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81950U - 光源用框体、光源单元、照明器具 - Google Patents

光源用框体、光源单元、照明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81950U
CN208381950U CN201820875716.XU CN201820875716U CN208381950U CN 208381950 U CN208381950 U CN 208381950U CN 201820875716 U CN201820875716 U CN 201820875716U CN 208381950 U CN208381950 U CN 208381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installing component
screening glass
hole
installation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7571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沟谷彻
神保幸宏
雀部启太
川上哲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129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6772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276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4178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12764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4858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81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81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能够抑制异物进入由安装部件和透光罩包围的空间内的光源用框体、光源单元及照明器具。光源用框体(20)具有安装部件(22)、透光罩(21)和保护部件(3)。光源模块(4)安装于安装部件(22)的下表面(2201)上。透光罩(21)具有与下表面(2201)对置的底部(210)、及从底部(210)的周缘朝向安装部件(22)突出的周壁部(211),以覆盖下表面(2201)的方式安装于安装部件(22)。保护部件(3)由周壁部(211)的端部即与安装部件(22)对置的罩端部(2111)、和安装部件(22)夹持。保护部件(3)具有保护片(31),保护片(31)具有柔软性,至少一部分位于罩端部(2111)和安装部件(22)之间。

Description

光源用框体、光源单元、照明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普通的光源用框体、光源单元及照明器具,更具体地讲,涉及能够收纳光源模块的光源用框体、具有该光源用框体的光源单元、及照明器具。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例子,示例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2014-232713号)记载的照明器具。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照明器具具有器具主体、光源单元、框体、透光性的面板。器具主体形成为下表面开口的箱状,以埋设在设于天花板的开口部中的状态进行设置。光源单元被收纳在器具主体的内部。在框体设有与器具主体的开口连接的通孔,框体以使上表面与天花板中的开口部的周缘抵接的状态安装于器具主体。面板被保持在框体上并封堵通孔。
在异物等进到(进入到)由器具主体(安装部件)、框体及面板(透光罩)包围的空间内的情况下,通过光源的照射光,异物有可能作为影子而映入到面板上。
实用新型的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异物进入由安装部件和透光罩包围的空间内的光源用框体、光源单元及照明器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光源用框体具有安装部件、透光罩和保护部件。光源模块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件的一个面上。所述透光罩具有与所述一个面对置的底部、及从所述底部的周缘朝向所述安装部件突出的周壁部,以覆盖所述一个面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件。所述保护部件由所述周壁部的端部即与所述安装部件对置的罩端部、和所述安装部件夹持。所述保护部件具有保护片,该保护片具有柔软性,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罩端部和所述安装部件之间。
上述光源用框体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片具有位于所述安装部件和所述罩端部之间的第1部分、及位于所述安装部件和所述光源模块之间的第2部分。
上述光源用框体的特征在于,所述透光罩还具有从所述罩端部突出的爪部,所述爪部在设于所述安装部件的通孔中通过,并钩挂于所述通孔的缘部,所述保护片在与所述通孔对应的部位设有狭槽。
上述光源用框体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片在与所述通孔对应的部位设有多个所述狭槽。
上述光源用框体的特征在于,所述保护部件还具有设于所述保护片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保护片一起被所述罩端部和所述安装部件夹持。
上述光源用框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相对于所述保护片设置于所述透光罩侧。
上述光源用框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是具有弹性的弹性部件,通过进行弹性变形而紧贴于所述罩端部。
上述光源用框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由发泡树脂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光源单元具有所述光源用框体、和被收纳于所述光源用框体的光源模块。所述光源模块具有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件的安装基板、及被安装于所述安装基板的固体光源。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照明器具具有所述光源单元、和支撑所述光源单元的器具主体。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光源用框体、光源单元及照明器具,具有能够抑制异物进入由安装部件和透光罩包围的空间内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照明器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该照明器具的器具主体的主视图。
图3是该照明器具的光源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该光源单元的将一部分切断而得的主视图。
图5是该光源单元的俯视图。
图6是该光源单元的左侧视图。
图7是该光源单元的单元罩卸下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该光源单元的省略了透光罩的部分放大的俯视图。
图9是图8中的A-A线剖视图。
图10是该光源单元的部分放大的剖视图。
图11是该光源单元的部分放大的另一剖视图。
图12是该照明器具的省略了主体部的立体图。
图13是该照明器具的立体图。
图14是该照明器具的省略了主体部的部分放大的俯视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光源用框体的省略了透光罩的部分放大的剖视图。
图16是该光源用框体的将一部分放大的剖视图。
图17是该照明器具的另一种光源单元的主视图。
图18是该另一种光源单元的俯视图。
图19是该另一种光源单元的左侧视图。
图20是在该照明器具中将另一种光源单元暂时吊起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1是在该照明器具中安装了另一种光源单元的状态的省略了主体部的立体图。
图22是变形例的照明器具中的光源单元的俯视图。
图23是该光源单元的侧视图。
图24是该光源单元的部分剖视图。
图25是该光源单元的省略了一部分部件的俯视图。
图26是该光源单元的省略了一部分部件的仰视图。
图27是图26的部分放大图。
图28是该另一种光源单元的俯视图。
图29是另一变形例的光源单元的省略了一部分部件的俯视图。
图30是图29的光源单元的省略了一部分部件的仰视图。
图31是图30的部分放大图。
图32是另一变形例的光源单元的省略了一部分部件的仰视图。
图33是另一变形例的光源单元的省略了一部分部件的仰视图。
图34是另一变形例的光源单元的省略了一部分部件的仰视图。
图35是另一变形例的光源单元的省略了一部分部件的仰视图。
标号说明
1照明器具;10器具主体;2、2X、2Y光源单元;20光源用框体;21透光罩;210底部;211周壁部;2111罩底部;212爪部;22安装部件;2201下表面(一个面);2204通孔;3、3X保护部件;31保护片;3101第1部分;3102第2部分;313狭槽;32密封件;4、4a~4l光源模块;41、41a~41l安装基板;42 LED(固体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是能够直接安装于建材(例如天花板)的照明器具。另外,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只不过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例子。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下面的实施方式,只要能够发挥本实用新型的效果,则能够按照设计等进行各种变更。即,照明器具1可以是直接安装于除天花板以外的建材(例如墙壁等)的照明器具、或者被埋设于建材(例如天花板或者墙壁等)的埋设型的照明器具。
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如图1所示具有光源单元2、和支撑光源单元2的器具主体10。但是,在下面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图1中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规定为照明器具1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
器具主体10具有被安装于建材(天花板)的主体部11、和与主体部11可装卸地结合并覆盖主体部11的主体罩12。主体部11由锌钢板等金属材料形成为下表面敞开的较浅的箱状。另外,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的主体部11的外形是正方形。在主体部11的底面的中央设有圆形的电源孔110。并且,在电源孔110的附近设有信号孔111。在主体部11的底面中的电源孔110的附近配置有第1端子台14,在信号孔111的附近配置有第2端子台15。第1端子台14与被插通到电源孔110中的电源线缆16电连接(参照图2)。并且,第2端子台15与被插通到信号孔111中的信号线缆18电连接(参照图2)。另外,在从第1端子台14引出的电源线140的前端安装有电源用插头连接器17。另外,从第2端子台15引出信号线150。
在主体部11的底面还设有多个螺栓插通孔112(参照图1)。这多个螺栓插通孔112形成为使长轴的方向与主体部11的前后方向一致的长圆形。主体部11通过将螺母拧紧在吊装螺栓上而被安装于天花板,该吊装螺栓插通在这多个螺栓插通孔112中的至少两个螺栓插通孔112中。
另外,在主体部11的底面设有4个挂钩弹簧13。各挂钩弹簧13由具有螺旋部130和两条臂部的受扭螺旋弹簧构成。在两条臂部中,将较长的臂部称为第1臂部131,将较短的臂部称为第2臂部132。第1臂部131的前端形成为钩形(参照图1)。
各挂钩弹簧13利用金属件133被安装于主体部11(参照图1)。金属件133构成为将挂钩弹簧13的螺旋部130支撑为能够围绕螺旋部130的轴线旋转、而且可以沿螺旋部130的轴向移动。
主体罩12由锌钢板等金属材料形成为具有开口部120的框状,开口部120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的形状是正方形。另外,主体罩12中的开口部120的外侧的部分(第1部分121)形成为以开口部120为底面(上底)的正四方锥台的锥体面的形状。另外,主体罩12中的第1部分121的外侧的部分(第2部分122)形成为将第1部分121的周缘作为底面(上底)的四条边的正四方锥台的锥体面的形状。另外,优选利用白色的涂料涂敷第1部分121及第2部分122的下表面。但是,主体罩12的形状不限于如上所述将两个锥体面组合而成的形状。例如,主体罩12也可以是平板状。
主体罩12具有如图1所示的突壁123,突壁123从开口部120的4个缘部分别向上(向主体部11接近的朝向)突出。在4个突壁123中在前后方向上对置的两个突壁123分别设有倒U字状的通孔124、以及各两个的挂钩部125,挂钩弹簧13的第1臂部131钩挂于挂钩部125(参照图2)。并且,在4个突壁123中从开口部120的右方的缘部突出的突壁123设有倒U字状的通孔。并且,4个突壁123中从开口部120的左方的缘部突出的突壁123,其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小于其它3个突壁123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
主体部11具有的4个挂钩弹簧13的第1臂部131钩挂在与各挂钩弹簧13对应的挂钩部125上,由此主体罩12借助各挂钩弹簧13的弹力而与主体部11结合。
光源单元2如图3~图7所示具有两个光源模块4(LED模块)和收纳两个光源模块4的光源用框体20。光源用框体20具有安装部件22、透光罩21和保护部件3。并且,光源单元2还具有在光源用框体20安装的电源单元24、功能单元25、单元罩23和两个安装弹簧26。
安装部件22具有正方形的安装板220、和从安装板220的4条边分别向下突出的4个侧板221。并且,优选将锌钢板等金属板进行弯折加工来一体地形成安装板220和4个侧板221。4个侧板221分别形成为细长的梯形状。
保护部件3具有保护片31和4个密封件32(密封垫)。
保护片31例如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等构成的树脂片。保护片31呈与安装板220大致相同尺寸的正方形状,以覆盖安装板220的下表面2201的方式安装于安装板220。保护片31例如厚度是0.188[mm],具有柔软性及弹性。并且,保护片31优选白色,以便提高光源模块4的照射光的反射效率,但也可以是白色以外的颜色、或者半透明的、透明的。
4个密封件32分别是具有弹性的弹性部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由发泡塑料等发泡树脂构成。4个密封件32分别形成为长方体状。4个密封件32利用在其与保护片31的下表面310之间设置的粘接剂,沿着保护片31的4条边分别进行粘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4个密封件32进行组合而形成为框状,但也可以一体地形成4个密封件32。
两个光源模块4分别具有安装基板41和多个LED42(固体光源)。各光源模块4是在长方形状的安装基板41的安装面(下表面)上安装多个LED42构成的(参照图3、图4)。各LED42例如是放射白色光的照明用白色LED。这些多个LED42呈网格状配置在安装基板41的安装面上,通过在安装面上形成的配线导体(铜箔)相互电连接。安装基板41的安装面被着色成白色,以便提高LED42的照射光的反射效率。各光源模块4以在其与安装板220之间夹着保护片31的方式,通过螺旋夹被安装于安装板220的下表面2201。并且,两个光源模块4在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进行排列地安装于安装板220。
并且,在各安装基板41的安装面上安装了通过配线导体与各LED42电连接的插座连接器43。插座连接器43被设置成在上下方向上分别穿通在安装基板41形成的插通孔、在保护部件3的保护片31形成的插通孔311、以及在安装板220形成的插通孔2203(参照图3、图7)。即,各插座连接器43在安装基板41被安装于安装板220的下表面2201的状态下,以从安装板220的上表面2202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安装在安装基板41上。各插座连接器43在安装板220的上表面2202侧与输出线缆2430的插头连接器2431连接,输出线缆2430与电源单元24的输出连接器243连接。
透光罩21具有正方形状的底部210、从底部210的周缘向上立起来的周壁部211、和在周壁部211的上端部即罩端部2111设置的4个爪部212。4个爪部212分别形成为钩形,从框状的罩端部2111中的各条边的中央部向上突出。各爪部212具有从罩端部2111向上突出的矩形板状的插通片2121、和从插通片2121中朝向周壁部211的外侧的一面突出的截面形状呈三角形的卡定片2122。底部210和周壁部211和4个爪部212优选利用丙烯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等具有透光性的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形成。并且,优选至少底部210和周壁部211构成为通过对其表面实施皱褶加工来扩散光。或者,优选至少底部210和周壁部211构成为通过在合成树脂材料中混入扩散剂来扩散光。
透光罩21被安装于安装部件22,并且使底部210及罩端部2111与安装板220的下表面2201对置,将周壁部211收纳在安装部件22的侧板221的内侧(参照图6)。在此,在安装板220中与透光罩21的4个爪部212对应的位置即安装板220的4条边的长度方向的中央,设有各1个的通孔2204。各爪部212从安装板220的下侧被插通到对应的通孔2204中,卡定片2122钩挂在安装板220的上表面220中的通孔2204的缘部(参照图5、图6)。
在此,在保护片31设有用于使通孔2204的一部分露出的凹部312,以便容易将爪部212插通到通孔2204中(参照图3、图8)。并且,在保护片31中与通孔2204对应的部位设有多条(在本实施方式中是7条)狭槽313。所谓与通孔2204对应的部位是指保护片31中覆盖通孔2204的部位及其周边的部位。多条狭槽313相互平行,从保护片31中的端部(凹部312的底边)朝向相反侧的端部而形成。通过这多条狭槽313形成长条形的多个可动片314。另外,沿一个方向(在图8中是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可动片314中,两端的可动片314的宽度小于其它可动片314的宽度。
并且,密封件32具有沿着保护片31的凹部312的、宽度小于其它部位的窄幅部321(参照图3)。在密封件32没有设置狭槽,窄幅部321跨越多条狭槽313而与多个可动片314重叠。
通过将透光罩21的爪部212插通在通孔2204中,密封件32中与爪部212的缘部抵接的部分被刺破,以便将透光罩21安装于安装部件22。并且,保护片31的多个可动片314追随着爪部212而弯折,以便插通在通孔2204中(参照图10)。
电源单元24具有在印制配线板241上安装电子部件构成的电源电路、和收纳该电源电路的外壳240(参照图5、图6)。电源电路具有输入连接器242(参照图7)、整流器、功率因数改善电路、降压型的DC/DC变换器、输出连接器243、控制用连接器244(参照图7)等。输入连接器242通过插头连接器2421与输入线缆2420连接。在输入线缆2420的前端安装有能够与电源用插头连接器17进行插拔地构成的插座连接器2422。输入连接器242通过输入线缆2420、电源线缆16及第1端子台14与电源线140电连接。电源电路在将从输入连接器242输入的交流电变换成直流电后,将变换后的直流电从输出连接器243通过输出线缆2430进行输出。直流电通过与输出线缆2430进行接线的插头连接器2431及插座连接器43提供给各光源模块4的各LED42。并且,电源电路构成为根据从功能单元25通过控制用线缆2440输入控制用连接器244的控制信号,使从输出连接器243输出的直流电增减,从而对光源模块4的光输出进行调整(调光)。另外,在图7中省略了输入线缆2420、输出线缆2430、控制用线缆2440等的图示。
印制配线板241在长条的矩形平板状的绝缘基板的部件面上形成有配线导体(铜箔)。在印制配线板241的表面安装了输入连接器242、输出连接器243、控制用连接器244、平滑电容器、扼流圈等所谓引线部件。并且,在印制配线板241的锡焊面安装了构成电源电路的电子部件中的表面安装部件。其中,输入连接器242及控制用连接器244安装于印制配线板24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输出连接器243安装于印制配线板24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外壳240如图5~图7所示由金属制的板材形成为长条的箱状。外壳240在内部收纳印制配线板241,并使输入连接器242、输出连接器243及控制用连接器244露出来。电源单元24在安装板220的上表面2202中的前端被螺合固定在安装板220上,并且使外壳240的长度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
功能单元25具有印制配线板、收纳印制配线板的壳体250、和输入端子台251(参照图5)。输入端子台251与从第2端子台15引出的信号线150电连接。在印制配线板上安装电子部件而构成控制电路。并且,从功能单元25引出控制用线缆2440。在控制用线缆2440的前端安装的插头连接器2441与电源单元24的控制用连接器244连接。控制电路构成为例如将通过信号线150输入到输入端子台251的控制信号,变换成与电源单元24对应的控制信号。壳体250安装于单元罩23(参照图5~图7)。
安装弹簧26由具有螺旋部260、两条臂部、和末端部263的受扭螺旋弹簧构成。在两条臂部中,将较长的臂部称为第1臂部261,将较短的臂部称为第2臂部。第1臂部261具有挂钩片264、第1臂片265、第2臂片266。第1臂片265从螺旋部260的末端向螺旋部260的径向突出。其中,第1臂片265的长度方向中的多个部位(例如两个部位)向相同朝向(向下)弯折(参照图6)。挂钩片264从前后方向观察时形成为U字状,在长度方向的一端与第1臂片265的前端连接,在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第2臂片266的前端连接(参照图5)。第2臂片266的后端与末端部263连接。其中,第2臂片266的长度方向中的多个部位(例如两个部位)向相同朝向(向下)弯折。末端部263从第2臂片266的后端起与挂钩片264大致平行地突出。
单元罩23如图5所示具有平坦部230、弯曲部231、3个第1安装部232、第2安装部233、第1防松脱部234、第2防松脱部235。另外,平坦部230、弯曲部231、3个第1安装部232、第2安装部233、第1防松脱部234及第2防松脱部235是利用锌钢板等金属板一体地构成的。单元罩23以覆盖安装部件22的安装板220的上表面2202的方式进行设置。
平坦部230形成为平板状,且沿着安装部件22的安装板220的上表面2202。平坦部230的后端(图5中的下端)与弯曲部231连接。
弯曲部231以从平坦部230的后端向上方突出的方式而弯曲。但是,弯曲部231的前半部分随着远离平坦部230而平缓地弯曲,弯曲部231的后半部分从弯曲部231的顶点朝向下方急剧弯曲(参照图6)。并且,弯曲部231具有矩形的开口部2310。开口部2310形成为使弯曲部231中与电源单元24的外壳240对应的位置即外壳240露出来。因此,能够通过开口部2310将电源单元24产生的热量释放到弯曲部231的外方(上方)。并且,在电源单元24中,以从外壳240露出的方式而配置的输入连接器242、输出连接器243及控制用连接器244,被单元罩23的弯曲部231覆盖。由此,保护作为导电部分的输入连接器242、输出连接器243、控制用连接器244。
3个第1安装部232在平坦部230的前端(图5中的上端)、平坦部230的右端(图5中的左端)和弯曲部231的后端各设置一个。3个第1安装部232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各第1安装部232具有第1支撑部2321和第2支撑部2322(参照图6)。第1支撑部2321形成为宽度较窄的板状(参照图5)。第1支撑部2321插通在安装弹簧26的螺旋部260中,能够围绕螺旋部260的轴线可旋转地支撑螺旋部260。第2支撑部2322形成为平板状,从平坦部230的端缘向下突出。第2支撑部2322具有在厚度方向上穿通的孔2323(参照图6)。该孔2323形成为安装弹簧26的末端部263能够插通的大小。第2支撑部2322能够支撑被插通于孔2323中的末端部263。在3个第1安装部232中夹着弯曲部231在前后方向上对置的两个第1安装部232分别安装有安装弹簧26。
第2安装部233是将平坦部230的一部分切起而构成的。第2安装部233构成为通过钩挂于功能单元25的壳体250来支撑功能单元25(参照图5~图7)。
第1防松脱部234设于平坦部230的左端(图5中的右端)。第1防松脱部234是将平坦部230的一部分切起来构成的,并向下方突出。第1防松脱部234与透光罩21的左边的爪部212相对应,并与供该爪部212插通的通孔2204的一部分重叠。即,第1防松脱部234通过在设于安装板220的左边的通孔2204中将所插通的爪部212的剩余部分封堵,限制爪部212在通孔2204内的移动。由此,第1防松脱部234防止爪部212从通孔2204中脱出。
剩余的3个爪部212通过3个第2防松脱部235(参照图7)来防止从通孔2204中脱出。第2防松脱部235构成为平板状,从平坦部230的端部向下突出。在平坦部230中,各第1安装部232的第1支撑部2321的基端部分的一部分与通孔2204的一部分重叠。第2防松脱部235从平坦部230中与通孔2204重叠的部分的端部向下突出。第2防松脱部235通过在通孔2204中将所插通的爪部212的剩余部分封堵,限制爪部212在通孔2204内的移动。由此,第2防松脱部235防止爪部212从通孔2204中脱出。
单元罩23以如下状态被固定于安装部件22的安装板220:在夹着弯曲部231在前后方向上对置的两个第1安装部232分别安装有安装弹簧26,而且在第2安装部233安装有功能单元25。在此,在安装板220的上表面2202设有多个螺旋夹部226(参照图6、图7)。各螺旋夹部226具有从安装板220的上表面2202向上突出的圆锥台形状的突起、和在突起的上表面设置的内螺纹。单元罩23在被放置于多个螺旋夹部226上的状态下,将在设于单元罩23的多个螺钉插通孔中分别单独插通的多个固定螺钉227旋入螺旋夹部226的内螺纹中,由此固定于安装部件22(参照图5)。但是,在安装部件22的安装板220和单元罩23的平坦部230之间形成有与各螺旋夹部226的高度尺寸相同的空间。并且,在安装部件22的安装板220和单元罩23的弯曲部231之间,形成有上下方向的尺寸比安装板220与平坦部230之间的空间大的空间。即,在安装部件22的安装板220和单元罩23之间具有螺旋夹部226的高度尺寸以上的间隙。输入线缆2420、输出线缆2430、控制用线缆2440等各种线缆配置在该间隙中。并且,与各种线缆连接的输入连接器242、输出连接器243、控制用连接器244、插头连接器2421、2431、2441、插座连接器43、2432等各种连接器配置在该间隙中。单元罩23从上方覆盖这些各种线缆及各种连接器,由此具有保护各种线缆及各种连接器不被吊装螺栓等损伤的功能。另外,在输入线缆2420的前端安装的插座连接器2422被从安装部件22与单元罩23之间的间隙中引出,以便与电源用插头连接器17连接(参照图5)。
下面,说明装配光源单元2的作业。
首先,作业者在安装部件22中的安装板220的下表面2201上安装两片安装基板41,并将保护片31夹在安装基板41和安装板220之间,在这两片安装基板41上安装了多个LED42。
然后,作业者以覆盖光源模块4的方式将透光罩21安装在安装部件22上。具体地,作业者将透光罩21的4个爪部212与安装板220的4个通孔2204的位置对准,将透光罩21压入,由此使4个爪部212插通在4个通孔2204中。此时,覆盖通孔2204的密封件32被爪部212刺破。并且,被吊装于爪部212而可动片314被弯折,可动片314及设于可动片314的密封件32的一部分插通在通孔2204中(参照图10)。保护片31(可动片314)具有柔软性及弹性,想要复原成原来形状的弹性力作用于被弯折的可动片314,因而设于可动片314的密封件32的一部分被推压在爪部212的插通片2121上并紧贴于此。
然后,将爪部212的卡定片2122钩挂于安装板220的通孔2204的缘部,由此保持爪部212被插通在通孔2204中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密封件32及保护片31被夹在透光罩21的罩端部2111和安装板220之间,密封件32成为弹性变形的状态,并紧贴在罩端部2111上(参照图11)。
然后,作业者将电源单元24安装在安装部件22的安装板220的上表面2202上。并且,将功能单元25及设有安装弹簧26的单元罩23安装在安装板220的上表面2202上。通过将单元罩23安装于安装板220,防止爪部212从通孔2204中脱出。即,防止透光罩21从安装部件22脱离。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光源用框体20将作为保护部件3的保护片31及密封件32夹在透光罩21的罩端部2111和安装部件22的安装板220之间。由此,罩端部2111和安装板220之间的间隙减小,抑制尘埃、飞虫等异物进到(进入到)由安装部件22和透光罩21包围的空间内。由此,抑制通过光源模块4的照射光将异物的影子映入到透光罩21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件32由弹性部件构成,因而密封件32通过弹性变形而被埋设在罩端部2111和安装板220之间的间隙中,进一步抑制异物进入由安装部件22和透光罩21包围的空间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件32由发泡树脂构成,因而能够以较弱的力进行弹性变形。并且,密封件32设于保护片31的透光罩21侧。因此,能够沿着罩端部2111使密封件32弹性变形,罩端部2111和安装板220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减小。并且,即使是透光罩21由于热量等而伸缩的情况下,密封件32也追随透光罩21的伸缩而弹性变形,因而能够填埋罩端部2111和安装板220之间的间隙。
并且,保护片31在与用于供透光罩21的爪部212插通的通孔2204对应的部位设有狭槽313,由该狭槽313形成的可动片314追随着插通在通孔2204中的爪部212而弯曲。借助弯曲的可动片314的弹性力,设于可动片314的密封件32被爪部212按压。由此,能够利用密封件32和可动片314将爪部212插通的通孔2204封堵,抑制异物通过通孔2204进入由安装部件22和透光罩21包围的空间内。并且,在保护片31设有多个狭槽313,因而容易使可动片314追随爪部212,进一步抑制异物通过通孔2204进入由安装部件22和透光罩21包围的空间内。并且,即使是保护片31、透光罩21相对于安装部件22错位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多个狭槽313使可动片314追随爪部212。因此,进一步抑制异物通过通孔2204进入由安装部件22和透光罩21包围的空间内。
并且,保护片31覆盖安装部件22中除用于将供光源模块4的插座连接器43插通的插通孔2203、将安装基板41安装于安装部件22用的螺纹孔以外的部分。换言之,保护片31覆盖安装部件22中除使连接器或螺钉等物体通过所需要的孔以外的部分。即,保护片31具有位于罩端部2111和安装部件22之间的第1部分3101、及位于安装基板41和安装部件22之间的第2部分3102(参照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安装部件22的与安装基板41对置的部位形成有通过为加强而切起来形成的孔2205、在单元罩23的安装时不使用的螺纹孔2206、圆形的通孔2207。这些孔(孔2205、螺纹孔2206及通孔2207)被保护片31的第2部分3102覆盖。由此,抑制异物通过设于安装部件22的没有物体通过的孔(孔2205、螺纹孔2206及通孔2207)进入由安装部件22和透光罩21包围的空间内。
并且,在光源单元2的装配作业时,能够将预先设有密封件32的保护片31夹在安装基板41和安装部件22之间。因此,在光源单元2的装配作业时,不需要在规定的位置安装密封件32的作业,能够削减作业工时。并且,与比保护片31重的安装部件22、或配置空间比保护片31小的透光罩21的罩端部2111相比,容易在保护片31设置密封件32。
下面,对在天花板上安装照明器具1的作业进行说明。首先,进行安装作业的作业者将电源线缆16、信号线缆18分别插通在主体部11的电源孔110、信号孔111中后,在插通于螺栓插通孔112中的吊装螺栓上拧紧螺母,由此将主体部11安装于天花板。并且,作业者将从电源孔110引入的电源线缆16与第1端子台14进行接线,将从信号孔111引入的信号线缆18与第2端子台15进行接线。
然后,作业者在主体部11安装主体罩12。作业者将主体部11的4个挂钩弹簧13中的1个弹簧13的第1臂部131向下拉伸,将第1臂部131的前端钩挂在4个挂钩部125中对应的1个挂钩部125上。作业者将剩余的3个挂钩弹簧13的第1臂部131的前端逐个地依次钩挂在与各个挂钩弹簧13对应的挂钩部125上。然后,作业者在将4个挂钩弹簧13的第1臂部131的前端钩挂于4个挂钩部125上的状态下向上方提起,使主体罩12接近主体部11。各挂钩弹簧13的第1臂部131在钩挂于各挂钩部125的状态下向上方移位(旋转)。并且,在主体部11的下端缘与主体罩12的第1部分121的上表面抵接时,借助钩挂于4个挂钩部125的4个挂钩弹簧13的弹力,维持主体部11和主体罩12的结合状态。
按照以上所述的步骤将器具主体10安装于天花板。下面,说明将光源单元2安装于器具主体10的步骤。
作业者将前方的安装弹簧26的挂钩片264插入在前方的突壁123上设置的通孔124中,将挂钩片264钩挂在通孔124的缘部,由此使器具主体10临时保持光源单元2。作业者在使器具主体10临时保持光源单元2的状态下,进行第1端子台14的电源线140及第2端子台15的信号线150与电源单元24的接线作业。在接线作业完成后,作业者将后方的安装弹簧26的第1臂部261插入在后方的突壁123上设置的通孔124中,然后将光源单元2提起并收纳在主体罩12的开口部120内。在光源单元2被收纳在开口部120内时,各安装弹簧26的第1臂部261钩挂于前方及后方的突壁123的各通孔124中(参照图12)。其结果是,光源单元2借助两个安装弹簧26的弹力被支撑于器具主体10(主体罩12)。按照以上所述的步骤完成照明器具1的安装作业(参照图12~图14)。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密封件32由发泡树脂构成,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由例如硅酮树脂、与保护片31相同的树脂材料等其它部件构成。
并且,在上述的例子中,保护部件3是具有保护片31和密封件32的结构,但不限于此。参照图15、图16说明光源用框体20的变形例。本变形例的光源用框体20的保护部件3X只有保护片31,这一点与上述的保护部件3不同。另外,本变形例的光源用框体20的基本结构与上述的光源用框体20相同,对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适当省略图示及说明。
在保护片31设有沿着全周向一个方向弯曲的弯曲部315。如图15所示,保护片31在被安装于安装部件22的安装板220的下表面2201时,通过弯曲部315使缘部的全周从安装板220的下表面2201离开。并且,如图16所示,在透光罩21被安装于安装部件22时,罩端部2111与保护片31接触,弯曲部315伸长,以便使保护片31的端部接近安装板220。即,保护片31具有可弯曲的弯曲部315,以便使位于安装部件22和透光罩21的罩端部2111之间的第1部分3101与罩端部2111接触。保护片31具有柔软性及弹性,借助通过罩端部2111而伸长的弯曲部315想要复原成原来形状的弹性力,保护片31与罩端部2111接触。由此,抑制异物通过罩端部2111和安装板220的间隙进入由安装部件22和透光罩21包围的空间内。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中,与器具主体10进行组合的光源单元2不限于上述的光源单元2。例如,以下说明的光源单元2X也能够与器具主体10进行组合。另外,光源单元2X的基本结构和光源单元2相同。因此,在下面的光源单元2X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的光源单元2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并适当省略图示及说明。
光源单元2X如图17~图19所示,具有使一部分从安装部件22的左端缘向安装部件22的外部突出的挂钩部件27。挂钩部件27具有平板部270和宽幅部271。另外,平板部270和宽幅部271利用锌钢板等金属板一体形成。
平板部270形成为大致矩形。宽幅部271从平板部270的四条边中的一条边(图17中的左边)向下突出。宽幅部271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沿着宽幅部271的长度方向的平板部270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即,宽幅部271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具有向平板部27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外部突出的突部272。
挂钩部件27的在平板部270的宽度方向(图17中的左右方向)的大致一半的部分,被安装于安装部件22的安装板220的上表面。另外,平板部270以被夹在安装板220与单元罩23的平坦部230之间的方式被固定于安装板220(参照图18)。另外,在平板部270的宽度方向中剩余一半的部分安装有电源单元24。电源单元24在挂钩部件27的平板部270的上表面中的左端被螺合固定于平板部270,并使外壳240的长度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即,电源单元24通过安装于平板部270的上表面,不易受到从点亮中的光源模块4放射的热量的影响。并且,电源单元24如图18所示在与安装板220的厚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内,不在挂钩部件27的与安装板220相反的一侧(图18的右侧)突出。由此,能够减小电源单元24成为妨碍物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利用挂钩部件27将光源单元2X安装于器具主体10时,能够减小电源单元24成为妨碍物的可能性。
另外,安装板220和挂钩部件27是分体的,挂钩部件27被固定于安装板220。因此,与安装板220和挂钩部件27是一体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热量从安装板220向挂钩部件27的传递,减小在光源模块4产生的热量对电源单元24的影响。
另外,光源模块4位于安装板220的下表面侧,电源单元24位于挂钩部件27的平板部270的上表面侧。即,光源模块4和电源单元24位于安装板220中彼此相反的一侧。因此,与光源模块4和电源单元24及功能单元25位于安装板220中的相同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在光源模块4产生的热量对电源单元24的影响。
另外,光源模块4在与安装板220的厚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内位于安装板220的内侧。即,光源模块4在安装板220的厚度方向上不与电源单元24对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在光源模块4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电源单元24。即,能够进一步减小在光源模块4产生的热量对电源单元24的影响。
另外,在光源单元2X中,仅在单元罩23的3个第1安装部232中的右端(在图18中是左端)的第1安装部232安装有安装弹簧26(参照图18)。功能单元25不直接安装于安装板220,而是通过单元罩23被间接地安装于安装板220。因此,即使是安装板220的温度由于光源模块4的发热而上升时,功能单元25也不易受到这种温度上升的影响。因此,能够减小在光源模块4产生的热量对功能单元25的影响。
下面,说明将光源单元2X安装于器具主体10的步骤。
作业者通过开口部120将挂钩部件27的宽幅部271插入左方的突壁123的上端部与主体部11的底面之间的间隙中后,将宽幅部271的两侧的突部272钩挂在左方的突壁123的两侧的端部的突出片126上。其结果如图20所示,光源单元2X被临时吊装于器具主体10。作业者在使器具主体10临时吊装光源单元2的状态下,进行第1端子台14的电源线140及第2端子台15的信号线150与电源单元24的接线作业。在接线作业完成后,作业者将安装弹簧26的第1臂部261插入在右方的突壁123设置的通孔124中,然后将光源单元2提起并收纳在主体罩12的开口部120内。在光源单元2被收纳在开口部120内时,安装弹簧26的第1臂部261钩挂于通孔124的缘部。并且,挂钩部件27向远离开口部120的朝向移动,挂钩部件27钩挂于左方的突壁123(参照图21)。其结果是,光源单元2X通过一个安装弹簧26和挂钩部件27被支撑于器具主体10(主体罩12)。按照以上所述的步骤完成照明器具1的安装作业。
下面,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照明器具1的变形例。变形例的照明器具1的特征在于光源单元2Y。光源单元2Y具有将以电波为媒介的控制信号(无线信号)变换为电气信号的功能单元(下面称为无线单元29)。
无线单元29具有主体部290和从主体部290的下表面突出的天线部291(参照图22及图23)。天线部291如图23所示呈大致长方体状,与主体部290相反侧的面形成为凸面。并且,天线部291内置了天线。天线例如是由在基板的一面形成的导体(铜箔)构成的平面天线。另外,天线不限于平面天线,也可以是立体天线。并且,无线单元29具有接受光信号的受光部292(参照图27)。受光部292设于主体部290的一面(下表面)。受光部292构成为接收光信号。在本实施方式中,受光部292具有红外线受光元件,光信号是红外线信号。光信号不限于红外线信号等可见光区域外的光信号,还可以是可见光区域的光信号。主体部290呈大致长方体状,内置了电路单元。电路单元具有通过天线部291进行无线信号(以电波为媒介的信号)的发送及接收的通信功能。电路单元例如构成为将通过天线部291接收到的无线信号变换为与电源单元24对应的控制信号(第1控制信号)。并且,电路单元构成为将由受光部292接收到的光信号变换为与电源单元24对应的控制信号(第2控制信号)。
变形例的光源单元2Y也具有两个光源模块4(4a、4b)。两个光源模块4a、4b分别是在长方形状的安装基板41(第1安装基板41a及第2安装基板41b)的安装面(下表面)安装多个LED42构成的。多个LED42呈网格状配置在安装基板41的安装面上,通过在安装面上形成的配线导体(铜箔)相互电连接。并且,在各安装基板41的安装面上安装了通过配线导体与各LED42电连接的插座连接器43。插座连接器43可插拔地与插头连接器2431连接,插头连接器2431与电源单元24的输出线缆2430进行接线。
第1安装基板41a及第2安装基板41b以在规定方向(图26的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W10(参照图27)而排列的方式,通过螺旋夹被安装于安装板220的下表面2201(第1面2201)。另外,在第1安装基板41a及第2安装基板41b与安装板220的第1面2201之间配置有电气绝缘性的保护片31。保护片31呈覆盖安装板220的第1面2201的大致整个面的正方形状,但具有使开口222露出的矩形状的窗孔316。窗孔316整体上大于开口222。
第1安装基板41a及第2安装基板41b各自的宽度方向与规定方向平行,第1安装基板41a的长边中的一条边(第1边)204和第2安装基板41b的长边中的一条边(第2边)205在规定方向上相互对置。在此,如图27所示,第1安装基板41a具有形成于第1边404的切口406(406a),第2安装基板41b具有形成于第2边405的切口406(406b)。这些切口406a、406b在规定方向(左右方向)上相互对置。各切口406呈随着在规定方向(左右方向)上从安装基板41的端部朝向中央,前后方向的尺寸减小的梯形状。由第1安装基板41a的切口406a的底面与第2安装基板41b的切口406b的底面之间的间隙形成上述的空间44。换言之,空间44包括第1边404与第2边405之间的间隙,并且包括在第1边404和第2边405形成的切口406a、406b。这样,将安装基板41之间的间隙用作空间44,因而与在安装基板41形成空间44的情况相比,能够容易形成空间44。并且,能够在利用切口406维持空间44的尺寸W11的状态下缩小安装基板41之间的间隔W10,缩短不同的安装基板41的LED42之间的距离。
各LED42是放射白色光的照明用白色LED。如图26所示,多个LED42包括第1组G10和第2组G20。第1组G10是在第1安装基板41a的与安装板220相反侧的面(安装面)上安装的LED42的组。第1组G10包括主组G11和分组G12。主组G11包括沿着规定方向(左右方向)以规定的间隔W14排列的多个(在图26中是5个)LED42的多个列(在图26中是9列)。并且,LED42的多个列在与安装板220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及规定方向(第1方向、左右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第2方向、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W15而排列。即,主组G11是呈网格状(在图26中是5×9的矩阵状)配置的LED42的组。分组G12是包围配置有主组G11的LED42的矩形状的安装区域的三条边而配置的LED42的组。特别是,分组G12包围安装区域的除第1边404侧以外的三条边。第2组G20包括主组G21和分组G22。主组G21包括沿着规定方向(左右方向)以规定的间隔W14排列的多个(在图26中是5个)LED42的多个列(在图26中是9列)。并且,LED42的多个列在与安装板220的厚度方向(上下方向)及规定方向(左右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W15而排列。即,主组G21是呈网格状(在图26中是5×9的矩阵状)配置的LED42的组。分组G22是包围配置有主组G21的LED42的矩形状的安装区域的三条边而配置的LED42的组。特别是,分组G22包围安装区域的除第2边405侧以外的三条边。
如上所述,第1安装基板41a及第2安装基板41b在规定方向(图27的左右方向)上隔开间隔W10而排列。在此,规定方向的空间44的尺寸W11是规定方向的切口406的尺寸与间隔W10的合计值。安装板220的开口222是在规定方向上将空间44收纳于开口222内的大小。即,规定方向的开口222的尺寸W12大于空间44的尺寸W11。因此,与开口222是与空间44相同的尺寸时相比,能够延长光源模块4的电路部分(例如包括LED42及配线导体的部分)和安装板220的爬电距离(绝缘距离)。在此,将开口222的大小设为使绝缘距离达到4.5mm以上。另外,如果在光源单元2中使用的电压是100V,则优选将绝缘距离设为1.5mm以上,如果是300V,则优选设为2.5mm以上。另外,保护片31的窗孔316是在规定方向上将开口222收纳于窗孔316内的大小。即,规定方向上的窗孔316的尺寸W13大于开口222的尺寸W12。由此,保护片31不易成为天线部291的妨碍物。在此,空间44的宽度W11还小于LED42的规定间隔W14。因此,容易跨越不同的安装基板41之间在规定方向上以相等间隔配置LED42。并且,规定方向上的开口222的尺寸W12为规定间隔W14以下。因此,容易跨越不同的安装基板41之间在规定方向上以相等间隔配置LED42。
并且,将空间44的宽度W11设定成,使主组G11的最靠第1边404侧的LED42和主组G21的最靠第2边405侧的LED42的间隔与规定间隔W14相同。由此,由第1组G10的主组G11和第2组G20的主组G21构成以规定间隔W14呈网格状(在图26中是10×9的矩阵状)配置的LED42的组。这样,能够将在不同的安装基板41安装的多个LED42按照相同间隔进行排列。在这种情况下,空间44位于LED42的列中彼此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之间。另外,由第1组G10的分组G12和第2组G20的分组G22构成、以包围主组G11、G21的呈网格状配置的LED42的组的方式而配置的LED42的组。
另外,安装板220的开口222是在第2方向(前后方向)上将空间44收纳于开口222内的尺寸。即,第2方向的开口222的尺寸大于空间44的尺寸。换言之,在与安装板220的厚度方向正交的面内,空间44位于开口222内。但是,在第2方向上,空间44与哪个LED42都不并排。因此,在第2方向上,不一定将空间44收纳于开口222内。另外,保护片31的窗孔316是在第2方向上将开口222收纳于窗孔316内的大小。即,规定方向上的窗孔316的尺寸大于开口222的尺寸。换言之,在与安装板220的厚度方向正交的面内,开口222位于窗孔316内。由此,保护片31不易成为天线部291的妨碍物。
无线单元29如图24所示被安装于安装板220的上表面2201(第2面2202)。此时,如图27所示,天线部291及受光部292从安装板220的开口222、保护片31的窗孔316及光源模块4的空间44中露出。因此,能够减小无线信号(电波)被安装板220、保护片31及光源模块4遮挡的可能性,提高无线单元29的无线通信的精度。并且,能够减小光信号(电波)被安装板220、保护片31及光源模块4遮挡的可能性,提高无线单元29在受光部292接收光信号的概率。并且,天线部291如图27所示通过开口222、窗孔316及空间44从安装板220的第1面2201突出。另外,密封垫224介入在无线单元29的主体部290和安装板220的第2面2202之间。密封垫224呈包围开口222的框状,是为了抑制异物进入(进来)而设置的。
在此,透光罩21与天线部291的距离L10是使天线部291的影子不映入在透光罩21上的长度(参照图24)。换言之,天线部291从透光罩21的底部210大致离开了通过底部210看不到天线部291的距离。特别是在光源模块4的点亮时,优选设为通过底部210看不到天线部291。
另外,电源单元24的电源电路构成为根据在无线单元29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第1控制信号)控制两个光源模块4。例如,电源电路构成为,如果从无线单元29输入控制用连接器244的第1控制信号是调光信号,则增减从输出连接器243输出的直流电,对两个光源模块4的光输出进行调整(调光)。即,电源电路将两个光源模块4的光输出设定为与调光信号所示出的调光电平对应的值。并且,如果从无线单元29输入控制用连接器244的第1控制信号是点亮信号,电源电路将两个光源模块4点亮,如果是灭灯信号,则使两个光源模块4灭灯。通过电源单元24能够进行两个光源模块4的远程控制。并且,电源电路构成为根据在无线单元29接收到的光信号(第2控制信号)变更设定信息。设定信息例如包括在无线单元29接收到的无线信号的发送源的信息。即,能够根据光信号变更照明器具1与遥控器的关联。
在此,如图28所示,光源单元2X也可以具有无线单元29来替代功能单元25。
并且,变形例的光源单元2Y也可以具有如图29及图30所示的光源模块4(4c)。另外,光源模块4c也可以适用于光源单元2X。
光源模块4c是在正方形状的安装基板41(41c)的安装面(下表面)上安装多个LED42构成的。多个LED42与光源模块4a、4b一样地进行配置,通过在安装面上形成的配线导体(铜箔)相互电连接。并且,在安装基板41c的安装面上安装了通过配线导体与各LED42电连接的插座连接器43。安装基板41c通过螺旋夹被安装于安装板220的第1面2201上。
在安装基板41c安装了多个LED42的组G30。组G30包括主组G31和分组G32。主组G31包括沿着规定方向(第1方向、左右方向)以规定的间隔W14排列的多个(在图30中是10个)LED42的多个列(在图30中是9列)。并且,LED42的多个列在第2方向(前后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W15而排列。即,主组G31是呈网格状(在图30中是5×9的矩阵状)配置的LED42的组。分组G32是包围配置有主组G31的LED42的矩形状的安装区域而配置的LED42的组。
安装基板41c如图30所示在与安装板220的开口222对应的位置具有空间44A。空间44A是穿通安装基板41c的孔。因此,与利用安装基板41之间的间隙相比,容易在期望的位置设置空间44A。并且,空间44A是在第2方向的尺寸比在规定方向上长的长孔。在此,如图31所示,规定方向上的空间44A的尺寸W16小于规定方向的开口222的尺寸W12。因此,安装板220的开口222是在规定方向上将空间44A收纳于开口222内的大小。在此,空间44A的尺寸W16小于LED42的规定间隔W14。因此,容易在规定方向上以相等间隔在安装基板41c配置LED42。并且,开口222的尺寸W12为规定间隔W14以下。因此,容易在规定方向上以相等间隔在安装基板41c配置LED42。并且,空间44A位于在规定方向上排列的LED42的列中彼此相邻的两个发光元件之间。因此,即使是存在空间44A时,也能够在安装基板41c以相等间隔排列多个LED42。
并且,空间44A是在第2方向(前后方向)上被收纳于开口222内的大小。即,第2方向上的空间44A的尺寸小于开口222的尺寸。因此,在与安装板220的厚度方向正交的面内,空间44A位于开口222内。但是,在第2方向上,空间44A与哪个LED42都不并排。因此,在第2方向上,不一定将空间44A收纳于开口222内。
无线单元29安装于安装板220的第2面2202。此时,如图31所示,天线部291及受光部292从安装板220的开口222、保护片31的窗孔316及光源模块4的空间44A中露出。因此,能够得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光源单元2也可以如图32所示具有两个光源模块4(4d、4e)。两个光源模块4d、4e分别是在长方形状的安装基板41(41d、41e)的安装面(下表面)安装多个LED42构成的。安装基板41d、41e以在与安装板220的厚度方向及规定方向分别正交的方向(图32的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排列的方式,通过螺旋夹被安装于安装板220的第1面2201。安装基板41d与光源模块4c一样具有空间44A,但安装基板41e没有空间44A。即,在多个安装基板41中的一个安装基板设有空间44A。
另外,光源单元2Y也可以如图33所示具有4个光源模块4(4f、4g、4h、4i)。4个光源模块4f~4i分别是在正方形状的安装基板41(41f~41i)的安装面(下表面)安装多个LED42构成的。4个安装基板41(41f~41i)以按照相同间隔(与间隔W10相同)呈网格状(2×2的矩阵状)排列的方式,通过螺旋夹被安装于安装板220的第1面2201。其中,安装基板41f(第1安装基板41f)及安装基板41g(第2安装基板41g),使第1安装基板41f的一条边(第1边)204和第2安装基板41g的一条边(第2边)205在规定方向上相互对置。在此,第1安装基板41f具有形成于第1边404的切口406,第2安装基板41g具有形成于第2边405的切口406。这些切口406在规定方向(左右方向)上相互对置。由第1安装基板41f的切口406的底面与第2安装基板41g的切口406的底面之间的间隙形成空间44。即,将多个安装基板41中的两个安装基板41f、41g之间的间隙用作空间44。
另外,光源单元2Y也可以如图34所示具有两个光源模块4(4j、4k)。光源模块4j是在正方形状的安装基板41(41j)的安装面(下表面)安装多个LED42构成的。光源模块4k是在L字状的安装基板41(41k)的安装面(下表面)安装多个LED42构成的。两个安装基板41(第1安装基板41j、第2安装基板41k)如图34所示以形成正方形区域的方式,通过螺旋夹被安装于安装板220的第1面2201。其中,第1安装基板41j及第2安装基板41k使第1安装基板41j的一条边(第1边)204和第2安装基板41k的一条边(第2边)205在规定方向上隔开间隔(与间隔W10相同)相互对置。在此,第1安装基板41j具有形成于第1边404的切口406,第2安装基板41k具有形成于第2边405的切口406。这些切口406在规定方向(左右方向)上相互对置。由第1安装基板41j的切口406的底面与第2安装基板41k的切口406的底面之间的间隙形成空间44。即,将两个安装基板41j、41k之间的间隙用作空间44。
另外,光源单元2Y也可以如图35所示具有一个光源模块4(4l)。光源模块4l是在正方形状的安装基板41(41l)的安装面(下表面)安装多个LED42构成的。多个LED42呈网格状配置在安装基板41l的安装面上,并通过在安装面上形成的配线导体(铜箔)相互电连接。安装基板41c通过螺旋夹被安装于安装板220的第1面2201。安装基板41l在与安装板220的开口222对应的位置具有空间44A。并且,安装基板41l具有狭槽407,狭槽407沿着第2方向延伸,一端与空间44A连接,另一端向外部敞开。
另外,照明器具1还可以是直接安装于除天花板以外的建材(例如墙壁等)的照明器具、或者被埋设于建材(例如天花板或者墙壁等)的埋设型的照明器具。
另外,安装部件22不一定需要具有4个侧板221。安装板220不一定需要是正方形,也可以是长方形、圆形、多边形等其它形状。
另外,在安装板220中,开口222、窗孔316及空间44的形状不限于上述的例子,可以根据天线部291的形状而变更。即,开口222、窗孔316及空间44可以不是矩形,而是正方形等多边形,还可以是圆形。总之,开口222、窗孔316及空间44只要能够使天线部291露出即可。特别是空间44也可以不包括在第1边404和第2边405至少一方形成的切口406(406a、406b)。即,也可以不在安装基板41形成切口406。并且,也可以不在第1边404和第2边405双方形成切口406。即,空间44只要包括在第1边404和第2边405至少一方形成的切口406(406a、406b)即可。
另外,在安装板220中,开口222、窗孔316及空间44的位置不限于上述的例子,可以根据无线单元29的位置而变更。但是,在天线部291从安装板220的第1面2201突出的情况下,优选位于比光源模块4的最外侧的LED42靠中心侧的位置。这是为了抑制天线部291向透光罩21的映入。
并且,无线单元29不一定具有受光部292。
并且,光源单元2、2X、2Y不一定具有透光罩21。
并且,LED42的配置也不限于上述的例子。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如规定方向(第1方向)的LED42的间隔(W14)小于第2方向的LED42的间隔(W15)。但是,规定方向(第1方向)的LED42的间隔(W14)也可以大于第2方向的LED42的间隔(W15),还可以相同。然而,LED42优选配置成使从照明器具1均匀地照射光。
并且,光源模块4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使用有机电致元件替代LED42。
另外,在照明器具10中,主体部11及主体罩12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状。例如,上述实施方式的主体部11及主体罩12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的外形是正方形,但也可以是圆形,还可以是矩形等多边形。特别是主体罩12的形状不限于如上所述将两个椎体面组合而成的形状。例如,主体罩12可以是平板状。并且,在主体罩12中,也可以不用白色的涂料涂敷第1部分121及第2部分122的下表面。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光源用框体20和照明器具10是分体构成的,但不限于此,光源用框体20和照明器具10也可以一体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光源单元2(2X、2Y)作为照明器具发挥作用,光源单元2(2X、2Y)具有与照明器具10一体构成的被安装于天花板的光源用框体20、和被收纳于该光源用框体20中的光源模块4。
(总结)
第一方式的光源用框体(20)具有安装部件(22)、透光罩(21)和保护部件(3、3X)。光源模块(4、4a~4l)安装于安装部件(22)的一个面(下表面2201)上。透光罩(21)具有与一个面(2201)对置的底部(210)、及从底部(210)的周缘朝向安装部件(22)突出的周壁部(211),以覆盖一个面(2201)的方式安装于安装部件(22)。保护部件(3、3X)由周壁部(211)的端部即与安装部件(22)对置的罩端部(2111)、和安装部件(22)夹持。并且,保护部件(3、3X)具有保护片(31),保护片(31)具有柔软性,至少一部分位于罩端部(2111)和安装部件(22)之间。
根据该方式,通过保护片(31)使罩端部(2111)和安装部件(22)之间的间隙减小,抑制异物进入由安装部件(22)和透光罩(21)包围的空间内。由此,抑制通过光源模块(4、4a~4l)的照射光使异物的影子映入在透光罩(21)上。
第二方式的光源用框体(20)是在第一方式中,保护片(31)具有第1部分(3101)和第2部分(3102)。第1部分(3101)位于安装部件(22)和罩端部(2111)之间。第2部分(3102)位于安装部件(22)和光源模块(4、4a~4l)之间。
根据该方式,当在安装部件(22)中与光源模块(4、4a~4l)的对置部位设有孔(2205、2206、2207)的情况下,能够利用保护片(31)的第2部分(3102)覆盖该孔(2205、2206、2207)。由此,能够抑制异物通过安装部件(22)的孔(2205、2206、2207)进入由安装部件(22)和透光罩(21)包围的空间内。
第三方式的光源用框体(20)是在第一或者第二方式中,透光罩(21)还具有从罩端部(2111)突出的爪部(212)。爪部(212)在设于安装部件(22)的通孔(2204)中通过,并钩挂于通孔(2204)的缘部。保护片(31)在与通孔(2204)对应的部位设有狭槽(313)。
根据该方式,能够使保护片(31)追随插通于通孔(2204)中的爪部(212)而弯曲,抑制异物通过通孔(2204)进入由安装部件(22)和透光罩(21)包围的空间内。
第四方式的光源用框体(20)是在第三方式中,保护片(31)在与通孔(2204)对应的部位设有多个狭槽(313)。
根据该方式,使保护片(31)更容易追随爪部(212),进一步抑制异物通过通孔(2204)进入由安装部件(22)和透光罩(21)包围的空间内。
第五方式的光源用框体(20)是在第一~第四方式中任意一个方式中,保护部件(3)还具有设于保护片(31)的密封件(32)。密封件(32)与保护片(31)一起被罩端部(2111)和安装部件(22)夹持。
根据该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小罩端部(2111)和安装部件(22)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抑制异物进入由安装部件(22)和透光罩(21)包围的空间内。
第六方式的光源用框体(20)是在第五方式中,密封件(32)相对于保护片(31)设置于透光罩(21)侧。
根据该方式,使密封件(32)容易与罩端部(2111)接触,进一步抑制异物进入由安装部件(22)和透光罩(21)包围的空间内。
第七方式的光源用框体(20)是在第六方式中,密封件(32)是具有弹性的弹性部件,通过进行弹性变形而紧贴在罩端部(2111)上。
根据该方式,即使是透光罩(21)变形时,也能够使密封件(32)追随透光罩(21)的变形而弹性变形并紧贴在罩端部(2111)上。因此,进一步抑制异物进入由安装部件(22)和透光罩(21)包围的空间内。
第八方式的光源用框体(20)是在第七方式中,密封件(32)由发泡树脂构成。
根据该方式,能够使用伸缩性比较大且柔软的密封件(32),进一步减小透光罩(21)和安装部件(22)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抑制异物进入由安装部件(22)和透光罩(21)包围的空间内。
另外,关于第二~第八方式的结构,不是光源用框体(20)所必须的结构,能够适当省略。
第九方式的光源单元(2、2X、2Y)具有第一~第八方式中任意一个方式的光源用框体(20)、及被收纳于光源用框体(20)中的光源模块(4、4a~4l)。光源模块(4、4a~4l)具有被安装于安装部件(22)的安装基板(41、41a~41l)、及被安装于安装基板(41、41a~41l)的固体光源(LED42)。
根据该方式,能够抑制异物进入光源用框体(20)中由安装部件(22)和透光罩(21)包围的空间内。
第十方式的照明器具(1)具有第九方式的光源单元(2、2X、2Y)、和支撑光源单元(2、2X、2Y)的器具主体(10)。
根据该方式,能够抑制异物进入光源用框体(20)中由安装部件(22)和透光罩(21)包围的空间内。

Claims (10)

1.一种光源用框体,其特征在于,具有:
安装部件,光源模块安装于该安装部件的一个面上;
透光罩,具有与所述一个面对置的底部、及从所述底部的周缘朝向所述安装部件突出的周壁部,以覆盖所述一个面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件;以及
保护部件,由所述周壁部的端部即与所述安装部件对置的罩端部、和所述安装部件夹持,
所述保护部件具有保护片,该保护片具有柔软性,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罩端部和所述安装部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用框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片具有位于所述安装部件和所述罩端部之间的第1部分、及位于所述安装部件和所述光源模块之间的第2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源用框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光罩还具有从所述罩端部突出的爪部,
所述爪部在设于所述安装部件的通孔中通过,并钩挂于所述通孔的缘部,
所述保护片在与所述通孔对应的部位设有狭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用框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片在与所述通孔对应的部位设有多个所述狭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源用框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部件还具有设于所述保护片的密封件,
所述密封件与所述保护片一起被所述罩端部和所述安装部件夹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源用框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件相对于所述保护片设置于所述透光罩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用框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件是具有弹性的弹性部件,通过进行弹性变形而紧贴于所述罩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源用框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件由发泡树脂构成。
9.一种光源单元,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源用框体;以及
光源模块,被收纳于所述光源用框体中,
所述光源模块具有:
安装基板,被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件;以及
固体光源,被安装于所述安装基板。
10.一种照明器具,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源单元;以及
器具主体,支撑所述光源单元。
CN201820875716.XU 2017-06-07 2018-06-07 光源用框体、光源单元、照明器具 Active CN20838195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12944A JP6967723B2 (ja) 2017-06-07 2017-06-07 照明器具
JP2017-112944 2017-06-07
JP2017-127641 2017-06-29
JP2017127642A JP6941780B2 (ja) 2017-06-29 2017-06-29 光源ユニット及び照明器具
JP2017127641A JP6948589B2 (ja) 2017-06-29 2017-06-29 光源用筐体、光源ユニット、照明器具
JP2017-127642 2017-06-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81950U true CN208381950U (zh) 2019-01-15

Family

ID=649695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75716.XU Active CN208381950U (zh) 2017-06-07 2018-06-07 光源用框体、光源单元、照明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819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47520B2 (ja) Led照明装置
CN202521285U (zh) Led照明单元、led照明装置及led照明系统
EP2334155B1 (en) Solid state lighting system
US9228713B2 (en) Light beacon assembly
JP4637251B2 (ja) 照明装置
US11002434B2 (en) Dual-modular downlight
JP5914859B2 (ja) 照明器具
JP6731806B2 (ja) 電線保持具および照明装置
US20200003369A1 (en) Downlight apparatus
US9970646B2 (en) Heatsink with integrated electrical and base contacts
JP2022019916A (ja) 照明器具
CN208381950U (zh) 光源用框体、光源单元、照明器具
JP6408268B2 (ja) 照明器具
EP2565532A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CN210429161U (zh) 一种防水型led显示模组
CN208349067U (zh) 光源单元、照明器具
JP2016110873A (ja) 電気接続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照明器具
JP2018147590A (ja) 照明器具
CN208281908U (zh) 照明器具
CN206708833U (zh) 光源单元及照明器具
JP6948589B2 (ja) 光源用筐体、光源ユニット、照明器具
CN108508341B (zh) Led老化测试装置
JP7308463B2 (ja) 照明器具
JP6945168B2 (ja) 照明装置
EP2910850A1 (en) Supporting device for LEDs, particularly for LED modu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