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616056U - 翼子板装置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翼子板装置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616056U
CN208616056U CN201821303333.1U CN201821303333U CN208616056U CN 208616056 U CN208616056 U CN 208616056U CN 201821303333 U CN201821303333 U CN 201821303333U CN 208616056 U CN208616056 U CN 2086160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nder
substrate
fender device
column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033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凯
尹伟
何伟力
谌林
魏平
杨正刚
胡晓璇
左正博
张恒斌
张�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ling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ling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ling Holding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ling Holding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3033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6160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6160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6160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翼子板装置及汽车,该翼子板装置包括一翼子板外壳,在翼子板外壳内设有一凹陷的外壳腔体,在外壳腔体内安装有一基板,在基板的上表面固定设有卡扣件,在翼子板外壳的内侧缘均匀设有多个倒勾,翼子板装置还包括定位组件以及贴合板组件,定位组件设于基板的上表面,定位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柱以及第二定位柱,贴合板组件设于翼子板外壳的内部,且位于基板的一侧,贴合板组件包括一条状的贴合板以及多个均匀设于贴合板下表面的连接固定片。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翼子板装置,质量轻便,便于安装,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Description

翼子板装置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翼子板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备的交通工具,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现代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汽车而言,在汽车车身上一般安装有翼子板。翼子板是用于遮盖车轮的车身外板,用于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防止被车轮卷起的砂石、泥浆溅到车厢底部的装置。为保障汽车的安全驾驶,延长汽车的行驶寿命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有的翼子板装置,安装不方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装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翼子板装置,安装不方便,装配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翼子板装置,其中,包括一翼子板外壳,在所述翼子板外壳内设有一凹陷的外壳腔体,在所述外壳腔体内安装有一基板,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固定设有卡扣件,在所述翼子板外壳的内侧缘均匀设有多个倒勾,所述翼子板装置还包括定位组件以及贴合板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柱以及第二定位柱,所述贴合板组件设于所述翼子板外壳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贴合板组件包括一条状的贴合板以及多个均匀设于所述贴合板下表面的连接固定片。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翼子板装置,包括一翼子板外壳,在该翼子板外壳内设有基板,由于在该基板上固定设有卡扣件,该卡扣件可与汽车车身进行卡扣连接,在翼子板外壳的内侧设有多个倒勾,在实际装配时,只需要保证该倒勾与汽车车身卡合,便可实现该翼子板装置的固定;与此同时,由于在该翼子板装置内还设有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可保证该翼子板装置安装在正确的位置,防止发生错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翼子板装置,质量轻便,便于安装,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所述翼子板装置,其中,所述卡扣件包括一卡扣套环以及设于所述卡扣套环内的卡扣柱,在所述卡扣柱的自由末端相对设有两卡扣片,在所述卡扣套环的下表面固定设有套环固定片,所述套环固定片的一端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
所述翼子板装置,其中,所述翼子板外壳以及所述基板的形状均为三角形,所述卡扣件的数量为3,三个所述卡扣件分别设于所述基板的顶角位置。
所述翼子板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定位柱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柱均为十字形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设于相对的两个所述卡扣件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固定片围成一定位槽。
所述翼子板装置,其中,所述翼子板装置还包括插接固定组件,所述插接固定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插接柱以及第二插接柱,在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第一插孔以及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接柱与所述第一插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插接柱与所述第二插孔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翼子板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插接柱包括条状的第一插接主体,在所述第一插接主体上开设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一卡口朝向所述第二插接柱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插接柱包括条状的第二插接主体,在所述第二插接主体上开设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二卡口朝向所述第一插接柱的方向设置。
所述翼子板装置,其中,在所述翼子板外壳的内侧缘设有一橡胶圈,所述贴合板为磁性板。
所述翼子板装置,其中,所述翼子板装置为一体化冲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汽车车身,其中,在所述汽车车身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翼子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翼子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翼子板装置中“V”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翼子板装置中“M”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翼子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符号说明:
翼子板外壳 10 定位槽 140
外壳腔体内 11 贴合板 141
基板 12 连接固定片 142
卡扣件 13 第一定位柱 151
贴合板组件 14 第二定位柱 152
定位组件 15 第一插接柱 161
插接固定组件 16 第二插接柱 162
橡胶圈 20 套环固定片 1311
倒勾 101 卡扣片 1321
第一插孔 121 第一插接主体 1611
第二插孔 122 第一卡口 1612
卡扣套环 131 第二插接主体 1621
卡扣柱 132 第二卡口 16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现有的翼子板装置,安装不方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装配效率。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翼子板装置,请参阅图1至图3,对于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出的翼子板装置,包括一翼子板外壳10,在翼子板外壳10内设有一凹陷的外壳腔体11,在外壳腔体内11安装有一基板12。
对基板12而言,在该基板12的上表面固定设有卡扣件13,在翼子板外壳10的内侧缘均匀设有多个倒勾101。其中,上述的卡扣件13以及倒勾101均用于将该翼子板装置进行固定在车身上。此外,该翼子板装置还包括定位组件15以及贴合板组件14。
具体的,对上述的卡扣件13而言,该卡扣件13包括一卡扣套环131以及设于卡扣套环131内的卡扣柱132。在卡扣柱132的自由末端相对设有两卡扣片1321,在卡扣套环131的下表面固定设有套环固定片1311,套环固定片1311的一端与基板12固定连接。上述的卡扣片1321可插接在汽车车身上,防止该翼子板装置发生脱落。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翼子板外壳10以及基板12的形状均为三角形,卡扣件的数量为3,三个卡扣件分别设于基板12的顶角位置。
对上述的定位组件15而言,该定位组件15设于所述基板12的上表面,该定位组件1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柱151以及第二定位柱152。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定位柱151以及第二定位柱152的形状均为十字形定位柱,该第一定位柱151设于相对的两个卡扣件之间,相邻的两个连接固定片142围成一定位槽140。
与此同时,上述的贴合板组件14设于基板12的一侧,该贴合板组件14包括一条状的贴合板141以及多个均匀设于贴合板141下表面的连接固定片142。
为了进一步保证该翼子板装置的稳定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在翼子板装置还设置了一插接固定组件16。该插接固定组件16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插接柱161以及第二插接柱162,在基板12上开设有第一插孔121以及第二插孔122,第一插接柱161与第一插孔121的位置相对应,第二插接柱162与第二插孔122的位置相对应。
具体的,第一插接柱161包括条状的第一插接主体1611,在第一插接主体1611上开设有第一卡口1612,第一卡口1612朝向第二插接柱162的方向设置,第二插接柱162包括条状的第二插接主体1621,在第二插接主体1621上开设有第二卡口1622,第二卡口1622朝向第一插接柱161的方向设置。在实际装配时,通过上述的第一插接柱161以及第二插接柱162将基板12固定在翼子板外壳10上。在此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本实用新型的翼子板装置为一体化冲压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翼子板装置,包括一翼子板外壳,在该翼子板外壳内设有基板,由于在该基板上固定设有卡扣件,该卡扣件可与汽车车身进行卡扣连接,在翼子板外壳的内侧设有多个倒勾,在实际装配时,只需要保证该倒勾与汽车车身卡合,便可实现该翼子板装置的固定;与此同时,由于在该翼子板装置内还设有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可保证该翼子板装置安装在正确的位置,防止发生错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翼子板装置,质量轻便,便于安装,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请参阅图4,对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翼子板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大致相同,其区别在于,在所述翼子板外壳10的内侧缘设有一橡胶圈20,且在本实施例中,该贴合板141为磁性板。可以理解的,上述的橡胶圈20可以增强与车身之间密封性,防止异物进入到翼子板内。该贴合板141方便实际安装设置,可直接与汽车车身进行磁性吸引贴合,从而提高了安装效率,也增强了该翼子板装置的稳定性,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掉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汽车,包括汽车车身,其中,在所述汽车车身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翼子板装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翼子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翼子板外壳,在所述翼子板外壳内设有一凹陷的外壳腔体,在所述外壳腔体内安装有一基板,在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固定设有卡扣件,在所述翼子板外壳的内侧缘均匀设有多个倒勾,所述翼子板装置还包括定位组件以及贴合板组件,所述定位组件设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定位柱以及第二定位柱,所述贴合板组件设于所述翼子板外壳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贴合板组件包括一条状的贴合板以及多个均匀设于所述贴合板下表面的连接固定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扣件包括一卡扣套环以及设于所述卡扣套环内的卡扣柱,在所述卡扣柱的自由末端相对设有两卡扣片,在所述卡扣套环的下表面固定设有套环固定片,所述套环固定片的一端与所述基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翼子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外壳以及所述基板的形状均为三角形,所述卡扣件的数量为3,三个所述卡扣件分别设于所述基板的顶角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柱以及所述第二定位柱均为十字形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设于相对的两个所述卡扣件之间,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固定片围成一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装置还包括插接固定组件,所述插接固定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插接柱以及第二插接柱,在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第一插孔以及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接柱与所述第一插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插接柱与所述第二插孔的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翼子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柱包括条状的第一插接主体,在所述第一插接主体上开设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一卡口朝向所述第二插接柱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插接柱包括条状的第二插接主体,在所述第二插接主体上开设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二卡口朝向所述第一插接柱的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翼子板外壳的内侧缘设有一橡胶圈,所述贴合板为磁性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翼子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子板装置为一体化冲压成型。
9.一种汽车,包括汽车车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汽车车身上安装有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翼子板装置。
CN201821303333.1U 2018-08-13 2018-08-13 翼子板装置及汽车 Active CN2086160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3333.1U CN208616056U (zh) 2018-08-13 2018-08-13 翼子板装置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03333.1U CN208616056U (zh) 2018-08-13 2018-08-13 翼子板装置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616056U true CN208616056U (zh) 2019-03-19

Family

ID=65716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03333.1U Active CN208616056U (zh) 2018-08-13 2018-08-13 翼子板装置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6160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616056U (zh) 翼子板装置及汽车
CN205225981U (zh) 一种汽车用卡扣
CN205137595U (zh) 吸油烟机的装饰罩和吸油烟机
CN204895333U (zh) 一种抽屉式盖板结构
CN209921447U (zh) 一种汽车塑料门槛板
CN208439077U (zh) 仪表罩及汽车
US7989697B2 (en) Network communication device
CN211451337U (zh) 一种空调壳体以及空调器
CN206222641U (zh) 螺钉盖组件和空调
CN208715142U (zh) 汽车
CN205220553U (zh) 一种汽车后排照饰板的防错结构
CN211335778U (zh) 门槛储物装置及汽车门槛
CN208119271U (zh) 翼子板及电动汽车
CN208439082U (zh) 仪表饰板装置及汽车
CN211075452U (zh) 一种汽车底盘进风口保护罩
CN213354267U (zh) 卡扣型乘客舱地毯总成
CN208396503U (zh) 一种汽车门把手底座
CN214536806U (zh) 底盘组件及具有其的室内机
CN217756360U (zh) 一种耐久的电梯外呼箱箱体
WO2017028785A1 (en) Cover plate assembly in drawer structure
CN205554085U (zh) 一种电动汽车专用阻隔器件
CN206426950U (zh) 用于汽车顶部的自行车固定装置
CN211062360U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9492617U (zh) 汽车门槛边梁装置及汽车
CN208439073U (zh) 油门踏板装置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