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55888U - 一种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55888U
CN207955888U CN201820329412.3U CN201820329412U CN207955888U CN 207955888 U CN207955888 U CN 207955888U CN 201820329412 U CN201820329412 U CN 201820329412U CN 207955888 U CN207955888 U CN 2079558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connecting rod
handlebar
vehicle frame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3294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032941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558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558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558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包括前轮、两后轮、具有车板的车架和设置在车架上的动力源,两后轮分设在车架上,前轮为1个或2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装置和支架,转向装置包括构成平行四边形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二车把手,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平行设置,第三连接杆和第二车把手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和第三连接杆铰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和第一车把手铰接,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和第三连接杆铰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和第一车把手铰接。本实用新型能够为高位截瘫病人出行提供诸多便利,在使用中安全稳定耐久且造价低,容易推广。

Description

一种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
背景技术
高位截瘫病人在出行时非常不方便,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顺利远行,远行的限制为自己和他人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在别人忙碌的时候,想要远行基本不可能。为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方便高位截瘫病人远行的出行工具。
现有的供截瘫病人使用的车的车底盘和座椅过高,病人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才能上到车上。这样的三轮车无法提供给病人的独立操作的空间,无法满足病人随时想驾驶远行的愿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本实用新型可以为三轮车也可以为四轮车。本实用新型通过底盘高度的设置和转向装置的设置能够供高位截瘫病人方便使用,为高位截瘫病人远行提供了诸多便利之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包括前轮、两后轮、具有车板的车架和设置在车架上的动力源,两后轮分设在车架上,前轮为1个或2个,还包括转向装置和用于支撑转向装置且设置在车架上的支架,转向装置包括构成平行四边形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和第二车把手,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平行设置,第三连接杆和第二车把手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杆的一端和第三连接杆铰接,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和第一车把手铰接,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和第三连接杆铰接,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和第一车把手铰接,第二车把手通过第一转向轴设置在前轮上方,且第二车把手的中部和第一转向轴垂直连接,第三连接杆设置在第一车把手的上方且与第一车把手固定相连,第一车把手设置在车板上方,第三连接杆的中部垂直连接有第二转向轴且第一车把手的中部同时和第二转向轴垂直相连,第二转向轴同时通过连接轴固定在支架上,车板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1-12cm,车架的末端设置有一车后门,车后门处于打开状态时,车后门的末端部和地面的夹角为10°~15°。
本实用新型是为高位截瘫病人设计的电动车。该电动车通过限定车板距离地面的高度,降低了底盘,能够方便截瘫病人乘坐轮椅从有适当坡度的车后门滑行到车板上,并将转向装置的手动控制端设置在车板上方,当高位截瘫病人乘坐轮椅移动到车板上时,能够方便高位截瘫病人操作位于车板上方的第一车把手,通过控制第一车把手的转向,进而控制转向装置的转向从而驱动第一车把手转向,最终带动前轮转向。
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装置是通过第一车把手和转向轴承控制第三连接杆转向,进而带动铰接连接的第一连接杆推进或者拉拢、第二连接杆拉拢或推进,从而带动第一车把手转向。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车把手和前轮的连接方式、以及前轮和车架之间的连接关系均为现有技术。
在实施中,一实施例中,车底盘离地面11厘米,后门宽75厘米,门放下后,坡度约接近16.5度,用手推轮椅能轻松上、下。
为了保持转向装置位于水平方向,可在车架上设置一具有水平支撑杆的支撑架,水平支撑杆位于两竖直设置的三角支撑框架之间,水平支撑杆设置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下方以支撑转向装置。
两后轮分设于车架两侧且轴连在一起,供两后轮轴连的后桥采用悬挂置件横跨固定于车架的车板上,一后轮与变速箱、动力源相连,动力源为后驱差速电机或前后驱动电机。本实用新型中动力采用了骨架式后驱差速电机,爬坡力更强,车速控制在每小时最高18公里左右,更加安全、稳定、耐久。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轮椅车后门采和底盘升降采用电动,后门很短,结构复杂,易出现各种问题,成本高,维修困难。动力采用前驱盘式电机,爬坡困难,安全性相比较差,车的价格太高。对截瘫病人的经济负担太重。
车板两侧上沿车前进的方向各设置有一供手推轮椅滑行的滑行坡道,滑行坡道搭建在后桥前后。
后桥前后两端还设置有车减震装置。为车提供了较好的减震性能。车减震装置为后桥上带有耳孔的垂直弹簧套螺杆减震装置,固定连接在车板上。
车后门与车板末端底部通过压力弹簧连接,车后门的门板末端连接有拉绳,拉绳的一端和车后门的门板末端连接,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车架侧上,拉绳上还设置有锁,对应拉绳的车架一侧上还设置有锁环,当需关闭车后门时,拉动拉绳上的锁挂在锁环上,固定住拉绳即可。
或者,车后门的关闭方式采用电动推拉杆,具体为:车架后两侧还各设置有电动推拉杆,电动推拉杆的一端和车架相连,电动推拉杆的另一端和车后门连接。通过电动推拉杆可开合车后门,电动推拉杆和车自带的电源装置相连。
车架末端两侧的底部还设置有辅助车轮。
车架上方还设置有车篷,车篷的前端设置有后视镜。
车篷前方还设置有车灯,车架后方的两侧各设置有车灯。车厢底部前方设置有八字形推板;车后门的门板外面板上设置有倒车摄像头。八字形推板的设置是为了便于车在不平的路面上防止底盘卡在地面上。另外为安全行驶,还可在车的控制器主线路上设置一个断电开关和保险设置。
还包括分设在车架两侧的两个轮椅卡扣装置,轮椅卡扣装置包括固定连杆,固定连杆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固定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轮椅的扣环,扣环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扣环的扣链。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转向装置简洁方便,能更有效地控制车辆转向;
2、本实用新型底盘低,手推轮椅上、下方便。无论是哪种轮椅、躺式、半躺式、坐式轮椅多很方便使用。操作简单,安全性好。
3、本实用新型爬坡力好、稳定性强,且减震效果好、行驶感觉舒服性强。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四轮车转向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三轮车的转向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车板上方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轮椅卡扣装置示意图。
图6为车减震装置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转向装置,2-车后门,3-第一车把手,4-拉绳,5-锁环,6-电动推拉杆,7-压力弹簧,8-辅助车轮,9-后桥,10-车篷,11-车灯,12-扣链,13-车减震装置,14-滑行坡道,15-固定连杆,16-扣环,17-倒车摄像头,18-锁,19-支架, 011-第一连接杆,012-第二连接杆,013-第二车把手,014-第三连接杆,015-第二转向轴,016-第一转向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包括前轮、两后轮、具有车板的车架和设置在车架上的动力源,两后轮分设在车架上,前轮为1个或2个,还包括转向装置1和用于支撑转向装置且设置在车架上的支架19,转向装置1包括构成平行四边形的第一连接杆011、第二连接杆012、第三连接杆014和第二车把手013,第一连接杆011和第二连接杆012平行设置,第三连接杆014和第二车把手013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杆011的一端和第三连接杆014铰接,第一连接杆011的另一端和第一车把手3铰接,第二连接杆012的一端和第三连接杆014铰接,第二连接杆012的另一端和第一车把手3铰接,第二车把手013通过第一转向轴016设置在前轮上方,且第二车把手013的中部和第一转向轴016垂直连接,第三连接杆014设置在第一车把手3的上方且与第一车把手3固定相连,第一车把手3设置在车板上方,第三连接杆014的中部垂直连接有第二转向轴015且第一车把手3的中部同时和第二转向轴015垂直相连,第二转向轴015同时通过连接轴固定在支架19上,车板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1-12cm,车架的末端设置有一车后门2,车后门2处于打开状态时,车后门2的末端部和地面的夹角为10°~15°。
本实用新型是为高位截瘫病人设计的电动车。该电动车通过限定车板距离地面的高度,降低了底盘,能够方便截瘫病人乘坐轮椅从有适当坡度的车后门2滑行到车板上,并将转向装置1的手动控制端设置在车板上方,当高位截瘫病人乘坐轮椅移动到车板上时,能够方便高位截瘫病人操作位于车板上方的第一车把手3,通过控制第一车把手3的转向,进而控制转向装置1的转向从而驱动第一车把手3转向,最终带动前轮转向。
本实用新型的的第一车把手3和现有车把手的结构一致,比如:安装在第一车把手3上的倒车、电子变速档、刹车、转把结构等等。
本实用新型的转向装置1是通过第一车把手3和转向轴承控制第三连接杆014转向,进而带动铰接连接的第一连接杆011推进或者拉拢、第二连接杆012拉拢或推进,从而带动第一车把手3转向。
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车把手3和前轮的连接方式、以及前轮和车架之间的连接关系均为现有技术。为了保持转向装置1位于水平方向,位于在车架上的支架19具有一水平支撑杆和两竖直或倾斜设置的三角支撑框架,水平支撑杆位于两竖直或倾斜设置的三角支撑框架之间且位于三角支撑框架的上方,水平支撑杆同时设置在第一连接杆011和第二连接杆012的下方以支撑转向装置1,两竖直或倾斜设置的三角支撑框架设置在车架两侧。
实施例2
和实施例1类似,车板底部离地面11厘米,后门宽75厘米,门放下后,坡度约接近16.5度,用手推轮椅能轻松上、下。
实施例3
和实施例1类似,两后轮分设于车架两侧且轴连在一起,供两后轮轴连的后桥9采用悬挂置件横跨固定于车架的车板上,一后轮与变速箱、动力源相连,动力源为后驱差速电机。本实用新型中动力采用了骨架式后驱差速电机,爬坡力更强,车速控制在每小时最高18公里左右,更加安全、稳定、耐久。现在市面上流行的轮椅车后门2采和底盘升降采用电动,后门很短,结构复杂,易出现各种问题,成本高,维修困难。动力采用前驱盘式电机,爬坡困难,安全性相比较差,车的价格太高。对截瘫病人的经济负担太重。
车板两侧上沿车前进的方向各设置有一供手推轮椅滑行的滑行坡道14,滑行坡道14搭建在后桥9上。
后桥9前后两端还设置有车减震装置13。为车提供了较好的减震性能。如图6所示,车减震装置13为后桥9上带有耳孔的垂直弹簧套螺杆减震装置,固定连接在车板上。
车后门2与车板末端底部通过压力弹簧7连接,车后门2的门板末端连接有拉绳4,拉绳4的一端和车后门2的门板末端连接,拉绳4的另一端固定在车架侧上,拉绳4上还设置有锁18,对应拉绳4的车架一侧上还设置有锁环5,当需关闭车后门2时,拉动拉绳4上的锁18挂在锁环5上,固定住拉绳4即可。
或者车后门2的关闭还有另外一种实施方式:车架后两侧还各设置有电动推拉杆6,电动推拉杆6的一端和车架相连,电动推拉杆6的另一端和车后门2连接。
车架末端两侧的底部还设置有辅助车轮8。
车架上方还设置有车篷10,车篷10的前端设置有后视镜。
车篷10前方还设置有车灯11,车架后方的两侧各设置有车灯11。车厢底部前方设置有八字形推板;车后门的门板外面板上设置有倒车摄像头17。八字形推板的设置是为了便于车在不平的路面上防止底盘卡在地面上。另外为安全行驶,还可在车的控制器主线路上设置一个断电开关和保险设置。
还包括分设在车架两侧的两个轮椅卡扣装置,轮椅卡扣装置包括固定连杆15,固定连杆15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固定连杆15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轮椅的扣环16,扣环16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扣环16的扣链12。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包括前轮、两后轮、具有车板的车架和设置在车架上的动力源,两后轮分设在车架上,前轮为1个或2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装置(1)和用于支撑转向装置且设置在车架上的支架(19),转向装置(1)包括构成平行四边形的第一连接杆(011)、第二连接杆(012)、第三连接杆(014)和第二车把手(013),第一连接杆(011)和第二连接杆(012)平行设置,第三连接杆(014)和第二车把手(013)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杆(011)的一端和第三连接杆(014)铰接,第一连接杆(011)的另一端和第一车把手(3)铰接,第二连接杆(012)的一端和第三连接杆(014)铰接,第二连接杆(012)的另一端和第一车把手(3)铰接,第二车把手(013)通过第一转向轴(016)设置在前轮上方,且第二车把手(013)的中部和第一转向轴(016)垂直连接,第三连接杆(014)设置在第一车把手(3)的上方且与第一车把手(3)固定相连,第一车把手(3)设置在车板上方,第三连接杆(014)的中部垂直连接有第二转向轴(015)且第一车把手(3)的中部同时和第二转向轴(015)垂直相连,第二转向轴(015)同时通过连接轴固定在支架(19)上,车板距离地面的高度为11-12cm,车架的末端设置有一车后门(2),车后门(2)处于打开状态时,车后门(2)的末端部和地面的夹角为10°~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其特征在于,两后轮分设于车架两侧且轴连在一起,供两后轮轴连的后桥(9)采用悬挂置件横跨固定于车架的车板上,一后轮与变速箱、动力源相连,动力源为后驱差速电机或前后驱动电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其特征在于,车板两侧上沿车前进的方向各设置有一供手推轮椅滑行的滑行坡道(14),滑行坡道(14)搭建在后桥(9)前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其特征在于,后桥(9)前后两端还设置有车减震装置(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其特征在于,车后门(2)与车板末端底部通过压力弹簧(7)连接,车后门(2)的门板末端连接有拉绳(4),拉绳(4)的一端和车后门(2)的门板末端连接,拉绳(4)的另一端固定在车架侧上,拉绳(4)上还设置有锁(18),对应拉绳(4)的车架一侧上还设置有锁环(5),当需关闭车后门(2)时,拉动拉绳(4)上的锁(18)挂在锁环(5)上,固定住拉绳(4)即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其特征在于,车架后两侧还各设置有电动推拉杆(6),电动推拉杆(6)的一端和车架相连,电动推拉杆(6)的另一端和车后门(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其特征在于,车架末端两侧的底部还设置有辅助车轮(8),车架上方还设置有车篷(10),车篷(10)的前端设置有后视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其特征在于,车厢底部前方设置有八字形推板;车后门的门板外面板上设置有倒车摄像头(17)。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其特征在于,车篷(10)前方还设置有车灯(11),车架后方的两侧各设置有车灯(1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设在车架两侧的两个轮椅卡扣装置,轮椅卡扣装置包括固定连杆(15),固定连杆(15)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固定连杆(15)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固定轮椅的扣环(16),扣环(16)上设置有用于锁紧扣环(16)的扣链(12)。
CN201820329412.3U 2018-03-09 2018-03-09 一种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 Active CN2079558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29412.3U CN207955888U (zh) 2018-03-09 2018-03-09 一种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329412.3U CN207955888U (zh) 2018-03-09 2018-03-09 一种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55888U true CN207955888U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42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329412.3U Active CN207955888U (zh) 2018-03-09 2018-03-09 一种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558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4261A (zh) * 2021-11-10 2022-02-25 蓝小华 一种腿脚不便病人用多功能电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84261A (zh) * 2021-11-10 2022-02-25 蓝小华 一种腿脚不便病人用多功能电车
CN114084261B (zh) * 2021-11-10 2023-08-08 南京领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腿脚不便病人用多功能电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96364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
US9469366B2 (en) Draw-bar box type portable folding electro-tricycle with folding chair function
CN203996627U (zh) 轻便四轮电瓶车
CN203888958U (zh) 可折叠车轮机构
CN204095995U (zh) 一种可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机构
CN205469487U (zh) 一种便携式折叠电动滑板车
CN105501369A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
CN204744694U (zh) 一种可折叠电动轮椅
CN207955888U (zh) 一种高位截瘫病人使用的电动车载轮椅车
CN206155695U (zh) 一种折叠电动车
CN204527446U (zh) 后轮折叠电动三轮车
CN202703798U (zh) 折叠式便携电动三轮车
CN201295333Y (zh) 残疾人专用之电动及手动两用四轮车
CN105314040A (zh) 折叠三轮电动车
CN202896790U (zh) 新型婴儿车
CN102211617A (zh) 可折叠电动汽车
CN206501949U (zh) 长短电动调节式电动车
CN201769853U (zh) 靠背可调的儿童推车
CN204775735U (zh) 横梁折叠式便携车
CN201684098U (zh) 电动轮椅车
CN106394762A (zh) 一种新型倒三轮电动车
CN202279192U (zh) 电动折叠四轮车
CN105128988A (zh) 便于携带儿童的电动自行车
CN207712218U (zh) 一种折叠电动平衡车
CN206358278U (zh) 折叠式电动代步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