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10836U - 缓冲块、活塞杆、减振器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缓冲块、活塞杆、减振器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10836U
CN208010836U CN201820002242.8U CN201820002242U CN208010836U CN 208010836 U CN208010836 U CN 208010836U CN 201820002242 U CN201820002242 U CN 201820002242U CN 208010836 U CN208010836 U CN 2080108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stopper
piston rod
protrusion
dampe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0224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耀明
丁良奇
彭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0224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108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108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108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块、活塞杆、减振器和车辆,通过在减震器的缓冲块内壁的预设高度处沿周向设置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与活塞杆第一部分的外壁过盈配合,活塞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同轴设置,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的直径,从而,有效的定位缓冲块在活塞杆上的工作位置,减小了缓冲块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异响。

Description

缓冲块、活塞杆、减振器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缓冲块、活塞杆、减振器和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路面状况,车身会发生颠簸或者振动。车辆减振器可以缓解路面带来的冲击,吸收颠簸时产生的振动,使车辆恢复到正常行驶状态。减振器的缓冲块作为车辆减振器的重要部件之一,能够限制减振器的工作行程,限制悬架下跳行程,减轻悬架下跳极限时所承受的冲击,防止弹性元件产生过大的变形,改善乘车人员的舒适性,保护悬架构件。
现有技术中,减振器的缓冲块是通过缓冲块内壁中上部的凸起与活塞杆精磨及镀铬外表面形成过盈配合,从而定位缓冲块在活塞杆上的位置。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减振器的缓冲块在材料老化以后,缓冲块与活塞杆过盈配合量减小,无法有效定位缓冲块在活塞杆上的位置。同时,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缓冲块受力压缩变形,会造成缓冲块与活塞杆配合部位产生变形,容易导致异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供一种缓冲块、活塞杆、减振器和车辆,以解决减振器的缓冲块在活塞杆上的定位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块,其中,缓冲块的内壁的预设高度处沿周向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用于与减振器的活塞杆的第一部分的外壁过盈配合,活塞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同轴,且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的直径。
可选的,上述缓冲块的顶面设置有第二凸起。
可选的,上述第二凸起为半球形凸起。
可选的,上述第一凸起沿周向均匀设置。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振器,包括:
活塞杆和缓冲块;
其中,活塞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同轴,且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的直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台阶面;
缓冲块的内壁的预设高度处沿轴向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与活塞杆的第一部分的外壁过盈配合。
可选的,上述缓冲块的顶面设置有第二凸起。
可选的,上述第二凸起为半球形凸起。
可选的,上述第一凸起沿周向均匀设置。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活塞杆,包括: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同轴,且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的直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台阶面;
第一部分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第三凸起,第三凸起用于与缓冲块的内壁过盈配合。
第四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减振器,包括:
活塞杆和缓冲块;
其中,活塞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同轴,且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的直径,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台阶面;第一部分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第三凸起,第三凸起与缓冲块的内壁过盈配合。
第五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第二方面所示的减振器或如第四方面所述的减振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缓冲块、活塞杆、减振器和车辆,通过在减振器的缓冲块内壁的预设高度处沿周向设置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与减振器活塞杆第一部分的外壁过盈配合,其中,活塞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同轴设置,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的直径,从而,有效的定位缓冲块在活塞杆上的工作位置,减小了缓冲块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异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缓冲块通过缓冲块中上部内壁上的凸起与活塞杆的精磨及镀铬外表面进行过盈配合。在工作过程中,缓冲块受到减振器上顶盖的压缩,产生压缩变形,尤其是在缓冲块中上部内壁产生的变形量较大。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下,例如,汽车涉水,缓冲块与减振器活塞杆过盈配合面会产生相对运动,同时,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缓冲块会出现材料老化的问题,使得缓冲块与活塞杆过盈配合量变小,缓冲块无法有效定位其在活塞杆上的工作位置,缓冲块在活塞杆上上下窜动,与活塞杆外表面摩擦产生异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缓冲块10内壁的预设高度处沿周向设置有第一凸起11;活塞杆20,活塞杆20包括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同轴,且第一部分21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22的直径。缓冲块10的第一凸起11与活塞杆20的第一部分21的外壁过盈配合,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仅示出了减振器中的缓冲块10和活塞杆20,减振器的其他部件未示出。
其中,缓冲块10内壁的预设高度可以为缓冲块10顶部内壁处(如图1中所示),活塞杆20的第一部分21的下部与第二部分22的上部同轴连接(如图2所示),缓冲块10定位于活塞杆20的第一部分21。
可选地,缓冲块10可以采用聚氨酯制造,也可以采用橡胶或者塑料制造,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减振器的缓冲块10内壁的预设高度处沿周向设置有第一凸起11,第一凸起11与活塞杆20的第一部分21的外壁过盈配合,从而,有效的定位缓冲块10在活塞杆20上的工作位置,解决了由于缓冲块10老化导致的缓冲块10无法定位在活塞杆20上而导致的异响问题。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图4是在本实施例是在图3所示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缓冲块10上的第一凸起11沿周向均匀设置。
其中,缓冲块10的第一凸起11可以为凸台,凸台沿周向均匀设置在缓冲块10顶端内壁处,第一凸起11与活塞杆20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连接处配合。
图4中第一凸起11的数量以4个为例示出,缓冲块10上的第一凸起11的数量根据减振器的规格或应用场景等设置,对此,本实用新型不作限制,第一凸起11数量的设置还需有利于缓冲块10压缩过程中的排气。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在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缓冲块10的顶面上设置有第二凸起12。其中,缓冲块10顶面上的第二凸起12可以设置为半球形凸起。第二凸起12均匀设置在缓冲块10顶面上,第二凸起12的顶部与减振器上隔振块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块10为具有通孔的空心圆柱体,其下部的内壁和外壁处设置有环形凹槽,缓冲块10通过调节凹槽尺寸,可以调节缓冲块与减振器上隔振块接触时的刚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缓冲块10的顶面设置第二凸起12,第二凸起12为半球形凸起,且均布在缓冲块10的顶面,实现了在减振器的缓冲块10压缩的过程中,第二凸起12可以对减振器上隔振块与缓冲块10顶面的接触起到缓冲作用,解决了减振器上隔振块与缓冲块10顶面接触时产生过大异响的问题。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减振器包括活塞杆20和如图5所示的缓冲块10;其中,活塞杆20包括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同轴,且第一部分21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22的直径,第一部分21与第二部分22之间设置有台阶面;
其中,缓冲块10的内壁的预设高度处沿轴向设置有第一凸起11,第一凸起11与活塞杆20的第一部分21的外壁过盈配合;
其中,缓冲块10的第一凸起11沿周向均匀设置;
其中,缓冲块10的顶面设置有第二凸起12,第二凸起12为半球形凸起。
本实施例所示的减振器,缓冲块10通过第一凸起11保持与活塞杆20的第一部分21的过盈配合,从而使缓冲块10定位在活塞杆20的第一部分21,活塞杆20的第一部分21为缓冲块10的工作位置。在减振器工作时,缓冲块10随着活塞杆20的上下运动而上下运动,缓冲块20与活塞杆20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减振器在压缩过程中,减振器上隔振块压缩缓冲块10,缓冲块10的第二凸起12与减振器上隔振块接触,第二凸起12可以分散减振器上隔振块作用在缓冲块10上的压力,减小减振器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异响,同时,缓冲块10还可以起到限制减振器工作行程的作用。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活塞杆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活塞杆30可以包括: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同轴,且第一部分31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32的直径,第一部分31与第二部分32之间设置有台阶面;第一部分31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第三凸起33,第三凸起33用于与缓冲块的内壁过盈配合。
其中,活塞杆30的第一部分31与第二部分32同轴连接,第一部分31的下部与第二部分32的上部之间设置有过渡的台阶面。其中,第一部分31的外壁采用普通机加方法制造,第二部分32的外壁采用精磨及镀铬的方法制造。
可选的,在活塞杆30的第一部分31的外壁设置第三凸起33,第三凸起33沿活塞杆30的第一部分31外壁周向均匀设置,活塞杆30上的第三凸起33与缓冲块顶部的内壁过盈配合。第三凸起33数量的设置需满足有利于缓冲块压缩过程中排气的条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在活塞杆30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之间设置台阶面,活塞杆30的第一部分31外壁设置有周向均布的第三凸起33,实现了定位缓冲块在活塞杆30上的工作位置,解决了缓冲块老化导致的无法有效定位其在活塞杆上工作位置的问题。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该减振器包括缓冲块40和如图7所示的活塞杆30,图8所示的减振器与图4或图6所示的减振器不同的是,图4或图6中,通过在缓冲块10的预设高度设置第一凸起与活塞杆20的第一部分21过盈配合;图8中通过在活塞杆30的第一部分31设置第三凸起33与缓冲块40的内壁过盈配合。其工作原理与实现的技术效果与图4或图6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在图8中缓冲块40的顶面均匀设置第二凸起42。缓冲块10上的第二凸起42与减振器的上隔振块接触。第二凸起42可以分散减振器上隔振块作用在缓冲块40上的压力,减小减振器压缩过程中产生的异响。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图3、图4或图6所示的任一实施例的减振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缓冲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缓冲块的内壁的预设高度处沿周向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用于与减振器的活塞杆的第一部分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活塞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同轴,且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块的顶面设置有第二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为半球形凸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沿周向均匀设置。
5.一种活塞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同轴,且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直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台阶面;
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用于与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块的内壁过盈配合。
6.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塞杆和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缓冲块;
其中,所述活塞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同轴,且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直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台阶面。
7.一种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活塞杆和缓冲块;
其中,所述活塞杆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同轴,且所述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的直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设置有台阶面;所述第一部分的外壁沿周向设置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与所述缓冲块的内壁过盈配合。
8.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减振器。
CN201820002242.8U 2018-01-02 2018-01-02 缓冲块、活塞杆、减振器和车辆 Active CN2080108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02242.8U CN208010836U (zh) 2018-01-02 2018-01-02 缓冲块、活塞杆、减振器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02242.8U CN208010836U (zh) 2018-01-02 2018-01-02 缓冲块、活塞杆、减振器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10836U true CN208010836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82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02242.8U Active CN208010836U (zh) 2018-01-02 2018-01-02 缓冲块、活塞杆、减振器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1083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8320A (zh) * 2019-03-29 2019-05-24 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轿车后减振器及其安装结构
CN113494560A (zh) * 2021-06-30 2021-10-12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器支柱总成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8320A (zh) * 2019-03-29 2019-05-24 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轿车后减振器及其安装结构
CN113494560A (zh) * 2021-06-30 2021-10-12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器支柱总成
CN113494560B (zh) * 2021-06-30 2022-08-09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器支柱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429608U (zh) 一种阻尼可调减震器
CN102619926B (zh) 稳定型减震装置
CN204756317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减震底座
CN208010836U (zh) 缓冲块、活塞杆、减振器和车辆
CN206458765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缓冲活塞
CN107100956A (zh) 减震器用缓冲器橡胶
CN202992003U (zh) 减震装置
CN206503872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
CN210950611U (zh) 一种机械设备用减震支撑座
CN103016607A (zh) 一种减震装置
CN203868227U (zh) 一种改良的减震器总成
CN202301732U (zh) 具有抗振动性能的汽车减振器
CN105370791A (zh) 一种双弹簧可调节摩托车减震器
CN107642575B (zh) 一种汽车双筒式减振器
CN214305005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防尘罩防摩擦异响结构
CN202992004U (zh) 一种减震装置
CN104389941A (zh) 减震器
CN207080544U (zh) 一种自动调节的减震器
CN206513757U (zh) 一种新型汽车降噪减震器
CN204755696U (zh) 一种新型汽车座椅减震器
CN206694482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用的缓冲块
JPS6113786Y2 (zh)
CN108561498A (zh) 一种平稳运行的锂电池塑壳封口生产设备
CN217683003U (zh) 一种双弹簧减振器
CN203868225U (zh) 一种结构改良的减震器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