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65183U - 内侧板组件及轨道客车 - Google Patents

内侧板组件及轨道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65183U
CN208665183U CN201820983568.3U CN201820983568U CN208665183U CN 208665183 U CN208665183 U CN 208665183U CN 201820983568 U CN201820983568 U CN 201820983568U CN 208665183 U CN208665183 U CN 208665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body
installation
side wall
wall panel
dad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8356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义超
马凯
董雪妍
于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Changchun Railway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8356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65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65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65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侧板组件,还包括窗台板、侧墙板和附着在侧墙板内侧的墙裙,侧墙板与窗台板一体成型,侧墙板的内侧设置有沿车体纵向延伸且槽口朝内的插装凹槽,所述插装凹槽的上侧槽壁平整设置,墙裙的上面板的边缘部插装在所述插装凹槽中且上表面外边缘沿车体纵向方向均与所述插装凹槽的上侧槽壁紧密贴合设置;沿所述插装凹槽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底设置有螺栓穿孔,以用于横向设置的连接螺栓穿过以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墙裙遮蔽所述插装凹槽的槽口以及安装凹槽的槽口。可以有效地解决窗台板固定方式不好、拆装不方便以及装饰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内侧板组件的轨道客车。

Description

内侧板组件及轨道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客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动车组或高铁的车体内侧板组件,还涉及一种设有上述内侧板组件的轨道客车。
背景技术
动车(或高铁)的观光区一般紧邻驾驶室设置,以可以获取最好的观光效果。观光区的内侧墙板上一般会设置窗台板,以方便观光人员放置乘车所携带的水杯等物品。
目前的窗台板有的为了美观,窗台板上部采用水转印整体台面,无法拆卸,无法有效地实现窗台板的固定。同样也有采用其它的安装形式,如将窗台板设置为可拆卸结构,在安装侧墙时,先将窗台板拆下,然后将侧墙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在木骨上,然后再将窗台板安装回侧墙,这种安装方式,窗台板是利用尼龙搭扣安装,反复拆卸尼龙搭扣有失效风险,而且窗台板与侧墙之间具有安装间隙,对安装精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且,即使采用了较高的安装精度,依然会存在人眼可见的缝隙,导致装饰效果变差。
为此,如何有效地解决窗台板固定方式不好、拆装不方便、装饰效果差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侧板组件,该内侧板组件可以有效地解决窗台板固定方式不好、拆装不方便以及装饰效果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内侧板组件的轨道客车。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侧板组件,还包括窗台板、侧墙板和附着在所述侧墙板内侧的墙裙,所述侧墙板与所述窗台板一体成型,所述侧墙板的内侧设置有沿车体纵向延伸且槽口朝内的插装凹槽,所述插装凹槽的上侧槽壁平整设置,所述墙裙的上面板的边缘部插装在所述插装凹槽中且上表面外边缘沿车体纵向方向均与所述插装凹槽的上侧槽壁紧密贴合设置;沿所述插装凹槽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深度大于所述插装凹槽的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底设置有螺栓穿孔,以用于横向设置的连接螺栓穿过以与所述车体连接,安装后,从外侧所述墙裙遮蔽所述插装凹槽的槽口以及安装凹槽的槽口设置。
根据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知道,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侧板组件中,在侧墙板的内侧设置了插装凹槽,不会破坏侧墙板的封闭性。而墙裙的上面板插装在插装凹槽后,上面板的上侧面边缘部与插装凹槽的下侧槽壁紧密贴合,可以有效地使上面板与侧墙板之间形成无缝衔接,进而可以保证美观要求,还起到防尘以及方便清扫的作用。
同时在插装凹槽附近设置了安装凹槽,通过安装凹槽,可以从侧墙板的中部对对侧墙板进行固定,对侧墙板具有向车体的推向力,以使侧墙板的窗口与车体的窗口紧贴设置,尤其可以有效地保证窗台板与车体之间形成紧密贴合。同时墙裙覆盖在安装凹槽的槽口和插装凹槽的槽口上,同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连接件外露。而侧墙板与窗台板一体成型,而从安装凹槽将侧墙板与车体固定连接,安装方式简单,无需反复拆卸窗台板。
优选地,所述连接螺栓的螺杆部套设有套筒,所述套筒穿过所述螺栓穿孔设置且一端与所述车体相抵、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螺栓的螺栓头相抵,所述车体与所述套筒之间或所述连接螺栓的螺栓头与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底之间设置有调节垫片。
优选地,所述套筒与所述连接螺栓的螺栓头之间设置有安装垫片,所述调节垫片位于所述安装垫片与所述安装凹槽的槽底之间,且与所述安装垫片叠置。
优选地,所述安装凹槽的上槽壁与所述插装凹槽的上槽壁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安装凹槽的竖向高度大于所述插装凹槽的竖向高度。
优选地,所述侧墙板在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凹槽下方且对应于所述墙裙上部的部位设置内外贯通设置、拳部大小的开孔,所述墙裙上部外侧固定有车体连接件,所述车体连接件穿过所述开孔以与所述车体连接,所述墙裙的下部与安装在所述车体上的安装型材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安装型材侧边设置车体纵向延伸的安装卡槽,所述安装卡槽内设置有滑动连接块,所述墙裙的内侧壁下部与所述滑动连接块通过横向设置的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车体连接件呈L型,其中第一折边穿设所述开孔且靠近所述开孔纵向一端设置,并与所述墙裙外翻边固定连接,其中第二折边向所述开孔纵向另一端弯折,并用于与所述车体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墙裙包括窄部和横向宽度大于所述窄部的宽部,且沿纵向方向,所述宽部与所述窄部交替设置,所述宽部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容纳立放书报的书报槽,所述书报槽的槽口下部设置有格状挡件。
优选地,还包括一端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片和一端与所述侧墙板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叠置且通过U型卡件卡槽卡紧,所述U型卡件上设置有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与所述U型卡件的一侧螺纹连接、尾部朝向所述U型卡件的另一侧且将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抵紧在所述U型卡件的另一侧上。
优选地,包括侧顶板,所述侧顶板的一侧搭接在所述侧墙板的上端且该侧上表面与车体压件的压端下侧面相抵,所述侧顶板上方设置有弹性压板,所述弹性压板的一端与所述侧顶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体压件的压端上侧面相抵,所述侧顶板的另一侧与车体安装座连接固定。
优选地,包括中顶板,所述中顶板的一侧为插装在所述车体安装座上并螺栓连接的固定边,另一侧为通过车体上锁件锁舌固定的锁扣边,所述锁舌转动至锁紧位时,能够卡入至所述锁扣边内以阻止位于安装位的所述锁扣边脱离安装位,所述锁舌在转动至解锁位时,能够脱离所述锁扣边。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客车,该轨道客车包括上述任一种内侧板组件,内侧板组件的侧墙板与轨道客车的车体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内侧板组件的安装型材与车体固定连接。由于上述的内侧板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内侧板组件的轨道客车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客车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墙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墙中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墙底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墙顶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墙裙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顶板与侧墙板之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顶板一侧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顶板另一侧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车体1、安装型材2、侧墙板3、墙裙4、连接螺栓5、套筒6、垫片7、侧顶板8、中顶板9,车体压件11、车体安装座12、锁舌13、安装卡槽21、插装凹槽31、安装凹槽32、开孔33、第一连接片34、第二连接片35、U型卡件36、书包栏41、窄部42、宽部43、车体连接件44、调节垫片71、安装垫片72、弹性压板8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内侧板组件,以有效地解决窗台板固定方式不好、拆装不方便以及装饰效果差的问题。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轨道客车内部结构示意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侧板组件,用于安装在车体内侧,从一侧至另一侧,依次布置的是左侧墙板、左侧顶板、中顶板9、右侧顶板和右侧墙板,各个板件之间相连,并与车体1进行连接,下面将一一进行说明。车体左侧墙板和右侧墙板固定方式大致相同,其中左侧顶板和右顶板的固定方式大致相同,为了避免重复描述,下面将左侧墙板和右侧墙板统一为侧墙板3进行描述,将左侧顶板和左侧顶板统一为侧顶板8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2-图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墙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墙中部安装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墙底部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墙顶部安装结构示意图。
其中侧墙板3(左侧墙板和/或右侧墙板),设置在车体1两侧部分的内侧,且上边缘延伸至车体1的顶部附近,下边缘延伸至地板附近,侧墙板3的中部设置有窗口,在进行安装时窗口与车体1上的窗口相对应。在侧墙板3与车体1之间设置有暖风通道,以将车顶通道内的热风,导入至侧墙板3下端设置的出风口处。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以及上下文中,内外是相对车体中轴线位置关系而言的,即靠近车体中轴线的一侧为内侧,而远离车体中轴线的一侧为外侧。其中设置在窗口处的窗台板与侧墙板一体成型设置,即可以在同一钣金件上压制成既包括窗台板、又包括侧墙板的结构。
对于侧墙板3的固定,一般是从上部、中部以及下部直接或间接与车体进行固定连接,其中各部分具体固定方式均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本实施例中,部分固定方式进行了优化改进,因此,下面将对侧墙板局部固定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在侧墙板3的下端处设置有安装型材2,安装型材2用于与车体1固定连接。在安装型材2的上部设置有槽口朝上且与侧墙板3的下端相配合的固定卡槽,侧墙板3的下端卡入至该固定卡槽内以与安装型材2相对固定,并有卡槽槽底提供支撑力。
而侧墙板3的上端与车体1一般通过连接片组件进行连接,其中连接片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片34、第二连接片35和U型卡件36,其中第一连接片34的一端与车体1固定连接,第二连接片35的一端与侧墙板3的外侧固定连接,一般通过侧墙板3外侧焊接固定的螺栓进行螺栓连接。而第一连接片34的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片35的另一端叠置在一起,并通过U型卡件36的卡槽卡紧固定,在U型卡件36上设置有锁紧螺钉,锁紧螺钉与U型卡件36的一侧螺纹连接,为尾部朝向U型卡件36的另一侧设置,并将第一连接片34以及第二连接片35抵紧在U型卡件36的另一侧上,继而将第一连接片34和第二连接片35进行固定。在进行安装时,在安装侧墙板3前,先将第一连接片34固定在车体1上,然后再安装侧墙板3,并在对侧墙板3上端进行固定时,通过U型卡件36及其上的锁紧螺钉,将第一连接片34和第二连接片35进行卡紧固定,在侧墙板3的上边缘处设置有向外翻转的外翻边,外翻边与侧顶板的外边缘叠置,以使侧顶板的外边缘可以更好的搭接在外翻边上。
侧墙板3的中部位置的内侧设置有安装凹槽32,安装凹槽32的槽底设置有螺栓穿孔,以用于横向设置的连接螺栓5穿过以与车体1连接。其中安装凹槽32应当低于窗口设置,且在高度上,靠近窗口设置,以在上述连接螺栓5将侧墙板3与车体1进行固定的同时,连接螺栓5对侧墙板3具有朝向车体1的推力,以保证侧墙板3的窗口与车体1的窗口紧密接触。为了方便调节车体1窗口处与侧墙板3窗口处的紧贴程度,可以在连接螺栓5上套设有垫片7,以方便安装,或者调节安装凹槽32的槽底与车体1的相对位置关系。对于上述后者的安装方式,可以在连接螺栓5外侧套设套筒6,套筒6穿设在安装凹槽32的螺栓穿孔内,且套筒6的一端与连接螺栓5的螺栓头直接相抵或间接相抵,而另一端与车体1相抵或间接相抵,具体的,对于垫片7中的调节垫片71可以添加在套筒6与车体1之间,还可添加在连接螺栓5的螺栓头与安装凹槽32的槽底之间,进而调节安装凹槽32的槽底与车体1之间的距离,以实现调整侧墙板3中部与车体1之间的距离,以保证侧墙板3的窗口与车体1的窗口紧密贴合。更进一步的,可以将调节垫片71放置螺栓头与安装凹槽32的槽底之间,在设置套筒之后,连接螺栓5的螺栓头与车体1之间的相对距离固定,当增加调节垫片71或减少调节垫片71时,在变形力作用下,安装凹槽32的槽底朝向或背向螺栓头移动,即背向或朝向车体1移动,以实现距离的调节。为了将连接螺栓5的螺栓头抵力更好的传递至调节垫片,此处优选套筒6与连接螺栓5的螺栓头之间设置有安装垫片72,此时调节垫片71位于安装垫片72与安装凹槽32的槽底之间,且与安装垫片72叠置设置。
请参阅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墙裙安装结构示意图。
在侧墙板3的内侧下部附着有墙裙4,墙裙4的上面板为置物台板,且应当略低于窗口下边沿设置,上面板主要用于储放水杯等小物件,一般上面板上会设置有水杯槽。墙裙4一般包括支撑座和设置在支撑座上表面的上面板,上面板的形状与支撑座的上表面形状对应设置,支撑座的内侧一般会设置有书报栏41。
墙裙4沿纵向延伸设置,在纵向方向上,各处截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考虑到在车体1内侧,沿纵向需要多排座椅,各排座椅中,位于两侧的座椅一般贴靠车体1侧部设置,此处优选,墙裙4包括窄部42和横向宽度大于上述窄部42的宽部43,而且沿纵向方向上,宽部43与窄部42交替设置,宽部43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容纳立放书包的书报槽,并在书报槽的槽口下部设置有格状挡件,即形成上述书包栏41。其中窄部42的纵向长度,与座椅的纵向方向宽度一致,而其中宽部43的纵向长部,与相邻两排座椅之间的间距一致。
在侧墙板3的内侧设置有车体纵向延伸、槽口朝内的插装凹槽31,插装凹槽31的上侧槽壁平整设置,以在上面板的外侧边缘部插装在上述插装凹槽31中时,该上面板的上表面外边缘沿纵向方向均能够与插装凹槽31的上侧槽壁相抵,以使上面板沿纵向方向上均与插装凹槽31的上侧槽壁紧密接触,进而可以使上面板的上侧面与侧墙板3的内侧面之间紧密贴合设置,以形成无缝衔接,不仅有效地保证美观,同时还具有防尘以及方便清扫的作用。
在沿插装凹槽31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上述安装凹槽32,其中各个安装凹槽32的深度均大于所述插装凹槽31,安装凹槽32可以与插装凹槽31重叠设置,可以是完全重叠设置或部分重叠设置。安装凹槽32完全位于上面板的上侧面下方,以使墙裙4可以覆盖在安装凹槽32的槽口,以及覆盖在插装凹槽31的槽口上,进而起到美观的作用。具体的,可以使插装凹槽31的上槽壁与上面板位于同一平面,而安装凹槽32的上槽壁与插装凹槽的上槽壁位于同一平面设置,其中安装凹槽32的槽深应当大于插装凹槽41的槽深,且一般安装凹槽的竖向高度大于插装凹槽的竖向高度。其中安装凹槽32应当具有足够的空间容纳连接螺栓5的螺栓头,以使螺栓头不干涉墙裙4的上面板插装在插装凹槽31中。其中安装凹槽32的固定方式,还可以有效地保证侧墙板3的窗口与车体1的窗口紧密贴合设置。
在侧墙板3上对应于与墙裙4上部的部位处,在至少一个安装凹槽32的下方设置有内外贯通且拳部大小的开孔33,以使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开孔33将手伸入开孔33中,以对位于侧墙板3与车体1之间的部件进行相关操作,如在安装凹槽32对应的外侧与车体1之间添加垫片,不仅起到调整侧墙板3中部与车体1之间的距离的作用,还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拳部大小,指的是一般成人的拳部大小,具体形状尺寸可以呈矩形、圆形,或者可以为边长13厘米左右的方形孔。一般在与窗口上车体纵向两端对应的安装凹槽32下方设置开孔33。
为了更好的固定墙裙4,以减轻侧墙板3的负载,可以在墙裙4上部外侧固定有车体连接件44,车体连接件44穿过上述开孔33设置,以伸出至侧墙板3的外侧,与车体1进行连接。为了连接方便,此处优选此处车体连接件44呈L型,其中第一折边穿设开孔33且靠近开孔33车体纵向一端设置,以与开孔33的车体纵向另一端之间具有较大的空间,方便进行操作,且第一折边与墙裙4外翻边固定连接,可以采用螺栓连接或焊接。而该车体连接件44的另一个折边,即第二折边向开孔33车体纵向另一端弯折,并与车体1通过螺栓连接,因为第一折边与开孔33纵向端部间距较大,以可以方便对第二折边进行连接操作。
其中墙裙4的下部优选与安装型材2固定连接,可以直接进行螺栓连接,此处优选在安装型材2的侧边设置有车体纵向延伸的安装卡槽21,安装卡槽21内设置有滑动连接块,一般安装卡槽21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滑动连接块滑入的开口,墙裙4的内侧壁下部与滑动连接块通过横向设置的螺栓连接,当螺栓锁紧滑动连接块与墙裙4时,对滑动连接块具有横向作用力,使得滑动连接块抵紧在安装卡槽21的槽壁上而无法滑动,进而实现固定。
其中安装型材2的结构可以如下,下部内侧形成凹槽,以与墙裙相配合,且下壁对墙裙4提供支撑,并在凹底的上部设置纵向延伸的空腔,以进行减重,而凹底的下部设置有上述安装卡槽21,安装卡槽21从滑动连接块的上下两侧卡住滑动连接块,并在内侧设置开口以方便螺栓穿设设置。而安装型材2的上部设置有固定卡槽,以与侧墙板3的下端固定卡接,其中固定卡槽的上部斜向外倾斜设置,以适应侧墙板3的倾斜。
请参阅附图7-图9,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侧顶板与侧墙板之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顶板一侧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顶板另一侧安装结构示意图。
对于侧顶板8(左侧顶板、右侧顶板)的安装,为了安装方便,此处优选侧顶板8的一侧搭接在侧墙板3上边缘的外翻板上,且该侧上表面有车体压件11的压端下表面提供向下的支撑力,以通过车体压件11和侧墙板3阻止侧顶板8上下移动,为了更好的进行固定,此处优选在侧顶板8的上方设置有弹性压板81,弹性压板81的一端与所述侧顶板8固定连接,如采用螺栓连接,而弹性压板81的另一端与车体压件11的压端上表面相接触以对车体压件11的压端具有向下的弹压力。为了更好的固定弹性压板81,优选在侧顶板8的上侧设置有拱起的连接座,弹性压板81呈折板状,一端搭在连接座拱顶上并采用螺栓或螺钉进行连接,另一端下压车体压件11,并使端部上仰,以方便导入车体压件11的压端。而对侧顶板8的另一端,则可以与车体安装座12固定连接。
对于中顶板9,两侧分别与位于两侧的侧顶板8连接,即一侧与左侧顶板相连,另一侧与右侧顶板相连,两侧连接方式可以一样,也可以不一样。为了方便连接,此处优选中顶板9的一侧为与车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边,固定边可以与上述车体安装座12螺栓连接,而另一侧为通过车体1上锁件的锁舌13进行锁紧固定的锁扣边,即在车体1上设置锁件,锁件的锁舌13与朝下设置的锁口联动设置,当转动锁口时,即可以驱动锁舌13绕竖直轴线转动。具体的,锁舌13转动至锁紧位时,能够卡入至锁扣边内以阻止位于安装位的锁扣边脱离安装位,锁舌13在转动至解锁位时,能够脱离锁扣边,以使锁扣边可以上下自由移动,以可以自由的脱离安装位或进入安装位。在安装时,待中顶板9的锁扣边装入至安装位后,驱动锁舌13转动一定角度后,以从解锁位进入至锁紧位,锁舌13上表面与中顶板9相抵以对中顶板提供支撑力,具体的,中顶板9的上部设置有支撑件,在锁舌13转动至锁紧位时,锁舌13上表面对支撑件的下表面进行支撑相抵。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内侧板组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轨道客车,该轨道客车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种内侧板组件,内侧板组件的侧墙板与轨道客车的车体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内侧板组件的安装型材与车体固定连接。由于该轨道客车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内侧板组件,所以该轨道客车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内侧板组件,还包括窗台板、侧墙板(3)和附着在所述侧墙板(3)内侧的墙裙(4),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板(3)与所述窗台板(10)一体成型,所述侧墙板(3)的内侧设置有沿车体纵向延伸且槽口朝内的插装凹槽(31),所述插装凹槽(31)的上侧槽壁平整设置,所述墙裙的上面板的边缘部插装在所述插装凹槽(31)中且上表面外边缘沿车体纵向方向均与所述插装凹槽(31)的上侧槽壁紧密贴合设置;沿所述插装凹槽(31)的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多个深度大于所述插装凹槽(31)的安装凹槽(32),所述安装凹槽(32)的槽底设置有螺栓穿孔,以用于横向设置的连接螺栓(5)穿过以与所述车体(1)连接,安装后,所述墙裙从内侧遮蔽所述插装凹槽(31)的槽口以及安装凹槽(32)的槽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5)的螺杆部套设有套筒(6),所述套筒(6)穿过所述螺栓穿孔设置且一端与所述车体(1)相抵、另一端与所述连接螺栓(5)的螺栓头相抵,所述车体(1)与所述套筒(6)之间或所述连接螺栓(5)的螺栓头与所述安装凹槽(32)的槽底之间设置有调节垫片(7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6)与所述连接螺栓(5)的螺栓头之间设置有安装垫片(72),所述调节垫片(71)位于所述安装垫片(72)与所述安装凹槽(32)的槽底之间,且与所述安装垫片(72)叠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32)的上槽壁与所述插装凹槽(31)的上槽壁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安装凹槽(32)的竖向高度大于所述插装凹槽(31)的竖向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板(3)在至少一个所述安装凹槽(32)下方且对应于所述墙裙(4)上部的部位设置内外贯通、拳部大小的开孔(33),所述墙裙(4)上部外侧固定有车体连接件(44),所述车体连接件(44)穿过所述开孔(33)以与所述车体(1)连接,所述墙裙(4)的下部与安装在所述车体(1)上的安装型材(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型材(2)侧边设置车体纵向延伸的安装卡槽(21),所述安装卡槽(21)内设置有滑动连接块,所述墙裙(4)的内侧壁下部与所述滑动连接块通过横向设置的螺栓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连接件(44)呈L型,其中第一折边穿设所述开孔(33)且靠近所述开孔(33)纵向一端设置,并与所述墙裙(4)外翻边固定连接,其中第二折边向所述开孔(33)纵向另一端弯折,并用于与所述车体(1)通过螺栓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墙裙(4)包括窄部(42)和横向宽度大于所述窄部(42)的宽部(43),且沿纵向方向,所述宽部(43)与所述窄部(42)交替设置,所述宽部(43)的内侧设置有用于容纳立放书报的书报槽,所述书报槽的槽口下部设置有格状挡件。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内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端与所述车体(1)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片(34)和一端与所述侧墙板(3)上端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片(35),所述第一连接片(3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片(35)的另一端叠置且通过U型卡件(36)卡槽卡紧,所述U型卡件(36)上设置有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与所述U型卡件(36)的一侧螺纹连接、尾部朝向所述U型卡件(36)的另一侧且将所述第一连接片(34)和第二连接片(35)抵紧在所述U型卡件(36)的另一侧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侧顶板(8),所述侧顶板(8)的一侧搭接在所述侧墙板(3)的上端且该侧上表面与车体压件(11)的压端下侧面相抵,所述侧顶板(8)上方设置有弹性压板(81),所述弹性压板(81)的一端与所述侧顶板(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体压件(11)的压端上侧面相抵,所述侧顶板(8)的另一侧与车体安装座(12)连接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侧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顶板(9),所述中顶板(9)的一侧为插装在所述车体安装座(12)上并螺栓连接的固定边,另一侧为通过车体(1)上锁件锁舌(13)固定的锁扣边,所述锁舌(13)转动至锁紧位时,能够卡入至所述锁扣边内以阻止位于安装位的所述锁扣边脱离安装位,所述锁舌(13)在转动至解锁位时,能够脱离所述锁扣边。
12.一种轨道客车,包括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设有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内侧板组件,所述内侧板组件的侧墙板与所述车体通过连接螺栓连接,所述内侧板组件的安装型材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
CN201820983568.3U 2018-06-25 2018-06-25 内侧板组件及轨道客车 Active CN208665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83568.3U CN208665183U (zh) 2018-06-25 2018-06-25 内侧板组件及轨道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83568.3U CN208665183U (zh) 2018-06-25 2018-06-25 内侧板组件及轨道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65183U true CN208665183U (zh) 2019-03-29

Family

ID=658252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83568.3U Active CN208665183U (zh) 2018-06-25 2018-06-25 内侧板组件及轨道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6518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9761A (zh) * 2018-06-25 2019-12-06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内侧板组件及轨道客车
CN112678004A (zh) * 2021-01-25 2021-04-20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罩板及轨道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39761A (zh) * 2018-06-25 2019-12-06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内侧板组件及轨道客车
CN112678004A (zh) * 2021-01-25 2021-04-20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罩板及轨道车辆
CN112678004B (zh) * 2021-01-25 2022-02-15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车辆罩板及轨道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65183U (zh) 内侧板组件及轨道客车
EP1645491A3 (en) Radiator core support structure
US20150115670A1 (en) Baby Car Seat
CN201005184Y (zh) 分体组合式变容旅行箱
CN207141673U (zh) 一种卡扣式组合包装箱的异型材组合结构
US8182018B2 (en) Dash assembly for golf cars or similar vehicles
CN217994269U (zh) 一种皮卡车后厢行李架固定卡扣
CN114575545B (zh) 一种无障碍出租车用折叠支撑装置
CN207274691U (zh) 轨道列车用车厢及轨道列车
CN2936834Y (zh) 滑动扶手盒
CN110539761A (zh) 内侧板组件及轨道客车
CN108372810B (zh) 一种客车座椅骨架
CN218640727U (zh) 座椅轨道的固定器和车辆
CN209022797U (zh) 用于翻折式汽车座椅的调角器
CN107380317B (zh) 燃油箱尾部的安装结构及跨骑车
US6152861A (en) Detachable main frame for exercise machine
CN205706480U (zh) 一种汽车用行李架
CN201004893Y (zh) 一种狗房子
CN201012725Y (zh) 多功能折叠自行车
CN202953123U (zh) 一种摩托车边斗
CN209022736U (zh) 三角窗组件
CN210652791U (zh) 扶手箱及辅助支撑装置
CN215253735U (zh) 一种便于收合装拆的隐框幕墙钢爪
CN207481748U (zh) 一种车厢后弧板组件
CN209441501U (zh) 调速电动车仪表上下盖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