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282282U - 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室外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282282U CN208282282U CN201590001611.6U CN201590001611U CN208282282U CN 208282282 U CN208282282 U CN 208282282U CN 201590001611 U CN201590001611 U CN 201590001611U CN 208282282 U CN208282282 U CN 2082822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outdoor unit
- shell
- plate
- refriger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6—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48—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 F24F1/50—Component arrangements in separate outdoor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airflow, e.g. inlet or outlet airflow with outlet air in upwar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室外机具备:壳体;热交换器,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对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以及阀,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借助配管与热交换器连接,热交换器的下端位于比将阀与配管连接的连接部靠上方的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对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的室外机。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在壳体的上部设置有送风机、在壳体的侧面设置有热交换器的室外机。该室外机是从壳体的侧面导入的空气在通过热交换器之后向上方吹出的上吹出式的室外机。在室外机中期望维持热交换能力并且小型化,或者维持尺寸并且增大热交换能力。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四方筒状的壳体的四个侧面中的除了一个角部之外的范围设置有热交换器的室外机。在专利文献1中在未设置热交换器的角部,进行机器的取出等,实施维护等作业。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786877号公报
然而,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室外机的目的在于提高作业性,在四方筒状的壳体的一个角部未设置热交换器。因此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减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所做出的,提供一种维持作业性并且使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提高的室外机。
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机具备:壳体;热交换器,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对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阀,其设置于壳体的内部,借助配管与热交换器连接;压缩机,其载置于壳体的内部的底面,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热交换器的下端位于比将阀与配管连接的连接部靠上方的位置,并且位于比压缩机倾斜了45°时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
优选为,所述压缩机具有:吸入管,其吸入制冷剂;和排出管,其排出制冷剂,所述吸入管或所述排出管为挠性配管。
优选为,所述阀与所述配管通过钎焊连接。
优选为,所述室外机还具备送风机,该送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部,向所述热交换器输送热介质。
优选为,所述壳体呈四方筒状,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四个侧面。
优选为,所述热交换器构成为包括:俯视观察时呈L字状的第一板以及呈L字状的第二板。
优选为,所述热交换器构成为包括:俯视观察时呈U字状的第一板以及呈直线状的第二板。
优选为,所述第二板的列数比所述第一板的列数多。
优选为,所述热交换器为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所述第一板以及所述第二板中一方的管为圆管,另一方的管由扁平管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热交换器的下端位于比将阀与配管连接的连接部靠上方的位置。这样,只要确保作业所需的空间,则热交换器的配置就不存在限制。因此能够维持作业性并且使热交换器的热交换能力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3的回路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从送风机15到热交换器14的距离与通过热交换器14的空气的风速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100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室外机200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实用新型的室外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空调装置3的回路图。基于该图1对空调装置3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空调装置3具有室外机1和室内机2。在图1中例示出两台室内机2,但室内机2的台数也可以为一台,还可以为三台以上。
室外机1具备:压缩机12、流路切换装置13、热交换器14、送风机 15、储能器16以及电器盒17。压缩机12对制冷剂进行压缩。流路切换装置13对制冷剂的流通方向进行切换,例如为四通阀。热交换器14对制冷剂与作为热介质的室外空气进行热交换,例如为翅片管式热交换器。送风机15向热交换器14输送作为热介质的室外空气。储能器16对多余的制冷剂进行储存。电器盒17收纳有控制压缩机12以及送风机15等的动作的变频器等。
两台室内机2分别具备:膨胀部21、室内热交换器22以及室内送风机23。膨胀部21对制冷剂进行膨胀以及减压。室内热交换器22对制冷剂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室内送风机23向室内热交换器22输送室内空气。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的主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的侧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 的室外机1的俯视图。接下来,对室外机1进行详细地说明。如图2、图3以及图4所示,室外机1具备壳体11。壳体11例如呈四方筒状,作为基部的底面11a载置于地板。热交换器14在壳体11的内部设置于壳体11 的四个侧面。热交换器14构成为包括俯视观察时两张呈L字状的第一板 14a以及第二板14b,热交换器14为四面吸入式。另外,热交换器14不局限于L字状的两张板,也可以是俯视观察时呈矩形状的一张板,还可以是俯视观察时呈U字状的一张板、以及俯视观察时呈直线状的一张板。
在作为四通阀的流路切换装置13设置有四处与各配管(未图示)连接的连接部13a。而且,流路切换装置13与配管通过钎焊连接。在本实施方式1中,热交换器14的下端14c位于比连接部13a靠上方的位置。另外,作为制冷剂回路部件,室外机1除了具有流路切换装置13之外,也可以具有电磁阀、止回阀或二通阀等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室外机1的剖视图。压缩机12载置于壳体11的内部的底面11a。压缩机12具有:吸入制冷剂的吸入管12a、和排出制冷剂的排出管12b,分别与配管(未图示)连接。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1中,热交换器14的下端14c位于比压缩机12倾斜了45°时的上端12c靠上方的位置。另外可以在热交换器14的下端14c与压缩机12倾斜了45°时的上端12c之间设置有适当的余量。
这样,热交换器14不设置于壳体11的最下部,而是在壳体11的四个侧面内,下部开口。另外,电器盒17在壳体11的两个侧面内设置于下部。因此壳体11的四个侧面中未设置电器盒17的其余两个侧面开口。该开口的两个侧面成为从壳体11的外部访问内部的空间。另外,流路切换装置13等的阀配置于访问的空间的附近。阀是因老化而需要更换的部件。阀配置于访问的空间的附近,由此更换阀的作业变得容易。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的距离送风机15的距离与通过热交换器14的空气的风速的关系的曲线图。在图6中,横轴表示从送风机15到热交换器14的距离,纵轴表示通过热交换器14的空气的风速。在壳体11的上部设置有圆筒状的承口15a,该圆筒状的承口15a成为从壳体11的内部释放空气的释放口。送风机15在壳体11的上部设置于承口 15a的内部。如图6所示,热交换器14距送风机15越近,通过热交换器 14的空气的风速越提高,热交换能力越提高。如上所述,热交换器14未设置于壳体11的最下部,而是设置于壳体11的上部。即,热交换器14 设置于距送风机15较近的位置。
接下来,对空调装置3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制冷运转进行说明。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12,并由压缩机12压缩而以高温高压的气体的状态排出。排出的制冷剂经过流路切换装置13流入至热交换器14。流入到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与作为热介质的室外空气热交换而被冷凝。冷凝后的制冷剂流入至各室内机2的膨胀部21,并由膨胀部21膨胀以及减压。减压后的制冷剂流入至室内热交换器22。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22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热交换而被蒸发。此时,室内空气被冷却,从而对室内进行制冷。然后,蒸发后的制冷剂经过流路切换装置13而流入至储能器16,并被吸入至压缩机12。
接下来,对制热运转进行说明。制冷剂被吸入至压缩机12,并由压缩机12压缩而以高温高压的气体的状态排出。排出的制冷剂经过流路切换装置13流入至各室内机2的室内热交换器22。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22 的制冷剂与室内空气热交换而被冷凝。此时,室内空气被加热,从而对室内进行制热。冷凝后的制冷剂流入至膨胀部21,并由膨胀部21膨胀以及减压。减压后的制冷剂流入至热交换器14。流入到热交换器14的制冷剂与作为热介质的室外空气热交换而被蒸发。然后,蒸发后的制冷剂经过流路切换装置13流入至储能器16,并被吸入至压缩机12。
根据本实施方式1,热交换器14的下端14c位于比将阀与配管连接的连接部13a靠上方的位置。这样,只要确保作业所需的空间,热交换器14 的配置就不存在限制。因此只要连接部13a露出,其他也可以由热交换器14占有。因此能够维持作业性并且使热交换器14的热交换能力提高。另外,热交换器14的下端14c位于比连接部13a靠上方的位置,因而在阀发生故障等时,能够容易地更换阀。
另外,还具备压缩机12,该压缩机12载置于壳体11的内部的底面 11a,对制冷剂进行压缩,热交换器14的下端14c位于比压缩机12倾斜了45°时的上端12c靠上方的位置。在更换压缩机12时,通过将压缩机 12倾斜45°,由此能够将压缩机12从壳体11的内部抽出。通过在将压缩机12倾斜45°时将其抽出,由此能够确保更换作业时的安全性。另外,若压缩机12与配管被钎焊,则在取下该焊料之后,将压缩机12倾斜并从壳体11抽出。
此外,阀与配管通过钎焊连接。在此,连接部13a从热交换器14露出,因而钎焊位置也从热交换器14露出。因此能够从壳体11的外部直接取下焊料。
进而还具备送风机15,该送风机15设置于壳体11的上部,向热交换器14输送热介质。如上所述,热交换器14未设置于壳体11的最下部,而是设置于壳体11的上部。即,热交换器14设置于距送风机15较近的位置。在此,热交换器14距送风机15越近,经过热交换器14的空气的风速越提高,热交换能力越提高。因此本实施方式1的热交换能力较高。
而且,壳体11呈四方筒状,热交换器14设置于上述壳体11的四个侧面。以往在室外机中,期望维持热交换能力并且实现小型化,或者维持尺寸并且增大热交换能力。因此,在室外机的壳体呈四方筒状的情况下,期望不仅在三个侧面配置有热交换器,而且期望在四个侧面全部配置有热交换器。然而,若热交换器的设置面积扩大,则相应地减少壳体的开口部。因此,难以为了维护等而确保访问壳体内部的空间。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1只要连接部13a露出,则其他也可以由热交换器14占有。因此,能够维持维护等的作业性并且使热交换器14的热交换能力提高。
另外,热交换器14构成为包括:俯视观察时呈L字状的第一板14a 以及呈L字状的第二板14b。这样,在壳体11呈四方筒状的情况下,在四个侧面全部配置有热交换器,因而热交换能力较高。
实施方式2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室外机100的剖视图。本实施方式 2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压缩机112的吸入管112a以及排出管112b 为挠性配管。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压缩机112具有:吸入管112a,其吸入制冷剂;排出管 112b,其排出制冷剂,吸入管112a或排出管112b为挠性配管。由此在更换压缩机112时,能够将压缩机112倾斜并从壳体11抽出,而不取下用于配管连接的焊料。然后,取下焊料。这样,不需要在壳体11的内部取下焊料,因而能够更简单地更换压缩机112。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吸入管 112a以及排出管112b中至少一方为挠性配管。
实施方式3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3的室外机200的俯视图。本实施方式 3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在于:热交换器214为俯视观察时呈U字状的一张板以及俯视观察时呈直线状的一张板。在本实施方式3中,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以与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热交换器214为俯视观察时呈U字状的一张第一板214a 以及俯视观察时呈直线状的一张第二板214b。而且,第二板214b的高度为第一板214a的高度的2/3。另外,第二板214b的上端与第一板214a的上端为相同的高度。即,第二板214b的下端位于比第一板214a的下端高的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访问壳体11内部的访问性。
另外,第一板214a可以排列有两列,第二板214b可以排列有三列。这样,通过使第二板214b的列数比第一板214a的列数增多,由此能够补偿第二板214b的高度低的部分的热交换能力的降低。此外,可以将第一板214a的管设为圆管,将第二板214b的管设为扁平管。由此,也能够补偿第二板214b的高度低的部分的热交换能力的降低。这样,在热交换器 214为翅片管式热交换器、第一板214a以及第二板214b中的一方的管为圆管、另一方的管由扁平管构成的情况下,能够抑制热交换器214的热交换能力的降低。
附图标记说明:1…室外机;2…室内机;3…空调装置;11…壳体; 11a…底面;12…压缩机;12a…吸入管;12b…排出管;12c…上端;13…流路切换装置;13a…连接部;14…热交换器;14a…第一板;14b…第二板;14c…下端;15…送风机;15a…承口;16…储能器;17…电器盒;21…膨胀部;22…室内热交换器;23…室内送风机;100…室外机;112…压缩机;112a…吸入管;112b…排出管;200…室外机;214…热交换器;214a…第一板;214b…第二板。
Claims (9)
1.一种室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
热交换器,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对制冷剂与热介质进行热交换;
阀,其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借助配管与所述热交换器连接;以及
压缩机,其载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的底面,对制冷剂进行压缩,
所述热交换器的下端位于比将所述阀与所述配管连接的连接部靠上方的位置,并且位于比所述压缩机倾斜了45°时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具有:
吸入管,其吸入制冷剂;和
排出管,其排出制冷剂,
所述吸入管或所述排出管为挠性配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阀与所述配管通过钎焊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室外机还具备送风机,该送风机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上部,向所述热交换器输送热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呈四方筒状,
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四个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构成为包括:俯视观察时呈L字状的第一板以及呈L字状的第二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构成为包括:俯视观察时呈U字状的第一板以及呈直线状的第二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板的列数比所述第一板的列数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为翅片管式热交换器,
所述第一板以及所述第二板中一方的管为圆管,另一方的管由扁平管构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5/081354 WO2017077648A1 (ja) | 2015-11-06 | 2015-11-06 | 室外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282282U true CN208282282U (zh) | 2018-12-25 |
Family
ID=58661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90001611.6U Active CN208282282U (zh) | 2015-11-06 | 2015-11-06 | 室外机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80245804A1 (zh) |
JP (1) | JPWO2017077648A1 (zh) |
CN (1) | CN208282282U (zh) |
WO (1) | WO201707764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9007642A (ja) * | 2017-06-21 | 2019-01-17 |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 |
JP2019143844A (ja) * | 2018-02-19 | 2019-08-29 |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 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JP7346181B2 (ja) * | 2019-09-11 | 2023-09-19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熱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38859A (en) * | 1977-11-02 | 1979-02-13 |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 Split heat pump outdoor fan arrangement |
JP2000111203A (ja) * | 1998-10-02 | 2000-04-18 | Matsushita Refrig Co Ltd | 空気調和機 |
JP2000320459A (ja) * | 1999-05-07 | 2000-11-21 | Sharp Corp | 圧縮機の防音装置 |
JP2003240276A (ja) * | 2002-02-13 | 2003-08-27 | Daikin Ind Ltd |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機 |
JP2003279076A (ja) * | 2002-03-20 | 2003-10-02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
JP4749373B2 (ja) * | 2007-04-10 | 2011-08-1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空気調和機 |
JP4951080B2 (ja) * | 2010-03-17 | 2012-06-13 | 株式会社鷺宮製作所 | 配管ろう付け時の過剰温度検知方法及び流体制御機器 |
JP2013160445A (ja) * | 2012-02-06 | 2013-08-19 | Hitachi Appliances Inc | 熱交換ユニット及び熱交換装置 |
-
2015
- 2015-11-06 JP JP2017548602A patent/JPWO2017077648A1/ja active Pending
- 2015-11-06 WO PCT/JP2015/081354 patent/WO201707764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11-06 US US15/758,364 patent/US20180245804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5-11-06 CN CN201590001611.6U patent/CN208282282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7077648A1 (ja) | 2017-05-11 |
US20180245804A1 (en) | 2018-08-30 |
JPWO2017077648A1 (ja) | 2018-05-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0261177B2 (en) | Ceiling-mounted air conditioning unit | |
KR101464117B1 (ko) | 공기 조화 장치의 실외기 | |
JP5257491B2 (ja) | 冷凍装置の室外機 | |
CN208282282U (zh) | 室外机 | |
CN105333500A (zh) | 空调 | |
WO2013118381A1 (ja) | 熱交換ユニット及び熱交換装置 | |
JP2021050840A (ja) | 冷媒流路切換装置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JP6809583B1 (ja) | 冷媒流路切換装置及び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US20170138617A1 (en) | Air conditioner | |
WO2019160153A1 (ja) | 室外機、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
CN104296239A (zh) | 室内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 |
JP6456088B2 (ja) | 放熱器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EP3514457B1 (en) | Heat source unit | |
US12078427B2 (en) |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the same | |
KR101042472B1 (ko) | 과부하 제어장치가 설치되는 히트펌프 시스템 | |
CN105264304B (zh) | 空气调节机 | |
JP2009270732A (ja) |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 |
JP6854979B2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6767606B1 (ja) | 分配装置、分配装置を備えた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の熱交換器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 |
KR101622225B1 (ko) | 공기조화장치 | |
JP4739883B2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KR20020064031A (ko) | 냉방능력이 향상된 에어컨 | |
KR20240068206A (ko) |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 조화기 | |
KR102125093B1 (ko) | 공기 조화기 | |
JP2015218937A (ja) | 熱交換ユニット及び熱交換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