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198318U - 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198318U CN208198318U CN201820458161.9U CN201820458161U CN208198318U CN 208198318 U CN208198318 U CN 208198318U CN 201820458161 U CN201820458161 U CN 201820458161U CN 208198318 U CN208198318 U CN 2081983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ffer
- shell
- buffer structure
- outer impact
- buffer c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包括设于汽车前端壳体前方的防撞外壳,以及设于防撞外壳和前端壳体之间的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包括至少两排分别沿横向排列的若干缓冲单元,缓冲单元面对防撞外壳的一端具有弧形端面,至少邻近防撞外壳的一排中相邻两缓冲单元之间卡接相连。本实用新型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在防撞外壳和前端壳体之间设缓冲结构,一方面缓冲单元面对防撞外壳的一端具有弧形端面,能更好的受力,尤其多排这样的弧形受力结构相互配合,作用效果更好,另一方面横向排列的相邻两个缓冲单元之间卡接相连,方便装卸,部分损坏也可及时更新,且避免整体更换降低成本。整体来说方便随时保持良好的状态来保护车体,撞击时的保护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道路情况复杂、拥挤程度提高,驾驶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也带来了汽车碰撞、摩擦等事故的时有发生。汽车前端受损不仅需要送厂维修,带来了经济和时间损失,也威胁到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拆卸更换零件,保护车辆前端的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设于所述汽车前端壳体前方的防撞外壳,以及设于所述防撞外壳和前端壳体之间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至少两排分别沿横向排列的若干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面对所述防撞外壳的一端具有弧形端面,至少邻近所述防撞外壳的一排中相邻两所述缓冲单元之间卡接相连,相邻两个所述缓冲单元上分别设置弹性突出和弹性凹槽来相互配合实现所述卡接;所述缓冲单元为填充有缓冲物的弹性骨架;相应所述缓冲单元的弧形端面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允许相邻一排对应两个所述缓冲单元的弹性骨架末端伸入;所述缓冲结构的横向两端分别设有纵向延伸的滑轨,邻近所述防撞外壳的一排缓冲单元其两侧弹性骨架的末端配合嵌设在所述滑轨中能够相对纵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弹性突出的纵向宽度为缓冲单元纵向宽度的1/4到1/2倍。
优选的,同排各所述缓冲单元的弧形端面排列成弧形。
优选的,所述缓冲结构和前端壳体之间还设有灭火装置,所述灭火装置为受外力腔体空间变小的弹性容器,所述腔体内容置有干粉,且上端开口。
优选的,所述腔体的截面轮廓为V型。
优选的,所述灭火装置横向延伸对应整个缓冲结构的长度。
优选的,相邻一排、各所述缓冲单元的侧部分别设置所述灭火装置。
优选的,所述缓冲结构和前端壳体之间还纵向设有阻尼器。
优选的,所述缓冲物为防撞球。
优选的,所述导向槽的槽底为面向汽车前端拱起的弧形。
优选的,所述防撞外壳呈外凸的弧形状。
优选的,所述防撞外壳和缓冲结构之间还设有若干防撞球。
优选的,各所述防撞球的大小不一。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在防撞外壳和前端壳体之间设缓冲结构,一方面缓冲单元面对防撞外壳的一端具有弧形端面,能更好的受力,尤其多排这样的弧形受力结构相互配合,作用效果更好,另一方面横向排列的相邻两个缓冲单元之间卡接相连,方便装卸,部分损坏也可及时更新,且避免整体更换降低成本。整体来说方便随时保持良好的状态来保护车体,撞击时的保护效果更佳。
2.同排各缓冲单元的弧形端面排列成弧形,可进一步增强防撞效果。
3.相邻两个缓冲单元上分别设有弹性突出和弹性凹槽来相互配合实现卡接,结构简单,装卸方便。
尤其可以设置弹性突出的纵向宽度为缓冲单元纵向宽度的1/4到1/2倍,兼顾到材料的使用、连接稳固性和装卸方便性。
4.缓冲单元可以为填充有缓冲物的弹性骨架,更方便维修。
其中缓冲物可以为防撞球,填充方便,作用效果好。
5.相应缓冲单元的弧形端面上可设导向槽,导向槽允许相邻一排对应两个缓冲单元的弹性骨架末端伸入,如此当外侧的缓冲单元受冲击向内侧移动时可伸入导向槽在运动方向上得到限制,更好的、在整个横向均匀的起到防撞作用
尤其导向槽的槽底设计为面向汽车前端拱起的弧形,则就这个部分来讲也能更好的受力。
6.缓冲结构的横向两端分别设有纵向延伸的滑轨,邻近防撞外壳的一排缓冲单元其两侧弹性骨架的末端配合嵌设在滑轨中能够相对纵向移动。也可限定缓冲单元的运动方向,保证缓冲质量。
7.缓冲结构和前端壳体之间还可设灭火装置,灭火装置为受外力腔体空间变小的弹性容器,腔体内容置有干粉,且上端开口,如此当车辆前端遭受撞击时弹性容器变形,腔体中的干粉被挤压喷出,撒到汽车前盖上扑灭可能的起火,提高安全性。尤其腔体的截面轮廓设计为V型,提高灭火装置的启动灵敏性。
8.灭火装置可以整体设计为横向延伸覆盖整个缓冲结构的长度,也可以是相应缓冲单元的侧部分别对应设置一个灭火装置,前者加工方便,腔体容积更大,后者单独进行补充和更换的灵活性更高。
9.防撞外壳也设计为呈外凸的弧形状,则可以提高最前端的防撞强度。
10.还可以在缓冲结构和前端壳体之间纵向设置阻尼器,进一步增加缓冲,安全性更好。
11.防撞外壳和缓冲结构之间还可设若干防撞球,也是作为两者之间的缓冲,保护两者,减小损坏,提高整体对车辆的保护性。各防撞球具体可以是大小不一的形式,空隙的填充度会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灭火装置腔体的侧视图;
其中:1、前端壳体,2、防撞外壳,3、弹性球,4、缓冲结构,42、缓冲单元,421、弹性骨架,427、末端,429、末端,422、弧形端面,423、导向槽, 425、槽底,424、弹性突出,426、弹性凹槽,428、弹性凸块,5、滑轨,6、灭火装置,62、腔体,64、上盖,66、凹槽,8、阻尼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3所示,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包括设于汽车前端壳体1前方的防撞外壳2,以及设于防撞外壳2和前端壳体1之间的缓冲结构4,缓冲结构4包括两排分别沿横向排列的若干缓冲单元42,缓冲单元42面对防撞外壳2的一端具有弧形端面422,邻近防撞外壳2的一排中相邻两缓冲单元42之间卡接相连。
具体的,防撞外壳2呈外凸的弧形状,两侧分别延伸至可拆卸的固定在前端壳体1上,固定结构采用行业通用的即可。而每一排中,各缓冲单元42沿直线排列,弧形端面422的顶部也在同一直线上,但各缓冲单元42也可以排列成弧形。
本实施例中缓冲单元42是填充有缓冲物的弹性骨架421,其中缓冲物为弹性球3,但缓冲单元42也可以是实心弹性块。
邻近防撞外壳2的一排中,相邻两个缓冲单元42上分别设置弹性突出424 和弹性凹槽426来相互配合实现卡接。弹性突出424具体为圆弧形突出,而弹性凹槽426也为配合的圆弧形凹槽。弹性突出424的纵向宽度为缓冲单元42纵向宽度的1/4到1/2倍。
邻近前端壳体1的一排中,缓冲单元42的弧形端面422上设有导向槽423,导向槽423允许相邻一排对应两个缓冲单元42的弹性骨架421末端429伸入。特别的,导向槽423的槽底425为面向汽车前端拱起的弧形。
缓冲结构4的横向两端分别设有纵向延伸的滑轨5,邻近防撞外壳2的一排缓冲单元42其两侧弹性骨架421的末端427配合嵌设在滑轨5中能够相对纵向移动。
缓冲结构4和前端壳体1之间还设有灭火装置6,灭火装置6为受外力腔体 62空间变小的弹性容器,腔体62内容置有干粉,且上端开口。具体的,腔体 62的截面轮廓为V型。腔体62开口端上设有上盖64,平时上盖64对弹性容器内的干粉起到保护作用,当受到撞击弹性容器被挤压时,干粉向上喷将上盖64 顶出。上盖64的结构只要是满足该条件的行业内通用结构就行。
本实施例中灭火装置6横向延伸对应整个缓冲结构4的长度,即连续的经过相邻一排各缓冲单元42的侧部,但也可以是在各相应缓冲单元42的侧部分别设置灭火装置6。此外缓冲单元42的端部也设有弹性凸块428来容置固定在弹性容器的侧部凹槽66内,固定结构可以采用行业通用的结构,而且,嵌设在滑轨5中的缓冲单元42弹性骨架421末端427,其受压时向凹槽66靠近并能够伸入凹槽66卡固。
缓冲结构4和前端壳体1之间还纵向设有阻尼器8。阻尼器8具体固定在前端壳体1上,活动端连接灭火装置6。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各弹性球3的大小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当各弹性球3的大小不一致时,较有利于提高填充度。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干粉为灭火干粉。
本实施例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在车辆发生碰撞等事故时,代替车辆前端壳体1首先受到撞击,具体的,先是防撞外壳2,再是缓冲结构4、灭火装置6、阻尼器8,最后才是车辆前端壳体1。更具体的,缓冲结构4受力时,先是外侧一排,再是内侧一排,先是弹性骨架421,再是填充的弹性球3。外侧一排缓冲单元42受力时,一方面相邻两个缓冲单元42的弹性骨架421末端429伸入内侧一排对应缓冲单元42的导向槽423内,抵住槽底425将压力传给内侧这排缓冲单元42,进而传给灭火装置6;另一方面外侧一排缓冲单元42其两侧弹性骨架421的末端427沿滑轨5逐渐靠近并伸入凹槽66,至抵住凹槽66槽底并也传力给灭火装置6。如此,加上防撞外壳2,弹性球3和缓冲单元42的弧形设计,形成多道缓冲防线,对车辆主体的保护效果极佳。在日常使用车辆的例行检查中,发现个别部件损坏也能方便的拆卸更换,避免整体更换的高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设于所述汽车前端壳体前方的防撞外壳,以及设于所述防撞外壳和前端壳体之间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至少两排分别沿横向排列的若干缓冲单元,所述缓冲单元面对所述防撞外壳的一端具有弧形端面,至少邻近所述防撞外壳的一排中相邻两所述缓冲单元之间卡接相连,相邻两个所述缓冲单元上分别设置弹性突出和弹性凹槽来相互配合实现所述卡接;所述缓冲单元为填充有缓冲物的弹性骨架;相应所述缓冲单元的弧形端面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允许相邻一排对应两个所述缓冲单元的弹性骨架末端伸入;所述缓冲结构的横向两端分别设有纵向延伸的滑轨,邻近所述防撞外壳的一排缓冲单元其两侧弹性骨架的末端配合嵌设在所述滑轨中能够相对纵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其特征是,同排各所述缓冲单元的弧形端面排列成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缓冲结构和前端壳体之间还设有灭火装置,所述灭火装置为受外力腔体空间变小的弹性容器,所述腔体内容置有干粉,且上端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腔体的截面轮廓为V型。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灭火装置横向延伸对应整个缓冲结构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缓冲结构和前端壳体之间还纵向设有阻尼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58161.9U CN208198318U (zh) | 2018-04-02 | 2018-04-02 | 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0458161.9U CN208198318U (zh) | 2018-04-02 | 2018-04-02 | 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198318U true CN208198318U (zh) | 2018-12-07 |
Family
ID=64525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045816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198318U (zh) | 2018-04-02 | 2018-04-02 | 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19831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49828A (zh) * | 2019-03-28 | 2019-06-07 | 河南理工大学 | 一种用于汽车碰撞的缓冲减振吸能防护板 |
-
2018
- 2018-04-02 CN CN201820458161.9U patent/CN20819831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49828A (zh) * | 2019-03-28 | 2019-06-07 | 河南理工大学 | 一种用于汽车碰撞的缓冲减振吸能防护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106427U (zh) | 一种汽车防撞装置 | |
CN208774698U (zh) | 一种汽车安全防撞机构 | |
CN208198318U (zh) | 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 | |
CN205220582U (zh) | 一种气囊保险杠及汽车 | |
CN108312991A (zh) | 汽车的头部缓冲结构 | |
CN102359529A (zh) | 一种活塞式液气缓冲器 | |
ES2374653T3 (es) | Tope de parada con amortiguador para cable de arrastre. | |
CN102530087A (zh) | 用于汽车的后底部结构 | |
CN208119098U (zh) | 方便维护的车辆保护装置 | |
CN208119096U (zh) | 一种汽车防撞结构 | |
CN207000381U (zh) | 一种新型汽车前防撞梁 | |
CN108297814A (zh) | 一种汽车的前端安全结构 | |
CN108340861A (zh) | 方便维护的车辆保护装置 | |
CN108340858A (zh) | 一种汽车防撞结构 | |
US5076451A (en) | Hydraulic cushioning unit | |
CN107521447A (zh) | 一种组合式汽车后防撞梁 | |
KR20040004377A (ko) | 차량용 범퍼 | |
CN205344792U (zh) | 汽车撞击缓冲器 | |
CN211075799U (zh) | 一种汽车缓冲前保险杠 | |
KR102049581B1 (ko) | 폐단면 리어 백빔 구조 | |
CN210760634U (zh) | 一种汽车前保险杠 | |
CN208915116U (zh) | 一种多级吸能的防撞保险杠 | |
CN110435579A (zh) | 一种抗冲击汽车保险杠 | |
ES2405804T3 (es) | Tope amortiguador para un vehículo ferroviario | |
CN212556133U (zh) | 一种具有缓冲功能的汽车防撞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7 Termination date: 2020040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