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7391681U - 一种仿丝绸针织面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仿丝绸针织面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7391681U
CN207391681U CN201721075052.0U CN201721075052U CN207391681U CN 207391681 U CN207391681 U CN 207391681U CN 201721075052 U CN201721075052 U CN 201721075052U CN 207391681 U CN207391681 U CN 2073916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s
fabric
coil units
silk
coi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0750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奚斌
杨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ao Tian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ao Tian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ao Tian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ao Tian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0750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73916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7391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739168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仿丝绸针织面料,地组织由第一A纱线、第二A纱线、第三A纱线和第四A纱线编织第一线圈单元交织形成,衬垫组织由第一B纱线、第二B纱线、第三B纱线和第四B纱线编织直线单元和第二线圈单元交织形成,第二线圈单元由B纱线经过第一线圈单元形成,第二线圈单元在同一横排中相互间隔5~8个第一线圈单元,后续整理加工产生回缩,致使第一线圈单元、直线单元和第二线圈单元相互靠拢,衬垫组织排列更为紧密,面料表面结构更加结实,提高整体面料的反光效果,加上采用天丝和铜氨的混纺纱线,使得面料具有较高的仿丝绸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仿丝绸针织面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仿丝绸针织面料。
背景技术
蚕丝作为最细、最柔的天然纤维,制成的面料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及透湿性,并具有较好的光泽,穿着舒适感。但是作为蚕丝面料存在易发黄,起皱较难打理的特点,所以为了满足消费者对穿着外观等的需求,可通过采用仿丝绸面料的方法来织造出有丝绸效果的面料。
常规的仿丝绸技术一般采用对面料进行丝光和食毛等处理,使得面料表面光洁,另一方面,采用涤纶和锦纶等成分的纱线进行织造,从而使得面料具有真丝般的光泽。但采用这两种方法,使得面料生产成本有所增加,涤纶等成份的面料穿着舒适度也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丝绸光泽效果的面料,该种面料能解决丝绸面料难打理的问题,且生产成本低,可大批量生产的仿丝绸针织面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丝绸针织面料,包括A纱线、B纱线、由A纱线编织形成的地组织和由B纱线编织形成的衬垫组织,所述A纱线包括第一A纱线、第二A纱线、第三A纱线和第四A纱线,地组织由第一A纱线、第二A纱线、第三A纱线和第四A纱线编织第一线圈单元交织形成,所述B纱线包括第一B纱线、第二B纱线、第三B纱线和第四B纱线,衬垫组织由第一B纱线、第二B纱线、第三B纱线和第四B纱线编织直线单元和第二线圈单元交织形成,所述第二线圈单元由B纱线经过第一线圈单元形成,第二线圈单元在同一横排中相互间隔5~8个第一线圈单元。
优选的,所述地组织中A纱线编织成相互交替阵列的成圈和集圈,相邻A纱线编织成的集圈错开排列,所述地组织中的集圈为单针单列集圈。
优选的,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包括第一B线圈单元、第二B线圈单元、第三B线圈单元和第四B线圈单元,其中第一B线圈单元与第二B线圈单元纵向间隔一个第一线圈单元,第二B线圈单元与第三B线圈单元纵向间隔两个第一线圈单元,第三B线圈单元与第四B线圈单元纵向间隔一个第一线圈单元。
优选的,所述第二线圈单元包括第一B线圈单元、第二B线圈单元、第三B线圈单元和第四B线圈单元,在不同横排中第一B线圈单元与第二B线圈单元纵向间隔2~7个第一线圈单元,在不同横排中第二B线圈单元与第三B线圈单元纵向间隔2~7个第一线圈单元,在不同横排中第三B线圈单元与第四B线圈单元纵向间隔2~7个第一线圈单元。
优选的,所述A纱线为聚烯烃弹力丝,该聚烯烃弹力丝的细度为10旦尼尔~42旦尼尔,所述B纱线为20%~40%铜氨与60%~80%天丝混纺制成的混纺纱线,该混纺纱线的细度为60英支~100英支。
优选的,天丝和铜氨混纺纱采用四罗拉赛络紧密纺细纱机纺制纱线细度为60英支~100英支,纱线捻系数为:340~365,第一后区牵伸倍数为1.2,第二后区牵伸倍数为1.3,细纱机锭速为18000转每分钟。
优选的,所述仿丝绸针织面料利用高针高密纬编针织圆机织造而成,所述A纱线每一百个线圈的纱长为60~80毫米,B纱线每一百个线圈的纱长为120~140毫米。
优选的,所述仿丝绸针织面料在染色前的预定型温度为115~130摄氏度,预定型时间为40~60秒,预定型速度为28~45米每分钟。
优选的,所述仿丝绸针织面料采用溢流染色机进行染色,在染色前需进行边缘缝合,染色时的温度为58~72摄氏度,染色时的升温速度为1摄氏度每分钟,染色时元明粉分3次加,每次加入用量的三分之一。
优选的,仿丝绸针织面料染色后使用皂洗剂进行皂洗。
优选的,所述仿丝绸针织面料染色后需进行定型处理,定型温度为115~130摄氏度,定型速度为25~38米每分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仿丝绸针织面料,A纱线为聚烯烃高聚物经纺丝而成的具有弹性的长丝纱线,B纱线为天丝与铜氨纤维组成的混纺纱线,采用此结构制成的纬编针织面料由于集圈的存在,使得第一线圈单元、直线单元和第二线圈单元之间的大小间距存在差异,当面料被后续整理加工过后,集圈的应力会被释放,从而产生回缩,致使第一线圈单元、直线单元和第二线圈单元相互靠拢,衬垫组织排列更为紧密,面料表面结构更加结实,提高整体面料的反光效果,加上采用天丝和铜氨的混纺纱线,使得面料具有较高的仿丝绸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仿丝绸针织面料,包括A纱线1、B纱线2、由A纱线1编织形成的地组织3和由B纱线2编织形成的衬垫组织4,所述A纱线1包括第一A纱线5、第二A纱线6、第三A纱线7和第四A纱线8,地组织3由第一A纱线5、第二A纱线6、第三A纱线7和第四A纱线8编织第一线圈单元19交织形成,所述B纱线2包括第一B纱线9、第二B纱线10、第三B纱线11和第四B纱线12,衬垫组织4由第一B纱线9、第二B纱线10、第三B纱线11和第四B纱线12编织直线单元20和第二线圈单元21交织形成,所述第二线圈单元21由B纱线2经过第一线圈单元19形成,第二线圈单元21在同一横排中相互间隔5~8个第一线圈单元19。
本实施例的仿丝绸针织面料,A纱线1为聚烯烃高聚物经纺丝而成的具有弹性的长丝纱线,B纱线2为天丝与铜氨纤维组成的混纺纱线,采用此结构制成的纬编针织面料由于集圈14的存在,使得第一线圈单元19、直线单元20和第二线圈单元21之间的大小间距存在差异,当面料被后续整理加工过后,集圈14的应力会被释放,从而产生回缩,致使第一线圈单元19、直线单元20和第二线圈单元21相互靠拢,衬垫组织4排列更为紧密,面料表面结构更加结实,提高整体面料的反光效果,加上采用天丝和铜氨的混纺纱线,使得面料具有较高的仿丝绸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地组织3中A纱线1编织成相互交替阵列的成圈13和集圈14,相邻A纱线编织成的集圈14错开排列,便于后续整理加工,产生的整体回缩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地组织3中的集圈14为单针单列集圈14,成形后结构紧凑,制造工序简易。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线圈单元21包括第一B线圈单元15、第二B线圈单元16、第三B线圈单元17和第四B线圈单元18,其中第一B线圈单元15与第二B线圈单元16纵向间隔一个第一线圈单元19,第二B线圈单元16与第三B线圈单元17纵向间隔两个第一线圈单元19,第三B线圈单元17与第四B线圈单元18纵向间隔一个第一线圈单元19,此结构设计提高整体面料反光效果。
其中,所述第二线圈单元21包括第一B线圈单元15、第二B线圈单元16、第三B线圈单元17和第四B线圈单元18,在不同横排中第一B线圈单元15与第二B线圈单元16纵向间隔2~7个第一线圈单元19,在不同横排中第二B线圈单元16与第三B线圈单元17纵向间隔2~7个第一线圈单元19,在不同横排中第三B线圈单元17与第四B线圈单元18纵向间隔2~7个第一线圈单元19,在此范围内的数值参数设计整体面料反光效果最佳。
优选的实施方式是:在不同横排中第一B线圈单元15与第二B线圈单元16纵向间隔一个第一线圈单元19,在不同横排中第二B线圈单元16与第三B线圈单元17纵向间隔两个第一线圈单元19,在不同横排中第三B线圈单元17与第四B线圈单元18纵向间隔一个第一线圈单元19,此时数值参数设计整体面料反光效果最佳。
本实施例中,所述A纱线1为聚烯烃弹力丝,该聚烯烃弹力丝的细度为10旦尼尔~42旦尼尔,所述B纱线2为20%~40%铜氨与60%~80%天丝混纺制成的混纺纱线,该混纺纱线的细度为60英支~100英支,采用天丝和铜氨的混纺纱线,使得面料具有较高的仿丝绸效果。
本实施例中,天丝和铜氨混纺纱采用四罗拉赛络紧密纺细纱机纺制纱线细度为60英支~100英支,纱线捻系数为:340~365,第一后区牵伸倍数为1.2,第二后区牵伸倍数为1.3,细纱机锭速为18000转每分钟。
本实施例中,所述仿丝绸针织面料利用高针高密纬编针织圆机织造而成,所述A纱线1每一百个线圈的纱长为60~80毫米,B纱线2每一百个线圈的纱长为120~140毫米,提高加工效率可大批量生产。
本实施例中,所述仿丝绸针织面料在染色前的预定型温度为115~130摄氏度,预定型时间为40~60秒,预定型速度为28~45米每分钟,此参数值范围设定使的布面尺寸稳定性更好。
本实施例中,所述仿丝绸针织面料采用溢流染色机进行染色,由于铜氨天丝混纺面料,纤维吸水后易变脆,为避免染整过程中的断布,需要将面料边缘进行缝合,加工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减少张力,铜氨与天丝同属两种不同种类的纤维素纤维,染色时易出现上染率不同、染不实等问题,故对染料的选择时,选用环保型高色牢度的活性染料:如 Y3RS、R3BS以及亨斯迈的FNR等染料,为保证较好的染色效果,需要对染色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若染色温度太高,上染率太快,易出现染花等疵点,染色时的温度为58~72摄氏度,染色时的升温速度为1摄氏度每分钟,染色时元明粉分3次加,每次加入用量的三分之一。
本实施例中,仿丝绸针织面料染色后使用皂洗剂进行皂洗。
本实施例中,所述仿丝绸针织面料染色后需进行定型处理,定型温度为115~130摄氏度,定型速度为25~38米每分钟,此数值范围设定的定型效果最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如有术语“组装”、“相连”、“连接”术语应作广义去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相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的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仿丝绸针织面料,包括A纱线(1)、B纱线(2)、由A纱线(1)编织形成的地组织(3)和由B纱线(2)编织形成的衬垫组织(4),其特征在于:所述A纱线(1)包括第一A纱线(5)、第二A纱线(6)、第三A纱线(7)和第四A纱线(8),地组织(3)由第一A纱线(5)、第二A纱线(6)、第三A纱线(7)和第四A纱线(8)编织第一线圈单元(19)交织形成,所述B纱线(2)包括第一B纱线(9)、第二B纱线(10)、第三B纱线(11)和第四B纱线(12),衬垫组织(4)由第一B纱线(9)、第二B纱线(10)、第三B纱线(11)和第四B纱线(12)编织直线单元(20)和第二线圈单元(21)交织形成,所述第二线圈单元(21)由B纱线(2)经过第一线圈单元(19)形成,第二线圈单元(21)在同一横排中相互间隔5~8个第一线圈单元(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丝绸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组织(3)中A纱线(1)编织成相互交替阵列的成圈(13)和集圈(14),相邻A纱线编织成的集圈(14)错开排列,所述地组织(3)中的集圈(14)为单针单列集圈(1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丝绸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圈单元(21)包括第一B线圈单元(15)、第二B线圈单元(16)、第三B线圈单元(17)和第四B线圈单元(18),其中第一B线圈单元(15)与第二B线圈单元(16)纵向间隔一个第一线圈单元(19),第二B线圈单元(16)与第三B线圈单元(17)纵向间隔两个第一线圈单元(19),第三B线圈单元(17)与第四B线圈单元(18)纵向间隔一个第一线圈单元(1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丝绸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圈单元(21)包括第一B线圈单元(15)、第二B线圈单元(16)、第三B线圈单元(17)和第四B线圈单元(18),在不同横排中第一B线圈单元(15)与第二B线圈单元(16)纵向间隔2~7个第一线圈单元(19),在不同横排中第二B线圈单元(16)与第三B线圈单元(17)纵向间隔2~7个第一线圈单元(19),在不同横排中第三B线圈单元(17)与第四B线圈单元(18)纵向间隔2~7个第一线圈单元(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丝绸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A纱线(1)为聚烯烃弹力丝,该聚烯烃弹力丝的细度为10旦尼尔~42旦尼尔,所述B纱线(2)为20%~40%铜氨与60%~80%天丝混纺制成的混纺纱线,该混纺纱线的细度为60英支~100英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丝绸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仿丝绸针织面料利用高针高密纬编针织圆机织造而成,所述A纱线(1)每一百个线圈的纱长为60~80毫米,B纱线(2)每一百个线圈的纱长为120~14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丝绸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仿丝绸针织面料在染色前的预定型温度为115~130摄氏度,预定型时间为40~60秒,预定型速度为28~45米每分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丝绸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仿丝绸针织面料在染色前需进行边缘缝合,染色时的温度为58~72摄氏度,染色时的升温速度为1摄氏度每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丝绸针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仿丝绸针织面料染色后需进行定型处理,定型温度为115~130摄氏度,定型速度为25~38米每分钟。
CN201721075052.0U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仿丝绸针织面料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91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75052.0U CN207391681U (zh)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仿丝绸针织面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075052.0U CN207391681U (zh)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仿丝绸针织面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7391681U true CN207391681U (zh) 2018-05-22

Family

ID=624185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07505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7391681U (zh) 2017-08-25 2017-08-25 一种仿丝绸针织面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73916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3774A (zh) * 2020-11-26 2021-03-26 浙江睿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手套机的自动锁边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3774A (zh) * 2020-11-26 2021-03-26 浙江睿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手套机的自动锁边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96111B (zh) 一种立体毛圈绒布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45157B (zh) 一种圣麻多纤混纺纱线及其应用
CN104278422B (zh) 多功能异机能汉麻弹性针织面料制造方法
CN107151848B (zh) 一种亚麻黏胶长丝色纺纱制备方法
CN105980617A (zh) 具有多根弹性纱的可拉伸圆形针织织物
CN209052848U (zh) 一种双芯纱弹性面料
CN102102268A (zh) 含聚乳酸纤维和蚕丝成分的有色面料的制造方法
CN110318133B (zh) 一种弹性纱线及其制造方法和织物
CN105200621B (zh) 一种弹性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01307523A (zh) 含有斯潘德克斯纤维和硬纱的伸展织物的制造方法
CN109610077A (zh) 一种可成衣染色毛精纺花呢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8914349A (zh) 一种罗马布及其制作方法
CN109440264A (zh) 一种毛精纺轻薄产品及生产加工方法
CN103361867B (zh) 一种高导湿功能ptt纤维无缝针织内衣的生产工艺
CN113969456B (zh) 一种肌理空气层针织面料及其制作方法与应用
CN102433655A (zh) 亲肤雪纺纱面料
CN102433652A (zh) 仿真丝顺纡绉面料
CN207391681U (zh) 一种仿丝绸针织面料
CN209636425U (zh) 具有双面效应的单面纬编织物
CN103924369A (zh) 超仿棉针织面料
CN109853118B (zh) 具有双面效应的单面纬编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11074408A (zh) 低收缩性的织带及其制作方法
CN110295444A (zh) 一种抗静电、吸湿排汗色织交织面料的产品设计与生产工艺
CN106350922A (zh) 一种芦荟/棉混纺色织双层织物的生产工艺
CN107299452A (zh) 一种仿丝绸针织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522