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007161U - 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007161U
CN208007161U CN201721407196.1U CN201721407196U CN208007161U CN 208007161 U CN208007161 U CN 208007161U CN 201721407196 U CN201721407196 U CN 201721407196U CN 208007161 U CN208007161 U CN 2080071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ssis plate
electric bicycle
back seat
sliding
sliding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40719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Golden Incalcu Bicycle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Golden Incalcu Bicycle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Golden Incalcu Bicycle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Golden Incalcu Bicycle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40719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0071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007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0071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包括底架板、滑动板、前扶手结构和后靠背结构;底架板表面由前端向后端逐渐向下倾斜设置,底架板上对称设有一对导轨和一对滑槽,导轨截面为“凸”字型结构,且导轨在底架板上为前端封闭、后端开口结构;滑槽截面为梯形结构,且滑槽在底架板上为前端开口、后端封闭结构,滑槽内并排设有若干钢珠,且钢珠的直径大于滑槽表面开口宽度;滑动板底面设有与导轨、滑槽匹配的滑块、上滑槽,且滑动板底面也为由前端向后端逐渐向下倾斜结构,且滑动板表面设有弹性坐垫。本实用新型能在电动自行车急刹车时给予乘坐者一定的缓冲,避免乘坐人因巨大惯性受到伤害,且能给予不同身高的乘坐者后背依靠。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
背景技术
电动车是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其具有环保、廉价、方便等优点,深受人们的欢迎,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目前,电动车已经在中国十分的普及,已经逐步替代了自行车在人们的地位。专利号为“CN204978986U”的专利记载了一种具有减震装置的简易连接式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达到了后座安装拆卸方便,而且具有减震效果,提高后座上使用的舒适度的效果;然而目前的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因紧急情况突然刹车时,后座上的人容易因为惯性作用猛然前倾,不仅造成对骑行者的伤害,还可能使得后座乘坐人上半身向前运动,而屁股坐处不动,在巨大惯性作用下,乘坐人被甩出电动车,造成人员伤亡;此外,普通的电动车后座的后靠背一般是支撑杆加靠背的结构,其中支撑杆的高度无法调节,这使得对载不同身高的人造成不便。
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一种能在电动自行车急刹车时给予乘坐者一定的缓冲,避免乘坐人因巨大惯性受到伤害,且能给予不同身高的乘坐者后背依靠的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在电动自行车急刹车时给予乘坐者一定的缓冲,避免乘坐人因巨大惯性受到伤害,且能给予不同身高的乘坐者后背依靠的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包括底架板、滑动板、前扶手结构和后靠背结构;所述前扶手结构和后靠背结构分别固定设于所述底架板的前后两端,且所述底架板表面由前端向后端逐渐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底架板上对称设有一对导轨和一对滑槽,所述导轨截面为“凸”字型结构,且所述导轨在所述底架板上为前端封闭、后端开口结构;所述滑槽截面为梯形结构,且所述滑槽在所述底架板上为前端开口、后端封闭结构,所述滑槽内并排设有若干钢珠,且所述钢珠的直径大于所述滑槽表面开口宽度;所述滑动板底面设有与所述导轨、滑槽结构和位置匹配的滑块、上滑槽,且所述滑动板底面与所述底架板表面结构一致,也为由前端向后端逐渐向下倾斜结构,且所述滑动板表面设有弹性坐垫;所述滑槽前端开口位置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一边与所述底架板铰链连接,另一边可通过卡扣和匹配的卡口与所述底架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板长度最多为底架板长度的2/3。
进一步的,所述后靠背结构包括至少两根可伸缩钢管和靠背,所述可伸缩钢管一端与所述导轨开口位置的底架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靠背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可伸缩钢管包括外管和内套管,所述外管内壁上对称设有若干对凹槽,所述内套管为中空管,且内部设有通过两端设于管壁上的转轴连在一起的一对“X”型钳臂,且所述钳臂的一端固定设有握把,另一端固定设有与所述凹槽形状匹配的嵌入块,且所述内套管壁上设有供所述握把和嵌入块出入的开孔。
进一步的,两根所述钳臂之间固定设有支持弹簧,所述支持弹簧为压缩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前扶手结构包括护栏杆和扶手杆,所述护栏杆两端与所述底架板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杆设于所述护栏杆顶部,且所述扶手杆两端表面设有防滑颗粒。
进一步的,还包括回收弹簧,所述回收弹簧一端与所述滑动板较低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坐垫表面设有弧形凹陷。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坐垫材质为海绵。
进一步的,所述底架板可通过支撑杆固定设于电动自行车的后轮毂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滑动板在钢珠作用下可在底架板上沿长度方向滑动,导轨截面为“凸”字型结构,避免滑动板在滑动过程中偏离滑槽位置,且钢珠的直径小于滑槽表面开口宽度,避免钢珠在竖直方向脱出滑槽;另外,滑动板长度最多为底架板长度的2/3,预留出滑动板在底架板上滑动的距离;
2、本实用新型滑动板底面与底架板表面结构一致,也为由前端向后端逐渐向下倾斜结构,这使得滑动板在向前滑动的过程中可需克服向上的重力势能和阻力,从而减缓滑动板的滑动,缓慢消除惯性产生的向前的力,起到缓冲惯性的作用,并且,在滑动板到达底架板的前端后,底架板由前端向后端逐渐向下倾斜,可使得滑动板及时回到原来位置;
3、本实用新型钳臂上的嵌入块可嵌入不同高度的凹槽内,使得外管和内套管之间可手动调节伸缩高度,从而方便不同身高的乘坐者倚靠靠背;此外,压缩状态的支持弹簧能给予钳臂在左右方向向外的作用力,使得嵌入块牢固稳定的嵌入凹槽内,保证可伸缩钢管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架板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架板与滑动板配合时的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伸缩钢管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板的底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图1提供的另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图3提供的另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架板 2、滑动板 3、前扶手结构
4、后靠背结构 5、导轨 6、滑槽
7、钢珠 8、滑块 9、上滑槽
10、弹性坐垫 11、挡板 12、可伸缩钢管
13、靠背 14、外管 15、内套管
16、凹槽 17、转轴 18、钳臂
19、握把 20、嵌入块 21、开孔
22、支持弹簧 23、护栏杆 24、扶手杆
25、防滑颗粒 26、弧形凹陷 27、回收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实用新型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就结合图1至图9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架板的俯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架板与滑动板配合时的截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可伸缩钢管的剖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滑动板的底视图;如图1~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包括底架板1、滑动板2、前扶手结构3和后靠背结构4;所述前扶手结构3和后靠背结构4分别固定设于所述底架板1的前后两端,且所述底架板1表面由前端向后端逐渐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底架板1上对称设有一对导轨5和一对滑槽6,所述导轨5截面为“凸”字型结构,且所述导轨5在所述底架板1上为前端封闭、后端开口结构;所述滑槽6截面为梯形结构,且所述滑槽6在所述底架板1上为前端开口、后端封闭结构,所述滑槽6内并排设有若干钢珠7,且所述钢珠7的直径大于所述滑槽6表面开口宽度;所述滑动板2底面设有与所述导轨5、滑槽6结构和位置匹配的滑块8、上滑槽9,且所述滑动板2底面与所述底架板1表面结构一致,也为由前端向后端逐渐向下倾斜结构,且所述滑动板2表面设有弹性坐垫10;所述滑槽6前端开口位置上设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一边与所述底架板1铰链连接,另一边可通过卡扣和匹配的卡口与所述底架板1可拆卸连接;此处的卡扣和卡口可采用市场上常见的卡扣结构,只要实现将挡板11的另一边可拆卸的与所述底架板1连接即可;此外,所述滑动板2长度最多为底架板1长度的2/3。所述滑动板2在钢珠7作用下可在底架板1上沿长度方向滑动,导轨5截面为“凸”字型结构,避免滑动板2在滑动过程中偏离滑槽位置,且所述钢珠7的直径小于所述滑槽6表面开口宽度,避免钢珠7在竖直方向脱出滑槽6;另外,滑动板2长度最多为底架板1长度的2/3,预留出滑动板2在底架板1上滑动的距离,其实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及车身的尺寸去设定滑动板2的长度。
更进一步来讲,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所述后靠背结构4包括至少两根可伸缩钢管12和靠背13,所述可伸缩钢管12一端与所述导轨5开口位置的底架板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靠背13固定连接。可伸缩钢管12一端与所述导轨5开口位置的底架板1固定连接,这样的设计可避免滑动板2在底架板1上滑动时由底架板1后端脱出。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可伸缩钢管12包括外管14和内套管15,所述外管14内壁上对称设有若干对凹槽16,所述内套管15为中空管,且内部设有通过两端设于管壁上的转轴17连在一起的一对“X”型钳臂18,且所述钳臂18的一端固定设有握把19,另一端固定设有与所述凹槽16形状匹配的嵌入块20,且所述内套管15壁上设有供所述握把19和嵌入块20出入的开孔21。钳臂18上的嵌入块20可嵌入不同高度的凹槽16内,使得外管14和内套管15之间可手动调节伸缩高度,从而方便不同身高的乘坐者倚靠靠背13。
更进一步来讲,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中考虑,两根所述钳臂18之间固定设有支持弹簧22,所述支持弹簧22为压缩状态。压缩状态的支持弹簧22能给予钳臂18在左右方向向外的作用力,使得嵌入块20牢固稳定的嵌入凹槽16内,保证可伸缩钢管12的牢固性。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前扶手结构3包括护栏杆23和扶手杆24,所述护栏杆23两端与所述底架板1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杆24设于所述护栏杆23顶部,且所述扶手杆24两端表面设有防滑颗粒25。防滑颗粒25可给予乘坐者在手扶时的摩擦力,避免手扶扶手杆24时打滑。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弹性坐垫10表面设有弧形凹陷26;弧形凹陷26能更好的贴合人的屁股,符合人体学设计;其中,所述弹性坐垫10材质为海绵。
此外,所述底架板1可通过支撑杆固定设于电动自行车的后轮毂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连接方式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赘述,但由于上述原因,不会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的重复再现。
作为举例,在本实用新型中,当骑行者紧急刹车时,乘坐者在惯性作用下还保持原来的行进速度,此时,人体给予电动自行车后座一个向前的力,滑动板2在钢珠7作用下可在底架板1上沿长度方向滑动,且滑动板2底面与所述底架板1表面结构一致,也为由前端向后端逐渐向下倾斜结构,这使得滑动板2在向前滑动的过程中可需克服向上的重力势能和阻力,从而减缓滑动板2的滑动,缓慢消除惯性产生的向前的力,起到缓冲惯性的作用,并且,在滑动板2到达底架板1的前端后,底架板由前端向后端逐渐向下倾斜,可使得滑动板2及时回到原来位置;钳臂18上的嵌入块20可嵌入不同高度的凹槽16内,使得外管14和内套管15之间可手动调节伸缩高度,从而方便不同身高的乘坐者倚靠靠背13;且压缩状态的支持弹簧22能给予钳臂18在左右方向向外的作用力,使得嵌入块20牢固稳定的嵌入凹槽16内,保证可伸缩钢管12的牢固性。
实施例2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外一些实施例,还可以针对电动自行车后座进行自由灵活的配置,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图8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图1提供的另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基于图3提供的另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后座是对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回收弹簧27,所述回收弹簧27一端与所述滑动板2较低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管14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的结构相同,因此这里不再赘述。
结合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自行车后座,在滑动板2向前滑动时,可给予滑动板2向后的作用力,起到缓慢缓冲惯性的作用,并且,在滑动板2到达底架板1的前端后,在回收弹簧27作用下,可使得滑动板2更快回到原来位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可提供一种能在电动自行车急刹车时给予乘坐着一定的缓冲,避免乘坐人因巨大惯性受到伤害,且能给予不同身高的乘坐者后背依靠的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
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板、滑动板、前扶手结构和后靠背结构;所述前扶手结构和后靠背结构分别固定设于所述底架板的前后两端,且所述底架板表面由前端向后端逐渐向下倾斜设置,所述底架板上对称设有一对导轨和一对滑槽,所述导轨截面为“凸”字型结构,且所述导轨在所述底架板上为前端封闭、后端开口结构;所述滑槽截面为梯形结构,且所述滑槽在所述底架板上为前端开口、后端封闭结构,所述滑槽内并排设有若干钢珠,且所述钢珠的直径大于所述滑槽表面开口宽度;所述滑动板底面设有与所述导轨、滑槽结构和位置匹配的滑块、上滑槽,且所述滑动板底面与所述底架板表面结构一致,也为由前端向后端逐渐向下倾斜结构,且所述滑动板表面设有弹性坐垫;所述滑槽前端开口位置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一边与所述底架板铰链连接,另一边可通过卡扣和匹配的卡口与所述底架板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长度最多为底架板长度的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靠背结构包括至少两根可伸缩钢管和靠背,所述可伸缩钢管一端与所述导轨开口位置的底架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靠背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伸缩钢管包括外管和内套管,所述外管内壁上对称设有若干对凹槽,所述内套管为中空管,且内部设有通过两端设于管壁上的转轴连在一起的一对“X”型钳臂,且所述钳臂的一端固定设有握把,另一端固定设有与所述凹槽形状匹配的嵌入块,且所述内套管壁上设有供所述握把和嵌入块出入的开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钳臂之间固定设有支持弹簧,所述支持弹簧为压缩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扶手结构包括护栏杆和扶手杆,所述护栏杆两端与所述底架板固定连接,所述扶手杆设于所述护栏杆顶部,且所述扶手杆两端表面设有防滑颗粒。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回收弹簧,所述回收弹簧一端与所述滑动板较低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管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坐垫表面设有弧形凹陷。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坐垫材质为海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板可通过支撑杆固定设于电动自行车的后轮毂上。
CN201721407196.1U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07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07196.1U CN208007161U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407196.1U CN208007161U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007161U true CN208007161U (zh) 2018-10-26

Family

ID=63879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40719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8007161U (zh) 2017-10-30 2017-10-30 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0071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9283A (zh) * 2021-07-22 2021-10-08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智能网联无人驾驶两轮摩托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9283A (zh) * 2021-07-22 2021-10-08 天津内燃机研究所(天津摩托车技术中心) 智能网联无人驾驶两轮摩托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68899B (zh) 一种汽车座椅及具有该汽车座椅的保护装置
CN202319976U (zh) 婴儿安全座椅
CN203611809U (zh)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
CN201718808U (zh) 可调节式座椅结构
CN208007161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后座结构
CN201721488U (zh) 婴儿车
CN205836591U (zh) 反冲安全座椅
CN108928272B (zh) 汽车后排防下潜方法及其装置
CN104553913B (zh) 带有泄力机构的汽车碰撞主动安全头枕装置
CN205022389U (zh) 一种安全舒适型汽车座椅
CN203370073U (zh) 一种平躺前移式按摩椅架
CN103407386A (zh) 一种汽车座椅
CN212667205U (zh) 一种汽车头枕结构
CN203996098U (zh) 一种安全带导向结构
CN206086459U (zh) 一种汽车座椅主动式头枕结构
CN208842269U (zh) 一种乘用车座椅及采用其的乘用车
CN210612859U (zh) 一种新型碰碰车碰撞缓冲装置
CN201176131Y (zh) 座椅调节装置
CN203543734U (zh) 一种追尾碰撞下保护乘员颈部的汽车安全座椅
CN202345441U (zh) 座椅吸能防鞭打系统
CN2410172Y (zh) 车用安全座椅
CN216833321U (zh) 一种汽车座椅座盆抬升机构
CN206664365U (zh) 座椅头枕和座椅
CN213292075U (zh) 儿童汽车安全座椅
CN213861958U (zh) 一种座椅的扶手阻尼式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26

Termination date: 201910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