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711990U - 车门防撞梁组件 - Google Patents

车门防撞梁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711990U
CN207711990U CN201721830987.5U CN201721830987U CN207711990U CN 207711990 U CN207711990 U CN 207711990U CN 201721830987 U CN201721830987 U CN 201721830987U CN 207711990 U CN207711990 U CN 207711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prevention
car door
girders
collision
prevention gird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3098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阳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nzu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zu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zu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zu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3098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711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711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71199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门防撞梁组件,第一防撞梁组件包括第一防撞梁和第一固定螺栓,第一防撞梁整体呈X型,第一防撞梁的四端由车门外板向车门内板方向弯曲,第一防撞梁的四端分别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固定在车门内板上,第一防撞梁的中心交叉处靠近车门外板的一侧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有防撞板;第二防撞梁组件包括第二防撞梁和第二固定螺栓,第二防撞梁包括直行梁和弓行梁,直行梁靠近车门外板,弓行梁靠近车门内板且向车门外板方向弯曲,直行梁两端和弓行梁两端分别连接,且直行梁两端和弓行梁两端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固定在车门内板上,直行梁和弓行梁采用高强度铝镁合金材料制成。第一防撞梁的抗撞击强度高,第二防撞梁轻质且能起到缓冲作用。

Description

车门防撞梁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指一种车门防撞梁组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在交通事故中对乘员的安全保护性能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用户的重视。由于汽车侧面空间较为狭窄,因此不利于安装结构较为复杂的构件来吸收碰撞能量,汽车侧面成为车体中强度较为薄弱的部分。为了加强车门的强度和刚度,以及汽车碰撞的安全性能和车门受碰撞时的抗倾入能力,通常都会在车门内侧设计防撞梁。
目前,汽车车门防撞梁存在以下问题:(1)当前后车门采用高强度的钢板结构型,由于钢板横截面积较大,在受到侧面撞击时,能有效吸收碰撞力并对乘车人员予以保护,但是由于钢板横截面积较大,增大了模具开发成本及车门重量。(2)当前后车门采用单一的防撞梁布置时,防撞梁截面较小,抵御碰撞能力有限,容易发生形变。而且,现有的车门防撞机构均为平面型,吸能效果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性能高、材质轻便、易于安装和更换的车门防撞梁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门防撞梁组件,包括设置在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的第一防撞梁组件和第二防撞梁组件,
所述第一防撞梁组件包括第一防撞梁和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防撞梁整体呈X型,第一防撞梁的四端由车门外板向车门内板方向弯曲,第一防撞梁的四端分别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固定在车门内板上,第一防撞梁的中心交叉处靠近车门外板的一侧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有防撞板;
所述第二防撞梁组件包括第二防撞梁和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防撞梁包括直行梁和弓行梁,所述直行梁靠近车门外板,所述弓行梁靠近车门内板且向车门外板方向弯曲,所述直行梁两端和弓行梁两端分别连接,且直行梁两端和弓行梁两端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固定在车门内板上,所述直行梁和弓行梁采用高强度铝镁合金材料制成。
具体地,所述第一防撞梁设置在车门内板的上端,所述第二防撞梁组件设置在车门内板的下端。
具体地,所述支撑座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安装孔座,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螺栓孔,支撑座通过螺栓穿过螺栓孔固定连接在车门内板上,所述第一防撞梁的四端固定设置有平行于底板的安装段,第一防撞梁通过安装段插接在安装孔座内与支撑座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防撞梁上设置有平行于第一防撞梁的加强筋。
具体地,所述第一防撞梁表面设置有防锈层。
具体地,所述直行梁和弓行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吸能结构。
具体地,所述吸能结构为泡沫、固体吸能盒、铝块的一种或多种。
具体地,所述直行梁两端和弓行梁两端设置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支架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固定连接在车门内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具有双重防撞梁组件结构,包括抗撞击强度较高的X字形的第一防撞梁组件和能够起到有效缓冲作用的第二防撞梁组件,呈X形的第一防撞梁的四端由车门外板向车门内板方向弯曲,因此相比传统的单根防撞钢管具有更强的抗撞击作用,第一防撞梁的中心交叉处靠近车门外板的一侧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有防撞板,当车门受到撞击时,首先作用于该防撞板,进而压缩弹簧,弹簧可以起到吸收撞击力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吸能效果;第二防撞梁整体呈弓形结构,因此相比传统的直行防撞梁,第二防撞梁的中间位置具有更高的抗弯强度,在侧碰时不易在中间位置折弯,同时弓形结构更有利于将碰撞力从中间传递至两端的固定区域,将碰撞力分散,进而保护整个车门骨架,另外采用轻质的高强度铝镁合金材料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高强度钢材料,既节省了耗材成本,又简化了工艺过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防撞梁结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防撞梁结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座结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防撞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第一防撞梁组件;2.第二防撞梁组件;3.车门内板;
11.第一防撞梁;12.支撑座;13.弹簧;14.防撞板;
22.安装支架;23.吸能结构;
111.安装段;112.加强筋;
121.底板;122.安装孔座;123.螺栓孔;
211.直行梁;212.弓行梁;
22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车门防撞梁组件,包括设置在车门内板3和车门外板之间的第一防撞梁组件1和第二防撞梁组件2,
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防撞梁组件1包括第一防撞梁11和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防撞梁11整体呈X型,第一防撞梁11的四端由车门外板向车门内板3方向弯曲,第一防撞梁11的四端分别连接有支撑座12,支撑座12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固定在车门内板3上,第一防撞梁11的中心交叉处靠近车门外板的一侧通过弹簧13固定连接有防撞板14;
请参阅图5,所述第二防撞梁组件2包括第二防撞梁和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防撞梁包括直行梁211和弓行梁212,所述直行梁211靠近车门外板,所述弓行梁212靠近车门内板3且向车门外板方向弯曲,所述直行梁211两端和弓行梁212两端分别连接,且直行梁211两端和弓行梁212两端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固定在车门内板3上,所述直行梁211和弓行梁212采用高强度铝镁合金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双重防撞梁组件结构,包括抗撞击强度较高的X字形的第一防撞梁组件1和能够起到有效缓冲作用的第二防撞梁组件2,呈X形的第一防撞梁11的四端由车门外板向车门内板3方向弯曲,因此相比传统的单根防撞钢管具有更强的抗撞击作用,第一防撞梁11的中心交叉处靠近车门外板的一侧通过弹簧13固定连接有防撞板14,当车门受到撞击时,首先作用于该防撞板14,进而压缩弹簧13,弹簧13可以起到吸收撞击力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吸能效果;第二防撞梁整体呈弓形结构,因此相比传统的直行防撞梁,第二防撞梁的中间位置具有更高的抗弯强度,在侧碰时不易在中间位置折弯,同时弓形结构更有利于将碰撞力从中间传递至两端的固定区域,将碰撞力分散,进而保护整个车门骨架,另外采用轻质的高强度铝镁合金材料代替现有技术中的高强度钢材料,既节省了耗材成本,又简化了工艺过程。
具体地,所述第一防撞梁11设置在车门内板3的上端,所述第二防撞梁组件2设置在车门内板3的下端。
第一防撞梁11具有高抗撞击强度,能够很好的保护对应着乘员人体的车门部位,保证乘员的人身安全,第二防撞梁具有高抗弯强度,不易折弯,能将撞击力分散并吸能,有利于保护车门的完整性。
请参阅图3-4,具体地,所述支撑座12包括底板121和设置在底板121上的安装孔座122,所述底板121上设置有螺栓孔123,支撑座12通过螺栓穿过螺栓孔123固定连接在车门内板3上,所述第一防撞梁11的四端固定设置有平行于底板121的安装段111,第一防撞梁11通过安装段111插接在安装孔座122内与支撑座12固定连接。
第一防撞梁11的支撑座12通过螺栓固定在车门内板3上,相比于传统将防撞梁直接焊接在车门上,此技术方案有利于第一防撞梁11的安装和拆卸,方便更换和修理,设计更加合理。
具体地,所述第一防撞梁11上设置有平行于第一防撞梁11的加强筋112。
第一防撞梁11上的加强筋112可以进一步加强第一防撞梁11的抗撞击能力,提高第一防撞梁11的保护能力。
具体地,所述第一防撞梁11表面设置有防锈层。
防锈层可以是镀锌防锈涂层或是其他防腐层,防锈层可以减少第一防撞梁11的生锈现象,有利于延缓第一的使用寿命,提高其耐用度,保证第二防撞梁组件2的结构强度以及抗腐蚀性能。
具体地,所述直行梁211和弓行梁212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吸能结构23。
本实施例中,直行梁211和弓行梁212之间设置了两个吸能结构23,该吸能结构23进一步增强了第二防撞梁在侧面碰撞中压溃吸能效果,最终有利于对碰撞能量的吸收,降低对乘员的伤害。
具体地,所述吸能结构23为泡沫、固体吸能盒、铝块的一种或多种。
本实例中,直行梁211和弓行梁212之间间隔设置了两个吸能块,当汽车遭受侧面碰撞时,减小乘员舱在侧面的侵入量,还提升了车门的吸能性能,降低碰撞中传递至乘员舱的动能,增强了整车的侧面安全性。该吸能块采用的是分体式结构,当然也可采用整体式的吸能块,即在直行梁211和弓行梁212之间布置一整块吸能块,填充直行梁211和弓行梁212之间的全部或部分空间。
具体地,所述直行梁211两端和弓行梁212两端设置有安装支架22,安装支架22上设置有安装孔221,安装支架22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221固定连接在车门内板3上。
直行梁211两端和弓行梁212两端的安装支架22通过螺栓固定在车门内板3上,相比于传统将防撞梁直接焊接在车门上,此技术方案有利于第二防撞梁的安装和拆卸,方便更换和修理,设计更加合理。
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车门防撞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车门内板和车门外板之间的第一防撞梁组件和第二防撞梁组件,
所述第一防撞梁组件包括第一防撞梁和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防撞梁整体呈X型,第一防撞梁的四端由车门外板向车门内板方向弯曲,第一防撞梁的四端分别连接有支撑座,支撑座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固定在车门内板上,第一防撞梁的中心交叉处靠近车门外板的一侧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有防撞板;
所述第二防撞梁组件包括第二防撞梁和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防撞梁包括直行梁和弓行梁,所述直行梁靠近车门外板,所述弓行梁靠近车门内板且向车门外板方向弯曲,所述直行梁两端和弓行梁两端分别连接,且直行梁两端和弓行梁两端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固定在车门内板上,所述直行梁和弓行梁采用高强度铝镁合金材料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防撞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梁设置在车门内板的上端,所述第二防撞梁组件设置在车门内板的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防撞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包括底板和设置在底板上的安装孔座,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螺栓孔,支撑座通过螺栓穿过螺栓孔固定连接在车门内板上,所述第一防撞梁的四端固定设置有平行于底板的安装段,第一防撞梁通过安装段插接在安装孔座内与支撑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防撞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梁上设置有平行于第一防撞梁的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防撞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梁表面设置有防锈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防撞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行梁和弓行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吸能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防撞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结构为泡沫、固体吸能盒、铝块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防撞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行梁两端和弓行梁两端设置有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支架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固定连接在车门内板上。
CN201721830987.5U 2017-12-25 2017-12-25 车门防撞梁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11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30987.5U CN207711990U (zh) 2017-12-25 2017-12-25 车门防撞梁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30987.5U CN207711990U (zh) 2017-12-25 2017-12-25 车门防撞梁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711990U true CN207711990U (zh) 2018-08-10

Family

ID=63049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3098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711990U (zh) 2017-12-25 2017-12-25 车门防撞梁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7119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56721B (zh) 车身结构
JP2017535480A (ja) 側面衝突に対する強化された車のドア
CN205168397U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
CN104044550A (zh) 用于机动车辆前端的对行人有益的结构
CN105398411A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
CN207345725U (zh) 一种车型防撞梁
CN203996061U (zh) 汽车保险杠及汽车
CN207711990U (zh) 车门防撞梁组件
CN205417487U (zh) 一种汽车后钢梁防撞吸能装置
GB2448852A (en) Crashbox apparatus
CN205652224U (zh) 车身门槛加强装置和具有该装置的汽车车身结构
CN105313986A (zh) 汽车仪表板横梁
CN106985776B (zh) 一种抗撞结构的导向刚度补偿装置
CN203358511U (zh) 汽车后保险杠系统
JP4521403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CN112572614B (zh) 车辆的梁结构组件以及具有该梁结构组件的车辆
JP7215498B2 (ja) 自動車ドア
JP5317861B2 (ja) 歩行者保護性に優れたフードパネル及び車両フロント部構造
CN204801697U (zh) 防撞梁
US9493134B2 (en) Motor vehicle rollover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CN209080000U (zh) 一种车用防撞结构
KR100979649B1 (ko) 차량용 범퍼빔 유닛
CN205417486U (zh) 一种汽车安全防撞保险杠
CN219236963U (zh) 一种安全防护结构及汽车
CN205524082U (zh) 一种可拆卸的电动汽车防撞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810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