端411a与开放端部220a的底抵接,另一方面,第2端421a插入第1卡定部300a的卡定环而被卡定。由此,柱400a呈圆弧状弯曲,柱400a的插入部410a将套筒200a向上方提起并对套筒200a进行支承。伴随于此,屋顶部110的棱线部113a也被柱400a的插入部410a提起并支承。在该状态下,露出部420a在套筒200a的开放端部220a与第1卡定部300a之间沿着棱线部113b配置并且露出。
柱400b具有插入部410b和露出部420b。插入部410b具有柱400b的第1端411b,露出部420b具有柱400b的第1端411b的相反侧的第2端421b。插入部410b从开放端部220b插入套筒200b内,第1端411b与开放端部220b的底抵接,另一方面,第2端421b插入第1卡定部300b的卡定环而被卡定。由此,柱400b呈圆弧状弯曲,柱400a的插入部410b将套筒200b向上方提起并对套筒200b进行支承。伴随于此,屋顶部110的棱线部113d也被柱400b的插入部410a提起并支承。在该状态下,露出部420b在套筒200b的开放端部220b与第1卡定部300b之间沿着棱线部113c配置并且露出。露出部420a、420b在俯视时在顶部112处互相交叉。
帐篷T1可以还具有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500b。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设置于屋顶部110的棱线部113b,位于套筒200a的开放端部220a与第1卡定部300a之间,并且可装卸地悬吊于柱400a的露出部420a。由此,屋顶部110的棱线部113b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而被柱400a提起并支承。例如,也能够采用如下结构: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具有:带,其以从棱线部113b离开的方式延伸;以及钩,其设置于该带,钩可装卸地钩挂于露出部420a。或者,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可以是以从棱线部113b离开的方式延伸并且与露出部420a连结的绳索等。
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设置于屋顶部110的棱线部113c,位于套筒200b的开放端部220b与第1卡定部300b之间,并且可装卸地悬吊于柱400b的露出部420b。由此,屋顶部110的棱线部113c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被柱400b提起并支承。例如,能够采用如下结构: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具有:带,其以从棱线部113c离开的方式延伸;以及钩,其设置于该带,钩可装卸地钩挂于露出部420b。或者,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可以是以从棱线部113c离开的方式延伸并且与露出部420b连结的绳索等。
另外,在图1A~图1E和图2A~图2E中,悬吊部500a、500b是多个,在棱线部113b、113c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另外,能够省略悬吊部500a、500b。
帐篷T1可以还具有悬吊部600。悬吊部600以从顶部112离开的方式延伸,且可装卸地悬吊于柱400a、400b的露出部420a、420b的交叉部。由此,屋顶部110的顶部112被柱400a、400b提起并支承。例如,悬吊部600能够由以从顶部112离开的方式延伸并且与柱400a、400b的交叉部连结的绳索等构成。或者,能够采用如下结构:悬吊部600具有:带,其以从顶部112离开的方式延伸;以及钩,其设置于该带,钩可装卸地钩挂于柱400a、400b的交叉部。另外,能够省略悬吊部600。
帐篷T1可以还具有两个第2卡定部700a、700b。第2卡定部700a设置于套筒200a的密封端部210a。第2卡定部700b设置于套筒200b的密封端部210b。第2卡定部700a、700b采用能够通过地钉等卡定器具卡定于地面的结构。例如,能够采用如下结构:第2卡定部700a、700b在从密封端部210a、210a延伸的带上具有能够供卡定器具插入的环,或者,第2卡定部700a、700b是从密封端部210a、210a延伸的绳索并且能够与卡定器具连结。另外,能够省略第2卡定部700a、700b。
第1卡定部300a、300b也能够采用可通过地钉等卡定器具而卡定于地面的结构。例如,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在第1卡定部300a、300b具有带和卡定环的情况下,在带上还具有能够供卡定器具插入的环。能够采用如下结构:第1卡定部300a、300b还具有从该第1卡定部300a、300b延伸的绳索,该绳索与刺入地面的卡定器具连结。另外,第1卡定部300a、300b也可以具有能够通过卡定器具而卡定于地面的结构。
以下,对上述帐篷T1的搭建方法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准备帐篷罩布100,并且准备柱400a。此后,把持着柱400a的露出部420a而将柱400a的插入部410a从套筒200a的开放端部220a插入套筒200a内,使插入部410a的第1端411a与开放端部220a的底抵接。此后,以该抵接部(第1端411a)为支点使柱400a呈圆弧状弯曲,在该状态下,使柱400a的第2端421a插入第1卡定部300a的卡定环而卡定。此时,柱400a的插入部410a将套筒200a和屋顶部110的棱线部113a向上方提起并支承,并且柱400a的露出部420a在套筒200a的开放端部220a与第1卡定部300a之间沿着棱线部113b配置并露出。这样,柱400a被安装于屋顶部110。
在帐篷T1具有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的情况下,在对柱400a进行安装之后,使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接近柱400a的露出部420a。伴随于此,设置有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的屋顶部110的棱线部113b被提起。而且,将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钩挂或连结于柱400a的露出部420a。这样,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被悬吊于露出部420a,并且屋顶部110的棱线部113b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而被柱400a支承。
此后,准备柱400b。把持着柱400b的露出部420b而将柱400b的插入部410b从套筒200b的开放端部220b插入套筒200b内,使插入部410b的第1端411b与开放端部220b的底抵接。
此后,以该抵接部(第1端411b)为支点使柱400b呈圆弧状弯曲,使柱400b的第2端421b插入第1卡定部300b的卡定环而卡定。此时,柱400b的插入部410b将套筒200b以及屋顶部110的棱线部113d向上方提起并支承,并且柱400b的露出部420b在套筒200b的开放端部220b与第1卡定部300b之间沿着棱线部113c配置并露出,并且在顶部112处与露出部420a交叉。这样,柱400b被安装于屋顶部110。
在帐篷T1具有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的情况下,在对柱400b进行安装之后,使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接近柱400b的露出部420b。伴随于此,设置有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的屋顶部110的棱线部113c被提起。而且,将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钩挂或连结于柱400b的露出部420b。这样,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被悬吊于露出部420b,并且屋顶部110的棱线部113c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而被柱400b支承。
在帐篷T1具有悬吊部600的情况下,在安装了柱400a、400b之后,使悬吊部600接近柱400a、400b的交叉部。伴随于此,设置有悬吊部600的屋顶部110的顶部112被提起。而且,将悬吊部600b钩挂或连结于交叉部。这样,悬吊部600被悬吊于交叉部,并且屋顶部110的顶部112通过悬吊部600被支承于交叉部。
如上所述,棱线部113a通过套筒200a支承于柱400a,棱线部113b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支承于柱400a,棱线部113d通过套筒200b支承于柱400b,并且棱线部113c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支承于柱400b,由此,帐篷罩布100的屋顶部110在向上方膨胀的状态(展开状态)下被支承。
以下,对帐篷T1的收纳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在帐篷T1具有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500b的情况下,将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500b分别从柱400a、400b的露出部420a、420b卸下。在帐篷T1具有悬吊部600的情况下,将悬吊部600从柱400a、400b的交叉部卸下。
将柱400a、400b的第2端421a、421b从第1卡定部300a、300b的卡定环卸下。于是,柱400a、400b从呈圆弧状弯曲的状态恢复为直线状。此后,把持着柱400a、400b的露出部420a、420b而将柱400a、400b的插入部410a、410b从套筒200a、200b拔出。这样,柱400a、400b被从屋顶部110卸下,因此,能够将帐篷罩布100折叠,并且将柱400a、400b分解,将帐篷T1收纳于袋等。
以上的帐篷T1及其搭建方法实现了以下的技术的特征以及效果。第1点,帐篷T1的搭建变得容易。其理由如下。第1,仅是使套筒200a、200b从角部111a、111d沿着棱线部113a、113d延伸至中间地点114a、114b,而无需将柱400a、400b的露出部420a、420b插入套筒200a、200b中,因此,能够把持着露出部420a、420b而容易地将柱400a、400b的插入部410a、410b插入套筒200a、200b。第2,仅通过在将柱400a、400b的插入部410a、410b插入套筒200a、200b中并使柱400a、400b的第1端411a、411b与套筒200a、200b的密封端部210a、210b抵接的状态下,以该抵接的第1端411a、411b为支点使柱400a、400b呈圆弧状弯曲,并使柱400a、400b的第2端421a、421b与第1卡定部300a、300b卡定,柱400a、400b就将套筒200a、200b和棱线部113a、113d提起并支承。第3,在帐篷T1具有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500b的情况下,仅通过将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500b悬吊于柱400a、400b的露出部420a、420b,就将棱线部113b、113c提起并支承,因此,悬吊部500a、500b相对于柱400a、400b的露出部420a、420b的安装也变得简单。根据上述第1理由~第2理由或者第1理由~第3理由,柱400a、400b相对于帐篷罩布100的安装变得简单。
第4,由于柱400a、400b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的部分、即插入部410a、410b被插入套筒200a、200b,另一方面,柱400a、400b的剩余部分、即露出部420a露出到套筒200a、200b外,因此,不会使帐篷T1的搭建方法复杂化,能够得到新的设计的帐篷T1。
第5,在第2卡定部700a、700b被设置于套筒200a、200b的密封端部210a、210b并且第1卡定部300a、300b和第2卡定部700a、700b能够通过卡定器具而与地面卡定的情况下,能够将帐篷T1稳定地固定于地面。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A~图3F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帐篷T2进行说明。除了套筒200a’,200b’的结构与帐篷T1的套筒200a、200b的结构不同之外,帐篷T2是与帐篷T1大致相同的结构。以下,仅对其差异点进行详细说明,省略与帐篷T1重复的说明。另外,在图3C中,屋顶部110在膨胀状态下在俯视时呈大致正方形,但也能够与帐篷T1同样地呈大致长方形。
套筒200a’是从角部111a(第1部)沿着棱线部113a(第1棱线部)和棱线部113b(第2棱线部)延伸至中间地点114c(第2中间地点)的、由具有挠性的罩布构成的筒体,并且与棱线部113a和棱线部113b连接。中间地点114c设置于棱线部113b上的顶部112与第3地点(顶部112与角部111b(第2部)之间的大致一半的地点)之间。套筒200a’具有角部111a侧的密封端部210a’及其相反侧的开放端部220a’。套筒200a’的密封端部210a’采用与帐篷T1的套筒200a的密封端部210a相同的结构。套筒200a’的开放端部220a’在角部111b侧开放。
套筒200b’是从角部111d沿着棱线部113d和棱线部113c延伸至另一中间地点114d的、由具有挠性的罩布构成的筒体,并且与棱线部113d和棱线部113c连接。中间地点114d设置于棱线部113c上的顶部112与第4地点(顶部112角部111c之间的大致一半的地点)之间。套筒200a’具有角部111c侧的密封端部210a’及其相反侧的开放端部220a’。套筒200a’的密封端部210a’采用与帐篷T1的套筒200b的密封端部210b相同的结构。套筒200a’的开放端部220a’在角部111c侧开放。
套筒200a’,200b’在顶部112交叉。为了避免两者的缓冲,可以在一方上形成有供另一方穿过的凹部。在该情况下,省略悬吊部600。
柱400a的插入部410a将套筒200a向上方提起并支承,由此,屋顶部110的棱线部113a、113b被柱400a的插入部410a提起并支承。在该状态下,露出部420a在套筒200a的开放端部220a与第1卡定部300a之间沿着棱线部113b配置并且露出。
柱400a的插入部410b将套筒200b向上方提起并支承,由此,屋顶部110的棱线部113d,113c被柱400b的插入部410a提起并支承。在该状态下,露出部420b在套筒200b的开放端部220b与第1卡定部300b之间沿着棱线部113c配置并且露出。
如上所述,棱线部113a通过套筒200a被柱400a支承,棱线部113b通过套筒200a被柱400a支承并且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被柱400a支承,棱线部113d通过套筒200b被柱400b支承,并且,棱线部113c通过套筒200b被柱400b支承并且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被柱400b支承,由此,帐篷罩布100的屋顶部110在向上方膨胀的状态(展开状态)下被支承。另外,在帐篷T2中,也能够省略悬吊部500a、500b。
上述帐篷T2通过与帐篷T1同样的方法来搭建。此外,帐篷T2及其搭建方法实现了与帐篷T1及其搭建方法同样的技术的特征以及效果。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4A~图4F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帐篷T3进行说明。帐篷T3具有帐篷罩布800。帐篷罩布800具有屋顶部810。屋顶部810是在俯视时呈大致矩形形状的、能够向上侧膨胀的具有挠性的罩布。另外,在图4C中,屋顶部810在膨胀状态下在俯视时呈大致长方形,但也能够呈大致正方形。
屋顶部810具有第1边801a、第2边801b、两个顶部803a、803b、八个棱线部804a(第1棱线部)、804b(第2棱线部)、804c、804d、804e、804f、804g、804h。
如图4C和图4D所示,第1边801a是屋顶部810的一个端(边),具有两个角部811a、811b和两个中间部812a、812b。角部811a设置于第1边801a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角部811b设置于第1边801a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中间部812a、812b设置于第1边801a的角部811a、811b之间,中间部812a位于比中间部812b靠角部811b侧的位置,中间部812b位于比中间部812a靠角部811a侧的位置。
第2边801b是屋顶部810的另一个端(边),具有两个角部811c、811d和两个中间部812c、812d。角部811c设置于第2边801b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角部811d设置于第2边801b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中间部812c、812d设置于第2边801b的角部811c、811d之间,中间部812c位于比中间部812d靠角部811d侧的位置,中间部812d位于比中间部812c靠角部811c侧的位置。
顶部803a是设置于由屋顶部810的角部811a、811c和中间部812a、812c划分出的第1区域中的顶部。角部811a(第1部)与中间部812c(第2部)隔着顶部803a而彼此位于相反侧,角部811c(第2部)与中间部812a(第1部)隔着顶部803a而彼此位于相反侧。
顶部803b是设置于由屋顶部810的角部811b、811d和中间部812b、812d划分出的第2区域中的顶部。角部811b(第1部)与中间部812d(第2部)隔着顶部803b而彼此位于相反侧,角部811d(第2部)与中间部812b(第1部)隔着顶部803b而彼此位于相反侧。
顶部803a、803b沿着帐篷T3的长度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在屋顶部810的中央部。如图4A~图4F所示,顶部803a的高度可以比顶部803b的高度高,也可以相反。此外,顶部803a、803b的高度也可以相同。
棱线部804a(第1棱线部)是从屋顶部810的角部811a到顶部803a的部分。棱线部804b(第2棱线部)是从屋顶部810的顶部803a到中间部812c的部分,并且与棱线部804a连续地延伸。棱线部804c(第2棱线部)是从屋顶部810的角部811c到顶部803a的部分。棱线部804d(第1棱线部)是从屋顶部810的顶部803a到中间部812a的部分,并且与棱线部804c连续地延伸。棱线部804a、804b与棱线部804c、804d在俯视时在顶部803a处彼此交叉。
棱线部804e(第1棱线部)是从屋顶部810的角部811b到顶部803b的部分。棱线部804f(第2棱线部)是从屋顶部810的顶部803b到中间部812d的部分,并且与棱线部804e连续地延伸。棱线部804g(第2棱线部)是从屋顶部810的角部811d到顶部803b的部分。棱线部804h(第1棱线部)是从屋顶部810的顶部803b到中间部812b的部分,并且与棱线部804g连续地延伸。棱线部804e、804f与棱线部804g、804h在俯视时在顶部803b处彼此交叉。
屋顶部810还具有第1面、第2面、第3面、第4面、第5面、第6面、第7面以及第8面。第1面由棱线部804a和棱线部804c划分。第2面由棱线部804e和棱线部804g划分。第3面由棱线部804a和棱线部804d划分。第4面由棱线部804c和棱线部804b划分。第5面由棱线部804e和棱线部804h划分。第6面由棱线部804g和棱线部804f划分。第7面由棱线部804d和棱线部804h划分。第8面由棱线部804b和棱线部804f划分。可以在第1面~第8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出入口。可以在第1面~第8面中的至少一个面上设置有通气窗,但不限于此。
如图4A~图4F所示,帐篷罩布800不具有底部,但也能够采用具有底部的结构。底部是在俯视时呈与屋顶部810大致相同的大致矩形形状的具有挠性的罩布。底部的各边与屋顶部810的各边彼此连接。
帐篷T3具有四个套筒200a”、200b”、200c”以及200d”。
套筒200a”能够采用下述a)或者b)的结构。
a)套筒200a”是从角部811a沿着棱线部804a和棱线部804b延伸至中间地点813a(第2中间地点)的、由具有挠性的罩布构成的筒体,并且与棱线部804a和棱线部804b连接。中间地点813a设置于棱线部804b上的顶部803a与第1地点(顶部803a与中间部812c之间的大致一半的地点)之间。
b)套筒200a”是从角部811a沿着棱线部804a延伸至另一中间地点(第1中间地点)的、由具有挠性的罩布构成的筒体,并且与棱线部804a连接。中间地点设置于棱线部804a上的第2地点(从角部811a到顶部803a的大致2/3的地点)与顶部803a之间。
在上述a)和b)中的任意情况下,套筒200a”都具有角部811a侧的密封端部210a”及其相反侧的开放端部220a”。密封端部210a”采用与帐篷T1的套筒200a的密封端部210a相同的结构。在上述a)的情况下,开放端部220a”在中间部812c侧开放,在上述b)的情况下,开放端部220a”在顶部803a侧开放。
套筒200b”能够采用下述c)或者d)的结构。
c)套筒200b”是从中间部812a沿着棱线部804d和棱线部804c延伸至中间地点813b(第2中间地点)的、由具有挠性的罩布构成的筒体,并且与棱线部804d和棱线部804c连接。中间地点813b设置于棱线部804c上的顶部803a与第3地点(顶部803a与角部811c之间的大致一半的地点)之间。
d)套筒200b”是从中间部812a沿着棱线部804d延伸至另一中间地点(第1中间地点)的、由具有挠性的罩布构成的筒体,并且与棱线部804d连接。另一中间地点设置于棱线部804d上的第4地点(从中间部812a到顶部803a的大致2/3的地点)与顶部803a之间。
在上述c)和d)中的任意情况下,套筒200b”都具有中间部812a侧的密封端部210b”及其相反侧的开放端部220b”。密封端部210b”采用与帐篷T1的套筒200a的密封端部210a相同的结构。在上述c)的情况下,开放端部220b”在角部811c侧开放,在上述d)的情况下,开放端部220b”在顶部803a侧开放。
在套筒200a”是上述a)并且套筒200b”是上述c)的情况下,套筒200a”、200b”在顶部803a处交叉。为了避免两者的缓冲,可以在一方上形成有供另一方穿过的凹部。在该情况下,在顶部803a未设置有悬吊部600(借助图1A和图2来进行参照)。另一方面,在套筒200a”是上述b)并且套筒200b”是上述d)的情况下,可以在顶部803a设置有悬吊部600。该悬吊部600除了以从顶部803a离开的方式延伸之外,与帐篷T1同样地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悬吊于后述的柱400a、400b的交叉部。
套筒200c”能够采用下述e)或者f)的结构。
e)套筒200c”是从角部811b沿着棱线部804e和棱线部804f延伸至中间地点813c(第2中间地点)的、由具有挠性的罩布构成的筒体,并且与棱线部804e和棱线部804f连接。中间地点813c设置于棱线部804f上的顶部803b与第5地点(顶部803b与中间部812d之间的大致一半的地点)之间。
f)套筒200c”是从角部811b沿着棱线部804e延伸至另一中间地点(第1中间地点)的、由具有挠性的罩布构成的筒体,并且与棱线部804e连接。另一中间地点设置于棱线部804e上的第6地点(从角部811b到顶部803b的大致2/3的地点)与顶部803b之间。
在上述e)和f)中的任意情况下,套筒200c”都具有角部811b侧的密封端部210c”及其相反侧的开放端部220c”。密封端部210c”采用与帐篷T1的套筒200a的密封端部210a相同的结构。在上述e)的情况下,开放端部220c”在中间部812d侧开放,在上述f)的情况下,开放端部220c”在顶部803b侧开放。
套筒200d”能够采用下述g)或者h)的结构。
g)套筒200d”是从中间部812b沿着棱线部804h和棱线部804g延伸至中间地点813d的、由具有挠性的罩布构成的筒体,并且与棱线部804h和棱线部804g连接。中间地点813g设置于棱线部804g上的顶部803b与第7地点(顶部803b与角部811d之间的大致一半的地点)之间。
h)套筒200d”是从中间部812b沿着棱线部804h延伸至另一中间地点的、由具有挠性的罩布构成的筒体,并且与棱线部804h连接。另一中间地点设置于棱线部804h上的第8地点(从中间部812b到顶部803b的大致2/3的地点)与顶部803b之间。
在上述g)和h)中的任意情况下,套筒200d”都具有中间部812b侧的密封端部210d”及其相反侧的开放端部220d”。密封端部210d”采用与帐篷T1的套筒200a的密封端部210a相同的结构。在上述g)的情况下,开放端部220d”在角部811d侧开放,在上述h)的情况下,开放端部220d”在顶部803b侧开放。
在套筒200c”是上述e)并且套筒200d”是上述g)的情况下,套筒200c”、200d”在顶部803b处交叉。为了避免两者的缓冲,可以在一方上形成有供另一方穿过的凹部。在该情况下,在顶部803b未设置有悬吊部600(借助图1A和图2来进行参照)。另一方面,在套筒200c”是上述f)并且套筒200d”是上述h)的情况下,可以在顶部803b设置有悬吊部600。该悬吊部600除了以从顶部803b离开的方式延伸之外,与帐篷T1同样地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悬吊于后述的柱400c、400d的交叉部。
如图4F中最好地示出那样,帐篷T3还具有四个第1卡定部300a’、300b’、300c’、300d’。第1卡定部300a’除了设置于中间部812c之外,能够采用与帐篷T1的第1卡定部300a同样的结构。第1卡定部300b’除了设置于角部811c之外,能够采用与帐篷T1的第1卡定部300a同样的结构。第1卡定部300c’除了设置于中间部812d之外,能够采用与帐篷T1的第1卡定部300a同样的结构。第1卡定部300d’除了设置于角部811d之外,能够采用与帐篷T1的第1卡定部300a同样的结构。
帐篷T3还具有四个柱400a、400b、400c、400d。帐篷T3的柱400a采用与帐篷T1的柱400a同样的结构。柱400a的插入部410a从开放端部220a”插入套筒200a”内,插入部410a的第1端411a与开放端部220a”的底抵接,另一方面,柱400a的第2端421a插入第1卡定部300a’的卡定环而被卡定。由此,柱400a呈圆弧状弯曲,柱400a的插入部410a将套筒200a”向上方提起并支承。伴随于此,屋顶部810的棱线部804a、804b或者棱线部804a也被柱400a的插入部410a提起并支承。在该状态下,露出部420a在套筒200a”的开放端部220a”与第1卡定部300a’之间沿着棱线部804b配置并且露出。
帐篷T3的柱400b采用与帐篷T1的柱400b同样的结构。柱400b的插入部410b从开放端部220b”插入套筒200b”内,插入部410b的第1端411b与开放端部220b”的底抵接,另一方面,柱400b的第2端421b插入第1卡定部300b’的卡定环而被卡定。由此,柱400b呈圆弧状弯曲,柱400b的插入部410b将套筒200b”向上方提起并支承。伴随于此,屋顶部810的棱线部804d、804c或者棱线部804d也被柱400b的插入部410b提起并支承。在该状态下,露出部420b在套筒200b”的开放端部220b”与第1卡定部300b’之间沿着棱线部804c配置并且露出。
帐篷T3的柱400c采用与帐篷T1的柱400a同样的结构。柱400c的插入部410c从开放端部220c”插入套筒200c”内,插入部410c的第1端411c与开放端部220c”的底抵接,另一方面,柱400c的第2端421c插入第1卡定部300c’的卡定环而被卡定。由此,柱400c呈圆弧状弯曲,柱400c的插入部410c将套筒200c”向上方提起并支承。伴随于此,屋顶部810的棱线部804e、804f或者棱线部804e也被柱400c的插入部410c提起并支承。在该状态下,露出部420c在套筒200c”的开放端部220c”与第1卡定部300c’之间沿着棱线部804f配置并且露出。
帐篷T3的柱400d采用与帐篷T1的柱400b同样的结构。柱400d的插入部410d从开放端部220d”插入套筒200d”内,插入部410d的第1端411d与开放端部220d”的底抵接,另一方面,柱400d的第2端421d插入第1卡定部300d’的卡定环而被卡定。由此,柱400d呈圆弧状弯曲,柱400d的插入部410d将套筒200d”向上方提起并支承。伴随于此,屋顶部810的棱线部804h、804g或者棱线部804h也被柱400d的插入部410d提起并支承。在该状态下,露出部420d在套筒200d”的开放端部220d”与第1卡定部300d’之间沿着棱线部804g配置并且露出。
如图4F中最好地示出那样,帐篷T1可以还具有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500b、500c、500d。
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设置于屋顶部810的棱线部804b,位于套筒200a”的开放端部220a”与第1卡定部300a’之间,并且可装卸地悬吊于柱400a的露出部420a。由此,屋顶部810的棱线部804b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而被柱400a提起并支承。该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能够采用与帐篷T1的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同样的结构。
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设置于屋顶部810的棱线部804c,位于套筒200b”的开放端部220b”与第1卡定部300b’之间,并且可装卸地悬吊于柱400b的露出部420b。由此,屋顶部810的棱线部804c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而被柱400b提起并支承。该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能够采用与帐篷T1的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同样的结构。
至少一个悬吊部500c设置于屋顶部810的棱线部804f,位于套筒200c”的开放端部220c”与第1卡定部300c’之间,并且可装卸地悬吊于柱400c的露出部420c。由此,屋顶部810的棱线部804f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500c而被柱400c提起并支承。该至少一个悬吊部500c能够采用与帐篷T1的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同样的结构。
至少一个悬吊部500d设置于屋顶部810的棱线部804g,位于套筒200d”的开放端部220d”与第1卡定部300d’之间,并且可装卸地悬吊于柱400d的露出部420d。由此,屋顶部810的棱线部804g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500d而被柱400d提起并支承。该至少一个悬吊部500d能够采用与帐篷T1的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同样的结构。
帐篷T3与帐篷T1同样地可以还具有四个第2卡定部。第一个第2卡定部除了设置于套筒200a”的密封端部210a”之外,采用与帐篷T1的第2卡定部700a同样的结构。第二个第2卡定部除了设置于套筒200b”的密封端部210b”之外,采用与帐篷T1的第2卡定部700a同样的结构。第三个第2卡定部除了设置于套筒200c”的密封端部210c”之外,采用与帐篷T1的第2卡定部700a同样的结构。第四个第2卡定部除了设置于套筒200d”的密封端部210d”之外,采用与帐篷T1的第2卡定部700a同样的结构。另外,能够省略第2卡定部。
以下,对上述帐篷T3的搭建方法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准备帐篷罩布800,并且准备柱400a。此后,与帐篷T1的柱400a相对于屋顶部110的安装工序同样地将柱400a安装于屋顶部810。此时,柱400a的插入部410a将套筒200a”和屋顶部810的棱线部804a、804b或者棱线部804a向上方提起并支承,并且柱400a的露出部420a在套筒200a”的开放端部220a”与第1卡定部300a’之间沿着棱线部804b配置并露出。
在帐篷T3具有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的情况下,在安装柱400a之后,与帐篷T1的悬吊部500a相对于柱400a的露出部420a的悬吊工序同样地,将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钩挂或连结于柱400a的露出部420a。这样,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被悬吊于露出部420a,并且屋顶部810的棱线部804b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而支承于柱400a。
此后,准备柱400b。此后,与帐篷T1的柱400b相对于屋顶部110的安装工序同样地,将柱400b安装于屋顶部810。此时,柱400b的插入部410b将套筒200b和屋顶部810的棱线部804d、804c或者棱线部804d向上方提起并支承,并且柱400b的露出部420b在套筒200b”的开放端部220b”与第1卡定部300b’之间沿着棱线部804c配置并露出。
在帐篷T3具有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的情况下,在安装柱400b之后,与帐篷T1的悬吊部500b相对于柱400b的露出部420b的悬吊工序同样地,将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钩挂或连结于柱400b的露出部420b。这样,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被悬吊于露出部420b,并且屋顶部810的棱线部804c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而支承于柱400b。
如上所述,棱线部804a、804b或者棱线部804a通过套筒200a而被柱400a支承,棱线部804b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而被柱400a支承,棱线部804d、804c或者棱线部804d通过套筒200b而被柱400b支承,并且棱线部804c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500b而被柱400b支承,由此,帐篷罩布800的屋顶部810的第1区域在向上方膨胀的状态(展开状态)下被支承。
准备柱400c。此后,与帐篷T1的柱400a相对于屋顶部110的安装工序同样地,将柱400c安装于屋顶部810。此时,柱400c的插入部410c将套筒200c”和屋顶部810的棱线部804e、804f或者棱线部804e向上方提起并支承,并且柱400c的露出部420c在套筒200c”的开放端部220c”与第1卡定部300c’之间沿着棱线部804f配置并露出。
在帐篷T3具有至少一个悬吊部500c的情况下,在安装柱400c之后,与帐篷T1的悬吊部500a相对于柱400a的露出部420a的悬吊工序同样地,将至少一个悬吊部500c钩挂或连结于柱400c的露出部420c。这样,至少一个悬吊部500c被悬吊于露出部420c,并且屋顶部810的棱线部804f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500c而被支承于柱400c。
此后,准备柱400d。此后,与帐篷T1的柱400b相对于屋顶部110的安装工序同样地,将柱400d安装于屋顶部810。此时,柱400d的插入部410d将套筒200d和屋顶部810的棱线部804h、804g或者棱线部804h向上方提起并支承,并且柱400d的露出部420d在套筒200d”的开放端部220d”与第1卡定部300d’之间沿着棱线部804g配置并露出。
在帐篷T3具有至少一个悬吊部500d的情况下,在安装柱400d之后,与帐篷T1的悬吊部500b相对于柱400b的露出部420b的悬吊工序同样地,将至少一个悬吊部500d钩挂或连结于柱400d的露出部420d。这样,至少一个悬吊部500d被悬吊于露出部420d,并且屋顶部810的棱线部804g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500d而被柱400d支承。
在帐篷T3具有悬吊部600的情况下,与帐篷T1的悬吊部600同样地,将从顶部803a延伸的悬吊部600钩挂或连结于柱400a、400b的交叉部,并且将从顶部803b延伸的悬吊部600钩挂或连结于柱400c、400d的交叉部。这样,一个悬吊部600被悬吊于交叉部,并且屋顶部810的顶部803a通过该悬吊部600而被支承于交叉部,并且,另一个悬吊部600被悬吊于交叉部,且屋顶部810的顶部803b通过该悬吊部600而被支承于交叉部。
如上所述,棱线部804e、804f或者棱线部804e通过套筒200c而被柱400c支承,棱线部804f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500c而被柱400c支承,棱线部804h、804g或者棱线部804h通过套筒200d而被柱400d支承,并且棱线部804g通过至少一个悬吊部500d而被柱400d支承,由此,帐篷罩布800的屋顶部810的第2区域在向上方膨胀的状态(展开状态)下被支承。
以下,对帐篷T3的收纳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在帐篷T3具有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500b、500c、500d的情况下,将至少一个悬吊部500a、500b、500c、500d分别从柱400a、400b、400c、400d的露出部420a、420b、420c、420d卸下。在帐篷T3具有悬吊部600的情况下,将悬吊部600分别从柱400a、400b的交叉部、柱400c、400d的交叉部卸下。
与帐篷T1的将柱400a、400b从屋顶部110卸下的卸下工序同样地,将柱400a、400b、400c、400d从屋顶部810卸下。由此,能够将帐篷罩布800折叠,并且将柱400a、400b、400c、400d分解,将帐篷T3收纳于袋等中。
以上的帐篷T3及其搭建方法实现了与帐篷T1及其搭建方法同样的技术的特征以及效果。
另外,上述帐篷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能够在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范围中任意地进行设计变更。以下,进行详细叙述。
本实用新型的帐篷罩布的屋顶部不限于在俯视时呈大致矩形形状,也能够呈矩形形状以外的多边形或圆形。当本实用新型的屋顶部在俯视时呈圆形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第1部和第2部能够设置于帐篷罩布的屋顶部的隔着顶部对置的周缘部(即,屋顶部的端部)的任意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1中间地点只要设置于第1棱线部上的从第1部到顶部之间的任意的位置即可。本实用新型的第2中间地点只要设置于第2棱线部上的顶部与第2部之间的任意的位置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第1卡定部只要是能够在上述任意方式的柱呈圆弧状弯曲的状态下将该柱的第2端卡定的结构,则可以是任意结构。例如,本实用新型的第1卡定部可以是能够将柱的第2端卡定的凹部或能够相对于柱的第2端的卡定孔插拔的卡定突部。
另外,上述实施例的各方式以及设计变形例中的构成帐篷的各结构要素的素材、形状、尺寸、数量以及配置等是对其一例进行的说明,只要能够实现同样的功能,则能够任意地进行设计变更。上述实施例的各方式以及设计变更例只要不彼此矛盾,就能够相互组合。
Claims (7)
1.一种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具有:
帐篷罩布,其具有能够向上侧膨胀的屋顶部;
套筒;
第1卡定部;以及
柱,
所述帐篷罩布的所述屋顶部具有:顶部;第1部和第2部,它们分别设置于所述屋顶部的端部,并且在俯视时隔着所述顶部彼此位于相反侧;从所述第1部到所述顶部的第1棱线部;以及从所述顶部到所述第2部的第2棱线部,
所述套筒从所述第1部起沿着所述第1棱线部延伸至第1中间地点,所述第1中间地点设置于所述第1棱线部上的所述第1部与所述顶部之间,所述套筒具有所述第1部侧的密封端部、和所述密封端部的相反侧的开放端部,
所述第1卡定部设置于所述第2部,
所述柱具有:插入部,其具有第1端;以及露出部,其具有所述第1端的相反侧的第2端,
所述柱的所述插入部从所述开放端部插入到所述套筒内,所述插入部的所述第1端与所述套筒的所述密封端部抵接,所述柱弯曲成圆弧状并且所述柱的所述第2端被卡定于所述第1卡定部,由此,所述柱的所述插入部将所述套筒提起并支承,并且所述柱的所述露出部在所述套筒的所述开放端部与所述第1卡定部之间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
所述套筒从所述第1部起沿着所述第1棱线部和所述第2棱线部延伸至第2中间地点,所述第2中间地点设置于所述第2棱线部上的所述顶部与所述第2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
所述帐篷还具有至少一个悬吊部,
所述至少一个悬吊部设置于所述屋顶部的所述第2棱线部上的处于所述套筒的所述开放端部与所述第1卡定部之间的位置处,并且以能够装卸的方式悬吊于所述柱的所述露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
所述帐篷还具有设置于所述套筒的所述密封端部的第2卡定部,
所述第1卡定部和所述第2卡定部能够通过卡定器具卡定于地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中间地点设置于所述第2棱线部上的所述顶部与如下地点之间,其中,所述地点是该顶部和所述第2部之间的大致一半的地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
所述屋顶部具有多个角部,所述第1部是所述多个角部中的一个角部,所述第2部是所述多个角部中的另一个角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
所述屋顶部具有多个角部,所述第1部和所述第2部中的任意一方是所述多个角部中的一个角部,所述第1部和所述第2部中的另一方是所述多个角部中的相邻的两个角部之间的中间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68257 | 2017-09-01 | ||
JP2017168257A JP6948058B2 (ja) | 2017-09-01 | 2017-09-01 | テントおよびテントの設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966135U true CN208966135U (zh) | 2019-06-11 |
Family
ID=6551474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85140.7A Pending CN109424255A (zh) | 2017-09-01 | 2018-08-28 | 帐篷和帐篷的搭建方法 |
CN20182139176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66135U (zh) | 2017-09-01 | 2018-08-28 | 帐篷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85140.7A Pending CN109424255A (zh) | 2017-09-01 | 2018-08-28 | 帐篷和帐篷的搭建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48058B2 (zh) |
KR (1) | KR20190025488A (zh) |
CN (2) | CN109424255A (zh) |
TW (1) | TW20191290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24255A (zh) * | 2017-09-01 | 2019-03-05 | 株式会社乐格氏 | 帐篷和帐篷的搭建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43378Y2 (ja) | 1989-09-01 | 1995-10-09 | 日本用品株式会社 | テント |
CN2100439U (zh) * | 1990-09-07 | 1992-04-01 | 南京宏光空降装备厂 | 轻便遮阳篷 |
JP2829726B2 (ja) * | 1996-10-22 | 1998-12-02 | 日本用品株式会社 | テント |
JP3300689B2 (ja) * | 1999-09-22 | 2002-07-08 | 日本用品株式会社 | 自立式テント |
JP4444519B2 (ja) * | 2001-02-01 | 2010-03-31 | 株式会社廣瀬商会 | テント |
US20100018561A1 (en) * | 2008-07-23 | 2010-01-28 | The Coleman Company, Inc. | Negative angle window for tent |
CN201963028U (zh) * | 2011-01-27 | 2011-09-07 | 上海洋帆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帐篷 |
JP5779035B2 (ja) * | 2011-08-02 | 2015-09-16 | 株式会社ロゴ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テント |
CN203846849U (zh) * | 2014-05-09 | 2014-09-24 | 厦门友一金属有限公司 | 一种凉篷 |
JP6047589B2 (ja) * | 2015-01-05 | 2016-12-21 | 株式会社モンベル | テント |
JP6948058B2 (ja) * | 2017-09-01 | 2021-10-13 | 株式会社ロゴ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テントおよびテントの設営方法 |
-
2017
- 2017-09-01 JP JP2017168257A patent/JP6948058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2-26 TW TW107106344A patent/TW201912908A/zh unknown
- 2018-02-26 KR KR1020180022774A patent/KR20190025488A/ko unknown
- 2018-08-28 CN CN201810985140.7A patent/CN109424255A/zh active Pending
- 2018-08-28 CN CN201821391763.3U patent/CN20896613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24255A (zh) * | 2017-09-01 | 2019-03-05 | 株式会社乐格氏 | 帐篷和帐篷的搭建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044464A (ja) | 2019-03-22 |
KR20190025488A (ko) | 2019-03-11 |
TW201912908A (zh) | 2019-04-01 |
CN109424255A (zh) | 2019-03-05 |
JP6948058B2 (ja) | 2021-10-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202360A1 (en) | Shape-retention-type hoisting rectangular parallelepiped bag | |
CN101523003A (zh) | 可折叠支承结构 | |
CN208966135U (zh) | 帐篷 | |
JP4895621B2 (ja) | ボックスパレット | |
CN101092191B (zh) | 货物托盘盖及其和托盘网的组合件 | |
US20130192653A1 (en) | Tents and support frames for tents | |
TWI242427B (en) | Garment hanger, method and mold for molding a molded plastic garment hanger body | |
JP2001508738A (ja) | モジュール式パレット構造体 | |
US20070186967A1 (en) | Tent with an extended roof portion | |
KR20120000937U (ko) | 모빌형 입체카드 | |
BRPI0711072A2 (pt) | estrutura de cabine de exposição dobrável modular | |
JP6627066B2 (ja) | 固定具 | |
US11965352B2 (en) | Tent couplers | |
US20060016811A1 (en) | Storage container stacking structure | |
KR102006856B1 (ko) | 가림막 및 그 가림막을 이용한 들것 | |
TWM571400U (zh) | tent | |
JPS6030227Y2 (ja) | 網地製搬送具 | |
JPH0349117Y2 (zh) | ||
KR100698492B1 (ko) | 연등 | |
CN107848697B (zh) | 车体运载器以及将车辆装载至运载器上的方法 | |
CN206303413U (zh) | 一种折叠桌 | |
JP7347759B2 (ja) | 棚ガードベルト及び棚ガード装置 | |
CN206957338U (zh) | 一种简易旅游帐篷 | |
CN208988333U (zh) | 一种被套 | |
CN207461821U (zh) | 一种可折叠方顶蚊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1 Termination date: 202108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