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47334U - 一种用于制作伞插盖的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制作伞插盖的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47334U
CN207747334U CN201820006328.8U CN201820006328U CN207747334U CN 207747334 U CN207747334 U CN 207747334U CN 201820006328 U CN201820006328 U CN 201820006328U CN 207747334 U CN207747334 U CN 207747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block
block
injection molding
lower die
m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00632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海明
徐益君
王孟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ai Tai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ai Tai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ai Tai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ai Tai Plastic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00632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47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47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4733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模具,公开了一种用于制作伞插盖的模具,包括上模、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下模,上模设有用于防止伞插盖的放置槽、用于驱动第一滑块移动的第一斜杆和用于驱动第二滑块移动的第二斜杆,上模开设有注塑孔,上模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分别滑动连接于下模上,且第一滑块、第二滑块与下模形成一个呈圆柱形的注塑腔,第一滑块靠近注塑腔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第二滑块靠近注塑腔的一端开设有与第一螺纹相连的第二螺纹,下模上设置有凸起,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和凸块分别位于注塑腔之中,且凸块位于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之间。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新机械机构,不需要对伞插座再加工形成螺纹,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制作伞插盖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制作伞插盖的模具。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伞插盖包括主体8,主体8呈圆柱体,且主体8上方开设有横截面呈弓形的第一凹槽81和横截面呈弓形的第二凹槽82,主体8下方开设有一个横截面呈长方形的第三凹槽83,第三凹槽83位于第一凹槽81与第二凹槽82之间。主体8侧壁开设有外螺纹84。
目前,生产这种伞插盖一般是通过注塑生产出主体,然后通过人工加工或是用车床在主体侧壁开设螺纹,导致产品生产的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作伞插盖的模具,实现一次性成形伞插盖,从而提高伞插盖的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制作伞插盖的模具,包括上模、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下模,所述上模设有用于放置伞插盖的放置槽和用于驱动所述滑块移动的斜杆,所述上模开设有注塑孔,所述上模设置有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下模上,且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滑块形成一个呈圆柱形的注塑腔,所述第一滑块靠近所述注塑腔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二滑块靠近所述注塑腔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相连的第二螺纹,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一凸块、第二凸块和所述凸块分别位于所述注塑腔之中,且所述凸块位于所述第一凸块与所述第二凸块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注塑孔将原料注入模具内,原料在注塑腔内成形,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使得伞插盖上方形成两个凹孔,凸起使得伞插盖下方形成凹孔,第一螺纹与第二螺纹使得伞插盖侧壁形成螺纹;不需要用车床再次加工形成侧壁螺纹,大大加快了伞插盖的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和滑槽的设置,将限位块设置于第一滑块上,使限位块沿着滑槽滑动,滑槽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一滑块放入滑槽的过程中和滑槽的内壁发生碰撞,使得第一滑块与滑槽发生损坏;通过限位块和滑槽的设置,将限位块设置于第二滑块上,使限位块沿着滑槽滑动,滑槽的设置,可以防止第二滑块放入滑槽的过程中和滑槽的内壁发生碰撞,使得第二滑块与滑槽发生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滑块上开设有与第一斜杆配合的第一斜孔,所述第一斜杆穿入所述第一斜孔,所述第二滑块上开设有与第二斜杆配合的第二斜孔所述第二斜杆穿入所述第二斜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注塑完毕后,伞插盖定形后,注塑机拉动上模,上模移动带动斜杆移动,第一斜杆移动带动第一滑块移动,第二斜杆带动第二滑块移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移动后,伞插盖由于没有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支撑而脱离模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一端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滑块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固定槽配合,所述下模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二固定槽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注塑过程中,上模和下模会由于配合不紧密,而发生偏移,从而使得伞插盖表面参差不齐而导致伞插盖质量不佳,通过第一固定块和第一固定槽配合,第二固定块和第二固定槽配合,使得上模与下模配合紧密,减少偏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伞插盖的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块靠近所述注塑腔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斜面抵触,所述第二固定块靠近所述注塑腔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斜面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模向下模靠近时,使得固定块向下模移动,由于固定块上的斜面与第一滑块抵触,在固定块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推动第一滑块向凸块移动;当上模向下模靠近时,使得固定块向下模移动,由于固定块上的斜面与第二滑块抵触,在固定块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推动第二滑块向凸块移动,继而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抵触形成注塑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靠近注塑腔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螺纹和第二螺纹,使得伞插盖在成形后,侧壁形成螺纹,不需要通过车床对伞插盖的侧壁进行再次加工,提高了伞插盖的生产效率;
2.在注塑过程中,上模和下模会由于配合不紧密,而发生偏移,从而使得伞插盖表面参差不齐而导致伞插盖质量不佳,通过第一固定块和第一固定槽配合,第二固定块和第二固定槽配合,使得上模与下模配合紧密,减少偏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伞插盖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伞插座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伞插座下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模的爆炸图;
图5为驱动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下模的爆炸图;
图7为底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支撑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支撑模与驱动模的连接示意图;
图10为位于推动模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模;11、模盖;111、第一沉孔;12、驱动模;121、第一螺纹孔;122、第一螺栓;123、第一弓形槽;124、第二弓形槽;125、第一凸块;126、第二凸块;13、第一顶斜孔;131、第一定斜板;132、第一卡槽;133、第一斜杆;14、第二顶斜孔;141、第二定斜板;142、第二卡槽;143、第二斜杆;15、第二沉孔;151、第二螺栓;152、第二螺纹孔;16、第一通孔;161、引导杆;2、第一滑块;21、第一斜孔;22、第一螺纹;3、第二滑块;31、第二斜孔;32、第二螺纹;4、注塑腔;41、注塑孔;42、流道;5、下模;51、底模;511、连接块;512、第三沉孔;513、第三螺栓;514、第四沉孔;515、第四螺栓;516、第四螺纹孔;52、连接模;53、推动模;531、上推模;532、下推模;533、第五沉孔;534、第五螺纹孔;535、第五螺栓;536、第六沉孔;537、第一顶杆;538、第七沉孔;539、第二顶杆;54、支撑模;541、第三螺纹孔;542、主通孔;543、凸起;544、连接部;545、定形部;546、小通孔;547、侧块;548、第二通孔;549、第三通孔;55、限位块;56、滑槽;6、第一固定槽;61、第一固定块;611、第一固定上部;612、第一固定中部;613、第一固定下部;614、第一斜面;615、第一连通槽;7、第二固定槽;71、第二固定块;711、第二固定上部;712、第二固定中部;713、第二固定下部;714、第二斜面;715、第二连通槽;8主体;81、第一凹槽;82、第二凹槽;83、第三凹槽;84、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3所示,一种用于制作伞插座的模具,包括上模1、第一滑块2、第二滑块3和与上模1配合的下模5。如图4和图5所示,上模1包括模盖11和位于模盖11下方的驱动模12,模盖11上方开设有四个第一沉孔111,四个第一沉孔111分别位于模盖11的四角。驱动模12四角分别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21,四个第一沉孔111内分别连接有第一螺栓122,第一螺栓122为内六角螺栓。第一螺栓122自第一沉孔111延伸至第一螺纹孔121,且第一螺栓122的头部与模盖11抵紧,第一螺栓122的尾部通过第一螺纹孔121与驱动模12螺纹连接,从而实现模盖11与驱动模12的螺纹连接。
驱动模12与模盖11配合,且驱动模1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弓形槽123和第二弓形槽124,第一弓形槽123中固定连接有第一凸块125,第二弓形槽124中固定连接有第二凸块126。驱动模12靠近第一凸块125远离第二凸块126的一侧开设有横截面呈方形的第一顶斜孔13,第一顶斜孔13位于两个第一螺纹孔121之间。第一顶斜孔13中固定连接有第一定斜板131,第一定斜板13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斜杆133,第一斜杆133倾斜设置于第一定斜板131上,且第一定斜板131的四角分别开设有第二沉孔15,每个第二沉孔15内分别连接有第二螺栓151,第二螺栓151自第二沉孔15向上延伸,且模盖11下方开设有与第二螺栓151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152,第二螺栓151的头部与驱动模12抵紧,且第二螺栓151的尾部通过第二螺纹孔152与模盖11螺纹连接。
驱动模12靠近第二凸块126远离第一凸块125的一侧开设有横截面呈方形的第二顶斜孔14,第二顶斜孔14位于两个第一螺纹孔121之间。第二顶斜孔14中固定连接有第二定斜板141,第二定斜板141上固定连接有第二斜杆143,第二斜杆143倾斜设置于第二定斜板141上,且第二定斜板141的四角分别开设有第二沉孔15,每个第二沉孔15内分别连接有第二螺栓151,第二螺栓151为内六角螺栓。第二螺栓151自第二沉孔15向上延伸,且模盖11下方开设有与第二螺栓151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152,第二螺栓151的头部与驱动模12抵紧,且第二螺栓151的尾部通过第二螺纹孔152与模盖11螺纹连接。
第一定斜板131远离第一凸块125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一卡槽132,第一卡槽132位于第一螺纹孔121之间。第二定斜板141远离第二凸块126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二卡槽142,第二卡槽142位于第一螺纹孔121之间。四个卡槽围成长方体,且每个第一螺纹孔121远离相邻的第一固定槽6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孔16,四个第一通孔16位于驱动模12的四角且围成长方形。
如图6和图7所示,下模5包括底模51,连接模52,推动模53和支撑模54,且底模51、推动模53、连接模52、支撑模54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底模51两端固定连接呈长方体连接块511。
底模51四角开设有第四沉孔514,连接块511靠近底模51的一端开设有与第四沉孔514配合的第四螺纹孔516。第四沉孔514内连接有第四螺栓515,第四螺栓515自底模51起由下而上延伸至连接块511,且第四螺栓515的头部与底模51抵紧,第四螺栓515的尾部通过第四螺纹孔516与连接块511螺纹连接,从而实现底模51与连接块511的固定连接。
如图7和图8所示,支撑模54中部开设有主通孔542,主通孔542内固定连接有凸起543,凸起543由呈圆柱体的连接部544和呈长方体的定形部545组成,连接部544固定连接于主通孔542中,定形部545固定连接于连接部544上端且两端开设有小通孔546。支撑模54位于定形部545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呈长方体的侧块547。支撑模54四角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548,第二通孔548内固定连接有引导杆161,引导杆161自支撑模54起,穿过侧块547延伸至第一通孔16(见图4)中。
底模51底端的四角分别开设有第三沉孔512,支撑模54两端位于侧块547之间开设有第三螺纹孔541。第三沉孔512中连接有第三螺栓513,第三螺栓513自底模51起由下而上延伸穿过连接模52至侧块547,且第三螺栓513的头部与底模51抵触,第三螺栓513的尾部通过第三螺纹孔541与侧块547螺纹连接。
两个侧块547靠近凸起543的一侧下端分别开设有滑槽56,滑槽56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55,第一滑块2和第二滑块3靠近侧块547的两侧上分别连接有限位块55,从而实现第一滑块2与第二滑块3滑动连接于支撑模54上,第一滑块2与第二滑块3抵触且与凸起543形成横截面呈圆形的注塑腔4(见图6),第一滑块2靠近第二滑块3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22,第二滑块3靠近第一滑块2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螺纹32,第一螺纹22与第二螺纹32相连。如图4所示,模盖11上开设有注塑孔41,注塑孔41连通有流道42,流道42自注塑孔41依次穿过模盖11和驱动模12并延伸至注塑腔4(见图6)。
如图9所示,支撑模54一端开设有第一固定槽6,第一固定槽6位于两个侧块547之间,且支撑模54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固定槽7,第二固定槽7位于两个侧块547之间,凸起543位于第一固定槽6与第二固定槽7之间。第一固定槽6内嵌设有第一固定块61,第一固定块61包括第一固定上部611、第一固定中部612和第一固定下部613。第一固定下部613为限位条块,且第一固定下部613嵌设于第一固定槽6中。第一固定中部612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下部613上端,第一固定中部612靠近注塑腔4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斜面614,且第一斜面614与第一滑块2抵触。第一固定上部611固定连接于第一固定中部612的上端,第一固定上部611为两个并排且呈长方体的定位块,且与第一卡槽132嵌设。
第二固定槽7内嵌设有第二固定块71,第二固定块71包括第二固定上部711、第二固定中部712和第二固定下部713。第二固定下部713为限位条块,且第二固定下部713嵌设于第二固定槽7中。第二固定中部712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下部713上端,第二固定中部712靠近注塑腔4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斜面714,且第二斜面714与第二滑块3抵触。第二固定上部711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中部712的上端,第二固定上部711为两个并排且呈长方体的定位块,且与第二卡槽142嵌设。
支撑模54位于第一固定块61的下方开设有横截面为半圆的第一连通槽615,第一连通槽615自支撑模54起,延伸至连接模52并贯穿连接模52,且第一连通槽615与第一固定槽6连通。第一滑块2上开设有第一斜孔21,第一斜孔21与第一连通槽615连通。
支撑模54位于第二固定块71的下方开设有横截面为半圆的第二连通槽715,第二连通槽715自支撑模54起,延伸至连接模52并贯穿连接模52,第二连通槽715与第二固定槽7连通。第二滑块3上开设有第二斜孔31,第二斜孔31与第二连通槽715连通。
如图10所示,推动模53包括上推模531和下推模532,下推模532下方的四角分别开设第五沉孔533,上推模531的四角开设有与第五沉孔533配合的第五螺纹孔534,第五沉孔533中设置有第五螺栓535,第五螺栓535为内六角螺栓。第五螺栓535的头部与下推模532抵紧,第五螺栓535的尾部与上推模531通过第五螺纹孔534螺纹连接。
上推模531的四角还开设有第六沉孔536,且每个侧块547上开设有与第六沉孔536配合的第三通孔549。第六沉孔536内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杆537,第一顶杆537自上推模531起,自下而上延伸依次穿过连接模52、支撑模54至第三通孔549。上推模531中部开设有第七沉孔538,第七沉孔538内固定连接有第二顶杆539。第二顶杆539自上推模531起,自下而上依次穿过连接模52、支撑模54至小通孔546,并与注塑腔4(见图6)的底面抵触。
具体动态过程:往注塑孔41中注入原料,原料经流道42流至注塑腔4,就可以制成伞插座,方便快捷,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用于制作伞插盖的模具,其特征是:包括上模(1)、第一滑块(2)、第二滑块(3)和下模(5),所述上模(1)设有用于防止伞插盖的放置槽、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滑块(2)移动的第一斜杆(133)和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滑块(3)移动的第二斜杆(143),所述上模(1)开设有注塑孔(41),所述上模(1)设置有第一凸块(125)和第二凸块(126),所述第一滑块(2)与所述第二滑块(3)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下模(5)上,且所述第一滑块(2)、第二滑块(3)与下模(5)形成一个呈圆柱形的注塑腔(4),所述第一滑块(2)靠近所述注塑腔(4)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螺纹(22),所述第二滑块(3)靠近所述注塑腔(4)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螺纹(22)相连的第二螺纹(32),所述下模(5)上设置有凸起(543),所述第一凸块(125)、第二凸块(126)和所述凸块分别位于所述注塑腔(4)之中,且所述凸块位于所述第一凸块(125)与所述第二凸块(126)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制作伞插盖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下模(5)上开设有滑槽(56),所述第一滑块(2)和所述第二滑块(3)的两端设置有限位块(55),所述限位块(55)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56)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制作伞插盖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滑块(2)上开设有与第一斜杆(133)配合的第一斜孔(21),所述第一斜杆(133)穿入所述第一斜孔(21),所述第二滑块(3)上开设有与第二斜杆(143)配合的第二斜孔(31)所述第二斜杆(143)穿入所述第二斜孔(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制作伞插盖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下模(5)一端开设有第一固定槽(6),所述第一滑块(2)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块(61),所述第一固定块(61)与所述第一固定槽(6)配合,所述下模(5)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固定槽(7),所述第二滑块(3)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块(71),所述第二固定块(71)与所述第二固定槽(7)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制作伞插盖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固定块(61)靠近所述注塑腔(4)的一端开设有第一斜面(614),所述第一滑块(2)与所述第一斜面(614)抵触,所述第二固定块(71)靠近所述注塑腔(4)的一端开设有第二斜面(714),所述第二滑块(3)与所述第二斜面(714)抵触。
CN201820006328.8U 2018-01-03 2018-01-03 一种用于制作伞插盖的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47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06328.8U CN207747334U (zh) 2018-01-03 2018-01-03 一种用于制作伞插盖的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006328.8U CN207747334U (zh) 2018-01-03 2018-01-03 一种用于制作伞插盖的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47334U true CN207747334U (zh) 2018-08-21

Family

ID=63151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06328.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47334U (zh) 2018-01-03 2018-01-03 一种用于制作伞插盖的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473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7625A (zh) * 2020-03-25 2020-06-30 新昌县大市聚镇金丰五金厂 一种具内螺纹的注塑件模具及其脱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7625A (zh) * 2020-03-25 2020-06-30 新昌县大市聚镇金丰五金厂 一种具内螺纹的注塑件模具及其脱模方法
CN111347625B (zh) * 2020-03-25 2021-09-28 佛山市优坐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内螺纹的注塑件模具及其脱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77307A (zh) 双色注塑模具刀口封胶二次注塑机构
CN207747334U (zh) 一种用于制作伞插盖的模具
CN104309067A (zh) 一种模具
CN110385833B (zh) 一种注塑模具
CN209191225U (zh) 一种母模辅助脱模结构的注塑模具
CN204955308U (zh) 一种边顶出边抽芯的镶嵌类立式注塑模具结构
CN110202746A (zh) 一种汽车前灯双色注塑模具
CN102092122A (zh) 双色模具及使用该双色模具制备注塑件的方法
CN211917593U (zh) 一种注塑模具的行位顶流道
CN207736668U (zh) 双色注塑模具刀口封胶二次注塑机构
CN212795714U (zh) 一种衣架主体成型模具
CN203409979U (zh) 塑料瓶盖模具二次脱模机构
CN209255756U (zh) 一种带退料功能的砂芯模具
CN209699751U (zh) 带有斜销侧抽芯机构的茶杯盖注塑机构
CN208452173U (zh) 一种可快速切换的精密笔记本电脑外壳模具
CN209812957U (zh) 内螺纹塑件注塑模具
CN209257401U (zh) 脚轮内轮模具
CN203357816U (zh) 带有摆动旋转机构的模具
CN206406401U (zh) 带潜伏式浇口的二次顶出模具
CN205097480U (zh) 一种钉仓倒扣强脱模
CN205395000U (zh) 一种能注塑同时带有外螺纹和斜齿轮的塑胶零件的模具
CN205871093U (zh) 一种带有斜顶机构的注塑模具
CN205969788U (zh) 塑料椅模具椅脚翘杆式抽芯锁模机构
CN109624226A (zh) 一种前模双斜顶脱模机构注塑模具
CN108819112A (zh) 一种可切换的精密笔记本电脑外壳模具及其切换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21

Termination date: 2020010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