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42327U - 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42327U
CN208342327U CN201820975798.5U CN201820975798U CN208342327U CN 208342327 U CN208342327 U CN 208342327U CN 201820975798 U CN201820975798 U CN 201820975798U CN 208342327 U CN208342327 U CN 208342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uckle
work top
support base
hydraulic cylinder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7579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华伟
刘冬冬
苏业东
叶从进
张远进
聂金泉
丁华锋
景文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filed Critical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Priority to CN20182097579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42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42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423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属于转向节技术领域。工作台面与框架连接围成两端开口的容纳腔,工作台面开设有限位沟槽,用于与转向节配合并限制转向节移动;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分别位于工作台面的两端,第一支撑座与转向节的其中一个转向节臂的锥孔配合,第二支撑座支撑并固定转向节;顶起机构位于工作台面的两侧,液压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与顶起机构连接,活塞杆能够带动顶起机构沿垂直于工作台面的方向移动,以使与第一支撑座配合的转向节臂与第一支撑座分离。该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固定时间短、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解决了转向节卡死问题,能够避免转向节遭到破坏,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向节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转向节的功用是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行驶过程中承受各个方面冲击载荷,因此对其强度要求很高。转向节是最复杂最精密的汽车零部件之一,在加工过程中对其加工精度要求也是非常高,保证加工面的光洁,确保转向节的精确度以满足汽车安全性能要求。
转向节上的锥孔用来安装转向节臂,锥孔在加工过程后,会在圆锥面用拉刀拉个键槽,但在拉键槽时,转向节受到拉刀的力使转向节卡在工装夹具上,必须借助外力才能取下转向节。以往使用锤子将转向节从工装夹具上敲打下来,这样难免对汽车转向节表面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长时间下来,效率也得不到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能够避免转向节遭到破坏,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上述问题得到改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包括工作平台、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顶起机构及液压驱动机构;
所述工作平台包括工作台面和框架,所述工作台面与所述框架连接围成两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工作台面开设有限位沟槽,所述限位沟槽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限位沟槽用于与转向节配合并限制转向节移动;
所述第一支撑座安装于所述工作台面,所述第一支撑座开设有供拉刀穿设的拉刀槽,所述第一支撑座用于与转向节的其中一个转向节臂的锥孔配合并支撑转向节;
所述第二支撑座与所述第一支撑座分别位于所述工作台面的两端,所述第二支撑座用于支撑并限制转向节相对于所述工作台面移动;
所述顶起机构与所述工作台面可滑动的连接,所述顶起机构位于所述工作台面的两侧,所述顶起机构用于支撑转向节;
所述液压驱动机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液压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顶起机构连接,所述活塞杆能够带动所述顶起机构沿垂直于工作台面的方向移动,以使与所述第一支撑座配合的转向节臂与所述第一支撑座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锥台和圆台,所述锥台用于穿设于转向节的锥孔内,所述圆台与所述锥台连接且所述圆台与所述工作台面连接,所述圆台的直径大于所述锥台的直径,所述圆台用于支撑转向节的转向节臂。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限位基座和限位组件,所述限位基座包括底座和两个支撑耳,所述两个支撑耳沿所述工作台面的宽度方向分布于所述底座的两端,所述两个支撑耳与所述底座连接形成容纳区,所述容纳区用于容纳转向节,所述支撑耳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沿所述工作台面的宽度方向贯穿所述支撑耳,所述两个支撑耳的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同轴设置,所述底座开设有垂直于所述工作台面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由所述底座的靠近所述容纳区的一面朝向所述工作台面延伸;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限位螺栓和一个第二限位螺栓,所述第一限位螺栓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且伸入所述容纳区内,所述第二限位螺栓与所述第二螺纹孔配合且部分所述第二限位螺栓位于所述容纳区内。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中心线位于所述两个支撑耳中间,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中心线相交。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螺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转向节连接的橡胶垫,所述第二限位螺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转向节连接的橡胶垫。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顶起机构包括连接板及两个顶杆,所述连接板沿所述工作台面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两个顶杆分布于所述连接板的两端,所述顶杆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顶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顶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工作台面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外,所述顶杆与所述工作台面可滑动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台面安装有两个导向筒,所述导向筒沿垂直于所述工作台面的方向设置,所述两个导向筒与所述两个顶杆一一对应,所述顶杆可滑动的穿设于所述导向筒内。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顶杆的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转向节连接的橡胶垫。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工作平台还包括第三支撑座,所述第三支撑座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三支撑座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三支撑座用于支撑所述液压驱动机构。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液压驱动机构还包括液压油箱、液压泵及电机,所述液压油箱及所述液压缸安装于所述第三支撑座上,所述液压缸沿垂直于所述工作台面的方向设置,所述液压泵与所述液压油箱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液压泵连接,所述液压缸与所述液压油箱通过进油管和回油管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能够避免转向节遭到破坏,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的第一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的第二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的第三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的第四种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的A-A方向的剖视图;
图6为转向节与工作平台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1-工作平台;11-工作台面;111-限位沟槽;112-通孔;12-框架;13-容纳腔;14-第三支撑座;2-第一支撑座;21-拉刀槽;22-锥台;23-圆台;3-第二支撑座;31-底座;311-第二螺纹孔;32-支撑耳;321-第一螺纹孔;33-容纳区;34-第一限位螺栓;35-第二限位螺栓;4-顶起机构;41-连接板;42-顶杆;43-导向筒;5-液压驱动机构;51-液压缸;511-活塞杆;52-液压油箱;53-液压泵;54-电机;55-进油管;56-回油管;6-橡胶垫;7-转向节;71-转向节臂;72-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100,应用于加工转向节7的锥孔72内键槽,包括工作平台1、第一支撑座2、第二支撑座3、顶起机构4及液压驱动机构5。
如图1-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平台1包括工作台面11和框架12,工作台面11与框架12连接围成两端开口的容纳腔13,工作台面11开设有限位沟槽111,用于与转向节7配合并限制转向节7移动;第一支撑座2与第二支撑座3分别位于工作台面11的两端,第一支撑座2与转向节7的其中一个转向节臂71的锥孔72配合,便于使用者拉键槽,第二支撑座3支撑并固定转向节7;顶起机构4位于工作台面11的两侧,液压驱动机构5位于容纳腔13内,顶起机构4用于支撑转向节7,液压驱动机构5包括液压缸51,液压缸51的活塞杆511与顶起机构4连接,活塞杆511能够带动顶起机构4沿垂直于工作台面11的方向移动,以使与第一支撑座2配合的转向节臂71与第一支撑座2分离。该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100,固定时间短、操作方便、省时省力,解决了转向节7卡死问题,能够避免转向节7遭到破坏,提高了生产效率。
下面对该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100的各个部件的具体结构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平台1起到定位、支撑的作用,如图1和图2所示,工作平台1包括工作台面11和框架12,工作台面11与框架12连接围成两端开口的容纳腔13,便于使用者操作;工作台面11用于放置转向节7,框架12起到支撑的作用。工作台面11开设有限位沟槽111,限位槽与容纳腔13连通,当转向节7放置于工作台面11时,转向节7卡接于限位沟槽111内,限位沟槽111用于与转向节7配合,并限制转向节7沿工作台面11的长度方向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工作平台1为长方体结构,具有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转向节7沿工作平台1的长度方向设置。这里的工作台面11为板状结构,并不是一个面。工作平台1放置处于静止状态时,工作台面11水平设置,垂直于工作台面11的方向,相当于竖直方向。
第一支撑座2安装于工作台面11上,并且相对于工作台面11固定;第一支撑座2开设有供拉刀穿设的拉刀槽21,第一支撑座2用于与转向节7的其中一个转向节臂71的锥孔72配合并支撑转向节7。拉刀槽21沿垂直于工作台面11的方向贯穿第一支撑座2,相当于拉刀槽21沿竖直方向设置,便于使用者操作拉刀。
进一步地,工作台面11开设有与拉刀槽21对应的通孔112,通孔112与容纳腔13连通,当拉刀在拉刀槽21内移动时,拉刀可以在通孔112内移动,增大了拉刀的活动空间,提高转向节7的锥孔72的内键槽的加工质量。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支撑座2包括锥台22和圆台23,锥台22用于穿设于转向节7的锥孔72内,并卡接转向节臂71,限制转向节臂71移动;圆台23与锥台22连接并且圆台23安装于工作台面11上,圆台23的直径大于锥台22的直径,圆台23用于支撑转向节7的转向节臂71。第一支撑座2的一侧挖空,形成拉刀槽21,便于拉大沿垂直于工作台面11的方向移动,并且便于拉刀作用于转向节臂71的锥孔72,完成锥孔72内键槽的加工。
第二支撑座3与第一支撑座2分别位于工作台面11的两端,第二支撑座3与第一支撑座2配合分别支撑转向节7的两端,第二支撑座3用于支撑并限制转向节7相对于工作台面11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撑座3包括限位基座和限位组件。限位基座与工作台面11连接,限位基座包括用于容纳转向节7的容纳区33,转向节7的远离锥孔72的一端放置于容纳区33内;限位组件与限位基座连接,并且限位组件作用于转向节7,用于限制转向节7相对于限位基座移动。
如图3所示,限位基座包括底座31和两个支撑耳32,两个支撑耳32沿工作台面11的宽度方向分布于底座31的两端,两个支撑耳32与底座31连接形成容纳区33。为了提高支撑耳32与底座31的连接强度,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式,支撑耳32与底座31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支撑耳32开设有第一螺纹孔321,第一螺纹孔321沿工作台面11的宽度方向贯穿支撑耳32,两个支撑耳32的两个第一螺纹孔321同轴设置;底座31开设有垂直于工作台面11的第二螺纹孔311,第二螺纹孔311由底座31的靠近容纳区33的一面朝向工作台面11延伸。如图3和图4所示,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限位螺栓34和一个第二限位螺栓35,第一限位螺栓34与第一螺纹孔321配合并且伸入容纳区33内,第二限位螺栓35与第二螺纹孔311配合并且部分第二限位螺栓35位于容纳区33内。
具体地,第二限位螺栓35位于容纳区33内,并且第二限位螺栓35沿垂直于工作台面11的方向设置,能够支撑位于容纳区33内的转向节7,起到支撑定位的作用。第一限位螺栓34由支撑耳32的远离容纳区33的一侧贯穿支撑耳32并伸入容纳区33内,第一限位螺栓34用于抵接于转向节7,两个第一限位螺栓34相对设置共同作用于转向节7,以使转向节7固定。
为了使得转向节7受力平稳,第二螺纹孔311的中心线位于两个支撑耳32中间,两个支撑耳32到第二螺纹孔311的距离相等;第二螺纹孔311的中心线与第一螺纹孔321的中心线相交,使得第一螺纹孔321的中心线与第二螺纹孔311的中心线共面,第二限位螺栓35和第一限位螺栓34作用于转向节7的同一个横截面上,使得转向节7受力均衡。
为了避免损伤转向节7,第一限位螺栓34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转向节7连接的橡胶垫6,第二限位螺栓35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转向节7连接的橡胶垫6,橡胶垫6与第一限位螺栓34或第二限位螺栓35粘接,橡胶垫6还可以减缓第一限位螺栓34施加于转向节7的作用力,或者转向节7施加于第二限位螺栓35的作用力。
顶起机构4位于工作台面11的两侧,顶起机构4与工作台面11可滑动的连接,顶起机构4用于支撑转向节7。如图1和图5所示,液压驱动机构5位于容纳腔13内,液压驱动机构5包括液压缸51,液压缸51的活塞杆511与顶起机构4连接,活塞杆511在液压油的作用下能够带动顶起机构4沿垂直于工作台面11的方向移动,以使顶起机构4顶起转向节臂71移动,从而使与第一支撑座2配合的转向节臂71与第一支撑座2分离。
具体地,如图5所示,顶起机构4包括连接板41及两个顶杆42,连接板41沿工作台面11的宽度方向设置,两个顶杆42分布于连接板41的两端,顶杆42与连接板41连接,顶杆42的一端位于容纳腔13内,顶杆42的另一端穿过工作台面11且位于容纳腔13外,顶杆42与工作台面11可滑动的连接。当液压缸51的活塞杆511沿垂直于工作台面11的方向移动时,活塞杆511带动连接板41(沿垂直于工作台面11的方向)向上移动,使顶杆42与转向节臂71抵接,并带动转向节臂71远离或靠近工作台面11。
进一步地,顶起机构4还包括两个导向筒43,两个导向筒43与两个顶杆42一一对应,导向筒43安装于工作台面11,顶杆42可滑动的穿设于导向筒43内。导向筒43的设置,使得顶杆42移动更灵活,顶杆42移动的导向效果好。
进一步地,顶杆42的远离连接板4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转向节7连接的橡胶垫6,能够减缓转向节7施加于顶杆42的作用力,还可以防止顶杆42损伤转向节7。
在本实施例中,工作平台1还包括第三支撑座14,第三支撑座14位于容纳腔13内,并且第三支撑座14安装于框架12,第三支撑座14用于支撑液压驱动机构5。由于框架12具有一定的高度,为了满足顶杆42的支撑转向节7的作用,将液压驱动机构5安装于第三支撑座14上,便于节省顶杆42的长度,减少顶杆42的移动距离。
液压驱动机构5还包括液压油箱52、液压泵53及电机54,液压油箱52及液压缸51安装于第三支撑座14上,液压缸51沿垂直于工作台面11的方向设置,液压泵53与液压油箱52连接,电机54与液压泵53连接,液压缸51与液压油箱52通过进油管55和回油管56连通。进油管55相对于回油管56靠近连接板41,电机54通电带动液压泵53工作,液压油箱52内的液压油在液压泵53的作用下经进油管55进入液压缸51内,活塞杆511在液压油的作用下朝向工作台面11移动,活塞杆511带动连接板41移动,顶杆42跟随连接板41移动并抵接于转向节7,顶杆42推动转向节7远离工作台面11使转向节臂71与第一支撑座2分离。当活塞杆511运动至极限位置时,电机54带动液压泵53将液压油从液压缸51抽回至液压油箱52,活塞杆511带动连接板41向下运动,连接板41带动顶杆42向下运动,同时,液压缸51中的液压油通过回油管56输送至液压油箱52中,如此反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如图6所示,将转向节7放置于工作平台1上,第二支撑座3的第二限位螺栓35对转向节7进行支撑,第一限位螺栓34对转向节7进行固定,转向节7的锥孔72卡在第一支撑座2上,拉刀对转向节7的锥孔72拉键槽后,转向节7将因受向下的力而卡死在第一支撑座2上;此时,电机54带动液压泵53工作,液压泵53将位于液压油箱52内的液压油经进油管55输送至液压缸51内,活塞杆511在液压油的作用下朝向工作台面11移动,推动连接板41向上移动,顶杆42随着连接板41在导向筒43内向上移动,从而将转向节7从第一支撑座2中顶出;接下来,电机54带动液压泵53工作,液压油通过进油管55经液压缸51输送至液压油箱52,活塞杆511带动连接板41向下运动,连接板41带动顶杆42向下运动,同时,液压缸51中的液压油通过回油管56回到液压油箱52中,如此反复。该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100,固定时间短、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解决了转向节7卡死问题,能够避免转向节7遭受破坏,提高了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平台、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顶起机构及液压驱动机构;
所述工作平台包括工作台面和框架,所述工作台面与所述框架连接围成两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工作台面开设有限位沟槽,所述限位沟槽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限位沟槽用于与转向节配合并限制转向节移动;
所述第一支撑座安装于所述工作台面,所述第一支撑座开设有供拉刀穿设的拉刀槽,所述第一支撑座用于与转向节的其中一个转向节臂的锥孔配合并支撑转向节;
所述第二支撑座与所述第一支撑座分别位于所述工作台面的两端,所述第二支撑座用于支撑并限制转向节相对于所述工作台面移动;
所述顶起机构与所述工作台面可滑动的连接,所述顶起机构位于所述工作台面的两侧,所述顶起机构用于支撑转向节;
所述液压驱动机构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液压驱动机构包括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顶起机构连接,所述活塞杆能够带动所述顶起机构沿垂直于工作台面的方向移动,以使与所述第一支撑座配合的转向节臂与所述第一支撑座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锥台和圆台,所述锥台用于穿设于转向节的锥孔内,所述圆台与所述锥台连接且所述圆台与所述工作台面连接,所述圆台的直径大于所述锥台的直径,所述圆台用于支撑转向节的转向节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限位基座和限位组件,所述限位基座包括底座和两个支撑耳,所述两个支撑耳沿所述工作台面的宽度方向分布于所述底座的两端,所述两个支撑耳与所述底座连接形成容纳区,所述容纳区用于容纳转向节,所述支撑耳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沿所述工作台面的宽度方向贯穿所述支撑耳,所述两个支撑耳的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同轴设置,所述底座开设有垂直于所述工作台面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由所述底座的靠近所述容纳区的一面朝向所述工作台面延伸;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第一限位螺栓和一个第二限位螺栓,所述第一限位螺栓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配合且伸入所述容纳区内,所述第二限位螺栓与所述第二螺纹孔配合且部分所述第二限位螺栓位于所述容纳区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中心线位于所述两个支撑耳中间,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中心线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螺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转向节连接的橡胶垫,所述第二限位螺栓的端部设置有用于与转向节连接的橡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机构包括连接板及两个顶杆,所述连接板沿所述工作台面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两个顶杆分布于所述连接板的两端,所述顶杆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顶杆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顶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工作台面且位于所述容纳腔外,所述顶杆与所述工作台面可滑动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面安装有两个导向筒,所述导向筒沿垂直于所述工作台面的方向设置,所述两个导向筒与所述两个顶杆一一对应,所述顶杆可滑动的穿设于所述导向筒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的远离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转向节连接的橡胶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还包括第三支撑座,所述第三支撑座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第三支撑座安装于所述框架,所述第三支撑座用于支撑所述液压驱动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驱动机构还包括液压油箱、液压泵及电机,所述液压油箱及所述液压缸安装于所述第三支撑座上,所述液压缸沿垂直于所述工作台面的方向设置,所述液压泵与所述液压油箱连接,所述电机与所述液压泵连接,所述液压缸与所述液压油箱通过进油管和回油管连通。
CN201820975798.5U 2018-06-22 2018-06-22 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42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75798.5U CN208342327U (zh) 2018-06-22 2018-06-22 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75798.5U CN208342327U (zh) 2018-06-22 2018-06-22 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42327U true CN208342327U (zh) 2019-01-08

Family

ID=64881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7579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342327U (zh) 2018-06-22 2018-06-22 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423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6962A (zh) * 2018-06-22 2018-09-14 湖北文理学院 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26962A (zh) * 2018-06-22 2018-09-14 湖北文理学院 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42327U (zh) 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
CN201494529U (zh) 圆式伸缩履带底盘
CN208713256U (zh) 一种变位机座机构
CN208945619U (zh) 带有凸轮机构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
CN108526962A (zh) 带有液压缸的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
CN209811280U (zh) 一种法兰盘双头组合钻床
CN201217131Y (zh) 一种夹具体翻转装置
CN201172280Y (zh) 一种压力冲床
CN109262318A (zh) 一种连接板铣床液压夹具及其使用方法
CN209140420U (zh) 一种连接板铣床液压夹具
CN208196271U (zh) 一种半轴夹紧装置及半轴加工装置
CN103420314B (zh) 翻转装置
CN208614182U (zh) 一种新型弹簧液压装配装置
CN111098104A (zh) 气压盘式制动器自动翻转随行工装
CN209125402U (zh) 一种车桥板簧座加工工装
CN2491175Y (zh) 轴承超精加工装置
CN202199963U (zh) 一种双导杆定位顶升机构
CN218503751U (zh) 一种用于两工件同心定位的定位机构
CN218964764U (zh) 一种锻造件加工用立式车床
CN208341886U (zh) 转向节锥孔固定装置及转向节锥孔内键槽加工系统
CN2788948Y (zh) 螺旋伞齿轮加工机床刀具箱的液压平衡装置
CN204524629U (zh) 一种汽车车身内落地操纵台盒焊接用固定模
CN214922252U (zh) 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铣床
CN216228153U (zh) 通机箱体铣大面夹具
CN210412110U (zh) 一种转向节加工用切边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1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