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17068U - 混合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混合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17068U
CN208917068U CN201821210413.2U CN201821210413U CN208917068U CN 208917068 U CN208917068 U CN 208917068U CN 201821210413 U CN201821210413 U CN 201821210413U CN 208917068 U CN208917068 U CN 2089170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die unit
vacuum hole
bottom piece
m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104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荣和
李衍衡
郑东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eh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eh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eh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eh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104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170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170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170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成型装置包括:模具单元,其容纳用于成型曲面部的被成型物;主室,其供沿第一方向移送所述模具单元;以及成型单元,其具备于所述主室且在所述被成型物成型曲面部,所述成型单元构成为,向所述被成型物施加形成于所述模具单元的内部的成型用负压、对应于所述被成型物的自重的成型用自重、施加于所述模具单元的成型用加压力中的至少两个。

Description

混合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以负压和正压对被成型物加压的混合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便携式终端中使用扁平的玻璃,而近来为改善握感或提高信息显示性,大多采用具有曲面部的玻璃。左右侧面或上下侧面弯曲的曲面玻璃大多用于最新型智能手机的正面窗或后面后盖的用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被成型物包括摄像头透镜、具有曲面部的玻璃、表盖玻璃、汽车仪表盘玻璃、各种测量仪盖玻璃、蓝宝石、透光板、便携式终端的前盖和后盖。在本实用新型中,被成型物的部分或全部被成型为曲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容纳于模具单元的被成型物可以通过利用真空的负压、被成型物的自重、上部块的加压力中的至少一个来成型。从而,能够主动地应对被成型物的材料特性变化或多样的成型条件。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成型装置包括:模具单元,其容纳用于成型曲面部的被成型物;主室,其供沿第一方向移送所述模具单元;以及成型单元,其具备于所述主室且在所述被成型物成型曲面部,所述成型单元构成为,向所述被成型物施加形成于所述模具单元的内部的成型用负压、对应于所述被成型物的自重的成型用自重、施加于所述模具单元的成型用加压力中的至少两个。
在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成型装置,所述成型单元包括下部块和相对于所述下部块升降的上部块,所述模具单元包括置于所述下部块的下部模具和被所述上部块压施压的上部模具,所述成型用负压使所述被成型物的背面贴紧于所述下部模具,所述上部块和所述上部模具向所述被成型物的上面施加所述成型用加压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成型装置,所述模具单元包括安放所述被成型物的下部模具和覆盖所述下部模具的上部模具,所述主室内部的下部块支撑所述下部模具,在所述下部模具形成朝向所述被成型物露出的真空孔,在所述下部块形成与所述真空孔连接的真空隧道,所述真空隧道连接至所述主室外部的真空源,从所述真空源供应的所述成型用负压通过所述真空隧道作用于所述真空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成型装置,在所述模具单元形成有真空孔,所述真空孔包括与所述被成型物的曲面部对置的第一真空孔和与所述被成型物的平坦部对置的第二真空孔,所述第一真空孔的个数多于所述第二真空孔的个数,或每单位面积的所述第一真空孔的个数多于所述第二真空孔的个数。
在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成型装置,在所述模具单元形成有真空孔,所述真空孔包括与所述被成型物的曲面部对置的第一真空孔和与所述被成型物的平坦部对置的第二真空孔,所述第一真空孔大于所述第二真空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成型装置,在所述模具单元形成有与所述被成型物对置的多个真空孔,在所述模具单元的背面具备使所述模具单元的一部分凹陷的真空供应孔,在所述模具单元的内部形成有将所述多个真空孔连接至所述真空供应孔的真空连接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成型装置,在所述模具单元形成有真空孔,在所述真空孔的端部形成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位于所述被成型物与所述真空孔之间,所述开口槽大于所述真空孔的直径或比所述真空孔宽。
在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成型装置,在所述模具单元形成有真空孔,在所述模具单元具备连接相邻的所述真空孔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使所述被成型物从所述模具单元隔开,在所述开口槽与开口槽之间具有使所述被成型物贴紧于所述模具单元的非作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成型装置,在所述模具单元具有相对于所述被成型物凹陷的凹陷作用部和相对于所述被成型物凸出的凸出作用部,向所述被成型物施加所述成型用负压的真空孔配置于所述凹陷作用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成型装置,在所述主室的内部移送中的所述模具单元贴紧于所述主室的内部的下部块,在所述下部块的上面具备使所述下部块的一部分凹陷的真空隧道出口,在所述模具单元的背面具备使所述模具单元的一部分凹陷的真空供应孔,在所述模具单元相对于所述下部块相对移动而使所述真空供应孔与所述真空隧道出口对置时,所述成型用负压向所述模具单元的内部施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成型装置,所述模具单元贴紧于所述主室的内部的下部块,在所述下部块的上面具有真空隧道出口,在所述模具单元的背面具有真空供应孔,所述真空供应孔比所述真空隧道出口大或宽。
在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成型装置,所述模具单元贴紧于所述主室的内部的下部块,在所述下部块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加热器,在所述下部块的内部形成有成为所述成型用负压的通路的真空隧道,所述真空隧道位于所述加热器与加热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成型装置,所述模具单元贴紧于所述主室的内部的下部块,在所述下部块的内部形成有成为所述成型用负压的通路的多个真空隧道,使所述下部块的上部表面凹陷的真空隧道出口共同地连接至所述多个真空隧道的端部。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不为被成型物的材料特性或成型条件所左右就能够得到期望的品质,通过包括负压和正压的混合源使成型物被成型,因而能够达成节减能量和减少成型时间。
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对应于曲面部的第一真空孔和对应于平板部的第二真空孔的个数和形状不同,因而能够将真空集中于曲面部。
此外,为了通过模具单元和下部块无泄漏地供应真空,优化了模具单元的下部构造和下部块的上部构造。
根据本实用新型,几乎没有被成型物与真空孔之间的间距,能够局部地完全贴紧,且能够使吸附力仅集中于与真空孔对置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从局部而言,在较小直径的真空孔与被成型物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在被成型物的表面留下吸附痕迹。
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向真空孔施加真空压来成型被成型物时,由于真空孔的周边被开口槽开放,因而能够在无较大损失地维持施加于被成型物的表面的真空压的同时,避免在被成型物的表面发生吸附成型痕迹。
此外,开口槽能够提供自然的散热功能,不但能够减少吸附成型痕迹,还能够避免热应力集中危险,因而能够提高被成型物的成型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成型装置的侧面图。
图2是图示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成型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
图3是图示本实用新型的下部块的立体图。
图4是图示本实用新型的下部模具的立体图。
图5是图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孔的多样的实施例的部分剖视图。
符号说明
1:底座,2:投入室,3:主室,4:排出室,5:投入缸,6:排出缸,7:排出杆,10:预热单元,11:预热缸,12:预热活塞,13:预热上部块,14:预热下部块,30:成型单元,31:成型缸,32:成型活塞,33:成型上部块,34:成型下部块,40:冷却单元,41:冷却缸,42:冷却活塞,43:冷却上部块,44:冷却下部块,60:移送机构,70:冷却水通路,102:被成型物,200:模具单元,201:上部模具,203:下部模具,231:非作用部,235:作用部,235a:凹陷作用部,235b:凸出作用部,270:真空孔,270a:第一真空孔,270b:第二真空孔,271:开口槽,272:真空连接通道,274:真空供应孔,300:上部块,304:加热器,300:上部块,400:下部块,491:真空隧道出口,492:真空隧道。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成型装置进行说明。
在底座1的上部设置主室3。在被成型物102形成曲面部的模具单元200通过主室3的内部,且可以被预热、成型或冷却。
在预热单元10可以以预热温度预热模具单元200。成型单元30可以以高于预热温度的成型温度加热模具单元200。成型单元30可以加热和加压模具单元200来成型被成型物102。另一方面,成型单元30可以在渐渐冷却模具单元200的同时,在低于预热温度的成型温度下成型被成型物102。
在主室入口侧可以具有供向主室3内部投入模具单元200的投入室2。在投入室2可以具有推动模具单元200的投入缸5。
沿从主室入口侧朝向主室出口侧的方向,在主室3可以依次排列预热单元10、成型单元30、冷却单元40。在主室出口侧可以具有将通过了主室3内部的模具单元200排出至外部的排出室4。
预热单元10可以以预热温度加热通过投入室2而投入至主室3的模具单元200。
在预热单元10的下游侧可以具有成型单元30,该成型单元30以成型温度加热被预热的模具单元200,并以规定的加压力加压模具单元200,且在被成型物102形成曲面部。
在成型单元30的下游侧可以具有冷却单元40,该冷却单元40渐渐冷却被成型物102的成型结束的模具单元200。不限于图1所图示的情形,冷却单元40可以具备于主室3的外部,也可以在主室3的内部和外部皆具有冷却单元40。
通过了预热单元10和成型单元30的模具单元200从主室3被排出至排出室4。
排出机构可以从主室出口向排出室4的内部移动模具单元200。排出机构可以包括排出缸6和排出杆7。
预热单元10可以包括设置于主室3的底面的多个预热下部块14。预热下部块14可以支撑或加热模具单元200的下部。
在预热单元10的上部可以设置有利用气压使预热活塞12上下进行工作的多个预热缸11。在预热活塞12的末端可以设置对置于模具单元200的上部的预热上部块13。预热上部块13向模具单元200的上部传递热。
成型单元30可以包括设置于主室3的底面的多个成型下部块34、在主室3的内部上下移动的成型活塞32、升降成型活塞32的多个成型缸31中的至少一个。
成型下部块34可以设置于主室内部的底面,且加热模具单元200的下部,以使模具单元200维持成型温度。
可以使成型上部块33与模具单元200的上部接触来以成型温度加热和加压模具单元200。
冷却单元40可以包括设置于主室3的底面的多个冷却下部块44、连接至冷却上部块43且上下移动的冷却活塞42、升降冷却活塞42的多个冷却缸41。
冷却下部块44设置于主室内部的底面,且将模具单元200的温度控制为使模具单元200以规定的冷却速度冷却至既定的冷却温度。
在冷却活塞42可以结合冷却上部块43,冷却下部块44和冷却上部块43可以冷却模具单元200。可以在冷却上部块43与模具单元200的上部接触且冷却下部块44与模具单元200的下部接触的状态下冷却模具单元200。
可以具有移送机构60,该移送机构60将模具单元200从主室3内依次移送至预热单元10、成型单元30,冷却单元40。
为了控制预热温度或成型温度,主室3的内部可以维持为高温。此时,若连主室3的外部也成为高温,则可能会发生能量损失、作业者烧伤等问题。因此,为冷却主室3的框架表面,在框架内部可以具有循环冷却水的冷却水通路70。
下面同时参照图1至图5,对混合成型装置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混合成型装置可以包括模具单元200、主室3、成型单元30。在主室3的内部,沿第一方向移送模具单元200。成型单元30具备于主室3,且在成型物102成型曲面部。
成型单元30可以将形成于模具单元200的内部的成型用负压、对应于被成型物102的自重的成型用自重、施加于模具单元200的成型用加压力中的至少两个施加于被成型物102。
根据被成型物102的材料特性,若利用成型用负压的情况有利于提高品质,则成型用加压力可以被最小化或去除,并仅用成型用负压和成型用自重成型被成型物102。
另一方面,在成型用负压的作用不利的情况下,成型用负压可以被最小化或去除,并向被成型物102仅施加被成型物102的自重和成型单元30的成型用加压力。因此,具有如下优点,即,可以考虑被成型物102或模具单元200的大小,曲面部在成型物102中所占的比例、曲面部的弯曲程度、在高温或超高温中的哪个温度下成型被成型物102以及被成型物102的厚度等多样的条件来调节成型条件。
上部块300可以包括预热上部块13、成型上部块33、冷却上部块43中的至少一个。下部块400可以包括预热下部块14、成型下部块34、冷却下部块44中的至少一个。
成型单元30可以包括下部块400和上部块300。成型单元30可以包括成型上部块33、成型下部块34。
在下部块400可以安放模具单元200。上部块300可以相对于下部块400升降。
模具单元200可以包括置于下部块400的下部模具203和被上部块300施压的上部模具201。
由真空孔270形成的成型用负压可以使被成型物102的背面贴紧于下部模具203。被上部块300施压的上部模具201可以向被成型物102的上面施加成型用加压力。
主室3内部的下部块400可以支撑下部模具203。在模具单元200或下部模具203可以形成朝向被成型物102露出的真空孔270。在下部块400可以形成与真空孔270连接的真空隧道492。真空隧道492可以连接至主室3外部的真空源。虽然未图示,真空源可以是埋设于作业场的真空管等。从外部真空源供应的成型用负压可以经由下部块400的真空隧道492,并通过模具单元200的真空孔270施加于被成型物10。
在本实用新型中,根据曲面部和平坦部使真空孔270的形状或个数不同,由此能够应对多样的成型条件。
真空孔270可以包括对置于被成型物102的曲面部的第一真空孔270a和对置于被成型物102的平坦部的第二真空孔270b。第一真空孔270a的个数可以多于第二真空孔270b的个数。每单位面积的第一真空孔270a的个数可以多于第二真空孔270b的个数。从而,可以使作用于曲面部的真空高于作用于平坦部的真空。
另一方面,第一真空孔270a可以大于第二真空孔270b。若加大对应于曲面部的真空孔270的直径,则可以将成型用负压集中于曲面部。
使模具单元200的一部分凹陷的真空供应孔274可以具备于模具单元200的背面。将多个真空孔270连接至真空供应孔274的真空连接通道272可以形成于模具单元200的内部。
另一方面,从局部而言,在较小直径的真空孔270与被成型物102直接接触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在被成型物102的表面留下吸附痕迹。
作为一实施例,若通过开口槽271开放真空孔270的周边,则可以在将施加于被成型物102的表面的真空压维持在规定水准的同时,避免在被成型物102的表面发生吸附成型痕迹。
在模具单元200可以形成开口槽271。在真空孔270的端部可以形成开口槽271。开口槽271可以位于被成型物102与真空孔270之间。开口槽271可以大于真空孔270的直径或比真空孔270宽。
开口槽271可以连接相邻的真空孔270。开口槽271可以使被成型物102从模具单元200隔开。在开口槽271与开口槽271之间可以具有使被成型物102贴紧于模具单元200的非作用部231。非作用部231可以是不向被成型物102施加成型用负压或上部块300的成型用加压力的部分。非作用部231可以与被成型物102的平坦部对置。作用部235可以是向被成型物102施加成型用负压或上部块300的成型用加压力的部分。
成型用负压可以具备于成型被成型物102的方向。在模具单元200可以具有相对于被成型物102凹陷的凹陷作用部235a和相对于被成型物102凸出的凸出作用部235b。向被成型物102施加成型用负压的真空孔270可以配置于凹陷作用部235a。最初为平板状态的被成型物102可以在从凸出作用部235b朝向凹陷作用部235a凹陷的同时成型曲面部。真空孔270可以具备于作为被成型物102凹陷的方向的凹陷作用部235a。
虽然外部的真空源可以利用管或软管等连接至主室3,但由于模具单元200会被移动,因而难以始终连接真空。因此,需要从主室3向模具单元200连接成型用负压的机构。
在主室3的内部移送中的模具单元200可以贴紧于主室3的内部的下部块400。使下部块400的一部分凹陷的真空隧道出口491可以具备于下部块400的上面。使模具单元200的一部分凹陷的真空供应孔274可以具备于模具单元200的背面。
若在模具单元200相对于下部块400相对移动的同时,真空供应孔274对置于真空隧道出口491,则可以向模具单元200的内部施加连接至主室3的成型用负压。
有可能会需要作为真空的供应处的下部块400的真空隧道出口491和作为真空的接受处的模具单元200的真空供应孔274的密封机构。
优选模具单元200在移动的同时贴紧于下部块400,真空供应孔274比真空隧道出口491大或宽。可以在真空供应孔274包裹或包围真空隧道出口491的同时进行密封。真空供应孔274的直径D1可以大于真空隧道出口491的直径D2。
另一方面,优选在下部块400的内部设置多个加热器304,在下部块400的内部形成成为成型用负压的通路的真空隧道492,真空隧道492位于加热器304与加热器304之间。
优选在下部块400的内部形成成为成型用负压的通路的多个真空隧道492,且使下部块400的上部表面凹陷的真空隧道出口491共同地连接至多个真空隧道492的端部。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向模具单元200供应真空。

Claims (13)

1.一种混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单元,其容纳用于成型曲面部的被成型物;
主室,其供沿第一方向移送所述模具单元;以及
成型单元,其具备于所述主室且在所述被成型物成型曲面部,
所述成型单元构成为,向所述被成型物施加形成于所述模具单元的内部的成型用负压、对应于所述被成型物的自重的成型用自重、施加于所述模具单元的成型用加压力中的至少两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型单元包括下部块和相对于所述下部块升降的上部块,
所述模具单元包括置于所述下部块的下部模具和被所述上部块压施压的上部模具,
所述成型用负压使所述被成型物的背面贴紧于所述下部模具,
所述上部块和所述上部模具向所述被成型物的上面施加所述成型用加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单元包括安放所述被成型物的下部模具和覆盖所述下部模具的上部模具,
所述主室内部的下部块支撑所述下部模具,
在所述下部模具形成朝向所述被成型物露出的真空孔,
在所述下部块形成与所述真空孔连接的真空隧道,
所述真空隧道连接至所述主室外部的真空源,
从所述真空源供应的所述成型用负压通过所述真空隧道作用于所述真空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模具单元形成有真空孔,
所述真空孔包括与所述被成型物的曲面部对置的第一真空孔和与所述被成型物的平坦部对置的第二真空孔,
所述第一真空孔的个数多于所述第二真空孔的个数,或每单位面积的所述第一真空孔的个数多于所述第二真空孔的个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模具单元形成有真空孔,
所述真空孔包括与所述被成型物的曲面部对置的第一真空孔和与所述被成型物的平坦部对置的第二真空孔,
所述第一真空孔大于所述第二真空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模具单元形成有与所述被成型物对置的多个真空孔,
在所述模具单元的背面具备使所述模具单元的一部分凹陷的真空供应孔,
在所述模具单元的内部形成有将所述多个真空孔连接至所述真空供应孔的真空连接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模具单元形成有真空孔,
在所述真空孔的端部形成有开口槽,
所述开口槽位于所述被成型物与所述真空孔之间,
所述开口槽大于所述真空孔的直径或比所述真空孔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模具单元形成有真空孔,
在所述模具单元具备连接相邻的所述真空孔的开口槽,
所述开口槽使所述被成型物从所述模具单元隔开,
在所述开口槽与开口槽之间具有使所述被成型物贴紧于所述模具单元的非作用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模具单元具有相对于所述被成型物凹陷的凹陷作用部和相对于所述被成型物凸出的凸出作用部,
向所述被成型物施加所述成型用负压的真空孔配置于所述凹陷作用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室的内部移送中的所述模具单元贴紧于所述主室的内部的下部块,
在所述下部块的上面具备使所述下部块的一部分凹陷的真空隧道出口,
在所述模具单元的背面具备使所述模具单元的一部分凹陷的真空供应孔,
在所述模具单元相对于所述下部块相对移动而使所述真空供应孔与所述真空隧道出口对置时,所述成型用负压向所述模具单元的内部施加。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单元贴紧于所述主室的内部的下部块,
在所述下部块的上面具有真空隧道出口,
在所述模具单元的背面具有真空供应孔,
所述真空供应孔比所述真空隧道出口大或宽。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单元贴紧于所述主室的内部的下部块,
在所述下部块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加热器,
在所述下部块的内部形成有成为所述成型用负压的通路的真空隧道,
所述真空隧道位于所述加热器与加热器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具单元贴紧于所述主室的内部的下部块,
在所述下部块的内部形成有成为所述成型用负压的通路的多个真空隧道,
使所述下部块的上部表面凹陷的真空隧道出口共同地连接至所述多个真空隧道的端部。
CN201821210413.2U 2018-07-27 2018-07-27 混合成型装置 Active CN2089170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0413.2U CN208917068U (zh) 2018-07-27 2018-07-27 混合成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10413.2U CN208917068U (zh) 2018-07-27 2018-07-27 混合成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17068U true CN208917068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702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10413.2U Active CN208917068U (zh) 2018-07-27 2018-07-27 混合成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170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1092A (zh) * 2019-11-28 2021-05-28 Daeho科技株式会社 配备第1移送单元以及第2移送单元的大面积成形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1092A (zh) * 2019-11-28 2021-05-28 Daeho科技株式会社 配备第1移送单元以及第2移送单元的大面积成形装置
CN112851092B (zh) * 2019-11-28 2023-02-21 Daeho科技株式会社 配备第1移送单元以及第2移送单元的大面积成形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56644B (zh) 玻璃成型品成型装置
CN208917068U (zh) 混合成型装置
CN109020173A (zh) 一种正压曲面玻璃成型模具及其加热设备
CN209081723U (zh) 一种3d玻璃真空吸附及热压装置
KR20170034579A (ko) 프레스형 곡면 글라스 열전사장치
JP2007131466A (ja) 光学レンズ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学レンズの製造装置
CN102241136B (zh) 纳米压印装置及纳米压印方法
CN209259924U (zh) 一种正压曲面玻璃成型模具及其加热设备
CN209619178U (zh) 一种3d玻璃真空热压模具
CN209178234U (zh) 一种适用于玻璃透镜成型的模具装置
CN215745665U (zh) 一种活塞式热弯成型设备
CN213350355U (zh) 一种铝合金手机壳用板材热挤压成型装置
TWM452174U (zh) 用來製造模造玻璃之成型設備
CN208949132U (zh) 一种智能车载用大尺寸3d玻璃热弯机
CN206607159U (zh) 一种移动终端曲面玻璃成型的预热装置
CN209022435U (zh) 全自动纸浆餐具覆膜机构
CN206589445U (zh) 一种多功能热转印组合机
CN204566891U (zh) 一种热转印机
CN206318867U (zh) 玻璃成型设备
CN208529563U (zh) 鞋底模具
CN210163319U (zh) 成型装置
CN108821550A (zh) 一种智能车载用大尺寸3d玻璃热弯机
KR102235146B1 (ko) 냉각 성능이 개선된 3d 포밍필름 제조 장치
KR102127521B1 (ko) 플렉시블 금형을 이용한 플라스틱 기판 성형장치
KR102222067B1 (ko) 클램프를 구비한 3d 포밍필름 제조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3d 포밍필름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