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36952U - 一种b柱总成及具有该b柱总成的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b柱总成及具有该b柱总成的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36952U
CN205836952U CN201620730373.9U CN201620730373U CN205836952U CN 205836952 U CN205836952 U CN 205836952U CN 201620730373 U CN201620730373 U CN 201620730373U CN 205836952 U CN205836952 U CN 205836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t
pillar assembly
automobile
crossbeam
fl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303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陆群
刘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 Auto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303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36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36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36952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公开了一种B柱总成,包括:两根B柱本体,第一横梁,两根B柱加强梁,两根所述B柱本体的顶端位于汽车的后上主梁的上方,底端均连接于汽车对应侧的门槛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搭接固定于汽车对应侧的后上主梁;两根所述B柱加强梁位于两根所述B柱本体的内侧,所述B柱加强梁的下段与所述B柱本体的上段重叠,且所述B柱加强梁的外侧壁与所述B柱本体的内侧壁连接,两根所述B柱加强梁的顶端均支撑汽车的顶盖,底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通过上述结构的B柱总成,取代现有技术中B柱,减轻了现有技术B柱上面一段的尺寸,以整体重量,满足汽车车身轻量化的发展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B柱总成及具有该B柱总成的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B柱总成及具有该B柱总成的汽车。
背景技术
在汽车技术领域中,B柱是车身设计中最为关键的部件之一。B柱需要满足车门门锁的安装,还要满足车门开闭对B柱区域施加力的要求;B柱还要支撑汽车顶盖横梁,需要满足汽车顶盖的安装要求;并且,B柱在前碰、后碰,特别是侧碰时,对汽车的安全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为了使B柱满足刚度要求和碰撞性能要求,B柱通常较为笨重,难以满足汽车轻量化发展的需求。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优化的B柱总成,既能满足其刚度要求、碰撞性能要求,又能够减轻车身重量,符合汽车轻量化的发展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B柱总成,在满足B柱总成在门锁安装、门开闭对B柱总成的强度要求,同时,采用B柱本体的上段与B柱加强梁的下段重叠相连接的B柱总成取代现有技术中的B柱,从而使减小现有技术中B柱上面一段的尺寸,以整体重量,满足汽车车身轻量化的发展要求。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该B柱总成的汽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B柱总成,包括:
两根B柱本体,两根所述B柱本体的顶端位于汽车的后上主梁的上方,底端均连接于汽车对应侧的门槛梁;
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的两端搭接固定于汽车对应侧的后上主梁;
两根B柱加强梁,两根所述B柱加强梁位于两根所述B柱本体的内侧,所述B柱加强梁的下段与所述B柱本体的上段重叠,且所述B柱加强梁的外侧壁与所述B柱本体的内侧壁连接,两根所述B柱加强梁的顶端均支撑汽车的顶盖的横梁,底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
可选地,所述B柱加强梁与所述B柱本体的重叠部分对应汽车门锁安装位置。
可选地,所述B柱本体的后侧壁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横梁两端的前侧插入所述限位槽,与所述B柱本体连接。
可选地,所述B柱加强梁包括:
第一梁体,所述第一梁体的顶端端面贴合于汽车的顶部边梁的内侧面,所述顶部边梁的外侧面贴合于汽车的顶盖横梁的下侧面,所述第一梁体通过连接所述顶部边梁支撑所述横梁;和
第二梁体,所述第二梁体自所述第一梁体底端的外侧壁、沿车身的高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梁体下方延伸,所述第二梁体的底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
可选地,所述B柱总成进一步包括两个B柱连接板,两个所述B柱连接板的顶端均连接于汽车的顶部边梁,其底部的内表面均连接于所述B柱本体的外侧壁,其顶部的内表面均连接于所述B柱加强梁的外侧壁。
可选地,所述B柱本体的顶端外侧壁设有第一卡槽,所述B柱连接板的底端插入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一卡槽的底面支撑所述B柱连接板的底端端面,以限制所述B柱连接板朝向车身下方移动。
可选地,所述B柱连接板包括:
第一折板,所述第一折板由所述B柱连接板的顶端向车身内侧折弯;和
第二折板,所述第二折板由所述第一折板的端部、向车身上方折弯;
所述B柱加强梁的顶端外侧壁设有第二卡槽;
所述第一折板与所述第二折板均插入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一折板内侧面贴合所述第二卡槽的底部,所述第二折板的内侧面贴合所述第二卡槽的侧壁,以限制所述B柱连接板朝向车身下方移动;
所述第一折板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折板的外表面衔接形成固定槽,所述顶部边梁的下沿插入所述固定槽,所述固定槽限制所述顶部边梁朝向车身下方移动。
可选地,所述B柱总成进一步包括:
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侧的所述B柱加强梁的内侧壁。
可选地,所述B柱总成进一步包括:
第三横梁,所述第三横梁连接于两根所述B柱本体的底端内侧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B柱总成。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B柱总成安装于汽车车身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B柱总成安装于汽车车身时沿车身长度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B柱本体、B柱加强梁、B柱连接板间连接关系及与顶盖连接关系示意图。
标号说明:
10 B柱总成;
11 B柱本体;
111 第一卡槽;
12 B柱加强梁;
121 第一梁体;
122 第二梁体;
123 第二卡槽;
13 B柱连接板;
131 第一折板;
132 第二折板;
14 第一横梁;
15 第二横梁;
16 第三横梁;
20 后上主梁;
30 门槛梁;
40 门锁;
50 顶部边梁;
60 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在本文中,“示意性”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不应将在本文中被描述为“示意性”的任何图示、实施方式解释为一种更优选的或更具优点的技术方案。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而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
B柱对车身结构中起着支撑的作用,需要满足较高的刚度要求和碰撞性能,因此,现有技术中B柱的尺寸较大,重量较大,难以满足对轻量化的发展要求。为了解决此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B柱总成,该B柱总成中的B柱本体的上段与B柱加强梁的下段重叠,从而满足B柱总成支撑汽车顶盖的横梁的高度要求。其中B柱本体完全满足门锁安装、门开闭等对B柱总成的强度要求,而B柱加强梁取代现有技术中B柱上方的一段,该B柱加强梁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现有技术中的B柱,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B柱,该实用新型提供的B柱总成重量轻,满足汽车轻量化的发展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3进行详细阐述,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B柱总成安装于汽车车身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B柱总成安装于汽车车身时沿车身长度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B柱本体、B柱加强梁、B柱连接板间连接关系及与顶盖连接关系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B柱总成10安装在车身中,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出现的方位词均是以车身为基准,其中,所称的前和后均是以车身的长度方向为基准的。即,前为朝向车头方向的一侧,后为朝向车尾方向的一侧。同样地,上和下均是以车身的高度方向为基准的,即,上为在车身的高度方向上朝向车身顶部的一侧,下为在车身的高度方向上朝向车身底部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B柱总成10,包括两根B柱本体11,第一横梁14和两根B柱加强梁12,其中,两根B柱本体11的顶端位于汽车的后上主梁20的上方,底端均连接于汽车对应侧的门槛梁30;第一横梁14的两端搭接固定于汽车对应侧的后上主梁20;两根B柱加强梁12位于两根B柱本体11的内侧,B柱加强梁12的下段与B柱本体11的上段重叠,且B柱加强梁12的外侧壁与B柱本体11的内侧壁连接,两根B柱加强梁12的顶端均支撑汽车顶盖的横梁60,底端均连接于第一横梁14。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当该B柱总成10安装于车身时,B柱本体11的底端连接于门槛梁30,而其顶端位于后上主梁20的上方,并距离汽车的顶盖的横梁60具有一定距离。第一横梁14位于两根B柱本体11之间,其两端搭接固定于后上主梁20的上方,支撑两根B柱本体11,从而增加B柱总成10的牢固性,并为B柱加强梁12提供定位支撑。B柱加强梁12位于对应B柱本体11的内侧,并与B柱本体11的内侧壁连接,其B柱加强梁12的底端固定于第一横梁14,而顶端支撑汽车的顶盖的横梁60,如图2所示,其B柱加强梁12的下段与B柱本体11的上段重叠,此重叠部分的强度能够充分满足门开闭冲击、侧碰等对B柱总成10的强度要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B柱总成10通过B柱本体11与B柱加强梁12重叠并连接,其B柱本体11与现有技术中的B柱尺寸、刚度和强度相同,B柱本体11充分满足门锁40、门开闭冲击及碰撞对B柱总成10的强度、刚度的要求;而B柱加强梁12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现有技术中的B柱尺寸,在B柱总成10中B柱本体11承受主要的碰撞冲击等,是B柱总成10中主要的刚度、强度部件,而B柱加强梁12对汽车顶盖的横梁60起到充分的支撑作用,并不承受主要的碰撞冲击,因此,其尺寸规格可在能够支撑横梁的基础上降低,这样,采用B柱加强梁12取代现有技术中B柱的上方一段,能够有效减轻了B柱总成10的重量,实现车身轻量化。
在车身的安装中,汽车门锁40的安装对B柱总成10的强度要求更高,因此,进一步使B柱本体11与B柱加强梁12重叠部分对应汽车门锁40的安装位置,也就是说,两者重叠的部分区域应当为汽车门锁40的安装提供充分的安装空间,确保B柱总成10的强度。
为了进一步限位固定第一横梁14与B柱本体11,在B柱本体11的后侧壁设有限位槽,其第一横梁14的两端的前侧可插入限位槽内,再通过焊接与B柱本体11固定连接,从而使第一横梁14稳固的支撑两侧的B柱本体11。
为了进一步优化B柱总成10,使其充分减轻重量,可对B柱加强梁12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具体如图2所示,该B柱加强梁12包括第一梁体121和第二梁体122,其中,第一梁体121的顶端端面贴合于汽车顶部边梁50的内侧面,顶部边梁50的外侧面贴合于汽车的顶盖横梁60的下侧面,如此,第一梁体121通过连接顶部边梁50以支撑汽车的顶盖的横梁60。
第二梁体122自第一梁体121底端的外侧壁、沿车身的高度方向朝向第一梁体121下方延伸,第二梁体122的底端连接于第一横梁14。这样,第一梁体121与第二梁体122形成倒置的L型的B柱加强梁12,如图2所示,第二梁体122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第一梁体121沿车身宽度方向的尺寸,且第二梁体122的外侧壁与第一梁体121的外侧壁平齐。如此设置,在满足B柱加强梁12的强度要求下,通过减小第二梁体122的尺寸进一步降低B柱总成10的重量。
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完善该B柱总成10,该B柱总成10可进一步包括两个B柱连接板13,每个B柱连接板13的顶端均连接于汽车的顶部边梁50,其底部的内表面均连接于B柱本体11的上方的外侧壁,顶部的内表面连接于B柱加强梁12的外侧壁。如此设置,通过B柱连接板13起到过渡连接的作用,提升B柱总成10的整体性、完美性。
如图3所示,在B柱本体11的顶端外侧壁设有第一卡槽111,以使B柱连接板13的底端插入第一卡槽111内,该第一卡槽111的底面支撑B柱连接板13的底端端面,从而可限制B柱连接板13朝向车身下方移动。
为了使B柱连接板13更好的过渡连接,完善B柱总成10的外观,该B柱连接板13包括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其中,第一折板131由B柱连接板13的顶端向车身内侧折弯,而第二折板132由第一折板131的端部、向车身上方折弯,第一折板131与第二折板132衔接形成L型的卡扣结构。
在具体实施例中,设置B柱本体11的长度为643mm,其并没有直接与顶盖的横梁60进行焊接连接,通过B柱连接板13进行过渡连接,该B柱连接板13为一个厚度为3mm的板,长度大约为257mm,从而使现有技术中的B柱长度缩短了大致257mm,并且板材的重量远远小于柱形的B柱,减轻了B柱总成10的重量。
B柱加强梁12采用第一梁体121和第二梁体122形成的倒置的L型结构,其中,相比采用第一梁体121和第二梁体122为直线型结构的B柱加强梁12,即第二梁体122与第一梁体121的宽度相同,本方案中的倒置的L型结构中的第二梁体122可比直线型结构中的第二梁体122减少60%的重量,在满足与B柱本体11连接形成稳固支撑,足够强度的基础上,大大减轻了B柱总成10的重量。
B柱加强梁12的顶端外侧壁设有第二卡槽123,上述卡扣结构卡入第二卡槽123内,也就是说,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均插入第二卡槽123内,第一折板131的内侧面贴合第二卡槽123的底部,第二折板132的内侧面贴合第二卡槽123的侧壁,从而利用第一折板131和第二折板132形成的卡扣结构与第二卡槽123扣合连接,以有效限制B柱连接板13朝向车身下方移动。
并且,由外侧看,第一折板131与第二折板132的外表面衔接形成了固定槽,其可供顶部边梁50的下沿插入固定槽内,从而限制顶部边梁50朝向车身下方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折板131与第二折板132夹于顶部边梁50与B柱加强梁12之间,其B柱加强梁12支撑B柱连接板13,而B柱连接板13支撑顶部边梁50,从而使B柱总成10有效的支撑顶部边梁50,进而支撑汽车的顶盖。
针对上述实施例,B柱总成10进一步包括第二横梁15,该第二横梁1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侧的B柱加强梁12的内侧壁。一方面,该第二横梁15可以支撑两根B柱加强梁12,稳固该B柱总成10;另一方面,该第二横梁15还可为其他构件的安装提供安装位置。
更进一步地,该B柱总成10进一步还包括第三横梁16,该第三横梁16连接于两根B柱本体11底端的内侧壁之间,从而与第一横梁14、第二横梁15一起支撑两侧的B柱本体11和B柱加强梁12。如此设置,两侧的B柱本体11、B柱加强梁12通过第一横梁14、第二横梁15和第三横梁16连接,进而形成框架结构的B柱总成10,提升B柱总成10的牢固性、稳定性。
第三横梁16的端面可连接在B柱本体11的底端内侧壁与门槛梁30的内侧壁衔接的区域,也就是说,该第三横梁16的端面同时连接B柱本体11与门槛梁30,进一步强固了该B柱总成10结构的稳定性。
除上述B柱总成10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以上所述的B柱总成10,该B柱总成10与车身构件的连接请详见上述阐述。由于上述B柱总成10具有以上技术效果,因此,具有该B柱总成10的汽车也应当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文中,“一个”并不表示将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的数量限制为“仅此一个”,并且“一个”不表示排除本实用新型相关部分的数量“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本文中,“上”、“下”、“前”、“后”等仅用于表示相关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而非限定这些相关部分的绝对位置。
在本文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的数值范围不仅包括其两个端点内的整个范围,也包括含于其中的若干子范围。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是按照各个实施方式描述的,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案或变更,如特征的组合、分割或重复,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根B柱本体(11),两根所述B柱本体(11)的顶端位于汽车的后上主梁(20)的上方,底端均连接于汽车对应侧的门槛梁(30);
第一横梁(14),所述第一横梁(14)的两端搭接固定于汽车对应侧的后上主梁(20);
两根B柱加强梁(12),两根所述B柱加强梁(12)位于两根所述B柱本体(11)的内侧,所述B柱加强梁(12)的下段与所述B柱本体(11)的上段重叠,且所述B柱加强梁(12)的外侧壁与所述B柱本体(11)的内侧壁连接,两根所述B柱加强梁(12)的顶端均支撑汽车的顶盖的横梁(60),底端均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梁(12)与所述B柱本体(11)的重叠部分对应汽车门锁(40)安装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本体(11)的后侧壁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横梁(14)两端的前侧插入所述限位槽,与所述B柱本体(11)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加强梁(12)包括:
第一梁体(121),所述第一梁体(121)的顶端端面贴合于汽车的顶部边梁(50)的内侧面,所述顶部边梁(50)的外侧面贴合于汽车的顶盖横梁(60)的下侧面,所述第一梁体(121)通过连接所述顶部边梁(50)支撑所述横梁(60);和
第二梁体(122),所述第二梁体(122)自所述第一梁体(121)底端的外侧壁、沿车身的高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一梁体(121)下方延伸,所述第二梁体(122)的底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横梁(14)。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总成(10)进一步包括两个B柱连接板(13),两个所述B柱连接板(13)的顶端均连接于汽车的顶部边梁(50),其底部的内表面均连接于所述B柱本体(11)的外侧壁,其顶部的内表面均连接于所述B柱加强梁(12)的外侧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本体(11)的顶端外侧壁设有第一卡槽(111),所述B柱连接板(13)的底端插入所述第一卡槽(111)内,所述第一卡槽(111)的底面支撑所述B柱连接板(13)的底端端面,以限制所述B柱连接板(13)朝向车身下方移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连接板(13)包括:
第一折板(131),所述第一折板(131)由所述B柱连接板(13)的顶端向车身内侧折弯;和
第二折板(132),所述第二折板(132)由所述第一折板(131)的端部、向车身上方折弯;
所述B柱加强梁(12)的顶端外侧壁设有第二卡槽(123);
所述第一折板(131)与所述第二折板(132)均插入所述第二卡槽(123)内,所述第一折板(131)内侧面贴合所述第二卡槽(123)的底部,所述第二折板(132)的内侧面贴合所述第二卡槽(123)的侧壁,以限制所述B柱连接板(13)朝向车身下方移动;
所述第一折板(131)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折板(132)的外表面衔接形成固定槽,所述顶部边梁(50)的下沿插入所述固定槽,所述固定槽限制所述顶部边梁(50)朝向车身下方移动。
8.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总成(10)进一步包括:
第二横梁(15),所述第二横梁(15)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对应侧的所述B柱加强梁(12)的内侧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B柱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B柱总成(10)进一步包括:
第三横梁(16),所述第三横梁(16)连接于两根所述B柱本体(11)的底端内侧壁之间。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B柱总成(10)。
CN201620730373.9U 2016-07-12 2016-07-12 一种b柱总成及具有该b柱总成的汽车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36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30373.9U CN205836952U (zh) 2016-07-12 2016-07-12 一种b柱总成及具有该b柱总成的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30373.9U CN205836952U (zh) 2016-07-12 2016-07-12 一种b柱总成及具有该b柱总成的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36952U true CN205836952U (zh) 2016-12-28

Family

ID=57619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30373.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36952U (zh) 2016-07-12 2016-07-12 一种b柱总成及具有该b柱总成的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3695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3632A (zh) * 2016-07-12 2016-11-23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柱总成及具有该b柱总成的汽车
CN114407823A (zh) * 2021-12-01 2022-04-29 芜湖金安世腾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面帘式气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43632A (zh) * 2016-07-12 2016-11-23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柱总成及具有该b柱总成的汽车
CN114407823A (zh) * 2021-12-01 2022-04-29 芜湖金安世腾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面帘式气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18648B2 (en) Motor vehicle rear
CN103249637B (zh) 汽车的车身构造
CN105083183B (zh) 用于机动车的缓冲器组件
US10279845B2 (en) Vehicle rear body structure
US20120119544A1 (en) Car body with reinforcing structure
US11351890B2 (en) Seat crossmember and vehicle floor structure having the same
US8662574B2 (en) Body structure for motor vehicle
CN103101575B (zh) 汽车车身及汽车
US20140284965A1 (en) Floor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body
EP3434566A1 (en) Vehicle body lower structure
JP2006137408A (ja) 車体骨格構造
CN112977636A (zh) 车辆地板结构
CN102556165A (zh) 有加强结构的汽车车身
CN205836952U (zh) 一种b柱总成及具有该b柱总成的汽车
JP6411932B2 (ja) 車体の後部構造
JP2012030689A (ja) 自動車のサイドシル構造
CN206012370U (zh) 一种用于高顶车型的座椅安装机构
CN104512482B (zh) 车身构造
CN106143632A (zh) 一种b柱总成及具有该b柱总成的汽车
JP6585689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206255067U (zh) 一种连接梁及具有该连接梁的前部框架、汽车
JP2002205665A (ja) ホイールハウス部構造
CN208393469U (zh) 一种汽车的底部框架及汽车
CN203402267U (zh) 一种汽车前立柱及汽车
CN111746657B (zh) 车辆的前部车身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70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