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544858U - 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 - Google Patents

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544858U
CN207544858U CN201720156642.XU CN201720156642U CN207544858U CN 207544858 U CN207544858 U CN 207544858U CN 201720156642 U CN201720156642 U CN 201720156642U CN 207544858 U CN207544858 U CN 2075448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d sheet
heat
pot
conducting plate
he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015664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ctory Kitchen Electric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ctory Kitchen Electric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ctory Kitchen Electric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ctory Kitchen Electric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015664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5448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5448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54485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主要针对现有无烟炒锅受热不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烹饪区受热均匀的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锅体底部连接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外侧由上向下设置有若干受热板;其中,所述受热板与所述锅体间隔设置,相邻两受热板之间间隔设置,各所述导热板在锅体上的投影面积的面积按照由上向下的顺序依次减小。本实用新型利用多层受热板分流热量,能够使烹饪区受热均匀。

Description

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受热板的无烟炒锅。
背景技术
炒菜时,一般会在锅体内倒入的较少量食用油,并使油温达到一定的温度,才向锅放各种食材,进行烹制。由于这种锅的锅体底部为凹球形,因此,在锅内加入食用油后,锅体中心位置处的油层厚度较大,而远离锅体中心位置的油层厚度则越来越小。而锅体的侧壁的油迹又很容易被炽热的锅体侧壁加热到较高的温度,以致产生油烟。
为了避免油烟的产生,无烟炒锅应运而生,现有的无烟炒锅一般是采用在炒锅底部设置导热板,将导热板的边缘设置受热板,受热板与炒锅之间间隔设置,这样,受热板将火焰挡住,同时将热量传到导热板上,导热板将热量传递给炒锅,这样,炒锅的侧壁不会受到火焰的烘烤,升温速度较慢,而底部的烹饪区的升温速度较快,这样,避免了避免侧壁的油迹产生油烟。但是,由于受热板与向导热板的传热过程是从导热板的周围向中间传递,因此,导热板的边缘升温速度较快,而中部的升温速度较慢,这样,当导热板向炒锅传递热量时,也会导致炒锅的烹饪区的温度不均匀,烹饪区的边缘温度高于中心的温度。这样,如果在烹饪区的边缘沾染了油迹,仍然会导致油烟的产生,并且,温度分布不均匀还容易影响烹饪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区温度均匀的多层受热板的无烟炒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锅体底部连接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外侧由上向下设置有若干受热板;
其中,所述受热板与所述锅体间隔设置,相邻两受热板之间间隔设置,各所述导热板在锅体上的投影面积的面积按照由上向下的顺序依次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为凹球形锅体,所述导热板为凹球形导热板,各受热板中心设置有通孔,各所述通孔的面积按照由上向下的顺序依次减小;各所述受热板的通孔依次与所述导热板的外表面连接。
进一步地,至少有一个受热板包括一外边缘向上延伸的挡火圈。
进一步地,最上方的受热板与所述导热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包括竖向截面为弧形截面的锅边和平板形的锅底,所述导热板包括与所述锅边底部相适配的环形部和与所述锅底相适配的平板部,所述环形部至少连接有一个受热板,所述平板部至少连接有一个受热板;
与所述环形部连接的受热板的中部设置有一与所述环形部外壁相适配的通孔;
与所述平板部连接的受热板的中部设置有一通孔,对应所述通孔设置有一导热圈;与所述平板部连接的各所述受热板按照由上向下的顺序将对应的导热环由外向内设置,各所述导热圈的上端与所述平板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热环和所述受热板一一对应,所述导热环与对应的受热板一体成型;
所述导热板上设置有一个受热板,所述受热板与所述导热板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多层受热板的无烟炒锅,下方的受热板能够遮挡上方受热板的部分受热面积,从而减少上方受热板吸收的热量,同时,下方受热板吸收的热量传递给烹饪区边缘内部的区域,这样,减少了边缘接收的热量,增加了中心增加的热量,避免了边缘由于吸收热量过多而快速升温,也提高了中心区域的升温速度,从而能够使无烟炒锅的烹饪区的温度均匀。这样,能够避免烹饪区边缘产生油烟,同时,也能够提高烹饪质量。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区温度均匀的多层受热板的无烟炒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多层受热板的无烟炒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底部外壁由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与所述锅体外壁配合的若干导热环和一导热板;所述各导热环和所述导热板外壁上均设置有受热板;
最上方的受热板与所述锅体间隔设置,相邻受热板之间间隔设置,各所述受热板在所述锅体上的投影面积按照由上向下的顺序依次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为凹球形锅体,各受热板中心设置有通孔,各所述通孔的面积按照由上向下的顺序依次减小;各所述通孔依次与所述导热环或导热板的外表面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锅体包括凹球形锅边和平板形的锅底,所述锅边的底部由上向下依次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锅边底部相适配的弧形导热环,所述锅底下表面中心设置有一导热板,导热板周围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若干平板导热环,
所述弧形导热环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受热板,所述平板导热环和所述导热板通过导热圈连接有至少一个受热板;所述受热板对应导热圈设置有通孔;
各所述受热板按照由上向下的顺序将对应的导热圈由外向内设置。
进一步地,最上方的受热板与所述锅体密封连接,其他的受热板与上方相邻的受热板密封连接;
或者,最上方的受热板与所述锅体之间设置有隔热材料,最上方的受热板与所述锅体之间密封连接;相邻两受热板之间设置有隔热材料,相邻两受热板之间密封连接。
本实用新型多层受热板的无烟炒锅,下方的受热板能够遮挡上方受热板的部分受热面积,从而减少上方受热板吸收的热量,同时,下方受热板吸收的热量传递给烹饪区边缘内部的区域,这样,减少了边缘接收的热量,增加了中心增加的热量,避免了边缘由于吸收热量过多而快速升温,也提高了中心区域的升温速度,从而能够使无烟炒锅的烹饪区的温度均匀。这样,能够避免烹饪区边缘产生油烟,同时,也能够提高烹饪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无烟炒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层受热板的无烟炒锅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多层受热板的无烟炒锅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层受热板的无烟炒锅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层受热板的无烟炒锅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多层受热板的无烟炒锅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中的多层受热板是指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受热板。受热板、导热板都是热传导较好的材料,例如铜、铝、银等金属及其合金;导热板与受热板密切吻合成一体。
现有的无烟炒锅如图1所示,由于受热板3与向导热板2的传热过程是从导热板2的周围向中间传递,因此,导热板2的边缘升温速度较快,而中部的升温速度较慢,这样,当导热板2向炒锅传递热量时,也会导致炒锅的烹饪区的温度不均匀,烹饪区的边缘温度高于中心的温度。这样,如果在烹饪区的边缘沾染了油迹,仍然会导致油烟的产生,并且,温度分布不均匀还容易影响烹饪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多层受热板的无烟炒锅如图2-3所示,所述锅体1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锅体1底部适配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外侧由上向下设置有若干受热板;受热板与导热板之间可以通过焊接、粘接、铆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还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制作导热板和受热板。
其中,所述受热板与所述锅体1间隔设置,相邻两受热板之间间隔设置,各所述导热板在锅体1上的投影面积的面积按照由上向下的顺序依次减小。
多加一个受热板可以分流部分热量,直接传导至边缘以内的地方,由此可以使得锅底温度更均匀。由于下方的受热板能够遮挡上方受热板的部分受热面积,从而减少上方受热板吸收的热量,同时,下方受热板吸收的热量传递给烹饪区边缘内部的区域,这样,减少了边缘接收的热量,增加了中心增加的热量,避免了边缘由于吸收热量过多而快速升温,也提高了中心区域的升温速度,从而能够使无烟炒锅的烹饪区的温度均匀。这样,能够避免烹饪区边缘产生油烟,同时,也能够提高烹饪质量。
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受热板的无烟炒锅,其中,炒锅为凹球形的圆底炒锅1,导热板2与锅底的外壁相适配,上部的受热板3与所述导热板2一体成型,下部的受热板4中间设置一与导热板2外壁适配的通孔,下部的受热板4与所述导热板2的外壁通过焊接、粘接或铆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下部受热板4在锅体1上的投影面积小于上部的受热板3在锅体1上的投影面积。
下方的受热板能够遮挡上方受热板的部分受热面积,从而减少上方受热板吸收的热量,同时,下方受热板吸收的热量传递给烹饪区边缘内部的区域,这样,减少了边缘接收的热量,增加了中心增加的热量,避免了边缘由于吸收热量过多而快速升温,也提高了中心区域的升温速度,从而能够使无烟炒锅的烹饪区的温度均匀。这样,能够避免烹饪区边缘产生油烟,同时,也能够提高烹饪质量。
进一步地,在受热板上还可以设置更多的受热板,各受热板由上向下依次连接在导热板上,受热板在锅体1上的投影面积按照由上向下的顺序依次减小。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受热板的无烟炒锅,其中,炒锅1包括凹球形侧壁和平面底板,在炒锅底部设置有一导热板2,导热板2包括与凹球形侧壁配合的环形部和与所述平面底板配合的平板部,环形部和所述平板部一体成型。
环形部连接了两个受热板3、4,两个受热板3、4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挡火圈,上部的受热板3与导热板2一体成型,下部的受热板4中间有一个与环形部外壁相适配的通孔,下部的受热板4通过焊接、粘接或铆接等连接方式与导热板2 连接。
平板部连接了两个受热板9、10,其中,上部的一个受热板9通过一大导热圈与平板部连接,下部的受热板10通过一小导热圈与平板部连接,小导热圈设置在大导热圈内;导热圈与平板部和受热板的连接均可通过焊接、粘接或铆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上述的四个受热板在锅体1上的投影面积按照由上向下的顺序依次减小。
当然,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环形部上部的受热板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铆接等方式与环形部连接,而设置在环形部下部的受热板也可以与所述环形部一体成型。同样的,设置在平板部的受热板、导热圈也可以与平板部一体成型;或者,受热圈上一体成型有导热圈,将受热板与导热圈连接;再或者,将受热板上一体成型有导热圈,将导热圈与平板部连接。实施例1中的连接方式与本实施例类似。
本实用新型多层受热板的无烟炒锅还可以如图4-5所示,包括锅体1,所述锅体1底部外壁由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与所述锅体1外壁配合的若干导热环和一导热板;所述导热环和所述导热板外壁上设置有受热板;受热板与导热环之间以及受热板与导热板之间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或铆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最上方的受热板与所述锅体1间隔设置,相邻受热板之间间隔设置,各所述受热板在所述锅体1上的投影面积按照由上向下的顺序依次减小。
多加一个受热板可以分流部分热量,直接传导至边缘以内的地方,由此可以使得锅底温度更均匀。由于下方的受热板能够遮挡上方受热板的部分受热面积,从而减少上方受热板吸收的热量,同时,下方受热板吸收的热量传递给烹饪区边缘内部的区域,这样,减少了边缘接收的热量,增加了中心增加的热量,避免了边缘由于吸收热量过多而快速升温,也提高了中心区域的升温速度,从而能够使无烟炒锅的烹饪区的温度均匀。这样,能够避免烹饪区边缘产生油烟,同时,也能够提高烹饪质量。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受热板的无烟炒锅,炒锅为圆底炒锅,包括一设置在锅体1外壁的导热环6和一设置在锅体1外壁底部的导热板8,导热环6和导热板8上各设置有一受热板,导热环6上的受热板5在锅体1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导热板8上的受热板7在锅体1上的投影面积。上部的受热板5与导热环6一体成型,下部的受热板7与导热板8一体成型。导热环6与导热板8连接。
本实施例中,导热环与导热板连接,但是,其设置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将导热环和导热板还可以分别与锅体1适配,导热环和导热板可以接触设置,也可以间隔设置。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层受热板的无烟炒锅,炒锅1包括凹球形侧壁和平板底面,所述凹球形侧壁外表面底部设置有两个弧形导热环12,所述平板底面设置有一平面导热环15和一导热板13,两个弧形导热环12上各设置有一个受热板11,平面导热环15上通过一大导热圈连接有一受热板16,导热板13上通过一小导热圈连接有一受热板14。小导热圈设置在大导热圈内,受热板设置在平面导热圈内。
本实施例中的两弧形导热环、平面导热环和导热板之间可以连接,也可以各自与锅体1适配,相邻两个之间可以接触设置,也可以间隔设置。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受热板的外边缘都是向上延伸形成挡火圈,但是受热板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受热板还可以设置成平面的受热板,或者如图6所示,在受热板的下侧设置聚热圈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底部设置有与所述锅体底部连接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外侧由上向下设置有若干受热板;
其中,所述受热板与所述锅体间隔设置,相邻两受热板之间间隔设置,各所述导热板在锅体上的投影面积的面积按照由上向下的顺序依次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为凹球形锅体,所述导热板为凹球形导热板,各受热板中心设置有通孔,各所述通孔的面积按照由上向下的顺序依次减小;各所述受热板的通孔依次与所述导热板的外表面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受热板包括一外边缘向上延伸的挡火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其特征在于:最上方的受热板与所述导热板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包括竖向截面为弧形截面的锅边和平板形的锅底,所述导热板包括与所述锅边底部相适配的环形部和与所述锅底相适配的平板部,所述环形部至少连接有一个受热板,所述平板部至少连接有一个受热板;
与所述环形部连接的受热板的中部设置有一与所述环形部外壁相适配的通孔;
与所述平板部连接的受热板的中部设置有一通孔,对应所述通孔设置有一导热圈;与所述平板部连接的各所述受热板按照由上向下的顺序将对应的导热环由外向内设置,各所述导热圈的上端与所述平板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环和所述受热板一一对应,所述导热环与对应的受热板一体成型;
所述导热板上设置有一个受热板,所述受热板与所述导热板一体成型。
7.一种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底部外壁由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与所述锅体外壁配合的若干导热环和一导热板;所述各导热环和所述导热板外壁上均设置有受热板;
最上方的受热板与所述锅体间隔设置,相邻受热板之间间隔设置,各所述受热板在所述锅体上的投影面积按照由上向下的顺序依次减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为凹球形锅体,各受热板中心设置有通孔,各所述通孔的面积按照由上向下的顺序依次减小;各所述通孔依次与所述导热环或导热板的外表面适配。
9.如权利要求7所述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包括凹球形锅边和平板形的锅底,所述锅边的底部由上向下依次设置有若干与所述锅边底部相适配的弧形导热环,所述锅底下表面中心设置有一导热板,导热板周围由内向外依次设置有若干平板导热环,
所述弧形导热环的外壁设置有至少一个受热板,所述平板导热环和所述导热板通过导热圈连接有至少一个受热板;所述受热板对应导热圈设置有通孔;
各所述受热板按照由上向下的顺序将对应的导热圈由外向内设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其特征在于:最上方的受热板与所述锅体密封连接,其他的受热板与上方相邻的受热板密封连接;
或者,最上方的受热板与所述锅体之间设置有隔热材料,最上方的受热板与所述锅体之间密封连接;相邻两受热板之间设置有隔热材料,相邻两受热板之间密封连接。
CN201720156642.XU 2017-02-21 2017-02-21 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448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56642.XU CN207544858U (zh) 2017-02-21 2017-02-21 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0156642.XU CN207544858U (zh) 2017-02-21 2017-02-21 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544858U true CN207544858U (zh) 2018-06-29

Family

ID=62671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015664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544858U (zh) 2017-02-21 2017-02-21 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5448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40118B2 (en) Graphite encapsulated cookware
CN211408584U (zh) 一种传热效率高的电饭锅
CN210433346U (zh) 一种双重加热的食物加工机
CN206062857U (zh) 可控制油烟的炒锅、炒锅可控制油烟装置及炒锅部件
CN207940630U (zh) 一种复合锅
CN207544858U (zh) 多层受热板无烟炒锅
CN105433764B (zh) 一种多用炒锅
CN201968450U (zh) 电磁炉及燃气炉两用炒锅
CN102068208B (zh) 节能环保烧猪炉
CN201234915Y (zh) 少油烟不锈铁锅
CN211632768U (zh) 一种快速加热的电饭锅
CN203122141U (zh) 复合式夹层锅具板材结构
CN208625433U (zh) 一种限温慢热式煎烤盘
CN202604523U (zh) 适用于电磁炉加热的铜火锅
CN208709587U (zh) 一种炭焖烤炉
CN201519045U (zh) 多功能蒸屉
CN206213909U (zh) 电陶烧烤炉
CN201533778U (zh) 远红外线烤炉结构
CN215348463U (zh) 一种新型空气加热锅
CN210354309U (zh) 一种晾置食材的涮烤火锅
JP3193322U (ja) 固体燃料用携帯型コンロ
CN220024804U (zh) 燃气烤锅及包含其的灶烤烹饪机
CN212234105U (zh) 一种双层蒸烤锅
CN201098014Y (zh) 热石烤炉
CN216020559U (zh) 一种电烧烤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