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59757U - 墨瓶 - Google Patents

墨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59757U
CN207859757U CN201721275368.4U CN201721275368U CN207859757U CN 207859757 U CN207859757 U CN 207859757U CN 201721275368 U CN201721275368 U CN 201721275368U CN 207859757 U CN207859757 U CN 2078597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ink supply
bottle
seal
bottle c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27536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和田朋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27536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597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59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597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向喷墨打印机注墨的墨瓶,包括储墨部、供墨部和瓶盖部。储墨部内部具有用于容纳墨水的储墨空间;供墨部连接至储墨部,供墨部具有与储墨空间连通的供墨通道,供墨通道形成有与供墨部的外部连通供墨开口,供墨通道内部设置有阀膜,阀膜能够变形以开放或封闭供墨通道;瓶盖部构造为与供墨部可拆卸地接合,其内部设置有构造为在瓶盖部连接至供墨部的状态下密封供墨开口的密封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墨瓶,瓶盖部内设置有密封件,当瓶盖部连接至供墨部时,密封件密封供墨开口,有效地避免了墨瓶内的墨水通过供墨开口洒出的危险。

Description

墨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墨瓶。
背景技术
喷墨打印机1通过从记录头向记录介质(例如打印用纸张)喷出墨水来进行打印。
图1至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现有喷墨打印机的一个示例。下文中,为了便于描述,以使用者使用喷墨打印机时所处的位置为基准,将喷墨打印机面向使用者的方向定义为“前”、与此相对的方向定义为“后”,而将使用者的左手侧定义为“左”,使用者的右手侧为“右”。
参考图1至图2所示,喷墨打印机1包括:打印机本体10、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的一侧的墨容纳单元20、以及设置在打印机本体10和墨容纳单元20的上方的翻转部件11。
打印机本体10在内部可以容纳有记录头等构件,并且翻转部件11在内部可以设置有扫描器单元。
翻转部件11围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枢转轴线AX1可枢转地连接到打印机本体10,从而在露出打印机本体10和墨容纳单元20的打开状态(如图2所示)和覆盖打印机本体10和墨容纳单元20的关闭状态(如图1所示)之间可枢转。
墨容纳单元20固定地安装在打印机本体10的某一侧(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靠右端的前侧位置),并且容纳有待供应至打印机本体10的墨水。
墨容纳单元20包括:多个墨容纳部21、覆盖多个墨容纳部21的框架部25、可枢转地连接至框架部25的塞盖部23、以及覆盖框架部25的盖体部22。
如图中所示,墨容纳单元20包括容纳具有相同或不同颜色的墨水的五个墨容纳部21。每个墨容纳部21包括用于储存墨水的储墨本体(未示出)、以及设置于储墨本体的顶部的注墨部212,注墨部212具有与储墨本体的内 部连通的注墨开口。
框架部25用于固定多个墨容纳部21并作为其外部包装。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框架部25大致呈立方体,其顶表面251设置有凹槽259。凹槽259与墨容纳部21一一对应,其构造为围绕每个墨容纳部21的注墨部212,从框架部25的顶表面251向下凹陷预定距离并形成底面。注墨部212穿过凹槽259的底面向上突伸出来并且容纳于凹槽259形成的凹陷空间内,此时储墨本体位于凹槽259的下方。
盖体部22构造为围绕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枢转轴线AX2可枢转地连接到框架部25。具体地,盖体部22能够第二枢转轴线AX2相对于框架部25关闭或打开。当盖体部22关闭时,其覆盖框架部25的顶表面251,也即,盖体部22覆盖各个墨容纳部21所对应的凹槽259,防止杂物进入凹槽259。而当盖体部22打开时,能够使各个凹槽259露出。
塞盖部23为五个,其与墨容纳部21一一对应,以用于密封对应的墨容纳部21的注墨部212。五个塞盖部23各自连接到框架部25并且能够相对于注墨部212关闭或打开。当塞盖部23关闭时,其密封对应的注墨部212的注墨开口,防止墨容纳部21内储存的墨水洒出或者灰尘等杂物通过注墨开口进入墨容纳部21内部污染墨水。当塞盖部23打开,与其对应的注墨部212的注墨开口露出,即可使用墨瓶进行注墨等操作。
图3示出了用于给喷墨打印机1注墨的墨瓶50,包括储墨部51、供墨部52和瓶盖部53。储墨部51内部具有容纳空间,用于容纳待注入到墨容纳单元20的墨水。供墨部52连接至储墨部51并且具有与储墨部51内部的容纳空间连通的供墨通道521,供墨通道521还具有与外界连通的供墨开口522。供墨通道521内还设置有阀膜(未示出),阀膜在自然状态下可以封闭供墨通道521以阻止墨水流出,而当阀膜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变形,供墨通道521开放,储墨部51内的墨水可以通过供墨通道521流出。在不使用时,瓶盖部53连接至供墨部52以封闭供墨开口522,避免灰尘从供墨开口522落入到储墨部51内污染墨水,也可以在墨瓶50不小心倾倒时尽量避免墨水从储墨部51洒出造成污染。
如图4所示,注墨时,使用者首先按次序将翻转部件11、盖体部22和塞盖部23分别打开使注墨部212露出。然后将容纳待注入墨水的墨瓶50倒立,使供墨部52的前端伸入到凹槽259内,并使注墨部212通过供墨开口522伸入到供墨通道521内。注墨部212向上挤压并顶开供墨通道521 内的阀膜,阀膜变形使供墨通道521开放。此时,储墨部51的内部空间与墨容纳部21的内部空间连通,即可向墨容纳部21内注入墨水。
注墨部212内部与注墨开口和储墨本体内部连通的空间被隔膜分隔为两部分,即排气部分和注液部分。当将墨瓶50倒立并使其与注墨部212插接时,通过气液置换,墨瓶50中的墨水可通过注墨部212的注液部分自动流入储墨本体,同时,与之相对应地,储墨本体中的空气通过排气部分自动排出至墨瓶50中。另外,储墨本体还具有与外界连通的通气口。随着注墨进行,当墨水密封注墨部212的下端时,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墨瓶50内的墨水不再流下,气液置换停止。此时储墨本体内所容纳的墨水达到最大储墨量,注墨自动停止,使用者可以将墨瓶50向上移开以完成注墨操作。随着墨瓶50向上移动,注墨部212不再挤压阀膜,阀膜从变形状态恢复至自由状态,使供墨通道521封闭,从而保证虽然供墨开口522朝下,但是墨瓶50内的墨水不会洒出。
墨瓶50的供墨通道521内设置有阀膜,起到开闭供墨通道521的作用,使得在自然状态下供墨通道521封闭,墨水不会洒出。然而,在墨瓶50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碰撞。较大的碰撞力度使得墨水溅起的力度也大。当墨水溅起的力度大于使阀膜变形的力时,阀膜在墨水的作用下变形使供墨通道521开放,墨水容易通过供墨开口522溅出,造成污染。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墨瓶,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墨瓶,用于向喷墨打印机注墨,所述墨瓶包括:储墨部,所述储墨部内部具有用于容纳墨水的储墨空间;供墨部,所述供墨部连接至所述储墨部,所述供墨部具有与所述储墨空间连通的供墨通道,所述供墨通道形成有与所述供墨部的外部连通供墨开口,所述供墨通道内部设置有阀膜,所述阀膜能够变形以开放或封闭所述供墨通道;以及瓶盖部,所述瓶盖部构造为与所述供墨部可拆卸地接合, 其中,所述瓶盖部的内部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构造为在所述瓶盖部连接至所述供墨部的状态下密封所述供墨开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墨瓶,瓶盖部内设置有密封件,当瓶盖部连接至供墨部时,密封件密封供墨开口,有效地避免了墨瓶内的墨水通过供墨开口洒出的危险。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抵接所述供墨开口的边缘以密封所述供墨开口。
由此,可以保证密封件对供墨开口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的与所述供墨开口的边缘抵接的表面与所述密封件的轴向剖切面的交线为平滑曲线。
由此,此种曲面的形状可以保证密封件的表面与供墨开口的边缘之间没有缝隙地抵接,保证密封效果。
可选地,在所述瓶盖部连接至所述供墨部的状态下,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阀膜满足关系式:P1>P2…(1),其中,P1为所述供墨开口与所述阀膜之间沿所述供墨通道延伸方向的最小距离,P2为所述密封件自所述供墨开口起延伸进入所述供墨通道的最大距离。
由此,可以确保密封件不会对阀膜产生作用,保证阀膜的密封效果。
可选地,所述供墨开口具有预定的内部径向尺寸D1,所述密封件包括具有第一径向尺寸D21的第一部分和具有第二径向尺寸D22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瓶盖部连接至所述供墨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部分比所述第一部分更靠近所述供墨部,其中,所述密封件与所述供墨开口的尺寸关系满足关系式:D22<D1<D21…(2)。
由此,可以使密封件部分地(第二部分)伸入到供墨通道内,而另一部分(第一部分)位于供墨开口的外侧,从而保证密封件对供墨通道的密封作用。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可拆卸地设置。
由此,可拆卸地设置能够方便对密封件进行更换。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由不同于所述瓶盖部的材料制成,并与所述瓶盖部一体成型。
由此,密封部和瓶盖部可以分别选用合适的材料以实现其功能,而一体成型的设计方便对瓶盖部与密封件进行生产制造。
可选地,所述密封件所采用的材料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瓶盖部所采用 的材料的弹性系数。
由此,密封件具有良好的弹性,可以使密封件与供墨开口的边缘更好地贴合,保证密封效果;而瓶盖部弹性较差,刚度好,能够很好地起到支撑作用以及对密封件的挤压作用。
可选地,所述供墨部与所述瓶盖部通过螺纹配合可拆卸地接合。
由此,螺纹配合的结构和操作比较简单,容易生产制造,方便使用者操作。
可选地,所述供墨部与所述瓶盖部通过卡接配合可拆卸地接合。
由此,卡接配合的结构和操作比较简单,容易生产制造,方便使用者操作。
附图说明
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意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方面将变得更明显和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喷墨打印机的立体视图,其中,翻转部件处于关闭状态,盖体部处于关闭状态;
图2为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的另一立体视图,其中,翻转部件处于打开状态,盖体部处于打开状态,塞盖部处于打开状态;
图3为用于为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供墨的墨瓶的立体视图;
图4为使用图3所示的墨瓶为图1所示的喷墨打印机供墨的立体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墨瓶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立体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墨瓶的储墨部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的墨瓶的供墨部的立体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的供墨部沿供墨通道的延伸方向的剖切视图;
图9为图5所示的墨瓶的瓶盖部沿轴向的剖切视图;
图10为图5所示的墨瓶沿轴向的剖切视图;
图11为具有卡接结构的供墨部的立体视图;
图12为与图11所示的供墨部接合的瓶盖部沿轴向的剖切视图;以及
图13和图14为设置有另外两种构型密封件的瓶盖部沿轴向的剖切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喷墨打印机 10 打印机本体
11 翻转部件 20 墨容纳单元
21 墨容纳部 212 注墨部
22 盖体部 23 塞盖部
25 框架部 251 顶表面
50/150 墨瓶 51/151 储墨部
1511 容纳空间 1512 第一接合部
1512a/1523a 螺纹部 1512b 柱状部
52/152/252 供墨部 521/1521 供墨通道
522/1522 供墨开口 1523 第二接合部
1523b 齿形部 1524/2524 第三接合部
1525 阀膜 53/153/253 瓶盖部
1531/2531 第四接合部 154/254/354 密封件
259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墨瓶150包括储墨部151、供墨部152和瓶盖部153三部分。储墨部151用于容纳待注入到喷墨打印机1的墨容纳单元20的墨水。供墨部152连接至储墨部151,用于在注墨时与墨容纳单元20的注墨部212配合。瓶盖部153与供墨部152可拆卸地连接。在不使用墨瓶150时,瓶盖部153连接至供墨部152,使墨瓶150内部形成封闭 的空间,避免墨水洒出。而在注墨时,瓶盖部153从供墨部152拆下,方便注墨操作。
下面结合附图对墨瓶150的各个部分进行详细介绍。
图6至图8示出了储墨部151和供墨部152的具体结构。
储墨部151大致构造为圆柱状,其包括用于容纳储存墨水的容纳空间1511、以及第一接合部1512。容纳空间1511位于储墨部151内部,并且在储墨部151的一个端面上形成开口,以方便与外界连通,从而使墨水可以通过该开口流出。第一接合部1512设置在储墨部151的具有开口的一端。
相应地,如图7和图8所示,供墨部15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接合部1523。第一接合部1512与第二接合部1523彼此接合,以使储墨部151与供墨部152连接为一体。
具体地,第一接合部1512包括螺纹部1512a和柱状部1512b。螺纹部1512a和柱状部1512b设置于储墨部151的外侧面。柱状部1512b与螺纹部1512a连接。柱状部1512b构造为沿着储墨部151的周向间隔设置并且从储墨部151的外侧面向外突出的多个柱形结构。第二接合部1523包括螺纹部1523a和齿形部1523b。螺纹部1523a和齿形部1523b设置于供墨部152一端的内侧面,并且齿形部1523b与螺纹部1523a连接。齿形部1523b构造为沿着周向相邻设置并且从供墨部152的内侧面向内突出的多个齿。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一接合部1512设置于储墨部151的内侧面,而相应地将第二接合部1523设置于供墨部152的外侧面。
第一接合部1512的螺纹部1512a和第二接合部1523的螺纹部1523a通过螺旋接合使储墨部151与供墨部152连接在一起。此时,柱状部1512b的每个柱形结构位于齿形部1523b的相邻的齿之间。齿形部1523b的齿构造为,当顺着螺旋接合方向旋转时,柱状部1512b的柱形结构能够沿着螺旋接合方向顺利地滑过;而当逆着螺旋接合方向旋转时,柱状部1512b的柱形结构被齿形部1523b的齿卡住,无法旋动,从而实现储墨部151与供墨部152不可拆卸地连接。通过不可拆卸地连接,可以减少墨水通过储墨部151与供墨部152的连接处的缝隙泄露出的可能。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比如卡合连接)实现储墨部151与供墨部152之间不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也可以将储墨部151与供墨部152之间设置为可拆卸地连接。
如图8所示,供墨部152在内部设置有供墨通道1521。在供墨部152连接至储墨部151的状态下,供墨通道1521与储墨部151的容纳空间1511连通。供墨通道1521延伸至供墨部152的与设置有第二接合部1523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并且在该端面形成与外界连通的供墨开口1522。供墨通道1521内部还设置有阀膜1525。阀膜1525为朝向远离供墨开口1522的方向凹陷的碗状,并且具有能够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打开或者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闭合的径向缝隙。如此,在自然状态下(不受外力),阀膜1525封闭供墨通道1521,而当受到挤压力(比如,注墨部212施加的从供墨开口1522朝向储墨部151的力)时,阀膜1525上的缝隙裂开,使供墨通道1521处于开放状态。此时,容纳空间1511可以通过供墨通道1521和供墨开口1522与外界连通。
另外,供墨部152设置有第三接合部1524。图9所示的瓶盖部153设置有第四接合部1531。如图7和图9所示,第三接合部1524和第四接合部1531构造为螺纹的形式,通过螺纹的螺旋接合实现瓶盖部153与供墨部152之间可拆卸地连接。然而,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卡合连接的方式实现。如图11和图12所示,供墨部252的第三接合部2524构造为卡槽的形式,瓶盖部253的第四接合部2531构造为卡扣的形式,通过卡扣与卡槽的配合实现卡合连接。可以理解,也可以将第三接合部2524构造为卡扣,而相应地将第四接合部2531构造为卡槽的形式。
如图9至图10所示,瓶盖部153在内部还设置有密封件154。在瓶盖部153连接至供墨部152的状态下,密封件154密封供墨部152的供墨开口1522。密封件154部分地通过供墨开口1522延伸进入供墨通道1521,以使得密封件154的侧表面与供墨开口1522的边缘抵接,实现密封。
应当注意,供墨开口1522与阀膜1525之间沿供墨通道1521的延伸方向的最小距离为P1,密封件154延伸进入供墨通道1521的最大长度为P2,应当设置使P1>P2,这样可以保证密封件154不会对阀膜1525产生力的作用,从而不会影响阀膜1525的封闭效果。
另外,供墨开口1522的内径为D1。为保证密封件154对供墨开口1522的密封效果,应该使密封件154延伸进入供墨通道1521的第二部分具有小于D1的径向尺寸D22,并且密封件154位于供墨通道1521外侧的第一部分具有大于D1的径向尺寸D21。这样,第二部分能够伸入供墨通道1521 内起到密封作用,第一部分能够覆盖供墨开口1522起到密封作用。密封件154还可以具有位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过渡部分,由此,过渡部分还能够与供墨开口1522的边缘抵接进一步保证密封效果。
在图9和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密封件154的与供墨开口1522的边缘抵接的侧表面为锥面,如此,在密封件254的轴向剖切面上,该侧表面形成为直线。然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密封件的与供墨开口抵接的侧表面设置为曲线。例如,如图13所示的构型,在密封件254的轴向剖切面上,密封件254的所述侧表面形成为向外突出的平滑曲线,也即,密封件254的所述侧表面构造为相比于锥面沿径向向外突出的平滑曲面的形式。而在图14所示的构型中,在密封件354的轴向剖切面上,密封件354的所述侧表面形成为向内凹入的平滑曲线,也即,密封件354的所述侧表面构造为相比于锥面沿径向向内凹入的平滑曲面的形式。这两种设置方式,都可以使密封件的侧表面与供墨开口的边缘更紧密地抵接,没有缝隙,从而具有很好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密封件154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此,密封件154在与供墨开口1522的边缘抵接时,在瓶盖部153和供墨部152的挤压下产生弹性形变,弹性力的作用使得抵接更加紧密,从而保证密封性能。为了方便制造,密封件154可以与瓶盖部153一体成型。优选地,密封件154可以与瓶盖部153采用不同的材料一体成型,并且构成密封件154的材料的弹性系数小于构成瓶盖部153的材料的弹性系数。由此,瓶盖部153弹性较小,刚性较大,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为密封件154提供朝向供墨开口1522的挤压的力,使密封件154与供墨开口1522的边缘紧密地抵接。另外,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密封件154设置为可拆卸地连接至瓶盖部153。这样的设置方式允许使用者可以方便地对密封件154进行更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 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墨瓶,用于向喷墨打印机注墨,其特征在于,所述墨瓶包括:
储墨部,所述储墨部内部具有用于容纳墨水的储墨空间;
供墨部,所述供墨部连接至所述储墨部,所述供墨部具有与所述储墨空间连通的供墨通道,所述供墨通道形成有与所述供墨部的外部连通供墨开口,所述供墨通道内部设置有阀膜,所述阀膜能够变形以开放或封闭所述供墨通道;以及
瓶盖部,所述瓶盖部构造为与所述供墨部可拆卸地接合,
其中,所述瓶盖部的内部设置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构造为在所述瓶盖部连接至所述供墨部的状态下密封所述供墨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抵接所述供墨开口的边缘以密封所述供墨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墨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件的轴向剖切面上,所述密封件的与所述供墨开口的边缘抵接的表面形成为平滑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墨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瓶盖部连接至所述供墨部的状态下,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阀膜满足以下关系式:
P1>P2…(1),
其中,
P1为所述供墨开口与所述阀膜之间沿所述供墨通道延伸方向的最小距离,和
P2为所述密封件自所述供墨开口起延伸进入所述供墨通道的最大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开口具有预定的内部径向尺寸D1,所述密封件包括具有第一径向尺寸D21的第一部分和具有第二径向尺寸D22的第二部分,在所述瓶盖部连接至所述供墨部的状态下,所述第二部分比所述第一部分更靠近所述供墨部,其中,所述密封件与所述供墨开口的尺寸关系满足关系式:
D22<D1<D2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可拆卸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由不同于所述瓶盖部的材料制成,并与所述瓶盖部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所采用的材料的弹性系数小于所述瓶盖部所采用的材料的弹性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部与所述瓶盖部通过螺纹配合可拆卸地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墨瓶,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墨部与所述瓶盖部通过卡接配合可拆卸地接合。
CN201721275368.4U 2017-09-29 2017-09-29 墨瓶 Active CN207859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5368.4U CN207859757U (zh) 2017-09-29 2017-09-29 墨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275368.4U CN207859757U (zh) 2017-09-29 2017-09-29 墨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59757U true CN207859757U (zh) 2018-09-14

Family

ID=634741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275368.4U Active CN207859757U (zh) 2017-09-29 2017-09-29 墨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5975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3767A (zh) * 2019-07-31 2019-10-01 上海汉图科技有限公司 墨盒组件、墨盒组件及打印机
JP7528536B2 (ja) 2020-05-27 2024-08-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93767A (zh) * 2019-07-31 2019-10-01 上海汉图科技有限公司 墨盒组件、墨盒组件及打印机
CN110293767B (zh) * 2019-07-31 2024-03-22 上海汉图科技有限公司 墨盒组件、墨盒部件及打印机
JP7528536B2 (ja) 2020-05-27 2024-08-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47198B2 (ja) インク補給補助装置及びインク補給装置
US11623453B2 (en)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and liquid ejection apparatus
US10350896B2 (en) Ink replenishment container
US20190030903A1 (en) Ink refill container
JP5692265B2 (ja)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体収容体
JP2016203991A (ja) 液体容器
TWI598272B (zh) Re-fill the container with the plug and refill method
CN207859757U (zh) 墨瓶
WO2014136442A1 (ja) 液体収容体
JP7158883B2 (ja) パウチパック用ホルダ及びパウチパック
JP2024026757A (ja) 印刷用液体容器
JP5365283B2 (ja) 詰替え容器
US20230302804A1 (en) Liquid storage container
CN211808456U (zh) 墨罐和喷墨打印机
JP2023043905A (ja) インク補給容器
CN114475002A (zh) 墨水补充容器
JP2012106749A (ja) 内容物充填機構
CN113942311B (zh) 液体储存容器
CN113942310B (zh) 液体存储容器
CN218054031U (zh) 自动加料装置及3d打印机
CN219618754U (zh) 一种墨水补充容器
CN212827421U (zh) 自动填充的墨水瓶
CN210101044U (zh) 一种加墨工具
JP2022057512A (ja) インク補給容器
JP2023068742A (ja) インク補給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