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90973U - 油箱及设有其的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油箱及设有其的摩托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90973U
CN207790973U CN201820064387.0U CN201820064387U CN207790973U CN 207790973 U CN207790973 U CN 207790973U CN 201820064387 U CN201820064387 U CN 201820064387U CN 207790973 U CN207790973 U CN 207790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norkel
fuel tank
venthole
separator
separate cavit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6438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
王彦军
郑孙腾
雷庆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men Dachangjia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6438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90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90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90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箱及设有其的摩托车,油箱包括油气分离结构及箱体,油箱还包括加油口托盘,油气分离结构收容于箱体内,油气分离结构包括:壳体,包括底壁及侧壁,加油口托盘与底壁及侧壁共同界定形成容纳腔,壳体底部开设第一通气孔;隔离件,收容于容纳腔内;通气管;其中,底壁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隔离件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隔离件内形成有隔离腔;第二端开设有连通隔离腔与容纳腔的第二通气孔,通气管穿过第一连接孔伸入隔离腔内并与隔离腔连通。上述油气分离结构,箱体内晃动的燃油由于隔离件的阻挡而无法进入通气管内,从而通过设于壳体的底部的第一通气孔重新回流至箱体内,降低了燃油损失与外部回收结构的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油箱及设有其的摩托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箱及设有其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目前,大部分摩托车均采用燃油供能,燃油通常储存在油箱中以满足行驶过程中的功能要求。由于燃油在常温条件下会自然蒸发形成燃油蒸汽,为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燃油蒸汽不能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因此油箱采用封闭结构以避免燃油蒸汽外泄。而由于油箱采用封闭结构,因此蒸发的燃油会导致油箱内的气压发生比变化而影响燃油的输送。
因此,为了解决燃油蒸发到大气而污染环境的问题和燃油蒸汽改变油箱内的气压而影响燃油输送的问题,通常设置油气分离器、炭罐等装置并将炭罐与油箱连通,从而通过炭罐吸附多余的燃油蒸汽。燃油蒸汽经过油气分离器与倾倒阀进入炭罐内,被炭罐内的活性炭吸附储存。当车辆的发动机运转时,化油器脱附负压将贮存在炭罐内的燃油蒸汽吸入气缸内燃烧以为车辆提供动力。并且在燃油箱向化油器供油时,大气从炭罐经倾倒阀、油气分离器进入到燃油箱内,从而平衡燃油箱内压力。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油气分离器通常包括外壳与通气管,外壳上设有供燃油蒸汽进入的通气孔,油箱内的燃油蒸汽通过通气孔进入外壳内,然后沿通气管进入炭罐中。当车辆剧烈颠簸行驶或车辆倾倒的时候,油箱内的晃动的燃油会从油气分离器外壳上的通气孔冲入油气分离器,进入油气分离器内的一部分汽油会飞溅入通气管而沿通气管流出进入到炭罐,进而从炭罐的溢流管流出,从而导致燃料的浪费,同时也缩短了炭罐的使用寿命。另一部分燃油则通过外壳下部的通气孔流回油箱中。但是由于持续的颠簸抖动,燃油箱倾斜角度不断的变化,外壳下部的通气孔不会一直处于最低位置,因此油气分离器内总会残存一部分燃油未流回燃油箱,随车辆的不断颠簸摇动而会有部分残存的燃油溅入通气管中而流出到炭罐。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燃油容易通过油气分离器进入炭罐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避免燃油通过油气分离器进入炭罐的油箱及设有其的摩托车。
一种油箱,包括油气分离结构及开设有加油口的箱体,所述油箱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加油口的加油口托盘,所述油气分离结构收容于所述箱体内且安装于所述加油口托盘,所述油气分离结构包括:
壳体,包括底壁及围设于所述底壁四周的侧壁,所述加油口托盘覆盖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并与所述底壁及所述侧壁共同界定形成封闭式的容纳腔,所述壳体底部开设第一通气孔;
隔离件,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及
通气管;
其中,所述底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隔离件包括第一端及与所述第一端连接且相对的第二端,且所述隔离件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隔离腔;所述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加油口托盘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端开设有连通所述隔离腔与所述容纳腔的第二通气孔,所述通气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伸入所述隔离腔内并与所述隔离腔连通。
上述油气分离结构,箱体中的燃油蒸汽可通过壳体上的第一通气孔进入容纳腔内,然后通过第二通气孔进入与容纳腔连通的隔离腔,最后通过伸入隔离腔且与隔离腔连通的通气管进入外部回收结构,完成燃油蒸汽的回收。由于壳体内设有隔离件,因此当油箱晃动或倾倒时,箱体内晃动的燃油虽然可通过第一通气孔溅入容纳腔内,但却由于隔离件的阻挡而无法进入通气管内,从而通过设于壳体的底部的第一通气孔重新回流至箱体内。因此,在不影响燃油蒸汽回收的同时可避免燃油通过油气分离结构进入外部回收结构中,从而降低了燃油损失与外部回收结构的使用成本,提高了油箱的安全性能。此外,由于借助加油口托盘与隔离件共同形成容纳腔,因此简化了油气分离结构的整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腔的内径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位于所述隔离腔内的一端突伸出所述隔离件的所述第一端外,所述加油口托盘对应所述通气管突伸的一端拱让形成让位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伸入所述让位空间一端的上端面与所述加油口托盘密封接触,所述通气管伸入所述让位空间一端的管壁开设有连通所述隔离腔的第三通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气管伸入所述让位空间一端的上端面与所述加油口托盘之间形成连通所述隔离腔的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离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的边缘且向背离所述隔离腔方向外翻的翻边,所述壳体包括设置于所述侧壁相对所述底壁一端且向背离所述容纳腔方向外翻的固定边,所述翻边固定搭设于所述固定边上并与所述加油口托盘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固定边固接于所述加油口托盘且所述翻边连接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气孔沿所述通气管伸入方向贯穿开设于所述第二端,所述通气管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伸入所述隔离腔,且所述通气管的外管壁与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内孔壁之间间隙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沿所述通气管伸入方向贯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的第二连接孔,所述通气管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伸入所述隔离腔,且所述通气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封闭设置;所述第二通气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外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辅助通气孔,且所述至少一个辅助通气孔在所述通气管上的正投影落于所述隔离件在所述通气管上的正投影内。
一种摩托车,包括上述油箱。
上述摩托车,安装有具有油气分离结构的油箱,因此油箱的箱体中的燃油蒸汽可通过油气分离结构贮存在炭罐内。由于油气分离结构的隔离件等结构可阻止燃油的进入通气管内,因此可防止燃油进入炭罐内而从炭罐的溢流管流出导致燃油的浪费,并提高了炭罐的使用寿命与摩托车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油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油箱的油气分离结构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油气分离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图2所示的油气分离结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所示的油气分离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3所示,本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油箱100,包括油气分离结构20及开设有加油口42的箱体40。该油气分离结构20设置于用于盛装燃油的箱体40内,用于收集箱体40中的燃油产生的燃油蒸汽,以将燃油蒸汽引导至外部回收结构(例如炭罐)。
具体地,油箱100还包括安装于加油口42的加油口托盘60,油气分离结构20收容于箱体40内且安装于加油口托盘60,包括壳体22、隔离件24及通气管26。具体地,壳体22包括底壁222及围设于底壁222四周的侧壁224,加油口托盘60覆盖侧壁224远离底壁222的一端,并与底壁222及侧壁224共同界定形成封闭式的容纳腔226。壳体22的底部开设第一通气孔228,隔离件24收容于容纳腔226内。
其中,底壁222上贯穿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222,隔离件24包括第一端242及与第一端242相对的第二端244,隔离件24内形成有连通第一端242和第二端244的隔离腔246;第一端242设置于加油口托盘60与第二端之间,第二端244开设有连通隔离腔246与容纳腔226的第二通气孔2442,通气管26穿过第一连接孔2222伸入隔离腔246内并与隔离腔246连通。
上述油气分离结构20,箱体40中的燃油蒸汽可通过壳体22上的第一通气孔228进入容纳腔226内,然后通过第二通气孔2442进入与容纳腔226连通的隔离腔246,最后通过伸入隔离腔246且与隔离腔246连通的通气管26进入外部回收结构,完成燃油蒸汽的回收。
由于壳体22内设有隔离件24,因此当油箱100晃动或倾倒时,箱体40内晃动的燃油虽然可通过第一通气孔228溅入容纳腔226内,但却由于隔离件24的阻挡而无法进入通气管26内,从而通过设于壳体22的底部的第一通气孔228重新回流至箱体40内。因此,在不影响燃油蒸汽回收的同时可避免燃油通过油气分离结构20进入外部回收结构中,从而降低了燃油损失与外部回收结构的使用成本,提高了油箱100的安全性能。此外,由于借助加油口托盘60与隔离件24共同形成容纳腔226,因此简化了油气分离结构20的整体结构。
如图3~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气管26的外管壁与第一连接孔2222的内孔壁通过焊接密封连接,至少一个第一通气孔228开设于壳体22的底壁222和/或侧壁224与底壁222连接的一端(即壳体22的底部)。优选地,两个第一通气孔228间隔开设于底壁222靠近侧壁224的边缘。如此,箱体40内的燃油蒸汽可通过两个第一通气孔228进入容纳腔226内,然后通过第二通气孔2442进入隔离腔246内,最后进入通气管26中。而与燃油蒸汽一同通过第一通气孔228进入容纳腔226内的燃油则通过第二通气孔2442排出回流至箱体40内。可以理解,第一通气孔228设置的位置与数量不限于此,可根据需要设置在底壁222的任意位置或侧壁224连接底壁222的一端以处于壳体22的底部,从而利于进入容纳腔226中的燃油在重力作用下顺利排出。
隔离件24的第一端242位于壳体22靠近加油口托盘60一端,隔离件24的第二端244位于底壁222与第一端242之间而与底壁222具有一定距离。隔离腔246的内径自第一端242向第二端244逐渐减小而形成圆锥状结构,形成隔离腔246的隔离件24的内壁自第一端242向第二端244逐渐向通气管26的中心轴线方向收拢。如此,进入隔离腔246内的燃油可在重力作用下沿隔离件24的内壁向通气管26的中心轴线方向逐渐聚集而快速滑落,进而汇聚至第二通气孔2442并通过第二通气孔2442进入容纳腔226,最终通过第一通气孔228回流至箱体40中。
进一步地,隔离件24的外径也自第一端242向第二端244逐渐减小,并自第一端242向第二端244逐渐向通气管26的中心轴线方向收拢,因此使通过第一通气孔228飞溅在隔离件24的外壁上的燃油可沿隔离件24倾斜的外壁快速向下滑落,最终通过第一通气孔228流回油箱100中,从而减小燃油损失。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离件24的内壁与外壁均大致沿直线延伸。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隔离件24的内壁与外壁也可沿向通气管26的中心轴线方向沿弯曲的弧线延伸。
通气管26位于隔离腔246内的一端突伸出隔离件24的第一端242外,加油口托盘60对应通气管26突伸的一端拱让形成让位空间,通气管26伸入该让位空间内。如此,通气管26伸入隔离腔246的顶端相对箱体40内的燃油的距离更远,从而进一步避免燃油溅入。
进一步地,通气管26伸入让位空间一端的上端面与加油口托盘60密封接触,通气管26伸入让位空间一端的管壁开设有连通隔离腔246的第三通气孔262,容纳腔226中的燃油蒸汽则可通过该第三通气孔262进入通气管26内。如此,通气管26的上端面与加油口托盘60之间不存在间隙而是通过通气管26的管壁上的第三通气孔262与隔离腔246连通,因此可防止燃油直接从通气管26上方垂直落入通气管26内,进一步起到阻止燃油进入通气管26的作用。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通气孔262为连通通气管26的上端面的半封闭孔,以相对箱体40内的燃油的距离更远。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三通气孔262也可为全封闭孔。
可以理解,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通气管26的管壁可不设置第三通气孔262,通气管26伸入让位空间一端的上端面与加油口托盘60之间形成连通隔离腔246的间隙,通气管26通过该间隙与隔离腔246连通,容纳腔226中的燃油蒸汽可通过该间隙进入通气管26内。
隔离件24包括设置于第一端242的边缘且向背离隔离腔246方向外翻的翻边248,壳体22包括设置于侧壁224相对底壁222一端且向背离容纳腔226方向外翻的固定边225,翻遍固定搭设于固定边225上并与加油口托盘60固定连接。具体在本实施方式中,翻边248通过焊接的方式固接于加油口托盘60,壳体22的固定边225也通过焊接的方式固接于翻边248。如此,油气分离结构20稳定地固接于加油口托盘60上,加油口托盘60与隔离件24及壳体22共同形成隔离腔246及容纳腔227。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壳体22的固定边225固接于加油口托盘60且翻边248连接壳体22的侧壁224。可以理解,壳体22及隔离件24与加油口托盘60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可根据需要设置。
请继续参阅图3及图5,第二通气孔2442沿通气管26伸入方向贯穿开设于隔离件24的第二端244,通气管26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2222和第二通气孔2442伸入隔离腔246,且通气管26的外管壁与第二通气孔2442的内孔壁之间间隙设置。如此,进入容纳腔226内的燃油蒸汽通过通气管26的外管壁与第二通气孔2442之间的间隙进入隔离腔246内;而当有燃油通过该间隙进入隔离腔246内时,燃油也可在重力作用下沿隔离件24的内壁通过该间隙迅速排出。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端244沿通气管26伸入方向贯穿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2222相对的第二连接孔(图未示),通气管26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2222和第二连接孔伸入隔离腔246,且通气管26与第二连接孔封闭设置,第二通气孔2442贯穿设置于第二连接孔外周。如此,容纳腔226内的燃油蒸汽仅可通过第二端244的第二通气孔2442进入隔离腔246内,而无法经通气管26与第二端244之间的间隙(由于通气管26与第二连接孔封闭设置)进入通气管26中,从而进一步降低了飞溅的燃油进入隔离腔246内的概率。即使燃油进入隔离腔246,也会沿着隔离件24的内侧壁从第二通气孔2442回流至容纳腔226。具体地,第二连接孔的内孔壁与通气管26的外管壁通过焊接的方式固接,从而避免燃油从第二连接孔与通气管26之间的间隙进入隔离腔246内。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22的侧壁224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辅助通气孔229,且至少一个辅助通气孔229在通气管26上的正投影落于隔离件24在通气管26上的正投影内,从而与壳体22的底壁222具有一定距离。该辅助通气孔229用于增加燃油蒸汽通过的稳定性。在油箱100晃动过程中,由于该辅助通气孔229距离燃油液面的距离较远,因此不容易被晃动的燃油浸没,且燃油内的杂质也不容易进入并留存在该辅助通气孔229内而堵塞通气孔229,从而保证燃油蒸汽可进入容纳腔226内。
上述油箱100,油箱100中的燃油蒸汽可通过壳体22上的第一通气孔228进入容纳腔226,然后通过第二通气孔2442进入隔离腔246内,最后进入通气管26而被外部回收结构回收。与此同时,当油箱100中的燃油通过第一通气孔228飞溅至容纳腔226内时,隔离件24可阻止燃油进入隔离腔246中,溅至隔离件24的外壁上的燃油可流至壳体22的底壁222,然后通过第一通气孔228流回油箱100。即使是通过第二通气孔2442进入隔离腔246的燃油,也可在重力作用下沿隔离件24的内壁从第二通气孔2442流出,在不影响燃油蒸汽进入通气管26的同时避免燃油进入通气管26中,从而降低了通过外部回收结构排出燃油的损失与环境污染,而且外部回收结构中的用于吸附燃油蒸汽的活性炭的需求量减小,降低外部回收结构的成本与工作负荷,提高了外部回收结构的使用寿命。
此外,由于借助加油口托盘60作为油气分离结构20的顶壁,简化了油气分离结构20的整体结构,且无需固定支架等结构固定。而且,壳体22、隔离件24与加油口托盘60的焊接部位在同一位置并且可一次完成焊接,从而简化了加工工序,节省了生产时间与人工成本。
如图1~图3所示,本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摩托车(图未示),该摩托车包括上述油箱100。具体地,摩托车包括设有发动机的车身,油箱安装于车身上为发动机供油。
进一步地,车身内还设有炭罐,油箱100中的油气分离结构20通过通气管26连通炭罐,油箱100的箱体40中的燃油蒸汽被导入炭罐,从而被炭罐中的活性炭吸附贮存。当发动机运转时,化油器脱附负压将贮存在炭罐中的油气吸入摩托车的气缸燃烧以为摩托车供能。
上述摩托车,安装有具有油气分离结构20的油箱100,因此油箱100的箱体40中的燃油蒸汽可通过油气分离结构20贮存在炭罐内。由于油气分离结构20的隔离件24等结构可阻止燃油的进入通气管26内,因此可防止燃油进入炭罐内而从炭罐的溢流管流出导致燃油的浪费,并提高了炭罐的使用寿命与摩托车的安全性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油箱,包括油气分离结构及开设有加油口的箱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加油口的加油口托盘,所述油气分离结构收容于所述箱体内且安装于所述加油口托盘,所述油气分离结构包括:
壳体,包括底壁及围设于所述底壁四周的侧壁,所述加油口托盘覆盖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并与所述底壁及所述侧壁共同界定形成封闭式的容纳腔,所述壳体底部开设第一通气孔;
隔离件,收容于所述容纳腔内;以及
通气管;
其中,所述底壁上贯穿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隔离件包括第一端及与所述第一端连接且相对的第二端,且所述隔离件内形成有连通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的隔离腔;所述第一端设置于所述加油口托盘与所述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端开设有连通所述隔离腔与所述容纳腔的第二通气孔,所述通气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伸入所述隔离腔内并与所述隔离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腔的内径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位于所述隔离腔内的一端突伸出所述隔离件的所述第一端外,所述加油口托盘对应所述通气管突伸的一端拱让形成让位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伸入所述让位空间一端的上端面与所述加油口托盘密封接触,所述通气管伸入所述让位空间一端的管壁开设有连通所述隔离腔的第三通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伸入所述让位空间一端的上端面与所述加油口托盘之间形成连通所述隔离腔的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端的边缘且向背离所述隔离腔方向外翻的翻边,所述壳体包括设置于所述侧壁相对所述底壁一端且向背离所述容纳腔方向外翻的固定边,所述翻边固定搭设于所述固定边上并与所述加油口托盘固定连接、或者所述固定边固接于所述加油口托盘且所述翻边连接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气孔沿所述通气管伸入方向贯穿开设于所述第二端,所述通气管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通气孔伸入所述隔离腔,且所述通气管的外管壁与所述第二通气孔的内孔壁之间间隙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沿所述通气管伸入方向贯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的第二连接孔,所述通气管依次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伸入所述隔离腔,且所述通气管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封闭设置;所述第二通气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孔外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所述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辅助通气孔,且所述至少一个辅助通气孔在所述通气管上的正投影落于所述隔离件在所述通气管上的正投影内。
10.一种摩托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油箱。
CN201820064387.0U 2018-01-12 2018-01-12 油箱及设有其的摩托车 Active CN207790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64387.0U CN207790973U (zh) 2018-01-12 2018-01-12 油箱及设有其的摩托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64387.0U CN207790973U (zh) 2018-01-12 2018-01-12 油箱及设有其的摩托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90973U true CN207790973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72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64387.0U Active CN207790973U (zh) 2018-01-12 2018-01-12 油箱及设有其的摩托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9097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2942A (zh) * 2018-01-12 2018-05-15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油箱及设有其的摩托车
CN115027601A (zh) * 2022-06-20 2022-09-09 江门市景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油箱的进气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32942A (zh) * 2018-01-12 2018-05-15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油箱及设有其的摩托车
CN108032942B (zh) * 2018-01-12 2024-01-09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油箱及设有其的摩托车
CN115027601A (zh) * 2022-06-20 2022-09-09 江门市景丰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油箱的进气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905530Y (zh) 通用发动机用燃料箱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CN207790973U (zh) 油箱及设有其的摩托车
CN108032942A (zh) 油箱及设有其的摩托车
CN208198100U (zh) 油气分离结构及设有其的油箱
CN100552207C (zh) 一种内燃发电机组的油箱
CN208397364U (zh) 一种单向阀
CN109139304A (zh) 组合式炭罐
CN201729219U (zh) 带呼吸阀的摩托车油箱
CN108032729A (zh) 油气分离结构及设有其的油箱
CN107989713A (zh) 一种发动机气门室罩盖
CN208859010U (zh) 一种高密封性油箱翻车阀
CN208996837U (zh) 组合式炭罐
CN207393358U (zh) 一种通用汽油机油箱盖
KR100482858B1 (ko) 필러 넥에 장착되는 캐니스터용 에어 필터
CN207847791U (zh) 一款增压发动机塑料气门室罩盖
JP2016175526A (ja) 車両用燃料タンク
CN110388483A (zh) 一种单向阀
CN203704054U (zh) 一种环保液体节能炉
CN101446245A (zh) 通用汽油机防燃油蒸发排放装置
CN209683442U (zh) 油箱及汽车
CN201155387Y (zh) 一种内燃发电机组的油箱
CN208831122U (zh) 新型燃油箱集液器及燃油箱集液总成
CN202673506U (zh) 通用汽油机油箱
CN203627050U (zh) 一种带燃油缓冲盒摩托车油箱燃油蒸汽引出机构
CN208010425U (zh) 油气分离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