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36442U - 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和车身 - Google Patents

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和车身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36442U
CN208036442U CN201820447790.1U CN201820447790U CN208036442U CN 208036442 U CN208036442 U CN 208036442U CN 201820447790 U CN201820447790 U CN 201820447790U CN 208036442 U CN208036442 U CN 2080364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utbeam
groove
reinforcement frame
automotive seat
beam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4779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俊棠
文凯
罗培锋
谢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4779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364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364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364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及车身,其包括加固梁框架和设有凹槽的车身地板,加固梁框架围设于凹槽的侧壁周围,且加固梁框架与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加固梁框架包括第一梁体、汽车后围板、两根分别连接于汽车后围板的两端的第二梁体,第一梁体连接于两根第二梁体之间,第一梁体、汽车后围板和两根第二梁体分别与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单独加工加强梁框架和车身地板上的凹槽再将二者固定连接,加固梁框架能够加强车身地板上凹槽的刚度,保证凹槽的结构强度更好,从而提高承重效果,且加固梁框架的设计还能使车身地板上凹槽的冲压角度更陡和更大,增大凹槽本身的收容空间,使其能存放更多的车内物件,营造更加宽敞的车内空间。

Description

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和车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和车身。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车身的后地板上通常设有用于存放备胎或者随车工具,以及收纳汽车可翻转的座椅的池形结构。
常规的池形结构为通过直接在汽车车身的后地板面板钣金上进行冲压而形成的下凹,但是由于后地板面板钣金通常为薄板件,较难直接在其上冲压出冲压角度很陡的下凹,且后地板上的下凹周围的支撑通常也采用U形结构件,由此周围的支撑对下凹的刚度增强的效果较弱,若要保证该下凹的刚度和质量的可靠性,则需要对汽车车身的后地板进行冲压时的角度范围进行限制,从而造成了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的内部空间较小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通过在汽车车身后地板上形成的一体冲压成型的池形座椅收纳结构的刚度差、容积小的技术问题。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其包括加固梁框架和设有凹槽的车身地板,所述加固梁框架围设于所述凹槽的侧壁周围,且所述加固梁框架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梁框架包括第一梁体、汽车后围板、两根分别连接于所述汽车后围板的两端的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连接于所述两根第二梁体之间,所述第一梁体、所述汽车后围板和所述两根第二梁体分别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梁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第一支梁和下第一支梁,所述第二梁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第二支梁和下第二支梁,所述凹槽的侧壁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第一支梁和所述下第一支梁、所述上第二支梁和所述下第二支梁之间。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各侧壁上端分别与所述上第一支梁和所述下第一支梁的扣合处、所述汽车后围板以及所述上第二支梁和所述下第二支梁的扣合处相互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汽车后围板的两侧上分别设有支部,各所述支部分别支撑于各所述下第二支梁的底部。
可选的,所述上第一支梁和所述下第一支梁均为L形结构梁,且所述上第一支梁与所述下第一支梁相互扣合连接形成四边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梁体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连接梁与所述两根第二梁体的自由端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连接梁为三通连接梁,所述三通连接梁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梁体的端部相连接,所述三通连接梁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梁体的自由端相连接,所述三通连接梁的第三端部用于连接汽车的前车身。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梁包括相互扣合的上连接支梁和下连接支梁,所述上第二支梁、所述上连接支梁和所述上第一支梁依次相连接,所述下第二支梁、所述下连接支梁和所述下第一支梁依次相连接。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的车身。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采用的是在车身地板上的凹槽周围加设加固闭口梁框架的手段,将车身地板上的凹槽结构和加固梁框架进行单独的制造加工后再将加固梁框架围设在凹槽结构周围并将二者进行固定连接,闭口梁框架能够弥补地板面板大凹槽带来的刚度下降,提供高刚度的车身结构,保证出色的承重效果,且加固梁框架的设计还能够使得车身地板上凹槽的冲压角度更陡和更大,从而增大凹槽本身的收容空间,使其能存放更多的车内物件,营造更加宽敞的车内空间。
进一步的,加固梁框架能够通过独立进行加工的第一梁体、汽车后围板和两根第二梁体围设而形成,且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均为由相互分离的上、下两部分扣合而成,这种结构形式能够更好的适应于车身地板上所冲压形成的凹槽的形状,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的长度加工更加灵活和方便。
进一步的,第一梁体和第二梁体之间通过三通连接梁进行连接,方便快捷,且能够方便实现加固梁框架与汽车的前车身之间的连接。
更进一步的,凹槽的侧壁与加固梁框架之间的连接采用焊接的形式,直接在第一梁体的上下两部分的扣合处、第二梁体的上下两部分的扣合处进行一道焊接即可,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的轴测图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身后地板,11、凹槽,111、凹槽的侧壁,12、加强筋,2、加固梁框架,21、第一梁体,211、上第一支梁,212、下第一支梁,22、汽车后围板,221、支部,23、第二梁体,231、上第二支梁,232、下第二支梁,24、连接梁,241、连接梁的第一端部,242、连接梁的第二端部,243、连接梁的第三端部,244、上连接支梁,245、下连接支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至图5,本优选实施例所述的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其包括加固梁框架2和设有凹槽11的车身地板,加固梁框架2围设于凹槽11的侧壁111周围,且加固梁框架2与凹槽的侧壁111固定连接,加固梁框架2包括第一梁体21、汽车后围板22、两根分别连接于汽车后围板22的两端的第二梁体23,第一梁体21连接于两根第二梁体23之间,第一梁体21、汽车后围板22和两根第二梁体23分别与凹槽11的侧壁固定连接。
基于以上结构,该收纳结构设置于汽车的车身后地板1上,形成池形,先在车身后地板1上进行冲压形成凹槽11,凹槽11的大小和形状能够随机选择,另外再对加固梁框架2进行加工后,将加固梁框架2安装在凹槽11侧壁的周围,以提高凹槽11结构的刚度和承载能力;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车身后地板1为薄板件,加固梁框架2为结构件,结构件能够承受一定的载荷作用,其围设于凹槽的侧壁111周围能够有效的增强整体池形结构的刚度;冲压形成的凹槽11和加固梁框架2为分别单独加工而成,凹槽11仅通过侧壁与加固梁框架2进行固连,故而冲压形成凹槽11的深度可以较浅,进一步的,使得车身后地板1上进行冲压的角度可以比常规手段更陡更大,从而能够使池形结构获得更大的收纳空间,进行更多车内物件的存放,尤其的,还能够将汽车的第三排座椅(第三排座椅能够乘坐三个人,横向尺寸非常大)进行翻转后收纳进凹槽11中,营造出更加宽敞和平坦的车内空间,提高用户乘坐使用时的舒适性。
其中,加固梁框架2包括第一梁体21、汽车后围板22、两根分别连接于汽车后围板22的两端的第二梁体23,第一梁体21连接于两根第二梁体23之间,第一梁体21、汽车后围板22和两根第二梁体23分别与凹槽的侧壁111固定连接,即加固梁框架2为拼接形成的框型结构,其第一梁体21、汽车后围板22和两根第二梁体23均为单独生产形成,使得整个加固梁框架2与凹槽的侧壁111的配合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即能够根据冲压在车身后地板1上形成的凹槽11的形状,分别制造与其侧壁相适应的第一梁体21和第二梁体23,连接方式简便,且刚度增强效果更好。第一梁体21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第一支梁211和下第一支梁212,第二梁体23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第二支梁231和下第二支梁232,凹槽的侧壁111上端固定连接于上第一支梁211和下第一支梁212、上第二支梁231和下第二支梁232之间,将第一梁体21和第二梁体23采用上、下两部分进行扣合的方式连接,方便加工出长度更长、宽度更大的第一、第二梁体23,从而能够适应于任何大小的冲压凹槽11,且凹槽的侧壁111上端分别与上第一支梁211和下第一支梁212的扣合处和上第二支梁231和下第二支梁232的扣合处进行固定连接,只需要通过一道固连手段,就能够实现将凹槽11与上第一支梁211、下第一支梁212的扣合处和上第二支梁231、下第二支梁232的扣合处固定连接,操作简单,实施方便。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凹槽11侧壁的上端与上第一支梁211、下第一支梁212的扣合处和上第二支梁231、下第二支梁232的扣合处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其采用的固定连接方式并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当可按照实际的需要进行选择,也可以是粘接等其他固连形式。
另外,第一梁体21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连接梁24与两根第二梁体23的自由端相连接,方便凹槽11的拐角处的加固和对第一梁体21和第二梁体23的连接,连接梁24能够有效的增强第一梁体21和第二梁体23连接处的连接强度,避免二者连接处出现晃动或断开的现象,连接梁24采用的是三通连接梁,三通连接梁的第一端部241与第一梁体21的端部相连接,三通连接梁的第二端部242与第二梁体23的自由端相连接,三通连接梁的第三端部243用于连接汽车的前车身,通过三通连接梁能够直接将第一梁体21、第二梁体23和汽车的前车身连接在一起,方便有效。连接梁24包括相互扣合的上连接支梁244和下连接支梁245,上第二支梁231、上连接支梁244和上第一支梁211依次相连接,下第二支梁232、下连接支梁245和下第一支梁212依次相连接,凹槽11结构为位于上第二支梁231、上连接支梁244、上第一支梁211和下第二支梁232、下连接支梁245、下第一支梁212之间,获得有效的结构刚度的增强,保证承载存放车内部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使用效果更好。
参见图4和图5,汽车后围板22的两侧上分别设有支部221,各支部221分别支撑于各下第二支梁232的底部,即凹槽11的相邻的两侧壁上端分别与汽车后围板22和第二梁体23相焊接,在汽车后围板22的端部处,凹槽11一侧壁的上端与汽车后围板22焊接,凹槽11的另一侧壁的上端与上第二支梁231和下第二支梁232的扣合处相焊接,且汽车后围板22该端部处设有的支部221支撑于下第二支梁232的底部,从而保证第二梁体23安装的稳定性。上第一支梁211和下第一支梁212均为L形结构梁,且上第一支梁211与下第一支梁212相互扣合连接形成四边形结构,在现有技术中,第一梁体21为采用一个U形梁和盖设于其上的盖板相互固连而形成,这种结构形式生产时所能够实新的形状和长度比较有限,不能与冲压形成的不同大小的凹槽的侧壁111灵活配合,而L形的上第一支梁211和下第一支梁212的加工设计方式更加简单,且上第一支梁211和下第一支梁212所能够加工的长度更长,宽度更大,且加工的形状也更加灵活,从而能够更好的与冲压形成的凹槽11进行配合安装,以提高池形结构整体的刚度。
需要说明的是,车身后地板1的凹槽11的底板上沿长度方向平行分布有多条加强筋12,凹槽11的各侧壁上也沿长度方向平行分布有多条加强筋12,在车身后地板1上进行大平面的冲压时,薄板件的强度并没有完全展开,故而需要在其上加工多条加强筋12能够提高车身后地板1的结构强度,以使得凹槽11在承载后排座椅等存放物时的稳定性更好,从而提升池形结构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采用的是在车身地板上的凹槽周围加设加固闭口梁框架的手段,将车身地板上的凹槽结构和加固梁框架进行单独的制造加工后再将加固梁框架围设在凹槽结构周围并将二者进行固定连接,闭口梁框架能够弥补地板面板大凹槽带来的刚度下降,提供高刚度的车身结构,保证出色的承重效果,且加固梁框架的设计还能够使得车身地板上凹槽的冲压角度更陡和更大,从而增大凹槽本身的收容空间,故能存放更多的车内物件,营造更加宽敞的车内空间。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固梁框架和设有凹槽的车身地板,所述加固梁框架围设于所述凹槽的侧壁周围,且所述加固梁框架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加固梁框架包括第一梁体、汽车后围板、两根分别连接于所述汽车后围板的两端的第二梁体,所述第一梁体连接于所述两根第二梁体之间,所述第一梁体、所述汽车后围板和所述两根第二梁体分别与所述凹槽的侧壁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第一支梁和下第一支梁,所述第二梁体包括相互扣合的上第二支梁和下第二支梁,所述凹槽的侧壁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第一支梁和所述下第一支梁、所述上第二支梁和所述下第二支梁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各侧壁上端分别与所述上第一支梁和所述下第一支梁的扣合处、所述汽车后围板以及所述上第二支梁和所述下第二支梁的扣合处相互焊接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后围板的两侧上分别设有支部,各所述支部分别支撑于各所述下第二支梁的底部。
5.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第一支梁和所述下第一支梁均为L形结构梁,且所述上第一支梁与所述下第一支梁相互扣合连接形成四边形结构。
6.如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体的两端部分别通过连接梁与所述两根第二梁体的自由端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为三通连接梁,所述三通连接梁的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梁体的端部相连接,所述三通连接梁的第二端部与所述第二梁体的自由端相连接,所述三通连接梁的第三端部用于连接汽车的前车身。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包括相互扣合的上连接支梁和下连接支梁,所述上第二支梁、所述上连接支梁和所述上第一支梁依次相连接,所述下第二支梁、所述下连接支梁和所述下第一支梁依次相连接。
9.一种车身,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
CN201820447790.1U 2018-03-30 2018-03-30 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和车身 Active CN2080364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47790.1U CN208036442U (zh) 2018-03-30 2018-03-30 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和车身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47790.1U CN208036442U (zh) 2018-03-30 2018-03-30 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和车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36442U true CN208036442U (zh) 2018-11-02

Family

ID=63946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47790.1U Active CN208036442U (zh) 2018-03-30 2018-03-30 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和车身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3644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8937A (zh) * 2019-12-31 2020-05-0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地板结构及车辆
CN114802481A (zh) * 2022-04-22 2022-07-29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结构和车辆
WO2024016513A1 (zh) * 2022-07-20 2024-01-25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后地板总成以及车辆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98937A (zh) * 2019-12-31 2020-05-05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地板结构及车辆
CN114802481A (zh) * 2022-04-22 2022-07-29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结构和车辆
WO2024016513A1 (zh) * 2022-07-20 2024-01-25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后地板总成以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036442U (zh) 汽车座椅地板池结构和车身
US9487240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469430B2 (en) Automotive rear body structure
US10603999B2 (en) Lowe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3976198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6522982B2 (ja) 車体構造
JP2003300484A (ja) 車体構造
JP2017056766A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2005119489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2019202747A (ja) 車体下部構造体
CN109383637A (zh) 车辆后部构造
US10124755B2 (en) Battery-fixing structure
CN209757272U (zh) 车身及具有其的车辆
JP2018034577A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5728521B2 (ja) 車体構造
JP2006137352A (ja) 車体後部構造
JP5581297B2 (ja) 車体後部
CN206749477U (zh) 车门和车辆
JP2007296917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211223617U (zh) B柱与下车体的搭接结构
CN210454992U (zh) 一种驾驶室后立板结构
CN217294704U (zh) 一种c柱与货箱骨架连接结构
JP2010105534A (ja) 車体前部構造
JP6680444B2 (ja) リアサイドメンバの補強構造
CN211592728U (zh) 车辆的后底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