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932872U - 电梯对重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电梯对重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932872U
CN207932872U CN201820278405.5U CN201820278405U CN207932872U CN 207932872 U CN207932872 U CN 207932872U CN 201820278405 U CN201820278405 U CN 201820278405U CN 207932872 U CN207932872 U CN 2079328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beam
cross beam
fixed frame
counterweight frame
diversion she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7840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金龙
洪水
黄宗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Elevator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27840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9328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9328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93287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包括对重架本体,对重架本体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两个边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相对设置,两个边梁设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并形成对重框,第一横梁呈中空结构设置,第一横梁还设有固定框,固定框设于第一横梁的中空结构内、并与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呈倾斜设置;反绳轮,反绳轮设于固定框内。通过第一横梁的中空结构设置,使反绳轮可直接设于固定框内,相比传统的反绳轮设于第一横梁上方的设置结构,设于中空结构内降低了整个电梯对重架结构的高度,进而降低了对重高度、并降低施工成本,固定框呈倾斜设置,满足反绳轮安装时与电梯驱动主机的匹配问题,进一步降低对重装置的安装成本。

Description

电梯对重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
背景技术
对重装置是电梯系统不可或缺的装置之一,对重装置用于部分平衡轿厢侧的重量、并减少曳引机功率的损耗,对重装置通常包括对重块和用于安装对重块的对重架,对重架上还安装反绳轮等结构。
目前的对重装置安装,对重反绳轮通过反绳轮固定座和固定板固定在对重架的上横梁上部,固定结构复杂,安装成本高;同时,对重高度高,井道尺寸增加,还加重了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对重装置安装成本高、对重高度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包括对重架本体,对重架本体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两个边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相对设置,两个边梁设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之间、并形成对重框,第一横梁呈中空结构设置,第一横梁还设有固定框,固定框设于第一横梁的中空结构内、并与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呈倾斜设置;反绳轮,反绳轮设于固定框内。
上述电梯对重架结构,通过第一横梁的中空结构设置,使反绳轮可直接设于固定框内,相比传统的反绳轮设于第一横梁上方的设置结构,设于中空结构内降低了整个电梯对重架结构的高度,进而降低了对重高度、并降低施工成本,固定框呈倾斜设置,满足反绳轮安装时与电梯驱动主机的匹配问题,进一步降低对重装置的安装成本。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横梁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第一侧板设有第一弯折部,第二侧板设有第二弯折部,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配合、并形成固定框。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的设置降低了加工成本,通过弯折的方式形成固定框,以用于安装反绳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用于安装反绳轮的安装座,安装座设有与固定框内壁配合固定的多个安装板,安装座通过安装板固设于固定框内。反绳轮铰接设于安装座,安装座固设于固定框内、进而将反绳轮安装于固定框内,满足反绳轮的安装要求,安装简单便捷,同时,由于反绳轮通过安装座进行安装,使得检修和维护更加方便,如若发现异常,可直接进行更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座的外壁设有第一限位凸缘,固定框的内壁设有与第一限位凸缘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或安装座的外壁设有第二限位凹槽,固定框的内壁设有与第二限位凹槽配合的第二限位凸缘。由于反绳轮的安装精度要求高,因此,设置限位凸缘和限位凹槽的方式保障其安装精度,避免发生偏移或倾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固定框设于第一横梁的中部位置。固定框设于第一横梁的中部位置,使得反绳轮也设于第一横梁的中部位置,当第一横梁由于受力发生弯折时,反绳轮位于中部位置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因第一横梁弯折产生的误差及误差累积,提高了反绳轮的安装和使用精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横梁呈U型槽结构设置,第二横梁的槽口朝对重框的外侧方向开设。U型槽结构不仅刚度好,且成本低廉,便于降低生产成本,槽口朝对重框的外侧方向开设使第二横梁与边梁的安装和固定更为方便,提高安装和拆卸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设有缓冲座,缓冲座设于第二横梁的槽内。缓冲座设于第二横梁的槽内,可进一步降低电梯对重架结构的整体高度,降低对重高度,以实现生产和施工成本的降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设有补偿链支架,补偿链支架设于第二横梁的槽内,补偿链支架与缓冲座呈间距设置。补偿链支架设于第二横梁的槽内,同样起到降低对重高度的作用,同时,补偿链支架与缓冲座呈间距设置,避免两者在工作时产生干涉,满足功能需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边梁设有对接槽,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边梁的对接槽固定连接。对接槽的设置,在安装时可迅速进行定位和预配合,从而提高安装和拆卸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边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并形成对重框。由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边梁均受到外力的作用,容易发生弯折等问题,尤其是第一横梁,因此,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将其固定,以形成稳固的对对重框,提高对重框的整体刚度和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梯对重架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横梁、安装座及反绳轮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第二横梁、缓冲座及补偿链支架的安装示意图。
111、第一侧板,112、第二侧板,113、第一弯折部,114、第二弯折部,120、第二横梁,130、边梁,200、反绳轮,300、安装座,400、缓冲座,500、补偿链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所称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与另一个元件“连接”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包括对重架本体,对重架本体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120和两个边梁130,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120相对设置,两个边梁130设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120之间、并形成对重框,第一横梁呈中空结构设置,第一横梁还设有固定框,固定框设于第一横梁的中空结构内、并与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呈倾斜设置;反绳轮200,反绳轮200设于固定框内。
通过第一横梁的中空结构设置,使反绳轮200可直接设于固定框内,相比传统的反绳轮200设于第一横梁上方的设置结构,设于中空结构内降低了整个电梯对重架结构的高度,进而降低了对重高度、并降低施工成本,固定框呈倾斜设置,满足反绳轮200安装时与电梯驱动主机的匹配问题,进一步降低对重装置的安装成本。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120分别为对重框的上横梁和下横梁,边梁130设有两个、并分别纵向设置形成对重框的左侧梁和右侧梁,固定框沿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倾斜设置,反绳轮200设于固定框内、并与固定框的倾斜方向呈对应设置,如图2中,反绳轮200的倾斜方向与固定框的倾斜方向相对应。传统设置的反绳轮200设于第一横梁的上端,需要增加辅助的结构,不仅结构复杂,安装要求高,而且反绳轮200两侧的空间浪费,还使对重结构的整体高度增加,导致对重高度增加,井道的高度也不得不增高,加重了施工成本,另外,考虑到使用一段时间后第一横梁可能在受力作用下发生弯折,因此,弯折产生的误差及累积误差会进一步影响反绳轮200的安装位置,不利于反绳轮200的工作稳定性,而本实施例中将反绳轮200直接设于第一横梁的内部中空结构内,则避免了该问题的发生,还降低了施工和生产成本。
因此,相对传统的安装方式,在井道高度相同的情况下,本实施例可获得更高的对重高度,进而实现更好的电梯工作性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横梁包括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相对设置,第一侧板111设有第一弯折部113,第二侧板112设有第二弯折部114,第一弯折部113和第二弯折部114配合、并形成固定框。第一弯折部113和第二弯折部114的设置降低了加工成本,通过弯折的方式形成固定框,以用于安装反绳轮200。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分别朝第一横梁的外侧弯折、并形成固定框,弯折加工成本低,安装方便。
进一步的,固定框呈矩形结构设置,在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也可根据需求使固定框为圆形、椭圆形等结构,以满足安装反绳轮200的要求。
在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用于安装反绳轮200的安装座300,安装座300设有与固定框内壁配合固定的多个安装板,安装座300通过安装板固设于固定框内。反绳轮200铰接设于安装座300,安装座300固设于固定框内、进而将反绳轮200安装于固定框内,满足反绳轮200的安装要求,安装简单便捷,同时,由于反绳轮200通过安装座300进行安装,使得检修和维护更加方便,如若发现异常,可直接进行更换。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安装座300呈矩形框架结构设置,安装座300可一体成型加工而成,安装座300也可由多块板固定形成,另外,安装座300还可以为空心型材加工而成或一体折弯而成。
进一步的,安装座300设有用于铰接安装反绳轮200的铰接孔;安装座300通过螺钉固设于固定框内,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方式固设于固定框内,如焊接、卡固等多种方式。
在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安装座300的外壁设有第一限位凸缘,固定框的内壁设有与第一限位凸缘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或安装座300的外壁设有第二限位凹槽,固定框的内壁设有与第二限位凹槽配合的第二限位凸缘。由于反绳轮200的安装精度要求高,因此,设置限位凸缘和限位凹槽的方式保障其安装精度,避免发生偏移或倾斜。
由于反绳轮200的工作特性,安装座300受力较大,为保障安装座300在第一横梁上的位置稳定性及安装稳定性,设置限位凸缘和限位凹槽,不仅提高了安装精度和安装效率,还满足了反绳轮200工作稳定性的要求。
在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固定框设于第一横梁的中部位置。固定框设于第一横梁的中部位置,使得反绳轮200也设于第一横梁的中部位置,当第一横梁由于受力发生弯折时,反绳轮200位于中部位置可最大程度地避免因第一横梁弯折产生的误差及误差累积,提高了反绳轮200的安装和使用精度。
在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横梁120呈U型槽结构设置,第二横梁120的槽口朝对重框的外侧方向开设。U型槽结构不仅刚度好,且成本低廉,便于降低生产成本,槽口朝对重框的外侧方向开设使第二横梁120与边梁130的安装和固定更为方便,提高安装和拆卸效率。
在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设有缓冲座400,缓冲座400设于第二横梁120的槽内。缓冲座400设于第二横梁120的槽内,可进一步降低电梯对重架结构的整体高度,降低对重高度,以实现生产和施工成本的降低。
传统的缓冲座400,设于第二横梁120的下端,这样设置与反绳轮200设于第一横梁的上端弊端相同,均会增加对重高度、并导致需要增高井道的问题,而将缓冲座400设于第二横梁120内,则达到了降低整个对重架结构的高度作用,进而降低了对重高度,从而降低了施工和生产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缓冲座400设于第二横梁120的槽内,可以是整个缓冲座400均设于第二横梁120的槽内,也可以是缓冲座400的上端固设于第二横梁120的槽内,由于缓冲座400的下端较长,因此伸出第二横梁120的槽内,缓冲座400设于第二横梁120的槽内并非是限制缓冲座400整个的安装都在第二横梁120的槽内,而是说明缓冲座400的上端固设于第二横梁120的槽内、并起到降低对重高度的作用。
在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还设有补偿链支架500,补偿链支架500设于第二横梁120的槽内,补偿链支架500与缓冲座400呈间距设置。补偿链支架500设于第二横梁120的槽内,同样起到降低对重高度的作用,同时,补偿链支架500与缓冲座400呈间距设置,避免两者在工作时产生干涉,满足功能需求。
由于补偿链支架500需要安装补偿链,因此,如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为避免缓冲座400影响到补偿链的工作,将补偿链支架500与缓冲座400呈间距设置,以避免两者之间工作时发生干涉,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缓冲座400设于第二横梁120的中部,补偿链支架500设于第二横梁120的偏右侧位置。
当然,如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横梁120上设有多个螺纹安装孔,以用于安装缓冲座400和补偿链支架500。
在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边梁130设有对接槽,第二横梁120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边梁130的对接槽固定连接。对接槽的设置,在安装时可迅速进行定位和预配合,从而提高安装和拆卸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上述任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横梁、第二横梁120和边梁13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并形成对重框。由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120和边梁130均受到外力的作用,容易发生弯折等问题,尤其是第一横梁,因此,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将其固定,以形成稳固的对对重框,提高对重框的整体刚度和工作稳定性。
如图1至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横梁包括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第二横梁120为开口向下开设的U型槽钢,边梁130为开口朝对重框的内侧开设的U型槽钢,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12的两端分别通过螺栓固设于对应边梁130的U型槽侧板外壁,第二横梁120的U型槽侧板外壁通过螺栓固设于对应边梁130的U型槽侧板内壁。
进一步的,边梁130上还开设有多个螺纹孔,以满足多样化的安装要求,如满足加装附属装置等要求。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梯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对重架本体,所述对重架本体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两个边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相对设置,两个所述边梁设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之间、并形成对重框,所述第一横梁呈中空结构设置,所述第一横梁还设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设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中空结构内、并与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呈倾斜设置;
反绳轮,所述反绳轮设于所述固定框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设有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二侧板设有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配合、并形成所述固定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反绳轮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设有与所述固定框内壁配合固定的多个安装板,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安装板固设于所述固定框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外壁设有第一限位凸缘,所述固定框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缘配合的第一限位凹槽;或所述安装座的外壁设有第二限位凹槽,所述固定框的内壁设有与所述第二限位凹槽配合的第二限位凸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设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中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横梁呈U型槽结构设置,所述第二横梁的槽口朝所述对重框的外侧方向开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缓冲座,所述缓冲座设于所述第二横梁的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补偿链支架,所述补偿链支架设于所述第二横梁的槽内,所述补偿链支架与所述缓冲座呈间距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梁设有对接槽,所述第二横梁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所述边梁的所述对接槽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梯对重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边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并形成所述对重框。
CN201820278405.5U 2018-02-27 2018-02-27 电梯对重架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328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78405.5U CN207932872U (zh) 2018-02-27 2018-02-27 电梯对重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78405.5U CN207932872U (zh) 2018-02-27 2018-02-27 电梯对重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932872U true CN207932872U (zh) 2018-10-02

Family

ID=63653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7840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932872U (zh) 2018-02-27 2018-02-27 电梯对重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9328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7425A (zh) * 2018-12-24 2019-04-12 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托盘架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7425A (zh) * 2018-12-24 2019-04-12 诺力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托盘架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5008414A5 (zh)
US10252889B2 (en) Method of installing a machine in an elevator system
CN207932872U (zh) 电梯对重架结构
CN104944255B (zh) 电梯对重装置及其改造方法
CN203345923U (zh) 内置大部件用吊装装置
CN201102845Y (zh) 牵引绳轮式无机房电梯
JP6738964B2 (ja) エレベーター
CN201990354U (zh) 一种曳引机、对重系统后置式无机房电梯
JP500101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206735570U (zh) 电梯导轨结构
JP6452888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の釣合いおもり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8377647B (zh) 电梯装置的对重和电梯装置
CN105236249A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
CN201347719Y (zh) 伸缩式安全挂梯
CN207738268U (zh) 一种电梯导轨
CN108698792A (zh) 电梯装置
CN205906868U (zh) 加强型轿厢与对重导轨支架
CN203946741U (zh) 电梯用平衡锤装置
CN204198282U (zh) 一种下小车缠绕系统
CN203922398U (zh) 电梯悬挂结构和电梯
JP2012201497A (ja) マシンベッド及び揚重装置
CN207142578U (zh) 大吨位对重侧挂绳结构
CN106044478A (zh) 一种曳引机机架
JP2011168375A (ja) エレベータの釣り合い重り装置
CN212245820U (zh) 无机房电梯及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00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