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87725U - 水冷排散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水冷排散热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87725U
CN207587725U CN201721840259.2U CN201721840259U CN207587725U CN 207587725 U CN207587725 U CN 207587725U CN 201721840259 U CN201721840259 U CN 201721840259U CN 207587725 U CN207587725 U CN 207587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ooling
liquid chamber
liquid
plate body
hea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4025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汉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4025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87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87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87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排散热结构,包括一水冷排单元,该水冷排单元包括:一容液板体,具有一液体腔室供一工作液体流通,该容液板体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在该液体腔室内的该工作液体通过该上表面及该下表面散热。

Description

水冷排散热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领域,特别指一种水冷排散热结构。
背景技术
电脑在运作时,许多内部元件会产生大量热能,因此良好的散热系统是决定电脑运作效能以及可靠度的一大关键因素。在所有会发热的元件当中,一般以工作负荷最高之中央处理器(CPU)以及绘图晶片处理器(GPU)等二者的散热问题最为棘手。尤其当前各类电脑游戏的画面愈来愈细腻,电脑辅助绘图软体的功能也日趋强大,这类软体在运作时往往会让中央处理器以及绘图晶片处理器处于高负荷状态,同时也会导致大量的热能产生,这些热能若不能有效地散去,轻则导致中央处理器或绘图晶片处理器的效能下降,严重时更可能造成中央处理器或绘图晶片处理器的损坏或者使用寿命大幅降低。
为了降低发热电子元件的工作温度,一般市面上水冷式装置由一水冷排通过二水导管连接一水泵(Pump)及一水冷头贴触一发热元件(如中央处理器),通过水泵(Pump)驱使水冷液(或称工作液体)流动到水冷排上散热并不断地进行循环冷却,以快速散除热量。请参阅图1,现有水冷排1由复数散热鳍片11、复数扁管12及二侧水箱13所组成,所述的这些散热鳍片11设于所述的这些直条状扁管12彼此之间,且前述二侧水箱13与所述的这些散热鳍片11及所述的这些直条状扁管12的两侧是通过焊锡焊接而成,令该二侧水箱13与所述的这些散热鳍片11及所述的这些直条状扁管12连接构成所述水冷排1,并其中一侧水箱13上设有一进水口131与一出水口132,该进水口131与出水口132分别用以连接相对二水导管(图中未示)。
由于从该进水口131流入的工作液体于一侧水箱13内后,从所述的这些直条状扁管12内快速直通流经到另一侧水箱13内,接着再凭借所述的这些直条状扁管12内快速直通流经道一侧水箱13内,然后由该出水口132排出去,所以带有热量的工作液体进入到水冷排1内的流动时间过短,相对使带有热量的工作液体与水冷排作热交换时间也不长,以导致现有水冷排对带有热量的工作液体的解热效果不佳,进而造成散热效率不佳的问题。此外,由于现有水冷排的整体结构无法因应一电子装置内的空间作结构调整变化,使得放置于一电子装置(如电脑或伺服器)内时,该电子装置内需一独立空间来供给现有水冷排放置的问题。
是以,要如何将解决上述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解热效能佳的水冷排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泵可选的设置在一容液板体内的水冷排散热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水冷排单元具有复数容液板体通过一连通元件组连通,所述的这些容液板体系根据设置环境为层叠设置或分散的设置的水冷排散热结构。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排散热结构,其特征是包含:
一水冷排单元,其又包括:
一容液板体,具有一液体腔室供一工作液体流通,该容液板体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在该液体腔室内的该工作液体通过该上表面及该下表面散热。
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中:该液体腔室连通一进口及一出口,该液体腔室是空心腔室或设有一流道,该进口及该出口连通一水冷头单元。
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中:该液体腔室内设有一泵,能够驱动该工作液体。
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中:该上表面设有一第一散热鳍片。
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中:该容液板体具有一顶板及一底板,该上表面形成在该顶板的一外侧,该下表面形成在该底板的一外侧。
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中:该下表面设有一第二散热鳍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水冷排散热结构,包含:
一水冷排单元,包括:
一容液板体组,具有复数容液板体,每一容液板体具有一液体腔室;
一连通元件组,具有复数连通元件连通复数液体腔室;
一工作液体,经由该复数连通元件流经复数液体腔室。
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中:该容液板体组包括一第一容液板体及一第二容液板体;该连通元件组包括一第一连通元件及一第二连通元件。
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中:该第一容液板体具有一第一液体腔室供工作液体流通,该第二容液板体具有一第二液体腔室供该工作液体流通,且该第一液体腔室经由该第一连通元件及该第二连通元件连通该第二液体腔室。
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中:该第一液体腔室是空心腔室或设有一第一流道。
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中:该第二液体腔室是空心腔室或设有一第二流道。
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中:该第一液体腔室连通一进口及一出口。
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中:该第一液体腔室设有的一第一间隔凸肋将该第一液体腔室区分为一第一区域及一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连通该进口,该第二区域连通该出口。
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中:该进口及该出口连通一水冷头单元。
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中:该第一液体腔室及该第二液体腔室其中任一设有一泵。
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中:该第一容液板体具有一第一顶板以对接一第一底板,该第一液体腔室在该第一顶板及该第一底板之间,且该第一顶板具有第一上表面,该第一底板具有一第一下表面;该第二容液板体具有一第二顶板以对接一第二底板,该第二液体腔室在该第二顶板及该第二底板之间,且该第二顶板具有一第二上表面及该第二底板具有一第二下表面。
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中:该第一上表面设有一第一散热鳍片组,该第一下表面及该第二上表面之间设有一第二散热鳍片组,该第二下表面设有一第三散热鳍片组。
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中:该第一上表面设有一第一散热鳍片组,该第一下表面设有一第二散热鳍片组,该第二上表面设有一第三散热鳍片组,该第二下表面设有一第四散热鳍片组。
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中:该容液板体组的复数容液板体及该连通元件组是金或金合金或银或银合金或铜或铜合金或铁或铁合金或钛或钛合金或铝或铝合金或不锈钢。
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中:该复数容液板体是堆叠设置或分散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能够达到解热效能佳的效果,且有效增加(或延长)工作液体在液体腔室内的流动时间,以有效提升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设有流道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设置散热鳍片组的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连接水冷头的分解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连接水冷头的组合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连接保护盖与风扇的分解示意图;
图3D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连接保护盖与风扇的组合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剖视示意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设有第一流道的示意图;
图4D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设有第一及第二流道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设有复数鳍片的分解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水冷排连接水冷头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水冷排设有复数鳍片且连接水冷头单元的分解示意图;
图6C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连接保护盖与风扇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水冷排的复数容液板体分散设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水冷排单元20;容液板体21;顶板211;底板212;液体腔室213;进口22;出口23;上表面2111;下表面2121;流道24;泵28;第一散热鳍片组25;第二散热鳍片组26;水冷排单元30;第一容液板体31;第一顶板311;第一上表面3111;第一底板312;第一下表面3121;第一液体腔室313;第一区域3131;第二区域3132;进口314;出口315;第一间隔凸肋316;第一通口317;第二通口318;第二容液板体32;第二顶板321;第二底板322;第二液体腔室323;第二上表面3211;第二下表面3221;第三通口327;第四通口328;第一流道34;第二流道35;泵28;第一散热鳍片组25a、25b;第二散热鳍片组26a、26b;第三散热鳍片组27a、27b;第四散热鳍片组29b;第一连通元件411;第二连通元件412;水冷头单元91;保护单元92;第一部分921;第二部分922;风扇93。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种实施,各实施中相同的元件以相同的符号表示,有变化的元件以不同的元件符号表示,请参照各图式及其元件符号与说明。
上述图式的目的在于使本实用新型能更容易被理解,于本文中会详加描述该些图式,并使其构成具体实施例的一部份。通过本文中的具体实施例并参考相对应的图式,以详细解说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用以阐述发明的作用原理。
请参考图2A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的设有流道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水冷排单元20包括一容液板体21具有一顶板211及一底板212,一液体腔室213形成在该顶板211及该底板212之间。该顶板211及该底板212形成两个朝外延伸的延伸体构成一进口22及一出口23,该进口22及该出口23连通该液体腔室213。一上表面2111形成在该顶板211的一外侧,一下表面2121形成在该底板212的一外侧。一工作液体(例如纯水)在容液板体21外侧吸收热量后从该进口22流入该液体腔室213,然后在液体腔室213内流动后从该出口23流出。在该液体腔室213内流动的工作液体的热量通过该顶板21传递到该上表面2111散热及通过该底板212传递到该下表面2121散热。该液体腔室213在本实施是一空心腔室(如图2A),但是在一替代实施该液体腔室213内设有一流道24(如图2B),该流道24系在该液体腔室213内蜿蜒的延伸,且该流道24的两端分别接通该进口22及该出口23。在本实施表示该流道24是复数凸体间隔构成,但是在一替代实施,该流道也可以是一或数个凹槽构成。该流道24跟该容液板体21是个别的元件或者一体成型,且该流道24系连结或成型在该顶板211面对该液体腔室213的一侧,或者该流道24连结或成型在该底板212面对该液体腔室213的一侧。流入液体腔室213的工作液体系沿着该流道24朝该出口23流动。因此,该流道24系导引该工作液体流动路径。
一泵28可选的设置在该容液板体21外或内,在本实施表示该泵28设置在该液体腔室213内。在该液体腔室213内的泵28可以设置在靠近该进口22处或出口23处。在一替代实施,该泵28也可以设置在该进口22处或该出口23处。泵28例如包括一扇轮及一驱动马达(如沉水马达或防水马达)驱动该扇轮转动以带动该工作液体流动。
如图2C所示,在一替代实施,该容液板体21的上表面2111设有一第一散热鳍片组25及/或该下表面设有一第二散热鳍片组26。该第一及第二散热鳍片组25、26包括复数个散热鳍片,因此传递到该上表面2111及该下表面2121的热通过该第一及第二散热鳍片组25、26散热。
如图3A及图3B所示,该容液板体21的进口22及出口23连通一水冷头单元91,该水冷头单元91的一外表面系接触至少一发热元件。该水冷头单元91连通该进口22及该出口23,从该容液板体21的出口23流出的工作液体流入该水冷头单元91内,在水冷头单元91内的工作液体跟该发热元件热交换后吸收热量,然后增温的工作液体从该进口22流入该容液板体21的液体腔室213内散热。
如图3C及图3D所示,在一替代实施,一保护单元92例如为罩盖或框罩,其具有一第一部分921及一第二部分922从该容液板体的上方及下方罩设该第一散热鳍片25及该第二散热鳍片26及该容液板体21,以保护该第一散热鳍片25及该第二散热鳍片26及该容液板体21受损。再者,该保护单元92可选择的连接至少一风扇93,该风扇93的一出风面朝向该第一散热鳍片25及该第二散热鳍片26及该容液板体21,以产生气流流向该第一散热鳍片25及该第二散热鳍片26及该容液板体21帮助散热。
请继续参考图4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剖视示意图。如图所示,该水冷排单元30包括复数容液板体,每一容液板体具有一液体腔室,一连通元件组具有复数连通元件连通复数液体腔室以使工作液体经由该复数连通元件流经复数液体腔室。所述的这些容液板体可根据设置环境为堆叠设置或分散设置。在本图式虽然表示为两个容液板体但是不局限于此,容液板体的数量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及使用环境三个或四个依此类推的接通。
在本实施该水冷排单元30包括一第一容液板体31及一第二容液板体32。其中该第一容液板体31具有一第一顶板311对接一第一底板312,一第一液体腔室313在该第一顶板311及该第一底板312之间,且该第一顶板311的一外侧具有第一上表面3111,该第一底板312的一外侧具有一第一下表面3121。该第一顶板311及该第一底板312形成两个朝外延伸的延伸体构成一进口314及一出口315,该进口314及该出口315连通该第一液体腔室313,且连通该水冷头单元91。该第二容液板体32具有一第二顶板321对接一第二底板322,一第二液体腔室323在该第二顶板321及该第二底板322之间,且该第二顶板321具有一第二上表面3211及该第二底板322具有一第二下表面3221。该连通元件组包括一第一连通元件411及一第二连通元件412,该第一液体腔室313经由该第一连通元件411及该第二连通元件412连通该第二液体腔室323。前述的第一容液板体31及该第二容液板体32系堆叠设置,且该第二顶板321系间隔对应该第一底板312。
在本实施该第一液体腔室313设有一第一间隔凸肋316将该第一液体腔室313区分为一第一区域3131及一第二区域3132,该第一区域3131及该第二区域3132不直接连通,该第一区域3131连通该进口314,该第二区域3132连通该出口315。
再者,该第一容液板体31设有一第一通口317及一第二通口318连通该第一液体腔室313,该第一通口317及第二通口318系贯穿该第一底板312且分别对应该第一区域3131及该第二区域3132。该第二容液板体32设有一第三通口327及一第四通口328贯穿该第二顶板321接通该第二液体腔室323。该第一连通元件411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通口317及该第三通口327,以连通该第一液体腔室313的第一区域3131及该第二液体腔室323;该第二连通元件412的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二通口318及该第四通口328,以连通该第一液体腔室313的第二区域3132及该第二液体腔室323。
一工作液体(例如纯水),如图4B的箭头所示,在水冷排单元30外面吸收热量后,从该第一容液板体31的进口314流入该第一液体腔室313的第一区域3131,然后通过该第一连通元件411流动到该第二容液板体32的第二液体腔室323。在该第二液体腔室323的工作液体通过该第二连通元件412流动至该第一液体腔室313的第二区域3132,然后从该出口315流出该第一容液板体31。在该第一液体腔室313内流动的工作液体的热量通过该第一顶板311传递到该上第一表面3111及通过该第一底板312传递到该第一下表面3121散热。在该第二液体腔室323内流动的工作液体的热量通过该第二顶板321传递到该第二上表面3211及通过该第二底板322传递到该第二下表面3221散热。
再者,在本实施的第一液体腔室313及该第二液体腔室323系表示为空心腔室。但不局限于此,如图4C所示,该第一液体腔室313内设有一第一流道34,该第二液体腔室323为空心腔室。或者如图4D所示,该第一液体腔室313内设有该第一流道34,该第二液体腔室323设有一第二流道35导引该工作液体。
复如图4C及图4D所示,该第一流道34系在该第一液体腔室313内蜿蜒的延伸,且该第一流道34的两端分别接通该进口314及该出口315。在本实施表示该第一流道34是复数凸体间隔构成,但是在一替代实施,该第一流道34也可以是一或数个凹槽构成。该第一流道34跟该第一容液板体31是个别的元件或者一体成型,且该第一流道34系连结或成型在该第一顶板311面对该第一液体腔室313的一侧,或者该第一流道34连结或成型在该第一底板312面对该第一液体腔室313的一侧。该第一流道34系导引该工作液体流动路径,以使流入第一液体腔室313的工作液体系沿着该第一流道34流动。
该第二流道35跟第一流道34相同,但是该第二流道35的两端分别对应该第二容液板体32的该第二顶板321的第三通口327及第四通口328,因此,当工作液体从该第一连通元件411流动到该第二容液板体32的第二液体腔室323,在该第二液体腔室323的工作液体沿着该第二流道35朝该第四通口328方向流动,然后通过该第二连通元件412流至该第一液体腔室313的第二区域3132,从该出口315流出该第一容液板体31。
再者,一并参考图4A至图4D所示,一泵28可选的设置在该第一容液板体31或该第二容液板体32外或内,图4A至图4C表示该泵28设置在该第一容液板体的第一液体腔室313内。在该第一液体腔室313内的泵28可以设置在靠近该进口314处或出口315处。在一替代实施,该泵28也可以设置在该进口314处或该出口315处。泵28例如包括一扇轮及一驱动马达(如沉水马达或防水马达)驱动该扇轮转动以带动该工作液体流动。在另一替代实施,如图4D,该泵28也可以设置在该第二液体腔室323内。
如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设有复数鳍片的分解示意图所示,一并参考前述图4A至图4C,在一替代实施,前述的第一容液板体31的第一上表面3111设有一第一散热鳍片组25a,该第一容液板体31的第一下表面3121及该第二容液板体32的第二上表面3211之间设有一第二散热鳍片组26a,该第二下表面3221设有一第三散热鳍片组27a。该第一及第二及第三散热鳍片组25a、26a、27a包括复数个散热鳍片,因此传递到该第一容液板体31的第一上表面3111及该第一下表面3121及第二容液板体32的第二上表面3211及该第二下表面3221的热通过该第一及第二及第三散热鳍片组25a、26a、27a散热。
请继续参考图6A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水冷排连接水冷头单元的分解示意图;图6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水冷排设有复数鳍片且连接水冷头单元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前述第二实施的第一容液板体31的进口314及出口315分别连接该水冷头单元91以接通该第一液体腔室313(如图4A及图4B所示)及该水冷头单元91,在水冷头单元91内的工作液体跟该发热元件热交换后吸收热量,然后增温的工作液体从该进口314流入该第一容液板体31的第一液体腔室313内散热。
再者,如图6C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连接保护盖与风扇的组合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一替代实施,该保护单元92的第一部分921及第二部分922从该水冷排单元30的上方及下方罩设该第一及第二及第三散热鳍片组25a、26a、27a及该第一、二容液板体31、32,以保护该第一及第二及第三散热鳍片组25a、26a、27a及该第一、二容液板体31、32不会受损。另外,该保护单元92也可选择的连接该至少一风扇93,凭借该至少一风扇93帮助第一及第二及第三散热鳍片组25a、26a、27a及该第一、二容液板体31、32散热。
请继续参考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水冷排的复数容液板体分散设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一替代实施,前述水冷排单元30的第一容液板体31及该第二容液板体32系分散设置,第一容液板体31及第二容液板体32因为使用需求或设置环境需求分别设置在不同的位置,然后通过该第一连通管411及该第二连通管412连通。再者,一并参考图5所示,本实施的第一容液板体31的第一上表面3111设有一第一散热鳍片组25b,该第一下表面3121设有一第二散热鳍片组26b,该第二上表面3211设有一第三散热鳍片组27b,该第二下表面3221设有一第四散热鳍片组29b帮助该第一、二容液板体31、32散热。
另外要说明的,前述各实施的水冷排单元20、30的容液板体21或第一容液板体31及第二容液板体32,或该连通元件组的第一连通元件411或第二连通元件412可以是金或银或铜或铁或钛或铝或不锈钢或所述的这些金属的合金材质所构成。其中钛材质的金属强度高且重量轻的特性以及导热效率好,以有效提升热传导效率的效果及使整体重量减轻的效果。
凭借以上的各实施以达到解热效能佳的效果,且根据前述实施的(第一、第二)流道使得有效增加(或延长)该工作液体于(第一、第二)液体腔室内的流动时间,以有效提升散热效率。且在一实施的水冷排单元包括复数容液板体(例如第一容液板体及第二容液板体)时,该水冷排单元系根据设置环境为层叠设置或分散的设置。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水冷排散热结构,其特征是包含:
一水冷排单元,其又包括:
一容液板体,具有一液体腔室供一工作液体流通,该容液板体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在该液体腔室内的该工作液体通过该上表面及该下表面散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液体腔室连通一进口及一出口,该液体腔室是空心腔室或设有一流道,该进口及该出口连通一水冷头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液体腔室内设有一泵,能够驱动该工作液体。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上表面设有一第一散热鳍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液板体具有一顶板及一底板,该上表面形成在该顶板的一外侧,该下表面形成在该底板的一外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表面设有一第二散热鳍片。
7.一种水冷排散热结构,包含:
一水冷排单元,包括:
一容液板体组,具有复数容液板体,每一容液板体具有一液体腔室;
一连通元件组,具有复数连通元件连通复数液体腔室;
一工作液体,经由该复数连通元件流经复数液体腔室。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液板体组包括一第一容液板体及一第二容液板体;该连通元件组包括一第一连通元件及一第二连通元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液板体具有一第一液体腔室供工作液体流通,该第二容液板体具有一第二液体腔室供该工作液体流通,且该第一液体腔室经由该第一连通元件及该第二连通元件连通该第二液体腔室。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液体腔室是空心腔室或设有一第一流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液体腔室是空心腔室或设有一第二流道。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液体腔室连通一进口及一出口。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液体腔室设有的一第一间隔凸肋将该第一液体腔室区分为一第一区域及一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连通该进口,该第二区域连通该出口。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进口及该出口连通一水冷头单元。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液体腔室及该第二液体腔室其中任一设有一泵。
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液板体具有一第一顶板以对接一第一底板,该第一液体腔室在该第一顶板及该第一底板之间,且该第一顶板具有第一上表面,该第一底板具有一第一下表面;该第二容液板体具有一第二顶板以对接一第二底板,该第二液体腔室在该第二顶板及该第二底板之间,且该第二顶板具有一第二上表面及该第二底板具有一第二下表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上表面设有一第一散热鳍片组,该第一下表面及该第二上表面之间设有一第二散热鳍片组,该第二下表面设有一第三散热鳍片组。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上表面设有一第一散热鳍片组,该第一下表面设有一第二散热鳍片组,该第二上表面设有一第三散热鳍片组,该第二下表面设有一第四散热鳍片组。
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容液板体组的复数容液板体及该连通元件组的材质是金或金合金或银或银合金或铜或铜合金或铁或铁合金或钛或钛合金或铝或铝合金或不锈钢。
2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冷排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容液板体是堆叠设置或分散设置。
CN201721840259.2U 2017-12-25 2017-12-25 水冷排散热结构 Active CN207587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0259.2U CN207587725U (zh) 2017-12-25 2017-12-25 水冷排散热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0259.2U CN207587725U (zh) 2017-12-25 2017-12-25 水冷排散热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87725U true CN207587725U (zh) 2018-07-06

Family

ID=62739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40259.2U Active CN207587725U (zh) 2017-12-25 2017-12-25 水冷排散热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877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9639A (zh) * 2019-07-01 2019-10-29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水冷排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9639A (zh) * 2019-07-01 2019-10-29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水冷排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861238U (zh) 具水冷散热功能的电子装置及其水冷散热模组与水冷排
CN207587725U (zh) 水冷排散热结构
CN207625995U (zh) 具有内置夹层的水冷排结构
US7059389B2 (en) Integrated cooling unit
CN102331832A (zh) 用于伺服驱动器的强制风冷热管散热系统
US8240359B2 (en) Liquid storage and cooling computer case
CN108022895A (zh) 水冷排散热结构
CN206077919U (zh) 一种提升散热能力的散热装置
WO2023232064A1 (zh) 一种水冷式散热装置
CN108489303A (zh) 一种带隔热层的散热器装置
CN207623914U (zh) 散热水排结构
CN207623913U (zh) 液体散热系统
CN108260328A (zh) 具有内置夹层的水冷排结构
CN108260327B (zh) 具有扰流组的夹层水冷排结构
CN201548015U (zh) 热交换器
TWI664524B (zh) 水冷排散熱結構
CN205665634U (zh) 一种水冷散热的机架式服务器
CN210016101U (zh) 一种散热电气柜
TWI648941B (zh) 水冷排裝置
CN207625993U (zh) 多出入口夹层液冷散热结构
CN108052187A (zh) 液体散热系统
CN208737395U (zh) 一种新型cpu热管散热器
CN207625994U (zh) 多出入口液冷散热结构
CN207266495U (zh) 多散热器液冷系统
CN208752548U (zh) 一种计算机芯片水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