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11995U - 一种新型防汽车追尾碰撞保险杠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防汽车追尾碰撞保险杠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711995U CN207711995U CN201721659867.3U CN201721659867U CN207711995U CN 207711995 U CN207711995 U CN 207711995U CN 201721659867 U CN201721659867 U CN 201721659867U CN 207711995 U CN207711995 U CN 20771199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ffer
- reinforcing plate
- car
- vehicle
- buffer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06010039203 Road traffic accident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41000719190 Chloroscombrus Species 0.000 abstract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38 che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06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58 core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4994 dea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517 death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防汽车追尾碰撞保险杠结构,包括基板,基板上设有安装限位槽,安装限位槽内活动限位安装有缓冲板,缓冲板的前端面上布置有缓冲凸起,贯穿基板布置有至少两个追尾缓冲装置,追尾缓冲装置的前端连接于缓冲板的后侧,追尾缓冲装置的后端安装于车体前端,缓冲板的内侧还设有防撞加强板,防撞加强板连接有加强板驱动装置,加强板驱动装置连接至车载电脑;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缓冲凸起首先与撞击如接触,起到有效的缓冲,然后缓冲板再与撞击物接触,起到二重缓冲作用,当缓冲程度还不够时,触发加强板驱动装置推动并支撑防撞加强板,防撞加强板对车体形成三重保护,从而有效地避免车体及车内乘客受到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防汽车追尾碰撞保险杠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保险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防汽车追尾碰撞保险杠 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出行愈发方便,但是相对的由汽车引发的碰 撞事故也逐渐增多,现在有很多车辆发生追尾的交通事故,当发生类似事故时驾乘人员都 会伤亡惨重,因为车辆发生车祸的时候一般车速都很快,受惯性的作用车内的驾乘人员胸 部以上部位容易受到致命的伤害。就算一些高档轿车也很难避免伤亡。汽车保险杠成为一 种比较有效的保护设施之一,汽车保险杠是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 装置,现有的汽车前保险杠吸能部件主要集中在后部,关键作用是对驾驶员及车辆进行保 护,由于普通车辆的核心部件发动机等大多置于汽车前部,汽车前部的碰撞容易对相关核 心部件造成伤害,使车辆碰撞的损失非常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防撞效果好的一种新型防 汽车追尾碰撞保险杠结构。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防汽车追尾碰撞保险 杠结构,配合汽车驾驶室内的车载电脑使用,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安装限位槽,所述 安装限位槽内活动限位安装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前端延伸至所述基板的外侧,所述缓冲 板的前端面上布置有缓冲凸起,贯穿所述基板布置有至少两个追尾缓冲装置,所述追尾缓 冲装置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缓冲板的后侧,所述追尾缓冲装置的后端安装于车体前端,所述 缓冲板的内侧还设有防撞加强板,所述追尾缓冲装置贯穿所述防撞加强板设置,所述防撞 加强板连接有加强板驱动装置,所述加强板驱动装置连接至所述车载电脑。
[0005]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追尾缓冲装置包括与车体固定连接的安装板,贯穿所 述安装板设有缓冲导向杆,所述缓冲导向杆远离车体的一端与所述缓冲板连接,所述缓冲 导向杆靠近车体的一端设有限位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缓冲板之间的所述缓冲导向杆上限 位套装有缓冲弹簧。
[0006]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加强板驱动装置包括布置于所述防撞加强板后端的驱 动油缸,所述驱动油缸通过油管连接至液压系统,所述油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驱动油缸一 端固定在车体上,所述驱动油缸的推杆端连接至所述防撞加强板,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安装 限位槽内的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至所述车载电脑,所述车载电脑连 接至所述电磁阀。
[0007]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缓冲凸起设置为橡胶球面状凸起。
[0008]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防汽车追尾碰撞保险杠结构,配合汽车驾驶 室内的车载电脑使用,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安装限位槽,所述安装限位槽内活动限位 安装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前端延伸至所述基板的外侧,所述缓冲板的前端面上布置有缓 冲凸起,贯穿所述基板布置有至少两个追尾缓冲装置,所述追尾缓冲装置的前端连接于所 述缓冲板的后侧,所述追尾缓冲装置的后端安装于车体前端,所述缓冲板的内侧还设有防 撞加强板,所述追尾缓冲装置贯穿所述防撞加强板设置,所述防撞加强板连接有加强板驱 动装置,所述加强板驱动装置连接至所述车载电脑;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发生交通 事故时,缓冲凸起首先与撞击如接触,起到有效的缓冲,然后缓冲板再与撞击物接触,起到 二重缓冲作用,当缓冲程度还不够时,触发加强板驱动装置推动并支撑防撞加强板,防撞加 强板对车体形成三重保护,从而有效地避免车体及车内乘客受到伤害,且安装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0009]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其中:
[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中:1-基板;2-安装限位槽;3-缓冲板;4-缓冲凸起;5-安装板;6-缓冲导向杆;7-限位板;8-缓冲弹簧;9-防撞加强板;10-驱动油缸;11-压力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 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 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 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
[0013]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防汽车追尾碰撞保险杠结构,配合汽车驾驶室内的车载电脑 使用,在发生追尾事故时,可以有效地起到缓冲作用。本实施例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上设 有安装限位槽2,所述安装限位槽2设置为T形槽,所述安装限位槽2内活动限位安装有缓冲 板3,所述缓冲板3设置为T形板,活动限位于所述安装限位槽2内,所述缓冲板3前端延伸至 所述基板1的外侧,所述缓冲板3的前端面上布置有缓冲凸起4,所述缓冲凸起4设置为橡胶 球面状凸起。在发生追尾事故时,所述缓冲凸起4起到第一重缓冲保护。
[0014] 本实施例贯穿所述基板1布置有至少两个追尾缓冲装置,所述追尾缓冲装置的前 端连接于所述缓冲板3的后侧,所述追尾缓冲装置的后端安装于车体前端,所述追尾缓冲装 置包括与车体固定连接的安装板5,贯穿所述安装板5设有缓冲导向杆6,所述缓冲导向杆6 远离车体的一端与所述缓冲板3连接,所述缓冲导向杆6靠近车体的一端设有限位板7,所述 安装板5与所述缓冲板3之间的所述缓冲导向杆6上限位套装有缓冲弹簧8。当发生追尾事 故时,所述缓冲板3首先受力,朝向所述基板1移动,移动的过程中,受所述缓冲弹簧8的反 作用,起到第二重缓冲保护。
[0015] 所述缓冲板3的内侧还设有防撞加强板9,所述追尾缓冲装置贯穿所述防撞加强板 9设置,所述防撞加强板9连接有加强板驱动装置,所述加强板驱动装置连接至所述车载电 脑,所述加强板驱动装置包括布置于所述防撞加强板9后端的驱动油缸10,所述驱动油缸 10通过油管连接至液压系统,所述油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驱动油缸10 一端固定在车体上, 所述驱动油缸的推杆端连接至所述防撞加强板9,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安装限位槽2内的至少 一个压力传感器11,所述压力传感器11连接至所述车载电脑,所述车载电脑连接至所述电 磁阀。
[0016]发生事故时,由于撞击力较大,所述缓冲板3朝向所述安装限位槽2的槽底移动,当 所述缓冲板3与所述压力传感器11接触时,所述压力传感器11检测到压力信号,并传递至所 述车载电脑,由所述车载电脑控制所述电磁阀打开,所述驱动油缸10启动,推动所述防撞加 强板9向前移动抵御撞击力,从而起到第三重保护。
[0017] 本实用新型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缓冲凸起4首先与撞击如接触,起到有效的缓冲, 然后缓冲板3再与撞击物接触,起到二重缓冲作用,当缓冲程度还不够时,触发加强板驱动 装置推动并支撑防撞加强板9,防撞加强板9对车体形成三重保护,从而有效地避免车体及 车内乘客受到伤害,且安装简单、方便。
[001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4)
1. 一种新型防汽车追尾碰撞保险杠结构,配合汽车驾驶室内的车载电脑使用,其特征 在于: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安装限位槽,所述安装限位槽内活动限位安装有缓冲板, 所述缓冲板前端延伸至所述基板的外侧,所述缓冲板的前端面上布置有缓冲凸起,贯穿所 述基板布置有至少两个追尾缓冲装置,所述追尾缓冲装置的前端连接于所述缓冲板的后 侧,所述追尾缓冲装置的后端安装于车体前端,所述缓冲板的内侧还设有防撞加强板,所述 追尾缓冲装置贯穿所述防撞加强板设置,所述防撞加强板连接有加强板驱动装置,所述加 强板驱动装置连接至所述车载电脑。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汽车追尾碰撞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追尾缓 冲装置包括与车体固定连接的安装板,贯穿所述安装板设有缓冲导向杆,所述缓冲导向杆 远离车体的一端与所述缓冲板连接,所述缓冲导向杆靠近车体的一端设有限位板,所述安 装板与所述缓冲板之间的所述缓冲导向杆上限位套装有缓冲弹簧。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汽车追尾碰撞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 驱动装置包括布置于所述防撞加强板后端的驱动油缸,所述驱动油缸通过油管连接至液压 系统,所述油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驱动油缸一端固定在车体上,所述驱动油缸的推杆端连 接至所述防撞加强板,还包括布置在所述安装限位槽内的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 传感器连接至所述车载电脑,所述车载电脑连接至所述电磁阀。
4. 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防汽车追尾碰撞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缓冲凸起设置为橡胶球面状凸起。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59867.3U CN207711995U (zh) | 2017-11-30 | 2017-11-30 | 一种新型防汽车追尾碰撞保险杠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659867.3U CN207711995U (zh) | 2017-11-30 | 2017-11-30 | 一种新型防汽车追尾碰撞保险杠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711995U true CN207711995U (zh) | 2018-08-10 |
Family
ID=63059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659867.3U Active CN207711995U (zh) | 2017-11-30 | 2017-11-30 | 一种新型防汽车追尾碰撞保险杠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771199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98277A (zh) * | 2018-10-24 | 2019-03-01 | 合肥泽尼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护装置 |
-
2017
- 2017-11-30 CN CN201721659867.3U patent/CN20771199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98277A (zh) * | 2018-10-24 | 2019-03-01 | 合肥泽尼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防护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27999A (zh) | 汽车碰撞防护装置 | |
CN205168397U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 | |
CN201405812Y (zh) | 汽车保险杠 | |
CN203920652U (zh) | 汽车保险杠 | |
CN207711995U (zh) | 一种新型防汽车追尾碰撞保险杠结构 | |
CN2681954Y (zh) | 一种汽车碰撞安全保险缓冲装置 | |
CN105128786A (zh) | 汽车主动防碰撞缓冲装置 | |
CN203126734U (zh) | 一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 | |
CN105216724B (zh) | 汽车碰撞缓冲装置 | |
CN203005326U (zh) | 安全保险杠 | |
CN205059490U (zh) | 一种家用轿车尾部防撞装置 | |
CN104369707A (zh) | 汽车防撞缓冲装置 | |
CN103640539A (zh) | 一种用于防止追尾车辆钻底的车辆装置 | |
CN210554641U (zh) | 一种汽车一体化防撞系统 | |
CN105691335A (zh) | 一种汽车保险杠 | |
CN207345731U (zh) | 一种撞击强度缓解汽车保险杠 | |
CN106985776B (zh) | 一种抗撞结构的导向刚度补偿装置 | |
CN202593438U (zh) | 新型驾驶员保护机构 | |
CN207157152U (zh) | 一种汽车前纵梁吸能缓冲装置 | |
CN206254949U (zh) | 一种降低事故伤害程度的货车后防撞护栏 | |
CN202080225U (zh) | 新型汽车保险装置 | |
CN107650843A (zh) | 一种自动驾驶用防撞缓冲器 | |
CN205292518U (zh) | 一种新型汽车前保险杠 | |
CN202481021U (zh) | 一种汽车防撞缓冲器 | |
CN207697679U (zh) | 一种自动驾驶用防撞缓冲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
P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new bumper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rear end collision of automobil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6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0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Xiangyang Branch Pledgor: XIANGYANG GUANGRUI AUTO PART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0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