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78628U - 集水盘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集水盘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78628U
CN207778628U CN201690000909.XU CN201690000909U CN207778628U CN 207778628 U CN207778628 U CN 207778628U CN 201690000909 U CN201690000909 U CN 201690000909U CN 207778628 U CN207778628 U CN 207778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atchmenting
pan portion
accepting part
horizo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900009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长谷川裕辉
川村武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78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786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36Drip trays for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13/222Means for preventing condensation 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for evacuating condensate
    • F24F2013/227Condensate pipe for drainage of condensate from the evapor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水盘以及制冷循环装置,具备:集水盘部,其构成为使横接水部与纵接水部交叉成L字形,能够兼作为横置型以及纵置型;和排水插头,其将集水盘部所接受的集水从集水盘部排出,在集水盘部的交叉的角部,遍及横接水部的接水面以及纵接水部的接水面两者开设有排水口,排水插头在角部的优角侧亦即外侧覆盖整个排水口。被回收的集水能够从集水盘部完全排出从而防止因集水残留于集水盘部引起的霉的产生或部件的腐蚀之类的不良状况。

Description

集水盘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产生的露作为集水回收在L字形的集水盘部并使其通过安装于集水盘部的排水插头从集水盘部排出的集水盘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空气调和装置等制冷循环装置中,若冷的制冷剂在装置内流动,则因与外部空气的温度差而产生露。为了防止露引起的霉的产生、部件的腐蚀或露在装置内的下落,而配置将露作为集水进行回收的集水盘。
集水盘在平板状的接水面将露作为集水进行回收,并向装置之外引导,而不是向装置内泄漏。
这里,已知有的集水盘构成为:使接受露的集水盘部交叉成L字形,以便于在无论是将对象机器设置为纵置还是横置均能够回收并排出集水,其中的对象机器构成制冷循环装置的一部分并且配置有产生露的集水盘。另外,还已知在集水盘的L字形的集水盘部的接水面所交叉的角部附近,配置将回收在集水盘部的集水排出的排出口的结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176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42770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在L字形的集水盘部的角部的接受露的内侧形成排出口,而无论将配置有集水盘的对象机器设置为纵置还是横置,均使回收在集水盘部的集水从排出口排出。
然而,排出口设置在集水盘部的高于接水面的位置。因此,因接水面与排出口的高度差引起集水无法排出而残留在位置低于排出口的接水面,集水无法从集水盘部完全排出。此时,存在因残留于集水盘部的集水导致霉的产生或部件的腐蚀之类的不良状况的担忧。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与排水口连接的排水部从集水盘部的一个接水面在延长线上延伸突出。
然而,排水口的最下部与集水盘部的接水面在一点位于相同的高度,排水口的大部分的高度位置位于比集水盘部的一个接水面更靠上方的位置。因此,从接水面未完全流出至排出口的集水未被排出而残留,集水无法从集水盘部完全排出。此时,存在因残留于集水盘部的集水导致霉的产生或部件的腐蚀之类的不良状况的担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用于解决上述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被回收的集水能够从集水盘部完全排出从而防止因集水残留于集水盘部引起的霉的产生或部件的腐蚀之类的不良状况的集水盘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集水盘具备:集水盘部,其构成为使横接水部与纵接水部交叉成L字形,能够兼作为横置型以及纵置型;和排水插头,其将上述集水盘部所接受的集水从上述集水盘部排出,在上述集水盘部的交叉的角部,遍及上述横接水部的接水面以及上述纵接水部的接水面两者开设有排水口,上述排水插头在上述角部的优角侧亦即外侧覆整个盖上述排水口,上述排水插头具有集水排出管,该集水排出管配置于无论是将配置有集水盘的对象机器设置为横置还是纵置均比上述集水盘部的接水面更靠下方的位置,使集水向配置有集水盘的对象机器之外流出,上述集水排出管的与上述排水口连接的流入开口部,具有与上述集水盘部的上述横接水部或上述纵接水部分别对置的轴线方向切口部以及径向切口部。
优选为,上述排水插头具有分别安装于上述集水盘部的上述横接水部或上述纵接水部的两个座面,上述两个座面中的一方通过螺纹固定而安装于上述集水盘部,上述两个座面中的另一方将向上述排水口突出的爪部钩挂于上述集水盘部而安装于该集水盘部,在通过上述螺纹固定而安装的座面侧,横铺上述集水排出管。
优选为,在上述排水插头与上述集水盘部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包围上述排水口和与上述排水口连接的上述集水排出管的流入开口部的周围。
优选为,在上述集水盘部设置有供配管通过的配管取出孔,在上述配管取出孔的周围设置有卡圈,该卡圈比上述集水盘部的接水面高地隆起。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是具备上述集水盘且供集水盘配置的对象机器设置为横置或纵置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集水盘以及制冷循环装置,在集水盘部的交叉的角部遍及横接水部以及纵接水部的接水面两者开设有排水口。排水插头在角部的优角侧亦即外侧覆盖整个排水口。因此,无论是将具备集水盘且供集水盘配置的对象机器设置为横置还是纵置,排水插头均位于遍及集水盘部的横接水部以及纵接水部的接水面两者开设的排水口的下方。因此,回收在集水盘部的横接水部以及纵接水部中任一方的下表面即接水面的集水,从在回收该集水的下表面即接水面开设的排水口向下方的排水插头完全排出。因此,被回收的集水能够从集水盘部完全排出,能够防止因集水残留于集水盘部引起霉的产生或部件的腐蚀之类的不良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将集水的排出方向横设的情况下的具备集水盘的分配器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将集水的排出方向纵设的情况下的具备集水盘的分配器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将集水的排出方向纵设的情况下的集水盘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将集水的排出方向纵设的情况下的安装在集水盘的优角侧亦即外侧的排水插头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将集水的排出方向纵设的情况下的集水盘的剖面的说明图。
图6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将集水的排出方向横设的情况下的集水盘的剖面的说明图。
图6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将集水的排出方向横设的情况下的集水盘中在集水盘部安装排水插头之前的状态的剖面的说明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将供贯通集水盘的配管通过的配管取出孔周边的剖面放大表示的说明图。
图8是简要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的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回路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此外,在各图中,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的为相同或与之相当的结构,这在说明书全文中是共通的。
并且,说明书全文中示出的构成要素的方式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于它们的记载。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将集水的排出方向横设的情况下的具备集水盘10的分配器1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将集水的排出方向纵设的情况下的具备集水盘10的分配器1的侧视图。
分配器1在构成空气调和装置等制冷循环装置的至少1台室外机与多台室内机之间以使配管2分支的方式被连接,并通过配管2向多台室内机分别分配流体。
分配器1在配管2沿横向延伸的情况下设置为横置,在配管2沿纵向延伸的情况下设置为纵置。
如图1所示,横置的分配器1具备沿横向延伸的分配流体的配管2。另外,横置的分配器1在最下部具备外廓板3。
横置的分配器1在外廓板3上具备L字形的集水盘10,该集水盘 10通过螺钉等而固定于外廓板3。
集水盘10具备能够兼作为横置型以及纵置型的结构的集水盘部11。集水盘部11是接受配管2产生的露的向内侧弯折90度的部件。即,集水盘部11构成为使横接水部11a与纵接水部11b交叉成L字形,横接水部11a在集水盘部11为横置型时成为下表面即接水面,纵接水部11b 在集水盘部11为纵置型时成为下表面即接水面。集水盘部11在与横接水部11a和纵接水部11b接受露的内侧相反的一侧具有作为270度的优角侧的外侧。
横接水部11a是通过螺钉等固定于外廓板3上的又长又宽的平面的板状部件。横接水部11a成为又长又宽的平面,以便能够在宽的范围接受从沿横向延伸的配管2产生的露。图1所示的横置的分配器1将成为下表面的横接水部11a作为接水面来回收从配管2产生的露。
纵接水部11b是沿着与外廓板3正交的方向的又短又窄的平面的板状部件。纵接水部11b只要能够在配管2周围的窄范围接受从沿纵向延伸的配管2产生的露即可,因而成为又短又窄的平面。
此外,横置型与纵置型的相对关系跟分配器1的横置与纵置的相对关系相同,从横置状态转动90度的状态为纵置状态。横接水部11a以及纵接水部11b的平面的大小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在横接水部11a通过螺钉等固定有沿横向延伸的配管2。配管2通过贯通集水盘部11的纵接水部11b的面的配管取出孔4,在分配器1 的外侧与机外配管连接。
集水盘10具备排水插头12,排水插头12将在集水盘部11接受的集水从集水盘部11排出。
图1所示的横置的分配器1处于将横拉与排水插头12连接的机外排水软管5的集水的排出方向横拉的状态。
图2所示的纵置的分配器1处于将纵拉与排水插头12连接的机外排水软管5的集水的排出方向纵拉的状态。
纵置的分配器1处于使图1所示的横置的分配器1转动90度的状态。图2所示的纵置的分配器1将成为下表面的纵接水部11b作为接水面来回收从配管2产生的露。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将集水的排出方向纵设的情况下的集水盘10的立体图。此外,在图3中,省略供配管2通过的配管取出孔4。
在使集水盘部11的横接水部11a与纵接水部11b交叉成L字形的角部11c,遍及接受横接水部11a以及纵接水部11b的集水的接水面两者开设有排水口13。即,对于排水口13而言,形成于横接水部11a的部分与形成于纵接水部11b的部分连接并向集水盘部11的内外贯通。
排水口13在横接水部11a以及纵接水部11b分别开设为矩形状。
此外,可以构成为在集水盘部11的横接水部11a以及纵接水部11b 设置相对于接水面使排水口13处于最低位置的倾斜,能够使在接水面回收的集水高效地从集水盘部11排出至排水口13。
排水插头12在使集水盘部11的横接水部11a与纵接水部11b交叉成L字形的角部11c的优角侧亦即外侧覆盖整个排水口13。
排水插头12具有两个座面12a、12b,该两个座面12a、12b与使集水盘部11的横接水部11a与纵接水部11b交叉成L字形的角部11c对应地形成为L字形。即,排水插头12具有分别安装于集水盘部11的横接水部11a或纵接水部11b的两个座面12a、12b。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将集水的排出方向纵设的情况下的安装于集水盘10的优角侧亦即外侧的排水插头12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将集水的排出方向纵设的情况下的集水盘10的剖面的说明图。图6A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将集水的排出方向横设的情况下的集水盘10的剖面的说明图。图6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将集水的排出方向横设的情况下的集水盘10中在集水盘部11安装排水插头12之前的状态的剖面的说明图。
如图5、图6A所示,排水插头12具有集水排出管12c,该集水排出管12c配置于无论是将分配器1设置为横置还是纵置均比接受集水盘部11的集水的横接水部11a或纵接水部11b的接水面更靠下方的位置,使集水向分配器1之外流出。集水排出管12c在横接水部11a的平面沿着中心轴的轴线延伸出。集水排出管12c是圆筒状部件。在集水排出管 12c连接有机外排水软管5。
集水排出管12c由于配置于无论是将分配器1设置为横置还是纵置均比对集水盘部11的集水进行接水的接水面更靠下方的位置,因此集水不会残留于集水盘部11,而是能够完全排出。
排水插头12成为两个座面12a、12b在集水排出管12c的外侧被一体化的部件。
此外,集水排出管12c也可以构成为无论是将分配器1设置为横置还是纵置均以下游端部比上游端部更朝向下方的方式向斜下方向延伸突出。另外,集水排出管12c可以不为圆筒状部件,只要是四角筒状部件、三角筒状部件或椭圆筒状部件等管部件则可以为任何形状。集水排出管12c可以构成为形状在上游侧半体与下游侧半体不同。例如,集水排出管12c可以构成为上游侧半体与排水口13对应地形成四角筒形状,下游侧半体为了容易连接机外排水软管5而形成圆筒形状。
集水排出管12c的与排水口13连接的流入开口部14具有分别与集水盘部11的横接水部11a或纵接水部11b对置的轴线方向切口部14a 以及径向切口部14b。即,轴线方向切口部14a是沿集水排出管12c的中心轴的轴线方向切断的切口部。径向切口部14b是沿集水排出管12c 的径向遍及半圆地切断的切口部。形成有轴线方向切口部14a以及径向切口部14b的部分呈半圆筒状。
被轴线方向切口部14a以及径向切口部14b开口的流入开口部14 能够供使集水盘部11的横接水部11a与纵接水部11b交叉成L字形的角部11c嵌入。由此,集水盘部11的排水口13与集水排出管12c的流入开口部14连接。
如图4所示,在排水插头12粘贴密封部件15,该密封部件15跟与集水盘部11接触的接触面亦即两个座面12a、12b连接并环绕一周。
密封部件15在排水插头12与集水盘部11之间包围排水口13和与排水口13连接的集水排出管12c的流入开口部14的周围。
如图6B所示,一边挤压密封部件15一边向使集水盘部11的横接水部11a与纵接水部11b交叉成L字形的角部11c安装排水插头12。通过挤压密封部件15,密封集水盘部11与排水插头12的间隙,防止集水从该间隙的下落。
对于排水插头12而言,两个座面12a、12b中的一个座面12a通过螺纹固定而安装于集水盘部11。
另外,对于排水插头12而言,两个座面12a、12b中的另一个座面12b将向排水口13突出的爪部16a、16b钩挂于集水盘部11而被安装。
而且,在通过螺纹固定而安装的一个座面12a侧,横铺集水排出管 12c。
这里,爪部16a、16b从通过螺纹固定而安装的一个座面12a向沿着另一个座面12b的平面的方向突出。对于爪部16a、16b而言,作为与排水口13的左右缘部接触的部分,在左右外侧具有突出为剖面呈T 字形的线状凸部。通过仅使线状凸部与排水口13的左右缘部接触,由此在爪部16a、16b与排水口13的左右缘部之间形成有间隙。另外,爪部16a、16b具有与集水盘部11的纵接水部11b抵接的台阶部,因此,即便另一个座面12b将向排水口13突出的爪部16a、16b钩挂于集水盘部11而被安装,纵接水部11b也能够牢固地固定于另一个座面12b,在与爪部16a、16b之间形成供集水流通的间隙。因此,爪部16a、16b不会阻碍集水的流动。由此,从排水口13排出的集水在两个座面12a、12b 流动并到达集水排出管12c的流入开口部14。
此外,排水插头12相对于两个座面12a、12b的固定,可以为两侧均为螺纹固定,也可以为两侧均为爪部的卡挂形状。
但是,若像实施方式1那样将集水盘部11的横接水部11a侧的一个座面12a通过螺纹固定而安装于集水盘部11,则沿横拉机外排水软管5 的方向进行处理时,能够确保相对于施加于排水插头12的应力的强度。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将供贯通集水盘10的配管2通过的配管取出孔4周边的剖面放大表示的说明图。
如图7所示,在集水盘部11的纵接水部11b设置有供配管2通过的配管取出孔4。而且,在配管取出孔4的周围设置有卡圈17,该卡圈17 比集水盘部11的接受集水的接水面高地隆起。
卡圈17环绕配管取出孔4一周,螺纹固定于纵接水部11b。
卡圈17一边挤压安装于配管2的密封部件18一边固定于纵接水部 11b,由此能够防止集水从纵接水部11b的配管取出孔4的下落。另外,将卡圈17设为比纵接水部11b的接水面隆起的高度,由此成为防止集水向配管取出孔4浸入的堤防,集水在成为接水面的纵接水部11b上储存至卡圈17的高度,能够防止集水从分配器1的集水盘10泄漏。
根据实施方式1,集水盘10具备集水盘部11,该集水盘部11构成为使横接水部11a与纵接水部11b交叉成L字形,能够兼作为横置型以及纵置型。集水盘10具备排水插头12,该排水插头12将接受在集水盘部11的集水从集水盘部11排出。在集水盘部11的交叉的角部11c遍及横接水部11a的接水面以及纵接水部11b的接水面两者地开设有排水口 13。排水插头12在角部11c的优角侧亦即外侧覆盖整个排水口13。
根据该结构,具备集水盘10的分配器1无论是设置为横置还是纵置,排水插头12均位于遍及集水盘部11的横接水部11a以及纵接水部 11b的接水面两者地开设的排水口13的下方。因此,回收在集水盘部 11的横接水部11a以及纵接水部11b中任一方的下表面即接水面的集水,从在回收该集水的下表面即接水面开设的排水口13向下方的排水插头12完全排出。因此,被回收的集水能够从集水盘部11完全排出,能够防止因集水残留在集水盘部11引起的霉的产生或部件的腐蚀之类的不良状况。
根据实施方式1,排水插头12具有集水排出管12c,该集水排出管 12c配置于无论是将分配器1设置为横置还是纵置均比集水盘部11的接水面更靠下方的位置,使集水向分配器1之外流出。
根据该结构,回收在集水盘部11的横接水部11a以及纵接水部11b 中任一方的下表面即接水面的集水,从在回收该集水的下表面即接水面开设的排水口13向下方的排水插头12完全排出。而且,集水排出管12c 配置于无论是将分配器1设置为横置还是纵置均比集水盘部11的接水面更靠下方的位置。由此,排水插头12通过集水排出管12c使集水向分配器1之外流出。
根据实施方式1,集水排出管12c的与排水口13连接的流入开口部 14,具有分别与集水盘部11的横接水部11a或纵接水部11b对置的轴线方向切口部14a以及径向切口部14b。
根据该结构,集水盘部11的横接水部11a以及纵接水部11b交叉且开设排水口13的角部11c,进入集水排出管12c的流入开口部14。由此,集水排出管12c的与排水口13连接的流入开口部14能够将从排水口13向下方流动的集水引导至集水排出管12c。因此,排水插头12通过集水排出管12c使集水向分配器1之外流出。
根据实施方式1,排水插头12具有分别安装于集水盘部11的横接水部11a或纵接水部11b的两个座面12a、12b。两个座面12a、12b中的一个座面12a,通过螺纹固定而安装于集水盘部11。两个座面12a、 12b中的另一个座面12b将向排水口13突出的爪部16a、16b钩挂于集水盘部11而被安装。在通过螺纹固定而安装的座面12a侧横拉有集水排出管12c。
根据该结构,排水插头12的通过螺纹固定而安装的座面12a侧,成为施加于排水插头12的应力大的横设集水的一侧。由此,能够确保相对于处理与集水排出管12c连接的机外排水软管5时所施加的应力的强度。因此,排水插头12的强度提高,能够抑制排水插头12的破损。
根据实施方式1,在排水插头12与集水盘部11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15,该密封部件15包围排水口13和与排水口13连接的集水排出管 12c的流入开口部14的周围。
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集水从排水插头12与集水盘部11之间泄漏。
根据实施方式1,在集水盘部11设置有供配管2通过的配管取出孔 4。在配管取出孔4的周围设置有卡圈17,该卡圈17比集水盘部11的接水面高地隆起。
根据该结构,卡圈17能够防止集水从配管取出孔4的泄漏。由此,能够防止集水从配管取出孔4的下落。另外,即便集水储存于集水盘10 的接水面上直至卡圈17的高度,也能够防止集水向分配器1之外泄漏。
实施方式2.
图8是简要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制冷循环装置 100的回路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回路结构图。
此外,在实施方式2中,作为制冷循环装置100的一个例子而以空气调和装置为例进行说明。另外,在图8中,用箭头表示制冷剂或水等流体的流动。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热源机20向分配器1供给的制冷剂或水等流体统称为流体。
制冷循环装置100作为结构之一而具备上述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分配器1。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制冷循环装置100具备1台热源机20、2 台负载侧机30a及负载侧机30b、以及分配器1。
在图8中,例示出热源机20为1台的情况,但热源机20的台数并不特别限定,可以将多台热源机20对分配器1设置为串联或并联。另外,在图8中,作为负载侧机例示出连接有2台负载侧机30a以及负载侧机30b的情况,但也可以将3台以上的负载侧机对分配器1并联连接。
热源机20根据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用途,例如作为室外机或室外单元利用,经由流体向负载侧机30a、30b供给流体。
在热源机20收纳有未图示的压缩机、节流装置、热源侧热交换器以及送风机等。
上述要素在通过配管与收纳于负载侧机30a、30b的负载侧热交换器连接的情况下,由上述要素与负载侧热交换器形成制冷剂回路。在该情况下,热或冷蓄积于作为流体的制冷剂并从热源机20向负载侧机 30a、30b供给。
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在热源机20除设置热源侧热交换器之外还设置其他热交换器,经由作为水等热介质的流体将热或冷间接地向负载侧机30a、30b供给。在这种情况下,热或冷蓄积于作为流体的水等并向负载侧机30a、30b供给。即,可以构成为将在热源机20内蓄积于制冷剂的热或冷经由其他热交换器向水等其他流体传递,并将该流体向负载侧机30a、30b供给。
此外,根据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实施方式,不是送风机,而是使水或防冻液循环的泵作为热介质输送装置收纳于热源机20。
负载侧机30a、30b根据制冷循环装置100的用途,例如作为室内机、室内单元或供给热水单元利用,借助经由流体从热源机20供给的热或冷来加热或冷却作为负载侧对象的空气或水等。
在负载侧机30a、30b收纳有负载侧热交换器以及送风机等。
此外,根据负载侧热交换器的实施方式,不是送风机,而是使水或防冻液循环的泵作为热介质输送装置收纳于负载侧机30a、30b。
另外,收纳于负载侧机30a的负载侧热交换器为负载侧热交换器 31a。收纳于负载侧机30b的负载侧热交换器为负载侧热交换器31b。
分配器1连接于热源机20与负载侧机30a、30b之间,使从热源机 20供给的流体分别向负载侧机30a、30b分配循环。
在流体通过配管2向负载侧机30a、30b以成为冷热负载的方式使冷热分配循环的情况下,在分配器1结露而产生露。
在分配器1具备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集水盘10。分配器1设置为横置或纵置。此时,对于集水盘10而言,集水盘部11的横接水部11a以及纵接水部11b中任一方,在分配器1的产生结露的配管2的下方作为下表面构成接水面。
根据实施方式2,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具备实施方式1所记载的集水盘10的分配器1设置为横置或纵置。
根据该结构,在分配器1中,回收在集水盘部11的横接水部11a 以及纵接水部11b中任一方的下表面即接水面的集水,从在回收该集水的下表面即接水面开设的排水口13向下方的排水插头12完全排出。因此,被回收的集水能够从集水盘部11完全排出,能够防止因集水残留于集水盘部11引起的霉的产生或部件的腐蚀之类的不良状况。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2中,将具备集水盘10的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局部结构作为分配器1进行了说明。然而,集水盘也可以应用于制冷循环装置的局部结构亦即设置为横置或纵置的室内机等负载侧机或室外机之类的其他配置有集水盘的对象机器。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集水盘而言,集水盘部的横接水部以及纵接水部中任一方在供集水盘配置的对象机器的产生露的配管或热交换器等的集水产生位置的下方作为下表面构成接水面。
附图标记说明:
1…分配器;2…配管;3…外廓板;4…配管取出孔;5…机外排水软管;10…集水盘;11…集水盘部;11a…横接水部;11b…纵接水部;11c…角部;12…排水插头;12a…座面;12b…座面;12c…集水排出管;13…排水口;14…流入开口部;14a…轴线方向切口部;14b…径向切口部; 15…密封部件;16a…爪部;16b…爪部;17…卡圈;18…密封部件;20…热源机;30a…负载侧机;30b…负载侧机;31a…负载侧热交换器;31b…负载侧热交换器;100…制冷循环装置。

Claims (6)

1.一种集水盘,具备:
集水盘部,其构成为使横接水部与纵接水部交叉成L字形,能够兼作为横置型以及纵置型;和
排水插头,其将所述集水盘部所接受的集水从所述集水盘部排出,
在所述集水盘部的交叉的角部,遍及所述横接水部的接水面以及所述纵接水部的接水面两者开设有排水口,
所述排水插头在所述角部的优角侧亦即外侧覆盖整个所述排水口,
所述排水插头具有集水排出管,该集水排出管配置于无论是将配置有集水盘的对象机器设置为横置还是纵置均比所述集水盘部的接水面更靠下方的位置,使集水向配置有集水盘的对象机器之外流出,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水排出管的与所述排水口连接的流入开口部,具有与所述集水盘部的所述横接水部或所述纵接水部分别对置的轴线方向切口部以及径向切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水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排水插头具有分别安装于所述集水盘部的所述横接水部或所述纵接水部的两个座面,
所述两个座面中的一方通过螺纹固定而安装于所述集水盘部,
所述两个座面中的另一方将向所述排水口突出的爪部钩挂于所述集水盘部而安装于该集水盘部,
在通过所述螺纹固定而安装的座面侧,横铺所述集水排出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水盘,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排水插头与所述集水盘部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该密封部件包围所述排水口和与所述排水口连接的所述集水排出管的流入开口部的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水盘,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集水盘部设置有供配管通过的配管取出孔,
在所述配管取出孔的周围设置有卡圈,该卡圈比所述集水盘部的接水面高地隆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水盘,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集水盘部设置有供配管通过的配管取出孔,
在所述配管取出孔的周围设置有卡圈,该卡圈比所述集水盘部的接水面高地隆起。
6.一种制冷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水盘且供集水盘配置的对象机器设置为横置或纵置。
CN201690000909.XU 2016-08-03 2016-08-03 集水盘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Active CN20777862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72834 WO2018025356A1 (ja) 2016-08-03 2016-08-03 ドレンパンおよ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78628U true CN207778628U (zh) 2018-08-28

Family

ID=610737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90000909.XU Active CN207778628U (zh) 2016-08-03 2016-08-03 集水盘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24749B2 (zh)
EP (1) EP3321599B1 (zh)
JP (1) JP6710279B2 (zh)
CN (1) CN207778628U (zh)
WO (1) WO201802535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29759A (zh) * 2019-11-14 2022-07-0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34871A1 (ja) * 2018-06-06 2019-12-1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換気装置
JP7346816B2 (ja) * 2018-12-17 2023-09-20 株式会社大林組 表面の不具合検査方法
CN115362334A (zh) * 2020-04-06 2022-11-18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机
CN117280161A (zh) * 2020-08-05 2023-12-2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室外机
KR20240010360A (ko) * 2022-07-15 2024-01-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740807Y1 (zh) * 1970-03-31 1972-12-11
JPS5316965Y2 (zh) * 1973-09-28 1978-05-06
JPS59103190U (ja) 1982-12-27 1984-07-1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
JPH01217138A (ja) * 1988-02-24 1989-08-30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露受皿装置
JPH04113819U (ja) * 1991-03-22 1992-10-06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FR2679986B1 (fr) * 1991-08-02 1993-12-03 Thermofroid Appareil frigorifique a montage universel pour un refroidissement d'air avec des moyens de collecte et d'evacuation de condensats.
JPH0642770A (ja) 1992-07-24 1994-02-18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隠蔽型室内機
JPH06117662A (ja) 1992-09-30 1994-04-28 Sanden Corp セパレート型空調機
JP5001630B2 (ja) * 2006-11-17 2012-08-1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ドレンパン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空調ユニットならびに空気調和装置
JP4999809B2 (ja) * 2008-09-29 2012-08-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US20170108230A1 (en) * 2014-05-22 2017-04-2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Heat exchange unit and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JP6333407B2 (ja) * 2014-11-27 2018-05-30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ユニット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29759A (zh) * 2019-11-14 2022-07-08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CN114729759B (zh) * 2019-11-14 2023-09-19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空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21599A4 (en) 2018-09-12
WO2018025356A1 (ja) 2018-02-08
US10724749B2 (en) 2020-07-28
JP6710279B2 (ja) 2020-06-17
JPWO2018025356A1 (ja) 2019-03-07
US20190383501A1 (en) 2019-12-19
EP3321599A1 (en) 2018-05-16
EP3321599B1 (en) 2019-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78628U (zh) 集水盘以及制冷循环装置
US8077463B2 (en) Heat dissipating system
CN102573414A (zh) 电子设备用机架及数据中心
JP2010071514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および空気調和機、並びにその室外機の凍結防止装置
CN104244681B (zh) 一种热管外循环式二次冷媒环路服务器机柜散热系统
US20180192542A1 (en) Fixing device for interface card fluid-cooling structure
CN107178845B (zh) 冷却系统及冷却方法
CN201064063Y (zh) 视频控制卡的散热装置
CN103445682A (zh) 饮水机及其所使用的热电热泵装置
CN106052121A (zh) 热泵装置以及供热水装置
CN205747629U (zh) 一种双循环水冷散热装置
CN202507689U (zh) 打标机冷却系统
JP5413227B2 (ja)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CN108156796A (zh) 一种气冷和液冷结合的智能服务器机柜
CN207330910U (zh) 一种内置热交换器的发酵箱
CN201018751Y (zh) 液冷式散热装置
CN209440876U (zh) 一种废料压缩机的冷却机构
KR101460882B1 (ko) 난방 시스템
CN101553375B (zh) 热交换器
CN207927108U (zh) 一种气冷和液冷结合的智能服务器机柜
CN205481468U (zh) 带有空调加湿构件的制冷装置
CN205858513U (zh) 一种斯特林发动机的散热冷却系统
CN205561363U (zh) 快速融霜排水热泵室外机机构
CN214226302U (zh) 一种用于实训的制冷系统
CN216244820U (zh) 一种制冷系统冷却补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