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76640U - 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76640U
CN208576640U CN201820951120.3U CN201820951120U CN208576640U CN 208576640 U CN208576640 U CN 208576640U CN 201820951120 U CN201820951120 U CN 201820951120U CN 208576640 U CN208576640 U CN 2085766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saddle
skin
wall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5112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中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Weijia Bicy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Weijia Bicy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Weijia Bicy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Weijia Bicy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95112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766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766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7664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包括鞍座本体,所述鞍座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柱,所述鞍座本体的下方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腔室,所述腔室的底部内壁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开设有螺纹孔,两个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同一个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腔室内并和腔室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腔室的两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同一个移动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转动把手,把手会带动转轴进行转动,进而可以调节鞍座本体的高度,当把鞍座本体调整到合适的高度时,会使人们在骑行自行车时,可以防止人的皮肤与鞍座本体因为摩擦力过大,而对鞍座本体产生磨损。

Description

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
背景技术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在中国内地、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其实粤语通常都这么称呼),而在日本称为“自転(转)车”。自行车种类很多,有单人自行车,双人自行车还有多人自行车,可以作为环保的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越来越多的人将自行车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出游,自行车本身也是一项体育竞技运动,有公路自行车赛、山地自行车赛、场地自行车赛、特技自行车比赛等。
当今各个城市都相继出现了出行拥堵的情况,因而选择自行车出行的人越来越多,在对自行车使用时,鞍座的高低直接影响了骑行者的舒适度,因为鞍座的高度如果和骑行者的身高不符时,鞍座与皮肤的摩擦力也相对增大,长此已久的话会对鞍座产生严重磨损,因而减小了鞍座的使用寿命,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包括鞍座本体,所述鞍座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柱,所述鞍座本体的下方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设有腔室,所述腔室的底部内壁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板,所述滑动板上开设有螺纹孔,两个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同一个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延伸至腔室内并和腔室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腔室的两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同一个移动板,两个连接杆的顶部相交叉并和移动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缓冲液压杆,所述缓冲液压杆的顶部和腔室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且升降柱位于两个缓冲液压杆之间,所述腔室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升降孔,所述升降柱的底部贯穿升降孔并延伸至腔室内,所述升降柱的底部和移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腔室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轴的另一端贯穿转动孔并延伸至安装座的一侧,且转轴和转动孔转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立板。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外侧开设有两段相反的外螺纹,所述螺纹孔内开设有内螺纹,两段相反的外螺纹分别和两个内螺纹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腔室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轨,所述滑动板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和第一滑轨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腔室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滑轨,所述移动板的两侧均焊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和第二滑轨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立板远离安装座的一侧焊接有把手,所述立板上开设有固定孔,且固定孔位于把手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内螺纹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安装座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固定槽,所述固定轴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升降柱、腔室、滑动板、转轴、连接杆、移动板、缓冲液压杆、升降孔、转动孔、立板和把手相配合,在需要调节鞍座本体的高度时,转动把手,可以调整两个滑动板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调整移动板的高度,而移动板和升降柱固定连接,因而便于调整鞍座本体的高度,通过固定孔、固定槽和固定轴相配合,在将鞍座本体的高度调整完毕之后,转动固定轴,将固定轴旋转进入固定槽内,进而可以对转轴进行制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转动把手,把手会带动转轴进行转动,进而可以调节鞍座本体的高度,当把鞍座本体调整到合适的高度时,会使人们在骑行自行车时,可以防止人的皮肤与鞍座本体因为摩擦力过大,而对鞍座本体产生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的结构主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的A结构放大图。
图中:1鞍座本体、2升降柱、3安装座、4腔室、5滑动板、6转轴、7连接杆、8移动板、9缓冲液压杆、10升降孔、11转动孔、12立板、13把手、14固定孔、15固定槽、16固定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包括鞍座本体1,鞍座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柱2,鞍座本体1的下方设有安装座3,安装座3上设有腔室4,腔室4的底部内壁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板5,滑动板5上开设有螺纹孔,两个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同一个转轴6,转轴6的一端延伸至腔室4内并和腔室4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滑动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腔室4的两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同一个移动板8,两个连接杆7的顶部相交叉并和移动板8的一侧转动连接,移动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缓冲液压杆9,缓冲液压杆9的顶部和腔室4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且升降柱2位于两个缓冲液压杆9之间,腔室4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升降孔10,升降柱2的底部贯穿升降孔10并延伸至腔室4内,升降柱2的底部和移动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腔室4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转动孔11,转轴6的另一端贯穿转动孔11并延伸至安装座3的一侧,且转轴6和转动孔11转动连接,转轴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立板12,通过升降柱2、腔室4、滑动板5、转轴6、连接杆7、移动板8、缓冲液压杆9、升降孔10、转动孔11、立板12和把手13相配合,在需要调节鞍座本体1的高度时,转动把手13,可以调整两个滑动板5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调整移动板8的高度,而移动板8和升降柱2固定连接,因而便于调整鞍座本体1的高度,通过固定孔14、固定槽15和固定轴16相配合,在将鞍座本体1的高度调整完毕之后,转动固定轴16,将固定轴16旋转进入固定槽15内,进而可以对转轴6进行制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转动把手13,把手13会带动转轴6进行转动,进而可以调节鞍座本体1的高度,当把鞍座本体1调整到合适的高度时,会使人们在骑行自行车时,可以防止人的皮肤与鞍座本体1因为摩擦力过大,而对鞍座本体1产生磨损。
本实用新型中,转轴6的外侧开设有两段相反的外螺纹,螺纹孔内开设有内螺纹,两段相反的外螺纹分别和两个内螺纹螺纹连接,腔室4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轨,滑动板5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滑槽和第一滑轨滑动连接,腔室4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滑轨,移动板8的两侧均焊接有滑块,滑块和第二滑轨滑动连接,立板12远离安装座3的一侧焊接有把手13,立板12上开设有固定孔14,且固定孔14位于把手13的上方,固定孔14内螺纹连接有固定轴16,安装座3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固定槽15,固定轴16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槽15内,通过升降柱2、腔室4、滑动板5、转轴6、连接杆7、移动板8、缓冲液压杆9、升降孔10、转动孔11、立板12和把手13相配合,在需要调节鞍座本体1的高度时,转动把手13,可以调整两个滑动板5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调整移动板8的高度,而移动板8和升降柱2固定连接,因而便于调整鞍座本体1的高度,通过固定孔14、固定槽15和固定轴16相配合,在将鞍座本体1的高度调整完毕之后,转动固定轴16,将固定轴16旋转进入固定槽15内,进而可以对转轴6进行制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转动把手13,把手13会带动转轴6进行转动,进而可以调节鞍座本体1的高度,当把鞍座本体1调整到合适的高度时,会使人们在骑行自行车时,可以防止人的皮肤与鞍座本体1因为摩擦力过大,而对鞍座本体1产生磨损。
工作原理:在需要调节鞍座本体1的高度时,转动把手13,而转轴6的外侧开设的两段相反的外螺纹分别和两个螺纹孔的内螺纹螺纹连接,所以在转轴6的转动下,可以调整两个滑动板5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调整移动板8的高度,在移动板8进行移动的过程中,在缓冲液压杆9的缓冲作用下,可以使移动板8移动时更平稳,而移动板8和升降柱2固定连接,因而便于调整鞍座本体1的高度,在将鞍座本体1的高度调整完毕之后,转动固定轴16,因为固定轴16和固定孔14螺纹连接,所以固定轴16便会旋转进入固定槽15内,进而可以对转轴6进行制动,在鞍座本体1调整到合适的高度时,可以防止人的皮肤与鞍座本体1因为摩擦力过大,而对鞍座本体1产生磨损,增加了鞍座本体1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包括鞍座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鞍座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升降柱(2),所述鞍座本体(1)的下方设有安装座(3),所述安装座(3)上设有腔室(4),所述腔室(4)的底部内壁上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板(5),所述滑动板(5)上开设有螺纹孔,两个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同一个转轴(6),所述转轴(6)的一端延伸至腔室(4)内并和腔室(4)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板(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7),所述腔室(4)的两侧内壁上滑动连接有同一个移动板(8),两个连接杆(7)的顶部相交叉并和移动板(8)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移动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缓冲液压杆(9),所述缓冲液压杆(9)的顶部和腔室(4)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且升降柱(2)位于两个缓冲液压杆(9)之间,所述腔室(4)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升降孔(10),所述升降柱(2)的底部贯穿升降孔(10)并延伸至腔室(4)内,所述升降柱(2)的底部和移动板(8)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腔室(4)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转动孔(11),所述转轴(6)的另一端贯穿转动孔(11)并延伸至安装座(3)的一侧,且转轴(6)和转动孔(11)转动连接,所述转轴(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立板(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的外侧开设有两段相反的外螺纹,所述螺纹孔内开设有内螺纹,两段相反的外螺纹分别和两个内螺纹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4)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第一滑轨,所述滑动板(5)的底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和第一滑轨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腔室(4)的两侧内壁上均固定安装有第二滑轨,所述移动板(8)的两侧均焊接有滑块,所述滑块和第二滑轨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板(12)远离安装座(3)的一侧焊接有把手(13),所述立板(12)上开设有固定孔(14),且固定孔(14)位于把手(13)的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14)内螺纹连接有固定轴(16),所述安装座(3)的一侧开设有多个固定槽(15),所述固定轴(16)的一端延伸至固定槽(15)内。
CN201820951120.3U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766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51120.3U CN208576640U (zh)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51120.3U CN208576640U (zh)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76640U true CN208576640U (zh) 2019-03-05

Family

ID=65508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5112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576640U (zh) 2018-06-20 2018-06-20 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766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56494U (zh) 一种自行车前轮减震器
CN208576640U (zh) 一种可防止与皮肤产生磨损的鞍座
CN104802901A (zh) 多功能电动踏板车
CN206466075U (zh) 一种便于高度调节的自行车鞍座
CN206374907U (zh) 一种自行车车闸线装置
CN207943111U (zh) 一种车座可调型自行车车架
CN209159867U (zh) 一种透气型自行车鞍座
CN205059860U (zh) 多功能电动踏板车
CN214776359U (zh) 一种新型铝合金自行车车架
CN205440635U (zh) 一种减震自行车
CN209700860U (zh) 一种新型自行车把立
CN211167270U (zh) 一种带有曲柄机构的自行车
CN208233222U (zh)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自行车车座
CN216418194U (zh) 一种vr动感自行车
CN208576655U (zh) 一种通过夹持式安装的自行车鞍座
CN218553058U (zh) 一种体育健身用自行车原地骑行装置
CN221091124U (zh) 一种轮式自行车曲柄
CN203268236U (zh) 奇数轮自行车
CN209492652U (zh) 一种自行车前叉辅助减震装置
CN206466106U (zh)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自行车龙头轴
CN211519720U (zh) 一种自行车车座
CN107512332A (zh) 一种新型两轮自行车
CN218786043U (zh) 基于自行车后座用减震装置
CN214776284U (zh) 一种方便学生调节的自行车座
CN206456463U (zh) 一种自行车座的减震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305

Termination date: 2020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