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94292U - 一种分液水封一体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液水封一体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94292U
CN208694292U CN201820979581.1U CN201820979581U CN208694292U CN 208694292 U CN208694292 U CN 208694292U CN 201820979581 U CN201820979581 U CN 201820979581U CN 208694292 U CN208694292 U CN 208694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let
liquid separation
pod
water seal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795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Kasen Petroleum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Kasen Petroleum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Kasen Petroleum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nan Kasen Petroleum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795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94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94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942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液水封一体罐,属于火炬系统装置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分液腔分离气体中液滴不充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进气管下端外围套设有向上开口第一导流罩,第一导流罩下端开设有若干通孔,第一导流罩外套设有向下开口第二导流罩,第一导流罩内壁与第一进气管外壁形成第一导流通道,第一导流罩外壁与第二导流罩内壁形成与第一导流通道相互连通的第二导流通道,第一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和第一进气管设置的导流片的一端与内壁相连接,导流片的另一端悬空并向下倾斜;第二进气口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进气管,第二进气管下方设置有注入有水封液的水封槽,第二进气管伸入水封液中。

Description

一种分液水封一体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炬系统封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分液水封一体罐。
背景技术
在石化、石油、油田、炼油、化工、冶金行业中,均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如不经处理直接向大气中排放,则会严重污染环境,对具有利用价值的废气一般均实行回收利用,以提高资源利用率,而对无利用价值或回收过程中出现故障时必须进行燃烧排放,以保证回收系统的正常工作和保护环境。
现在,通常利用火炬燃烧无利用价值的废气进行燃烧排放,常在火炬系统中设置分液腔和水封腔,水封腔是防止火炬回火及空气倒流的关键设备,分液腔通过分离气体中的液体是防止下火雨的关键设备,现有的分液腔内通过设置折流板的方式使气体中的液滴吸附在折流板上,但是气体在分液腔中不能充分与折流板进行接触,对气体中液滴分离不彻底,导致气体突破水封面后进行到火炬中燃烧,导致下火雨;并且分液腔中的冷凝液通过人工开启阀门的方式排出分液腔,导致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分液腔分离气体中液滴不充分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液水封一体罐,其目的是,增加气体在分液腔的停留时间,气体充分与导流板接触,使气体中的液滴吸附在导流板,在重力的作用下,在分液腔的底部进行集中收集,并且当冷凝液蓄积到一定程度后自动排水,不需要额外人力进行冷凝液的排出。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分液水封一体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内设置有隔板将罐体分为水封腔和分液腔,所述分液腔上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水封腔上端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和第二进气口通过连接管相互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下端连接有第一进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下端外围套设有向上开口第一导流罩,所述第一导流罩下端开设有若干通孔,所述第一导流罩外套设有向下开口第二导流罩,所述第一导流罩内壁与第一进气管外壁形成第一导流通道,所述第一导流罩外壁与第二导流罩内壁形成与第一导流通道相互连通的第二导流通道,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内壁、第一导流通道的内壁和第二导流通道的内壁均设置有若干导流片,导流片的一端与内壁相连接,导流片的另一端悬空并向下倾斜;所述第二进气口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下方设置有注入有水封液的水封槽,所述第二进气管伸入水封液中。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罩的下端设置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套设有扇叶,采用该技术方案后,从第一进气管进入的废气通过扇叶,带动扇叶旋转,使扇叶冷凝废气中的液滴并使液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脱离扇叶表面,使液滴进入到第一导流罩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分液腔上段设置有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开设有若干折流孔,采用该技术方案后,
优选的,所述折流孔的截面形状呈“s”形,采用该技术方案后,增加废气与折流板的接触面积,使废气的液滴与折流孔的内壁进行冷凝,使废气的分液更充分。
优选的,所述分液腔下端设置有排凝口,所述排凝口上段设置有排凝管,所述排凝管外套设有下端为敞口的浮子,所述浮子上底的中间设置有与排凝管相互匹配的套管,所述套管下端侧壁开设有第一开口,所述排凝管上端开有与第一开口相互匹配的第二开口,采用该技术方案后,通过第二开口的开启与闭合实现了分液腔内蓄积的冷凝液自动排出,无水自动闭合,同时有效避免了废气直接通过排凝管排出到罐体外。
优选的,所述套管内壁开设有滑槽,所述排凝管外壁开设有与滑槽相互匹配的滑块,采用该技术方案后,保证了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在竖直方向移动时,不会出现位置偏差的情况,保证了第一开口上移的过程中,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能保持重合。
优选的,所述滑槽条数为2-4条,排凝管设置有与滑槽一一对应的滑块,所述滑槽为燕尾槽,所述滑块为燕尾块,采用该技术方案后,保证了套管在排凝管外上下移动时,套管移动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罐体下端设置有贯穿隔板的蒸汽管,所述蒸汽管的一端设置有蒸汽入口,所述蒸汽管的另一端设置有蒸汽出口,采用该技术方案后,以蒸汽伴热的形式防止冬季冷凝液结冰,影响冷凝液的及时排除。
优选的,所述水封腔上端设置有补水口,所述水封腔的下端设置有排水口,采用该技术方案后,保证水封槽内水封液充足,保证水封的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进气管,第一导流通道、第二导流通道和导流板,增加废气在分液腔内的停留时间,并与导流片充分接触,将废气中的液滴进行充分分离。
2、在第一导流罩的下端设置有固定销,固定销上端套设有扇叶,从第一进气管进入的废气通过扇叶,带动扇叶旋转,使扇叶冷凝废气中的液滴并使液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脱离扇叶表面,使液滴进入到第一导流罩的下端,
3、在分液腔上段增设折流板,折流板开设有若干折流孔,并且折流孔呈“s”形,增加废气与折流板的接触面积,折流孔内冷凝的水滴从折流孔的下端进入到分液腔的下端。
4、套管开设有第一开口,排凝管开设有第二开口,通过浮子在冷凝液中受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实现浮子的上浮与下降,浮子的移动带动第一开口的上移与下降,实现第二开口的开启与闭合,通过第二开口的开启与闭合实现了分液腔内蓄积的冷凝液自动排出,无水自动闭合,有效避免了废气直接通过排凝管排出到罐体外。
5、排凝管外壁设置有滑块,套管内壁设置有滑槽,保证了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在竖直方向移动时,不会出现位置偏差的情况,保证了第一开口上移的过程中,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能保持重合,并且滑槽与滑块的配合形式为燕尾配合,保证了套管在排凝管外上下移动时,套管移动的稳定性。
6、在水封腔的上端设置有补水口,补水口连接有补水管,直接将水注入到水封槽内,保证水封槽内水封液充足,在水封腔的下端设置有排水口,能将水封腔内的水及时排出。
7、罐体内设置有贯穿隔板的蒸汽管,蒸汽管的一端设置有蒸汽进口,蒸汽管的另一端设置有蒸汽出口,通过蒸汽在蒸汽管内循环,以蒸汽伴热的形式防止冬季冷凝液结冰,影响冷凝液的及时排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蒸汽管的位置示意图;
图3是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浮子与排凝管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套管的端面示意图;
图6是冷凝管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罐体,101-水封腔,102-分液腔,103-隔板,2-折流板,201-折流孔,3-第一进气口,301-第一进气管,302-第一导流罩,3021-第一导流通道,3022-通孔,3023-固定销,3024-扇叶,303-第二导流罩,3031-第二导流通道,304-导流片,4-第一出气口,5-连接管,6-第二进气口,601-第二进气管,602-水封槽,603-水封液,7-第二出气口,8-补水口,9-排水口,10-排凝口,1001-排凝管,1002-第二开口,1003-滑块,11-浮子,1101-套管,1102-第一开口,1103-滑槽,12-蒸汽管,1201-蒸汽进口,1202-蒸汽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分液水封一体罐,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隔板103将罐体1分为水封腔101和分液腔102,所述分液腔102上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口3和第一出气口4,所述水封腔101上端设置有第二进气口6和第二出气口7,所述第一出气口4和第二进气口6通过连接管5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进气口3下端连接有第一进气管301,所述第一进气管301下端外围套设有向上开口第一导流罩302,所述第一导流罩302下端开设有若干通孔3022,所述第一导流罩302外套设有向下开口第二导流罩303,所述第一导流罩302内壁与第一进气管301外壁形成第一导流通道3021,所述第一导流罩302外壁与第二导流罩303内壁形成与第一导流通道3021相互连通的第二导流通道3031,所述第一进气管301的内壁、第一导流通道3021的内壁和第二导流通道3031的内壁均设置有若干导流片304,导流片304的一端与内壁相连接,导流片304的另一端悬空并向下倾斜;所述第二进气口6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进气管601,所述第二进气管601下方设置有注入有水封液603的水封槽602,所述第二进气管601伸入水封液603中。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罩302的下端设置有固定销3023,所述固定销3023套设有扇叶3024。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分液腔102上段设置有折流板2,所述折流板2开设有若干折流孔201。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折流孔201的截面形状呈“s”形。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分液腔102下端设置有排凝口10,所述排凝口10上段设置有排凝管1001,所述排凝管1001外套设有下端为敞口的浮子11,所述浮子11上底的中间设置有与排凝管1001相互匹配的套管1101,所述套管1101下端侧壁开设有第一开口1102,所述排凝管1001上端开有与第一开口1102相互匹配的第二开口1002。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套管1101内壁开设有滑槽1103,所述排凝管1001外壁开设有与滑槽1103相互匹配的滑块1003。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滑槽1103条数为2-4条,排凝管1001设置有与滑槽1103一一对应的滑块1003,所述滑槽1103为燕尾槽,所述滑块1003为燕尾块。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罐体1下端设置有贯穿隔板103的蒸汽管12,所述蒸汽管12的一端设置有蒸汽入口,所述蒸汽管12的另一端设置有蒸汽出口1202。
本实用新型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水封腔101上端设置有补水口8,所述水封腔101的下端设置有排水口9。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为:
本实用新型用于火炬系统,将罐体1分隔为分液腔102和水封腔101,分液腔102对废气先进行分液将废气中的液滴进行分离,避免火炬发生下火雨的现象,水封腔101有效避免火炬回火及空气倒流。本实用新型在第一进气口3下端连接有第一进气管301,在第一进气管301下端外围套设有第一导流罩302,第一导流罩302的开口向上,在导流罩上端焊接有连接杆与第一进气管301外壁相互连接,第一导流罩302外围套设有的第二导流罩303,第二导流罩303的开口向下,第二导流罩303的上端位于第一导流罩302上端的上方,第一导流罩302内壁与第一进气管301外壁形成第一导流通道3021,第二导流罩303的内壁与第一导流罩302的外壁形成第二导流通道3031,所述第一导流通道3021与第二导流通道3031相互连通,在第一进气管301的内壁、第一导流通道3021的内壁与第二导流通道3031的内壁均设置有若干导流片304,导流片304位于第一进气管301的内壁、第一导流通道3021的内壁与第二导流通道3031的内壁的不同高度,导流片304的一端与内壁相互连接,导流片304的另一端悬空并向下倾斜,增加废气在分液腔102内的停留时间,并与导流片304充分接触,将废气中的液滴进行充分分离,第一进气管301道以及其内的内导流片304、第一导流通道3021以及其内的导流片304冷凝的冷凝液进入到第一导流罩302的下端,通过第一导流罩302下端的通孔3022进入到分液腔102的下端进行排出,第二导流通道3031以及其内的导流片304冷凝的冷凝液直接通过第二导流通道3031下端的开口进入到分液腔102下端;在第一导流罩302的下端设置有固定销3023,固定销3023上端套设有扇叶3024,从第一进气管301进入的废气通过扇叶3024,带动扇叶3024旋转,使扇叶3024冷凝废气中的液滴并使液滴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脱离扇叶3024表面,使液滴进入到第一导流罩302的下端,经过第一进气管301进入到分液腔102内的废气,充满分液腔102,并通过导流板进入到第一出气口4,然后依次通过连接管5道进入到第二进气口6、第二进气管601,突破水封液603的封锁然后通过第二出气口7进行废气燃烧。在分液腔102中,废气通过折流板2的折流孔201,折流孔201贯穿折流板2,并且折流孔201呈“s”形,增加废气与折流板2的接触面积,折流孔201内冷凝的水滴从折流孔201的下端进入到分液腔102的下端。
分液腔102下端的冷凝液自动排出,废气充满分液腔102时,也会充满浮子11的空腔内,浮子11的下端为敞口,当分液腔102的下端蓄积一定量的冷凝液时,冷凝液的液面对浮子11的敞口进行水封,使浮子11在冷凝液中产生浮力,使浮子11上浮,浮子11的上底中部设置有套管1101,套管1101套设在排凝管1001外,套管1101上端设置有第一开口1102,排凝管1001开设有第二开口1002,当浮子11受较小浮力时,浮子11在重力的作用下,第一开口1102位于第二开口1002的下方,排凝管1001与分液腔102为不连通状态,当浮子11浮力的大于受到的重力上浮时,排凝端的第第二开口1002为固定状态保持第二开口1002的位置不动,第一开口1102上移,当第一开口1102与第二开口1002重合时,排凝管1001与分液腔102连通,分液腔102中的水通过第一开口1102与第二开口1002的重合位置,进入到排凝管1001内,然后通过排凝口10排出罐体1外;当分液腔102内的冷凝水排出一定程度后,浮子11受浮力小于重力,套管1101下滑,第一开口1102向下移动,闭合冷凝管的第二开口1002,实现了有水自动排出,无水自动闭合,有效避免了废气直接通过排凝管1001排出到罐体1外。排凝管1001外壁设置有滑块1003,套管1101内壁设置有滑槽1103,保证了第一开口1102与第二开口1002在竖直方向移动时,不会出现位置偏差的情况,保证了第一开口1102上移的过程中,第一开口1102与第二开口1002能保持重合,滑槽1103的开设长度根据第一开口1102与第二开口1002位置而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设置滑槽1103的长度,以保证第一开口1102向下移动时将第二开口1002完全闭合,第一开口1102向上移动时第一开口1102与第二开口1002恰好完全重合是很容易实现的,通过第二开口1002的开启与闭合实现了分液腔102内蓄积的冷凝液自动排出,无水自动闭合,有效避免了废气直接通过排凝管1001排出到罐体1外。
在水封腔101的上端设置有补水口8,补水口8连接有补水管,直接将水注入到水封槽602内,保证水封槽602内水封液603充足,在水封腔101的下端设置有排水口9,能将水封腔101内的水及时排出。
罐体1内设置有贯穿隔板103的蒸汽管12,蒸汽管12的一端设置有蒸汽进口1201,蒸汽管12的另一端设置有蒸汽出口1202,通过蒸汽在蒸汽管12内循环,以蒸汽伴热的形式防止冬季冷凝液结冰,影响冷凝液的及时排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分液水封一体罐,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内设置有隔板(103)并通过隔板(103)将罐体(1)分为水封腔(101)和分液腔(102),所述分液腔(102)上端设置有第一进气口(3)和第一出气口(4),所述水封腔(101)上端设置有第二进气口(6)和第二出气口(7),所述第一出气口(4)和第二进气口(6)通过连接管(5)相互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3)下端连接有第一进气管(301),所述第一进气管(301)下端外围套设有向上开口的第一导流罩(302),所述第一导流罩(302)下端开设有若干通孔(3022),所述第一导流罩(302)外套设有向下开口的第二导流罩(303),所述第一导流罩(302)内壁与第一进气管(301)外壁形成第一导流通道(3021),所述第一导流罩(302)外壁与第二导流罩(303)内壁形成与第一导流通道(3021)相互连通的第二导流通道(3031),所述第一进气管(301)、第一导流通道(3021)以及第二导流通道(3031)的内壁均设置有若干向下倾斜的导流片(304);所述第二进气口(6)的下端连接有第二进气管(601),所述第二进气管(601)下方设置有注入有水封液(603)的水封槽(602),所述第二进气管(601)伸入水封液(603)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水封一体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罩(302)的下端设置有固定销(3023),所述固定销(3023)转动设置有扇叶(302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水封一体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腔(102)上段设置有折流板(2),所述折流板(2)开设有若干折流孔(2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液水封一体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孔(201)的截面形状呈“s”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水封一体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腔(102)下端设置有排凝管(1001),所述排凝管(1001)的下端位于分液腔(102)外并形成排凝口(10),所述排凝管(1001)的上端位于分液腔(102)内,所述排凝管(1001)上端套设有下端开口的浮子(11),所述浮子(11)开口一侧的中部设置有与排凝管(1001)相互匹配的套管(1101),所述套管(1101)下端侧壁开设有第一开口
(1102),所述排凝管(1001)上端开有与第一开口(1102)相互匹配的第二开口(10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液水封一体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101)内壁开设有滑槽(1103),所述排凝管(1001)外壁开设有与滑槽(1103)相互匹配的滑块(100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液水封一体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103)条数为2-4条,排凝管(1001)设置有与滑槽(1103)一一对应的滑块(1003),所述滑槽(1103)为燕尾槽,所述滑块(1003)为燕尾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水封一体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下端设置有贯穿隔板(103)的蒸汽管(12),所述蒸汽管(12)的一端设置有蒸汽入口,所述蒸汽管(12)的另一端设置有蒸汽出口(120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液水封一体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腔(101)上端设置有补水口(8),所述水封腔(101)的下端设置有排水口(9)。
CN201820979581.1U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分液水封一体罐 Active CN208694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79581.1U CN208694292U (zh)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分液水封一体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79581.1U CN208694292U (zh)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分液水封一体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94292U true CN208694292U (zh) 2019-04-05

Family

ID=659364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79581.1U Active CN208694292U (zh) 2018-06-25 2018-06-25 一种分液水封一体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94292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0249A (zh) * 2020-03-26 2020-07-03 湖南维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从脱蜡气体中回收成形剂的方法及装置
CN113639071A (zh) * 2020-05-11 2021-11-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流式火炬气水封罐
CN113769499A (zh) * 2021-09-16 2021-12-10 李一山 一种脉冲袋式除尘器
CN114836245A (zh) * 2021-02-01 2022-08-0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粗煤气中试处理工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60249A (zh) * 2020-03-26 2020-07-03 湖南维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从脱蜡气体中回收成形剂的方法及装置
CN113639071A (zh) * 2020-05-11 2021-11-1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折流式火炬气水封罐
CN114836245A (zh) * 2021-02-01 2022-08-02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粗煤气中试处理工艺
CN113769499A (zh) * 2021-09-16 2021-12-10 李一山 一种脉冲袋式除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94292U (zh) 一种分液水封一体罐
CN201701843U (zh) 吹浴式除尘脱硫装置
CN108970249A (zh) 一种基于轴流式旋风管的天然气气液分离装置及工艺方法
CN207270970U (zh) 锅炉烟气超低排放高压缓冲脱硫除尘器
CN207012610U (zh) 一种大蒜调味油制作过程中的油水分离器
CN102444785B (zh) 双重防泄漏煤气排水器
CN209522619U (zh) 一种油水分离器
CN207680107U (zh) 一种油水分离器
CN201458785U (zh) 一种净化酸性废水脱气装置
CN112796824B (zh) 一种用于瓦斯管道的排渣放水装置
CN206722875U (zh) 自适应瓦斯抽放管路除渣排水装置
CN208694625U (zh) 一种尾气处理系统
CN210770491U (zh) 一种单球排气阀
CN113586129A (zh) 一种自动放水器
CN204745896U (zh) 一种塑料挤出机的高温废气回收处理利用设备
CN211462342U (zh) 盘式真空过滤机自动排液装置
CN202452120U (zh) 双重防泄漏煤气排水器
CN205843296U (zh) 一种铝屑风送脱水器
CN105032042A (zh) 全自动废气、废水、废渣处理系统
CN112499006A (zh) 干气加热安全环保油井密闭储油装置
CN218671647U (zh) 一种煤气管道的煤气脱水及排水装置
CN207390083U (zh) 一种沥青储罐
CN215292583U (zh) 一种煤矿瓦斯管路负压自动放水装置
CN205351778U (zh) 一种防止烟气泄漏的冷凝液收集排放装置
CN220205421U (zh) 一种低浓度瓦斯输送管道细水雾防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