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29996U - 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29996U
CN208929996U CN201821694634.1U CN201821694634U CN208929996U CN 208929996 U CN208929996 U CN 208929996U CN 201821694634 U CN201821694634 U CN 201821694634U CN 208929996 U CN208929996 U CN 208929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support
grinding apparatus
fine grinding
operating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9463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震
唐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EIKE BAOMA ELECTRIC MOTORS CO Ltd CHANGZHOU
Original Assignee
YAMEIKE BAOMA ELECTRIC MOTORS CO Ltd CHANGZH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EIKE BAOMA ELECTRIC MOTORS CO Ltd CHANGZHOU filed Critical YAMEIKE BAOMA ELECTRIC MOTORS CO Ltd CHANGZHOU
Priority to CN20182169463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29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29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2999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包括:操作平台、设于操作平台上的工件支承组件、适于驱动电机转子旋转的旋转驱动组件、适于对电机转子的壳套进行打磨的打磨组件和适于抵顶电机转子的转轴一端的抵顶组件。

Description

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电机转子(即本实用新型中的工件)外表面需要通过打磨抛光加工以使得电机转子表面光滑美观,对于已经装配有转子轴的电机转子无法采用直接对电机转子进行夹紧然后旋转的方式来实现对于电机转子的打磨,针对这种电机转子需要专用的打磨设备,其中对于电机转子的支撑和旋转是整套打磨设备的技术难点。
由于装配有转轴的电机转子本身无法向未装配转轴的电机转子那样在壳套的轴向两端进行夹紧而后进行打磨,因此对于打磨的过程也就无法像未装配转轴的电机转子那样在壳套进行整体的沿着壳套的径向打磨即可,故此,对于本实用新型针对的装配好转轴的电机转子的打磨机构与支撑和旋转结构之间的配合也是整套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的另一技术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以解决电机转子的支承旋转与打磨配合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包括:操作平台、设于所述操作平台上的工件支承组件、适于驱动电机转子旋转的旋转驱动组件、适于对电机转子的壳套进行打磨的打磨组件和适于抵顶电机转子的转轴一端的抵顶组件;其中
所述打磨组件和抵顶组件分别位于电机转子的壳套的轴向的两侧;所述打磨组件包括磨刀和与所述磨刀相连的以带动磨刀向电机转子的壳套移动的平移驱动结构;所述抵顶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操作平台上的底部支撑件和设于所述底部支撑件上的适于与电机转子的转轴一端相抵的顶杆;
所述工件支承组件包括一对镜像对称设置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固设于所述操作平台上且对称设置的一对支承架,一对支承架之间存有适于支承电机转子的转轴的间隙;以及
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操作平台上的支撑底座、与所述支撑底座铰接相连的转动架、设于所述支撑底座的一侧面上的主动转轮、设于所述转动架的一侧面上的通过传动带与所述主动转轮相连的带轮结构,以及设于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转动架之间的曲柄连杆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承架包括支撑柱和设于所述支撑柱顶部的圆柱状的支承体;一对支承架的支承体之间存有的所述间隙的横向宽度小于电机转子的转轴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承体的外表面为光滑面。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一对所述支撑座之间的横向间距大于电机转子的壳套的轴向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带轮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转动架一侧面上的呈三角形结构的第一动轮、第二动轮和第三动轮,以及位于所述主动转轮与第一动轮之间的张紧轮;
所述主动转轮与设于所述支撑底座内部的驱动电机的转轴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动轮、第二动轮和第三动轮的直径均相等;以及
所述张紧轮的直径小于第一动轮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曲柄连杆结构包括与所述转动架铰接相连的连杆、与所述连杆铰接相连的滑块,以及与所述滑块固连的伸缩气缸。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曲柄连杆结构还包括与所述滑块滑动相连的滑套;
所述滑套设于所述操作平台上;所述伸缩气缸的活塞杆适于部分地插入所述滑套中与所述滑块固连。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平移驱动结构包括与所述磨刀固连的刀架、与所述刀架相连的滑块,以及与所述滑块相连的适于驱动所述滑块在所述操作平台上滑移的驱动气缸;
所述操作平台上设于用于与所述滑块滑动相连的滑轨;以及所述滑块朝向所述操作平台的端面设有适于与滑轨相接的滑槽。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气缸采用带阻尼结构的气缸。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通过工件支承组件来实现对于电机转子的转轴进行支承,从而使得电机转子架设在一对支撑座之间,由于一对支承架之间存有适于支承电机转子的转轴的间隙,使得电机转子的转轴与支承架之间形成转动配合关系,再在旋转驱动组件的传动带在曲柄连杆结构的作用下压接电机转子的壳套,使得传动带在主动转轮的作用下形成对于电机转子的壳套的拨动关系,实现电机转子整体的旋转效果,在电机转子旋转的过程中,由于打磨组件和抵顶组件分别位于电机转子的壳套的轴向的两侧,使得打磨组件由电机转子的转轴一侧向电机转子移动,在逐渐的移动过程中实现对于电机转子的壳套的打磨,由于打磨组件在向电机转子的移动过程中对电机转子进行打磨,因此,电机转子在打磨组件的作用力下,会产生与打磨组件运动方向同方向的运动趋势,此时,结合位于电机转子的转轴另一侧的抵顶组件则起到了对于防止电机转子产生的与打磨组件运动方向同方向的运动,从而保证电机转子在旋转打磨的过程中位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打磨状态下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的转动架在初始状态下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的转动架在初始状态下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初始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打磨状态下的示意图(图中略去了支撑座的结构);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初始状态下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初始状态下的第三视角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的驱动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子转子1、转轴2、操作平台3、壳套5、支承架100、支撑柱 101、支承体102、间隙Q、支撑底座201、转动架202、主动转轮203、传动带205、第一动轮207、第二动轮208、第三动轮209、张紧轮210、驱动电机212、连杆301、滑块302、伸缩气缸303、滑套305、活塞杆307、磨刀401、刀架403、滑块405、驱动气缸407、缸盖4071、活塞4072、前端盖4073、后端盖4074、阻尼活塞4075、阻尼杆4076、阻尼孔40761、前腔 4077、后腔4078、挡板40791、固定架408、气缸活塞杆4079、底部支撑件501、底部支撑件5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7以及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适用于已经装配有转轴2的电机转子1,具体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包括:操作平台3、设于操作平台3上的工件支承组件和适于驱动工件(即电机转子1)旋转的旋转驱动组件,、适于对电机转子1的壳套5 进行打磨的打磨组件和适于抵顶电机转子1的转轴2一端的抵顶组件。
打磨组件和抵顶组件分别位于电机转子1的壳套5的轴向的两侧;打磨组件包括磨刀401和与磨刀401相连的以带动磨刀向电机转子1的壳套5 移动的平移驱动结构;抵顶组件包括固设于操作平台3上的底部支撑件501 和设于底部支撑件501上的适于与电机转子1的转轴2一端相抵的顶杆503,顶杆503与底部支撑件501垂直相连。
请参阅图7和图2所示,工件支承组件包括一对镜像对称设置的支撑座;支撑座包括固设于操作平台3上且对称设置的一对支承架100,一对支承架100之间存有适于支承电机转子的转轴2的间隙Q。此处的一对支承架 100分别形成与转轴2之间的转动配合关系。
旋转驱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操作平台3上的支撑底座201、与支撑底座 201铰接相连的转动架202、设于支撑底座201的一侧面上的主动转轮203、设于转动架202的一侧面上的通过传动带205与主动转轮203相连的带轮结构,以及设于操作平台3与转动架202之间的曲柄连杆301结构。转动架202在曲柄连接结构的作用下可绕着转动架202与支撑底座201之间的铰接轴204旋转。转动架202的近主动转轮203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底座201 铰接相连。
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机转子1的转轴2架设在一对支撑座之间,而且为了实现转轴2相对于支承架100的转动配合关系,支撑座是无法实现对于转轴2的绝对固定的,如果采用打磨组件对准电机转子1的壳套5进行整体的打磨方式,无法保证电机转子1在旋转和打磨过程中的稳定性,即可能出现电机转子1沿着电机转子1的转轴2的轴向的移动,如此,则会影响电机转子1的壳套5的打磨效果。因此,本实施具体采用的方式是打磨组件的磨刀401从电机转子1的壳套5的轴向的一侧端向电机转子1的壳套5逐渐运动,而抵顶组件的顶杆503则位于电机转子1的壳套5的轴向的另一侧端抵顶转轴2,因为在随着打磨组件的运动,打磨组件对电机转子1的壳套5进行接触打磨的时候,电机转子1整体可能会在打磨组件的作用下产生与打磨组件运动方向一致的运动趋势,也即朝向抵顶组件所在位置运动的趋势,此时则通过顶杆503来阻碍电机转子1的运动,即通过顶杆503与打磨组件的协同作用来实现防止电机转子1的轴向的运动,从而确保电机转子1的壳套5在沿着壳套5的径向旋转的过程中完成打磨操作。此处需要说明的是,虽然顶杆503与打磨组件分别相对于电机转子1 而言分布在沿着电机转子1的壳套5的两侧,但是顶杆503与打磨组件并非出于同一水平线上,因为顶杆503抵顶的是电机转子1的转轴2,而打磨组件的磨刀401是通过接触电机转子1的壳套5来实现对于壳套5的打磨的。
平移驱动结构包括与磨刀401固连的刀架403、与刀架403相连的滑块 405,以及与滑块405相连的适于驱动滑块405在操作平台2上滑移的驱动气缸407。驱动气缸407通过一固定架408与操作平台2之间固定相连。为了限定滑块405的运动轨迹,防止滑块405在操作平台2上运动中产生偏移,操作平台2上设于用于与滑块405滑动相连的滑轨406;以及滑块405 朝向操作平台的端面设有适于与滑轨406相接的滑槽(图纸未标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气缸407的气缸活塞杆4079与滑块405相连,当气缸活塞杆4079为伸出状态时,打磨组件的磨刀401不接触电机转子1的壳套5,随着气缸活塞杆4079逐渐缩回驱动气缸407中时,打磨组件的磨刀401向电机转子1的壳套5移动,并在不断接触电机转子1的壳套5的过程中完成对于壳套5表面的打磨加工。
还需要加以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设计的磨刀401在随着滑块405 运动的过程中,磨刀401正好与电机转子1的壳套5的外表面接触,为了使得本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适用更多规格尺寸的电机转子1(具体的不同的电机转子1的壳套5的直径大小不一),本实施例的滑轨406与固定架408与操作平台2可拆卸式相连,例如但不限于螺栓相连,即通过调整滑轨406和固定架408的位置,即可调整磨刀401与电机转子1的壳套5之间的距离,使得磨刀401适用更规格的电机转子1的壳套5表面的打磨加工。另外,磨刀401与电机转子1的壳套5的接触面是小于壳套5 的轴向的长度的,即需要通过滑块405带动磨刀401不断向顶杆503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完成对于壳套5表面整体的打磨加工。
请参阅图9所示,驱动气缸407优选采用一种带阻尼结构的气缸,具体包括缸盖4071、活塞4072和气缸活塞杆4079;缸盖4071上还设有通孔,分别用前端盖4073和后端盖4074密封,通孔内装有阻尼活塞4075和阻尼杆4076,阻尼活塞4075与前端盖4073构成前腔4077;阻尼活塞4075与后端盖4074构成后腔4078,阻尼活塞4075和阻尼杆4076为固定连接,阻尼杆4076伸出前端盖4073和后端盖4074。在阻尼杆4076上还有一阻尼孔 40761,阻尼孔40761的出口分别位于前腔4077和后腔4078内,前腔4077 和后腔4078内充满液压油,气缸活塞杆4079的前部还装有挡板40791。
当气缸活塞杆4079伸出时,在伸出了约总行程的90%时,活塞4072先接触到阻尼杆4076,阻尼杆4076带动阻尼活塞4075向远离后端盖4074的方向运动时,因前腔4077内空间变小,导致压力变大,于是迫使液压油从阻尼孔40761流入后腔4078中,来保持两腔内压力相等从而减慢了气缸活塞杆4079的速度,起到了缓冲作用,避免了气缸活塞杆4079与缸盖4071 的撞击。缩回时,在运动了约总行程的90%时,气缸活塞杆4079的端部的挡板40791先接触到阻尼杆4076,阻尼杆4076带动阻尼活塞4075向靠近后端盖4074的方向运动时,因后腔4078空间变小,导致压力变大,于是迫使液压油从阻尼孔40761流入前腔4077,减慢了气缸活塞杆4079的速度,起到了缓冲作用。
请参阅图1和图5所示,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对电机转子打磨之前的初始状态下,转动架202相对于支撑底座201为“上位”状态,而在对电机转子打磨的过程中,转动架202相对于支撑底座201为“下位”状态, (“上位”和“下位”针对的是转动架202相对于支撑底座201形成的夹角,当转动架202与支撑底座201之间形成的夹角较大时定义为“上位”;当转动架202与支撑底座201之间形成的夹角较小时定义为“下位”)。具体当转动架202相对于支撑底座201为“上位”状态时,主动转轮203与带轮结构之间套设的传动带205为松弛状态,而当转动架202相对于支撑底座 201为“下位”状态时,主动转轮203与带轮结构之间套设的传动带205会抵压到架设在一对支撑座之间的电机转子的壳套5上,此时的传动带205 会形成张紧状态。在张紧状态的传动带205下,主动转轮203转动的时候,传动带205会形成对于电机转子的壳套5的拨动作用。
请参阅图8所示,具体的,一对支承架100之间的连线与一对支撑座之间的连线呈垂直关系。支承架100包括支撑柱101和设于支撑柱101顶部的圆柱状的支承体102,此处的支撑柱101的侧边缘与支承体102呈相切的关系,使得一对支承架100之间存有适于支承电机转子的转轴2的间隙Q 即为一对支撑架100分别对应的支撑柱101的侧边缘与支承体102形成的切点之间的间隙Q。
电机转子的转轴2是架设在一对支承架100的支承体102之间的,一对支承架100的支承体102与支撑柱101的侧边缘形成的切点之间存有的间隙Q的横向宽度小于电机转子的转轴2的直径,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案,一对支承架100的支承体102与支撑柱101的侧边缘形成的切点之间存有的间隙Q的横向宽度等于电机转子的转轴直径的2/3,如此结构使得电机转子1的转轴2位于一对支承架100的支承体102之间并形成电机转子的转轴2与支承体102之间的转动配合关系,即电机转子1的转轴2既可以被架设在一对支承架100的支承体102之间,一对支承架100的支承体 102与转轴2接触的面为圆弧面使得转轴2可以相对于支承体102旋转而不受支承体102的阻碍。
为了减少支承体102在电机转子旋转过程中与电机转子的转轴2之间的摩擦性和阻碍,支承体102的外表面也即支承体102与转轴2接触的表面为光滑面。
为了使得传动带205在抵压于电机转子1的壳套5上形成对于电机转子1的壳套5的拨动作用时,一对支撑座不会影响传动带205的运动,本实施例设计的一对支撑座之间的横向间距大于电机转子1的壳套5的轴向长度。
又具体的,本实施了采用的带轮结构包括设于转动架202一侧面上的呈三角形结构的第一动轮207、第二动轮208和第三动轮209,以及位于主动转轮203与第一动轮207之间的张紧轮210;其中,第一动轮207为靠近主动转轮203设置,第二动轮208为远离主动转轮203设置,第三动轮209 则位于所述第一动轮207与第二动轮208形成的区间内。主动转轮203与设于支撑底座201内部的驱动电机212的转轴相连。此处的驱动电机212 不局限于某一型号的电机,即只要能驱动主动转轮203旋转的电机即可满足本实施例的使用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一动轮207、第二动轮208和第三动轮209的直径均相等;以及张紧轮210的直径小于第一动轮207的直径,对于本实施例中的传动带205在主转动轮203、张紧轮210和第一动轮207之间缠绕形成S形结构,这样的结构使得传动带205在主动转轮203和带轮结构的作用下传动带205对于电机转子1的壳套5的拨动效果更加明显。
请参阅图1所示,再具体的,曲柄连杆结构包括与转动架202铰接相连的连杆301、与连杆301铰接相连的滑块302,以及与滑块302固连的伸缩气缸303。当伸缩气缸303的活塞杆307处于伸出状态时,转动架202相对于支撑底座201为“上位”状态,当伸缩气缸303的活塞杆307处于回缩状态时,转动架202相对于支撑底座201为“下位”状态。可选的,连杆301可与转动架302相对于设置有带轮结构的一侧面的另一个侧面铰接,使得连杆301的设计不会影响带轮结构的运作。
为了限定滑块302的运动轨迹,避免滑块302在随着伸缩气缸303的活塞杆307的伸出和回缩过程而出现偏移的现象,本实施例的曲柄连杆301 结构还包括与滑块302滑动相连的滑套305;滑套305设于操作平台3上;伸缩气缸303的活塞杆307适于部分地插入滑套305中与滑块302固连。对于此处的伸缩气缸303可选设置在操作平台3内部,而使得伸缩气缸303 的活塞杆307部分地伸出在操作平台3外以插入滑套305中与滑块302相连。
本实施例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具体的实施原理如下:
请参阅图1和图4所示,初始状态即不执行对于电机转子的打磨的情况下,转动架202相对于支撑底座201为“上位”状态,将电机转子的转轴2放置在一对支撑座之间,且使得转轴2架设在一对支承架100的支承体102之间,使得一对支承架100形成对于电机转子的转轴2的支承作用,而支承体102与转轴2之间形成转动配合的关系。待完成电机转子的放置操作后,伸缩气缸303的活塞杆307回缩,在活塞杆307回缩的过程中,活塞杆307带动滑块302相对于滑套305向下移动,滑块302与连杆301 的作用使得转动架202相对于支撑底座201旋转,最后形成转动架202相对于支撑底座201的“下位”状态,此处的传动带205抵压在电机转子的壳套5上,传动带205形成张紧的状态,驱动电机212运作,使得主动转轮203旋转,在主动转轮203的旋转下,传动带205形成对于电机转子的壳套5的拨动作用进而使得电机转子1旋转。在电机转子1开始旋转的时候,驱动气缸407带动滑块302朝向电机转子1的壳套5运动,当磨刀401 接触到电机转子1的壳套5时,随着电机转子1的不断径向的旋转,磨刀 401对于电机转子1的壳套5整体的外表面进行打磨,在打磨的过程中,随着磨刀401的不断向顶杆503方向移动,顶杆503形成对于电机转子1的转轴2的抵顶效果,防止电机转子1沿着转轴2的轴向产生移动。随着磨刀401的不断运动,当磨刀401离开电机转子1的壳套5时,即完成了电机转子1的壳套5的打磨加工。
以上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Claims (10)

1.一种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平台、设于所述操作平台上的工件支承组件、适于驱动电机转子旋转的旋转驱动组件、适于对电机转子的壳套进行打磨的打磨组件和适于抵顶电机转子的转轴一端的抵顶组件;其中
所述打磨组件和抵顶组件分别位于电机转子的壳套的轴向的两侧;所述打磨组件包括磨刀和与所述磨刀相连的以带动磨刀向电机转子的壳套移动的平移驱动结构;所述抵顶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操作平台上的底部支撑件和设于所述底部支撑件上的适于与电机转子的转轴一端相抵的顶杆;
所述工件支承组件包括一对镜像对称设置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包括固设于所述操作平台上且对称设置的一对支承架,一对支承架之间存有适于支承电机转子的转轴的间隙;以及
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固设于所述操作平台上的支撑底座、与所述支撑底座铰接相连的转动架、设于所述支撑底座的一侧面上的主动转轮、设于所述转动架的一侧面上的通过传动带与所述主动转轮相连的带轮结构,以及设于所述操作平台与所述转动架之间的曲柄连杆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架包括支撑柱和设于所述支撑柱顶部的圆柱状的支承体;一对支承架的支承体之间存有的所述间隙的横向宽度小于电机转子的转轴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的外表面为光滑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支撑座之间的横向间距大于电机转子的壳套的轴向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轮结构包括设于所述转动架一侧面上的呈三角形结构的第一动轮、第二动轮和第三动轮,以及位于所述主动转轮与第一动轮之间的张紧轮;
所述主动转轮与设于所述支撑底座内部的驱动电机的转轴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轮、第二动轮和第三动轮的直径均相等;以及
所述张紧轮的直径小于第一动轮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连杆结构包括与所述转动架铰接相连的连杆、与所述连杆铰接相连的滑块,以及与所述滑块固连的伸缩气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连杆结构还包括与所述滑块滑动相连的滑套;
所述滑套设于所述操作平台上;所述伸缩气缸的活塞杆适于部分地插入所述滑套中与所述滑块固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移驱动结构包括与所述磨刀固连的刀架、与所述刀架相连的滑块,以及与所述滑块相连的适于驱动所述滑块在所述操作平台上滑移的驱动气缸;
所述操作平台上设于用于与所述滑块滑动相连的滑轨;以及所述滑块朝向所述操作平台的端面设有适于与滑轨相接的滑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缸采用带阻尼结构的气缸。
CN201821694634.1U 2018-10-19 2018-10-19 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29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94634.1U CN208929996U (zh) 2018-10-19 2018-10-19 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94634.1U CN208929996U (zh) 2018-10-19 2018-10-19 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29996U true CN208929996U (zh) 2019-06-04

Family

ID=66725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9463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929996U (zh) 2018-10-19 2018-10-19 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2999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5811A (zh) * 2020-02-24 2020-05-22 叶光才 一种全自动内孔磨床
CN112720172A (zh) * 2020-12-31 2021-04-30 亚杰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转子修磨装置的限位结构
CN115284082A (zh) * 2022-08-04 2022-11-04 潍坊雷腾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转子的打磨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85811A (zh) * 2020-02-24 2020-05-22 叶光才 一种全自动内孔磨床
CN111185811B (zh) * 2020-02-24 2024-05-24 叶光才 全自动内孔磨床
CN112720172A (zh) * 2020-12-31 2021-04-30 亚杰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转子修磨装置的限位结构
CN115284082A (zh) * 2022-08-04 2022-11-04 潍坊雷腾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转子的打磨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15284082B (zh) * 2022-08-04 2023-11-17 潍坊雷腾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机转子的打磨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29996U (zh) 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
CN209681800U (zh) 一种管内壁磨削抛光装置
CN111451882B (zh) 一种五轴数控磨床
CN209565988U (zh) 一种节能型铸钢件边角处理装置
CN108857788A (zh) 一种机械零部件加工用双工位打磨装置
CN107263277A (zh) 一种铸造件打磨装置
CN210452228U (zh) 一种手机壳制造用往复式抛光打磨装置
CN209532929U (zh) 一种五金板材表面打磨装置
CN209520727U (zh) 一种吉他表面打磨机
CN107460652A (zh) 一种服装加工用布料定位张紧装置
CN208759186U (zh) 一种用于金属加工的机械式打磨装置
CN201483330U (zh) 一种平面式磨抛机的磨抛角度调整机构
CN208929997U (zh) 电机转子精磨加工装置用工件旋转驱动机构
CN114193300A (zh) 一种钢铁加工用打磨装置
CN107627257A (zh) 一种综合装配工作用的可旋转工作台结构
CN210731967U (zh) 一种新型大理石台面磨边机
CN109454553B (zh) 一种陶瓷研磨罐
CN208514297U (zh) 一种均压环的抛光机
CN208342543U (zh) 一种阀板研磨装置
CN208019912U (zh) 用于轴类零件的中心孔研磨工装
CN209335334U (zh) 一种快捷的实木家具打磨装置
CN216991127U (zh) 一种圆柱形车削件快速打磨装置
CN109968135A (zh) 一种五金板材压实边缘打磨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20902713U (zh) 一种钨钢圆帽打磨夹持工具
CN201089106Y (zh) 砂光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04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