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762076U - 叉车和叉车的起升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叉车和叉车的起升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762076U
CN208762076U CN201821396636.2U CN201821396636U CN208762076U CN 208762076 U CN208762076 U CN 208762076U CN 201821396636 U CN201821396636 U CN 201821396636U CN 208762076 U CN208762076 U CN 208762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bar
fork
pallet fork
support
fork tru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9663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玉友
程帮胜
曹保卫
李人武
冯文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9663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762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762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762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叉车和叉车的起升机构,叉车包括:车身;货叉,货叉可升降地安装在车身上,货叉具有与车身相连的连接端和远离车身的自由端;起升机构,起升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货叉可枢转地连接且另一端适于可滑动地支撑在地面上,第一支撑杆与货叉的连接处邻近货叉的连接端;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车身可枢转地连接且另一端与货叉可滑动且可转动地相连,第二支撑杆与货叉的连接处邻近货叉的自由端,第二支撑杆的中部与第一支撑杆的中部可枢转地连接,第一支撑杆包括两个子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夹持在两个子支撑杆之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具有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叉车和叉车的起升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叉车和叉车的起升机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叉车,在升降过程中货叉前后两端的高度易出现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的情况,导致货叉不能平稳的搬运货物,不便于叉车叉装货物,影响叉车的使用性能,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叉车,该叉车具有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叉车的起升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叉车,所述叉车包括:车身;货叉,所述货叉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货叉具有与所述车身相连的连接端和远离所述车身的自由端;起升机构,所述起升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货叉可枢转地连接且另一端适于可滑动地支撑在地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货叉的连接处邻近所述货叉的连接端;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车身可枢转地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货叉可滑动且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货叉的连接处邻近所述货叉的自由端,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部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两个子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夹持在两个所述子支撑杆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具有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叉车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车身的下端且另一端设有滚轮,所述货叉支撑在所述滚轮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货叉的连接端可枢转地相连且另一端设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适于可滚动地支撑在地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滚轮适于穿过两个所述子支撑杆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轮为两个且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通过转轴可枢转地连接,所述转轴距离所述第一支撑杆支撑在地面上的一端的距离大于所述转轴距离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货叉相连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两个所述子支撑杆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货叉的下表面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容纳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货叉包括两个叉肢,所述起升机构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叉肢下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货叉的长度大于等于2400毫米,最大起升高度大于等于500毫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叉车为拣选车或托盘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叉车的起升机构,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叉车的货叉可枢转地连接且另一端适于可滑动地支撑在地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货叉的连接处邻近所述货叉的连接端;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叉车的车身可枢转地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货叉可滑动且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货叉的连接处邻近所述货叉的自由端,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部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两个子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夹持在两个所述子支撑杆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的起升机构,具有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的局部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的局部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的货叉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的第一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的第二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叉车1、车身100、连接板110、滑槽120、货叉200、连接端201、自由端202、容纳槽210、叉肢220、安装板230、第一立板231、第二立板232、导向轮233、起升机构300、第一支撑杆310、子支撑杆311、支撑轮320、加强筋330、第二支撑杆340、安装座341、滚轮350、驱动装置400、地面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1。
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1包括车身100、货叉200和起升机构300。
货叉200可升降地安装在车身100上(上下方向如图1和图2中的箭头A所示),货叉200具有与车身100相连的连接端201和远离车身100的自由端201。起升机构300包括第一支撑杆310和第二支撑杆340,第一支撑杆310的一端与货叉200可枢转地连接且另一端适于可滑动地支撑在地面2上,第一支撑杆310与货叉200的连接处邻近货叉200的连接端201。第二支撑杆340的一端与车身100可枢转地连接且另一端与货叉200可滑动且可转动地相连,第二支撑杆340与货叉200的连接处邻近货叉200的自由端,第二支撑杆340的中部与第一支撑杆310的中部可枢转地连接,第一支撑杆310包括两个子支撑杆311,第二支撑杆340夹持在两个子支撑杆311之间。
这里需要理解的是,第二支撑杆340的中部位于第二支撑杆340的两端之间,第一支撑杆310的中部位于第一支撑杆310的两端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1,通过设置起升机构300,使第二支撑杆340的中部与第一支撑杆310的中部可枢转地连接,这样第一支撑杆310和第二支撑杆340构成了X型交叉的结构,通过利用第一支撑杆310和第二支撑杆340的枢转连接,便于实现起升机构300对货叉200的支撑效果,在货叉200升降的过程中,第一支撑杆310和第二支撑杆340可以分别在邻近货叉200两端的位置分别对货叉200进行支撑,可以使货叉200的受力更加的均衡,可以防止货叉200在搬运货物时发生晃动,便于货叉200平稳地搬运货物,便于提高叉车1的工作稳定性。
并且,通过将第一支撑杆310和第二支撑杆340构成X型交叉的结构,在邻近货叉200两端的位置分别对货叉200进行支撑,可以保证货叉200在升降过程中连接端201和自由端202的高度始终保持一致,避免出现连接端201和自由端202高低不一致的情况,不仅可以使货叉200的受力更加均匀,便于提高叉车的结构稳定性,而且便于货物在货叉200上水平放置,避免货物发生倾斜而导致货物从货叉200上跌落,便于提高货物放置的安全性,便于提高叉车1的工作可靠性。
此外,通过使第一支撑杆310包括两个子支撑杆311,第二支撑杆340夹持在两个子支撑杆311之间,相比相关技术中的叉车,在货叉200下降到最低位置时,两个子支撑杆311可以避让第二支撑杆340,使第二支撑杆340可以完全容纳在两个子支撑杆311之间,避免第一支撑杆310和第二支撑杆340产生干涉,这样便于降低货叉200可下降的最低高度,便于减小货叉200与地面2之间的距离,便于货叉200顺畅地叉装货物,不仅便于用户的使用,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便于提高叉车1的工作适应性,提高叉车1的工作效率。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1具有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等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叉车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1包括车身100、货叉200和起升机构300。
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二支撑杆340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车身100的下端且另一端设有滚轮350,货叉200支撑在滚轮350上。这样滚轮350可以将第二支撑杆340与货叉200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第二支撑杆340和货叉200之间的摩擦力,便于第二支撑杆340相对货叉200顺畅地滑动。
可选地,如图4所示,第一支撑杆310的一端与货叉200的连接端201可枢转地相连且另一端设有支撑轮320,支撑轮320适于可滚动地支撑在地面2上。这样滚轮350可以将第一支撑杆310与地面2之间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减小第一支撑杆310和地面2之间的摩擦力,便于第一支撑杆310在地面2上顺畅地进行移动。
更为具体地,滚轮350适于穿过两个子支撑杆311之间。这样在货叉200下降到最低位置时,滚轮350可以容纳在两个子支撑杆311之间,避免滚轮350与第一支撑杆310发生干涉,进一步便于降低货叉200可下降的最低高度。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支撑轮320为两个且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具体而言,两个支撑轮320可以前后排列或左右排列(前后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B所示,左右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C所示),前后排列时两个支撑轮320位于两个子支撑杆311之间,左右排列时两个支撑轮320分别位于两个子支撑杆311的外侧。这样可以利用两个支撑轮320对第一支撑杆310进行支撑,使第一支撑杆310的受力更加均匀,进一步便于第一支撑杆310顺畅地在地面上移动。
具体地,第一支撑杆310与第二支撑杆340的中部通过转轴可枢转地连接,所述转轴距离第一支撑杆310支撑在地面2上的一端的距离大于所述转轴距离第二支撑杆340与货叉200相连的一端。这样在货叉200下降到最低位置时,便于第二支撑杆340顺利地容纳在两个子支撑杆311之间,避免第二支撑杆340与第一支撑杆310发生干涉,进一步便于降低货叉200可下降的最低高度。
可选地,如图7所示,两个子支撑杆311之间连接有加强筋330。这样便于增大第一支撑杆310的强度和刚性,便于提高第一支撑杆310的结构可靠性和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5所示,货叉200的下表面设有用于避让第一支撑杆310和第二支撑杆340的容纳槽210。这样在货叉200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第一支撑杆310和第二支撑杆340可以收纳在货叉200的容纳槽210内,便于减小第一支撑杆310和第二支撑杆340所占用的空间,进一步便于减小货叉200与地面2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如图6所示,货叉200包括两个叉肢220,起升机构300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叉肢220下方。这样可以提高货叉200在升降过程中的受力均匀性,便于使货叉200的移动更加的平稳可靠。
具体地,如图1-图8所示,车身100上设有连接板110,第二支撑杆340通过转轴与连接板110可转动地连接。第二支撑杆340上设有安装座341,滚轮350安装在安装座341上。
可选地,货叉200还包括安装板230,安装板230包括第一立板231和两个第二立板232,每个第二立板232上分别设有导向轮233,车身100上设有滑槽120,导向轮233可滑动地配合在滑槽120内。这样不仅便于减小货叉200与车身100之间的摩擦力,而且可以利用导向轮233对货叉200的移动进行导向。
可选地,如图1所示,叉车1还包括驱动装置400,驱动装置400用于驱动货叉200的升降移动,驱动装置400通过链条与货叉200传动连接。这样便于驱动装置400对货叉200的升降动作进行驱动。
具体地,货叉200的长度大于等于2400毫米,最大起升高度大于等于500毫米。这样便于货叉200搬运体积较大的货物,便于货叉200将货物搬运到较高的高度,进一步便于提高叉车1的工作性能。
可选地,叉车1为拣选车或托盘车。这样便于拣选车或托盘车的货叉200在移动中保持水平,便于提高货叉200在升降过程中移动的平稳性,便于提高拣选车或托盘车的工作可靠性和稳定性。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的起升机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的起升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叉车的货叉可枢转地连接且另一端适于可滑动地支撑在地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货叉的连接处邻近所述货叉的连接端;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叉车的车身可枢转地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货叉可滑动且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货叉的连接处邻近所述货叉的自由端,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部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两个子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夹持在两个所述子支撑杆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的起升机构,具有使用方便、可靠性高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叉车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
货叉,所述货叉可升降地安装在所述车身上,所述货叉具有与所述车身相连的连接端和远离所述车身的自由端;
起升机构,所述起升机构包括:
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货叉可枢转地连接且另一端适于可滑动地支撑在地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货叉的连接处邻近所述货叉的连接端;
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车身可枢转地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货叉可滑动且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货叉的连接处邻近所述货叉的自由端,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部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两个子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夹持在两个所述子支撑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在所述车身的下端且另一端设有滚轮,所述货叉支撑在所述滚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货叉的连接端可枢转地相连且另一端设有支撑轮,所述支撑轮适于可滚动地支撑在地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适于穿过两个所述子支撑杆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轮为两个且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通过转轴可枢转地连接,所述转轴距离所述第一支撑杆支撑在地面上的一端的距离大于所述转轴距离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货叉相连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子支撑杆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叉的下表面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容纳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叉包括两个叉肢,所述起升机构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叉肢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货叉的长度大于等于2400毫米,最大起升高度大于等于500毫米。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车为拣选车或托盘车。
12.一种叉车的起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叉车的货叉可枢转地连接且另一端适于可滑动地支撑在地面上,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货叉的连接处邻近所述货叉的连接端;
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所述叉车的车身可枢转地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货叉可滑动且可转动地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与所述货叉的连接处邻近所述货叉的自由端,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中部可枢转地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两个子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夹持在两个所述子支撑杆之间。
CN201821396636.2U 2018-08-28 2018-08-28 叉车和叉车的起升机构 Active CN208762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96636.2U CN208762076U (zh) 2018-08-28 2018-08-28 叉车和叉车的起升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96636.2U CN208762076U (zh) 2018-08-28 2018-08-28 叉车和叉车的起升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762076U true CN208762076U (zh) 2019-04-19

Family

ID=66133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96636.2U Active CN208762076U (zh) 2018-08-28 2018-08-28 叉车和叉车的起升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7620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7816A (zh) * 2020-01-14 2020-04-17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升降式货叉、叉车及货物转运系统
CN114057137A (zh) * 2021-11-10 2022-02-18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货架承重的叉车头及三向叉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7816A (zh) * 2020-01-14 2020-04-17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升降式货叉、叉车及货物转运系统
CN114057137A (zh) * 2021-11-10 2022-02-18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货架承重的叉车头及三向叉车
CN114057137B (zh) * 2021-11-10 2024-01-12 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货架承重的叉车头及三向叉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62076U (zh) 叉车和叉车的起升机构
CN102887317B (zh) 移载装置以及移载方法
CN214734219U (zh) 一种快速装卸货物的托盘叉车
US3814456A (en) Fork lift truck
CN209052114U (zh) 一种用于小型农户粮食收购现场的收粮机
CN209554731U (zh) 一种原料药生产车间用蓄电池平衡重式叉车
CN207000517U (zh) 一种省力手推车
CN205022637U (zh) 一种布卷卸运车
CN112722023B (zh) 一种可移动的称重手推小车
CN201793652U (zh) 一种金属热处理生产中使用的装卸料机
CN209737481U (zh) 刺花机针板装卸用的小车结构
CN211809681U (zh) 多功能转运小车
CN210029917U (zh) 便捷式叉车
CN207876688U (zh) 一种板材装卸用载板车
CN208069698U (zh) 一种摇把调高式的施工推车
CN202729443U (zh) 一种永磁小推车式放线装置
CN212198383U (zh) 一种新型单缸式高升程搬运车
CN212222337U (zh) 一种新型手动式高升程搬运车
CN216882575U (zh) 瓶体装配流水线
CN217778692U (zh) 轮胎转运车
CN218619264U (zh) 一种钢瓶装载机
CN210311994U (zh) 一种接料机构
CN208931382U (zh) 一种油漆桶搬运车
CN212473730U (zh) 运输机器人的货架结构
CN214218084U (zh) 一种小车底座总成、车载云梯及云梯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