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09681U - 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09681U
CN208909681U CN201820451805.1U CN201820451805U CN208909681U CN 208909681 U CN208909681 U CN 208909681U CN 201820451805 U CN201820451805 U CN 201820451805U CN 208909681 U CN208909681 U CN 2089096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ying
stir
stirring
stirring shovel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518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崔卫民
谢伟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518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096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09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096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包括煲体、炒锅和煲盖,所述煲体内设有加热炒锅的加热装置,所述煲盖上设有搅拌铲和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煲盖中部设有电机固定部以固定电机,电机固定部上设有面盖以将电机遮盖,所述电机通过间歇式启动以驱动搅拌铲搅拌炒锅内食材,加热装置设置在炒锅底部外侧,所述电机工作时,所述搅拌铲的转速为N r/min,所述加热装置的功率为MW,所述N与M的比值为0.02至0.06,且所述M为1000至2000。该炒菜机重量轻,且卫生,并优化了加热功率和搅拌铲转速的适配,提高了烹饪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
背景技术
炒菜机是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化烹饪的智能化设备,市面常见的炒菜机主要由煲体、煲盖和炒锅构成,炒锅置于煲体内,煲盖具有搅拌铲以在盖合炒锅时进行实物翻炒,相比传统的炒菜锅具,炒菜机具有自动热油、自动翻炒,自动控制火候等功能,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其中,炒菜机内搅拌铲的转速直接影响炒菜机翻炒效果,搅拌铲的转速越高翻炒效果越好,但食物的热量散失越快,而提供热量的多少则由加热装置的功率大小决定,因此如何针对不同的加热功率,配置不同的搅拌铲转速,来提高炒菜机的烹饪效果,有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重量轻,且卫生,并优化了加热功率和搅拌铲转速的适配,提高了烹饪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包括煲体、炒锅和煲盖,所述煲体内设有加热炒锅的加热装置,所述煲盖上设有搅拌铲和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煲盖中部设有电机固定部以固定电机,电机固定部上设有面盖以将电机遮盖,所述电机通过间歇式启动以驱动搅拌铲搅拌炒锅内食材,加热装置设置在炒锅底部外侧,所述电机工作时,所述搅拌铲的转速为N r/min,所述加热装置的功率为MW,所述N与M的比值为0.02至0.06,且所述M为1000至2000。
在煲盖的中部设电机固定部,将电机固定在煲盖的中部,从而缩短和搅拌铲的距离,减少中间连接件甚至无需中间连接件,以降低煲盖的重量,增加驱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另外设置面盖将电机遮盖,避免使用过程中异物的进入而滋生细菌产生卫生问题。另外,针对不同的加热功率或者功率区间,配合以不同的搅拌铲转速,来改善烹饪效果。搅拌铲的转动一方面是进行翻炒,另一方面是防止糊锅。将N与M的比值限定为0.02至0.06,限定最低比0.02,主要目的在于限制最低转速以防止糊锅;限定最高0.06,主要目的在于限制最高转速,以防止转速过快而破坏食物,另外也避免食物翻炒过渡而影响加热效果,导致食物烧不熟,或者烹饪时间过长。另外,将加热功率限制为1000-2000W,在该功率下为炒菜模式,只有在该模式下N与M的比值限定为0.02至0.06才比较合适。烹饪过程一般至少持续几分钟,因此对于上述搅拌铲的转速,应当理解为一个时间段内的转速,而不是瞬时转速,出于成本考虑,通过改变电机的通断,使电机间歇式启动,从而改变每分钟电机的转速,以适应不同功率烹饪阶段的转速需求。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M为1200至1800。进一步对加热功率进行限定,在该炒菜模式的功率下,功率限定在1800W以下,从而限定搅拌铲的最高转速,避免搅拌铲的最高转速过高,影响食物烹饪。另外,将功率限定在1200W以上,避免加热功率过低,导致搅拌铲的转速过低,使食物翻炒效果变差,导致下方食物无法被翻转至上方,而被长时间闷煮导致颜色发黄。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煲盖包括玻璃盖和塑料柄,电机固定部设置在塑料柄上,所述玻璃盖固定在塑料柄下部或者塑料柄下设有穿过玻璃盖的固定结构。设置玻璃盖以便于用户观察炒锅内的烹饪状况,设置的塑料柄以便于用户手持进行开盖。将电机固定部设置在塑料柄上,避免电机固定部另外与玻璃盖固定,减少对玻璃盖的开孔。塑料柄的安装方式可以,直接安装在玻璃盖上,因此玻璃盖只需开设供搅拌铲通过的孔即可;也可以,将塑料柄穿过玻璃盖,并通过塑料柄上设置的固定结构固定于玻璃盖。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装置,电磁加热装置具有凹型线盘,凹型线盘对炒锅的锅底和侧部进行加热,所述N与M的比值为0.025-0.06。本实施例通过凹型线盘同时对炒锅的锅底和侧部进行加热,这种包裹式的热效率较高,加热效果好,为了防止糊锅,将比值N与M的设为0.025-0.06,通过提高搅拌铲的最低转速,来增加翻炒效果,避免糊锅。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炒锅包括锅底和弧形侧部,搅拌铲设有翻炒叶,所述翻炒叶覆盖部分弧形侧部,所述N与M的比值为0.02-0.055。炒菜机在翻炒的过程中,食物由于离心力会向外移动,将炒锅侧部设为弧形侧部,弧形侧部将增加侧部的面积,同时又将翻炒叶覆盖部分弧形侧部,从而改善了弧形侧部的翻炒效果,因此可适当降低搅拌铲的最高转速,可将N与M的比值设为0.02-0.055。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侧部的顶部和底部的连线与锅底的倾角β为115至140度。弧形侧部的倾角β对于翻炒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在β为115至140度之间时翻炒效果较好,而翻炒效果好可减少搅拌铲的转速,减少对食物的破坏。当倾角β大于140度时,弧形侧部过于平坦,食物难以被翻转向锅内部,锅内侧和外侧食物混合搅拌效果较差。而倾角β小于115度时,弧形侧部过于竖直,弧度不够明显,由于弧度作用而改善翻炒效果不是很明显。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弧形侧部位于翻炒叶的上方位置处设有向锅内部凸出的凸出部。翻炒叶边缘的线速度最大,因此在弧形侧部上的食物最容易被过度抛飞而影响加热效果,在弧形侧部上设置所述凸出部,该凸出部件具有将容易抛飞的食物阻挡的作用,使食物快速回到锅内的烹饪区,提高烹饪效果。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底直径为140至200mm,所述翻炒叶为竖直面,翻炒叶最宽处的宽度为10至20mm。当锅底直径处于140-200mm的大尺寸时,由于搅拌铲边缘线速度大,因此需降低食物受力和被抛飞的效果,将搅拌铲的翻炒叶设置为竖直面,避免翻炒叶给予食物向上的力,避免食物被过度抛飞,将翻炒叶最宽处的宽度设为10至20mm之间,避免过大的翻炒叶将大部分食物推着向前走,避免食物之间挤压导致受力过大,而导致食物被破坏。另外,在该尺寸下的翻炒叶仅将部分食物推动,而更多的食物则通过填充被推开食物而留下的空间以实现翻炒效果。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锅底直径为80至100mm,所述翻炒叶倾斜设置以将食物在搅拌过程中向上翻起,翻炒叶最宽处的宽度为20-30mm。当锅底直径处于80-100mm的小尺寸时,由于搅拌铲边缘线速度并不很大,因此需提高食物被抛飞的效果,将翻炒叶倾斜设置,以达到将食物在搅拌过程中向上翻起的作用,由于食物会沿着斜面向后翻起,因此不用担心食物始终被推着向前而受挤压的问题,因此可提高翻炒叶的最宽处宽度至20-30mm,从而通过接触更多的食物,以提高翻炒效果。
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搅拌铲具有分开的左右两个翻炒叶,两翻炒叶中的一个用于搅拌炒锅中部食物,另一个则用于搅拌炒锅侧部食物。通过两个翻炒叶分别搅拌炒锅中部和侧部的食物,另外将两个翻炒叶左右设置,可避免搅拌铲受力不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煲盖打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搅拌铲置于炒锅内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炒锅的外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搅拌铲置于炒锅内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炒锅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煲体10,炒锅20,煲盖30,玻璃盖301,塑料柄302,搅拌铲1,翻炒叶11,锅底2,弧形侧部3,凸出部4,凹型线盘5,电机6,电机固定部7,面盖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至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实施例一的图示。
参照图1-2所示,一种上置搅拌铲1的炒菜机,包括煲体10、炒锅20和煲盖30,所述煲体10内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设置设在炒锅底部外侧以加热炒锅20,所述煲盖30上设有搅拌铲1和电机6,电机6驱动搅拌铲1转动以翻动炒锅20内的食物。
参照图2,煲盖30中部设有电机固定部7以固定电机6,电机固定部7上设有面盖8以将电机6遮盖。在煲盖30的中部设电机固定部7,将电机6固定在煲盖30的中部,从而缩短和搅拌铲1的距离,减少中间连接件甚至无需中间连接件,增加驱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降低煲盖30的重量。另外,设置面盖8将电机6遮盖,避免使用过程中异物的进入而滋生细菌产生卫生问题。
其中,搅拌铲1的转速为N r/min,所述加热装置的功率为MW,所述N与M的比值为0.02至0.06,且所述M为1000至2000。针对不同的加热功率或者功率区间,配合以不同的搅拌铲1转速,来改善烹饪效果。搅拌铲1转动,一方面是进行翻炒,另一方面是防止糊锅。将N与M的比值限定为0.02至0.06,限定最低比0.02,主要目的在于限制最低转速以防止糊锅;限定最高0.06,主要目的在于限制最高转速,以防止转速过快而破坏食物,另外也避免食物翻炒过渡而影响加热效果,导致食物烧不熟,或者烹饪时间过长。另外,将加热功率限制为1000-2000W,在该功率下为炒菜模式,只有在该模式下N与M的比值限定为0.02至0.06才比较合适。
另外,电机6通过间歇式启动以驱动搅拌铲1搅拌炒锅20内食材。烹饪过程一般至少持续几分钟,因此对于上述搅拌铲1的转速,应当理解为一个时间段内的转速,而不是瞬时转速,出于成本考虑,通过改变电机6的通断,使电机6间歇式启动,从而改变每分钟电机6的转速,以适应不同功率烹饪阶段的转速需求。
优选的,进一步对加热功率进行限定,将M限定为1200至1800。在该炒菜模式的功率下,功率限定在1800W以下,进一步限定搅拌铲1的最高转速,避免搅拌铲1的最高转速过高,影响食物烹饪。另外,将功率限定在1200W以上,避免加热功率过低,导致搅拌铲1的转速过低,使食物翻炒效果变差,导致下方食物无法被翻转至上方,而被长时间闷煮导致颜色发黄。
另外,参照图2所示,当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装置,电磁加热装置具有凹型线盘5,凹型线盘5对炒锅20的锅底2和侧部进行加热。这种包裹式的热效率较高,加热效果好,为了防止糊锅,将比值N与M的设为0.025-0.06,通过提高搅拌铲1的最低转速,来增加翻炒效果,避免糊锅。比如,电磁加热装置采用1800W加热时,搅拌铲1的转速可在45-108r/min之间选择,小于45r/min则容易发生糊锅,而大于108r/min则食物翻炒过快,容易破坏食物本身,同时不断翻滚的食物,与炒锅20壁接触的时间较少,加热效果不够理想,能效利用率低。
参照图1-2,为了便于用户观察炒锅20内的翻炒情况,煲盖30包括玻璃盖301和塑料柄302,电机固定部7设置在塑料柄302上。设置玻璃盖301以便于用户观察炒锅20内的烹饪状况,设置的塑料柄302以便于用户手持进行开盖。将电机6固定部设置在塑料柄302上,避免电机固定部7另外与玻璃盖301固定,减少对玻璃盖301的开孔。
对于塑料柄302的安装方式,可直接安装在玻璃盖301上,即将玻璃盖301固定在塑料柄302下部,因此玻璃盖301只需开设供搅拌铲1通过的孔即可。本实施例优选采用方式为,将塑料柄302穿过玻璃盖301的结构,具体为,在塑料柄302上设置的固定结构,穿过玻璃盖301后通过该固定结构固定于玻璃盖301,其中个固定结构可以为通过螺钉固定、卡扣固定等。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3-4,其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实施例二图示。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所述炒锅20包括锅底2和弧形侧部3。
另外,搅拌铲1设有翻炒叶11,并且翻炒叶11覆盖部分弧形侧部3。炒菜机在翻炒的过程中,食物由于离心力会向外移动,将炒锅20侧部设为弧形侧部3,弧形侧部3将增加侧部的面积,同时又将翻炒叶11覆盖部分弧形侧部3,从而改善了弧形侧部3的翻炒效果,因此可适当降低搅拌铲1的最高转速,可将N与M的比值设为0.02-0.055。而对于,上述凹型线盘5对炒锅20的锅底2和弧形侧部3进行加热的方式,N与M的比值则可设为0.025-0.055。同样以加工功率为1800W为例,搅拌铲1的转速可在45-99r/min之间选择,不仅改善了烹饪效果,而且搅拌铲1转速的降低,也更加节能,对食物的破坏也更小。
较佳的,参照图4所示,弧形侧部3的顶部和底部的连线L与锅底2的倾角β为115至140度。实验证明,弧形侧部3的倾角β对于翻炒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在β为115至140度之间时翻炒效果较好,而提高翻炒效果,可减少搅拌铲1的转速,减少对食物的破坏,节省能源。而当倾角β大于140度时,弧形侧部3过于平坦,食物难以被翻转向锅内部,锅内侧和外侧食物混合搅拌效果较差。而倾角β小于115度时,弧形侧部3过于竖直,弧度不够明显,由于弧度作用而改善翻炒效果不是很明显。
比如,参照图4所示,倾角β为131度,加热功率为1800W,其采用的转速为45r/min,由于倾角β较为合适,因此在高功率1800W下采用低转速45r/min,仍然能够避免糊锅。
对于本实施例来说,锅底2的直径D选择140-200mm的大锅底2,然而大锅底2由于搅拌铲1边缘线速度大,因此需降低食物受力和被抛飞的效果,以免影响加热效果。参照图3所示,将翻炒叶11设计为竖直面,翻炒叶11最宽处的宽度b为10至20mm。将搅拌铲1的翻炒叶11设置为竖直面,避免翻炒叶11给予食物向上的力,避免食物被过度抛飞,将翻炒叶11最宽处的宽度设为10至20mm之间,避免过大的翻炒叶11将大部分食物推着向前走,避免食物之间挤压导致受力过大,而导致食物被破坏。另外,在该尺寸下的翻炒叶11仅将部分食物推动,而更多的食物则通过填充被推开食物而留下的空间以实现翻炒效果。
为了提高翻炒效果,同样参照图3所示,搅拌铲1具有分开的左右两个翻炒叶11,两翻炒叶11中的一个用于搅拌炒锅20中部食物,另一个则用于搅拌炒锅20侧部食物。通过两个翻炒叶11分别搅拌炒锅20中部和侧部的食物,另外将两个翻炒叶11左右设置,可避免搅拌铲1受力不均的问题。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5-6,其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实施例三图示。其与实施例二的不同在于,锅底2直径大小不同。
结合图6所示,锅底2直径D选择80-100mm的小尺寸,由于搅拌铲1边缘线速度并不很大,因此需提高食物被抛飞的效果,为此还将翻炒叶11倾斜设置,以达到将食物在搅拌过程中向上翻起的作用,由于食物会沿着倾斜面向后翻起(如图5中箭头方向所示),因此不用担心如实施例二那样食物始终被推着向前而受到挤压的问题,因此可提高翻炒叶11的最宽处宽度b至20-30mm,从而通过接触更多的食物,以提高翻炒效果。其中翻炒叶11也分为左右两个,两个翻炒叶11分别搅拌炒锅20中部和侧部的食物,另外将两个翻炒叶11左右设置,可避免搅拌铲1受力不均的问题。
较佳的,参照图5所示,弧形侧部3位于翻炒叶11的上方位置处设有向锅内部凸出的凸出部4。翻炒叶11边缘的线速度最大,因此在弧形侧部3上的食物最容易被抛飞,在弧形侧部3上设置所述的凸出部4,该凸出部4具有将容易抛飞的食物阻挡的作用,从而可在原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搅拌铲1的转速,提高翻炒效果。
另外,参照图6所示,将弧形侧部3的顶部和底部的连线L与锅底2的倾角β进一步限定为120至130度。在该度数下弧形侧部3的弧度更为合适,翻炒效果最佳。
比如参照图6所示,倾角β为124度,锅底2直径D为90mm,功率1600W,并设置所述凸出部4,其采用的转速为83r/min。虽然转速较快,然而由于锅底2直径小,翻炒叶11边缘线速度小,降低了食物被破坏的可能,且倾角β更加合适,加之设置有凸出部4,因此及时在该转速下,被翻转的食物也能快速降落以被重新加热。
上述各实施例之间的结构特征,在不产生矛盾冲突的情况下,可相互组合以得到其他实施例,得到的新的实施例,也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也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内容。
除非文中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存在术语“中心”、“横向”、“厚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因理解为,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文中如存在术语“第一”、“第二”等,那么其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如存在“多个”,那么其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文中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文中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文中如存在“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文中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文中如存在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的描述,可以理解为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包括煲体、炒锅和煲盖,所述煲体内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置在炒锅底部外侧以加热炒锅,所述煲盖上设有搅拌铲和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煲盖中部设有电机固定部以固定电机,电机固定部上设有面盖以将电机遮盖,所述电机通过间歇式启动以驱动搅拌铲搅拌炒锅内食材,所述电机工作时,所述搅拌铲的转速为N r/min,所述加热装置的功率为MW,所述N与M的比值为0.02至0.06,且所述M为1000至20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M为1200至18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煲盖还包括玻璃盖和塑料柄,电机固定部设置在塑料柄上,所述玻璃盖固定在塑料柄下部或者塑料柄下设有穿过玻璃盖的固定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电磁加热装置,电磁加热装置具有凹型线盘,凹型线盘对炒锅的锅底和侧部进行加热,所述N与M的比值为0.025-0.06。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包括锅底和弧形侧部,搅拌铲设有翻炒叶,所述翻炒叶覆盖部分弧形侧部,所述N与M的比值为0.02-0.055。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侧部的顶部和底部的连线与锅底的倾角β为115至140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侧部位于翻炒叶的上方位置处设有向锅内部凸出的凸出部。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直径为140至200mm,所述翻炒叶为竖直面,翻炒叶最宽处的宽度为10至20mm。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直径为80-100mm,所述翻炒叶倾斜设置以将食物在搅拌过程中向上翻起,翻炒叶最宽处的宽度为20-30mm。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铲具有分开的左右两个翻炒叶,两翻炒叶中的一个用于搅拌炒锅中部食物,另一个则用于搅拌炒锅侧部食物。
CN201820451805.1U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 Active CN208909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1805.1U CN208909681U (zh)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1805.1U CN208909681U (zh)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09681U true CN208909681U (zh) 2019-05-31

Family

ID=666927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51805.1U Active CN208909681U (zh)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0968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4080A (zh) * 2019-07-26 2021-02-02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炒菜机
CN112401632A (zh) * 2020-10-30 2021-02-26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锅铲组件及其控制方法
CN114081327A (zh) * 2020-08-24 2022-02-25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炒菜机烹饪粉面类食材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94080A (zh) * 2019-07-26 2021-02-02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炒菜机
CN112294080B (zh) * 2019-07-26 2022-05-03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旋转式炒菜机
CN114081327A (zh) * 2020-08-24 2022-02-25 杭州九阳小家电有限公司 一种炒菜机烹饪粉面类食材的方法
CN112401632A (zh) * 2020-10-30 2021-02-26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锅铲组件及其控制方法
CN112401632B (zh) * 2020-10-30 2023-09-15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锅铲组件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09681U (zh) 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
CN204427667U (zh) 一种自动炒锅
CN107836983B (zh) 一种自动炒菜机炒菜方法
RU154679U1 (ru) Многофункциональная хлебопечка
CN204708582U (zh) 一种高效易清洗炒菜机
CN113662424A (zh) 一种自动炒菜机
CN207341595U (zh) 一种电饭煲
CN206303748U (zh) 一种炒菜锅用搅拌叶片
CN205162867U (zh) 打蛋蒸蛋一体机
CN208909680U (zh) 一种上置搅拌铲的炒菜机
CN102973129B (zh) 一种多功能电炊具
CN202919899U (zh) 一种多功能电炊具
CN216822949U (zh) 一种带翻炒功能的电烤箱
CN205053716U (zh) 一种多功能电热锅
CN204931283U (zh) 一种可实现馒头功能的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CN210408054U (zh) 一种带有搅拌刀具的烹饪器
CN109588962B (zh) 拨片式滚筒炒菜机
CN211270218U (zh) 空气炸炒锅
CN109330345B (zh) 一种新型烹饪灶
CN210185296U (zh) 一种蒸微一体机的内胆结构
CN110811283B (zh) 粉圆烹煮制程
CN208319086U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式炉具
CN209171955U (zh) 一种烹饪锅
CN220174937U (zh) 一种搅拌机构及翻炒锅
CN205849299U (zh) 一种电饭锅搅拌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