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99977U - 衔接器及使用该衔接器的传输设备 - Google Patents

衔接器及使用该衔接器的传输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99977U
CN208699977U CN201821369271.4U CN201821369271U CN208699977U CN 208699977 U CN208699977 U CN 208699977U CN 201821369271 U CN201821369271 U CN 201821369271U CN 208699977 U CN208699977 U CN 2086999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adapter
transmitting device
mounting
mounting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6927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世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Lian (wa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Lian (w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Lian (wa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Lian (wa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6927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999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999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999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衔接器,该衔接器应用于传输设备中,传输设备包括第一传输装置和第二传输装置,衔接器包括一转轴和分别连接于转轴两端的两个安装座,转轴与安装座转动连接,每个安装座上开设有安装孔,两个安装座分别通过对应的安装孔连接第一传输装置的两侧,转轴上固设多个橡胶圈组,每个橡胶圈组包括两个并列套设于转轴上的橡胶圈,每个橡胶圈组的两个橡胶圈之间套设一硅胶带,硅胶带用于连接所述转轴和第二传输装置的滚筒。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设备,包括第一传输装置、第二传输装置和衔接器。本实用新型很好的解决了设备之间的高度差及间隙问题带来的产品流水线堆积问题,减少了人力浪费和搬运浪费。

Description

衔接器及使用该衔接器的传输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衔接器及使用该衔接器的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现有的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很多工序之间使用流水线进行物料传输,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自动化生产。
但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上下游的设备由于设备自身结构的限制,很难达到无缝连接,甚至存在较大的间隙,并且,不同设备的传送带固定位置不同,存在高度差,使得物料不能很好的从一个设备传输至另一个设备中,造成流水线中途物料堆积,需要人工进行搬运,造成搬运浪费、人力浪费及堆积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针对现有的流水线生产中,由于设备之间存在间隙和高度差,导致物料无法顺利传输的问题,提供一种衔接器及使用该衔接器的传输设备。
一种衔接器,应用于传输设备中,所述传输设备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传输装置和第二传输装置,所述衔接器包括一转轴和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两端的两个安装座,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每个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座分别通过对应的安装孔连接所述第一传输装置末端的两侧,所述转轴上固设多个橡胶圈组,每个所述橡胶圈组包括两个并列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橡胶圈,每个所述橡胶圈组的两个橡胶圈之间套设一硅胶带,所述硅胶带用于连接所述转轴和所述第二传输装置末端的滚筒。
进一步的,上述衔接器,其中,所述转轴包括轴筒和设于所述轴筒两端的固定轴,所述轴筒与所述固定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固定轴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衔接器,其中,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轴适配的固定孔,所述固定轴通过所述固定孔上的橡胶座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衔接器,其中,每个所述安装座上开设多个所述固定孔,通过改变与所述转轴连接的固定孔调整所述转轴的位置。
进一步的,上述衔接器,其中,所述安装座包括一安装部和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上的连接部,所述安装部上开有两个所述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衔接器,其中,所述硅胶带设置3个,且间距相等。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设备,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传输装置和第二传输装置,以及上述衔接器,所述衔接器的两个安装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末端的两侧,所述第二传输装置远离所述转轴的滚筒通过所述硅胶带与所述转轴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传输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传输装置末端的两侧分别设置多个安装位置点,所述安装座固定于任意一所述安装位置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两个传输装置之间设置衔接器来弥补两个传输装置之间的间隙和高度差,使得物料可以平稳的由上游传输装置流转至下游传输装置,很好的解决了设备之间的高度差及间隙问题带来的产品流水线堆积问题,减少了人力浪费和搬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输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输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衔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该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传输设备,包括第一传输装置10、第二传输装置20以及位于第一传输装置10和第二传输装置20之间的衔接器30,该衔接器30固定于第一传输装置10上。该第一传输装置10和第二传输装置20分别位于物料传输流水线上的相邻位置,物料从第一传输装置10传送至第二传输装置20上。第一传输装置10和第二传输装置20分别设有一传输物料的传送带40,该传送带40通过对应装置两端的滚筒50的驱动下转动。该第一传输装置10和第二传输装置20例如分别为FOG绑定设备和UV固化设备,电子产品经过bonding工艺后传输至UV固化设备内进行UV固化。由于FOG 绑定设备的高度高于UV固化设备的高度,且两个设备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因此通过该衔接器30的设计,可填充第一传输装置和第二传输装置之间的间隙,使得物料可以平稳的由上游流转至下游工序。
如图3所示,该衔接器30包括一转轴31和分别连接于转轴31两端的两个安装座32。该转轴31与安装座32转动连接。两个安装座32分别固定在第一传输装置10末端的两侧。具体的,每个安装座32包括一安装部321和固定于该安装部321上的连接部322,该安装部321上开有两个安装孔33,两个安装孔33分别位于连接部322的两侧。该安装孔33例如为螺栓孔,通过螺栓可将该安装座32安装在第一传输装置10上。该连接部322一体成型于该安装部321的中部,其一端与安装部32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转轴31的端部连接。该连接部322的长度可根据第一传输装置10和第二传输装置20之间的间隙确定,当该间隙较大时,可加长该连接部322的长度,以使转轴31位于该第一传输装置10和第二传输装置20之间的合适位置。
该转轴包括轴筒311和分别设于轴筒311两端的固定轴312,该轴筒311与固定轴312通过轴承连接,实现轴筒311的自由转动。该固定轴312与该连接部322固定连接,具体实施时,可在安装座32上开设有与该固定轴312适配的固定孔34,并在该固定孔34上固定一橡胶座35,该固定轴312固定在该橡胶座35内。
该转轴31上固设多个均匀分布的橡胶圈组36,如本实施例中设置3个橡胶圈组36,每个橡胶圈组36包括两个并列套设于轴筒311上的橡胶圈361,每个橡胶圈组36的两个橡胶圈361之间设置一硅胶带37,该橡胶圈组36起到定位作用,以及起到限定硅胶带37移动的作用。每个硅胶带37均紧套设在转轴31 和第二传输装置20末端的滚筒上,该末端的滚筒即为该第二传输装置20远离该转轴31的一个滚筒。由于第一传输装置10与第二传输装置20存在高度差,该硅胶带37呈倾斜状态,即该硅胶带37的表面从转轴31向第二传输装置末端滚筒的方向逐渐降低,以形成一平缓过渡的承载面,运输的产品放置在承载面上。本实施例中该橡胶圈组36设置3个,且间距相等,对应的该硅胶带37也同样设置3个,以便于产品稳定的放置在该硅胶带37上。
运输产品时,产品从第一传输装置10传输至转轴31上,并且,第二传输装置工作时,在第二装置的滚筒的转动作用下带动硅胶带37和转轴31转动,产品传输至第二传输装置20中且位于该硅胶带37上,并随着硅胶带37移动,从而实现产品的运输。采用硅胶带延伸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将高低差、间隙较大的两节流水线连接在一起,使得物料可以平稳的由上游流转至下游工序,并且,通过硅胶带承载产品,方便工作人员取放,尤其是针对薄片材料的产品(如玻璃)。
进一步的,每个安装座32上开设多个并列的固定孔34,通过改变转轴31 连接的固定孔33的连接调整转轴31的位置。例如,本实施例中,每个安装座 32上开设两个固定孔33,两个安装座32上的固定孔34相对设置,通过将转轴连接在不同的固定孔34上,可实现水平方向上调整转轴31的位置的目的。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在两个安装座32的相对的固定孔上分别固定一转轴,即设置两个转轴31,其可适用于第一传输装置10和第二传输装置20之间的间隙较大时的情况。
本实施例通过在两个传输装置之间设置衔接器来弥补两个传输装置之间的间隙和高度差,使得物料可以平稳的由上游传输装置流转至下游传输装置,很好的解决高度差及间隙问题带来的产品流水线堆积问题,减少了人力浪费和搬运浪费。
进一步的,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该第一传输装置10末端的两侧还可分别设置多个安装位置点,安装座32固定于任意一安装位置点上。具体的每个安装点设置两个安装孔,该安装点上两个安装孔的位置分别与安装座上的两个安装孔的位置对应。通过将衔接器30在第一传输装置10的不同安装位置点,可上下调整衔接器的位置,以使该衔接器的高度适中。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衔接器,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传输设备中,所述传输设备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传输装置和第二传输装置,所述衔接器包括一转轴和分别连接于所述转轴两端的两个安装座,所述转轴与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每个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座分别通过对应的安装孔连接所述第一传输装置末端的两侧,所述转轴上固设多个橡胶圈组,每个所述橡胶圈组包括两个并列套设于所述转轴上的橡胶圈,每个所述橡胶圈组的两个橡胶圈之间套设一硅胶带,所述硅胶带用于连接所述转轴和所述第二传输装置末端的滚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轴筒和设于所述轴筒两端的固定轴,所述轴筒与所述固定轴通过轴承连接,所述固定轴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轴适配的固定孔,所述固定轴通过所述固定孔上的橡胶座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衔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安装座上开设多个所述固定孔,通过改变与所述转轴连接的固定孔调整所述转轴的位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一安装部和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上的连接部,所述安装部上开有两个所述安装孔,两个所述安装孔分别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两侧,所述连接部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带设置3个,且间距相等。
7.一种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依序设置的第一传输装置和第二传输装置,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衔接器,所述衔接器的两个安装座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末端的两侧,所述第二传输装置远离所述转轴的滚筒通过所述硅胶带与所述转轴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装置末端的两侧分别设置多个安装位置点,所述安装座固定于任意一所述安装位置点。
CN201821369271.4U 2018-08-23 2018-08-23 衔接器及使用该衔接器的传输设备 Active CN2086999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69271.4U CN208699977U (zh) 2018-08-23 2018-08-23 衔接器及使用该衔接器的传输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69271.4U CN208699977U (zh) 2018-08-23 2018-08-23 衔接器及使用该衔接器的传输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99977U true CN208699977U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44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69271.4U Active CN208699977U (zh) 2018-08-23 2018-08-23 衔接器及使用该衔接器的传输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999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640795B (zh) 适应传送带拐弯的定位传送机脱离式安装部件
CN101844702B (zh) 翻板机
CN208699977U (zh) 衔接器及使用该衔接器的传输设备
WO2020140629A1 (zh) 皮带输送机
JP2010206037A (ja) 基板搬送装置
CN207375335U (zh) 玻璃基板传送装置及玻璃基板清洗设备
CN107902325B (zh) Pcb板生产用承托装置
KR101131181B1 (ko) 기판이송장치
CN207293572U (zh) 一种传送装置及玻璃生产装置
JP4842746B2 (ja) 基板搬送装置
CN203612641U (zh) 一种立式行走自动扫描流水设备
CN202790457U (zh) 传动箱和测试设备
KR100718706B1 (ko) 동력분기식 수직운반장치
CN213621907U (zh) 家具板材输送线
CN103144963A (zh) 一种用于玻璃基板传输的滚轮及玻璃基板传输装置
CN104816947A (zh) 液晶面板传送装置
CN212420006U (zh) 一种线路板移载机构
CN219278528U (zh) 一种输送线
CN204896921U (zh) 一种传送装置
JP2012136302A (ja) 球体駆動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搬送装置
JP2005289585A (ja) ベルトコンベヤ
CN217599555U (zh) 无缝连接的太阳能电池片传输皮带线
CN212355305U (zh) 一种用于爬坡输送的弧段辊道传动装置
CN218369931U (zh) 一种磁性材料加工生产用添料装置
CN207810425U (zh) 物流滚筒传送流水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