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623914U - 散热水排结构 - Google Patents

散热水排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623914U
CN207623914U CN201721840409.XU CN201721840409U CN207623914U CN 207623914 U CN207623914 U CN 207623914U CN 201721840409 U CN201721840409 U CN 201721840409U CN 207623914 U CN207623914 U CN 2076239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disturbing
liquid
spoiler
plat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84040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汉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84040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6239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6239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623914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水排结构包括一容液板体组及一第一扰流组,该容液板体组包含一第一容液板体及一第二容液板体,该第一容液板体具有一第一液体腔室连通至少一进口,一工作液体通过该至少一进口流入该第一液体腔室,该第二容液板体具有一第二液体腔室连通至少一出口,至少一连通管连通该第一液体腔室及该第二液体腔室,该第一扰流组选择设置在该第一、二液体腔室其中之一内。

Description

散热水排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水排结构,尤指一种可达到散热效果佳的散热水排结构。
背景技术
电脑在运作时,许多内部元件会产生大量热能,因此良好的散热系统是决定电脑运作效能以及可靠度的一大关键因素。在所有会发热的元件当中,一般以工作负荷最高之中央处理器(CPU)以及绘图晶片处理器(GPU)等二者的散热问题最为棘手。尤其当前各类电脑游戏的画面愈来愈细腻,电脑辅助绘图软体的功能也日趋强大,这类软体在运作时往往会让中央处理器以及绘图晶片处理器处于高负荷状态,同时也会导致大量的热能产生,这些热能若不能有效地散去,轻则导致中央处理器或绘图晶片处理器的效能下降,严重时更可能造成中央处理器或绘图晶片处理器的损坏或者使用寿命大幅降低。
为了降低发热电子元件的工作温度,一般市面上水冷式装置由一水冷排通过二水导管连接一水泵1a(Pump)及一水冷头1b贴触一发热元件(如中央处理器),通过水泵1a(Pump)驱使水冷液(或称工作液体)流动到水冷排1上散热并不断地进行循环冷却,以快速散除热量。请参阅图1,现有水冷排1由复数散热鳍片11、复数直条状扁管12及二侧水箱13所组成,所述的这些散热鳍片11设于所述的这些直条状扁管12彼此之间,且前述二侧水箱13与所述的这些散热鳍片11及所述的这些直条状扁管12的两侧是通过焊锡焊接而成,令该二侧水箱13与所述的这些散热鳍片11及所述的这些直条状扁管12连接构成所述水冷排1,并其中一侧水箱13上设有一进水口131与一出水口132,该进水口131与出水口132分别用以连接相对二水导管(图中未示)。
由于从该进水口13流入的工作液体于一侧水箱13内后,从所述的这些直条状扁管12内快速直通流经到另一侧水箱13内,接着再凭借所述的这些直条状扁管12内快速直通流经道一侧水箱13内,然后由该出水口132排出去,所以带有热量的工作液体进入到水冷排1内的流动时间过短,相对使带有热量的工作液体与水冷排作热交换时间也不长,以导致现有水冷排对带有热量的工作液体的解热效果不佳,进而造成散热效率不佳的问题。此外,由于现有水冷排的整体结构无法因应一电子装置内的空间作结构调整变化,使得放置于一电子装置内时,该电子装置内需一独立空间来供给现有水冷排放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解热效能佳的散热水排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通过容液板体组的其中至少一容液板体的液体腔室内设有一具有支撑及扰流功效的扰流组的结构设计,使得以有效扰流工作液体减少工作液体流动速度及增加工作液体的流动时间以及具有支撑的功效,以有效提升散热效率的散热水排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事先依据一电子装置的内部空间状况,灵活调整变化容液板体数量及容液板体之间的连通位置以配合该电子装置内部空间摆设的散热水排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通过复数容液板体的其中任一或全部为一钛材质构成,凭借钛材质金属强度比较高且重量轻的特性以及导热效率好,以有效提升热传导效率的效果及整体重量轻的散热水排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在提供一种散热水排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一容液板体组,其包含:
一第一容液板体,具有一连通至少一进口的第一液体腔室,工作液体能够通过该至少一进口流入该第一液体腔室;
一第二容液板体,具有一连通至少一出口的第二液体腔室,至少一连通管连通该第一液体腔室及该第二液体腔室;及,
一第一扰流组,选择设置在该第一液体腔室或该第二液体腔室内。
在一实施例,该第一容液板体包含一第一顶板对接一第一底板,该第一液体腔室形成在该第一顶板与该第一底板之间,该第一扰流组容设在该第一液体腔室内,且该第一扰流组的上端与下端分别接触连接该第一顶板与该第一底板的相对内侧。
在一实施例,该第二容液板体包含一第二顶板对接一第二底板,该第二液体腔室形成在该第二顶板与该第二底板之间,且该散热水排结构包括一第二扰流组设置在该第二液体腔室内,且该第二扰流组的上端与下端分别接触连接该第二顶板与该第二底板的相对内侧。
在一实施例,该第一扰流组具有复数第一扰流件,该复数第一扰流件彼此相邻排列设置,且共同界定复数第一液体通道,每一该第一扰流件设有复数第一扰流体,且该复数第一扰流体设置在面对每一该第一液体通道的该第一扰流件的一侧上。
在一实施例,该第二扰流组具有复数第二扰流件,该复数第二扰流件彼此相邻排列设置,且共同界定复数第二液体通道,每一该第二扰流件设有复数第二扰流体,且该复数第二扰流体设置在面对每一该第二液体通道的该第二扰流件的一侧上。
在一实施例,每一该第一扰流件、第二扰流件呈波浪状,且每一该第一扰流件的形状与相邻的另一该第一扰流件的形状相反,每一该第二扰流件的形状与相邻的另一该第二扰流件的形状相反。
在一实施例,该第一扰流组具有复数第一扰流件,该复数第一扰流件彼此呈等距或不等距间隔排列设置在该第一液体腔室内,且每一该第一扰流件设有的复数第一扰流孔贯穿在每一该第一扰流件上。
在一实施例,该第二扰流组具有复数第二扰流件,该复数第二扰流件彼此呈等距或不等距间隔排列设置在该第二液体腔室内,且每一该第二扰流件设有的复数第二扰流孔贯穿在每一该第二扰流件上。
在一实施例,该复数第一扰流孔、第二扰流孔的形状为六边形状或其他多边形状。
在一实施例,还包括一第一流道,该第一流道设置在该第一液体腔室内,且相对于该第一液体腔室内的该第一扰流组设置。
在一实施例,还包括一第二流道,该第二流道设置在该第二液体腔室内,且相对于该第二液体腔室内的该第二扰流组设置。
在一实施例,该第一容液板体包含一第一通口,该第一通口贯穿该第一顶板,以与相对该至少一连通管的一端相连接且连通,且该至少一连通管经该第一通口连通该第一液体腔室。
在一实施例,该第二容液板体包含一第二通口,该第二通口贯穿该第二底板,以与相对该至少一连通管的另一端相连接且连通,且该至少一连通管连通该第一液体腔室与该第二液体腔室。
在一实施例,该第一容液板体间隔设置在该第二容液板体的下方,且该第一容液板体设有一第一散热鳍片组,该第一散热鳍片组设置于该第一容液板体的外底侧上,该第一容液板体与第二容液板体之间设有一第二散热鳍片组。
在一实施例,该第二容液板体的外顶侧设置一第三散热鳍片组,一保护盖组盖设在相对该第一散热鳍片、第三散热鳍片组上,且该保护盖组的一侧对接一风扇组。
在一实施例,该第一容液板体、第二容液板体及该至少一连通管是金或金合金或银或银合金或铜或铜合金或铁或铁合金或钛或钛合金或铝或铝合金或不锈钢所构成。
在一实施例,每一该第一扰流件的一侧位于一部分第一扰流孔的周缘处延伸出有一第一唇边,每一该第一扰流件的另一侧位于另一部分第一扰流孔的周缘处延伸出有另一第一唇边,每一该第二扰流件的一侧位于一部分第二扰流孔的周缘处延伸出有一第二唇边,每一该第二扰流件的另一侧位于另一部分第一扰流孔的周缘处延伸出有另一第二唇边。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水排结构的设计,利用该第一、二扰流组能减缓工作液体的流动速度,以有效增加工作液体与容液板体(如第一容液板体)本身作热交换时间,且工作液体在该复数第一、二扰流件产生扰流搅拌作用的同时,该复数第一、二扰流件本身也一并将吸收到该工作液体的热量分别传导至对应的第一、二容液板体上向外散热,使得有效增加传热面积及达到大幅提升散热效率;并还能凭借该第一、二容液板体本身内侧具有较大吸收面积直接接触吸收走流动中的工作液体其上热量,接着由该第一、二容液板体本身外侧具有较大散热面积将吸收走的热量向外快速排出散热,以有效达到解热效能佳的效果。另外,连通该第一、二液体腔室的连通管的长度也可有增加(或延长)工作液体流动时间,进而有效增加工作液体与连通管本身作热交换时间,来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
此外,凭借本实用新型此散热水排结构可应用于电子设备、工业设备、家庭设备、运输设备或智慧型设备或装置等等,以对各种设备内的电子元件或发热源达到冷却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水冷排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立体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图3A、图4A的立体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第一种态样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第一种态样立体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第二种态样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第二种态样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C为本实用新型图5A的立体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第二种态样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第三种态样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第三种态样的在一实施立体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散热水排结构2;容液板体组20;第一容液板体201;第一顶板2011;第一底板2012;第一液体腔室2013;第一通口2014;进口2015;第二容液板体202;第二顶板2021;第二底板2022;第二液体腔室2023;第二通口2024;出口2025;第一、二扰流组21、22;第一、二扰流件211、221;第一、二扰流体2111、2211;第一、二扰流孔213、223;第一、二唇边2131、2231;第一、二液体通道241、242;第一、二流道261、262;第一、二、三散热鳍片组25a、25b、25c;连通管27;散热空间29;工作液体4;保护盖组5;上盖51;下盖52;风扇组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种实施,请参照各图式及其元件符号与说明。
本实用新型系一种散热水排结构。请参考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立体组合示意图;图2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立体组合剖面示意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C为本实用新型图3A的立体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水排结构2包括一容液板体组20及一第一扰流组21及至少一连通管27,该容液板体组20包含一第一容液板体201及一第二容液板体202,该第一、二容液板体201、202是金或金合金或银或银合金或铜或铜合金或铁或铁合金或钛或钛合金或铝或铝合金或不锈钢所构成,其中该第一容液板体201包含一第一顶板2011、一第一底板2012、至少一进口2015、一第一通口2014及一第一液体腔室2013,该第一顶板2011对接该第一底板2012,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形成在该第一顶板2011与第一底板2012之间,且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与贯穿在该第一顶板2011上的第一通口2014相连通,而前述进口2015于本实施例表示为1个进口2015设置在该第一容液板体201的一侧边,且连通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一工作液体4通过该进口2015流入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内,在本实施例的工作液体4表示为一酮类液体,但是并不局限于上述酮类液体,凡是只要具有散热效果的液体即为本实用新型所叙述的工作液体4,例如纯水、无机化合物、醇类、酮类、液态金属、冷煤或有机化合物,合先陈明。
而该第二容液板体202系间隔设置于该第一容液板体201的上方,该第二容液板体202包含一第二顶板2021、一第二底板2022、至少一出口2025、一第二通口2024及一第二液体腔室2023,该第二顶板2021对接该第二底板2022,该第二液体腔室2023形成在该第二顶板2021与第二底板2022之间,且该第二液体腔室2023与贯穿在该第二底板2022上的第二通口2024相连通,并该出口2025在本实施例表示为1个出口2025设置在该第二容液板体202的一侧边,且连通该第二液体腔室2023。该连通管27于本实施例表示为1只连通管,且其为金或金合金或银或银合金或铜或铜合金或铁或铁合金或钛或钛合金或铝或铝合金或不锈钢所构成,并该连通管27的一端连接相对该第一顶板2011的第一通口2014且连通,该连通管27的另一端则连接相对该第二底板2022的第二通口2024且连通,令该连通管27经该第一通口2014及第二通口2024连通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及第二液体腔室2023。并本实施例的容液板体组20及连通管组27不局限于上述二个容液板体及一只连通管,于具体实施时,可根据散热需求设计增加向上或向下间隔层迭的容液板体数量(如三层容液板体或四层容液板体)以及增加容液板体层与层之间连接的连通管的数量(如三只连通管或六只连通管),依此类推,合先陈明。
另外,该散热水排结构2包括一第二扰流组22,该第一、二扰流组21、22具有扰流及支撑作用的功效,且该第一扰流组21与第二扰流组22分别容设置在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及第二液体腔室2023内。并于本实施例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内的第一扰流组21的上端与下端分别接触连接相对该第一顶板2011与该第一底板2012的内侧,以及于该第二液体腔室2023内的第二扰流组22的上端与下端分别接触连接相对该第二顶板2021与该第二底板2022的内侧。在一实施例,也可省略掉该第二液体腔室2023的第二扰流组22,仅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内设有该第一扰流组21。在另一实施,也可省略掉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的第一扰流组21,仅该第二液体腔室2023内设有该第二扰流组22。
再者,该第一扰流组21具有复数第一扰流件211,该复数第一扰流件211彼此相相邻排列设置,且共同界定复数第一液体通道241,该第二扰流组22具有复数第二扰流件221,该复数第二扰流件221彼此相相邻排列设置,且共同界定复数第二液体通道242。并该复数第一、二扰流件211、221在本实施例表示呈波浪状,但不局限上述呈波浪状相邻设置,于具体实施时,第一、二扰流件211、221也可设计例如螺旋状或几何形状或其他形状相邻排列设置或交错设置,凡是具有扰流搅拌效果及减缓流动速度及增加流动时间的结构,即为本实用新型所叙述的第一扰流组21及第二扰流组22。其中该复数第一、二扰流件211、221为金或金合金或银或银合金或铜或铜合金或铁或铁合金或钛或钛合金或铝或铝合金或不锈钢所构成。
而该每一第一扰流件211的形状与相邻的另一第一扰流件211的形状相反,且该复数第一扰流件211容设在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内,用以支撑该第一容液板体201。并该复数第一扰流件211设有复数第一扰流体2111,该复数第一扰流体2111设置在面对该每一第一液体通道2013的第一扰流件211的一侧上。该每一第二扰流件221的形状与相邻另一第二扰流件221的形状相反,且该第二扰流件221容设在该第二液体腔室2023内,用以支撑第二容液板体202,并该复数第二扰流件221设有复数第二扰流体2211,该复数第二扰流体2211设置在面对该每一第二液体通道2023的第二扰流件221的一侧上。在替代实施例中,也可省略前述第一、二扰流体2111、2211。
所以当该工作液体4由该第一容液板体201的进口2015进入到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内,并通过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内的第一扰流组21时,该工作液体4会在该复数第一扰流件211中产生扰流搅拌作用,使得流经该每一第一扰流件211中的工作液体4的温度混合均一后,继续经该复数第一液体通道2013时会撞击该复数第一扰流体2111而产生涡流,以有效减缓了工作液体4的流动速度及增加流动时间,此时该工作液体4上带有的热量会被该第一容液板体201本身内侧直接接触吸收走,令该第一容液板体201外侧将吸收到的热量向外排出散热,然后工作液体4通过该复数第一液体通道2013后,便经第一通口2014通过该连通管27通往流入该第二液体腔室2023内,接着该工作液体4在第二液体腔室2023内通过该复数第二扰流件221时产生扰流搅拌作用,使得流经该每一第二扰流件221中的工作液体4的温度混合均一后,继续经该复数第二液体通道242时会撞击该复数第二扰流体2211而产生涡流,以减缓了工作液体4的流动速度及增加流动时间,同一时间该工作液体4上的热量会再次被该第二容液板体202本身内侧直接接触吸收走,令该第二容液板体202外侧将吸收到的热量向外排出散热,最后被冷却后的工作液体4则由该出口2025流出。
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水排结构2的设计,利用该第一、二扰流组21、22能减缓工作液体4的流动速度,以有效增加工作液体4与容液板体(如第一容液板体201)本身作热交换时间,且工作液体4在该复数第一、二扰流件211、221产生扰流搅拌作用的同时,该复数第一、二扰流件211、221本身也一并将吸收到该工作液体4的热量分别传导至对应的第一、二容液板体201、202上向外散热,使得有效增加传热面积及达到大幅提升散热效率;并还能凭借该第一、二容液板体201、202本身内侧具有较大吸收面积直接接触吸收走流动中的工作液体4其上热量,接着由该第一、二容液板体201、202本身外侧具有较大散热面积将吸收走的热量向外快速排出散热,以有效达到解热效能佳的效果。另外,连通该第一、二液体腔室2013、2023的连通管27的长度也可有增加(或延长)工作液体4流动时间,进而有效增加工作液体4与连通管27本身作热交换时间,来达到快速散热的效果。
此外,凭借本实用新型此散热水排结构2可应用于电子设备、工业设备、家庭设备、运输设备或智慧型设备或装置等等,以对各种设备内的电子元件或发热源达到冷却散热的效果。
在替代实施例,该第一、二容液板体201、202及连通管27为钛材质所构成,其钛含量(或纯度)为90﹪~99.99﹪,例如商业纯钛(Commercially pure titanium,简称CP-Ti),通过钛材质金属强度比较高且重量轻、耐腐蚀的特性以及导热效率好,以有效提升热传导效率的效果及整体重量轻的效果。另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容液板体组20及连通管27的结构结合设计,使得可事先依据一电子装置(图中未示)的内部空间状况,灵活调整变化容液板体数量及容液板体之间的连通位置以配合该电子装置内部空间摆设,以达到多元化调整散热的效果。
请继续参考图4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第一种态样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第一种态样立体组合剖面示意图;图3C为本实用新型图4A的立体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第一种态样的第一、二容液板体201、202及第一、二扰流组21、22及连通管27的结构及连结关系大致与前述一实施例的第一、二容液板体201、202及第一、二扰流组21、22及连通管27的结构及连结关系相同,而本实施与前述一实施例差异在于:该散热水排结构2包括一第一流道261及一第二流道262,该第一流道261设置在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内,且相对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内的第一扰流组21,如图4B中该第一流道261位于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内的左区域,该第一扰流组21则位于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内的右区域,并该第二流道262设置在该第二液体腔室2023内,且相对该第二液体腔室2023内的该第二扰流组22,如图4B中该第二流道262位于该第二液体腔室2023内的右区域,该第二扰流组22则位于该第二液体腔室2023内的左区域。该第一、二流道261、262用以导引该工作液体4流动路径,并在本实施例的第一流道261是弯绕形成在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内的第一底板2012的内侧上,及第二流道262是弯绕形成在该第二液体腔室2023内的该第二底板2022的内侧上。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扰流组21与第一流道261的设置位置及第二扰流组22与第二流道262的设置位置并不局于上面所述,凡是只要将该第一扰流组21与第一流道261设于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内,及该第二扰流组22与第二流道262设于该第二液体腔室2023内,即为本实用新型的精神。
在一实施例,也可省略该第二液体腔室2023内的第二流道262,令该第二液体腔室2023内的整个区域(即左、右区域)只放置该第二扰流组22。
所以当工作液体4通过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内的第一扰流组21时,该工作液体4会在该复数第一扰流件211中产生扰流搅拌作用,使得流经该每一第一扰流件211中的工作液体4的温度混合均一后,继续经该复数第一液体通道2013时会撞击该复数第一扰流体2111而产生涡流,接着该工作液体4通过该复数第一液体通道2013后,并顺着例如呈弯绕状的第一流道261朝该第一通口2014方向流动,继续流经该第一通口2014通过该连通管27流入至该第二液体腔室2023内后,顺着例如呈弯绕状的第二流道262朝该出口2025方向流动,并通过该第二扰流组22时产生扰流搅拌作用,使得流经该每一第二扰流件221中的工作液体4的温度混合均一后,继续经该复数第二液体通道242时会撞击该复数第二扰流体2211而产生涡流,最后被冷却后的工作液体4通过该复数第二液体通道242后则由该出口2025流出。因此,使得有效达到解热效能佳及有效大幅提升散热效率。
请继续参考图5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第二种态样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第二种态样另一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C为本实用新型图5A的立体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第二种态样组合剖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第二种态样主要是将前述一实施的第一种态样的第一、二扰流件211、221呈波浪状的板体改设计成该第一、二扰流件211、221呈几何形状(如长方形)的一片体,以及该第二流道改设计弯绕形成在该第二液体腔室2023内的该第二顶板2021的内侧上。并本实施例的第一扰流组21的该复数第一扰流件211彼此呈等距间隔排列设置在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内,且相对该第一流道261,该第二扰流组22的该复数第二扰流件221彼此呈等距间隔排列设置在该第二液体腔室2023内,且相对该第二流道262。在一实施例,也可设计该复数第一扰流件211彼此呈不等距间隔排列设置在该第一液体腔室2013内,且相对该第一流道261,该复数第二扰流件221彼此呈不等距间隔排列设置在该第二液体腔室2023内,且相对该第二流道262。并该每一第一扰流件211设有复数第一扰流孔213,该复数第一扰流孔213贯穿在该每一第一扰流件211上,且每一第一扰流件211的一侧位于一部分第一扰流孔213的周缘处延伸出有一第一唇边2131,每一第一扰流件211的另一侧位于另一部分第一扰流孔211的周缘处延伸出有另一第一唇边2131,该每一第二扰流件221设有复数第二扰流孔223,该复数第二扰流孔223贯穿在该每一第二扰流件221上,且每一第二扰流件221的一侧位于一部分第二扰流孔223的周缘处延伸出有一第二唇边2231,每一第二扰流件221的另一侧位于另一部分第二扰流孔223的周缘处延伸出有另一第二唇边2231。其中该复数第一、二扰流孔213、223的形状为一六边形状或一几何形状或多边形状(如三角形、五角形或八角形等等)。
并于本实用新型实际实施时是通过一机械加工方式(如冲压模具)对每一第一扰流件211(或第二扰流件221)的一侧与另一侧上冲压成形出该复数第一扰流孔213(或该复数第二扰流孔223),此时每一第一扰流件211(或第二扰流件221)的一侧与另一侧分别位于部分第一扰流孔213(第二扰流孔223)与另一部分第一扰流孔213(另一部分第二扰流孔223)的周缘处会有受到冲压模块冲压出孔(第一扰流孔213或第二扰流孔223)时挤压形成的唇边(第一唇边2131或第二唇边2231)。所以通过前述第一、二扰流件211、221的第一、二扰流孔213、223及对应的第一、二唇边2131、2231的结构设计,使得工作液体4通过对应的第一扰流孔213(或第二扰流孔223)后撞击到其上第一唇边2131(或第二唇边2231)会产生扰流作用,以有效减缓工作液体4的流动速度及增加流动时间,进而有效达到大幅提升散热效率。
请继续参考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的第三种态样立体组合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此第三种态样与前述一实施例差异在于:该第一容液板体201设有一具有复数散热鳍片构成的第一散热鳍片组25a,该第一散热鳍片组25a设置于该第一容液板体201的外底侧上,该第一容液板体201与第二容液板体202之间设有一具有复数散热鳍片构成的第二散热鳍片组25b,该第二散热鳍片组25b位于该第一容液板体201与第二容液板体202之间设有的一散热空间29内,该第二容液板体202的外顶侧设置一具有复数散热鳍片构成的第三散热鳍片组25c。所以通过该第一、二、三散热鳍组25a、25b、25c将吸收到该第一、二容液板体201、202外侧的热量迅速向外散热,以有效增加散热面积,进而有效达到解热效率佳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请参考图8,该第一、三散热鳍片组25a、25c上被一保护盖组5所盖设,该保护盖组5具有一上盖51及一下盖52,该上盖51与下盖52分别盖设在相对该第一散热鳍片组25a及第三散热鳍片组25c的外侧上,用以保护该第一、二、三散热鳍片组25a、25b、25c避免受到损坏,且该保护盖组5的一侧对接一由复数风扇成的风扇组6,通过该风扇组6对该第一、二、三散热鳍片组25a、25b、25c强制散热,以快速将该第一、二、三散热鳍片组25a、25b、25c其上的热量向外排出。
在另一实施例,也可省略前述保护盖组5与风扇组6。在另一实施例,可增设有一扣具组(图中未示)设置在该保护盖组5上,以通过该扣具组固定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水排结构2稳固结合在一载体(如机箱或主机板)上,以达到固定的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于实际实施时,该第二容液板体202的出口2025连接对应的一泵浦(图中未示)的一端且连通,且一与发热源(如中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相贴设的冷却模块(图中未示)分别连接对应该泵浦的另一端及该第一容液板体201的进口2015且连通,使该散热水冷排结构2与泵浦及冷却模块结合构成水冷系统,所以通过该泵浦驱动(或扰动)工作液体4于该冷却模块与容液板体组20之间一直重复循环散热,因此,使得有效达到解热效能佳及达到冷热交换快速散热的效果。

Claims (17)

1.一种散热水排结构,其特征是包括一容液板体组,其包含:
一第一容液板体,具有一连通至少一进口的第一液体腔室,工作液体能够通过该至少一进口流入该第一液体腔室;
一第二容液板体,具有一连通至少一出口的第二液体腔室,至少一连通管连通该第一液体腔室及该第二液体腔室;及,
一第一扰流组,选择设置在该第一液体腔室或该第二液体腔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水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液板体包含一第一顶板对接一第一底板,该第一液体腔室形成在该第一顶板与该第一底板之间,该第一扰流组容设在该第一液体腔室内,且该第一扰流组的上端与下端分别接触连接该第一顶板与该第一底板的相对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水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容液板体包含一第二顶板对接一第二底板,该第二液体腔室形成在该第二顶板与该第二底板之间,且该散热水排结构包括一第二扰流组设置在该第二液体腔室内,且该第二扰流组的上端与下端分别接触连接该第二顶板与该第二底板的相对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水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扰流组具有复数第一扰流件,该复数第一扰流件彼此相邻排列设置,且共同界定复数第一液体通道,每一该第一扰流件设有复数第一扰流体,且该复数第一扰流体设置在面对每一该第一液体通道的该第一扰流件的一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水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扰流组具有复数第二扰流件,该复数第二扰流件彼此相邻排列设置,且共同界定复数第二液体通道,每一该第二扰流件设有复数第二扰流体,且该复数第二扰流体设置在面对每一该第二液体通道的该第二扰流件的一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水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扰流件、第二扰流件呈波浪状,且每一该第一扰流件的形状与相邻的另一该第一扰流件的形状相反,每一该第二扰流件的形状与相邻的另一该第二扰流件的形状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水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扰流组具有复数第一扰流件,该复数第一扰流件彼此呈等距或不等距间隔排列设置在该第一液体腔室内,且每一该第一扰流件设有的复数第一扰流孔贯穿在每一该第一扰流件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水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扰流组具有复数第二扰流件,该复数第二扰流件彼此呈等距或不等距间隔排列设置在该第二液体腔室内,且每一该第二扰流件设有的复数第二扰流孔贯穿在每一该第二扰流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水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第一扰流孔、第二扰流孔的形状为六边形状或其他多边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水排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一流道,该第一流道设置在该第一液体腔室内,且相对于该第一液体腔室内的该第一扰流组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水排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第二流道,该第二流道设置在该第二液体腔室内,且相对于该第二液体腔室内的该第二扰流组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水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液板体包含一第一通口,该第一通口贯穿该第一顶板,以与相对该至少一连通管的一端相连接且连通,且该至少一连通管经该第一通口连通该第一液体腔室。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散热水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容液板体包含一第二通口,该第二通口贯穿该第二底板,以与相对该至少一连通管的另一端相连接且连通,且该至少一连通管连通该第一液体腔室与该第二液体腔室。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水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液板体间隔设置在该第二容液板体的下方,且该第一容液板体设有一第一散热鳍片组,该第一散热鳍片组设置于该第一容液板体的外底侧上,该第一容液板体与第二容液板体之间设有一第二散热鳍片组。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散热水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容液板体的外顶侧设置一第三散热鳍片组,一保护盖组盖设在相对该第一散热鳍片、第三散热鳍片组上,且该保护盖组的一侧对接一风扇组。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水排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容液板体、第二容液板体及该至少一连通管是金或金合金或银或银合金或铜或铜合金或铁或铁合金或钛或钛合金或铝或铝合金或不锈钢所构成。
17.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水排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扰流件的一侧位于一部分第一扰流孔的周缘处延伸出有一第一唇边,每一该第一扰流件的另一侧位于另一部分第一扰流孔的周缘处延伸出有另一第一唇边,每一该第二扰流件的一侧位于一部分第二扰流孔的周缘处延伸出有一第二唇边,每一该第二扰流件的另一侧位于另一部分第一扰流孔的周缘处延伸出有另一第二唇边。
CN201721840409.XU 2017-12-25 2017-12-25 散热水排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6239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0409.XU CN207623914U (zh) 2017-12-25 2017-12-25 散热水排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840409.XU CN207623914U (zh) 2017-12-25 2017-12-25 散热水排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623914U true CN207623914U (zh) 2018-07-17

Family

ID=62830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840409.X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7623914U (zh) 2017-12-25 2017-12-25 散热水排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6239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2152A (zh) * 2017-12-25 2018-05-22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水排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62152A (zh) * 2017-12-25 2018-05-22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水排结构
CN108062152B (zh) * 2017-12-25 2020-05-08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水排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75179A (zh) 散热器
CN207623914U (zh) 散热水排结构
CN208300202U (zh) 散热器水冷板
CN207625992U (zh) 具有扰流组的夹层水冷排结构
TWM586876U (zh) 複合水冷排結構
CN207625995U (zh) 具有内置夹层的水冷排结构
CN108260327B (zh) 具有扰流组的夹层水冷排结构
CN205644413U (zh) 散热器
CN207380663U (zh) 一体式铝制散热器
CN108062152A (zh) 散热水排结构
US20190212066A1 (en) Water-cooling radiator assembly with internal horiziontal partition members and flow disturbing members
US10303229B2 (en) Water-cooling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TWM560169U (zh) 具有擾流組的夾層水冷排結構
CN206626986U (zh) 一种高强度铝质汽车散热器
CN202473901U (zh) 板带式集成电路水冷散热组件
CN205721586U (zh) 散热器及液冷散热组件
TWI664524B (zh) 水冷排散熱結構
TWI640738B (zh) Cooling water drain structure
CN208224983U (zh) 一种cpu散热器
US20190215986A1 (en) Water-cooling radiator assembly
CN207201171U (zh) 水冷装置之热交换结构
CN108022895A (zh) 水冷排散热结构
CN108260328A (zh) 具有内置夹层的水冷排结构
CN207625993U (zh) 多出入口夹层液冷散热结构
TWI639914B (zh) 具有擾流組的夾層水冷排結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