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21833U - 一种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321833U
CN208321833U CN201820752067.4U CN201820752067U CN208321833U CN 208321833 U CN208321833 U CN 208321833U CN 201820752067 U CN201820752067 U CN 201820752067U CN 208321833 U CN208321833 U CN 208321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station
lower die
substrate
upper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5206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建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Czech Precisio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Czech Precisio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Czech Precisio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Czech Precisio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75206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321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321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321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包括连续模上模、连续模下模、用于将支架的基材依次传输至各工位的输送装置以及依次设置于连续模上模与连续模下模之间的第一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工位、第三折弯工位、第四折弯工位、第五折弯工位和整形工位;第一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工位、第三折弯工位、第四折弯工位及第五折弯工位沿基材的长度方向依次对基材进行折弯;第一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工位及第三折弯工位能够分别将基材折弯至相应的预设角度;整形工位能够将基材在第四折弯工位形成的折弯角度及在第五折弯工位形成的折弯角度整形至相应的预设角度。该连续折弯模具能够通过连续折弯制成支架,作业效率高,折弯精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
背景技术
金属加工过程中经常会采用冲压工艺,利用冲压模具冲压成型各种产品是金属材料成型的常见方法,冲压工艺应用十分广泛,例如汽车、飞机、拖拉机、电机、电器、仪表、铁道、邮电、化工以及轻工日用产品均占有相当大的规模。
现有一种支架1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沿支架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折弯部11、第二折弯部12、第三折弯部13、第四折弯部14、第五折弯部15、第六折弯部16及弹片部17,其中,第一折弯部11与第二折弯部12之间的折弯角度为第一角度α1,第二折弯部12与第三折弯部13之间的折弯角度为第二角度α2,第三折弯部13与第四折弯部14之间的折弯角度为第三角度α3,第四折弯部14与第五折弯部15之间的折弯角度为第四角度α4,第五折弯部15与第六折弯部16之间的折弯角度为第五角度α5。该支架1先通过冲裁模具加工出基材1',然后通过多个折弯模具进行多次折弯而成。
但是,由于每次折弯作业均是通过单个模具进行加工,在各个工序之间需要工人进行手工上料、下料和运输,增加了操作的复杂度,降低了作业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能够通过连续折弯制成支架,作业效率高,折弯精度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包括连续模上模、连续模下模以及用于将支架的基材依次传输至各工位的输送装置,所述连续折弯模具还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连续模上模与所述连续模下模之间的第一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工位、第三折弯工位、第四折弯工位、第五折弯工位及整形工位;所述第一折弯工位、所述第二折弯工位、所述第三折弯工位、所述第四折弯工位及所述第五折弯工位沿所述基材的长度方向依次对所述基材进行折弯;所述第一折弯工位、所述第二折弯工位及所述第三折弯工位能够分别将所述基材折弯至相应的预设角度;所述整形工位能够将所述基材在所述第四折弯工位形成的折弯角度及在所述第五折弯工位形成的折弯角度整形至相应的预设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弯工位包括第一上模及第一下模,所述第一上模的底面凸设有截面呈“V”型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下模的顶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匹配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斜面配合对所述基材的一端部进行折弯形成预设的第一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折弯工位包括第二上模及第二下模,所述第二上模的底面凸设有截面呈“V”型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下模的顶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匹配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二斜面配合对所述基材进行折弯形成预设的第二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折弯工位包括第三上模、第三下模及设置于所述第三下模的一侧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三下模上下移动的第三压板;所述第三上模的底端与所述第三压板配合压持所述基材,并与所述第三下模的顶端配合对所述基材进行折弯形成预设的第三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折弯工位包括预折弯工位及能够对所述基材在所述预折弯工位进行折弯的位置进行二次折弯的二次折弯工位。
更进一步地,所述预折弯工位包括预折弯上模、预折弯下模及设置于所述预折弯下模一侧并能够相对于所述预折弯下模上下移动的预折弯压板;所述预折弯上模的底端与所述预折弯压板配合压持所述基材,并与所述预折弯下模的顶端配合对所述基材进行折弯。
更进一步地,所述二次折弯工位包括第四上模、分别连接于所述第四上模的两端的两个第四滑块、第四下模及设置于所述第四下模的一侧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四下模上下移动的第四压板;两个所述第四滑块与所述连续模上模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第四上模的底端与所述第四压板配合压持所述基材,并与所述第四下模的顶端配合对所述基材进行折弯。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折弯工位还包括能够将所述基材的弹片部折弯至预设角度的弹片部折弯工位;所述弹片部折弯工位包括弹片部折弯上模及弹片部折弯下模,所述弹片部折弯上模的底面凸设有截面呈“V”型的凸起部,所述弹片部折弯下模的顶端设有与所述凸起部匹配的斜面,所述凸起部与所述斜面配合对所述弹片部进行折弯。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折弯工位包括第五上模、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五上模的两端的两个第五滑块、第五下模及设置于所述第五下模的一侧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五下模上下移动的第五压板;两个所述第五滑块与所述连续模上模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第五下模的底端与所述第五压板配合压持所述基材,并与所述第五下模的顶端配合对所述基材进行折弯。
进一步地,所述整形工位包括整形上模、第一整形下模镶块及第二整形下模镶块,所述整形上模的底面开设有上凹槽,所述第二整形下模镶块的顶面开设有下凹槽,所述第一整形下模镶块的顶端凸设有整形凸起,所述整形凸起与所述上凹槽配合对所述基材在所述第四折弯工位形成的折弯角度修正到预设的第四角度;所述整形凸起与所述下凹槽配合对所述基材在所述第五折弯工位形成的折弯角度修正到预设的第五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一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工位、第三折弯工位、第四折弯工位及第五折弯工位依次对基材进行折弯,第一折弯工位、第二折弯工位及第三折弯工位分别将基材折弯至相应的预设角度;通过整形工位将基材在第四折弯工位形成的折弯角度及在第五折弯工位形成的折弯角度整形至相应的预设角度,从而实现通过连续折弯制成支架,作业效率高,折弯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第一折弯工位和第二折弯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第三折弯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预折弯工位及二次折弯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第五折弯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整形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基材1';支架1;第一折弯部11;第二折弯部12;第三折弯部13;第四折弯部14;第五折弯部15;第六折弯部16;弹片部17;第一角度α1;第二角度α2;第三角度α3;第四角度α4;第五角度α5;
连续模上模21;连续模下模22;
第一折弯工位3;第一上模31;第一凸起311;第一下模32;第一斜面321;
第二折弯工位4;第二上模41;第二凸起411;第二下模42;
第三折弯工位5;第三上模51;第三下模52;第三压板53;
预折弯工位6;预折弯上模61;预折弯下模62;预折弯压板63;弹片部折弯上模64;凸起部641;弹片部折弯下模65;
二次折弯工位7;第四上模71;第四下模72;第四压板73;
第五折弯工位8;第五上模81;第五下模82;第五压板83;
整形工位9;整形上模91;第一整形下模镶块92;整形凸起921;第二整形下模镶块9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2所示,一种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包括连续模上模21、连续模下模22、用于将支架1的基材1'依次传输至各工位的输送装置以及依次设置于连续模上模21与连续模下模22之间的第一折弯工位3、第二折弯工位4、第三折弯工位5、第四折弯工位、第五折弯工位8和整形工位9。第一折弯工位3、第二折弯工位4、第三折弯工位5、第四折弯工位及第五折弯工位8分别沿基材1'的长度方向依次对基材1'进行折弯;第一折弯工位3、第二折弯工位4及第三折弯工位5能够分别将基材1'折弯至相应的预设角度;整形工位9能够将基材1'在第四折弯工位形成的折弯角度及在第五折弯工位8形成的折弯角度整形至相应的预设角度。
具体的,如图3所示,第一折弯工位3包括第一上模31及第一下模32。其中,第一上模31的底面凸设有截面呈“V”型的第一凸起311,第一下模32的顶面设有与第一凸起311匹配的第一斜面321,第一凸起311与第一斜面321配合对基材1'的一端部进行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11及预设的第一角度α1。
如图3所示,第二折弯工位4包括第二上模41及第二下模42。其中,第二上模41的底面凸设有截面呈“V”型的第二凸起411,第二下模42的顶端设有与第二凸起411匹配的第二斜面,第二凸起411与第二斜面配合对基材1'进行折弯形成第二折弯部12及预设的第二角度α2。
如图4所示,第三折弯工位5包括第三上模51、第三下模52及设置于第三下模52的一侧并能够相对于第三下模52上下移动的第三压板53;第三上模51的底端与第三压板53配合压持基材1',并与第三下模52的顶端配合对基材1'进行折弯形成第三折弯部13及预设的第三角度α3。
如图5所示,第四折弯工位包括预折弯工位6及能够对基材1'在预折弯工位6进行折弯的位置进行二次折弯的二次折弯工位7。其中,预折弯工位6包括预折弯上模61、预折弯下模62及设置于预折弯下模62一侧并能够相对于预折弯下模62上下移动的预折弯压板63;预折弯上模61的底端与预折弯压板63配合压持基材1',并与预折弯下模62的顶端配合对基材1'进行折弯。二次折弯工位7包括第四上模71、分别连接于第四上模71的两端的两个第四滑块、第四下模72及设置于第四下模72的一侧并能够相对于第四下模72上下移动的第四压板73;两个第四滑块与连续模上模21上下滑动连接;第四上模71的底端与第四压板73配合压持基材1',并与第四下模72的顶端配合对基材1'进行折弯。该连续折弯模具通过在第四折弯工位进行两次折弯形成第四折弯部14及第四折弯角度,保证了支架1的折弯精度,另外,可通过两个第四滑块导引第四上模71,进一步提高了支架1的折弯精度。
为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该连续折弯模具中,第四折弯工位还包括能够将基材1'的弹片部17折弯至预设角度的弹片部折弯工位;弹片部折弯工位包括弹片部折弯上模64及弹片部折弯下模65,弹片部折弯上模64的底面凸设有截面呈“V”型的凸起部641,弹片部折弯下模65的顶端设有与凸起部641匹配的斜面,凸起部641与斜面配合对弹片部17进行折弯。
如图6所示,第五折弯工位8包括第五上模81、分别连接于第五上模81的两端的两个第五滑块、第五下模82及设置于第五下模82的一侧并能够相对于第五下模82上下移动的第五压板83;两个第五滑块与连续模上模21上下滑动连接;第五下模82的底端与第五压板83配合压持基材1',并与第五下模82的顶端配合对基材1'进行折弯形成第五折弯部15、第六折弯部16及第五折弯角度。该连续折弯模具可通过两个第五滑块导引第五上模81上下移动进一步提高支架1的折弯精度。
如图7所示,整形工位9包括整形上模91、第一整形下模镶块92及第二整形下模镶块93,整形上模91的底面开设有上凹槽,第二整形下模镶块93的顶面开设有下凹槽,第一整形下模镶块92的顶端凸设有整形凸起921,整形凸起921与上凹槽配合对基材1'在第四折弯工位形成的第四折弯角度修正到预设的第四角度α4;整形凸起921与下凹槽配合对基材1'在第五折弯工位8形成的第五折弯角度修正到预设的第五角度α5。
另外,为实现各工位之间基材1'的传输移动,输送装置可为能够沿连续折弯模具的长度方向移动的机械手臂,其能够夹持并传递基材1'。
本实用新型的连续折弯模具,在第一折弯工位将基材1'折弯形成预设的第一角度α1,在第二折弯工位将基材1'折弯形成预设的第二角度α2,在第三折弯工位将基材1'折弯形成预设的第三角度α3,在第四折弯工位对基材1'进行两次折弯形成第四折弯角度,并同时对基材1'的弹片部进行折弯,在第五折弯工位对基材1'进行折弯形成第五折弯角度,在整形工位对第四折弯角度及第五折弯角度分别修正至预设的第四角度α4及第五角度α5,从而实现通过连续折弯制成支架1,作业效率高,折弯精度高。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包括连续模上模(21)、连续模下模(22)以及用于将支架(1)的基材(1')依次传输至各工位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折弯模具还包括依次设置于所述连续模上模(21)与所述连续模下模(22)之间的第一折弯工位(3)、第二折弯工位(4)、第三折弯工位(5)、第四折弯工位、第五折弯工位(8)及整形工位(9);所述第一折弯工位(3)、所述第二折弯工位(4)、所述第三折弯工位(5)、所述第四折弯工位及所述第五折弯工位(8)沿所述基材(1')的长度方向依次对所述基材(1')进行折弯;所述第一折弯工位(3)、所述第二折弯工位(4)及所述第三折弯工位(5)能够分别将所述基材(1')折弯至相应的预设角度;所述整形工位(9)能够将所述基材(1')在所述第四折弯工位形成的折弯角度及在所述第五折弯工位(8)形成的折弯角度整形至相应的预设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工位(3)包括第一上模(31)及第一下模(32),所述第一上模(31)的底面凸设有截面呈“V”型的第一凸起(311),所述第一下模(32)的顶面设有与所述第一凸起(311)匹配的第一斜面(321),所述第一凸起(311)与所述第一斜面(321)配合对所述基材(1')的一端部进行折弯形成预设的第一角度(α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工位(4)包括第二上模(41)及第二下模(42),所述第二上模(41)的底面凸设有截面呈“V”型的第二凸起(411),所述第二下模(42)的顶端设有与所述第二凸起(411)匹配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凸起(411)与所述第二斜面配合对所述基材(1')进行折弯形成预设的第二角度(α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弯工位(5)包括第三上模(51)、第三下模(52)及设置于所述第三下模(52)的一侧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三下模(52)上下移动的第三压板(53);所述第三上模(51)的底端与所述第三压板(53)配合压持所述基材(1'),并与所述第三下模(52)的顶端配合对所述基材(1')进行折弯形成预设的第三角度(α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折弯工位包括预折弯工位(6)及能够对所述基材(1')在所述预折弯工位(6)进行折弯的位置进行二次折弯的二次折弯工位(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折弯工位(6)包括预折弯上模(61)、预折弯下模(62)及设置于所述预折弯下模(62)一侧并能够相对于所述预折弯下模(62)上下移动的预折弯压板(63);所述预折弯上模(61)的底端与所述预折弯压板(63)配合压持所述基材(1'),并与所述预折弯下模(62)的顶端配合对所述基材(1')进行折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折弯工位(7)包括第四上模(7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四上模(71)的两端的两个第四滑块、第四下模(72)及设置于所述第四下模(72)的一侧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四下模(72)上下移动的第四压板(73);两个所述第四滑块与所述连续模上模(21)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第四上模(71)的底端与所述第四压板(73)配合压持所述基材(1'),并与所述第四下模(72)的顶端配合对所述基材(1')进行折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续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折弯工位还包括能够将所述基材(1')的弹片部(17)折弯至预设角度的弹片部折弯工位;所述弹片部折弯工位包括弹片部折弯上模(64)及弹片部折弯下模(65),所述弹片部折弯上模(64)的底面凸设有截面呈“V”型的凸起部(641),所述弹片部折弯下模(65)的顶端设有与所述凸起部(641)匹配的斜面,所述凸起部(641)与所述斜面配合对所述弹片部(17)进行折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折弯工位(8)包括第五上模(8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五上模(81)的两端的两个第五滑块、第五下模(82)及设置于所述第五下模(82)的一侧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五下模(82)上下移动的第五压板(83);两个所述第五滑块与所述连续模上模(21)上下滑动连接;所述第五下模(82)的底端与所述第五压板(83)配合压持所述基材(1'),并与所述第五下模(82)的顶端配合对所述基材(1')进行折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折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工位(9)包括整形上模(91)、第一整形下模镶块(92)及第二整形下模镶块(93),所述整形上模(91)的底面开设有上凹槽,所述第二整形下模镶块(93)的顶面开设有下凹槽,所述第一整形下模镶块(92)的顶端凸设有整形凸起(921),所述整形凸起(921)与所述上凹槽配合对所述基材(1')在所述第四折弯工位形成的折弯角度修正到预设的第四角度(α4);所述整形凸起(921)与所述下凹槽配合对所述基材(1')在所述第五折弯工位(8)形成的折弯角度修正到预设的第五角度(α5)。
CN201820752067.4U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 Active CN208321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52067.4U CN208321833U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52067.4U CN208321833U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321833U true CN208321833U (zh) 2019-01-04

Family

ID=64774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52067.4U Active CN208321833U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3218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1090A (zh) * 2019-08-06 2019-11-08 武汉卫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特种零部件自动上料及连续成型的工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21090A (zh) * 2019-08-06 2019-11-08 武汉卫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特种零部件自动上料及连续成型的工艺
CN110421090B (zh) * 2019-08-06 2021-04-06 武汉卫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特种零部件自动上料及连续成型的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21622B (zh) 一种超高强度钢板帽形截面零件冲压成形方法
CN108284154A (zh) 一种碳刷支架的连续模具
CN1342532A (zh) 金属薄板件冲压成型用拉延模具
CN105057469B (zh) 一种套管成型级进模具
CN208321833U (zh) 一种支架的连续折弯模具
CN105290216B (zh) 管夹连续冲压模具
CN208321803U (zh) 一种异形托架的连续成型模具
CN104936717A (zh) 具有立体边缘的金属部件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用模具
CN106807835B (zh) 超精密、超复杂高分断引弧支架冲压工艺及模具
CN202137265U (zh) 一种转接头包方端子模具
CN108326142B (zh) 一种异形托架的连续成型模具
CN210523569U (zh) 一种连续折弯模具
CN210614826U (zh) 一种用于固定汽车油箱的绑带的加工模具
CN208099061U (zh) 一种碳刷支架的连续模具
CN205571153U (zh) 生产电机支架的模具
CN203018588U (zh) 90°折弯五金模具
CN203304420U (zh) 一种用于车身管类件弯曲成型的模具
CN106734583A (zh) 一种折边翻孔一体成型的冲压模具
CN215143925U (zh) 座椅线束安装支架的双工位冲压模具
CN215143924U (zh) 限位器盖板的连续冲压模具
CN205463786U (zh) 一种电视机铝合金底座二次折弯机构
CN213469276U (zh) 一种汽车水泵支架加工模具
CN205324406U (zh) 矩形金属管件校正模具结构
CN211727202U (zh) 一种波浪板折弯成型模具
CN103286213A (zh) 折弯防擦伤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