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410596U - 一种流道浇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道浇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410596U
CN208410596U CN201820739731.1U CN201820739731U CN208410596U CN 208410596 U CN208410596 U CN 208410596U CN 201820739731 U CN201820739731 U CN 201820739731U CN 208410596 U CN208410596 U CN 2084105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plate
branch
casting device
tribu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3973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传喜
苏桂普
孟庆春
袁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ohui Hot Runn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ohui Hot Runn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ohui Hot Runn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ohui Hot Runn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3973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4105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4105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41059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道浇注装置。流道浇注装置包括主分流板以及与主分流板可拆卸连接的支分流板,主分流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第一板面上开设有供流体流入的主流入接口,第二板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供流体流出的主流出接口;支分流板开设有与主流出接口可拆卸地连接的支流入接口以及至少一个供流体流出且开设有内螺纹的支流出接口,流道浇注装置还包括连接各支流出接口且用于将流体注入各型腔的尖点热嘴,各尖点热嘴连接支流出接口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与内螺纹相螺锁的外螺纹。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主分流板上组装不同数量的支分流板,从而提高流道浇注装置的适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流道浇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流道注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道浇注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流道浇注装置是在一整块分流板上直接安装多个热嘴,这种方式安装的热嘴数量少,小尺寸的产品在进行多模腔、大批量生产时,不方便。
再有,每个小尺寸产品的注塑模具的大小和浇口尺寸的位置都有差别,从而各注塑模具对分流板的尺寸外形要求也是不一样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道浇注装置,旨在解决流道浇注装置无法适用不同注塑模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流道浇注装置,用于将熔融状态的流体注入注塑模具的各型腔,其包括主分流板以及与所述主分流板可拆卸连接的支分流板,所述支分流板至少设置一块;所述主分流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上开设有供所述流体流入的主流入接口,所述第二板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流体流出的主流出接口;所述支分流板开设有与所述主流出接口可拆卸地连接且供所述流体流入的支流入接口以及至少一个供所述流体流出且开设有内螺纹的支流出接口,各所述支分流板于所述第二板面一侧平行所述主分流板且阵列设置;所述流道浇注装置还包括连接各所述支流出接口且用于将所述流体注入各所述型腔的尖点热嘴,各所述尖点热嘴连接所述支流出接口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内螺纹相螺锁的外螺纹,各所述尖点热嘴还开设有供外部工具夹持的操作部。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浇注装置还包括连通所述主流出接口与所述支流入接口的流道镶件,所述流道镶件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主流出接口,所述流道镶件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支流出接口;所述尖点热嘴与所述流道镶件分别位于所述支分流板的相对两侧。
进一步地,各所述尖点热嘴的一端均开设有用于引导所述尖点热嘴插入所述支流出接口的引导面。
进一步地,各所述尖点热嘴均包括由硬质材料制成且具有高耐磨性的分流梭,所述分流梭与所述引导面分别位于所述尖点热嘴的两端。
进一步地,各所述支分流板均开设有四个所述支流出接口,四个所述支流出接口于所述支分流板上均匀且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面位于各所述主流出接口的位置处均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主分流板的主加热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板面上还开设有与所述主加热圈相适配的主加热槽,各所述主加热圈设置与对应的所述加热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主加热圈成对设置且分别位于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主加热槽成对开设且分别开设于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
进一步地,各所述支分流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支分流板的支加热圈,所述支加热圈与所述支流出接口位于所述支分流板的同一侧;各所述支分流板均开设有支加热槽,各所述支加热圈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支加热槽内。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在主分流板上开设多个主流出接口,各所述主流出接口的数量和布局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再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布局支分流板的数量,以适应不同的注塑模具。支分流板可拆卸地连接一主流出接口,各支分流板开设有多个支流出接口。多块支分流板可以拼接成预定的形状并集合多个支流出接口,以满足不同形状以及不同型腔数量的注塑模具。从而可以同时对多个型腔进行注射塑胶流体,大大方便了小件产品的大批量生产,提高了流道浇注装置的适应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流道浇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流道浇注装置的爆炸图。
图3是图1的主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支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分流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分流板结构的爆炸图。
图7是图6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6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中标号与名称对应的关系如下所示:
100、流道浇注装置;101、分流板结构;10、主分流板;11、主射嘴;20、支分流板;30、尖点热嘴;40、主加热圈;50、温度传感器;14、主加热槽;21、流道镶件;12、主流入接口;15、主流出接口;22、支流入接口;24、安装孔;41、支加热圈;23、支流出接口;25、支加热槽;10a、第一板面;20a、第一分流板面;20b、第二分流板面;10b、第二板面;17、单元分流板;34、分流梭;33、操作部;32、引导面;411、接线端;28、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下”、“垂直”、“平行”、“底”、“角”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了一种分流板结构101以及具有其的流道浇注装置100。流道浇注装置100用于将熔融状态的流体注入注塑模具的型腔内。注塑成型技术是一种将熔融态的塑胶流体注入模具的型腔内的加工法,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流体是熔融状态的塑胶流体。注塑成型技术需要的设备主要有:注塑机和模具,模具包括流道浇注装置100和模具型腔,流道浇注装置100用于连接注塑机和模具型腔。流道浇注装置100从注塑机喷嘴出口到模具型腔浇口处的整个流道都处于高温状态,从而使流道浇注装置100中的塑料保持熔融状态。
使用流道浇注装置100进行塑胶流体的高温浇注,能够节省塑胶材料且塑件表面美观,同时内部质量紧密、强度高。还可以使模具的构造简单,成形容易、加快成形速度、减少成形时生成过多的料头、节省塑料原料,利于生产自动化、扩大模具应用。
请同时参阅图4至图6,流道浇注装置100包括用于从注塑机承接所述塑胶流体的主射嘴11以及与所述主射嘴11连接且用于分流塑胶流体的主分流板10。具体地,所述主分流板10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板面10a和第二板面10b;所述第一板面10a上开设有供所述流体流入的主流入接口12,所述第二板面10b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流体流出的主流出接口15。主分流板10设计成镂空结构且关于主流入接口12呈中心对称结构。
本实施例中主流出接口15的数量可以为1个~64个。本实施例中,主流出接口15的数量为16个且分别以4个分为一组,一共设置成4组。从主射嘴11进入主分流板10的流体,在主分流板10内先被分为四路,然后每一路再被分流成四路,一共形成16路。这样,从主流入接口12的流体被均匀分流至16个主流出接口15,从而流入下一级的支分流板20。
流道浇注装置100还包括与所述主分流板10可拆卸地连接的支分流板20,所述支分流板20至少设置一块;所述支分流板20开设有与所述主流出接口15可拆卸地连接且供所述流体流入的支流入接口22以及至少一个供所述流体流出且开设有内螺纹的支流出接口23,各所述支分流板20于所述第二板面10b一侧均平行所述主分流板10且阵列设置。
请同时参阅图6至图8,所述流道浇注装置100还包括连接各所述支流出接口23且用于将所述流体注入各所述型腔的尖点热嘴30,各所述尖点热嘴30连接所述支流出接口23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内螺纹相螺锁的外螺纹,各所述尖点热嘴30还开设有供外部工具夹持的操作部33。所述操作部33于所述尖点热嘴30上靠近所述外螺纹设置。
各所述支分流板20可以根据被浇注的注塑模具的形状而设置成对应的形状。本实施例中,支分流板20的数量为16块,且16块支分流板20被平均分成四组。
在主分流板10上开设多个主流出接口15,各所述主流出接口15的数量和布局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再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布局支分流板20的数量,以适应不同的注塑模具。支分流板20可拆卸地连接一主流出接口15,各支分流板20开设有多个支流出接口23。多块支分流板20可以拼接成预定的形状并集合多个支流出接口23,以满足不同形状以及不同型腔数量的注塑模具。从而可以同时对多个型腔进行注射塑胶流体,大大方便了小件产品的大批量生产,提高了流道浇注装置100的适应性,降低了生产成本。
所述流道浇注装置100还包括连通所述主流出接口15与所述支流入接口22的流道镶件21,所述流道镶件21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主流出接口15,所述流道镶件21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支流出接口23。可以理解的是,流道镶件21类似于内部开设有介质通道的连接套,连接套用于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主分流板10和所述支分流板20。优选地,连接套的可拆卸地连接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
所述尖点热嘴30与所述流道镶件21分别位于所述支分流板20的相对两侧。各所述尖点热嘴30均包括由硬质材料制成且具有高耐磨性的分流梭34。所述分流梭34与所述引导面32分别位于所述尖点热嘴30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一共设置16个尖点热嘴30,且被平均分成四组,每一组均可以完成一个区域的注胶。具体地,尖点热嘴30的数量可以设置成4个、8个、16个、32个、48个、64个等,最高可以设置成256个。各所述尖点热嘴30的尺寸可以小型化,尖点热嘴30的开孔尺寸可以为18mm,同一支分流板20上相邻尖点热嘴30的间距为40mm。
本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为了快速化组装以适应多型腔的注塑模具,还可以制造标准化的分流板结构101,所述分流板结构101包括支分流板20以及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支分流板20的尖点热嘴30,根据注塑模具的形状和型腔的数量,可以快速将分流板结构101可拆卸地组装至主分流板10上,以满足注塑模具的注胶要求,从而完成对注塑模具的注胶。这样,可以将支分流板20和尖点热嘴30实现模块化组装,标准化制造,从而以标准件的形式进行库存化管理,尺寸精度高以及大大缩短了交货周期,并可实现快速更换和维修,以及出现故障时可快速恢复生产,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特别适合小尺寸产品的大批量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地,尖点热嘴30可以进入模腔内直接进胶在产品表面,产生的浇口痕迹小,产品外观漂亮。没有水口料的产生,适合于小尺寸产品的大批量和全自动生产且换料换色快。尖点热嘴30内含有高硬度分流梭,具有高耐磨性,分流梭可以由硬质材料制成,比如高硬度的合金钢。尖点热嘴30温控准确,适合多腔同时进胶,射胶量小,不会有冷料堵塞浇口的现象。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各支分流板20包括第一分流板面20a以及与所述第一分流板面20a相对设置的第二分流板面20b。支流入接口22开设于所述第一分流板面20a,支流出接口23开设于所述第二分流板面20b。优选地,各所述支分流板20均开设有四个所述支流出接口23,四个所述支流出接口23于所述支分流板20上均匀且对称布置。流体从支流入接口22到达各支流出接口23的距离相同,从而保证各支流出接口23的注胶压力和注胶速度相同。
所述第二板面10b位于各所述主流出接口15的位置处均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主分流板10的主加热圈40。所述第二板面10b上还开设有与所述主加热圈40相适配的主加热槽14,各所述主加热圈40设置与对应的所述加热槽内。所述主加热圈40成对设置且分别位于第一板面10a和第二板面10b;所述主加热槽14成对开设且分别开设于第一板面10a和第二板面10b。所述主加热圈40于所述第一板面10a和所述第二板面10b上呈蛇形迂回布置,这样可以增大主分流板10的受热面积,使主加热圈40的加热更加均匀、有效。主分流板10的两侧均设置主加热圈40进一步提升加热效果,使得主分流板10内的塑胶流体能保持合适的温度。
请参阅图3,也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主分流板被分割成四个相互独立的单元分流板17,各所述单元分流板17的一端彼此连接,所述主射嘴11设于该连接处。每个单元分流板17的两侧板面均开设所述主加热槽14,所述主加热槽14内设置所述主加热圈40。这样,各单元分流板17在加热过程中能保持彼此的独立性,不会造成热量在主分流板10上的随意扩散,有利于对加热过程的控制。
主加热圈40内设置有电热丝并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加热主分流板10,防止其内熔融态的塑胶凝固,主分流板10上还安装有多个温度传感器50来检测主分流板10的温度,温度传感器50将温度信号传递给温控箱,从而控制主加热圈40的电流大小,控制其发热量,防止主分流板10过热或过冷。温度传感器50优选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所述分流板结构101还包括支加热圈41,所述支加热圈41于所述第二分流板面20b上绕各所述支流出接口23并呈蛇形迂回布置。所述第二分流板面20b上还开设有形状与所述支加热圈41相适配且用于安装所述支加热圈41的支加热槽25。所述支加热圈41的蛇形迂回布置,可以增大支分流板20的受热面积,使支加热圈41的加热更加均匀、有效。
请参阅图6,支加热圈41内设置有电热丝并可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加热支分流板20,防止其内熔融态的塑胶凝固。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支加热圈41的电热丝的正负极均位于接线端411处。支分流板20上还安装有温度传感器50来检测支分流板20的温度,温度传感器50将温度信号传递给温控箱,从而控制支加热圈41的电流大小,控制其发热量,防止支分流板20过热或过冷。温度传感器50优选为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具体地,所述支分流板20的侧板面开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温度传感器50的安装孔24,所述安装孔24的孔壁上开设有内螺纹,所述温度传感器50通过螺钉28螺锁于所述支分流板20的板侧面上。相应地,所述主加热圈、所述支加热圈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也可以标准化制造、模块化组装以及库存化管理。
本实用新型中的对分流板结构101进行标准化制造且模块化组装,从而同时实现了流道浇注装置100的标准化、模块化,大大简化了流道浇注装置100的制作过程,缩短制作工期,减少了成本和材料,实现了流道浇注装置100最后一步标准化制造,可以库存化管理,快速组装交付客户,属于突破性创新的技术发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流道浇注装置,用于将熔融状态的流体注入注塑模具的各型腔,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分流板以及与所述主分流板可拆卸连接的支分流板,所述支分流板至少设置一块;所述主分流板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上开设有供所述流体流入的主流入接口,所述第二板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供所述流体流出的主流出接口;所述支分流板开设有与所述主流出接口可拆卸地连接且供所述流体流入的支流入接口以及至少一个供所述流体流出且开设有内螺纹的支流出接口,各所述支分流板于所述第二板面一侧平行所述主分流板且阵列设置;所述流道浇注装置还包括连接各所述支流出接口且用于将所述流体注入各所述型腔的尖点热嘴,各所述尖点热嘴连接所述支流出接口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与所述内螺纹相螺锁的外螺纹,各所述尖点热嘴还开设有供外部工具夹持的操作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浇注装置还包括连通所述主流出接口与所述支流入接口的流道镶件,所述流道镶件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主流出接口,所述流道镶件另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支流出接口;所述尖点热嘴与所述流道镶件分别位于所述支分流板的相对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道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尖点热嘴的一端均开设有用于引导所述尖点热嘴插入所述支流出接口的引导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流道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尖点热嘴均包括由硬质材料制成且具有高耐磨性的分流梭,所述分流梭与所述引导面分别位于所述尖点热嘴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分流板均开设有四个所述支流出接口,四个所述支流出接口于所述支分流板上均匀且对称布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道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面位于各所述主流出接口的位置处均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主分流板的主加热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道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板面上还开设有与所述主加热圈相适配的主加热槽,各所述主加热圈设置与对应的所述加热槽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流道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加热圈成对设置且分别位于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主加热槽成对开设且分别开设于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
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流道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支分流板上均设置有用于加热所述支分流板的支加热圈,所述支加热圈与所述支流出接口位于所述支分流板的同一侧;各所述支分流板均开设有支加热槽,各所述支加热圈设置于对应的所述支加热槽内。
10.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流道浇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浇注装置还包括多个用于检测所述主分流板以及所述支分流板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CN201820739731.1U 2018-05-17 2018-05-17 一种流道浇注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105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39731.1U CN208410596U (zh) 2018-05-17 2018-05-17 一种流道浇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39731.1U CN208410596U (zh) 2018-05-17 2018-05-17 一种流道浇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410596U true CN208410596U (zh) 2019-01-22

Family

ID=65113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39731.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410596U (zh) 2018-05-17 2018-05-17 一种流道浇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4105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410595U (zh) 一种分流板结构
CN205291222U (zh) 陶瓷插芯模具
CN208410596U (zh) 一种流道浇注装置
CN207901576U (zh) 快速成型的一模多穴模具
CN203805250U (zh) 一种具有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模具
CN101712194A (zh) 注射成型模具和注射成型方法
CN208914514U (zh) 一种热咀进胶排位装置及热流道模具
US20130069279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nnular moldings subjected to tensile or pressure loading from plastic
CN208645917U (zh) 一种胶贴注塑模具
CN217476498U (zh) 一种多点侧胶口热流道
JP2003039495A (ja) 射出成形用金型
CN2863440Y (zh) 多嘴头型热流道模具
CN207808319U (zh) 一种易于模内温度和气压调节的注塑模具
CN210791829U (zh) 具有大包围嵌入冷却镶块的汽车仪表台注塑模
CN208410598U (zh) 一种浇注流道结构
CN208410599U (zh) 一种浇注流道结构
CN218965923U (zh) 一种双定位高精度的一分八热流道浇注系统
CN211709930U (zh) 一种注塑模具
JP2011163873A (ja) 樹脂粘度測定方法及び樹脂粘度測定装置
CN218505103U (zh) 注塑热流道机构和包括其的注塑机
CN206030429U (zh) 注塑模具
CN220864646U (zh) 一种冷流道分流板
CN208410608U (zh) 一种流道浇注装置
CN212241918U (zh) 数据线端口注塑成型模具
CN217414756U (zh) 一种叠层模用一开八热流道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22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