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79876U - 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及缓冲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及缓冲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7579876U CN207579876U CN201590001217.2U CN201590001217U CN207579876U CN 207579876 U CN207579876 U CN 207579876U CN 201590001217 U CN201590001217 U CN 201590001217U CN 207579876 U CN207579876 U CN 2075798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eeve
- rail vehicle
- buffer unit
- buffer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G—COUPLINGS; DRAUGHT AND BUFFING APPLIANCES
- B61G11/00—Buffers
- B61G11/08—Buffers with rubber spr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G—COUPLINGS; DRAUGHT AND BUFFING APPLIANCES
- B61G11/00—Buffers
- B61G11/12—Buffers with fluid springs or shock-absorbers; Combinations thereof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及缓冲系统,属于轨道车辆缓冲技术领域。所述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包括:套筒(7)、具有外螺纹的环形止挡(4)、设置在所述套筒(7)中的缓冲器(3)和弹性吸能部件(6),所述缓冲器(3)用于吸收外部的压缩冲击载荷能量,所述弹性吸能部件(6)用于吸收外部的拉伸冲击载荷能量;预压部件(5),其与所述弹性吸能部件(6)的前端相抵,并用于在将所述环形止挡(4)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套筒(7)的前端的过程中向所述弹性吸能部件(6)施加预压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轨道车辆缓冲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拉压独立式的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诸如动车组、地铁车辆等轨道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减小各个轨道车之间由车钩传导过来的纵向冲击力,目前高速动车组、地铁车辆等轨道车辆的车端连接普遍追求采用高性能缓冲装置。
缓冲器是高性能缓冲装置的常用部件,其主要有橡胶缓冲器、胶泥缓冲器、气液缓冲器、弹性体缓冲器等,其中气液缓冲器以其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在轨道车辆中得到广泛应用。
外部传导至轨道车辆缓冲装置的冲击载荷主要包括拉伸冲击载荷和压缩冲击载荷;其中,拉压独立式缓冲装置包括环形弹簧和缓冲器两种缓冲吸能部件,拉伸冲击载荷由环形弹簧来实现缓冲吸能,压缩冲击载荷由缓冲器来实现缓冲吸能,因此,称之为“拉压独立式”缓冲装置。
图9所示为现有技术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该轨道车辆缓冲装置主要地包括牵引杆210、缓冲器220、螺母230、环形弹簧240、套筒250及橡胶球轴承260等,其中,在套筒250内部设置有防转条270。在该轨道车辆缓冲装置中,牵引杆210设置内套筒212来容纳缓冲器220,对应该防转条270,在牵引杆210的内套筒212的 车体侧的凸台上设置有防转槽211。从而,在拉伸冲击工况下,拉伸力从牵引杆210的车体侧的凸台传递至环形弹簧240,通过环形弹簧240吸收拉伸冲击载荷能量;在压缩冲击工况下,压缩力从牵引杆210的车钩侧直接传递至缓冲器220,通过缓冲器220吸收压缩载荷能量;以上工作过程中,牵引杆210以及牵引杆210的内套筒212、缓冲器220、环形弹簧240在套筒250内纵向相对运动,防转条270和牵引杆210上的防转槽211可以防止它们相对套筒250圆周运动。因此,现有技术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必须针对缓冲器220专门设计并设置相应的牵引杆210,例如牵引杆210必须具有内套筒212,从而结构复杂,并且套筒250等的体积得到增加,质量也较大。
并且,图9所示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采用螺母230与套筒250内壁螺纹紧固,从而将环形弹簧240限位在牵引杆210与套筒250之间的空间中。由于在初始状态下(无外部冲击载荷条件下),环形弹簧240必须被施加一定的预压力,也即弹簧240保持一定的压缩载荷,因此,在组装时,特别是在安装螺母230时,必须同时通过螺母230对环形弹簧240施加预压力,该预压力在螺母230逐步拧紧的过程中增加,最后达到一定的预压力值。这样,在螺母230拧紧的过程将变得越来越困难,并且组装过程中容易对轨道车辆缓冲装置产生损坏,例如,螺母230与环形弹簧240之间容易产生表面划伤,环形弹簧240也容易被带动转动。因此,现有技术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组装工艺复杂且难以操作,也即具有组装工艺差的缺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的组装工艺性。
为达成以上至少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按照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包括套筒(7)、具有外螺纹的环形止挡(4)、设置在所述套筒(7)中的缓冲器(3)和弹性吸能部件(6),所述缓冲器(3)用于吸收外部的压缩冲击载荷能量,所述弹性吸能部件(6)用于吸收外部的拉伸冲击载荷能量;所述轨道车辆缓冲装置还包括:
预压部件(5),其与所述弹性吸能部件(6)的前端相抵,并用于在将所述环形止挡(4)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套筒(7)的前端的过程中向所述弹性吸能部件(6)施加预压力。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以上所述轨道车辆缓冲装置的组装方法,其中,通过所述预压部件(5)向所述弹性吸能部件(6)施加预压力,并在该预压力条件下将所述环形止挡(4)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套筒(7)的前端。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车钩缓冲系统,包括车钩以及以上任一所述的车钩缓冲装置。
根据以下描述和附图本实用新型的以上特征和其功能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说明中,将会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及优点更加完整清楚,其中,相同或相似的要素采用相同的标号表示。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的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在压缩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在拉伸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的I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的环形止挡、预压部件和环形弹簧在组装进套筒前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使用的另一示例预压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现有技术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介绍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可能实施例中的一些,旨在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基本了解,并不旨在确认本实用新型的关键或决定性的要素或限定所要保护的范围。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其他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本文中使用的方位术语是基于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在附图中所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并且,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性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轨道车辆缓冲装置所置放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并且,在本文中,“前”与“后”是相对与缓冲装置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所接收的外部压缩冲击力的方向来定义的,其中,面向外部压缩冲击力的方向定义为“前”,相反的另一方向定义为“后”。以下描述中,根据以上“前”与“后”方向的定义,每个部件可以定义相应的“前端”和“后端”,其中每个部件的“后端”相对“前端”更靠近轨道车辆缓冲装置所安装的车辆的车体。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主要地包括缓冲器3、环形止挡4、环形弹簧6、套筒7和预压部件,并且还包括橡胶球轴承8。套筒7的后端通过橡胶球轴承8可以与车体或车体上的其他部件枢转连接。套筒7具体的朝与车体侧相反的方向开口,也即筒口设置在其前端,套筒7用于容纳安装至少诸如缓冲器3、环形止挡4和环形弹簧6等部件。在该实施例中,套筒7的内筒壁包括第一部分筒壁7-3和第二部分筒壁7-4,第二部分筒壁7-4相对第一部分筒壁7-3具有较小的内径,具有第二部分筒壁7-4相对第一部分筒壁7-3具有台阶7-1,也即通过台阶7-1将套筒7的内筒壁划分为第一部分筒壁7-3和第二部分筒壁7-4。
在该实施例中,缓冲器3包括壳体3-1以及具有伸缩功能的活塞杆3-3,活塞杆3-3的后端与套筒7的内端壁面7-5相抵;缓冲器3安装在套筒7内时,缓冲器3的壳体的前端外露,并可以但不限于通过接头2与外部的卡环1连接,从而可以实现与外部的车钩连接;同时,缓冲器3的壳体上3-1的后端设置有环形凸台3-2,设置环形凸台3-2的外径以使其能够在套筒7的第二部分筒壁7-4内往返运动。这样,环形弹簧6可以套装在缓冲器3上并置于套筒7的第一部分筒壁7-3与缓冲器3的壳体3-1之间。
具体地,缓冲器3的壳体3-1上的环形凸台3-2可以与壳体3-1是一体制成,可选地,环形凸台3-2与壳体3-1之间也可以采用螺纹连接或焊接方式连接在一起。
在该实施例中,环形弹簧6是用作弹性吸能部件,其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由一系列内环和外环依靠其锥面叠积在一起形成的。环形弹簧6套装在缓冲器3的壳体3-1上并置于套筒7与缓冲器3的壳体3-1之间。
具体地,对应环形弹簧6的后端,还设置有挡块10,其安装在套筒7中,具体安装在缓冲器3的壳体3-1和套筒7的第一部分筒壁7-3之间,环形弹簧6的后端与挡块10相抵,挡块10的后端与套筒7的台阶7-1相抵,其中,环形凸台3-2的外径大于挡块10的内径,挡块10的后端也可以部分地与环形凸台3-2相抵。这样,在拉伸冲击工况条件下,通过缓冲器3的环形凸台3-2 可以向挡块10传递拉伸冲击载荷,进而向环形弹簧6传递拉伸冲击载荷。环形弹簧6的主要作用就是在于吸收外部的拉伸冲击载荷能量,从而减小对车体的拉伸冲击。弹性吸能部件具体类型并不限于以上实施例的环形弹簧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缓冲吸能要求来选择地设置。
在又一替换实施例中,挡块10也可以设置为挡圈,其安装在套筒内并置于环形凸台3-2与环形弹簧6的后端之间。
在另一替换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设置挡筒来替换挡块10(或挡圈)和台阶7-1,挡筒的轴向剖面大致为中间相隔一定距离的上下2个相对设置的L形。挡筒在轴向的长度可以基本等于或稍大于图1实施例的第二部分筒壁7-4的长度,对应的,套筒7的内筒壁内可以不设置如图1所示的台阶7-1,挡筒的具有较大开口的一端与套筒7的内端壁面7-5相抵,;另一窄口端的前端面与环形弹簧6的后端相抵,另一窄口端的后端面与缓冲器的环形凸台3-2相抵;缓冲器3可以从挡筒的所述具有较大开口的一端插入。
压缩冲击工况时,缓冲器3的环形凸台3-2向后端移动,与挡筒的内壁面滑动配合;拉伸冲击工况时,缓冲器3的环形凸台3-2抵住挡筒并带着挡筒一起向前端移动,压缩环形弹簧6,挡筒的外壁面与套筒的内筒壁滑动配合。
进一步参见图1至图3、图6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预压部件5具体可以但不限于为预压套5,预压套5包括圆筒形前部5-1和凸环形后部5-2(参见图7),环形止挡4套装在预压套的圆筒形前部5-1上,环形止挡4的后端与预压套5的凸环形后部5-2相抵。预压套5的内径被设置为可以使其套装在缓冲器3的壳体3-1上。因此,预压套5、缓冲器3的壳体3-1、套筒7的第一部分筒壁7-3、挡块10之间形成大致封闭空间用来安装环形弹簧6,预压套5用于从环形弹簧6的前端施加一定的预压力(例如约70kN)于环形弹簧6上,该预压力可以通过外部设备提供,其可以作用在预压套5的圆筒形前部5-1的前端上。
在图7所示示例中,预压套5是一体形成的,其可以为一体套环结构。
在图8的又一示例中,预压套5可以由2个半套环结构组合形成。
继续参见图1至图3、图6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环形止挡4是套装在预压套5的圆筒形前部5-1上,环形止挡4的内圈直径大于预压套5的圆筒形前部5-1的外径,环形止挡4的内圈不设置内螺纹,但是,环形止挡4设置有外螺纹,相应地,套筒7的第一部分筒壁7-3的前端部分设置有内螺纹,这样,在预压部件5向环形弹簧6施加一定预压力的条件下,环形止挡4可以拧进套筒7,实现螺纹连接固定,从而阻止环形弹簧6向前方(图1中所示左边)移动。环形止挡4拧紧后,预压套5的凸环形后部5-2夹置于环形止挡4与环形弹簧6的前端之间,并且,环形止挡4套装在预压套的圆筒形前部5-1上,预压套5的圆筒形前部5-1置于缓冲器3的壳体3-1与环形止挡4之间,环形止挡4的后端与预压套5的凸环形后部5-2相抵。
因此,环形止挡4的安装过程中,由于预压套5的引入,环形弹簧6与环形止挡4之间基本不存在相互作用力(或者相互作用力大大减小),也即环形止挡4基本不受来自环形弹簧6的反作用力,拧入套筒3中变得非常轻松,也不会造成环形止挡4被环形弹簧6划伤,环形弹簧6也不会被环形止挡4的拧转动作而带动转动,组装工艺性大大提高。
进一步,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为了更方便地施加预压力,预压套5的圆筒形前部5-1部分地伸出在环形止挡4的前端之外,这样,外部的预压力容易作用在圆筒形前部5-1上。
进一步,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为了更方便地施加预压力、提高密封性能,减少环形弹簧6和缓冲器3的磨损,预压套5的圆筒形前部5-1可以部分地伸出环形止挡4的前端之外,并且圆筒形前部5-1对应套装有密封圈(图中未示出)。
继续如图1至图3所示,缓冲器3的环形凸台3-2上设置有第一止转部,在套筒7的第二部分筒壁7-4上对应第一止转部设置第二止转部,第一止转部与第二止转部相配合以防止缓冲器3相对套筒7转动。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止转部具体为设置在环形凸台3-2上的防转槽3-2-1,第二止转部具体为固定安装在套筒7的第二部分筒壁7-4上的防转条9,防转条9可以与防转槽3-2-1轴向滑动配合。
在又一替换实施例中,第一止转部可以为环形凸台3-2上外凸设置的凸条,相应地,第二止转部可以为套筒7的第二部分筒壁7-4上设置的槽口,该凸条可以在该槽口内轴向滑动配合。相比于该实施例,以上实施例的防转槽3-2-1、防转条9更容易加工,实现成本低。例如,防转条9具体可以通过螺钉11固定在套筒7的第二部分筒壁7-4上(第二部分筒壁7-4可以设置相应的孔),防转条9的固定方式并不限于该示例,还例如可以通过螺栓等其他固定定位部件来固定;相比于在第二部分筒壁7-4开槽口,防转条9可以独立地机加工形成,实现容易、并且防转条9的组装不复杂。
在一实施例中,缓冲器3具体可以是气液缓冲器,气液缓冲器具体内部结构不是限制性的,具体例如可以采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321975Y、名称为“气液缓冲器”所公开的气液缓冲器结构,例如,也可以采用也可以采用中国专利文献CN200957821Y所公开的结构。
以下结合图4和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缓冲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在压缩冲击工况条件下,外部的压缩冲击载荷可以施加在卡环1上,进一步通过与缓冲器3固连的接头2施加在缓冲器3上,此时并不需要现有技术如图9所示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的牵引杆210来向缓冲器3施加压缩冲击载荷,缓冲器3在压缩冲击载荷条件下,壳体3-1轴向向后移动,从而实现对压缩冲击载荷的能量吸收。此时,防转槽3-2-1在防转条9的导向作用下,防转槽3-2-1和防转条9二者之间相互轴向滑动动作,例如向后移动的距离即对应如图4所示的压缩行程。
如图5所示,在拉伸冲击工况条件下,外部的拉伸冲击载荷可以施加在卡环1上,进一步施加在缓冲器3上,此时并不需要现有技术如图9所示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的牵引杆210来向缓冲器3施加拉伸冲击载荷,缓冲器3在拉伸冲击载荷条件下,壳体3-1轴向向前移动,环形凸台3-2将拉伸冲击载荷进一步传递至挡块10上、进而传递至环形弹簧6上,环形弹簧6被压缩,从而实现对拉伸冲击载荷的能量吸收。此时,防转槽3-2-1在防转条9的导向作用下,防转槽3-2-1和防转条9二者之间相互轴向滑动动作,例如向前移动的距离即对应如图5所示的拉伸行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缓冲器3对其壳体3-1的结构进行了改进,例如,在其壳体3-1上设置了环形凸台3-2,并且将防转槽3-2-1设置在环形凸台3-2上,因此,不再需要设置现有技术如图9所示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的牵引杆210,套筒7的内径和体积均可以做得更小,缓冲装置整体的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并且成本也降低。
以下进一步结合图1和图7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缓冲装置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将缓冲器3装入套筒7中,防转条9对应置于环形凸台3-2的防转槽3-2-1中。
进一步,在将挡块10、环形弹簧6依次装入套筒7中,二者置于套筒7的第一部分筒壁7-3与缓冲器3的壳体3-1之间。
进一步,将预压部件5装入套筒7,并向预压部件5施加一定的预压力(可以通过外部设备施加该预压力),预压力大小例如约为70kN,这样,预压部件5向环形弹簧6施加该预压力。
进一步,在以上通过预压部件5向环形弹簧6施加一定预压力的条件下,将环形止挡4螺纹固定安装在套筒7内。
最后,卸载该施加至该预压部件5的预压力。
还需要揭示的是,以上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可以应用于车钩缓冲系统中,该车钩缓冲系统包括车钩以及上述实施例的车钩缓冲装置,车钩缓冲装置的前端与车钩连接,车钩缓冲装置的后端与车体直接或间接地连接。
以上例子主要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尽管只对其中一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与范围内以许多其他的形式实施。因此,所展示的例子与实施方式被视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如所附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能涵盖各种的修改与替换。
Claims (24)
1.一种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包括套筒(7)、具有外螺纹的环形止挡(4)、设置在所述套筒(7)中的缓冲器(3)和弹性吸能部件(6),所述缓冲器(3)用于吸收外部的压缩冲击载荷能量,所述弹性吸能部件(6)用于吸收外部的拉伸冲击载荷能量;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车辆缓冲装置还包括:
预压部件(5),其与所述弹性吸能部件(6)的前端相抵,并用于在将所述环形止挡(4)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套筒(7)的前端的过程中向所述弹性吸能部件(6)施加预压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部件(5)为预压套,所述预压套套装在所述缓冲器(3)的壳体(3-1)上,所述预压套包括圆筒形前部(5-1)和凸环形后部(5-2),所述环形止挡(4)套装在所述预压套的圆筒形前部(5-1)上,所述环形止挡(4)的后端与预压套(5)的凸环形后部(5-2)相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套(5)的圆筒形前部(5-1)部分地伸出在所述环形止挡(4)的前端之外。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套(5)的圆筒形前部(5-1)伸出环形止挡(4)的前端之外,且所述圆筒形前部(5-1)对应套装有密封圈。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套是一体的套环结构。
6.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套(5)是由2个半套环结构组合形成。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3)的壳体(3-1)至少部分地插装在套筒(7)中且与所述套筒(7)滑动配合,所述弹性吸能部件(6)为环形弹簧(6),所述环形弹簧(6)套装在所述缓冲器(3)的壳体(3-1)上并置于所述套筒(7)与所述缓冲器(3)的壳体(3-1)之间;
其中,所述缓冲器(3)的壳体(3-1)的后端设置有环形凸台(3-2),所述环形凸台(3-2)与所述套筒(7)的部分内筒壁轴向滑动配合;
其中,在拉伸冲击工况条件下,通过所述缓冲器(3)的环形凸台(3-2)向所述环形弹簧(6)传递拉伸冲击载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形凸台(3-2)上设置有第一止转部,在所述套筒(7)的内筒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止转部对应的第二止转部,所述第一止转部与所述第二止转部轴向滑动配合并且防止所述缓冲器(3)相对所述套筒(7)转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转部为防转槽(3-2-1),所述第二止转部为固定安装在所述套筒(7)的内筒壁上的防转条(9),所述防转条(9)与所述防转槽(3-2-1)轴向滑动配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条(9)通过固定定位部件固定在所述套筒(7)的内筒壁上。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7)的内筒壁上设置有台阶(7-1),所述台阶(7-1)将所述套筒(7)的内筒壁划分为具有不同内径的第一部分筒壁(7-3)和第二部分筒壁(7-4),所述套筒(7)中还设置有挡块(10)或挡圈,其安装在所述缓冲器(3)的壳体(3-1)和所述套筒(7)的第一部分筒壁(7-3)之间,所述环形弹簧(6)的后端与所述挡块(10)或挡圈相抵,所述挡块(10)或挡圈的后端与所述套筒(7)的台阶(7-1)相抵。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台(3-2)的外径大于所述挡块(10)或挡圈的内径,其中,在拉伸冲击工况条件下,所述环形凸台(3-2)通过与所述挡块(10)的后端至少部分地相抵以向所述环形弹簧(6)传递拉伸冲击载荷。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3)的壳体(3-1)上的所述环形凸台(3-2)与所述壳体(3-1)是一体制成、或者是螺纹连接或焊接连接在一起。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3)的壳体(3-1)上的所述环形凸台(3-2)与所述壳体(3-1)是一体制成、或者是螺纹连接或焊接连接在一起。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吸能部件(6)为环形弹簧(6),所述环形弹簧(6)的两端分别被所述预压部件(5)与所述套筒(7)内设置的挡块(10)或挡圈在轴向所限定。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3)穿过所述环形弹簧(6)而插装在所述套筒(7)中且与所述套筒(7)轴向滑动配合。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7)的前端设置有内螺纹。
1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3)包括壳体(3-1)和具有伸缩功能的活塞杆(3-3),所述活塞杆(3-3)的后端与所述套筒(7)的内端壁面(7-5)相抵。
1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3)包括壳体(3-1)和具有伸缩功能的活塞杆(3-3),所述活塞杆(3-3)的后端与所述套筒(7)的内端壁面(7-5)相抵。
20.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3)为气液缓冲器或者胶泥缓冲器。
2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3)为气液缓冲器或者胶泥缓冲器。
2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还包括卡环(1)、接头(2)和橡胶球轴承(8),所述橡胶球轴承(8)安装于所述套筒(7)的后端,所述缓冲器(3)的壳体(3-1)的前端与接头(2)固定连接,所述卡环(1)装在所述接头(2)的前部。
2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装置还包括卡环(1)、接头(2)和橡胶球轴承(8),所述橡胶球轴承(8)安装于所述套筒(7)的后端,所述缓冲器(3)的壳体(3-1)的前端与接头(2)固定连接,所述卡环(1)装在所述接头(2)的前部。
24.一种缓冲系统,包括车钩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缓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245473 | 2014-12-26 | ||
CN201410824547.3A CN104554329B (zh) | 2014-12-26 | 2014-12-26 | 轨道交通车辆用缓冲装置 |
PCT/CN2015/099141 WO2016101924A1 (zh) | 2014-12-26 | 2015-12-28 | 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及其组装方法、缓冲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579876U true CN207579876U (zh) | 2018-07-06 |
Family
ID=53071662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24547.3A Active CN104554329B (zh) | 2014-12-26 | 2014-12-26 | 轨道交通车辆用缓冲装置 |
CN201590001217.2U Active CN207579876U (zh) | 2014-12-26 | 2015-12-28 | 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及缓冲系统 |
CN201590001221.9U Active CN207842949U (zh) | 2014-12-26 | 2015-12-28 | 缓冲器、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及其缓冲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24547.3A Active CN104554329B (zh) | 2014-12-26 | 2014-12-26 | 轨道交通车辆用缓冲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90001221.9U Active CN207842949U (zh) | 2014-12-26 | 2015-12-28 | 缓冲器、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及其缓冲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3) | CN104554329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94404A (zh) * | 2021-04-20 | 2021-08-24 |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 橡胶与胶泥共用的动量及能量吸收装置 |
CN113911161A (zh) * | 2021-09-18 | 2022-01-11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救援用车端牵引连接装置 |
CN113968257A (zh) * | 2021-12-01 | 2022-01-25 | 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 | 车端缓冲吸能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101925A1 (zh) * | 2014-12-26 | 2016-06-30 | 中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缓冲器、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及其缓冲系统 |
CN105270432A (zh) * | 2015-11-24 | 2016-01-27 | 天津机辆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大功率机车缓冲器 |
CN105715724A (zh) * | 2016-01-26 | 2016-06-29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薄壁吸能筒及其屈曲模式控制方法 |
CN107117184A (zh) * | 2017-06-23 | 2017-09-01 |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货运动车连挂牵引装置 |
CN107117185A (zh) * | 2017-06-23 | 2017-09-01 |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手动型连挂缓冲结构 |
CN107139952A (zh) * | 2017-06-23 | 2017-09-08 | 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窄轨距漏斗车 |
CN107685746B (zh) * | 2017-09-12 | 2019-04-26 |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 | 一种车辆缓冲连接器 |
CN109849961B (zh) * | 2017-11-30 | 2020-07-10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钩和车钩缓冲装置 |
CN111098882B (zh) * | 2018-10-29 | 2024-05-28 | 中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车钩缓冲装置 |
CN110261018B (zh) * | 2019-04-30 | 2020-10-30 | 株洲壹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浮动式车门压力检测仪及轨道车辆车门压力检测方法 |
CN111591145A (zh) * | 2020-06-03 | 2020-08-28 | 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地铁运行的牵引电机驱动部件 |
CN112224420B (zh) * | 2020-10-14 | 2023-12-05 |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 | 能变载吸能的抗坠毁座椅 |
CN113335335B (zh) * | 2021-07-12 | 2023-01-24 | 中车制动系统有限公司 | 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及车钩缓冲系统 |
CN117470639B (zh) * | 2023-12-22 | 2024-04-09 | 深圳大学 | 应用于动态真三轴电磁霍普金森杆的吸能缓冲装置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745164A1 (de) * | 1977-09-13 | 1979-03-22 | Alusuisse | Puffer fuer fahrzeuge, insbesondere fuer eisenbahnwagen |
DE4222268A1 (de) * | 1992-07-07 | 1994-01-13 | Ringfeder Gmbh | Vorrichtung zur federnden Aufnahme von Stoßkräften, insbesondere für Eisenbahnpuffer |
US6047839A (en) * | 1998-02-03 | 2000-04-11 | Huggins; Russell J. | Rail car buffer |
CN2321975Y (zh) * | 1998-04-21 | 1999-06-02 | 北京天和新技术开发公司 | 气液缓冲器 |
CN200957821Y (zh) * | 2006-10-26 | 2007-10-10 | 中国南车集团北京二七车辆厂 | 液气缓冲器 |
CN204383491U (zh) * | 2014-12-26 | 2015-06-10 | 南车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缓冲装置 |
-
2014
- 2014-12-26 CN CN201410824547.3A patent/CN104554329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2-28 CN CN201590001217.2U patent/CN207579876U/zh active Active
- 2015-12-28 CN CN201590001221.9U patent/CN20784294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94404A (zh) * | 2021-04-20 | 2021-08-24 | 上海机电工程研究所 | 橡胶与胶泥共用的动量及能量吸收装置 |
CN113911161A (zh) * | 2021-09-18 | 2022-01-11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救援用车端牵引连接装置 |
CN113911161B (zh) * | 2021-09-18 | 2022-09-27 |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救援用车端牵引连接装置 |
CN113968257A (zh) * | 2021-12-01 | 2022-01-25 | 青岛思锐科技有限公司 | 车端缓冲吸能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7842949U (zh) | 2018-09-11 |
CN104554329B (zh) | 2017-07-21 |
CN104554329A (zh) | 2015-04-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7579876U (zh) | 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及缓冲系统 | |
CN107685745B (zh) | 一种车辆缓冲连接器 | |
CN102418766B (zh) | 摩托车前减震器 | |
WO2016101924A1 (zh) | 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及其组装方法、缓冲系统 | |
CN103507823B (zh) | 牵引缓冲装置 | |
CN104335698B (zh) | 飞行器对接机构变刚度双向缓冲装置 | |
WO2013176091A1 (ja) | 懸架装置 | |
CN102745072B (zh) | 一种变速箱后拉杆悬置 | |
CN111098881A (zh) | 一种具有带拉压双向缓冲功能的气液缓冲器及其缓冲装置 | |
CN204383491U (zh) |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用缓冲装置 | |
CN105172827A (zh) | 具有限位装置的车钩后置式压溃管 | |
CN204403249U (zh) | 一种双向减震器 | |
CN209012312U (zh) | 一种变刚度汽车扭杆弹簧 | |
EP2246585A3 (en) | Shock absorber | |
CN203146691U (zh) | 汽车减振器液压缓冲保护装置 | |
CN201102615Y (zh) | 转向管避震器的滑移引导装置 | |
CN113335335B (zh) | 轨道车辆缓冲装置及车钩缓冲系统 | |
CN105240446A (zh) | 前减震器及摩托车 | |
CN202031909U (zh) | 倒置式支腿油缸 | |
CN203009684U (zh) | 拉压双向缓冲器 | |
CN210164838U (zh) | 车辆用减震器总成以及车辆 | |
CN209385549U (zh) | 一种汽车减震器托架 | |
CN111452823A (zh) | 一种新型车钩缓冲机构 | |
CN111998031A (zh) | 汽车减震器 | |
CN206555344U (zh) | 一种电动气弹簧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20 Address after: 266111 South Side of Xinye Road and West Side of Herong Road, Qingdao Hi-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RRC Brake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11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58 Wuyi Road,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China Patentee before: CRRC QISHUYAN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CRRC TieMa Technology Industry Co., 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