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85268U -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85268U
CN208085268U CN201820395122.9U CN201820395122U CN208085268U CN 208085268 U CN208085268 U CN 208085268U CN 201820395122 U CN201820395122 U CN 201820395122U CN 208085268 U CN208085268 U CN 208085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ressure regulating
print cartridge
chamber
storage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9512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涌群
梁仕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Ninestar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39512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85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85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85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及喷墨打印机,该墨盒包括壳体、面盖以及与外部大气连通的调压管,壳体和面盖相互匹配,壳体内并排设置有相互隔离的储墨腔和调压腔,壳体上具有出墨口,储墨腔与出墨口连通,调压管位于调压腔内,调压腔内具有分别与调压管和储墨腔连通的连通通道,且调压管与连通通道之间设有调压机构,储墨腔的底部还设置有连通储墨腔和调压机构的补水通道,从而当打印机停止打印时出墨口不会发生滴墨现象。

Description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打印技术发展迅速。其中,喷墨打印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数字印刷技术,是将墨滴喷射到各种介质的表面上,将需要的内容再现出来的一种打印方式,其具有打印速度快、操作灵活以及输出的图像和图形质量高等优点。目前,喷墨打印机的应用相当广泛。
墨盒作为喷墨打印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打印机的工作效果影响巨大。授权公告号为CN20650157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墨盒,该墨盒主要包括相互匹配的壳体和顶盖,壳体内设有储墨腔、调压腔以及补气腔,储墨腔与壳体的出墨口连通,顶盖的内侧设有与补气腔连通的纵向调压管,当顶盖和壳体组装一体时,调压管位于调压腔内,并与调压腔的内侧壁之间存在间隙,间隙的上端与储墨腔连通,调压管的下端设有与间隙连通的出气孔,调压管的下端内部还设有含有饱和墨水的海绵压力阀,海绵压力阀密封堵住出气孔,且上端与调压管连通,实现出气孔的打开和闭合控制。当将该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上时,出墨口具有抽吸力,使储墨腔内的墨水喷出,此时外界空气依次进入至补气腔和调压管,然后气体从海绵压力阀穿过,进入调压腔,经间隙进入储墨腔,从而调节墨盒内部压力平衡。
然而,当安装有上述墨盒的打印机在停止打印时,由于调压腔内没有墨水密封,会导致气体从调压管继续进入至间隙中,进而进入至储墨腔,导致出墨口滴墨的现象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墨盒以及喷墨打印机,能够防止在打印机停止打印时出墨口滴墨的现象出现。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墨盒,包括壳体、面盖以及与外部大气连通的调压管,所述壳体和所述面盖相互匹配,所述壳体内并排设置有相互隔离的储墨腔和调压腔,所述壳体上具有出墨口,所述储墨腔与所述出墨口连通,所述调压管位于所述调压腔内,所述调压腔内具有分别与所述调压管和所述储墨腔连通的连通通道,且所述调压管与所述连通通道之间设有调压机构,所述储墨腔的底部还设置有连通所述储墨腔和所述调压机构的补水通道。
本实用新型的墨盒,通过在储墨腔的底部设置连通储墨腔和调压机构的补水通道,当打印机停止工作时,储墨腔内的墨水从补水通道进入至调压机构内,由于调压机构中吸附有墨水,通过吸附有墨水的调压机构对调压管和连通通道之间进行密封,吸附有墨水的调压机构对调压管中的气体进行阻挡,使气体不会穿过调压机构进入至连通通道中,即,使气体不会进入至储墨腔中,从而避免了打印机停止打印时储墨腔中的压力增大而导致墨水从出墨口流出的情况出现,使得打印机停止打印时出墨口不会发生滴墨现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调压管内设置有补气通道,所述补气通道的顶端与外部大气相通,所述调压机构位于所述补气通道的底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面盖上开设有贯穿所述面盖的导气孔,所述补气通道通过所述导气孔与外部大气连通,所述导气孔上贴设有密封导气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开设有槽口朝下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具有与所述储墨腔连通的通孔,所述槽口上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槽口的密封件,所述凹槽与所述密封件共同围成所述补水通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为贴设在所述槽口上的密封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调压机构为海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海绵包括第一海绵主体部和第二海绵主体部,所述第二海绵主体部位于所述第一海绵主体部的底部,所述第二海绵主体部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一海绵主体部的密度,所述第一海绵主体部位于所述调压管的底端和所述连通通道之间,所述第二海绵主体部与所述补水通道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海绵主体部和所述第二海绵主体部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储墨腔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调压腔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的顶部与所述连通通道连通,所述补水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所述出墨口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调压管与所述面盖为通过注塑而形成的一体式结构;
所述储墨腔、所述调压腔以及所述壳体为通过注塑而形成的一体式结构。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包括:安装部和如上所述的墨盒,所述墨盒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安装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打印机,通过在与该打印机配合使用的墨盒的储墨腔的底部设置连通储墨腔和调压机构的补水通道,当打印机停止工作时,储墨腔内的墨水从补水通道进入至调压腔中的调压机构内,由于调压机构中吸附有墨水,通过吸附有墨水的调压机构对调压管和连通通道之间进行密封,吸附有墨水的调压机构对调压管中的气体进行阻挡,使气体不会穿过调压机构进入至连通通道中,即,使气体不会进入至储墨腔中,从而避免了打印机停止打印时储墨腔中的压力增大而导致墨水从出墨口流出的情况出现,使得打印机停止打印时出墨口不会发生滴墨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的剖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中墨水和空气的流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的剖视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
10—补水通道;
100—凹槽;
101—通孔;
102—密封件;
11—储墨腔;
111—第一腔室;
112—第二腔室;
110—通孔;
12—调压腔;
13—出墨口;
131—密封圈;
132—定位部;
133—密封膜;
14—芯片支撑部;
15—芯片基板;
16—把手;
2—面盖;
20—第一连接部;
21—导气孔;
211—密封导气膜;
3—调压管;
301—开口;
31—补气通道;
30—连通通道;
4—调压机构;
41—第一海绵主体部;
42—第二海绵主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的剖视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中墨水和空气的流动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墨盒。该墨盒用于安装在打印机的安装部上,以向打印机的喷头供墨,实现打印。
该墨盒包括:壳体1、面盖2以及与外部大气连通的调压管3。其中,壳体1与面盖2相互匹配,示例性的,壳体1的顶部具有开口,面盖2盖设在壳体1的顶部开口上,面盖2可以从壳体1上取下,具体实现时,面盖2上具有第一连接部20,壳体1上具有可与第一连接部20匹配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当面盖2盖设在壳体1上时,此时第一连接部20和第二连接部相配合,从而将面盖2可靠地连接在壳体1上。参照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0具体为设置在面盖2内侧的向下延伸的卡扣,第二连接部为卡槽。当然,在其他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0也可以为卡槽,相应地,第二连接部为可卡入至该卡槽中的卡扣,本实用新型对第一连接部20和第二连接部的具体结构并不以此为限。
其中,壳体1内并排设置有储墨腔11和调压腔12,储墨腔11和调压腔12相互隔离。参照图1至图4所示,此处的并排设置可以理解为,储墨腔11和调压腔12左右设置,储墨腔11位于调压腔12的一侧。
壳体1上具有出墨口13,储墨腔11与该出墨口13连通。其中,调压管3位于调压腔12内,调压腔12内具有分别与调压管3和储墨腔11连通的连通通道30,且调压管3与连通通道30之间设有调压机构4。
在本实施例中,调压管3位于调压腔12内时,调压管3与调压腔1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间隙,该间隙形成为上述的连通通道30。可以理解的是,调压管3的外径小于调压腔12的腔体内径。可以理解的是,该间隙与储墨腔11连通,调压管3与外部大气连通,调压管3与间隙之间设有调压机构4。具体实现时,调压机构4具体可连接在调压管3的底端,连通通道30的顶端与储墨腔11的顶部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该连通通道30也可以不由调压管3和调压腔12的内侧壁形成,而是由调压腔12内部原有的结构形成该连通通道30。
在本实施例中,调压管3具体设置在面盖2的内侧,需要说明的是,面盖2的内侧指的是面盖2的面向壳体1内腔的一面。当面盖2盖设在壳体1上时,调压管3位于调压腔12内。
壳体1的一侧还设置有芯片支撑部14,该芯片支撑部14上安装有芯片基板15,具体地,芯片支撑部14上设置有凹槽,芯片基板15可插入至该凹槽内并可以取下。当墨盒安装在打印机的安装部上时,安装部上的供墨针插入墨盒的出墨口13中,以实现供墨,同时安装部上的触针部与芯片基板15上的端子接触导通。
具体实现时,还可以在出墨口13处套设密封圈131,以提高供墨针与出墨口13的内壁之间配合的紧密性,提高打印效果。其中,出墨口13的两侧还设置有定位部132,该定位部132用于在墨盒安装时更加准确的将出墨口13与打印机的供墨针对准。此外,为了方便用户拿取墨盒,还可以在壳体1的一侧设置把手16。具体实现时,可以将把手16和芯片基板15设置在壳体1的同一侧。
当墨盒未安装在打印机上时,出墨口13处贴设有密封膜133,通过密封膜133对出墨口13进行密封,当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上时,供墨针可将该密封膜133刺破并伸入至出墨口13中。
将墨盒安装到打印机上进行工作时,此时,打印机对出墨口13有抽吸力,使储墨腔11中的墨水喷出,此时墨盒内部形成负压,由于调压管3与外部大气连通,此时空气进入至调压管3,然后气体从调压机构4穿过进入至连通通道30中,经过连通通道30到达储墨腔11,从而调节墨盒内部压力平衡,实现墨盒的正常供墨。
为了防止打印机在停止打印时外部大气继续由调压管3进入至连通通道30中,进而进入至储墨腔11中而导致出墨口13滴墨的情况出现,在本实施例中,储墨腔11的底部还设置有连通储墨腔11和调压机构4的补水通道10。补水通道10用于在打印机停止工作时使储墨腔11中的墨水进入至调压机构4内,以阻止调压管3中的气体进入至连通通道30中。
也就是说,当打印机停止打印时,打印机停止对出墨口13抽吸,此时储墨腔11内的压力发生变化,储墨腔11中的墨水会通过补水通道10被调压机构4吸收,即补充到调压腔12中,通过吸附有墨水的调压机构4对调压管3中的气体进行阻挡,使气体不会穿过调压机构4进入至连通通道30中,即,使气体不会进入至储墨腔11中,也就是说,保证调压腔12中有墨水实现密封,从而避免打印机停止打印时储墨腔11中的压力增大而导致墨水从出墨口13流出的情况出现。
本实施例提供的墨盒,通过在储墨腔11的底部设置连通储墨腔11和调压机构4的补水通道10,当打印机停止工作时,储墨腔11内的墨水从补水通道10进入至调压腔12中的调压机构4内,由于调压机构4中吸附有墨水,通过吸附有墨水的调压机构4对调压管3和连通通道30之间进行密封,吸附有墨水的调压机构4对调压管3中的气体进行阻挡,使气体不会穿过调压机构4进入至连通通道30中,即,使气体不会进入至储墨腔11中,从而避免了打印机停止打印时储墨腔11中的压力增大而导致墨水从出墨口13流出的情况出现,使得打印机停止打印时出墨口13不会发生滴墨现象。
参照图2所示,具体实现时,壳体1的底壁上开设有槽口朝下的凹槽100,凹槽100的槽底具有与储墨腔11连通的通孔101,槽口上设置有用于密封槽口的密封件102,凹槽100与密封件102共同围成上述的补水通道10。这样设置使得补水通道10的开设更加方便。其中,密封件102具体可以为贴设在槽口上的密封膜,该密封膜比如可以是塑料膜。当然,密封件102也可以是用于密封槽口的密封片,比如金属片等,只要能够和凹槽100共同作用形成补水通道10即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壳体1的底壁具有一定的壁厚,因此,在其他实现方式中,补水通道10也可以直接开设在壳体1的壁中。
具体实现时,调压管3内设置有补气通道31,补气通道31的顶端与外部大气连通,调压机构4具体位于补气通道31的底端,参照图2所示,调压管3的底端具有缺口,调压机构4的部分伸入至该缺口中以实现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面盖2上开设有贯穿面盖2的导气孔21,补气通道31通过该导气孔21与外部大气连通,导气孔21上贴设有密封导气膜211。在使用时,首先将密封导气膜211从导气孔21上撕开,然后将墨盒安装在打印机上。在打印时,外部大气从导气孔21进入至补气通道31中,接着气体从调压机构4穿过进入调压腔12,然后从连通通道30进入至储墨腔11中,从而调节墨盒内部压力平衡。具体实现时,连通通道30的顶端具有开口301,进入至连通通道30中的气体从该开口301进入至储墨腔11中。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也可以是,在壳体1上开设与外部大气连通的进气孔,在面盖2上设置气路,该气路分别与进气孔和调压管3的顶端连通。外部大气从进气孔进入至气路中,经过气路进入调压管3的补气通道31中,然后经过调压机构4进入至连通通道30中,从连通通道30的顶端进入至储墨腔11中。
在本实施例中,调压机构4具体为海绵,在打印机打印过程中,外部大气进入至补气通道31中,然后经过海绵进入至连通通道30中,进而进入储墨腔11,实现对储墨腔内压力的调节。在打印机停止打印时,打印机停止对出墨口13抽吸,此时储墨腔11内的压力发生变化,储墨腔11中的墨水会通过补水通道10被海绵吸收,即补充到调压腔12中,通过吸附有墨水的海绵对调压管3中的气体进行阻挡,使气体不会穿过海绵进入至连通通道30中,即,使气体不会进入至储墨腔11中,也就是说,保证调压腔12中有墨水实现密封,从而避免打印机停止打印时储墨腔11中的压力增大而导致墨水从出墨口13流出的情况出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现方式中,调压机构4也可以是其他材料,比如多孔纤维材料,只要其能起到调压作用,在打印过程中,供补气通道31中的气体进入至连通通道30中,并在打印停止时对补水通道10中的墨水吸附,保证调压腔12中有墨水实现密封即可。
继续参照图1至图4所示,较为优选的,海绵具体包括:第一海绵主体部41和第二海绵主体部42。其中,第二海绵主体部42位于第一海绵主体部41的底部,第二海绵主体部42的密度大于第一海绵主体部41的密度,第一海绵主体部41位于调压管3的底端和连通通道30之间,第二海绵主体部42与补水通道10连通。通过将海绵设置为高密度海绵(第二海绵主体部)和低密度海绵(第一海绵主体部),高密度海绵位于低密度海绵底部,由于高密度海绵的存在,可防止空气进入至高密度海绵中,进而避免空气经过底部补水通道10进入至储墨腔11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海绵主体部41和第二海绵主体部42为独立的两部分,在制作时,对两部分进行分别制作,然后再将两者连接在一起。
其中,储墨腔11具体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其中,第一腔室111位于调压腔12和第二腔室112之间,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相互连通,参照图2所示,具体可以是,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的顶端连通,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之间的腔壁下端开设有通孔110,第一腔室111和第二腔室112的下端通过该通孔110连通。其中,第一腔室111的顶部与连通通道30连通,补水通道10位于第一腔室111的底部,出墨口13位于第二腔室112的底部。通过将储墨腔11设置为两个连通的腔室,使得出墨口13出墨更易控制。
其中,储墨腔11、调压腔12以及壳体1具体可为通过注塑而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即,储墨腔11、调压腔12和壳体1一体成型。
参照图4所示,图4中的虚线箭头指的是气体流路,图4中的实线箭头指的是墨水的流路。当需要使用墨盒时,首先撕开密封导气膜211,将墨盒安装到打印机的安装部中,此时,打印机安装部上的供墨针插入至出墨口13中,打印机安装部上的触针部与壳体1的芯片基板15上的端子接触。将打印机开启,此时打印机对出墨口13有抽吸力,使储墨腔11中的墨水喷出,为打印机供墨,此时,墨盒内部形成负压,外界空气从面盖2上的导气孔21进入至补气通道31中,接着气体从第一海绵主体部41(低密度海绵)穿过进入调压腔12,经过调压腔12中的连通通道30到达开口301,然后进入至第一腔室111,以调节墨盒内部压力平衡。当停止打印时,此时打印机停止对出墨口13的抽吸,第一腔室111底部的墨水通过补水通道10被第二海绵主体部42吸收补充至调压腔12中,保证调压腔12中有墨水实现密封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当海绵吸收有墨水时,补气通道31中的气体就无法穿过海绵进入至连通通道30中,即,吸附有墨水的海绵对调压管3中的气体进行阻挡,使气体不会进入至连通通道30中,即,使气体不会进入至储墨腔11中,从而避免了打印机停止打印时储墨腔11中的压力增大而导致墨水从出墨口13流出的情况出现,使得打印机停止打印时出墨口13不会发生滴墨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调压管3、导气孔21和面盖2为通过注塑而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即,调压管3和面盖2一体成型。这样在装配时,直接将调压管3和面盖2这个整体连接在壳体1上即可。
实施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墨盒的剖视结构图。参照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结构的墨盒,本实施例的墨盒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海绵主体部41和第二海绵主体部42一体成型。
具体地,在制作时,通过对一块长海绵的上下部分进行不同程度的压缩来使得海绵上下部分的密度不同,从而达到不同的密封效果。即,使第二海绵主体部42的密度大于第一海绵主体部41的密度。
通过将第一海绵主体部41和第二海绵主体部42一体成型,使得海绵与调压管3之间的装配更加快速方便。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并能达到相同或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又一种结构的墨盒,本实施例的墨盒与实施例一提供的墨盒的区别在于:调压管3与面盖2并非一体成型。
具体地,调压管3与面盖2为两个独立的零件,这样设置使得调压管3与壳体1可以进行单独配合,比如,在装配时,可先将调压管3安装在调压腔12中,然后再在壳体1上盖设面盖2。
其他技术特征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相同,并能达到相同或类似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喷墨打印机,该喷墨打印机包括:安装部和墨盒,墨盒可拆卸地连接在安装部上。
本实施例中的墨盒与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墨盒的结构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具体可参照上述各实施例的描述。
其中,安装部上设有供墨针和触针部。当墨盒完全安装在安装部上时,供墨针插入墨盒的出墨口13中,以实现供墨,同时触针部与芯片基板15上的端子接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墨盒,包括壳体、面盖以及与外部大气连通的调压管,所述壳体和所述面盖相互匹配,所述壳体内并排设置有相互隔离的储墨腔和调压腔,所述壳体上具有出墨口,所述储墨腔与所述出墨口连通,所述调压管位于所述调压腔内,所述调压腔内具有分别与所述调压管和所述储墨腔连通的连通通道,且所述调压管与所述连通通道之间设有调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墨腔的底部还设置有连通所述储墨腔和所述调压机构的补水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管内设置有补气通道,所述补气通道的顶端与外部大气相通,所述调压机构位于所述补气通道的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上开设有贯穿所述面盖的导气孔,所述补气通道通过所述导气孔与外部大气连通,所述导气孔上贴设有密封导气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壁上开设有槽口朝下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具有与所述储墨腔连通的通孔,所述槽口上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槽口的密封件,所述凹槽与所述密封件共同围成所述补水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贴设在所述槽口上的密封膜。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机构为海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包括第一海绵主体部和第二海绵主体部,所述第二海绵主体部位于所述第一海绵主体部的底部,所述第二海绵主体部的密度大于所述第一海绵主体部的密度,所述第一海绵主体部位于所述调压管的底端和所述连通通道之间,所述第二海绵主体部与所述补水通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海绵主体部和所述第二海绵主体部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墨腔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位于所述调压腔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相互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的顶部与所述连通通道连通,所述补水通道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所述出墨口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墨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压管与所述面盖为通过注塑而形成的一体式结构;
所述储墨腔、所述调压腔以及所述壳体为通过注塑而形成的一体式结构。
11.一种喷墨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部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墨盒,所述墨盒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安装部上。
CN201820395122.9U 2018-03-22 2018-03-22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Active CN208085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95122.9U CN208085268U (zh) 2018-03-22 2018-03-22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95122.9U CN208085268U (zh) 2018-03-22 2018-03-22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85268U true CN208085268U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59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95122.9U Active CN208085268U (zh) 2018-03-22 2018-03-22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852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9225A (zh) * 2019-07-12 2019-09-17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墨水容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9225A (zh) * 2019-07-12 2019-09-17 珠海天威飞马打印耗材有限公司 一种墨水容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9201C (zh) 喷墨打印机用的墨盒
CN202293663U (zh) 液体容纳容器、罐单元以及液体喷射系统
US10183495B2 (en) Liquid supply device, printing apparatus and liquid ejection system
CN1262420C (zh) 墨盒、液体流动控制器及调节液体流动的方法
US6742878B2 (en) Ink cartridge and ink jet record apparatus using the ink cartridge
JP2003034042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208085268U (zh) 墨盒及喷墨打印机
CN100431841C (zh) 墨盒和调节流体流动的方法
JP2003118138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WO2008131602A1 (fr) Cartouche d'encre destinée à une imprimante à jet d'encre
CN201900799U (zh) 一种墨盒用压力控制器及包含该压力控制器的墨盒
JP359661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JP2004203059A5 (zh)
JP2002205413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212124582U (zh) 一种设有墨水压力分流机构的墨盒
CN206765571U (zh) 一种双墨水腔墨盒
JP2003127410A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におけるカバーフィルムの形成方法
CN208855240U (zh) 墨盒
JP3450916B2 (ja) プリンタの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
CN207449419U (zh) 一种墨盒
JP3237575U (ja) 圧力調節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カートリッジ
CN215944043U (zh) 一种用于喷墨打印机的墨盒
CN201913890U (zh) 一种墨盒的墨水填充装置
JPH077609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ペン
CN212332167U (zh) 压力调节单元及具有其的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