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544338U - 一种汽车的前围边板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的前围边板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544338U
CN208544338U CN201820600671.5U CN201820600671U CN208544338U CN 208544338 U CN208544338 U CN 208544338U CN 201820600671 U CN201820600671 U CN 201820600671U CN 208544338 U CN208544338 U CN 208544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wall
substrate
side plate
wall side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0067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克坚
刘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Great Wall Huaguan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reat Wall Huaguan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reat Wall Huaguan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reat Wall Huaguan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0067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544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544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5443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的前围边板及汽车,所述前围边板包括:基板和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在所述基板的第一侧拱起、并在所述基板的第二侧形成避让腔,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所述基板的相对两侧。该前围边板不仅能够增强A柱区域的强度,提升扭转刚度,还能够避免前主纵梁干扰前围边板的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的前围边板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的前围边板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在满足汽车车身轻量化的要求下,还要求确保车身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在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中,汽车车身的两根前主纵梁的后端连接在对应的A柱前侧面上后,前主纵梁的内侧面与其对应的A柱的内侧面错位、并靠向车身的内部凸出。当将前围边板装配至A柱与前围主板之间未封闭的空缺时,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前围边板封闭在此区域时,基于前主纵梁与A柱的连接位置关系,为了避免与前主纵梁发生干扰,需要将前围边板的连接位置也需要向车身内部移动,然后再将其边缘连接在A柱、前风挡下横梁、前围主板及门槛梁上,若采用这种结构的前围边板封闭A柱总成区域时,其连接强度弱,该前围边板的主体部分容易发生变形,造成A柱区域强度低、整车的扭转刚度弱。
基于此,如何对前围边板进行优化设计,以避免该前围边板与前主纵梁的干涉同时,又增强A柱区域强度,提升车身扭转刚度是本领域人员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前围边板及汽车,该前围边板具有加强筋,并形成避让前主纵梁的避让腔,不仅能够增强A柱区域的强度,提升扭转刚度,还能够避免前主纵梁干扰前围边板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的前围边板,所述前围边板包括:
基板;
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在所述基板的第一侧拱起、并在所述基板的第二侧形成避让腔,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所述基板的相对两侧。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包括沿所述基板的宽度方向排布的第一加强段和第二加强段,所述第二加强段相对于所述第一加强段向所述基板的第一侧倾斜折弯。
可选地,所述加强筋的壁厚大于所述基板的壁厚。
可选地,所述前围边板还包括:
搭接边,所述搭接边由所述基板的边缘伸出、并分布在所述前围边板的连接位置处。
可选地,所述搭接边包括:
第一搭接段,所述第一搭接段连接在所述基板的第一边缘、并向所述基板的第二侧弯折。
可选地,所述搭接边还包括:
第二搭接段,所述第二搭接段连接在所述基板的第二边缘、并向所述基板的第一侧弯折。
可选地,所述搭接边还包括:
第三搭接段,所述第三搭接段连接在所述基板的第三边缘、并向所述基板的第一侧弯折。
可选地,所述搭接边还包括:
第四搭接段,所述第四搭接段沿所述基板的宽度方向、并由所述基板的第四边缘伸出所述基板。
可选地,所述第四搭接段与所述加强筋的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前围边板、前主纵梁、A柱,所述前主纵梁的后端连接在所述A柱的前侧面,所述前主纵梁的内侧面与所述A柱的内侧面错位、并向汽车的车身内部凸出,所述避让腔容纳所述前主纵梁的凸出区域。
通过如上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边板具有加强筋,该加强筋在前围边板的一侧拱起用于增强前围边板的强度、在另一侧形成避让腔,用于避让前主纵梁的内侧面向汽车的车身内部凸出的部分。该前围边板既能够提升A柱区域的强度,又能够避免与前主纵梁相对A柱内侧面向车身内部凸出的部分的干涉。并且,该前围边板具有沿基板的边缘排布的搭接边,搭接边贴合在车身骨架的结构上,封闭该处的空缺,实现稳定可靠的连接。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边板不仅实现了封闭A柱区域的空缺,还为A柱区域提供了一定的支撑,提升了A柱区域的强度。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A柱区域的车身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前围边板安装在A柱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前围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前围边板的右视图;
图5为图3中前围边板的仰视图。
标号说明:
10前围边板;
11基板;
12加强筋;
121第一加强段;
122第二加强段;
13搭接边;
131第一搭接段;
132第二搭接段;
132a顶部段;
132b中部段;
132c底部段;
133第三搭接段;
134第四搭接段;
20前主纵梁;
30A柱;
40门槛梁;
50前围下横梁;
60前围主板;
70前风挡下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同时兼顾前围边板和前主纵梁的安装位置之间的避让与A 柱区域强度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围边板,该前围边板具有加强筋,该加强筋在前围边板的一侧拱起用于增强前围边板的强度、在另一侧形成避让腔,用于避让前主纵梁的内侧面向汽车的车身内部凸出的部分。该前围边板既能够提升A柱区域的强度,又能够避免与前主纵梁相对A柱内侧面向车身内部凸出的部分的干涉。
请参加图1、图2和图3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A柱区域的车身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前围边板安装在A柱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前围边板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的前围边板10包括基板11和加强筋12,其中,加强筋12在基板11的第一侧拱起、并在基板11的第二侧形成避让腔,第一侧和第二侧围基板11的相对两侧。
为了清楚表述该前围边板10的结构,在本文中以将前围边板10装配在车身骨架中进行阐述。
如图1所示,车身骨架中包括A柱30、前主纵梁20、门槛梁40、前围下横梁50、前围主板60以及前风挡下横梁70,车身骨架的A柱30区域具有未封闭部分,该部分需要通过前围边板10进行封堵。当前主纵梁20的后端连接在A柱30的前侧面时,前主纵梁20 的内侧面与其对应的A柱30的内侧面错位、并靠向车身内部凸出。
在具体实施例中,前围边板10的第一侧朝向车身内部、第二侧朝向车身外部,结合图2和图3所示,前主纵梁20相对A柱30凸出的区域伸入至加强筋12在基板11的第二侧形成的避让腔内。如此设置,不仅能够通过前围边板10的避让腔容纳前主纵梁20向车身内部的凸出区域,还能够使得前围边板10与前主纵梁20卡固连接,即将前主纵梁20 的凸出区域插入避让腔中后,能够通过前主纵梁20为前围边板10提供支撑,以增强前围边板10的强度。
同时,加强筋12在第一侧拱起用于进一步增强此处的强度,进而提升前围边板10的强度,避免前围边板10的基板11发生变形,有效提升A柱30区域的强度及整车的扭转刚度。
进一步地,在具体实施例中,加强筋12包括沿基板11的宽度方向排布的第一加强段 121和第二加强段122,第二加强段122相对于第一加强段121向基板11的第一侧倾斜折弯,第一加强段121与第二加强段122通过弧度过渡连接。结合图2和图3所示,基板11 的宽度方向在车身中大致是由A柱30向前围主板60的方向,避让腔对应第一加强段121 的区域轮廓形状与前主纵梁20向车身内部凸出的外形相互吻合,用于避让前主纵梁20向车身内部凸出的区域,避让腔对应第二加强段122的区域用于避让空调部件的安装。
在具体实施例中,加强筋12的壁厚大于基板11的壁厚,用于增强避让腔的强度。
对该前围边板10进一步优化设计,结合附图1至图5所示。
该前围边板10还包括搭接边13,该搭接边13由基板11的边缘伸出、并分布在前围边板10的连接位置处,通过该搭接边13与车身结构的其他部件连接,搭接边13通过焊接的方式与车身固定连接。
在具体实施例中,搭接边13包括第一搭接段131,该第一搭接段131连接在基板11的第一边缘、并向基板11的第二侧弯折。当将该前围边板10安装在车身骨架上时,第一搭接段131向车身外部弯折,从而贴合在前风挡下横梁70的内侧表面并固定在前风挡下横梁70的内壁,参见图1和图2所示。
搭接边13还包括第二搭接段132,第二搭接段132和第一搭接段131连接处的形状与前风挡下横梁70和前围主板60过渡处的形状相吻合。第二搭接段132连接在基板11的第二边缘、并向基板11的第一侧弯折。当将该前围边板10安装在车身骨架上时,第二搭接段132向车身内部弯折,从而贴合在前围主板60的内表面上,并与前围主板60固定连接。该第二搭接段132由上至下包括顶部段132a、中部段132b和底部段132c,顶部段132a 用于与前围主板60的上方区域的内表面的边缘贴合,中部段132b用于与前围主板60的中部区域的内表面边缘贴合,底部段132c用于与前围主板60的底部区域的内表面边缘贴合,如此设置,通过三者牢固地与前围主板60的边缘贴合连接,并且,三者相互连接处与前围主板60的表面形状相吻合,从而与前围主板60的表面紧密贴合,使得前围边板10 与前围主板60封闭连接。
搭接边13还包括第三搭接段133,第三搭接段133和第二搭接段132连接处的形状与前围主板60和前围下横梁50过渡连接处形状的弯折形状相吻合,从而使得前围边板10封闭连接在前围主板60和前围下横梁50之间。第三搭接段133连接在基板11的第三边缘、并向基板11的第一侧弯折。当将前围边板10安装在车身骨架上时,第三搭接段133向车身的内部弯折,从而贴合在前围下横梁50的上表面、门槛梁40的上表面。
基板11的第四边缘搭接在A柱30的内侧面的前边缘处,从而与A柱30贴合连接。基板11的第四边缘与第一边缘之间具有第五边缘,第五边缘处的基板11的表面与车身骨架贴合焊接。
为了进一步确保A柱30区域的封闭性,该搭接边13还包括第四搭接段134,第四搭接段134沿基板11的宽度方向、并由基板11的第四边缘伸出该基板11。当将前围边板10 安装在车身骨架上时,第四搭接段134由基板11的第四边缘向A柱30伸出、并贴合在A 柱30的内侧面上,从而增大前围边板10与A柱30的贴合的面积,确保其可靠的封闭连接。
进一步地,第四搭接段134与加强筋12的位置相对应,如此设置,能够确保将前主纵梁20的后端充分容置在避让腔中的同时,将第四搭接段134设置在此位置,能够确保此位置的封闭性,并还能增加此处的强度。
通过上述各实施例可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边板10具有加强筋12,该加强筋12 在前围边板10的一侧拱起用于增强前围边板10的强度、在另一侧形成避让腔,用于避让前主纵梁20的内侧面向汽车的车身内部凸出的部分。该前围边板10既能够提升A柱30 区域的强度,又能够避免与前主纵梁20相对A柱30内侧面向车身内部凸出的部分的干涉。并且,该前围边板10具有沿基板11的边缘排布的搭接边13,搭接边13贴合在车身骨架的结构上,封闭该处的空缺,实现稳定可靠的连接。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前围边板10不仅实现了封闭A柱30区域的空缺,还为A柱30区域提供了一定的支撑,提升了A柱30区域的强度。
除上述前围边板10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各实施例中前围边板10,还包括前主纵梁20、A柱30、前风挡下横梁70、前围主板60、前围下横梁50 以及门槛梁40。对于这些结构的连接及位置关系可参见现有技术,该前围边板10与前主纵梁20、A柱30、前风挡下横梁70、前围主板60、前围下横梁50以及门槛梁40的位置关系以及连接关系请参见上述各实施例的阐述,在汽车的车身结构中,包括两个上述的前围边板10,其中一侧的前围边板10为空调安装提供了安装孔,由此,该侧的前围边板10 上设置加强板筋,用于提高前围边板10的强度,以可靠地为空调安装提供支撑。由于上述前围边板10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该汽车也应当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的前围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边板(10)包括:
基板(11);
加强筋(12),所述加强筋(12)在所述基板(11)的第一侧拱起、并在所述基板(11)的第二侧形成避让腔,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所述基板(11)的相对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前围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2)包括沿所述基板(11)的宽度方向排布的第一加强段(121)和第二加强段(122),所述第二加强段(122)相对于所述第一加强段(121)向所述基板(11)的第一侧倾斜折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前围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2)的壁厚大于所述基板(11)的壁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前围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围边板(10)还包括:
搭接边(13),所述搭接边(13)由所述基板(11)的边缘伸出、并分布在所述前围边板(10)的连接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的前围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边(13)包括:
第一搭接段(131),所述第一搭接段(131)连接在所述基板(11)的第一边缘、并向所述基板(11)的第二侧弯折。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的前围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边(13)还包括:
第二搭接段(132),所述第二搭接段(132)连接在所述基板(11)的第二边缘、并向所述基板(11)的第一侧弯折。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的前围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边(13)还包括:
第三搭接段(133),所述第三搭接段(133)连接在所述基板(11)的第三边缘、并向所述基板(11)的第一侧弯折。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的前围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边(13)还包括:
第四搭接段(134),所述第四搭接段(134)沿所述基板(11)的宽度方向、并由所述基板(11)的第四边缘伸出所述基板(11)。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的前围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搭接段(134)与所述加强筋(12)的位置相对应。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前围边板(10)、前主纵梁(20)、A柱(30),所述前主纵梁(20)的后端连接在所述A柱(30)的前侧面,所述前主纵梁(20)的内侧面与所述A柱(30)的内侧面错位、并向汽车的车身内部凸出,所述避让腔容纳所述前主纵梁(20)的凸出区域。
CN201820600671.5U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汽车的前围边板及汽车 Active CN208544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00671.5U CN208544338U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汽车的前围边板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00671.5U CN208544338U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汽车的前围边板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44338U true CN208544338U (zh) 2019-02-26

Family

ID=65419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00671.5U Active CN208544338U (zh) 2018-04-25 2018-04-25 一种汽车的前围边板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443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08561B2 (en) Rear body structure for automobiles
JP4226562B2 (ja) 車体構造
JP5141834B2 (ja) 車体構造
US7566091B2 (en) Opening portion structure
CN102632927B (zh) 车体后部构造
EP1997720B1 (en)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20110266833A1 (en) Vehicle body reinforcing structure
JP4612014B2 (ja) 車体フロア構造
JP5346799B2 (ja) 車体上部構造
US10286963B2 (en) Structural nodes for a motor vehicle bodywork
CN109383629B (zh) 车身上部结构
US7140671B2 (en) Multi-piece roof with reinforcement
US20150353049A1 (en) Front body structure of vehicle
CN208530690U (zh) 汽车后纵梁框架结构
CN208544338U (zh) 一种汽车的前围边板及汽车
GB2490392A (en) Diagonally reinforced motor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CN114286779A (zh) 车身结构
JPS62181976A (ja)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JPH06144299A (ja) 自動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JP6502982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204775496U (zh) 一种汽车a柱的加强结构
CN205836952U (zh) 一种b柱总成及具有该b柱总成的汽车
WO2018008687A1 (ja) 車両のルーフ固定構造
CN210027609U (zh) 连接单元及连接结构
CN209534710U (zh) 一种全景天窗加强板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