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47369U - 一种内摆乘客门驱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摆乘客门驱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47369U
CN207847369U CN201820037679.5U CN201820037679U CN207847369U CN 207847369 U CN207847369 U CN 207847369U CN 201820037679 U CN201820037679 U CN 201820037679U CN 207847369 U CN207847369 U CN 2078473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door
passenger
actuating arm
hin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3767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继峰
王成法
赵辉
刘铁军
王明
周德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TUODA VEHICLE DO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TUODA VEHICLE DO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TUODA VEHICLE DO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TUODA VEHICLE DO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3767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473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473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473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摆乘客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门轴往复旋转的连接臂、一端铰接在连接臂端部的传动臂以及与传动臂另一端铰接的驱动臂;所述驱动臂连接驱动其往复摆动的动力源。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沿袭了现有气动双内摆驱动机构的简便的安装方式,但对其驱动部分进行了一体化重新设计,放弃了原来采用两套独立的曲柄滑块驱动机构驱动门轴进行开关门作业的方案,重新设计开发了一体化的曲柄连杆驱动机构方案,由其驱动门轴进行开关门作业;同时优化了曲柄连杆尺寸,保证了同一门洞中双门动作的协调性,免除了安装中双门动作协调性的调试工作,提高了安装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内摆乘客门驱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摆乘客门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气动内摆乘客门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公交车辆,由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已成为城市公交领域中实际应用最多的乘客门结构形式。但目前中乘客门应用的双内摆驱动机构由于采用了两套独立的驱动系统,造成同一门洞的双门动作协调困难,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乘客门安装调试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整车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内摆乘客门驱动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摆乘客门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门轴往复旋转的连接臂、一端铰接在连接臂端部的传动臂以及与传动臂另一端铰接的驱动臂;
所述驱动臂连接驱动其往复摆动的动力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动力源为电机或气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臂包括左传动臂和右传动臂,左传动臂铰接驱动左车门的左连接臂,右传动臂铰接驱动右车门的右连接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臂包括左驱动臂和右驱动臂;所述左驱动臂与左传动臂铰接,所述右驱动臂与右传动臂铰接;所述左驱动臂和右驱动臂二者固结为一体式。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积极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沿袭了现有气动双内摆驱动机构的简便的安装方式,但对其驱动部分进行了一体化重新设计,放弃了原来采用两套独立的曲柄滑块驱动机构驱动门轴进行开关门作业的方案,重新设计开发了一体化的曲柄连杆驱动机构方案,由其驱动门轴进行开关门作业,同时优化了曲柄连杆尺寸,保证了同一门洞中双门动作的协调性,免除了安装中双门动作协调性的调试工作,提高了安装效率,另外,此种驱动机构由于采用了一体化设计,只需要一个动力源就可以实现同一门洞中双门的协调驱动,所以不仅减少了动力源数量需求,还可以选配不同的动力源,实现不同的动力需求。例如选用电机作为动力源,即可以满足新能源电动公交车的电气化动力配置需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的单车门内摆驱动机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2为现有的双车门内摆驱动机构原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单车门内摆驱动机构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双车门内摆驱动机构的原理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双车门关门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驱动双车门开门状态的示意图。
在附图中:
1连接臂、2气缸、3驱动臂、4传动臂、a开门状态、b关门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的叙述。
如附图1-2所示,现有的内摆乘客门驱动均是由气缸2推动连接臂1,连接臂1驱动门轴同步往复旋转,从而控制车门的开合,乘客门为单门时采用一个气缸2作为动力源,对于双门型式的客车,需要两个气缸2分别控制两个车门分别开合,造成同一门洞的双门动作协调困难,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乘客门安装调试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整车生产效率。
如附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驱动门轴往复旋转的连接臂1、一端铰接在连接臂1端部的传动臂4以及与传动臂4另一端铰接的驱动臂3;所述驱动臂3连接驱动其往复摆动的动力源。所述动力源为电机或气缸。附图4中所述传动臂4包括左传动臂和右传动臂,左传动臂铰接驱动左车门的左连接臂,右传动臂铰接驱动右车门的右连接臂。所述驱动臂3包括左驱动臂和右驱动臂;所述左驱动臂与左传动臂铰接,所述右驱动臂与右传动臂铰接;所述左驱动臂和右驱动臂二者固结为一体式。
如附图5-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臂3摆动到一侧时,双车门先后开启,双乘客门呈开门状态a;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臂3摆动到另一侧时,双车门先后关闭,双乘客门呈关门状态b。
本实用新型沿袭了现有气动双内摆驱动机构的简便的安装方式,但对其驱动部分进行了一体化重新设计,放弃了原来采用两套独立的曲柄滑块驱动机构驱动门轴进行开关门作业的方案,重新设计开发了一体化的曲柄连杆驱动机构方案,由其驱动门轴进行开关门作业。并在设计中优化了曲柄连杆尺寸,用设计保证了同一门洞中双门动作的协调性,免除了安装中双门动作协调性的调试工作,提高了安装效率,另外,此种驱动机构由于采用过了一体化设计,只需要一个动力源就可以实现同一门洞中双门的协调驱动,所以不仅减少了动力源数量需求,还可以选配不同的动力源,实现不同的动力需求。例如选用电机作为动力源,即可以满足新能源电动公交车的电气化动力配置需求。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并非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的穷举。对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前提下对其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动,都应当被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内摆乘客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驱动门轴往复旋转的连接臂(1)、一端铰接在连接臂(1)端部的传动臂(4)以及与传动臂(4)另一端铰接的驱动臂(3);
所述驱动臂(3)连接驱动其往复摆动的动力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摆乘客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为电机或气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摆乘客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臂(4)包括左传动臂和右传动臂,左传动臂铰接驱动左乘客门的左连接臂,右传动臂铰接驱动右乘客门的右连接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摆乘客门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臂(3)包括左驱动臂和右驱动臂;所述左驱动臂与左传动臂铰接,所述右驱动臂与右传动臂铰接;所述左驱动臂和右驱动臂二者固结为一体式。
CN201820037679.5U 2018-01-10 2018-01-10 一种内摆乘客门驱动机构 Active CN2078473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7679.5U CN207847369U (zh) 2018-01-10 2018-01-10 一种内摆乘客门驱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37679.5U CN207847369U (zh) 2018-01-10 2018-01-10 一种内摆乘客门驱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47369U true CN207847369U (zh) 2018-09-11

Family

ID=63417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37679.5U Active CN207847369U (zh) 2018-01-10 2018-01-10 一种内摆乘客门驱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4736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0278A (zh) * 2019-12-31 2020-04-24 武汉武船重型装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旋转驱动装置及风洞隔离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60278A (zh) * 2019-12-31 2020-04-24 武汉武船重型装备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旋转驱动装置及风洞隔离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920661U (zh) 一种客车自动平移门
CN207847369U (zh) 一种内摆乘客门驱动机构
CN100558572C (zh) 一种双扇客车门电动内摆门机系统
CN204371054U (zh) 一种轨道交通可调通风型站台门
CN106968548A (zh) 一种自动车窗及具有该结构的铁路客车
CN201769657U (zh) 具有鸥翼门的汽车
CN208024171U (zh) 自动打开闭合冷通道天窗
CN204623067U (zh) 一种汽车自适应通风系统
CN205155312U (zh) 一种气动双翻板阀
CN108945387A (zh) 一种飞行器舱门开启装置
CN209195207U (zh) 一种用于开启和闭合舱门的机构
CN201187208Y (zh) 自动开关车门的驱动系统
CN205677430U (zh) 一种电动内摆门驱动机构
CN208544096U (zh) 一种汽车轻量化式鸥翼门
CN108505836A (zh) 状态监测及输出的智能锁模块及其使用方法
CN211313807U (zh) 一种客车用气动外摆驱动机构
CN201128248Y (zh) 全自动废料门
CN202359939U (zh) 一种用于公交车的车门智能化安全装置
CN206363920U (zh) 汽车组合开关灯光联动机构
CN206067753U (zh) 轨道车辆空调机组双胞胎回风门结构
CN105070549B (zh) 一种弹簧操动机构及其分闸挚子
CN204850866U (zh) 一种液压开窗机
CN210633672U (zh) 机器人手臂结构
CN202595669U (zh) 一种自动检票机的剪式门装置
CN206870835U (zh) 一种客车用气动平开式乘客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