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867926U - 一种车辆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867926U
CN208867926U CN201821620620.5U CN201821620620U CN208867926U CN 208867926 U CN208867926 U CN 208867926U CN 201821620620 U CN201821620620 U CN 201821620620U CN 208867926 U CN208867926 U CN 2088679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frame
lifting device
car
oil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206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守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E SUMHUNK SPE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E SUMHUNK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E SUMHUNK SPE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E SUMHUNK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206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8679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8679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8679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rvesting Machines For Specific Cro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运输车,其包括前车、后车以及耦合器装置;前车包括前车架、前平台以及立柱组件和前举升装置,立柱组件和前举升装置均位于前车架和前平台之间,用于支撑前平台,立柱组位于前车的前端,前举升装置位于前车的后侧;后车包括后车架、后平台以及后举升装置,后平台包括可枢转连接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第一平台和后车架之间、第二平台和后车架之间以及后平台的中部和后车架之间分别设有后举升装置,后举升装置能够举升后平台使第一平台的前端与前车架或前平台对接;耦合器装置包括设于前车架后端的第一耦合件和设于后车架前端的第二耦合件。该车辆运输车的结构简单、装车方便,可有效提高装车效率且经济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运输车。
背景技术
中置轴车辆运输列车是用来装运商品车的专用列车,由前车和后车两部分组成。其中,前车包括前车架和前平台,后车包括后车架和后平台,为了保证车辆运输车的平台能安全、顺利实现装、卸车作业,在前车架和前平台之间设有前举升装置,后车架和后平台之间设有后举升装置,通过液压驱动,控制平台的升、降。
前车在装车过程中,商品车由后车架驶入前车架,调节前举升装置使其后端向下倾斜,调节后举升装置使后平台的后端向下倾斜且后平台的前端与前平台的后端对接,商品车经后平台驶入前车的前平台,耗时较长、装车效率差。
并且现有的前车或后车在实现平台升降时,主要是通过在车架上焊接一组宽大的立柱,立柱采用C型截面,立柱内部布置液压油缸,油缸下部与立柱铰接,油缸上部与一内置于立柱内部的滑块连接,滑块与平台铰接。通过液压油缸伸缩带动滑块在立柱内部滑动,从而实现平台升、降的功能。现有的平台举升装置虽然可以实现平台升、降的功能,由于油缸内置于立柱中,油缸安装不方便,整体结构复杂笨重,用材较多、经济性差。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车方便且经济性好的车辆运输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运输车,其结构简单、装车方便,可有效提高装车效率且经济性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运输车,其包括前车、后车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前车和所述后车的耦合器装置;所述前车包括前车架、位于所述前车架上方的前平台以及立柱组件和两组对称设于所述前车架的左右两侧的前举升装置,所述立柱组件和所述前举升装置均位于所述前车架和所述前平台之间,用于支撑所述前平台,所述立柱组位于所述前车的前端,所述前举升装置位于所述前车的后侧;所述后车包括后车架、位于所述后车架上方的后平台和后举升装置,所述后平台包括可枢转连接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的枢转轴沿所述车辆运输车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后车架之间、所述第二平台和所述后车架之间以及所述后平台的中部和所述后车架之间分别设有两组对称设于所述后车架的左右两侧的所述后举升装置,所述后举升装置能够举升所述后平台使所述第一平台的前端与所述前车架或所述前平台对接;所述耦合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前车架后端的第一耦合件和设于所述后车架前端的第二耦合件。
通过前举升装置调节前车的后侧高度,通过后举升装置调节后车的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的高度,该车辆运输车的具体装车过程如下:
(1)前平台装车,通过调节前举升装置使得前平台的后侧向下倾斜,通过调节各后举升装置使得第一平台的前端与前平台的后端对接,后平台整体呈由前向后向下倾斜的结构,此时,商品车可从第二平台的后端驶入经第一平台至前平台直至前平台完成装车后,调节前举升装置使得前平台的后侧抬起至适当高度即可;
(2)前车架装车,第二平台的位置不变,仅需调整与第一平台连接的后举升装置,使得第一平台的前端与前车架的后端对接,此时,后平台整体呈中部高两端低的结构,商品车可从第二平台的后端驶入经第一平台至前车架直至前平台完成装车;
(3)后平台装车,后举升装置不动,商品车直接从第二平台的后端驶入后平台直至后平台完成装车,调整各组后举升装置,使得后平台升起至适当位置即可;
(4)后车架装车,最后商品车由后车架的后端驶入直至后车架完成装车。
由以上装车步骤可明显看出,商品车经过后平台驶入前车的前平台和前车架,此过程中,对于后车的后举升装置调节次数较少,可简化整体整车操作过程,有效提高装车效率。同时,后车的后平台分为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两部分,其中,第一平台和第二平台可在后举升装置的作用下枢转,结构简单且灵活性较好,便于第一平台的前端能够更好地与前平台或前车架的后端对接,实现商品车经后平台移动至前平台和前车架,安装方便。
耦合器装置包括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两个耦合件,其中,第一耦合件设于前车架的后端,第二耦合件设于后车架的前端,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前车和后车通过两个耦合件的耦合作用实现连接,进而实现前车对后车的拖挂。具体的,对于耦合件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通过两个耦合件的耦合作用实现前车与后车之间的连接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熟知的现有技术,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所述后平台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平台,所述第三平台可枢转连接于所述第一平台和所述第二平台之间,且各所述第三平台和所述后车架之间分别设有所述后举升装置。
可选地,所述前车架的后端还设有翻板和翻板油缸,所述翻板与所述前车架可枢转连接,且所述翻板的枢转轴沿所述车辆运输车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翻板能够在所述翻板油缸的驱动下绕其枢转轴转动并与所述第一平台的前端对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平台的前端还设有可伸缩的渡板和渡板驱动件,所述渡板能够在所述渡板驱动件的作用下沿所述车辆运输车的长度方向伸缩。
可选地,所述前举升装置包括前油缸和支撑杆,所述前油缸的一端与所述前车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的中部铰接,所述支撑杆的底端与所述前车架铰接,所述支撑杆的顶端设有滑块,所述前平台的边梁设有滑道,所述滑块可沿所述滑道滑动,所述前油缸能够推动所述支撑杆绕其底端转动以改变所述支撑杆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可选地,所述前举升装置还包括第一锁销,所述滑道还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锁销相适配的第一锁孔,各所述第一锁孔沿所述滑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锁销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锁孔并抵靠所述滑块的后端。
可选地,所述后举升装置包括后油缸和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的一端与后车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平台连接;所述伸缩组件包括滑动件和套接于所述滑动件的外侧的外套管,所述滑动件和所述外套管可在所述后油缸的作用下沿长度方向相对滑动。
可选地,所述后举升装置还包括第二锁销,所述滑动件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锁孔,所述外套管的内端为抵接端,所述第二锁销能够穿过所述第二锁孔并抵靠所述抵接端。
可选地,所述后车还包括两组对称设于所述后车架的左右两侧的限位架,所述限位架的顶端与所述后平台的中部可旋转连接,所述限位架的底端与所述后车架可旋转连接,所述限位架的转动方向为所述车辆运输车的长度方向。
可选地,所述立柱组件包括立柱、立柱油缸和滑套,所述滑套可滑动地套接于所述立柱的外侧,所述立柱的底端与所述前车架固接,所述滑套与所述前平台的前端铰接,所述立柱油缸用于推动所述滑套沿所述立柱的长度方向滑动。
可选地,所述立柱组件还包括第三锁销,所述立柱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三锁孔,所述第三锁销能够穿过所述第三锁孔并抵靠所述滑套的底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前平台装车时车辆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前车架装车时车辆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前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立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中前举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后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后举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8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前车架;2-前平台;3-后车架;4-后平台,41-第一平台,42-第二平台;51-第一耦合件,52-第二耦合件;6-立柱组件,61-立柱,62-立柱油缸,63-滑套,64-第三锁孔;7-前举升装置,71-前油缸,72-支撑杆,73-滑道,74-滑块;8-后举升装置,81-后油缸,82-滑动件,83-套管;9-翻板;10-翻板油缸;11-渡板;12-限位架;13-商品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前平台装车时车辆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前车架装车时车辆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中前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立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中前举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1中后车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后举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运输车,如图1所示,该车辆运输车包括前车、后车以及用于连接前车和后车的耦合器装置。
具体的,如图4所示,前车包括前车架1、前平台2、立柱组件6和前举升装置7,其中,前平台2位于前车架1的上方,立柱组件6和前举升装置7分别位于前车架1和前平台2之间,用于支撑前平台2,立柱组件6设于前车,的前端,用于支撑前平台2的前端,前举升装置7位于前车的后侧,用于调节前平台2的后侧高度。如图7所示,后车包括后车架3、后平台4和后举升装置8,其中,后平台4位于后车架3的上方,该后平台4包括可枢转连接的第一平台41和第二平台42,第一平台41和第二平台42之间的枢转轴沿该车辆运输车的宽度方向设置,且第一平台41朝向前车设置,第一平台41和后车架3之间、第二平台42和后车架3之间以及后平台4的中部和后车架3之间分别设有两组对称设于后车架3的左右两侧的后举升装置8,也就是说,后举升装置8一共设有两组,该后举升装置8能够举升后平台4使第一平台41的前端与前车架1或前平台2对接。
后平台4的中部和后车架3之间设有,后举升装置8,其中,后平台4的中部是指第一平台41的前端和第二平台42的后端之间的位置,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正中间位置,此处的后举升装置8的顶端可以与第一平台41的后部连接也可以与第二平台42的前部连接均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通过前举升装置7调节前车的后侧高度,通过后举升装置8调节后车的第一平台41和第二平台42的高度,该车辆运输车的具体装车过程如下:
(1)前平台2装车,如图2所示,通过调节前举升装置7使得前平台2的后侧向下倾斜,通过调节各后举升装置8使得第一平台41的前端与前平台2的后端对接,后平台4整体呈由前向后向下倾斜的结构,此时,商品车13可从第二平台42的后端驶入经第一平台41至前平台2直至前平台2完成装车后,调节前举升装置7使得前平台2的后侧抬起至适当高度即可;
(2)前车架1装车,第二平台42的位置不变,仅需调整与第一平台41连接的后举升装置8,使得第一平台41的前端与前车架1的后端对接,如图3所示,此时,后平台4整体呈中部高两端低的结构,商品车13可从第二平台42的后端驶入经第一平台41至前车架1直至前平台2完成装车;
(3)后平台4装车,后举升装置8不动,商品车13直接从第二平台42的后端驶入后平台4直至后平台4完成装车,调整各组后举升装置8,使得后平台4升起至适当位置即可;
(4)后车架3装车,最后商品车13由后车架3的后端驶入直至后车架3完成装车。
由以上装车步骤可明显看出,商品车13经过后平台4驶入前车的前平台2和前车架1,此过程中,对于后车的后举升装置8调节次数较少,可简化整体整车操作过程,有效提高装车效率。同时,后车的后平台4分为第一平台41和第二平台42两部分,其中,第一平台41和第二平台42可在后举升装置8的作用下枢转,结构简单且灵活性较好,便于第一平台41的前端能够更好地与前平台2或前车架1的后端对接,实现商品车13经后平台4移动至前平台2和前车架1,安装方便。
耦合器装置包括第一耦合件51和第二耦合件52两个耦合件,其中,第一耦合件51设于前车架1的后端,第二耦合件52设于后车架3的前端,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前车和后车通过两个耦合件的耦合作用实现连接,进而实现前车对后车的拖挂。具体的,对于耦合件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通过两个耦合件的耦合作用实现前车与后车之间的连接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熟知的现有技术,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后平台包括第一平台41和第二平台42两部分,本实施例中,还可将后平台4分成更多部分,在第一平台41和第二平台42之间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平台(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对于该第三平台的数量不做限制。第三平台与第一平台41、第二平台42之间的连接以及相邻两个第三平台之间的连接均为可枢转连接,并且各第三平台和后车架3之间分别设有上述后举升装置8,灵活性好。
前车架1的后端还设有翻板9和翻板油缸10,翻板9与前车架1可枢转连接,且翻板9的枢转轴沿车辆运输车的宽度方向设置,翻板9能够在翻板油缸10的驱动下绕其枢转轴转动并与第一平台41的前端对接。如图3所示,当对前车架1进行装车时,第一平台41的前端向下倾斜,此时,通过翻板油缸10驱动翻板9转动,使其后端与第一平台41的前端对接,该翻板9的设置便于实现前车架1与第一平台41之间的对接,使得商品车13能够从后平台4顺利驶入前车架1。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平台41的前端还设有可伸缩的渡板11和渡板驱动件(图中未示出),渡板11能够在渡板驱动件的作用下沿车辆运输车的长度方向伸缩。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在对前车进行装车时,渡板驱动件驱动渡板11向前车的方向伸出,使其更容易与前平台2或前车架1(翻板9)对接,以便于商品车13能够从后平台4顺利驶入前平台2或前车架1。具体的,对于渡板11和渡板驱动件的结构不做限定,只要该渡板11能够在渡板驱动件的作用下沿第一平台41的前端向外延伸并可向内缩回即可。
在上述实施例中,前举升装置7包括前油缸71和支撑杆72,前油缸71的一端与前车架1铰接,另一端与支撑杆72的中部铰接,支撑杆72的底端与前车架1铰接,支撑杆72的顶端设有滑块74,前平台2的边梁设有滑道73,滑块74可沿滑道73滑动,前油缸71能够推动支撑杆72绕其底端转动以改变支撑杆72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其中,前油缸71与支撑杆72的中部铰接,"中部"是支撑杆72的指顶端和底端之间的位置,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中间位置。如图6所示,当支撑杆72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增大时,前平台2的后侧上升,当支撑杆72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减小时,前平台2的后侧下降。
具体的,当前油缸71向上推动支撑杆72时,支撑杆72绕其底端转动使其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增大,支撑杆72的顶端带动滑块74沿滑道73滑动,顶端的高度增加以将前平台2顶起,直至前平台2的后部升至所需高度,该前举升装置7处于展开状态,此时,支撑杆72与前油缸71形成"人"字型结构,使前平台2处于稳定的位置。同样的,当前油缸71向下拉动支撑杆72时,支撑杆72绕其底端转动使其长度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减小,支撑杆72的顶端带动滑块74沿滑道73向反方向滑动,顶端的高度降低以将前平台2的后侧拉低,直至前平台2的后部下降到最低位置,此时,前举升装置7处于折叠状态。
两组前举升装置7设于前车架1和前平台2之间,并对称地位于该车辆运输车行进方向的左右两侧,其中,左右两侧是指车辆运输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以稳定地实现前平台2的升降。无需设置宽大的立柱61结构,可有效降低整车自重,提升经济效益,同时外形简洁、流畅并具有美观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前举升装置7还包括第一锁销,滑道73还设有多个与第一锁销相适配的第一锁孔,各第一锁孔沿滑道7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锁销能够穿过第一锁孔并抵靠滑块74的后端。当通过前油缸71推动支撑杆72使得前平台2的后侧升至所需位置后,将第一锁销穿过第一锁孔并抵靠滑块74的后端,此处,前平台2上升的过程中,支撑杆72带动滑块74沿滑道73由后向前滑动,前平台2下降的过程中,支撑杆72带动滑块74沿滑道73由前向后滑动,因此,滑块74的后端是指前平台2下降时,支撑杆72带动滑块74的移动方向,因此,第一锁销可限制该滑块74沿滑道73向前平台2下降的方向滑动,进而锁定该前举升装置7的状态,保证前平台2的状态稳定,避免在运输车辆的过程中,前平台2受到外力作用或前油缸71失效等情况使前平台2的后侧下降。
通过第一锁销和开设于滑道的第一锁孔来限制滑块74的移动,在不影响滑道强度的前提下可对滑块74进行限位,以保证前平台2处于稳定的位置,避免其后侧下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后举升装置8包括后油缸81、伸缩组件和第二锁销,伸缩组件的一端与后车架3连接,另一端与后平台4连接,具体的,伸缩组件包括滑动件82和套接于滑动件82的外侧的外套管83,滑动件82和外套管83可在后油缸81的作用下沿长度方向相对滑动,并且滑动件82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二锁孔,外套管83的内端为抵接端,第二锁销能够穿过第二锁孔并抵靠抵接端。
通过后油缸81的推动作用,滑动件82和外套管83相对滑动使伸缩组件在后车架3和后平台4之间的长度方向增加,后平台4上升,当通过后举升装置8将后平台4升高至所需位置时,将第二锁销穿过滑动件82靠近抵接端的第二锁孔内,使该第二锁销抵靠抵接端以限制滑动件82和外套管83之间的相对滑动,此时,伸缩组件的长度被锁定,后平台4处于稳定的位置;同样的,当将第二锁销撤出第二锁孔,锁定作用解除,在后油缸81的拉动作用下,滑动件82和外套管83相对滑动使伸缩组件在后车架3和后平台4之间的长度减少,后平台4下降直至最低位置。
其中,第二锁销用于锁定滑动件82和外套管83之间的相对位置,使二者在长度方向的位置固定,即伸缩组件的长度固定,进而锁定该后举升装置8的状态,保证后平台4的状态稳定,避免在运输车辆的过程中,后平台4受到外力作用或后油缸81失效等情况使后平台4下降。由于后平台4用于放置商品车13,使得各后举升装置8所受到的力较大,因此第二锁销与抵接端之间的作用力较大,本实施例中抵接端还设有加强结构,可保证该抵接端的强度,避免抵接端由于受力较大发生破坏的情况,保证运输安全。
在上述实施例中,后车还包括两组对称设于后车架3的左右两侧限位架12,该限位架12的顶端与后平台4的中部可旋转连接,限位架12的底端与后车架3可旋转连接,限位架12的转动方向为车辆运输车的长度方向。也就是说,该限位架12的转动方向为车身的前后方向,不会对后平台4的升降造成干扰,同时可对后平台4的左右方向进行限位,以保证该后平台4的稳定性,避免发生左右倾倒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立柱组件6包括立柱61、立柱油缸62和滑套63,滑套63可滑动地套接于立柱61的外侧,立柱61的底端与前车架1固接,滑套63与前平台2的前端铰接,立柱油缸62用于推动滑套63沿立柱61的长度方向滑动。在立柱61上滑动套设滑套63,通过立柱油缸62的推杆带动滑套63沿立柱61的长度方向滑动,前平台2的前端与滑套63铰接,这样,在滑套63沿立柱61的长度方向滑动的过程中,前平台2的前端随滑套63上下移动,进而实现前平台2的升降操作,前平台2的前端与立柱61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可靠,且安装方便。
在上述实施例中,立柱组件6还包括第三锁销,立柱61设有第三锁孔64,第三锁销能够穿过第三锁孔64并抵靠滑套63的底端。当通过立柱油缸62将滑套63移动至所需位置后,将第三锁销穿过与滑套63底端相邻的第三锁孔64内即可锁定该立柱组件6的状态,使得前平台2的前端位置稳定,当将第三锁销撤出第三锁孔64后,锁定作用即解除,在立柱油缸62的作用下,滑套63可沿立柱61的长度方向滑动以调节前平台2的前端高度。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车辆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车、后车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前车和所述后车的耦合器装置;
所述前车包括前车架(1)、位于所述前车架(1)上方的前平台(2)以及立柱组件(6)和两组对称设于所述前车架(1)的左右两侧的前举升装置(7),所述立柱组件(6)和所述前举升装置(7)均位于所述前车架(1)和所述前平台(2)之间,用于支撑所述前平台(2),所述立柱组件(6)位于所述前车的前端,所述前举升装置(7)位于所述前车的后侧;
所述后车包括后车架(3)、位于所述后车架(3)上方的后平台和后举升装置(8),所述后平台(4)包括可枢转连接的第一平台(41)和第二平台(42),所述第一平台(41)和所述第二平台(42)的枢转轴沿所述车辆运输车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平台(41)和所述后车架(3)之间、所述第二平台(42)和所述后车架(3)之间以及所述后平台(4)的中部和所述后车架(3)之间分别设有两组对称设于所述后车架(3)的左右两侧的所述后举升装置(8),所述后举升装置(8)能够举升所述后平台(4)使所述第一平台(41)的前端与所述前车架(1)或所述前平台(2)对接;
所述耦合器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前车架(1)后端的第一耦合件(51)和设于所述后车架(3)前端的第二耦合件(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平台(4)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平台,所述第三平台可枢转连接于所述第一平台(41)和所述第二平台(42)之间,且各所述第三平台和所述后车架(3)之间分别设有所述后举升装置(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车架(1)的后端还设有翻板(9)和翻板油缸(10),所述翻板(9)与所述前车架(1)可枢转连接,且所述翻板(9)的枢转轴沿所述车辆运输车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翻板(9)能够在所述翻板油缸(10)的驱动下绕其枢转轴转动并与所述第一平台(41)的前端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41)的前端还设有可伸缩的渡板(11)和渡板驱动件,所述渡板(11)能够在所述渡板驱动件的作用下沿所述车辆运输车的长度方向伸缩。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举升装置(7)包括前油缸(71)和支撑杆(72),所述前油缸(71)的一端与所述前车架(1)铰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72)的中部铰接,所述支撑杆(72)的底端与所述前车架(1)铰接,所述支撑杆(72)的顶端设有滑块(74),所述前平台(2)的边梁设有滑道(73),所述滑块(74)可沿所述滑道(73)滑动,所述前油缸(71)能够推动所述支撑杆(72)绕其底端转动以改变所述支撑杆(72)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举升装置(7)还包括第一锁销,所述滑道(73)还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一锁销相适配的第一锁孔,各所述第一锁孔沿所述滑道(7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锁销能够穿过所述第一锁孔并抵靠所述滑块(74)的后端。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举升装置(8)包括后油缸(81)和伸缩组件,所述伸缩组件的一端与后车架(3)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后平台(4)连接;
所述伸缩组件包括滑动件(82)和套接于所述滑动件(82)的外侧的外套管(83),所述滑动件(82)和所述外套管(83)可在所述后油缸(81)的作用下沿长度方向相对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举升装置(8)还包括第二锁销,所述滑动件(82)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锁孔,所述外套管(83)的内端为抵接端,所述第二锁销能够穿过所述第二锁孔并抵靠所述抵接端。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还包括两组对称设于所述后车架(3)的左右两侧的限位架(12),所述限位架(12)的顶端与所述后平台(4)的中部可旋转连接,所述限位架(12)的底端与所述后车架(3)可旋转连接,所述限位架(12)的转动方向为所述车辆运输车的长度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车辆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组件(6)包括立柱(61)、立柱油缸(62)和滑套(63),所述滑套(63)可滑动地套接于所述立柱(61)的外侧,所述立柱(61)的底端与所述前车架(1)固接,所述滑套(63)与所述前平台(2)的前端铰接,所述立柱油缸(62)用于推动所述滑套(63)沿所述立柱(61)的长度方向滑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组件(6)还包括第三锁销,所述立柱(61)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个第三锁孔(64),所述第三锁销能够穿过所述第三锁孔(64)并抵靠所述滑套(63)的底端。
CN201821620620.5U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车辆运输车 Active CN2088679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20620.5U CN208867926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车辆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20620.5U CN208867926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车辆运输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867926U true CN208867926U (zh) 2019-05-17

Family

ID=66469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20620.5U Active CN208867926U (zh) 2018-09-30 2018-09-30 一种车辆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8679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2709A (zh) * 2020-01-02 2020-05-15 济南圆纯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轿运车
CN114834343A (zh) * 2022-06-15 2022-08-02 眉山中车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机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2709A (zh) * 2020-01-02 2020-05-15 济南圆纯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轿运车
CN111152709B (zh) * 2020-01-02 2021-05-18 威海汇晟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轿运车
CN114834343A (zh) * 2022-06-15 2022-08-02 眉山中车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升降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500245U (zh) 一种安全便捷双剪叉式手动液压平台车
AU2018377139B2 (en) Pallet shelfing apparatus
US9840180B2 (en) Repositionable load carrying tray assembly for a vehicle
CN208867926U (zh) 一种车辆运输车
US7942621B2 (en) Container loading apparatus
AU2015230674A1 (en) Straddle carriers
CN107472464B (zh) 一种旅客登船桥接船通道
CN104999953A (zh) 一种汽车起重尾板结构
CN106564830B (zh) 胶轮车高位推移式自卸装置
CN101830191B (zh) 集装箱双侧装卸车
CN208915373U (zh) 一种折叠式登船装置
CN102923616B (zh) 装载机自装卸作业机构
CN208867927U (zh) 一种车辆运输车及其平台举升装置
CN205476817U (zh) 一种眼帘式机库篷房
US2346554A (en) Canopy and articulated frame
CN208867928U (zh) 一种车辆运输车
CN110962726A (zh) 一种车辆运输车
CN105143588B (zh) 成组梯、特别是消防梯以及装备有这种成组梯的车辆
CN110526137A (zh) 一种自移动快速架设塔式起重机
CN201647943U (zh) 五节折叠式集装箱吊臂装置
CN104692150B (zh) 一种液压翻车机
CN208896950U (zh) 一种升降装置以及具有该升降装置的车辆运输车
CN204452834U (zh) 自卸舶外架复合折叠式皮带输送装置
CN109050799B (zh) 一种折叠式登船装置
US20180265140A1 (en) Gate Lif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