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827314U - 物流中转车 - Google Patents

物流中转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827314U
CN207827314U CN201820062231.9U CN201820062231U CN207827314U CN 207827314 U CN207827314 U CN 207827314U CN 201820062231 U CN201820062231 U CN 201820062231U CN 207827314 U CN207827314 U CN 2078273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pair
support board
along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6223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uang Yu Star Logistics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uang Yu Star Logistic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uang Yu Star Logistics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uang Yu Star Logistics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6223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8273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8273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8273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物流中转车,包括:载物板,其上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沿其长度方向的一对侧面之间水平穿设有转动轴,其上固定套设有滚筒,所述滚筒的上表面凸出于载物板的上表面,所述载物板的前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对第二凹槽,第二凹槽沿行走方向的竖直剖面为直角梯形,其长底边与载物板前侧面平齐,所述第二凹槽的短底边一部分继续向内凹陷形成第三凹槽;转运架,其为一对支撑柱,恰好配合于一对第三凹槽内。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将运输车和中转车有机地结合起来,运输时只运输,中转设备可隐藏起来,需要中转时再通过中转设备进行中转,可大大减少运输时物流中转车的占地面积,使用更为灵活。

Description

物流中转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中转车。
背景技术
物流中转车是物流行业较为重要的辅助工具,其在物流运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物流中转车是将物流运输车上的货物转运至其它的设备上,将物流运输车与物流中转车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起到节省成本,降低占地空间。现有的也有将物流运输车与物流中转机结合起来的装置,但是运输车是运输的功能,然后在运输车上设置了可以中转的装置,其增大了运输车的面积。将运输车和中转车更好地结合起来,运输时只运输,中转设备可隐藏起来,需要中转时再进行中转,可大大减少运输中转车的占地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物流中转车,可实现将运输车和中转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运输时只运输,中转设备可隐藏起来,需要中转时再通过中转设备进行中转,可大大减少运输时物流中转车的占地面积,使用更为灵活。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物流中转车,包括:载物板,其水平设置且下底面设置有行走轮,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与载物板的宽度方向一致,第一凹槽沿其长度方向的一对侧面之间水平穿设有转动轴,其上固定套设有滚筒,所述滚筒的上表面凸出于载物板的上表面,且滚筒的轴线与转动轴的轴线重合,所述载物板沿其长度方向即行走方向的前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对第二凹槽,其沿载物板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二凹槽沿行走方向的竖直剖面为直角梯形,其长底边与载物板前侧面平齐,斜侧边向下朝外倾斜,所述第二凹槽的短底边靠近载物板宽度方向的外侧面的一部分继续沿载物板长度方向向内凹陷延伸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下方;转运架,其为一对支撑柱,恰好配合于一对第三凹槽内。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柱位于载物板前方的前侧面沿支撑柱的长度方向内凹陷形成第四凹槽,所述支撑柱还连接有支撑结构,其包括支撑块和一对连接杆,所述支撑块的剖面为直角梯形结构,其短底边与第三凹槽的剖面一致,一对连接杆的一端相互铰接,其中一个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支撑块的短底边,另一个连接杆配合于第四凹槽中,且可沿第四凹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一对连接杆均位于第四凹槽中时,所述支撑块恰好配合于第二凹槽中。
优选的是,一对支撑柱上表面相对位置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载物板前侧面上端铰接有辅助板一侧,辅助板自由状态时为竖直状态,辅助板相对的另一侧可卡合于卡槽中。
优选的是,所述载物板前侧面位于第二凹槽下方设置有一对卡扣,所述辅助板外侧面上相对设置有一对凸起,一对卡扣与一对凸起相配合以将所述辅助板竖直固定。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柱上表面还铺设有一层耐磨橡胶层。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物流中转车可实现将运输车和中转设备有机地结合起来,运输时只运输,中转设备可隐藏起来,需要中转时再通过中转设备进行中转,可大大减少运输时物流中转车的占地面积,使用更为灵活。
2、本实用新型的物流中转车在中转时通过一对支撑柱连接的支撑结构可稳定支撑于地面上,防止在中转时发生溜车状况,同时中转更为稳定。
3、本实用新型的物流中转车不进行中转,只进行运输时,一对支撑柱构成的中转设备可隐藏于载物板内,同时通过辅助板进行限位,防止其在运输的过程中滑出。
4、本实用新型的物流中转车通过辅助板连接载物板和中转设备,使得货物中转时更平顺,另外中转设备的上表面设置耐磨橡胶层,对货物的中转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护货物,同时也能延长中转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载物板,2—转动轴,3—滚筒,4—行走轮,5—第三凹槽,6—第二凹槽,7—支撑柱,8—第四凹槽,9—连接杆,10—支撑块,11—辅助板,12—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物流中转车,包括:载物板1,其水平设置且下底面设置有行走轮4,上表面沿长度方向间隔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与载物板1的宽度方向一致,第一凹槽沿其长度方向的一对侧面之间水平穿设有转动轴2,其上固定套设有滚筒4,所述滚筒4的上表面凸出于载物板1的上表面,且滚筒4 的轴线与转动轴2的轴线重合,所述载物板1沿长度方向即行走方向的前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对第二凹槽6,其沿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二凹槽6沿行走方向的竖直剖面为直角梯形,其长底边与载物板1前侧面平齐,斜侧边向下朝外倾斜,所述第二凹槽6的短底边靠近载物板1宽度方向的外侧的一部分继续沿载物板1长度方向向内凹陷延伸形成第三凹槽 5,所述第三凹槽5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下方;转运架,其为一对支撑柱7,恰好配合于一对第三凹槽5内。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载物板1上表面放置货物,下表面设置有行走轮4,载物板1沿行走方向也就是其长度方向的后侧面连接有推车的把手,可推动载物板1向前运动。载物板1上表面向下凹陷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一般设置为水平的方体结构或水平的圆弧形构成的类圆柱体结构,配合滚筒4,不干涉其转动,同时尽量减小第一凹槽的面积即可,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沿着载物板1的宽度方向,第一凹槽沿其长度方向的一对侧面之间穿设有转动轴2,其上固定套设有滚筒4,滚筒4的长度略小于第一凹槽的长度,通过现有的电机、皮带、链条等驱动转动轴2转动,从而带动其上固定套设的滚筒4转动,滚筒4的轴线与转动轴2的轴线重合,且滚筒4的上表面凸出于载物板1的上表面,滚筒 4转动的方向为朝向行走方向,滚筒4不转动时,可运输货物;转动时可带动其上的货物向载物板1的前方移动。载物板1前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对第二凹槽6,一对第二凹槽6 沿载物板1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且一对第二凹槽6沿载物板1的宽度方向的最外侧接近载物板1的外侧面,一对第二凹槽6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第二凹槽6沿载物板1长度方向的竖直剖面为直角梯形,可以理解为载物板1的前侧面首先是向内凹陷形成方体结构,然后方体结构靠近地面的底面再向下向外倾斜延伸贯通,从而形成第二凹槽6。第二凹槽 6位于载物板1内的为短底边,其与第二凹槽6的开口即第二凹槽6的长底边平行,其短底边所在为第二凹槽6的槽底,槽底的一部分向内继续凹陷延伸形成第三凹槽5,第三凹槽5的高度与槽底的高度一致,第三凹槽5沿载物板1宽度方向的宽度仅为同一方向槽底宽度的一部分,且第三凹槽5位于载物板1宽度方向的一侧面与第二凹槽6挨载物板1宽度方向的一侧面重合。第三凹槽5位于第一凹槽下方且距离第一凹槽一定距离,保证载物板1的支撑强度。一对第二凹槽6对应的为一对第三凹槽5,一对第三凹槽5中配合有一对支撑柱7,其构成中转架,也就是中转设备。当需要中转时,将一对支撑柱7滑出,其一端位于第二凹槽6中抵住,另一端位于行走方向的前侧位于地面上,且一对支撑柱7可沿第二凹槽6的长度方向滑动,第二凹槽6的长度方向与载物板1的宽度方向一致,一对支撑柱7滑动时可调整其之前的间距,从而配合不同大小的货物。一对支撑柱7支撑好后,通过滚筒4的滚动带动货物向前移动从而滑动到一对支撑柱7上,一对支撑柱7之间的间距调整为同时适应叉车的大小,叉车位于一对支撑柱7之间,从而叉起支撑柱7上的货物运输到其它的设备上。运输完成后,不需要中转时,再将一对支撑柱7滑动到一对第三凹槽5中放置,从而减小了物流中转运输车的面积,既实现了物流中转,又实现了货物的运输。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柱7位于载物板1前方的前侧面沿其长度方向内凹陷形成第四凹槽8,所述支撑柱7还连接有支撑结构,其包括支撑块10和一对连接杆9,所述支撑块10的剖面为直角梯形结构,其短底边与第三凹槽5的剖面一致,一对连接杆9 的一端相互铰接,其中一个连接杆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支撑块10的短底边,另一个连接杆9配合于第四凹槽8中,且可沿第四凹槽8的长度方向移动,且一对连接杆9均位于第四凹槽8中时,所述支撑块10恰好与第二凹槽6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支撑柱7直接搁置于地面上不太稳定,在中转时,载物板1也有可能会溜车,因此设置了支撑结构。支撑柱7位于载物板1前方的另一端沿支撑柱长度方向向内设置有第四凹槽8,一对连接杆9相互铰接,不进行中转时,一对连接杆9平齐均配合位于第四凹槽8中,且连接的支撑块10恰好配合于第二凹槽6中,与载物板1前侧面平齐;进行中转时,连接支撑块10的一连接杆9转动为竖直状态,支撑块10支撑于地面上,另一连接杆9卡合于第四凹槽8中,如此通过一对支撑块10可稳定支撑一对支撑柱7。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一对支撑柱7上表面相对位置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载物板1 前侧面上端铰接有辅助板11一侧,辅助板11自由状态时为竖直状态,辅助板11相对的另一侧可卡合于卡槽中。不进行中转时,辅助板11铰接于载物板1前侧面上端,其自然下垂为竖直状态;进行中转时,先将辅助板11转动以留出支撑柱7滑出的空间,然后再卡合于支撑柱7上表面的卡槽中,防止支撑柱7在中转货物时脱落第二凹槽6,辅助板11 沿载物板1宽度方向的长度与载物板1宽度一致,如此不管一对支撑柱7之间的间距为多少,均可以卡合固定住支撑柱7。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载物板1前侧面位于第二凹槽6下方设置有一对卡扣12,所述辅助板11外侧面上相对设置有一对凸起,一对卡扣12与一对凸起相配合以将所述辅助板11竖直固定。在第二凹槽6的下方设置有一对卡扣12,其设置为沿载物板1宽度方向间隔布置,不进行中转时,辅助板11自由垂直,一对卡扣12卡合于辅助板11上的一对凸起上,从而将辅助板11固定,一方面防止载物板1行走时,其乱摆动;另一方面可将第二凹槽6挡住,防止载物板1行走时,支撑柱7或者支撑结构滑落出。卡扣12用现有的结构即可,一对凸起设置于辅助板11位于载物板1前方的外侧面上。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撑柱7上表面还铺设有一层耐磨橡胶层。支撑柱7上表面设置有耐磨橡胶层可对货物的中转下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保护货物,同时也能延长支撑柱7的使用寿命。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5)

1.物流中转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物板,其水平设置且下底面设置有行走轮,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长度方向与载物板的宽度方向一致,第一凹槽沿其长度方向的一对侧面之间水平穿设有转动轴,其上固定套设有滚筒,所述滚筒的上表面凸出于载物板的上表面,且滚筒的轴线与转动轴的轴线重合,所述载物板沿其长度方向即行走方向的前侧面向内凹陷形成一对第二凹槽,其沿载物板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第二凹槽沿行走方向的竖直剖面为直角梯形,其长底边与载物板前侧面平齐,斜侧边向下朝外倾斜,所述第二凹槽的短底边靠近载物板宽度方向的外侧面的一部分继续沿载物板长度方向向内凹陷延伸形成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下方;
转运架,其为一对支撑柱,恰好配合于一对第三凹槽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中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位于载物板前方的前侧面沿支撑柱的长度方向内凹陷形成第四凹槽,所述支撑柱还连接有支撑结构,其包括支撑块和一对连接杆,所述支撑块的剖面为直角梯形结构,其短底边与第三凹槽的剖面一致,一对连接杆的一端相互铰接,其中一个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支撑块的短底边,另一个连接杆配合于第四凹槽中,且可沿第四凹槽的长度方向移动,一对连接杆均位于第四凹槽中时,所述支撑块恰好配合于第二凹槽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中转车,其特征在于,一对支撑柱上表面相对位置分别设置有卡槽,所述载物板前侧面上端铰接有辅助板一侧,辅助板自由状态时为竖直状态,辅助板相对的另一侧可卡合于卡槽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流中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板前侧面位于第二凹槽下方设置有一对卡扣,所述辅助板外侧面上相对设置有一对凸起,一对卡扣与一对凸起相配合以将所述辅助板竖直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流中转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上表面还铺设有一层耐磨橡胶层。
CN201820062231.9U 2018-01-15 2018-01-15 物流中转车 Active CN2078273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62231.9U CN207827314U (zh) 2018-01-15 2018-01-15 物流中转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62231.9U CN207827314U (zh) 2018-01-15 2018-01-15 物流中转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827314U true CN207827314U (zh) 2018-09-07

Family

ID=63393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62231.9U Active CN207827314U (zh) 2018-01-15 2018-01-15 物流中转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8273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90214B2 (en) Portal trailer for a tugger train
US8746153B2 (en) Go-between container transfer and system
CN109733264B (zh) 一种方便装卸货的货车车厢
CN110937032B (zh) 载货车厢及无人载货车辆
CN115947269B (zh) 一种用于狭窄空间内货物搬运的叉车
US10737711B2 (en) Mobile storage container for traversing walled pathways
CN108910755A (zh) 一种多功能运输装卸车
CN108569529A (zh) 用于运输货物部件的输送系统和方法
CN101675193B (zh) 用于散装物料的储料车
US2516881A (en) Detachable freight carrying device
CN110424798B (zh) 一种汽车搬运装置
CN207827314U (zh) 物流中转车
CN106494443A (zh) 一种移动式端站台
CN102019987B (zh) 一种便捷式运输车
CN203332997U (zh) 可以自动卸货的物流系统
CN213294584U (zh) 一种搬运装置
CN208732149U (zh) 一种货物转运用压力轨道装卸设备
CN102211618B (zh) 半挂车
CN216508330U (zh) 一种自动化滚轮线体小车
JP7393063B1 (ja) 被牽引車両の可搬式案内装置
CN216102148U (zh) 一种新型托运车
CN221395711U (zh) 一种汽车运输装卸导台
CN115027971B (zh) 一种应用于冷链运输的气动式装卸车
JP7047170B1 (ja) 台車搬送用パレット
CN108944969B (zh) 铁路站台车辆及铁路列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