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420757U - 一种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420757U
CN207420757U CN201721381416.8U CN201721381416U CN207420757U CN 207420757 U CN207420757 U CN 207420757U CN 201721381416 U CN201721381416 U CN 201721381416U CN 207420757 U CN207420757 U CN 2074207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canal
tube
outer tube
air inlet
inlet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38141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志超
李延君
王志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ux Filter Technology Co Ltd
Jilin Hibiscus Hibiscus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ux Filter Technology Co Ltd
Jilin Hibiscus Hibiscus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ux Filter Technology Co Ltd, Jilin Hibiscus Hibiscus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ux Filt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38141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4207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420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4207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本实用新型包括外管,外管沿长度方向分为第一半管以及第二半管,第一半管与第二半管密封对接形成所述外管,第一半管由聚酯纤维热压型材构成,第二半管由聚酯纤维热压型材或聚丙烯塑料构成;外管内设有与外管同轴布置的编织管,编织管包括弹簧状龙骨以及线材,线材紧密编织在龙骨上构成编织管内外侧面。本实用新型将编织管与外管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管路,最终实现更好的降噪音效果。编织管和聚酯纤维热压型材构成的外管在发动机进气管路中分别消除不同的噪音频率,有节约空间,降低成本,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在涡轮增压发动机等对降噪音有较高需求的进气管路,有效降低宽频噪音。

Description

一种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进气管路或汽车空调的通风管路,具体是涉及一种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特别是涡轮增压发动机,为了降低涡轮的迟滞性,涡轮的尺寸越来越小型化,为了达到足够的增压效果,涡轮的工作转速也越来越高,当涡轮叶尖的线速度超过音速的时候即会产生音爆,所以涡轮在工作的的时候会产生强烈的噪音,而噪音的频率也是跟着涡轮叶片转速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涡轮增压器的噪音不仅声压值高而且频带宽。除此之外,当涡轮增压器接收到指令停止工作到完全停止工作有一个时间差,所以会导致增压后的管路至发动机节气门之间的压力迅速上升,为了平衡压力,在增压器上有一个泄压阀,高压气体从泄压阀排出的时候会产生尖锐的泄气音。除了增压器噪音,为了减少重量和降低油耗,目前三缸发动机也开始在乘用车上普及,而对于四冲程发动机来说,三缸发动机的特殊工况会导致发动机的振动和低频燃烧噪音。这涡轮增压器的高频噪音和三缸发动机的低频噪音会同时出现,此时就需要进气系统具备相应的能力来有效的消除或减少噪音以提高车上乘员的舒适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包括外管,所述外管沿长度方向分为第一半管以及第二半管,所述第一半管与第二半管密封对接形成所述外管,所述第一半管由聚酯纤维热压型材构成,所述第二半管由聚酯纤维热压型材或聚丙烯塑料构成;所述外管内设有与外管同轴布置的编织管,所述编织管包括弹簧状龙骨以及线材,所述线材紧密编织在所述龙骨上构成所述编织管内外侧面。
进一步,所述外管内壁周向上设有环状凹腔,所述编织管安装并卡在所述环状凹腔内。
进一步,所述编织管外侧面设有丁晴橡胶涂层。
进一步,所述第一半管以及第二半管位于长度方向的侧边分别向所述外管外侧弯折形成便于密封对接的翻边结构。
进一步,所述密封对接的方式为超声波焊接或振动摩擦焊接或胶接或卡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半管外侧面设有PVC薄膜。
进一步,所述编织管沿所述外管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段。
进一步,所述外管上设有增加外管强度的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环状凹腔内设有多段编织管。
进一步,所述外管两端形成便于安装的管接头。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实用新型所述编织管以及聚酯纤维热压型材构成的外管的工作原理都是让声波穿透管壁上的微孔,使得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消除噪音。由于所述编织管、外管本身的结构特征导致其各自拥有一定的有效的降噪带宽。所以本实用新型将编织管与聚酯纤维热压型材构成的外管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管路,最终实现更好的降噪音效果。所述编织管和聚酯纤维热压型材构成的外管在发动机进气管路中分别消除不同的噪音频率,有节约空间,降低成本,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在涡轮增压发动机等对降噪音有较高需求的进气管路,作用是有效降低宽频噪音。
(2)本实用新型所述编织管因为包含弹簧状龙骨,因此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编织管非常容易地就被安装在外管内侧的环状凹腔中,同时也便于拆卸。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3)本实用新型所述编织管外侧面的丁晴橡胶涂层可以用于固定所述棉线,同时也使得编织管内外侧面上棉线的间隙或是空隙致密化,利于提高所述编织管的降噪音效果。
(4)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半管由聚丙烯塑料构成并安装于第一半管的上方时可以满足管体外在美观的目的,安装于第一半管的下方时具有防护作用,即可以在地面扬起碎石时保护管体不受损坏或是地面扬起水珠时保护管路不受潮。
(5)本实用新型针对需要防水的环境下,在所述聚酯纤维热压型材构成的第一半管的外侧面敷设PVC薄膜,所述PVC薄膜可以在管体内存在负压的情况下避免管体外侧的水通过第一半管进入管体内而导致发动机进气系统进水。本实用新型应用局限性减少,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2、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编织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10-外管 11-第一半管 12-第二半管
20-编织管 21-龙骨 22-线材 23-丁晴橡胶涂层
a-翻边结构 b-环状凹腔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管10,所述外管10沿长度方向分为第一半管11以及第二半管12,所述第一半管11与第二半管12密封对接形成所述外管10,所述第一半管11由聚酯纤维热压型材构成,所述第二半管12由聚酯纤维热压型材或聚丙烯塑料构成;所述外管10内设有与外管10同轴布置的编织管20,所述编织管20包括弹簧状龙骨21以及线材22,所述线材22紧密编织在所述龙骨21上构成所述编织管20内外侧面。
本实用新型管路的截面可以是任意的几何形状,另外所述管路走向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弯曲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置。
所述第一半管11、第二半管12由平整疏松的聚酯纤维棉经热压成型工艺变成具有一定挺度的聚酯纤维热压型材而获得。所述聚酯纤维热压型材构成的第一半管11、第二半管12为多孔结构,声波可以穿透第一半管11以及第二半管12管壁上的微孔,使得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起到消除噪音的作用。
所述线材可以选择棉线或其他类型的线材。
本实用新型所述编织管20以及聚酯纤维热压型材构成的外管10的工作原理都是让声波穿透管壁上的微孔,使得声能转化为热能而消除噪音。由于所述编织管20、外管10本身的结构特征导致其各自拥有一定的有效的降噪带宽。所以本实用新型将编织管20与聚酯纤维热压型材构成的外管10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管路,最终实现更好的降噪音效果。所述编织管20和聚酯纤维热压型材构成的外管10在发动机进气管路中分别消除不同的噪音频率,有节约空间,降低成本,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在涡轮增压发动机等对降噪音有较高需求的进气管路,作用是有效降低宽频噪音。
所述外管10内壁周向上设有环状凹腔b,所述编织管20安装并卡在所述环状凹腔b内。本实用新型所述编织管20因为包含弹簧状龙骨,因此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弹性,所以编织管20非常容易地就被安装在外管10内侧的环状凹腔b中,同时也便于拆卸。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所述编织管20外侧面设有丁晴橡胶涂层23。本实用新型所述编织管20外侧面的丁晴橡胶涂层23可以用于固定所述棉线,同时也使得编织管20内外侧面上棉线的间隙或是空隙致密化,利于提高所述编织管20的降噪音效果。
所述第一半管11以及第二半管12位于长度方向的侧边分别向所述外管10外侧弯折形成便于密封对接的翻边结构a。即密封对接时,所述第一半管11以及第二半管12上的翻边结构a相对并贴合,再通过超声波焊接或振动摩擦焊接或胶接的方式实现密封连接。
其中所述超声波焊接是利用高频振动波传递到两个需焊接的物体表面,在加压的情况下,使两个物体表面相互摩擦而形成分子层之间的熔合。所述振动摩擦焊接是其间被焊接的制件在压力下磨擦到一起直到生成的磨擦和剪切热量接触面达到充分熔融状态,当达到设定焊接深度时(由线性传感尺测量),相对运动停止,进入保压阶段焊缝冷却并固化。所述胶接指的是通过黏胶实现连接。
所述第一半管11外侧面设有PVC薄膜。本实用新型针对需要防水的环境下,在所述聚酯纤维热压型材构成的第一半管11的外侧面敷设PVC薄膜,所述PVC薄膜可以在管体内存在负压的情况下避免管体外侧的水通过第一半管11进入管体内而导致发动机进气系统进水。本实用新型应用局限性减少,适用范围更广。
所述编织管20沿所述外管10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段。所述环状凹腔b内设有多段编织管20。
为了增加外管10结构强度,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外管10上设有加强筋。
所述外管10两端形成管接头,这样便于所述管接头与降噪进气管路上相应的零部件进行匹配安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0),所述外管沿长度方向分为第一半管(11)以及第二半管(12),所述第一半管(11)与第二半管(12)密封对接形成所述外管(10),所述第一半管(11)由聚酯纤维热压型材构成,所述第二半管(12)由聚酯纤维热压型材或聚丙烯塑料构成;所述外管(10)内设有与外管(10)同轴布置的编织管(20),所述编织管(20)包括弹簧状龙骨(21)以及线材(22),所述线材(22)紧密编织在所述龙骨(21)上构成所述编织管(20)内外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0)内壁周向上设有环状凹腔(b),所述编织管(20)安装并卡在所述环状凹腔(b)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管(20)外侧面设有丁晴橡胶涂层(23)。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管(11)以及第二半管(12)位于长度方向的侧边分别向所述外管(10)外侧弯折形成便于密封对接的翻边结构(a)。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对接的方式为超声波焊接或振动摩擦焊接或胶接或卡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管(11)外侧面设有PVC薄膜。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织管(20)沿所述外管(10)长度方向间隔设有多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0)上设有增加外管(10)强度的加强筋。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凹腔(b)内设有多段编织管(20)。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0)两端形成便于安装的管接头。
CN201721381416.8U 2017-10-25 2017-10-25 一种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 Active CN207420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81416.8U CN207420757U (zh) 2017-10-25 2017-10-25 一种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381416.8U CN207420757U (zh) 2017-10-25 2017-10-25 一种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420757U true CN207420757U (zh) 2018-05-29

Family

ID=62309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381416.8U Active CN207420757U (zh) 2017-10-25 2017-10-25 一种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4207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47841B (zh) 一种中冷器出气管
CN105041523B (zh) 一种汽车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泄气阀与高频谐振腔集成结构
CN207420757U (zh) 一种复合降噪音进气管路
CN207420756U (zh) 一种降噪进气管路
CN106641494A (zh) 一种汽车用外氟内硅复合管
CN202992467U (zh) 用于汽车流体涡轮增压系统冷端橡胶管总成
CN202991225U (zh) 一种带有降噪器的中冷器管热端总成
CN103790693B (zh) 一种中冷系统进气管
CN206477934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降噪装置
CN214450005U (zh) 弹性薄壁壳车轮及具有该车轮的车辆
CN201386605Y (zh) 汽车用一体化空滤器出气连接胶管
CN210344626U (zh) 降阻力减降压的新型变径接头
CN201925064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
CN202707309U (zh) 一种塑料进气歧管
CN208085701U (zh) 真空助力器管路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02327483U (zh) 车用橡塑一体化中冷器出气管
CN201778926U (zh) 一种高强度进气歧管
CN206889141U (zh) 一种带内降噪声结构的高压进气管
CN214273840U (zh) 一种多层复合消声空气管
CN105673576B (zh) 用于废气涡轮增压器压气机出气侧的声品质调节器
CN205663542U (zh) 一种高频消声器结构
CN204357596U (zh) 一种内插管式增压进气歧管
CN207093247U (zh) 大货车专用空气管
CN213712172U (zh) 一种汽车用降噪式涡轮增压胶管
CN215410415U (zh) 一种卡车变速箱控制阀体铸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