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81970U - 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81970U
CN208681970U CN201820989769.4U CN201820989769U CN208681970U CN 208681970 U CN208681970 U CN 208681970U CN 201820989769 U CN201820989769 U CN 201820989769U CN 208681970 U CN208681970 U CN 208681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force
injection mold
hole
mou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8976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升
徐明峰
戴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hik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zhong District Luzhi Lei Xin Mould Facto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zhong District Luzhi Lei Xin Mould Factory filed Critical Wuzhong District Luzhi Lei Xin Mould Factory
Priority to CN20182098976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81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81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81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包括左模具、右模具、左力臂、右力臂、顶出装置和芯棒;左模具和右模具形成注塑模腔;左模具和右模具背向注塑模腔的一侧中部分别与左力臂和右力臂固定连接;顶出装置安装在左模具和右模具靠近左力臂和右力臂的一侧;左模具和右模具朝向注塑模腔的一侧安装有镶块;芯棒的一端与对应的镶块螺纹连接,起另一端的端部随着左模具和右模具闭合实现对接。本实用新型通过两根芯棒对接的设计,使得注塑件内部形成力学性能优异的通孔;通过顶出装置的设计,实现注塑件均匀脱模。所得注塑件表面光滑,无气孔,内部通孔结构完好,无缺陷,综合性能优异。

Description

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注塑工艺及高分子材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以高分子物质为原料,采用注塑方法成型。
传统的注塑模具,一般分为上模具和下模具,这种模具适合生产结构简单的产品。对于内部带有孔状结构的复杂注塑件,现有技术采用在传统的上模具和下模具的注塑模具内部增设穿孔设备的方法来实现。这种注塑模具对于制备内部带有孔状结构的复杂注塑件存在如下缺点:1.在未完全冷却的注塑件内部进行穿孔,容易在孔的周边产生应力集中,降低成品的力学性能;2.模具结构复杂,成本高,在操作过程中对工艺的要求较高,从而降低注塑件的成品率;制品在合模过程中往往由于模具内空气未排净而导致制品有气孔或表面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能够传统模具对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时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包括:左模具、右模具、左力臂、右力臂、顶出装置和芯棒;其中,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相对形成注塑模腔;所述左模具背向所述注塑模腔的一侧中部与所述左力臂固定连接,所述右模具背向所述注塑模腔的一侧中部与所述右力臂固定连接;所述顶出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靠近所述左力臂和右力臂的一侧;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朝向所述注塑模腔的一侧均安装有镶块;所述芯棒包括芯轴和棒体,所述芯棒以所述芯轴的一侧与对应的所述镶块螺纹连接,其棒体的端部随着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闭合实现对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芯轴的表面带有与所述镶块配合的外螺纹,所述镶块的内部带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棒体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芯轴的直径。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棒体为圆柱形或多棱柱形;所述芯轴为圆柱形,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两根所述芯棒的棒体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合模后形成的注塑模腔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芯棒与所述第一镶块的连接处还套置有弹性密封圈。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圈的厚度为2~5mm。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顶出装置包括挡板和顶杆,所述挡板的中部带有通孔,用于套置在所述左力臂或右力臂上,其底端固定在模具设备上,所述顶杆的一端水平固定在所述挡板上,并位于所述通孔的上部和下部,其另一端插入到所述左模具或右模具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左模具或右模具内带有用于所述顶杆伸入或伸出的筒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其通过两根芯棒对接的设计,使得注塑件内部形成力学性能优异的通孔,而且开模时注塑件更容易从模具中部脱模;通过顶出装置的设计,实现注塑件均匀脱模。所得注塑件表面光滑,无气孔,内部通孔结构完好,无缺陷,综合性能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示芯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左模具,2.右模具,3.左力臂,4.右力臂,5.顶出装置,6.芯棒,7.注塑模腔,8.第一镶块,9.第二镶块,10.套筒,11.注胶孔,12.抽气孔,51.挡板,52.顶杆,61.芯轴,62.棒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包括:左模具1、右模具2、左力臂3、右力臂4、顶出装置5和芯棒6;其中,所述左模具1和右模具2相对形成注塑模腔7;所述左模具1背向所述注塑模腔7的一侧中部与所述左力臂3固定连接,所述右模具2背向所述注塑模腔7的一侧中部与所述右力臂4固定连接;所述顶出装置5分别安装在所述左模具1和右模具2靠近所述左力臂3和右力臂4的一侧。
所述左模具1和右模具2朝向所述注塑模腔7的一侧均安装有镶块8,所述镶块8内含内螺纹的螺纹孔。
所述芯棒6包括芯轴61和棒体62,所述芯轴61安装在棒体62的一端,其直径小于等于所述棒体的直径,该芯轴为圆柱体,其表面带有与所述第一镶块配合的螺纹孔螺纹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棒体62为圆柱形或多棱柱形。两个棒体62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左模具1和右模具2合模后形成的注塑模腔7的宽度。当左模具1和右模具2合模时,两个芯棒的棒体端相互对接,形成一个整个棒体,此时向注塑模腔7内注入熔融胶料,冷却后的注塑件的内部会带有一个通孔,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芯棒的位置,从而获得对应通孔的位置的注塑件。另外,所述芯棒6与所述镶块8的连接处外周还套置有厚度为2~5mm的弹性密封圈,通过弹性密封圈的设置,使得注射件内部的通孔的端部为倒角形式,使通孔更加光滑。通过在左模具和右模具内设置镶块,一方面,可以通过更换第二镶块内的盲孔的结构,满足注塑件具有不同通孔结构的要求;另一方面,当出现芯棒与的磨损后,可以通过更换与之对应的镶块更换芯棒,降低模具成本。
所述顶出装置5包括挡板51和顶杆52,所述挡板51的中部带有通孔,所述挡板51通过其通孔套置在对应的所述左力臂3或右力臂4上,其底端固定在模具设备上,所述顶杆52水平放置,其一端水平固定在所述挡板51上,其另一端贯穿所述左模具1或右模具2,同时,所述左模具1或右模具2内带有用于所述顶杆52伸入或伸出的筒套10。每组顶出装置上带有两组顶杆,每组顶杆分布在对应挡板51的通孔的上部和下部,用于将注塑件均匀顶出,实现脱模。
所述左模具1或右模具2的顶部一侧分别带有一个注胶孔11,通过两个注胶孔11的设计,一方面提高了注胶速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两侧均匀注胶,可以提高注塑模腔内熔融胶料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在所述左模具1或右模具2的顶部一侧,位于所述注胶孔11的内侧还分布有抽气孔12,用于抽出注塑模腔内的空气,防止注塑件表面带有气泡,影响外观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其工作原理为:将芯棒水平螺旋安装在左模具和右模具的镶块内,合模,使两根芯棒的另一端插入连接到右模具内的第二镶块的盲孔内棒体端部对接;通过左模具和右模具上的注胶孔11向注塑模腔7内注入熔融胶液,同时通过左模具和右模具上的抽气孔12将注塑模腔7内的空气抽出;待注满后,开启冷却装置(位于左模具和右模具内),使注塑件均匀冷却,然后启动开模系统,使模具的左力臂和右力臂分别向左、向右打开,在打开的过程中,左力臂和右力臂分别带动对应的挡板左模具和右模具向两侧移动,在此过程中,由于顶杆通过挡板固定不动,因此,顶杆相对于左模具或右模具板对注塑件产生向前的推力,从而实现注塑件脱模。
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其通过两根芯棒对接的设计,使得注塑件内部形成力学性能优异的通孔,而且开模时注塑件更容易从模具中部脱模;通过顶出装置的设计,实现注塑件均匀脱模。所得注塑件表面光滑,无气孔,内部通孔结构完好,无缺陷,综合性能优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模具、右模具、左力臂、右力臂、顶出装置和芯棒;其中,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相对形成注塑模腔;所述左模具背向所述注塑模腔的一侧中部与所述左力臂固定连接,所述右模具背向所述注塑模腔的一侧中部与所述右力臂固定连接;所述顶出装置分别安装在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靠近所述左力臂和右力臂的一侧;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朝向所述注塑模腔的一侧均安装有镶块;所述芯棒包括芯轴和棒体,所述芯棒以所述芯轴的一侧与对应的所述镶块螺纹连接,其棒体的端部随着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闭合实现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轴的表面带有与所述镶块配合的外螺纹,所述镶块的内部带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芯轴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为圆柱形或多棱柱形;所述芯轴为圆柱形,两根所述芯棒的棒体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左模具和右模具合模后形成的注塑模腔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与所述镶块的连接处还套置有弹性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的厚度为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装置包括挡板和顶杆,所述挡板的中部带有通孔,用于套置在所述左力臂或右力臂上,其底端固定在模具设备上,所述顶杆的一端水平固定在所述挡板上,并位于所述通孔的上部和下部,其另一端插入到所述左模具或右模具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模具或右模具内带有用于所述顶杆伸入或伸出的筒套。
CN201820989769.4U 2018-06-26 2018-06-26 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Active CN208681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89769.4U CN208681970U (zh) 2018-06-26 2018-06-26 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89769.4U CN208681970U (zh) 2018-06-26 2018-06-26 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81970U true CN208681970U (zh) 2019-04-02

Family

ID=65879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89769.4U Active CN208681970U (zh) 2018-06-26 2018-06-26 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819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73834A (zh) 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CN208681970U (zh) 便于脱模的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CN211251163U (zh) 一种成型塑料分切圈的模具及注塑机
CN102848521A (zh) 用于注塑成型模具的灌嘴及该注塑成型模具
JP2011105019A (ja) プラスチック製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208410575U (zh) 一种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CN108568960B (zh) 一种气压式便于脱模的模具
CN202895414U (zh) 注射挤压成型装置
CN205395011U (zh) 复合管件注塑模具
CN204658836U (zh) 一种双色注塑模具
CN210389945U (zh) 一种组装式瓶盖注塑模具
CN205497955U (zh) 带螺牙注塑件专用快速模具
CN108673833A (zh) 一种用于制备内部带通孔的注塑件的注塑模具
CN209426029U (zh) 一种嵌入件定位模具
CN207901550U (zh) 一种可调式延时顶出注塑模具
CN206913592U (zh) 一种瓶桶容器注胚模具
CN207014698U (zh) 一种排气接头成型模具
CN207915958U (zh) 一次多腔自动脱模的注塑成型模具
CN105538565A (zh) 一种用于制备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真空模具
CN209633659U (zh) 一种支撑杆成型模具
CN219028335U (zh) 一种塑胶模具组合装置
CN210733113U (zh) 一种管状腔件注塑模具
CN210590358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塑料盒模具
CN212888701U (zh) 一种生产笔记本用具有快速冷却功能的注塑模具
CN213107976U (zh) 橡胶衬套硫化注射模具流道结构和具有该流道结构的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319

Address after: 215000 no.428, Weijing Road, Qiandeng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unshan outwell Plas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00 Songnan village, Luzhi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Jiangsu (No. 7, Feng Zhuang Road)

Patentee before: WUZHONG LUZHI LEIXIN MOULD FACTOR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8

Address after: 276000 intersection of Guangming Road and Chaoyang Road, Linshu County,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SHIKU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No. 428, Weijing Road, Qiandeng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outwell Plastic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