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82023U - 后轮罩内板、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后轮罩内板、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82023U
CN207482023U CN201721084785.0U CN201721084785U CN207482023U CN 207482023 U CN207482023 U CN 207482023U CN 201721084785 U CN201721084785 U CN 201721084785U CN 207482023 U CN207482023 U CN 207482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member
mounting portion
rear wheel
floor side
insta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8478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侯东锋
仲维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8478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82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82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82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后轮罩内板、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及车辆,后轮罩内板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车辆悬架的减震器加强板的第一安装区,第一安装区包括用于安装扭力梁悬架的第一减震器加强板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安装多连杆悬架的第二减震器加强板的第二安装部。后纵梁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车辆悬架的控制臂加强板的第二安装区,和用于安装车辆悬架的减震器弹簧支座的第三安装区,第三安装区包括用于安装扭力梁悬架的第一减震器弹簧支座的第三安装部,和用于安装多连杆悬架的第二减震器弹簧支座的第四安装部。后轮罩内板和后纵梁分别可以根据实际车型选择性地安装扭力梁悬架或多连杆悬架,设置有上述后轮罩内板和后纵梁的后地板总成能够模块化,降低设计和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后轮罩内板、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后轮罩内板、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悬架系统有多种形式,例如多连杆悬架和扭力梁悬架等。以后悬架为例,后悬架的各部件分别安装在车辆的后轮罩内板、后纵梁等位置,通常一种悬架只能安装在其对应的后轮罩内板、后纵梁等,即,不同的悬架无法适配到同一种车型上。这样就需要开发新平台实现配置增加,造成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后轮罩内板和后纵梁,以解决一种平台的车辆只能配置单一种类悬架的问题。
本公开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后地板总成,该后地板总成配置有本公开提供的后轮罩内板以及后纵梁。
本公开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配置有本公开提供的后地板总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后轮罩内板,所述后轮罩内板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车辆悬架的减震器加强板的第一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包括用于安装扭力梁悬架的第一减震器加强板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安装多连杆悬架的第二减震器加强板的第二安装部。
可选地,所述后轮罩内板包括位于顶部的第一弧面,从所述第一弧面的前边缘朝向前下方延伸的第二弧面以及从所述第一弧面的侧边缘朝向侧下方延伸的第三弧面,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以及第三弧面限定的区域,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形状配合,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减震器加强板形状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包括第一安装凸起和围绕所述第一安装凸起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所述第一翻边贴合;所述第二减震器加强板包括第二安装凸起和围绕所述第二安装凸起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与所述第二翻边贴合。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后纵梁,所述后纵梁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车辆悬架的控制臂加强板的第二安装区,和用于安装所述车辆悬架的减震器弹簧支座的第三安装区,所述第三安装区包括用于安装扭力梁悬架的第一减震器弹簧支座的第三安装部,和用于安装多连杆悬架的第二减震器弹簧支座的第四安装部。
可选地,所述后纵梁包括水平延伸段,和从所述水平延伸段的前端向下弯曲的弯折延伸段,所述第三安装部和所述第四安装部间隔地形成在所述水平延伸段上,且所述第三安装部位于所述第四安装部的前方。
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区形成在所述弯折延伸段。
可选地,所述水平延伸段和弯折延伸段之间形成有过渡段,以用于安装配置有所述多连杆悬架的车辆的后副车架安装支架,所述过渡段从所述水平延伸段的前端向下弯曲,所述弯折延伸段设置在所述过渡段的前方。
可选地,所述弯折延伸段向下弯折的角度大于所述过渡段向下弯折的角度。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后地板总成,包括相互连接的后轮罩内板和后纵梁,所述后轮罩内板为以上所述的后轮罩内板,所述后纵梁为以上所述的后纵梁。
根据本公开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配置有以上所述的后地板总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后轮罩内板可以根据实际车型选择性地安装扭力梁悬架或多连杆悬架,后纵梁可以根据实际车型选择性地安装扭力梁悬架或多连杆悬架,设置有上述后轮罩内板和后纵梁的后地板总成能够模块化,提高通用性,从而解决了一种平台的车辆只能配置单一种类悬架的问题,降低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后地板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还示出了用于安装车辆悬架的支架。
图2是图1中后轮罩内板未安装支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后纵梁未安装支架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示出的后地板总成安装扭力梁悬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示出的后地板总成安装多连杆悬架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后轮罩内板 11 第一弧面
12 第二弧面 13 第三弧面
20 后纵梁 21 水平延伸段
22 弯折延伸段 23 过渡段
31 第一减震器加强板 311 第一安装凸起
312 第二翻边 32 第二减震器加强板
321 第二安装凸起 322 第二翻边
40 控制臂加强板 51 第一减震器弹簧支座
52 第二减震器弹簧支座 60 后副车架安装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前”“后”“侧”等均是以车辆本身的方向为基准定义的。此外,本公开中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
后地板总成包括相互连接的后轮罩内板和后纵梁,后轮罩内板和后纵梁分别形成有用于安装车辆悬架的安装点。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供的后轮罩内板10和后纵梁20分别既能够安装扭力梁悬架,也能够安装多连杆悬架。
具体地,后轮罩内板10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车辆悬架的减震器加强板的第一安装区,第一安装区包括用于安装扭力梁悬架的第一减震器加强板31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安装多连杆悬架的第二减震器加强板32的第二安装部。需要说明的是,图1示出了第一减震器加强板31和第二减震器加强板32同时安装在后轮罩内板10上的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车型平台的不同,只选择一者安装在后轮罩内板10上。后纵梁20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车辆悬架的控制臂加强板40的第二安装区,和用于安装车辆悬架的减震器弹簧支座的第三安装区,第三安装区包括用于安装扭力梁悬架的第一减震器弹簧支座51的第三安装部,和用于安装多连杆悬架的第二减震器弹簧支座52的第四安装部。同样需要说明的是,图1示出了第一减震器弹簧支座51和第二减震器弹簧支座52同时安装在后纵梁20上的示意图,在实际应用中,根据车型平台的不同,只选择一者安装在后纵梁20上。这样,后轮罩内板10可以根据实际车型选择性地安装扭力梁悬架或多连杆悬架,后纵梁20也可以根据实际车型选择性地安装扭力梁悬架或多连杆悬架,设置有上述后轮罩内板10和后纵梁20的后地板总成能够模块化,提高通用性,从而解决了一种平台的车辆只能配置单一种类悬架的问题,降低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
参照图2,后轮罩内板10包括位于顶部的第一弧面11,从第一弧面11的前边缘朝向前下方延伸的第二弧面12以及从第一弧面11的侧边缘朝向侧下方延伸的第三弧面13,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分别形成在第一弧面11、第二弧面12以及第三弧面13限定的区域,以分别适应第一减震器加强板31和第二减震器加强板32,具体地,第一安装部与第一减震器加强板31形状配合,第二安装部与第二减震器加强板32形状配合,使得第一减震器加强板31和第二减震器加强板32分别能够稳定地固定在后轮罩内板10上。
更具体地,如图1和图4所示,第一减震器加强板31包括第一安装凸起311和围绕第一安装凸起311的第一翻边312,第一安装凸起311上形成用于安装减震器的安装点,第一安装部用于与第一翻边312贴合;第二减震器加强板32包括第二安装凸起321和围绕第二安装凸起321的第二翻边322,第二安装凸起321上形成用于安装减震器的安装点,第二安装部用于与第二翻边322贴合。第一安装凸起311和第二安装凸起312可以分别作为相应的减震器加强板的加强筋,确保减震器加强板的强度。此外,第一弧面11、第二弧面12以及第三弧面13仅需要与第一翻边312以及第二翻边322配合即可,能够简化制造工艺。
参照图3,后纵梁20包括水平延伸段21,和从水平延伸段21的前端向下弯曲的弯折延伸段22。根据控制臂加强版40的实际安装位置,第二安装区形成在弯折延伸段22,由于扭力梁悬架和多连杆悬架可共用相同的控制臂加强板40,因而在第二安装区,安装点仅需适应一种控制臂加强版40即可。
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间隔地形成在水平延伸段21上,根据减震器弹簧支座的实际安装位置,第三安装区形成在水平延伸段21,针对扭力梁悬架和多连杆悬架,第一减震器弹簧支座51对应的第三安装部和第二减震器弹簧支座52对应的第四安装部的位置不同,具体地,第三安装部位于第四安装部的前方。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水平延伸段21和弯折延伸段22之间形成有过渡段23,以用于安装车辆的后副车架安装支架60,过渡段23从水平延伸段21的前端向下弯曲,弯折延伸段22设置在过渡段23的前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后副车架安装支架60仅适用于配置有多连杆悬架的车辆。如图1所示,第一减震器弹簧支座51的安装位置与后副车架安装支架60的安装位置有重叠,但二者应用于不同的悬架,实际装配时择一安装。进一步地,弯折延伸段22向下弯折的角度大于过渡段22向下弯折的角度,以使后纵梁20的各安装点与悬架匹配,具体地,弯折延伸段22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水平面成20°,过渡段23的延伸方向可以与水平面成8°。
综上所述,为了使后地板总成能够既适配扭力梁悬架,也能够适配多连杆悬架,本公开将后轮罩内板10和后纵梁20的构型分别改进,使得二者与两种悬架的减震器加强板、减震器弹簧支座等分别形状配合,从而解决了一种平台的车辆只能配置单一种类悬架的问题,降低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
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配置有上述的后地板总成,且具有与该后地板总成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做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后轮罩内板,所述后轮罩内板(10)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车辆悬架的减震器加强板的第一安装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区包括用于安装扭力梁悬架的第一减震器加强板(31)的第一安装部和用于安装多连杆悬架的第二减震器加强板(32)的第二安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轮罩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内板(10)包括位于顶部的第一弧面(11),从所述第一弧面(11)的前边缘朝向前下方延伸的第二弧面(12)以及从所述第一弧面(11)的侧边缘朝向侧下方延伸的第三弧面(13),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分别形成在所述第一弧面(11)、第二弧面(12)以及第三弧面(13)限定的区域,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31)形状配合,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减震器加强板(32)形状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轮罩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器加强板(31)包括第一安装凸起(311)和围绕所述第一安装凸起(311)的第一翻边(312),所述第一安装部用于与所述第一翻边(312)贴合;所述第二减震器加强板(32)包括第二安装凸起(321)和围绕所述第二安装凸起(321)的第二翻边(322),所述第二安装部用于与所述第二翻边(322)贴合。
4.一种后纵梁,所述后纵梁(20)上形成有用于安装车辆悬架的控制臂加强板(40)的第二安装区,和用于安装所述车辆悬架的减震器弹簧支座的第三安装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安装区包括用于安装扭力梁悬架的第一减震器弹簧支座(51)的第三安装部,和用于安装多连杆悬架的第二减震器弹簧支座(52)的第四安装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纵梁(20)包括水平延伸段(21),和从所述水平延伸段(21)的前端向下弯曲的弯折延伸段(22),所述第三安装部和所述第四安装部间隔地形成在所述水平延伸段(21)上,且所述第三安装部位于所述第四安装部的前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区形成在所述弯折延伸段(2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延伸段(21)和弯折延伸段(22)之间形成有过渡段(23),以用于安装配置有所述多连杆悬架的车辆的后副车架安装支架(60),所述过渡段(23)从所述水平延伸段(21)的前端向下弯曲,所述弯折延伸段(22)设置在所述过渡段(23)的前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延伸段(22)向下弯折的角度大于所述过渡段(22)向下弯折的角度。
9.一种后地板总成,包括相互连接的后轮罩内板和后纵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轮罩内板为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后轮罩内板,所述后纵梁为根据权利要求4-8中任一项所述的后纵梁。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配置有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后地板总成。
CN201721084785.0U 2017-08-28 2017-08-28 后轮罩内板、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Active CN207482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84785.0U CN207482023U (zh) 2017-08-28 2017-08-28 后轮罩内板、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84785.0U CN207482023U (zh) 2017-08-28 2017-08-28 后轮罩内板、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82023U true CN207482023U (zh) 2018-06-12

Family

ID=62481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84785.0U Active CN207482023U (zh) 2017-08-28 2017-08-28 后轮罩内板、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82023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3270A (zh) * 2020-12-07 2021-04-2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后减震器安装板及其冲压模具、冲压工艺、车辆
CN113580864A (zh) * 2021-08-31 2021-11-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减震器安装限位结构、悬架系统及车辆
CN113650682A (zh) * 2021-09-14 2021-11-16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汽车悬架形式切换的车身匹配方法
CN115158462A (zh) * 2022-06-28 2022-10-11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
CN115230417A (zh) * 2022-08-22 2022-10-25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93270A (zh) * 2020-12-07 2021-04-2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后减震器安装板及其冲压模具、冲压工艺、车辆
CN113580864A (zh) * 2021-08-31 2021-11-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后减震器安装限位结构、悬架系统及车辆
CN113650682A (zh) * 2021-09-14 2021-11-16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汽车悬架形式切换的车身匹配方法
CN115158462A (zh) * 2022-06-28 2022-10-11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
CN115158462B (zh) * 2022-06-28 2024-05-10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后纵梁总成
CN115230417A (zh) * 2022-08-22 2022-10-25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
CN115230417B (zh) * 2022-08-22 2024-05-03 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叉臂悬架安装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482023U (zh) 后轮罩内板、后纵梁、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CN102066139B (zh) 车辆用悬架臂
JP5991533B2 (ja) 車体後部の懸架支持構造
CN204526704U (zh) 横置多片板簧带平衡杆后桥总成
CN106809278A (zh) 一种电动汽车副车架
CN206485190U (zh) 一种汽车电机悬置横梁
CN204567769U (zh) 一种支撑横梁结构及汽车
CN103625231B (zh) 一种摆臂安装结构
CN105291751A (zh) 一种新型扭转梁总成
CN202429053U (zh) 发动机侧悬置安装件
CN208931127U (zh) 轮毂电机摆臂连接装置及轮毂电机总成
CN204341201U (zh) 汽车的支架总成及汽车
CN204526703U (zh) 横置多片板簧的断开式独立悬挂前桥总成
CN206049794U (zh) 一种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CN206664700U (zh) 乘用车后扭力梁安装结构
CN206485153U (zh) 一种新型后减震器安装板焊接结构
CN204222574U (zh) 一种减振器上支架
CN207902063U (zh) 下控制臂及汽车
CN206155058U (zh) 一种副车架与摆臂的安装结构
CN204055351U (zh) 一种变速箱悬置安装结构
KR102383248B1 (ko) 리어 서스펜션용 마운팅 유닛
CN204507000U (zh) 一种副车架连接安装支架
CN204821011U (zh) 一种扭转梁悬架
CN204095437U (zh) 汽车减震器安装支座及汽车
CN210391330U (zh) 一种仪表台管梁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Rear wheel housing inner panel, rear longitudinal beam, rear floor assembly and vehicle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3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2

Pledgee: 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Co.,Ltd.

Pledgor: 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116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3120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2

Pledgee: BEIJING AUTOMOTIVE GROUP Co.,Ltd.

Pledgor: Beijing baowo Automobile Co.,Ltd.|Borgward Automotive (China) Co., 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90001167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