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89514U - 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89514U
CN207789514U CN201721845963.7U CN201721845963U CN207789514U CN 207789514 U CN207789514 U CN 207789514U CN 201721845963 U CN201721845963 U CN 201721845963U CN 207789514 U CN207789514 U CN 207789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liquid nitrogen
main body
die main
cold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459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江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And Dechang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And Dechang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And Dechang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And Dechang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459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89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89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8951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其结构包括倒料口、把手、隔料板、模具主体、基座、出料口、压板、冷却装置、溢满槽、出气孔、溢出口、固定栓,倒料口与隔料板为一体化结构,在将原料倒入倒料口,使用把手推入模具主体内,多余的原料从出料口排出,原料内的气体从出气孔排出,溢满槽与溢出口的设立使得原料成型时的内部里的气泡可以更好的排出,制冷机使一级冷头对真空杜瓦施压,使得液氮罐释放液氮,原料的热量将通过线圈导热到导热通道,液氮通过液氮注口对导热通道进行冷却,通过将热量导出,使得模具定型时间缩短,模具定型后的温度较低,模具主体的热量将被导热通道吸收,温度变低,发生事故概率变低。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属于塑料制品加工用的塑料模具领域。
背景技术
模具钢是用来制造冷冲模、热锻模、压铸模等模具的钢种,模具是机械制造、无线电仪表、电机、电器等工业部门中制造零件的主要加工工具,模具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压力加工工艺的质量、产品的精度产量和生产成本,而模具的质量与使用寿命除了靠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加工精度外,主要受模具材料和热处理的影响。
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220323481.6的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其结构包括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塑料模具的进料孔内安装有有硬质合金套管,但是该现有技术在需要模具定型时间较长,模具定型后能具有高温易被烫伤,整体模具主体在使用时温度较高,易发生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以解决现有在需要模具定型时间较长,模具定型后能具有高温易被烫伤,整体模具主体在使用时温度较高,易发生事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其结构包括倒料口、把手、隔料板、模具主体、基座、出料口、压板、冷却装置、溢满槽、出气孔、溢出口、固定栓,所述倒料口与隔料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把手左端与隔料板右端相连接,所述模具主体水平安装于基座上端,所述出料口与模具主体相焊接,所述冷却装置安装于压板右侧,所述溢满槽与压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出气孔与压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栓与模具主体间隙配合,所述溢出口与溢满槽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制冷机、可拔引线插杆、一级冷头、外壳、真空杜瓦、磁体线圈、接口、二级冷头、导热通道、液氮罐、液氮注口、冷却主机,所述制冷机安装于冷却主机右侧,所述可拔引线插杆与液氮注口相连接,所述一级冷头与真空杜瓦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外壳安装于导热通道右侧,所述真空杜瓦安装于二级冷头右侧,所述磁体线圈与接口相连接,所述二级冷头与一级冷头互相平行,所述液氮罐安装于二级冷头左侧。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栓与压板在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嵌入安装于模具主体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通道安装于压板上端。
进一步地,所述压板嵌入安装于模具主体表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通道采用铁材质,导热性好。
进一步地,所述模具主体采用钢铁材质,质地坚固,耐高温。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在将原料倒入倒料口,使用把手推入模具主体内,多余的原料从出料口排出,原料内的气体从出气孔排出,溢满槽与溢出口的设立使得原料成型时的内部里的气泡可以更好的排出,制冷机使一级冷头对真空杜瓦施压,使得液氮罐释放液氮,原料的热量将通过线圈导热到导热通道,液氮通过液氮注口对导热通道进行冷却,通过将热量导出,使得模具定型时间缩短,模具定型后的温度较低,模具主体的热量将被导热通道吸收,温度变低,发生事故概率变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倒料口-1、把手-2、隔料板-3、模具主体-4、基座-5、出料口-6、压板-7、冷却装置-8、溢满槽-9、出气孔-10、溢出口-11、固定栓-12、制冷机-801、可拔引线插杆-802、一级冷头-803、外壳-804、真空杜瓦-805、磁体线圈-806、接口-807、二级冷头-808、导热通道-809、液氮罐-810、液氮注口-811、冷却主机-8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倒料口1、把手2、隔料板3、模具主体4、基座5、出料口6、压板7、冷却装置8、溢满槽9、出气孔10、溢出口11、固定栓12,所述倒料口1与隔料板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把手2左端与隔料板3右端相连接,所述模具主体4水平安装于基座5上端,所述出料口6与模具主体4相焊接,所述冷却装置8安装于压板7右侧,所述溢满槽9与压板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出气孔10与压板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栓12与模具主体4间隙配合,所述溢出口11与溢满槽9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冷却装置8包括制冷机801、可拔引线插杆802、一级冷头803、外壳804、真空杜瓦805、磁体线圈806、接口807、二级冷头808、导热通道809、液氮罐810、液氮注口811、冷却主机812,所述制冷机801安装于冷却主机812右侧,所述可拔引线插杆802与液氮注口811相连接,所述一级冷头803与真空杜瓦805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外壳804安装于导热通道809右侧,所述真空杜瓦805安装于二级冷头808右侧,所述磁体线圈806与接口807相连接,所述二级冷头808与一级冷头803互相平行,所述液氮罐810安装于二级冷头808左侧,所述固定栓12与压板7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冷却装置8嵌入安装于模具主体4表面上,所述导热通道809安装于压板7上端,所述压板7嵌入安装于模具主体4表面上,所述导热通道809采用铁材质,导热性好,所述模具主体4采用钢铁材质,质地坚固,耐高温。
本专利所说的真空杜瓦805是储藏液态气体、低温研究和晶体元件保护的一种较理想容器和工具,现代的杜瓦瓶是苏格兰物理学家和化家詹姆斯-杜瓦爵士发明的,所述液氮管罐810一般可分为液氮贮存罐、液氮运输罐两种,贮存罐主要用于室内液氮的静置贮存,不宜在工作状态下作远距离运输使用;液氮运输罐为了满足运输的条件,作了专门的防震设计,其除可静置贮存外,还可在充装液氮状态下,作运输使用,但也应避免剧烈的碰撞和震动。
在进行使用时将原料倒入倒料口1,使用把手2推入模具主体4内,多余的原料从出料口6排出,原料内的气体从出气孔10排出,溢满槽9与溢出口的设立使得原料成型时的内部里的气泡可以更好的排出,制冷机801使一级冷头803对真空杜瓦805施压,使得液氮罐810释放液氮,原料的热量将通过线圈806导热到导热通道809,液氮通过液氮注口811对导热通道809进行冷却。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在需要模具定型时间较长,模具定型后能具有高温易被烫伤,整体模具主体在使用时温度较高,易发生事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在将原料倒入倒料口,使用把手推入模具主体内,多余的原料从出料口排出,原料内的气体从出气孔排出,溢满槽与溢出口的设立使得原料成型时的内部里的气泡可以更好的排出,制冷机使一级冷头对真空杜瓦施压,使得液氮罐释放液氮,原料的热量将通过线圈导热到导热通道,液氮通过液氮注口对导热通道进行冷却,通过将热量导出,使得模具定型时间缩短,模具定型后的温度较低,模具主体的热量将被导热通道吸收,温度变低,发生事故概率变低,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冷却装置8包括制冷机801、可拔引线插杆802、一级冷头803、外壳804、真空杜瓦805、磁体线圈806、接口807、二级冷头808、导热通道809、液氮罐810、液氮注口811、冷却主机812,所述制冷机801安装于冷却主机812右侧,所述可拔引线插杆802与液氮注口811相连接,所述一级冷头803与真空杜瓦805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外壳804安装于导热通道809右侧,所述真空杜瓦805安装于二级冷头808右侧,所述磁体线圈806与接口807相连接,所述二级冷头808与一级冷头803互相平行,所述液氮罐810安装于二级冷头808左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倒料口(1)、把手(2)、隔料板(3)、模具主体(4)、基座(5)、出料口(6)、压板(7)、冷却装置(8)、溢满槽(9)、出气孔(10)、溢出口(11)、固定栓(12),所述倒料口(1)与隔料板(3)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把手(2)左端与隔料板(3)右端相连接,所述模具主体(4)水平安装于基座(5)上端,所述出料口(6)与模具主体(4)相焊接,所述冷却装置(8)安装于压板(7)右侧,所述溢满槽(9)与压板(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出气孔(10)与压板(7)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固定栓(12)与模具主体(4)间隙配合,所述溢出口(11)与溢满槽(9)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冷却装置(8)包括制冷机(801)、可拔引线插杆(802)、一级冷头(803)、外壳(804)、真空杜瓦(805)、磁体线圈(806)、接口(807)、二级冷头(808)、导热通道(809)、液氮罐(810)、液氮注口(811)、冷却主机(812),所述制冷机(801)安装于冷却主机(812)右侧,所述可拔引线插杆(802)与液氮注口(811)相连接,所述一级冷头(803)与真空杜瓦(805)在同一中心线上,所述外壳(804)安装于导热通道(809)右侧,所述真空杜瓦(805)安装于二级冷头(808)右侧,所述磁体线圈(806)与接口(807)相连接,所述二级冷头(808)与一级冷头(803)互相平行,所述液氮罐(810)安装于二级冷头(808)左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栓(12)与压板(7)在同一平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8)嵌入安装于模具主体(4)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通道(809)安装于压板(7)上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7)嵌入安装于模具主体(4)表面上。
CN201721845963.7U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89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5963.7U CN207789514U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5963.7U CN207789514U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89514U true CN207789514U (zh) 2018-08-31

Family

ID=63281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4596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89514U (zh) 2017-12-26 2017-12-26 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895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89514U (zh) 一种新型塑料制品耐用塑料模具
CN207711308U (zh) 模具降温装置
CN102848521A (zh) 用于注塑成型模具的灌嘴及该注塑成型模具
CN209937572U (zh) 一种笔记本散热底座生产用注塑模具
CN108032498A (zh) 模具降温装置
CN207682860U (zh) 一种改进排气的塑料模具
CN209207999U (zh) 一种高效冷却的注塑模具
CN213860423U (zh) 一种阀壳加工用注塑模具
CN207431220U (zh) 一种用于生产淬火槽管道的压铸模具
CN109354387B (zh) 一种小口瓶压吹制造系统
CN212826538U (zh) 一种头盔生产装置
CN212094224U (zh) 一种利用砂芯铸造的装置
CN211891661U (zh) 一种塑料制品压塑用冷却装置
CN203937172U (zh) 一种塑料成型机成型模块的冷却装置
CN210937068U (zh) 一种带有冷却结构的汽车连接器部件生产模具
CN206484799U (zh) 一种管材用加工模具
CN205871089U (zh) 一种多功能注塑模具
CN211539424U (zh)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金属模具
CN219484166U (zh) 一种机身模具
CN218111621U (zh) 一种隔热节能型注塑模具
CN203357810U (zh) 一种热流道喷嘴
CN213564055U (zh) 一种快速冷却的汽车方向盘注塑模具
CN204820052U (zh) 一种冷却汽车模具
CN209492143U (zh) 一种基于注塑模具模温快速冷却装置
CN204773555U (zh) 一种新型热塑性管材扩口外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8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